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鲁迅教案
鲁迅《雪》教案
有人说它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有人说它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有人说它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都说的是“雪”同学们谁还知道有哪些写雪的诗句,(如果不知道课后自己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雪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鲁迅)我们之前学过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先来考考同学们好了(通过提问巩固鲁迅的相关的文学常识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雪》一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被称为革命的斗士,那么《雪》这篇优美的散文诗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呢,《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我们上节课学了海燕这篇文章,高尔基写海燕也是处在与反革命势力作斗争的时期,那么同样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他会在如此严酷的时期有闲情雅致单纯的写一篇写景的散文么?当然不是,《雪》这篇文章也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体会的到,首先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文章描绘了那两个地方的雪。
(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滋润美艳)那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绘的是什么画面?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这一段通篇都在描述江南的雪景,所以第一段就是江南雪景图,第二段描绘的又是什么?同学们快速的默读一遍课文,这一段描写了什么(孩子们塑雪中罗汉图)第三段又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雪罗汉的消逝,江南的雪固然是滋润美艳之至,但是同样也非常的脆弱,几个晴天和寒夜,就使雪罗汉成为不知道算什么了。
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理解其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童年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先生,分享一下你对他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准备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3.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结构①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请同学们分别概括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时间节点,并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①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②文章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文章的语言特点。
③文章中鲁迅先生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几个表达怀念之情的句子。
(3)分析人物形象①请同学们描述一下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塑造的自己的形象。
②文章中还出现了其他人物,如祖母、父亲、老师等,请同学们简要分析这些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童年的感受。
(2)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共鸣?为什么?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2)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6.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鲁迅故居,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023年《咏雪》教案5篇
2023年《咏雪》教案5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__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__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课文;(2)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手法,领会其寓意;(3)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剖析;(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关注人生;(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文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鲁迅写作风格和手法的把握;3.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2. 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手法;3. 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拓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文本;2. 鲁迅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雪》;(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2)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手法;(3)解析课文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创作;(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雪》;(3)阅读鲁迅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鲁迅写作风格和手法的认识;3.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4. 学生课后作业和创作展示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服务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体会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引起他们对《雪》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雪》的具体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如雪、朔雪、梅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雪》,如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
(2)汇报探讨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体会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精神。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雪》,加深对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理解。
2. 结合课文《雪》,分析鲁迅先生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雪》为例,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目的要求: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寓意。
教具准备: U盘教材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
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
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ìnɡ kǒu 忙碌mánɡ lù 脂粉zhī fěn lián 灼灼zhuó zhuó 嘻笑xī xiào 褪尽tuì jìn朔方shuò fānɡ凛冽lǐn liè2.解释下列。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3、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
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4、《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进行战斗。
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野草》共收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们的收获。
7. 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雪》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实践。
8. 板书设计:《雪》鲁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课文《雪》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评价。
鲁迅的雪做批注
鲁迅的雪做批注
鲁迅的《雪》是一篇富有诗意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通过对江南雪景的描绘,抒发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批注:
主题和意象: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如“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国的雪”等,这些意象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暖国的雨”代表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江南的雪”代表着美好、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朔国的雪”则代表着艰苦、孤独的革命斗争。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语言和表达方式:
鲁迅的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既优美又深刻。
例如,“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这句话用“滋润美艳之至”来形容江南雪景的美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情感和思想: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他对“南国的雪”的描述中,流露出对当时国共合作表象的不满和担忧;而在对“朔国的雪”的描述中,则表现出了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这些情感和思想在文章中相互交织,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综上所述,鲁迅的《雪》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通
过对江南雪景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这篇文章的批注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和意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及情感和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要求:先自主解决,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1.文中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有哪些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
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
写作特色:
1.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七件琐事,详写四件,略写三件。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
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3)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这是本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的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太阳是明亮的,照着隔院子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十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的“睡”的背景和衬托。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身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的未来。
鲁迅散文雪教案
鲁迅散文《雪》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巧(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一)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鲁迅《雪》导学教案
鲁迅《雪》导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雪》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雪》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概述。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雪》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文本细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雪的象征意义等。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3.2 教学内容:探讨《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冷漠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3.3 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社会,思考作品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雪》中的象征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分析《雪》中的象征手法,如雪的象征意义等。
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象征手法创作短文。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雪》中的象征手法,并加以运用。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相互交流和分享作品。
第五章:综合评价5.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雪》的综合评价,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评价。
5.3 教学活动: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雪》创作的文学背景。
鲁迅《雪》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雪》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8-2-1-A主备人:刘春香组长:何李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语,了解作品体裁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象征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3.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语:
咏雪,一直是古今文人雅士的共同追求。古人的诗词歌赋往往以雪为题材,我们现代人传承了这一文化传统,不仅利用文学作品咏雪,也借助歌曲来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写雪的诗词或文章。(同学之间交流)同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散文诗——《雪》
3、字词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 )口嘻( )笑褪( )尽
博识( )忙碌( )闪烁( )
朔( )方灼( )灼粘( )结
旋( )风旋( )转血( )红
胭( )脂( )凛( )冽( )脂( )粉奁( )
(2)理解词义(多媒体课件展示)
博识:美艳:
消释:褪尽:
凛冽:升腾:
脂粉奁:
4、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两个地方的雪?分别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了解散文诗及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鲁迅 先生的散文诗《雪》,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雪的描绘中。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鲁迅祝福优秀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三)、德育渗透点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呐喊》和《彷徨》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1)序幕写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景象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情况怎样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二、总结与引申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三、作业布置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四、板书设计情节特点:倒叙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4、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概括雪的特征。
2、比较探究,体验作者情感。
3、联系背景,感悟鲁迅精神。
教学过程:一、朗读涵咏,把握情感教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就告诉大家了,语文要读,文章要读,课文要读,而且昨天我们也找到了你们最喜欢的段落,现在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朗读究竟怎样?〔朗读课文,一,三段,读出情〕男女同学分别读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体现江南雪的娇艳和北方雪的蓬勃奋飞〔方式:指名朗读-评价(主要谈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给同学们的感受-女同学读江南的雪――注重北方雪的朗读,读出雄浑,义无反顾,蓬勃奋飞的味道〕二、精读课文,揣摩特点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课文仅仅读好了还不够,还好仔细体会,慢慢品悟。
1、默读课文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思考: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这些印象是从哪些地方让你发现的?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句子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A、朗读――品析句子:你在这个句子有什么发现?滋润美艳之至――青春健壮―――极富有生命力山茶、梅花、腊梅花,杂草――五彩缤纷――滋润美艳之至句子②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A、解决词语:确乎B、读读这个句子,你能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花儿盛开,蜜蜂采蜜是什么季节的典型景物?现在是冬天,怎么会好像出现春天的景象呢?鲁迅自己也说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了,这样的冬季哪里来的蜜蜂呢,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花在生长,蜜蜂在忙碌”――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革命胜利的希望D、教师:如此充满生机活力,它不是春天,可是让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指板书),所以作者说:“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 ——生自然接:那是隐约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第8课《咏雪》试讲逐字稿和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咏雪》试讲稿(附配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学习作者以比喻刻画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学习以比喻刻画景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描写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杨氏之子、孔融让梨)进而引出课题《咏雪》。
四、初读1.朗读:“骤”的读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节奏。
2.作者:刘义庆,南朝文学家,组织编写《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3.主要内容:寒雪天,谢太傅在家里与小辈讲论文义的情景。
五、精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文中哪里可看出谢道韫的才华与智慧?(一)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你能具体说说吗?(柳絮因风起诗意盎然,有一种美感,可见谢道韫的才气过人)。
2.欣赏撒盐视频与柳絮飘飞的视频,说说两个喻体的异同。
(同:食盐和柳絮都是白色,两个喻体均可刻画出雪的颜色。
异:食盐向下落,柳絮飘飞方向不定)3.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撒盐空中”更形似雪的下落之态跟盐的下落比较接近,而柳絮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柳絮因风起”更神似——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有美的意象,另外,柳絮在春天飘飞,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4.指导朗读(“未若”重读,读出谢道韫的自信与才气)(二)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句并无对谢道韫的直接描写,如何表现的?(谢安的“笑”“乐”是对谢道韫的赞赏,侧面写出了谢道韫才气过人)2.发挥想象,谢安在这样的神态下会说些什么?(这孩子果然聪慧过人,前途不可限量啊!)3.描写谢道韫的身份的句子能否删掉?(不能,作者补录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突出了中心)4.结合理解,诵读全文。
鲁迅《雪》教案
鲁迅《雪》教案鲁迅《雪》教案2015《雪》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及主旨。
2.联想想象,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写,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
3.感受鲁迅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激发学生领悟对待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的雪景描写,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设计:说读课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正音、释义。
2、联想、想象文中描绘的各个精美画面,准备说一段描述性的话。
3、《雪》精美,美在何处,美点寻踪,选一二点说明。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激活记忆,积累古诗词文句。
上课之前,先热一热身,回忆一下,曾经学过或读过的描写雪的古今诗词文句。
(明确:“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等。
)2、新课导读——作品简介,写作背景。
(PPT1)本文选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本集收入鲁迅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
以象征手法曲折幽晦的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老师介绍):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鲁迅先生在他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一句颇富诗情的文字——“大风吹雪盈空际”,并由此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联想与现实中不断变幻……18天之后,一篇题为“雪”的精美散文诗便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板书文题、作者)(PPT2)“《野草》从头到尾,一直到今天,还被学术界、批评界认为是鲁迅创作中最美的一部作品。
第1单元济南的冬天-2018年学考A+同步教案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不够积极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掌握课文中复杂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学生在仿写时,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具有个性的表达。
举例解释:
-针对鲁迅的文学风格,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鲁迅语言的老辣与深刻,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文学风格、景物描绘的方法及其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描绘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雪,鲁迅,教案《雪》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文中两种雪景的美,从中感受作者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执着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
2、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课文的范读音带、《我爱你,塞北的雪》的影像资料。
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朗读几遍课文,准备知识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各位专家领导,节日快乐,我是--1--号选手,我的课题是《雪》)(利用课间,创设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播放歌曲,引入。
课件(随着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吟出的是伟人毛泽东胸中涌动的豪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唱出的是岑参看到的仿佛梨花盛开的惊喜。
雪是洁白自然之物,是纯洁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先请同学展示交流收集的知识卡片。
老师巡视-----同学们课前准备充分,这是老师为同学准备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1)作者及背景著名作品集有《孔乙己》、《阿Q正传》(2)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诗歌的一个部类。
它是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内容。
它不分行,也不押韵,不太讲究节奏,写法很像散文。
但(下面,我们先来听《雪》这白皑皑的雪地上,生长着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远远望去,山花烂漫,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在雪野中,嗡嗡的蜜蜂也忙着在花丛中传粉、采蜜。
我眼前仿佛看到的是一幅江南戏雪景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中嬉戏,打雪仗,然后堆雪人,他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把一把地把雪往一处聚,可是由于小孩力太小,老是无法把雪拢在一块,最后在大人帮忙下,终于把雪人堆了起来,小朋友们用龙眼核镶入雪堆中做雪人的眼珠,又在雪人的脸上、嘴唇上涂胭脂,再把一顶小毡帽盖在雪人头上,一个活脱脱的不倒翁雪人便站在雪地中,小朋友看着自己亲手堆成的雪人,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对了着雪人拍手,点头,嬉笑。
塑雪罗汉是童年的美好回忆。
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鲁迅深情唱出了江南雪景的明艳有趣,富有生命与温情江南作者的故乡,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在作者记忆深处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回忆,如《社戏》《故乡》等课文。
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情的赞美,也与下文写北方的雪形成对比(2)为什么说江南的雪"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青春”和“处子”比喻江南的雪。
突出他的活力与健美,前者是说江南的雪是春天的使者,后者是说江南的雪洋溢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
"隐约"是说不够明显。
正因为不够明显,才充分表明她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极壮健",强调了生命力的..旺盛。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本句中"仿佛"能否去掉?不能。
作者的想象。
表现了江南雪景的一片生机。
体现了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喜爱。
(4)(老师有一疑问,写江南雪的美艳,为何还要写2、3两节,为什么?)、写江南的雪为什么还写塑雪罗汉?写它的消释有什么用意?写塑雪罗汉,仍然是表现江南雪的滋润美艳。
用龙眼核做的眼珠和嘴唇的胭脂,既突出了它的洁白,也突出了它的明艳。
作者写它的消释表现了对它的惋惜之情。
2(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的憧憬,回忆了江南的自然之美,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但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时短暂的美,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北方的雪能不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点名学生背,老师指导诵读。
讨论: 选择学习(有请-----同学背诵,并思考下面问题。
----背的很熟练,请坐下。
-------你来代表小组发言)教师明确(1)"如粉如沙"写出了北方雪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朔方雪的又干又细,决不粘连的特点,表现了它和江南雪的截然不同。
(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为什么?“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孤独”是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只有它在不屈的飞舞;"死掉的雨" 是说朔方的雪是由雨脱胎而来,却有着雨所没有的精神和意志,"雨的精魂",是说朔方的雪有着雨所没有的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蓬勃奋飞的形象就是好不妥协坚忍不拔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的写照。
(3)作者对朔方雪的态度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写的仅仅是雪吗?作者对朔方雪的态度是赞颂、喜爱。
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的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多绘色彩写江南的雪是静态多状形态,动感多用长句,读来轻柔舒缓。
多短句,铿锵有力喜爱中又惋惜赞颂中含敬仰作者在写的不仅仅是雪,写的一种精神,一种意志。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在《故乡》中,作者也描绘了两幅故乡的画面美丽的海边西瓜地画面,表现的是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萧条冷落的故乡画面,表达的是作者对农村衰败的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而作者通过《故乡》两幅画面表现的主题是要靠奋斗去开创出新生活之路。
我认为,鲁迅的这种信念在他的一生中是一贯的,在《雪》中,作者通过两幅鲜明不同的画面江南雪景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朔方雪景是奋斗的象征,两幅画面统一起来,表现的主题应该是要通过奋斗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五.拓展延伸《雪》这在预习课文时,我对本文为什么要给读者描绘这两幅雪景图总把握不准,通过同学们在课堂的交流,我不但理解了《雪》的深刻寓意,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诵读,准确地把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我从本文的阅读过程中,领略到了两种雪景的美从明艳绚丽的江南的雪景领略到的是清新艳丽的美,从朔方的雪中,我领略到的是鲁迅反抗黑暗社会现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豪壮的美。
生我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就是这样简短的课文,同学们在意境、寓意、语言等方面说出了大家的鲁迅先生笔下的雪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见解。
这不仅帮助我深入读解了课文,还开阔了我思考问题的视野,以前我在想问题总是考虑怎样才能正确,这节课让我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开阔思路,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从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散文学习的方法,要真正读懂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中国人的光辉与黑暗,高尚与卑微都写在鲁迅的作品里。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灵魂的坐标。
”郁达夫也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伟人而不懂得敬重的民族是可悲的.那么就让我们多读鲁迅吧,不仅读他的作品,也读他的人格,读他的和蔼和幽默,读他的勇敢和坚强,踏着他的思想前进。
2009-10-1日是祖国母亲60华诞的日子,老师送同学们几句话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充满活力读点鲁迅你的生命将感到充实读点鲁迅你将坦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七、体验感悟,链结生活课文《雪》中写了塑雪罗汉,<>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了什么游戏?你心中的雪又是什么样的呢?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附板书设计雪鲁迅江南的雪北方的雪滋润美艳如粉如沙明艳有趣一借一决不粘连不能持久景蓬勃奋飞对故乡的深情怀念抒赞美、歌颂斗争精与热烈赞美情神和不屈的意志对比。
更喜爱北方的雪教学反思《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语言优美,哲理感强,,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
《雪》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
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读为主,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
鲁迅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自己的爱增感情,向往江南雪景的春天一般的美好理想,而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
鲁迅以异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来描写江南落雪的景象,山花烂漫,生机昂然,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活懂得快乐,又绘声绘色的再现了江南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朔方旋转飞腾的雪,孤独而倔强,包含了对寒冷环境的反抗,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赞颂,语言含蓄,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我采用结合背景朗读的方法,先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
作者用粗犷的笔调,磅礴的语言抒发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感情炽烈,气势雄浑,因此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学生个个兴奋异常,慷慨激昂,小脸涨的通红,眼睛里射出勇士的战斗豪情。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既轻松,又有力的调动了学生激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象以前学鲁迅的文章枯燥难懂,学生兴味寡然,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无动于衷。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张伟【篇二】雪,鲁迅,教案《雪》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实录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写的散文《雪》。
”(在海南生活的学生大多数对雪是陌生的,他们仅在电影电视中看过。
为了给学生营造“雪”的氛围。
上课之前,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让学生在歌曲中伴着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听了《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有什么感受?看了飞雪孕育着春天有何感想?”生1赞叹道“塞北的雪真美,我喜欢塞北的雪。
”生2“我犹如身临其境,被塞北的雪陶醉了。
”师“咱们班的同学有没有见过雪?如果有请和大家说一说,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子的?”(好不容易,如得珍宝!一位来自湖南的女生荣艳,鼓起勇气向大家描绘了大雪纷飞栩栩如生的一幕。
)生“由于我不经常回老家,也没有像作者一样观察得那么细致,只见纷纷扬扬的飞雪是雪白雪白的,且把四处的景物点缀白雪皑皑,格外迷人,让人情不自禁的用手捧起雪来吻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