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鲁迅)教案及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雪》的历史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鲁迅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2.2 《雪》原文阅读:让学生朗读并理解《雪》的文意,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1.2.3 作品分析:分析《雪》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鲁迅及其作品《雪》的历史背景。

2.1.2 《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雪》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2.2 理解《雪》中隐含的深刻社会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雪》。

3.1.2 原文朗读:学生朗读《雪》全文。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1.4 作品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深入解析作品。

3.1.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2.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2.3 解析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深入解析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5.1.1 鲁迅作品集:《呐喊》、《彷徨》等。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雪》的背景和主题,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 分析《雪》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特点。

2. 《雪》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3. 《雪》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雪》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雪》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四、教学步骤:1. 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文学地位。

2. 讲解《雪》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分析《雪》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4. 分析《雪》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讨论《雪》中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文,检验学生对《雪》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雪》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雪》的故事背景,感受作品的历史氛围。

2. 分析《雪》的主要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1. 《雪》的故事背景。

2. 《雪》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雪》的故事背景。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雪》的主要情节。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雪》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 分析《雪》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文,检验学生对《雪》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六章:修辞手法分析一、教学目标:1. 识别并分析《雪》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学作品表达效果的影响。

雪鲁迅免费教案

雪鲁迅免费教案

【篇一】雪鲁迅免费教案鲁迅《雪》教案鲁迅《雪》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及主旨。

2.联想想象,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写,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

3.感受鲁迅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激发学生领悟对待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写,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 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设计说读课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正音、释义。

2、联想、想象文中描绘的各个精美画面,准备说一段描述性的话。

3、《雪》精美,美在何处,美点寻踪,选一二点说明。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激活记忆,积累古诗词文句。

上课之前,先热一热身,回忆一下,曾经学过或读过的描写雪的古今诗词文句。

(明确“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等。

)2、新课导读——作品简介,写作背景。

(PPT1)本文选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本集收入鲁迅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

以象征手法曲折幽晦的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老师介绍)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鲁迅先生在他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一句颇富诗情的文字——“大风吹雪盈空际”,并由此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联想与现实中不断变幻18天之后,一篇题为“雪”的精美散文诗便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板书文题、作者)(PPT2)“《野草》从头到尾,一直到今天,还被学术界、批评界认为是鲁迅创作中最美的一部作品。

没有一个人说《野草》是一部差的作品。

《野草》大家公认是一部非常富有美的魅力的,而且又难以破解的,就是难以读懂的这样一部作品。

”(孙玉石)《雪》是《野草》集里最美的一篇文字。

2015八年级鲁迅的《雪》优秀教案(三篇)

2015八年级鲁迅的《雪》优秀教案(三篇)

2015八年级鲁迅的《雪》优秀教案(三篇)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雪》【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情感目标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作者)二、诵读,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磬(qìng)口脂粉(lián) 朔(shuò)方2、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明确:①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4、思考:(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明确: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2)划分段落明确: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三、具体研习两幅雪景(一)、江南的雪1、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2、修辞明确:两个比喻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虚实结合)3、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冬花、蜜蜂4、写人:小孩塑雪罗汉5、纠错明确:腊梅蝴蝶葫芦6、归纳江南的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春意盎然(二)、北方的雪1、修辞明确: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体会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引起他们对《雪》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雪》的具体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如雪、朔雪、梅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雪》,如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

(2)汇报探讨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体会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精神。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雪》,加深对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理解。

2. 结合课文《雪》,分析鲁迅先生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雪》为例,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的内容;(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3)能够领会鲁迅先生通过《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雪》的内涵;(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勇于批判和反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

2. 教学难点:(1)领悟鲁迅先生通过《雪》所表达的深刻思想;(2)引导学生运用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概述《雪》的背景和创作动机;(3)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雪》,理解课文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3)引导学生关注《雪》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分析成果。

4. 欣赏与实践:(1)让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体会《雪》的美感;(2)指导学生运用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雪》全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篇类似《雪》的短篇小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文《雪》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属于小说体裁,以实现真理、揭露丑恶、批判社会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现了人们在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命运的承受和反抗。

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加深对封建社会以及人物的理解,并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情况,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形象和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能够提取文本信息,提炼并分析小说中的核心观点,能够理性思辨和评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阅读小说,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珍视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先导阅读、问答、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小说的情境,感受文本的深刻性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说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教师讲解、班级展示、文本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活动1. 导入环节:先播放一段有关鲁迅先生的PPT,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个初步了解。

2. 阅读环节:学生阅读《雪》全文,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考小说告诉我们什么,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3. 分组讨论:小组之间共同探讨本小说涉及的主要问题和疑点,通过案例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加深理解和理性思考。

鲁迅雪教案

鲁迅雪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鲁迅雪教案鲁迅《雪》教案《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积累重点生字词,掌握其音、形、义。

2 领会本文内容清新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借景抒怀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通过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导语雪,一直是历代文人所爱吟咏的对象,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它——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把雪比作梨花,那么,鲁迅,这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下的雪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这篇散文诗《雪》。

(二)作者介绍(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三)文体介绍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简要介绍《野草》),大家知道什么是散文诗吗?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多表达作者对人生及社会的独特感受。

那么这篇课文,究竟是包含了作者怎样的独特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一起品读鲁迅的心灵世界。

二、初读课文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默读。

(一)积累生字词(学生读时,在黑板右侧书写本课生字词)结合学生朗读的情况重点指导这些生字词读音写法。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认识鲁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雪花有什么印象?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分组汇报,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结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6. 布置作业:(2)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鲁迅雪教案

鲁迅雪教案

鲁迅雪教案【篇一:《雪》(鲁迅)教学设计详案】《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

4、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过程】这是一个雪的世界,漫天飞舞的大雪是冬天的精灵。

给人以美的享受,视觉的震撼。

1925年的那一场雪,连带勾起鲁迅先生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作者及作品简介。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一、整体感知,读中寻雪。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在文中哪些段落中体现出来。

二、研读课文,踏雪品文。

1、研读“江南的雪”。

快速浏览文章,用笔勾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思考:江南的雪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分析其特点。

用“从_________中,我读出了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特点)”的句式来说说你的理解。

同学们可以用文中的词、短语、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2、师: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江南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呢?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这里的“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写出了江南雪的美艳。

这里用了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冬花雪野图,映衬出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

3、江南的雪像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青春”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充满朝气与活力。

富有生命力,蓬勃向上。

“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光滑的,白皙的。

有活力的、健康的。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雪》的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态度。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2. 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雪》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雪的美丽和雪下事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2.2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写作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问题。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练习成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鲁迅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鲁迅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鲁迅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鲁迅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和含蕴美。

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诵读全文,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和含蕴美。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冬日里那纷飞的雪花,飘飘洒洒,无边的天宇,凛冽的北风,满眼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正是这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让鲁迅先生诗意顿生,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诗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去欣赏美景,欣赏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二、预习抽测教师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听了朗读之后,完成练习。

学生听朗读,完成练习。

三、内容感知学生跟读范读。

学生小组讨论题目,黑板展示答案。

四、仿写句子教师出示句子。

学生进行仿写,口头展示。

第二课时一、温故抽测教师出示抽测题目。

学生完成并批改。

二、研读探究教师出示题目。

小组讨论,黑板展示。

教师总结归纳,阐释象征手法及其运用。

三、拓展延伸教师出示问题,出示鲁迅作品,启发学生思考:雪有没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学生揣摩,自由发言。

四、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文章的解读,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开拓思维,将来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鲁迅雪教学设计2创意说明:《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张扬个性和勇于斗争的主题。

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达到了非凡的表达效果。

学生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的内容;(2)分析并掌握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感悟作品的意境;(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2)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雪》;(2)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2)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雪》,感受作品的意境;(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3)学生思考并回答:作品中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2)解析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批判精神;(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2)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模仿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学生对《雪》的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雪》;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雪》的熟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3. 学生对鲁迅先生写作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课文;(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关爱;(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雪》的背诵与理解;(2)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欣赏;(3)鲁迅先生生平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2)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兴趣;(3)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雪》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3)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选取优秀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鲁迅先生作品;(2)讨论鲁迅先生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雪》;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散文作品《雪》的评论文章;3.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评价背诵效果;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关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批改学生评论文章,评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综合评价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雪》(鲁迅)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2.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

文人墨客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雪景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告诉我们,雪是轻柔的;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雪是洁白,壮丽的;韩愈“故穿庭树作飞花”告诉我们,雪是俏皮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文学战士笔下的雪有何特点,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呢?二、齐读,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文,一起去感受鲁迅笔下的雪。

2、大家自己说说读得好不好?朗读的评价标准有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流利大家已经做的很好了,那有感情这方面做的如何呢?等我们对它深入了解以后,同学们自己来评定一下吧。

3、作者给我们描绘几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三、品读,理解主题1、比较一下,你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在文中找到依据,并用“我喜欢作者笔下的雪,从中,知道它”句式回答。

(老师示范)如:我喜欢作者笔下江南的雪,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中,知道它滋润美艳,富有生机。

2、引导学生先集中赏析江南的雪(指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反复朗读品味。

)(1)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江南的雪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充满生机的环境。

也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鲁迅《雪》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鲁迅《雪》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鲁迅《雪》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鲁迅《雪》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括雪的特征。

2、比较探究,体验作者情感。

3、联系背景,感悟鲁迅精神。

教学过程:一、朗读涵咏,把握情感教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就告诉大家了,要读,文章要读,课文要读,而且昨天我们也找到了你们最喜欢的段落,现在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朗读究竟怎样?〔朗读课文,一,三段,读出情〕男女同学分别读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体现江南雪的娇艳和北方雪的蓬勃奋飞〔方式:指名朗读-评价(主要谈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给同学们的感受-女同学读江南的雪――注重北方雪的朗读,读出雄浑,义无反顾,蓬勃奋飞的味道〕二、精读课文,揣特点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课文仅仅读好了还不够,还好仔细体会,慢慢品悟。

1、默读课文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思考: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括?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这些印象是从哪些地方让你发现的?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句子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A、朗读――品句子:你在这个句子有什么发现?滋润美艳之至――青春健壮―――极富有生命力山茶、梅花、腊梅花,杂草――五彩缤纷――滋润美艳之至句子②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地闹着。

A、解决词语:确乎B、读读这个句子,你能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花儿盛开,蜜蜂采蜜是什么季节的典型景物?现在是冬天,怎么会好像出现春天的景象呢?鲁迅自己也说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了,这样的冬季哪里来的蜜蜂呢,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花在生长,蜜蜂在忙碌”――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革命胜利的希望D、教师:如此充满生机活力,它不是春天,可是让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指板书),所以作者说:“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生自然接:那是隐约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鲁迅)教案及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雪》鲁迅预习课教案一、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积累课内外有关雪的佳句妙词,小写作——和“雪”话题有关的片断。

二、预习过程1. 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摘抄本上积累划出的句子。

2.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

① 写作背景:(略)让学生课前抄在黑板上。

② 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下位。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① 句子赏析: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④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 自由交流,解决疑难,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5. 小写作: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写和“雪”话题有关的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低于100字。

6. 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课堂实录(展示课)一、明确目标师:……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雪的诗句呢?生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生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交流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钟后)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1:①反复诵读,领会本文的内涵及语言的优美;②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解释及结构;③体会作品的意境。

生2:①诵读的同时分析两幅雪景图;②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

生3:①重点体会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方法;②利用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文章。

二、交流展示1. 作品分析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学生讨论交流)生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生B:1925年初的中国,南方各省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而北方则被封建军阀盘踞。

生C:此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雪》就是这样一篇表面上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生D:我认为在A、B、C三位同学的介绍中,C同学介绍得比较好。

因为他讲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生E:我认为B同学讲得也比较不错,他从整体上概括了北方的状况,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北方的雪”的含义。

生F:我想前面几位同学只能大概地了解本文的思想,我想通过朗诵的方式来让同学们具体地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读的是P218的倒数第三段(朗读,略)。

生G:我觉得F同学读得抑扬顿挫,很有感情。

但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我相信我一定读得比他更棒(朗读,内容同上)!生H:G同学读得感情很充沛。

但是,依照本文来看,作者对家乡的雪情有独钟。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聆听江南雪的声音吧(朗读第一段,略)!我知道我可能读得不如前面两位同学好,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大家也一定对江南的雪有所了解了吧!2. 自主拓展生1:雪带给诗人高雅的兴致,但却给广大农民带来了饥寒,给人民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面就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雪的故事》。

(生1、生2、生3、生4离座表演)生2:大雪已经漫飞了三天,我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

(生4扮演的乞丐过来了。

)生4:官人们,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请施舍给我点吃的东西吧!生3:正好。

我们四人对诗饮酒,一人一句。

你若对得上来,我们就给你吃的。

生1:好!我先来。

请听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生2:全是皇家瑞气。

生3:再下三年何妨。

生4:放你娘的狗屁。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生5:由《雪》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一个悲剧《窦娥冤》。

我把《窦娥冤》由剧本改成了故事,下面我把它讲述给大家:“从前有个姑娘,名叫窦……”生6:《雪》这篇文章赞美了雪的坚贞不渝的品格,更赞美了具有雪一样品格的人。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无声无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在国民党势力的威慑下,他表现的却是坚贞不渝的情操……生7:“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着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在这冥冥之中,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呐喊。

这呐喊出自鲁迅先生的心声,是同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

于此,我想起了另一篇文章《雪》:“我之所以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3. 主题表演师:前面同学的分析十分精彩,相信已经深深触动了同学们。

雪已经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灵,就用你们自己喜爱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1:前一位同学的朗诵和别人的真心告白,已经把同学带进了这粉妆玉砌的世界里。

雪是洁白的,雪是无瑕的,下面让我们沉醉于优美的歌声中,来感受雪的坚强不屈。

生2:我已深深被雪感动,下面让我用一首《雪花》来表达我对雪的喜爱:冰冷坚硬雪花,博识人觉他单调,他自己以为不幸,滋润美艳之至,隐约青春消息,……在无边旷野凛冽的天宇下,你就是那雨的精魂。

生3:(不甘示弱地站起来)别看她唱得好,我相信我会比她唱得更好,因为我唱的是《我最爱冬雪》(与同桌合唱):你说你最爱寒冬雪,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么美丽的雪,洁白美丽的雪啊…… (歌声落下,教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生4:尽管是别人的曲调,但也需要经过努力才可以大胆展现出来。

我也把我写的《雪》朗诵给大家:雪花来了,漫天遍野地来了。

从最高处的地方落下来,从最纯洁的地方落下来,落到每一个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

……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了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泪走开了…… (掌声再次响起)4.体验作者情感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通过分析课文进一步体会一下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生1:《雪》一文表面上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斗争。

生2:我认为还应加上本文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和“朔方雪”不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勇于斗争、勇于反抗的精神,寄寓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3:文中许多地方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文的最后:“在无边的旷野上,……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在这里作者热情地歌颂了在“凛冽的天宇下”同朔方的冬天奋勇搏战的雪。

把“死掉的雪”转化为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发挥着它战斗的品格,因而它是“雨的精魂”。

作者对朔方的雪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勇于斗争的品格的赞颂,实际上寄寓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

生4:“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着美艳之至了……”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江南雪景,……文字倾注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赞美之情。

下面请听《静静的雪》(同学登台朗诵):茸茸的雪片,似天女散花般洒向人间。

雪花闪着晶莹的光芒,像眨着眼睛的调皮蛋在看着你……生5:“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句话一语双关,一种意见是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认为作者是用暖国的雨的“单调”、“不幸”来衬托雪的“美艳”或“搏斗”的精神。

另一种认为作者对暖国的雨并无褒贬之意,只是由雪自然引发出对暖国雨的联想,进而想到南国的温暖,曲折地表达了使“雨”变为“冰冷的雪花”的北方凛冽严冬的不满,衬托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酷冷的季节。

生6:课文第2段:“孩子们呵着冻着通红,像紫芽姜一样……坐在雪地里。

”这里通过“塑雪罗汉”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为下文与“朔方的雪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出铺垫,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生7:对于上个同学的分析,我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雪罗汉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雪的纯洁,儿童们活泼、好动、天真的特点跃然纸上,进一步(站了起来)点破事物特点,一语双关。

5. 写作交流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相信同学们对《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学们肯定是感慨万千,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小写作中。

就让我们竖起耳朵,倾听他人的心声吧!生A:我从小爱雪,至今没有改变过,读了《雪》这篇文章,鲁迅仿佛把我们带入2005年12月12日的第一场雪。

……带着六角的小精灵从天而降,没有声音,悄悄的,缓缓的。

鹅毛大雪过后,世界都变成了白色。

告别了一切世俗杂乱,在雪地里堆雪人,砸雪球,再快乐不过了。

仿佛与雪融为一体,我心甘情愿地被雪融化了,站在雪中,告别一切喧嚣,荡涤心胸,我变得无声了。

啊,此时是雪的世界,我变成了雪的精灵。

雪花啊,飘飘洒洒的雪花,你是我的追求,是我的梦! (教室里爆出一阵掌声)生B:这位同学对雪情有独钟。

是的,雪是六角的精灵,它是不寻常的。

我学了这篇文章后,写了一篇赞美雪的小写作,请大家欣赏。

《冬雪》有人喜欢姹紫嫣红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有人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而我却只爱冰雪的冬天。

冬天的雪固然冷漠,但并不缺乏温和;冬天的雪固然坚硬,但并不缺乏柔弱;冬天的雪虽然孤独,但它依旧蓬勃;冬天的雪虽然凄凉,但它依旧闪烁;冬天的雪洁白明艳,它的洁白像玉一样纯;飘飘洒洒从天空最高最冷处萧然而落,一朵朵一片片玲珑剔透晶莹如玉洁白无暇,……生C:听了上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不由心绪萌动,我也想诵读自己的作品:看到鲁迅笔下雪的壮丽和刚强,我不禁地想到了雪的柔弱。

……那柔弱的雪,可以封门;它不嫌弃竹林茅舍,也拥抱亭台楼阁。

高山,巨大巍峨。

雪,可以足蹈其顶,封其面额,使青山变成冰封雪岭,使其永不见阳光和皎月……生D:是啊,雪是柔弱的,但它又是善良的,纯洁的。

雪,是白雪公主,善良吗?雪,是梨花,纯洁吗?雪,是浪花,乐观吗?让我轻轻告诉你,雪是纯洁的……做人应像雪一样纯洁无污,给世界一片净土,永远高洁无污。

(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

)师: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鲁迅先生《雪》的优美文字,相信学了这篇文章,你会对雪更加热爱。

同学们,再见!(注:小标题系编者所加)反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