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举例:在分配物品时,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除数,使得分配尽可能均匀,同时减少剩余。
(3)进行竖式计算的细节处理: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中,学生容易在商和余数的处理上出现错误。
举例:讲解如何处理连续的余数,以及如何将余数带到下一步计算中,避免遗漏和错误。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本节课将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除法》第二节内容进行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学会使用有余数除法进行计算,并能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总比除数小”的性质;
4.能够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长度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有余数除法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如分配物品、计算长度等。
举例:将17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
2.教学难点
(1)理解“余数总比除数小”的性质:让学生认识到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为什么总是小于除数。
举例:通过实例演示和图解,解释为什么在8 ÷ 3中,余数只能是1或2,而不可能是3或更大的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郎萍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板书)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1个,就叫“余数”。
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二、练习巩固。
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
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办呢?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
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教师提示:余数都比除数小。
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结合实际分酸奶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0÷3= 3 (个 )…… 1 ( 个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12朵花,每5朵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 2 ) 束,还剩下( 2 )朵。
12÷5= 2 (束 )…… 2 ( 朵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11个 ,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2 )份,还 剩下( 3 )个。
返回
…
7÷2=3(盘)……1(个)
余数 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就把剩余的数 叫做余数。
返回
…
为什么余数“1”后面的单位是“个”?
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 后剩下的数量,所以
7÷2=3(盘)……1(个) 它的单位名称应和被
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余数
7÷2=3……1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返回
课堂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如果还有剩余, 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返回
课后作业
课本: 第60页第1题 第64页第1题
返回
伴你成长
贴近教 学服务师 生方便老 师
人教 二年级版数学 下册
课件PPT
6.1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重点) 2.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
11÷4= 2 ( 份 )…… 3( 个 )
返回
1.圈一圈,填一填。
刘老师买了13支铅笔,每位同学分2支,可以 分给( 6 )位同学,还剩( 1 )支。
13÷2= 6 ( 位 )…… 1( 支 )
返回
2.看图填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秋) (共28张PPT)
(2)7个小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 3 )个,还剩( 1 ) 个。
7÷2=□3 ∙∙∙∙∙∙□1
课堂练习
4. 摆一摆,填一填。 (1)16个○,每4个一份,分了(4 )份。
16÷4=□4
(2)16个○,每5个一份,分了(3 )份,还剩( 1 )个。
16÷5=□3 ……□1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表示平均分后不够再分而余下 的,因此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练习】 1. 填一填。
□÷3=□∙∙∙∙∙∙□,余数最大是(
);
□÷□=□∙∙∙∙∙∙3,除数最小是(
)。
知识梳理
2. 把一捆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最多还剩下几支? 【参考答案】1.2 4 2.4支。
【讲解】:先求出剩下的有多少本,再将剩下的本数平均分。
课后习题
8. 有一些糖,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 余下2块,每个小朋友可能分到多少块?一共有多少块糖?
【参考答案】3 26 讲解:这些糖的块数在20和30之间,运用8 的乘法口诀可知每个小朋友应分到3块,8×3=24块,加上余下 的块数可求出一共的块数即24+2=26块。
课后习题
2. 看图填写算式。
14÷4=□3 (盆)……□2 (朵) 14÷3=□4 (朵)……□2 (朵)
课后习题
19÷5=□3 (盘)……□4 (个) 19÷3=□5 (个)……□4 (个)
课后习题
3. 口算。 14+7= 21 40÷8= 5 3×6= 18 9×5=45 49-7= 42 27÷9= 3 6×7= 42 6×8= 48 42÷6= 7
28÷4= 7 25÷5= 5 35÷5= 7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一、知识点解读1.余数的意义(理解)知识点:平均分时,当被分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在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对除法的一次更深刻的研究。
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亲动手操作,比如利用小棒或圆片等学具分一分;或者画一画、圈一圈,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从而为计算教学做好准备。
2.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写法知识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教学要求:在教学本知识点时,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这样分层次进行,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点: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此外,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规范其读法,读作:被除数除以除数商几余几。
规范写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要向学生强调要在商的后面点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六单元第一节:认识除法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开始学习除法这一重要的数学运算。
除法运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第二节:整除和余数在学习除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整除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例如,6除以3,得到的商是2,没有余数,所以6可以被3整除。
而余数则是指除法运算中,被除数无法整除的情况下剩下的数。
例如,7除以3,得到的商是2,但有余数1,所以7除以3的余数是1。
第三节:除法的过程除法运算一般遵循以下的步骤:1. 将被除数写在除号的上方,除以号写在被除数的右边。
2. 从被除数的左边第一个数开始,找到一个数,使得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不超过被除数。
3. 将这个数写在商的上方,并将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写在被除数之上。
4. 用被除数减去上一步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得到余数。
5. 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重复步骤2-4,直到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第四节:练习题为了加深对除法的理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1. 20除以4等于多少?有余数吗?2. 36除以6等于多少?有余数吗?3. 51除以8等于多少?有余数吗?第五节:应用题除法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分享物品、分配任务等。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小明有20块巧克力,他要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分多少块?解答: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20除以4。
计算结果是5,所以小明的每个朋友可以得到5块巧克力。
第六节: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对除法的掌握,我们可以做一些巩固练习:1. 14除以2等于多少?有余数吗?2. 48除以6等于多少?有余数吗?3. 63除以9等于多少?有余数吗?通过这六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除法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还有着实际应用的价值。
让我们继续努力,掌握好数学知识!。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有余数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余数的意义兰考县谷营乡东张小学潘素霞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用花瓣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到如何求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观看美丽的花朵,多媒体出示(有3瓣、4瓣、5瓣、6瓣的)2、请学生用12片花瓣试试拼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花。
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瓣是否有剩余?3、展示并将拼出的结果分为两类,突出显示有剩余的。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品时也会遇到像这种不够再分,分后有剩余的现象。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了。
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问题: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摆一摆,解决新问题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问题: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3、这个算式如何写读作?如果不带单位读作怎么写?4、这个算式中的六个小圆点是什么意思?这六个圆点书写的注意事项是什么?5、这个算式是哪一种除法呢?为什么?(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教学内容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熟练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的除法都是整除的情况,那么如果除不尽,该怎么办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3.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4. 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除法的特点和规律。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进行合作交流。
2. 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有余数除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运用。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从平均分东西有剩余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
在学生已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为有余数除法的笔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113页“综合练习” )
2.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3)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如右图)。 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一 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
28÷4=7(元) 18-7=11(个)
答: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11元。
(教材第113页“综合练习” )
2.解决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解决问题1.用竖式计算
28÷8= 3……4 3
8 28 24 4
有余数的除法
32÷4= 8 8
4 32 32 0
(教材第111页“综合练习” )
1.用竖式计算
86÷9= 9……5 9
9 86 81 5
有余数的除法
37÷5= 7……2 7
5 37 35 2
(教材第111页“综合练习” )
2.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除减问题
1.用除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清数量关系。 (2)求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再加上多出的数,用加法计算。 2.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清数量关系。 (2)求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再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64÷8=8(个) 8+3=11(个) 答:娇娇一共有11个风铃。
1.用竖式计算
42÷8= 5……2 5
8 42 40 2
有余数的除法
44÷7= 6……2 6
7 44 42 2
1.用竖式计算
21÷3= 7 7
3 21 21 0
有余数的除法
40÷6= 6……4 6
6 40 36 4
(教材第111页“综合练习” )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典型例题1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分3支、4支、5支呢?(理解题意:题中共有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然后再分别以每人3支,4支,5支,分一分,说一说每次分得的结果。
)在平均分铅笔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可以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还有余数。
平均分完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后还有余数也可以用除法表示。
(1)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写成除法算式是10÷3=3(人)……1(支)。
这里的1叫做余数,这样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2)同理,10支铅笔,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2人,还剩2支,写成除法算式是10÷4=2(人)……2(支)。
10÷4=2……2读作:10除以2余2.要点: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与商的单位名称不相同,但应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知识点: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剩余的已经不够在分一份,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练习11、17÷5=3……2 ,算式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2、 18÷7=2……4,算式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36÷7=5……1,算式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典型例题2用4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8根摆2个正方形。
□□像这样用12、13、14、15、16、17、18、19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例题解析:动手摆一摆,写出算式12÷4=3(个)13÷4=3(个)……1(根)14÷4=3(个)……2(根)15÷4=3(个)……3(根)16÷4=4(个)17÷4=4(个)……1(根)18÷4=4(个)……2(根)19÷4=4(个)……3(根)从6种余数来看,余数可能是1,2或3,不可能是4,余数都比除数小。
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解决如何将一个数分成相等份的问题。
在除法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接下来,我们将逐个介绍并详细说明这些概念。
被除数是指除法中要被分割或者分配的数,它是运算符号“÷”左边的数。
例如,在算式“12 ÷ 3 = 4”中,数字12就是被除数。
除数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它是运算符号“÷”右边的数。
在上面的例子中,数字3就是除数。
商是指在除法中,被除数被除以除数所得到的结果。
商表示被除数被平均分配后的每份数量。
继续以“12 ÷ 3 = 4”为例,数字4就是商。
余数是指在除法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到的余下的部分。
当被除数无法整除除数时,余数就会出现。
在上面的例子中,由于12可以被3整除,所以余数为0。
除法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重复减法来理解。
以算式“12 ÷ 3 = 4”为例,我们可以从12中一次减去3,然后再减去3,直到无法再减为止。
每次减去3时,我们就记录一次,直到剩下的数小于3为止。
最后,记录下来的次数就是商,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除法还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不能除尽的情况。
如果被除数无法被除数整除,那么商将是一个带有小数部分的数。
例如,算式“7 ÷ 2 = 3.5”中,数字3是商,而0.5是余数。
此外,除法还有一些规则和性质。
例如,除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进行除法运算,其结果不受它们的位置顺序的影响。
结合律指的是,多个数进行除法运算,其结果不受它们的分组方式的影响。
总结起来,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将一个数分成相等份。
在除法中,被除数是要被分割或者分配的数,除数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商表示被除数被平均分配后的每份数量,余数表示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到的余下的部分。
除法还有一些规则和性质,例如交换律和结合律。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会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谈话: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样分?(指名说)刚才小朋友说一些不同的分法。
(有每人分1枝的、分7枝、8枝、9枝和10枝的)10枝铅笔,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谁能把这样分的情况填在表格里?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表格的第一行。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 5 ―――提问:如果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结果又会怎么样?谈话:下边分小组活动,大家轮流着分,一人分时,其他小朋友看,共同讨论分的结果,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分的不同的情况填在表格里。
集体交流,完成表格的填写。
(2)讨论表格。
提问:看着表格,说一说刚才你们是怎么样分铅笔的?你们能把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吗?(3)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讲述:刚才大家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对于平均分没有剩余的情况,你们会写除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
指定一个人上黑板写。
10÷2=5(人)10÷5=2(人)提问:10÷2=5,这道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谈话:对于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怎么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
出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谈话:根据前三句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谁会写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算式的前半部分。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育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卡片口算1.()里最大能填几3()<13()5<394()<256()<50()7<678()<30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二)学习新课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日学习应用题。
(板书课题)1.出例如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
着重说出分的结果。
(每人2支,还剩1支)怎样列式计算呢?(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刚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例如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相互争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消失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争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展演示。
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
板书如下:435=8(袋)3(个)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展比照。
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一样点:都用除法解答,由于都是平均分。
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一样;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留意依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够用除法算式正确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2.难点:正确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棒、图片、课件等。
2.学具:小棒、图片、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表内除法,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除法?生:除法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
2.探索新知(1)自主探究生:12÷4=3,所以能摆3列。
师:那么如果每3根小棒摆一列,又能摆几列呢?生:12÷3=4,所以能摆4列。
师:如果每2根小棒摆一列呢?生:12÷2=6,所以能摆6列。
师:如果每5根小棒摆一列呢?生(疑惑):这个好像摆不了整数列。
师: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请大家动手操作一下。
生(操作后):我们发现,每5根小棒摆一列,能摆2列,但还剩下2根小棒。
师:这就是有余数除法,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为:12÷5=2……2。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师:很好,这就是有余数除法的一个重要规律。
3.巩固练习(1)13÷4=?(2)15÷3=?(3)11÷2=?(4)18÷6=?生(操作后回答):(1)13÷4=3 (1)(2)15÷3=5(3)11÷2=5 (1)(4)18÷6=34.解决实际问题师:我们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现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有10个苹果,每3个苹果分给一个小朋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苹果?生:10÷3=3……1,所以能分给3个小朋友,还剩下1个苹果。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知道余数在除法运算中的产生和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除法运算中的余数,并理解余数与被除数、除数及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余数的存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举例,自主总结余数的特点和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发现的精神。
•通过余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余数的概念及其在除法运算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被除数、除数及商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除法运算的结果,发现不是每次都能除尽。
2.引出余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新课讲解1.讲解余数的定义,强调余数是在除法运算中不能继续除的部分。
2.通过实例演示余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余数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与被除数、除数及商之间的关系,强调余数小于除数。
三、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余数的存在和重要性。
2.让学生举例说明余数的应用,如分配物品、时间计算等,加深对余数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判断除法运算中是否有余数,并找出余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余数的概念和特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与余数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余数概念的理解。
2.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余数的知识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和思考。
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探究学习和巩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余数的概念及其在除法运算中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件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1.14棵白菜,平均分给3只小羊,用你喜欢的图形代表 白菜分一分,把分得的结果画出来。
每只小羊分( 4 )棵,还剩( 2 )棵白菜。 14÷3 = 4 (棵)…… 2 (棵)
2.填一填。 (1)10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 5 )袋。
(2)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 3 )袋,还剩( 1 )个。
有6个 ,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想一想
1 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 试着摆一摆,想想用算式怎么表示。
有6个 ,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能摆3盘,正好摆完。 用除法算式表示: 6÷2 = 3(盘)
答:正好能摆3盘。
No Image
是平均分吗?
想一想:7个 ,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先摆一摆
13÷3 = 4(个)……1(个) 答:小明自己分1个苹果。
2.商店准备把24个苹果装袋后销售。李经理设计了以下 几种装袋方案:
①每袋装3个 ④每袋装6个
②每袋装4个 ⑤每袋装7个
③每袋装5个 ⑥每袋装8个
第( ③、⑤ )种装袋后还有剩余; 第( ⑥ )种方案用的包装袋最少。
3.有一堆苹果,要分给6个小朋友,如果有剩余,那么 可能会剩余几个?
6 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入
气球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五彩 缤纷的气球。我给这些气球都写上了数字。 如果你说其中的一个数字,我就能说出这个 气球是什么颜色。你们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