《看雪》课堂实录教学设计2篇

合集下载

《看雪》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实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和吕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师:“雪”字要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齐读课题。

师:敢于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师: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是评委呀,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当评委吗?都是很厉害的人当的,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字音是不是读得正确,句子读得通顺吗?(生轮读课文)师:评委们来说说。

生:我觉得xx 读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正确。

师:那你帮帮他(帮读)师:这位评委很好,能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不够的地方。

生:xx 读漏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看来,你们在家认真预习了,真好。

师:我们来读读生字词语吧。

(出示词:商店橱窗•…〉(生齐读词语)师:刚才,11 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吕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大家边听边认真思考,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师配乐范读)师:小朋友都听得入神了,吕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生:什么叫“银装”?生:什么是“情景”?生:台湾和北京是很远的,课文为什么说不太远?(生指地图)师:你怎么知道?生:我家有地图,所以我知道。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什么叫“橱窗”?师:课文里的橱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xx 小朋友盼着他们来玩什么意思?生:就是XX小朋友很希望他们来XX玩。

师:盼着就是希望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课文。

春节,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见到了谁呢?生读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在过春节的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见:他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得太慢,轻声读成了重声)师:XX是什么地方?生:是XX的一个省。

(认读“省”字)师:台湾在这儿,南宁在这儿,(老师指地图)都在我国的北方,所以那儿像我们这儿一样,很难看到雪的。

《看雪》课堂实录(精选12篇)

《看雪》课堂实录(精选12篇)

《看雪》课堂实录(精选12篇)《看雪》篇1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吕立晨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和吕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师:“雪”字要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齐读课题。

师:敢于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师: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是评委呀,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当评委吗?都是很厉害的人当的,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字音是不是读得正确,句子读得通顺吗?(生轮读课文)师:评委们来说说。

生:我觉得读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正确。

师:那你帮帮他(帮读)师:这位评委很好,能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不够的地方。

生:读漏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看来,你们在家认真预习了,真好。

师:我们来读读生字词语吧。

(出示词:商店橱窗……)(生齐读词语)师:刚才,11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吕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大家边听边认真思考,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师配乐范读)师:小朋友都听得入神了,吕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生:什么叫“银装”?生:什么是“情景”?生:中国台湾和北京是很远的,课文为什么说不太远?(生指地图)师:你怎么知道?生:我家有地图,所以我知道。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什么叫“橱窗”?师:课文里的橱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北京小朋友盼着他们来玩什么意思?生:就是北京小朋友很希望他们来北京玩。

师:盼着就是希望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课文。

春节,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见到了谁呢?生读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在过春节的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见:他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得太慢,轻声读成了重声)师:中国台湾是什么地方?生:是中国的一个省。

(认读“省”字)师:中国台湾在这儿,南宁在这儿,(老师指地图)都在我国的北方,所以那儿像我们这儿一样,很难看到雪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一起领略雪后西湖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

挐()毳()淞()沆()砀()堤()毡()强()喃()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中/人鸟声/俱绝2、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小组合作理通文意,看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句弄不明白?若有就让学生提问解答,若无就进入下一环节。

三品雪景既然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展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先)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先)生先读句子,再问这两个句子你能够翻译出来吗?明确: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提(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比较品味。

我们知道文言文一般都惜字如金,非常简洁,很少有用连词和量词的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那么我们这两句话能不能改为展示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这四个“与”并不多余,他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到了一块,去掉就好像有界限似的四个“与”的存在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把所看到的景无限的扩大了(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量词痕一般指很小的一道,点更是小到极致,在说芥,是芥菜的种子,非常小,粒也就是米粒了这几个量词不但有量词的作用还起到比喻的作用,堤、亭、舟、人,以此类推一个比一个小,到人的时候仿佛已然可有可无了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看雪》教学实录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实录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材简析】《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大陆与宝岛台湾,隔着海峡,大陆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

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

只是,那里很少有雪。

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盼着到北京来看雪。

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

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留下的一个的片段)【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老师曾经说过,边读边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会提问题的孩子是好样的,如果既能提问题,又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那是最棒的。

我相信我们班最棒的孩子肯定很多。

这堂课老师就要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师:刚才,老师在同学们读书思考期间,我巡视了一下,我们班同学可会提问题啦,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生:老师,“深情”什么意思我不懂。

(大部分同学提的都是些词语方面的问题。

)……生:老师既然已经看过雪了,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看过了”。

而是微笑着点点头。

(师马上给予鼓励)生: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这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呢”!我不懂意思。

生: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我在北京见过,而是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说:“在我的故乡”。

是不是有点罗嗦。

(此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备课时,我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是有点罗嗦吗?我转念一想:不,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海峡两岸同胞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马上给予肯定:“你真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我们细细地读读书,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的非常好。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怎么办,要不要老师一一答复呢?生(齐声回答):不要,我们自己解决。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

(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二、共同研究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

(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

(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

”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一《看雪》一课,讲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一课时,我将初读环节作为本节课执教的起始点,重点渗透了识字,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作为常态课,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领着学生走。

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均,有部分学生的生字没有写完。

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生1:是知音,从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中得知。

师:文中的“痴”,是“傻”的意思吗?从这个“痴”字中,你能发现张岱与亭上两人的什么特点?生:从‘痴”中看出他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生2: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这位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张岱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当然,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理解。

当学生回答:“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老师若能再追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明明有舟子陪同,‘与余舟两三粒而已’,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他是个孤高自许的`人就更好了。

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

所以,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色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训练。

上述三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他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效的。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看雪》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看雪》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看雪》教学设计2课名是《看雪》,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是一篇写实的小短文,以对话为主要形式。

隔着海峡,望着海岛,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看到雪呀!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两岸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教学的难点是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本节课教材为二年级教材,选择的是已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了一年的二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二学习目标分析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4利用网络资源小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打写能力。

5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喜爱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对网络下的学习环境比较熟悉,具有自学能力,能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阅读。

2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的打写速度在每分钟8~20个字左右。

4 学生对台湾知识了解较少。

四学习任务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五资源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

课前准备:课题组《看雪》课件资源、ppt课件、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片断。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 展示课文静态橱窗里的雪景和动态的玩雪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幅插图哪幅更美?课题《看雪》中孩子们想看的是哪幅插图里的雪?(二)朗读感悟1 教师范读。

语文《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语文《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语文《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

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省、店、景、讲、毯、银、堆、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国雪景的美丽,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识字,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1、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2、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文本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识字方法的积累。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

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雪趣及音乐片段、生字词、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赏雪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面: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生猜出谜底(雪)2、师:大家想跟着老师去看雪吗?(想!)课件展示:北国雪景风光。

学生欣赏雪景,畅谈自己冬天玩雪的快乐感受。

3、出示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⑴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⑴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2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2篇

《看雪》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新课: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自古道,赏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雪中西湖别有一番妙处。

现在我们就随大才子张岱到西湖赏夜雪。

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湖心亭简介多媒体显示: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

晚年避居山中著书以终。

他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阐释:《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课堂实录与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课堂实录与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课堂实录与评析本文是关于──《看雪》课堂实录与评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例】(学生已初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很想到北京看雪?生:因为在台湾很难看到雪。

生:过春节时,孩子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生:他们看到的白雪是用洁白的棉花做的,他们想看看真的雪是由什么做成的。

生:我也从没见过真的雪,很想看看真的雪,台湾的小朋友肯定和我们一样想法。

(出示:“北京离这儿很远吗?”孩子们问。

)师:这里的“这儿”指哪儿?生:指台湾。

师:北京离台湾很远吗?谁能告诉台湾的小朋友们?生:我看过电视,知道台湾离北京有一两千公里呢!生: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乘飞机去北京,飞了两小时多,听爸爸说,台湾就在咱们泉州对面,乘飞机可能也是两小时多吧。

生:我爷爷昨天告诉我,他以前乘火车从北京回家,坐了两天两夜,要是乘火车到台湾,要更久。

一生插话:到台湾没有铁路,不能乘火车。

另一生反驳:海里也可以建铁路嘛!师:是啊,或许有一天会建起海底遂道的。

师:那台湾离北京远吗?生:远。

师:可这位老师为什么说“不算太远”?生:因为那位老师的故乡在北京,他肯定经常回家,所以觉得不太远。

生:因为老师很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去北京看雪,所以骗他们说不算太远。

生:不是骗他们,而是老师的心里话。

我姑姑在新加坡,我妈妈告诉我,新加坡离这儿很远,可我姑姑却告诉我说不远,说等我读五年级时就带我去她们那儿玩。

生:老师知道台湾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再远的路也应该不算太远。

生:台湾和咱们泉州一样,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所以不算太远。

师:说得真好!你们看过雪吗?生:没有。

师:泉州和台湾隔海相望,语言、天气、风俗习惯等都差不多。

你们想不想和台湾的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去看雪?生:想!师:你想和台湾的小朋友怎么看雪、玩雪?生:我要和台湾的小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

生:我要在大雪中教台湾的小朋友学三路拳、南拳。

生:我们要在大雪中赛跑。

《看雪》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看雪》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看雪》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看雪》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看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播放雪景)师:我想小朋友都想去看看雪。

(教师板书:看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好,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勾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互相问一问。

生读。

师: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请大家自己读一读,遇到难懂的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你发现什么了?生:我发现第一排的生字都是前鼻音。

师:你来教教大家。

生教读。

师:小老师真不错,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第二排的生字是后鼻音。

师:你能教教大家读吗?生教读。

师:最后一排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后面一排两个字有韵母师:我还想请一个同学来教大家读一读。

师:什么样的,这位同学,你说。

生:棉花做成的。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要是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会怎样?生:我会和小伙伴玩……生:我多么希望看到真的雪啊!师:我们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们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读孩子问老师的,一个同学读老师回答的。

生练读。

师:我们请这两个同学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孩子们多好奇啊!能再读一读吗?生再读。

师:这一组同学读得非常棒,是个好搭档。

老师再请一组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说的是第二次对话,你再试一试。

生读。

师:非常好,孩子们是怎么在问?生:惊奇地问。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朋友一起来惊奇地问——生齐读。

(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老师说的这段话,你能知道什么呢?生:老家生:老师的旁边有一张地图。

生:……师: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你们知道吗?我问过飞行员叔叔,台湾的小朋友乘飞机到北京,只要两个多小时。

现在,(出示)教师引读。

师:小朋友在北京玩雪多么有意思啦,冬天的雪花可美了……(介绍小朋友在北京玩雪的情景)。

同学们,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生读。

师:有感受吗?想不想亲眼看看?(媒体演示雪景)你最喜欢什么?生:我都喜欢。

《看雪》教学设计_2【DOC范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_2【DOC范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生:……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今冬的场雪,有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景写在日记上。

我们这里冬天经常能体验到下雪的快乐。

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理解1、2自然段。

指读1、2自然段。

出示: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出示: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出示:练习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理解3—11自然段。

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出示:范读、指读。

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出示: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齐读第九自然段。

出示: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孩子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

出示: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看雪》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就是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美景。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全是写景的佳作。

前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三峡的水,钱塘江的潮,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和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欣赏湖心亭的雪。

(板书:《湖心亭看雪》)二、作者简介请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表明这是一部回忆录。

作者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三、检查预习(一)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

读完后请学生指出读错得字音,老师将读错的字及字音写到黑板上。

2.再点人朗读。

这一次请同学指出字音和停顿上的错误。

3.老师范读。

老师用慢速读,力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停顿。

4.学生齐读。

要求读音准确,节奏停顿清楚。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解释文中的一词多义字:是、更、一、白。

(板书)2.请学生解释词性活用字“客”,通假字“拿”,文眼词“痴”。

(板书)3.请学生解释:毳衣、雾凇、沆砀、焉得、强饮。

(板书)4.质疑: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没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雪》课堂实录教学设计2篇Classroom recording teaching design of watch ing snow《看雪》课堂实录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本教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看雪》课堂实录教学设计2、篇章2:《看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伸出右手,和吕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师:“雪”字要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齐读课题。

师:敢于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哪些同学愿意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师:其他同学干什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是评委呀,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当评委吗?都是很厉害的人当的,你们要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字音是不是读得正确,句子读得通顺吗?(生轮读课文)师:评委们来说说。

生:我觉得xx读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字读得不够正确。

师:那你帮帮他(帮读)师:这位评委很好,能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不够的地方。

生:xx读漏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看来,你们在家认真预习了,真好。

师:我们来读读生字词语吧。

(出示词:商店橱窗……)(生齐读词语)师:刚才,11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吕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大家边听边认真思考,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师配乐范读)师:小朋友都听得入神了,吕老师看出你们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生:什么叫“银装”?生:什么是“情景”?生:台湾和北京是很远的,课文为什么说不太远?(生指地图)师:你怎么知道?生:我家有地图,所以我知道。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什么叫“橱窗”?师:课文里的橱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北京小朋友盼着他们来玩什么意思?生:就是北京小朋友很希望他们来北京玩。

师:盼着就是希望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学课文。

春节,台湾的小朋友在橱窗里见到了谁呢?生读课文: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在过春节的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见:他读得有感情,但是读得太慢,轻声读成了重声)师:台湾是什么地方?生:是中国的一个省。

(认读“省”字)师:台湾在这儿,南宁在这儿,(老师指地图)都在我国的北方,所以那儿像我们这儿一样,很难看到雪的。

这个问题懂了吗?指名再读课文。

师:他丢了一个字,听出来了吗?(生再读)师:台湾小朋友只能在橱窗的看棉花,那他们跟老师说了什么话?我们看课文。

(指名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继续当评委)生:他们读得很好。

生:他们读得快了些。

生:秋生同学当老师读错了几个字。

师:他有点紧张。

他们对什么感到惊奇?(出示句子: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生:孩子们对雪惊奇。

生:他们不是对雪惊奇,而是很难看到雪,北京能看到雪。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种惊奇的语气读出来?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师:老师在哪儿见过雪呢?师:老师看着地图,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谁来读出他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课文师:你还真有点像老师。

想读的站起来读。

(生读课文)师:接下来我们还是分角色来读(分工朗读)(老师接着就娓娓动听地给同学讲起了玩雪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片,师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听得笑呵呵的,台湾小朋友仿佛来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们来到这儿,你想干什么?生:我想堆雪人。

生:我想打雪仗。

师: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9段。

(指名读第9段)师:你看,这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多么像雪毯(出示图片)。

师:什么叫银装?生:雪下下来,落在树上,铺在地上,就像给它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雪闪着光,所以“银”字用金字旁。

(指名读句子)教师引读。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第9段。

(生读)师:你们是不是希望现在就落下雪来呀,台湾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你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也一起来争着说说看。

(争着问)师:那里的小朋友也盼着你们去那儿看雪呢。

师:出示识字三: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师:为什么说不太远?因为我们是一家,虽然相隔遥远,感觉还是很近的。

这一课的生字词语都会了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生读)哪些字难写呀?(打,指,接,做做动作)师:那“接”字怎么写呢?师边写边讲解写字:写字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气功:身正,胸直,臂开,足弯,描一个写一个。

(生写字,轻音乐起)师:这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篇章2:《看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

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

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

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

(有个别学生出声)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

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

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师:谁也想问这一句?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

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

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

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

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

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

(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

同学们再练读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生:堆过,打过。

(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生:有!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这里停了一下。

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

(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师:这是争着问吗?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

(笑)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

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

给点时间老师好吗?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师:(微笑点头)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

(指地图上的北京)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