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奴_爱_的觉醒与自我解放__省略_尼_莫里森_宠儿_中_爱_的形态_岳丽
母爱之善与恶——评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母爱之善与恶——评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杜芬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摘 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创作的《宠儿》是一部充满对奴隶制度的血泪控诉的长篇小说,作者将这段沉重的历史,通过女主人公塞丝的异化的母爱呈现给读者。
母爱在其笔下,演变成一种血腥的杀女行为。
在对塞丝的爱与恶的探讨过程中,我们体谅到那个时代作为黑人母亲的悲哀与无奈;同时,我们也更清楚地看见那段让所有黑人不愿回顾却无从忘却的屈辱历史。
关键词:宠儿;母爱;异化;奴隶制作者简介:杜芬(1987-),男,江苏睢宁人,本科,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106-02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取材于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的真实故事。
如何让奴隶制的罪恶触目惊心,莫里森运用了各种艺术上的表达技巧和情节上的精心构建。
其中对母爱异化的描绘,是作者反映主题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宠儿》中,发生母爱异化的,是一位黑人奴隶母亲塞丝,这位母亲为了女儿幸福,为了个体自由,为了奴隶解放,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的女婴,在她身上激化出了最感人的母爱,和最震惊的杀戮。
这种行为,是爱还是恶?是值得敬慕还是值得批判?世事有因才有果,撇开如何评价不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种让人难以形成统一评判的行为本身的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曲折的、悲怆的形成过程。
一、寻求自由的失败经验塞丝是作品中的叙述者之一。
作为一个女黑奴,塞丝的一生充满悲惨,莫里森并没有直接将这名女黑奴的经历记录下来,而是通过丹芙、保罗•D等他者在来回穿插的记忆碎片中,一点一点地复原拼整齐展现给读者。
这种将叙述权威转让给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的表现方法,让读者更贴近真实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塞丝所遭受的非人虐待,莫里森仅用一棵“树”来暗示,并且是通过曾经帮助过她的女白人爱弥的描述来展现的:一棵树,露。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入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与性别压迫的经典作品。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宠儿》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主人公如何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在《宠儿》中,主人公塞丝所面临的双重桎梏主要表现在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上。
作为黑人女性,她在白人至上的社会中饱受歧视与压迫。
在种族问题上,黑人被剥夺了尊严与权利,被视为低人一等。
在性别问题上,女性则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主权与话语权。
塞丝所面临的正是这种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的困境。
三、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种族与性别的压迫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在《宠儿》中,这种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塞丝在遭受白人奴隶主的压迫的同时,还要面对社会对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后殖民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与自我认同,认为女性应该摆脱种族与性别的束缚,争取自身的尊严与权利。
四、挣脱桎梏,重建精彩人生面对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塞丝选择了勇敢地抗争。
她通过自我救赎与帮助他人来摆脱桎梏,逐渐找回自我价值与尊严。
在小说中,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她从最初的无奈与屈服,到后来的勇敢与坚强,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认同与重塑。
此外,她还通过与其他黑人女性的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为黑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五、结论通过对《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她们不断寻求自我救赎与自我认同。
而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她通过勇敢地抗争,逐渐摆脱了桎梏,实现了对自我的重塑与认同。
同时,她也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通过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压迫,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空间理论下《宠儿》中黑人群体的觉醒与抗争
空间理论下《宠儿》中黑人群体的觉醒与抗争作者:李苗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4期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讲述了黑人群体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下的觉醒与抗争。
本文立足于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对黑人群体的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进行探究,继而进一步审视在这双重空间的束缚下,黑人群体在生活的空间中的觉醒与抗争。
关键词:《宠儿》;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作者简介:李苗苗(1991-),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
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1一、引言列斐伏尔将社会空间区分为空间实践、空间的表象和表象的空间三个环节。
首先,空间实践,“指空间性的生产。
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怎么生活,他们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如何往来,还包括他们以怎样的频率进入或离开什么地点等。
”(童强 2011:42)同时,空间实践也被列斐伏尔定义为“感知的空间。
其次,空间的表象是“概念化的空间”或者译为“构想的空间”,“这是科学家、规划者、城市学家、分门别类的技术专家和社会工程师直到一类有着科学爱好的艺术家的空间,他们都以他们所构想的方式确定他们生活和感知的空间。
”(列斐伏尔1991:38-39)第三,表象的空间是被空间的表象控制的空间,属于被控制的范畴。
二、感知的空间:束缚黑人的物理间隔2.1 “甜蜜之家”:心灵的创伤“甜蜜之家”虽然名曰甜蜜,但其实是黑人遭受白人社会折磨的缩影,简直是人间地狱。
在这里,所有的黑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身自由,他们都像棋子一样被奴隶主摆布,“只要没有跑掉或吊死,就得被租用,被出借,被购入,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被赢被偷被掠夺。
”(潘岳,雷格 2013:27)2.2 124号房屋:内心的狭隘“124号是自由幸福的象征。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刻反映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经典作品。
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绘了女性在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下的挣扎与重生。
本文将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宠儿》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其对于当代社会女性追求自我认同和摆脱双重桎梏的启示。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宠儿》中的女性角色生活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桎梏之下。
种族歧视使得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而性别歧视则进一步加剧了她们的困境。
在托妮·莫里森的笔下,这些女性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挣脱这种双重压迫。
三、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不仅要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压迫,还要面对文化认同的困境。
在《宠儿》中,女性角色通过自我救赎、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以及文化传承来寻找自我认同,从而挣脱种族和性别的桎梏。
四、女性的自我救赎小说中的女主角塞丝在面对奴隶制和性别压迫时,勇敢地选择了抵抗。
她通过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和展望未来,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种救赎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种族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五、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在《宠儿》中,家庭和社区成为女性挣脱桎梏的重要力量。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以及社区的接纳和包容,使女性能够勇敢地面对过去的创伤,重建自信和自尊。
这种支持不仅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亲人朋友,也来自于文化和传统的力量。
六、文化传承与认同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文化传承是帮助女性摆脱种族和性别桎梏的重要途径。
在《宠儿》中,女性通过传承家族和文化传统,找到了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不仅使她们能够抵抗外部的压迫和歧视,也使她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力量和勇气。
七、重建精彩人生通过自我救赎、家庭与社区的支持以及文化传承,小说中的女性最终实现了对种族和性别桎梏的挣脱,重建了精彩的人生。
从_宠儿_看托尼_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
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王 妮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6-0199-02在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对她的评论是“以其赋予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
”事实的确如此。
1987年出版的《宠儿》,就是一部黑人奴隶饱受奴隶制摧残的血泪史,而其中对黑人女性的双压迫更是作了深层次的剖析。
正如莫里森本人所提到的:“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
”(鲁亚斯,243)本文拟从身份的角度,解读莫里森在《宠儿》中对黑人女性身份的关注,通过对残酷的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压迫,明确奴隶制才是黑人女性身份缺失的根本原因,同时,探讨莫里森站在黑人文化的高度,通过对黑人历史的重忆,黑人女性母性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小说中黑人社区力量的加入,确定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身份的重建。
“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从经济因素上将,美国黑人与殖民地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
和不发达国家的人民一样,黑人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饥饿、没有文化和疾病的痛苦。
他们被束缚在耕地上、城市和半城市的贫民窟中,并且忍受着文化的匮乏和异族统治的心理反应。
正因为如此,美国黑人一开始就可以理解为以殖民地被殖民者的形式存在的。
他们被奴役的状况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同时发生,也正是美国国内殖民主义的一个前提表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虽然没有在非洲建立一个殖民主义帝国,但却把殖民主义制度带回国,在南方各州实行了起来。
能够区分美国黑人和纯粹的殖民地黑人的唯一因素是,他们的环境仍在“故乡”祖国,看似接近于主要的族群,实则不是。
因而,对于美国的黑人来讲,寻找自身的文化身份就显得非常的艰难,而这,正是莫里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三稿
吉林工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业:英语专业学生姓名:单琪学号:421009401003指导教师:金艳丽年月日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
她的作品总会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作为黑人作家,她对种族歧视有着独到的个人见解。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
本篇论文就《宠儿》中三代黑人女性不同的成长经历进行论述,充分展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妇女在种族歧视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心路历程。
尽管成长的道路坎坷异常,但黑人女性们任然依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不断地努力,走出悲剧的命运,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字:黑人女性;种族歧视;性别主义;悲剧;觉醒Abstract:Toni Morrison is the only Afro-American women writer who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American history. A deep sense of tragedy always immerse in her works. As a black writer, she has deep personal views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Beloved is the most vocal and mature masterpiece of Toni Morrison. 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t growing experience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black women in Beloved, and reveals the humble position of the black women and their difficult process of the growth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exism. Despite the path of growth is full of thorns, black women still get rid of the tragic fate and gain awaken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depending on their strong willpower and continuous efforts.Keywords:black women;racial discrimination;sexism;tragic;awakening目录引言 (1)一、以贝比.萨格斯为代表的第一代女黑奴的悲剧 (1)(一)黑人女性的生存苦难 (1)(二)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2)二、以赛丝为代表的第二代女黑奴的成长 (3)(一)几经波折的反抗命运 (3)(二)自我意识的不断成长 (4)三、以丹芙为代表的第三代女黑奴的抗争 (4)(一)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5)(二)摆脱不被认同的命运 (5)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引言托妮·莫里森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性作家,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压迫与解放--《宠儿》女权生态主义解读
作者: 刘文敏
作者机构: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版物刊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生态主义 女权 压迫 解放 解读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从历史、爱、种族苦难等多重视角,对美国主流文化下,男权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黑人女性心灵的压迫和扭曲,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并为她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救赎、获得解放的光明之路。
只有整个黑人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压迫和种族歧视,才能争取美好的未来,创造人人平等的公平社会。
本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该作品进行了解读。
《宠儿》——黑人农奴制最后的复仇与解体
5宠儿6))黑人农奴制最后的复仇与解体郝险峰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作品中浓郁的黑人文化传统和对美国黑人历史、现实和未来命运的关注,使黑人文学获得更广阔、更深厚的内涵。
她的作品把对战争、种族、民主、国家制度的思考融入扣人心弦故事情节中,并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及黑人音乐、各种暗示、象征等技巧,使其作品产生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是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惟一黑人女作家。
5宠儿6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正如瑞典皇家文学院给她的授奖辞中所说,她/以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生动地描绘了美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基本面0,即蓄奴制的瓦解与消亡。
小说中的故事令人触目惊心:女黑奴塞丝不堪忍受奴隶主的折磨和凌辱,携带子女逃亡,遭到猎奴者追捕,因不愿看到孩子重新沦为奴隶,她毅然将孩子扼杀;奴隶制废除后,塞丝杀死的幼女宠儿的阴魂归来,处心积虑地对母亲当年的行为实施报复,直到母亲奄奄一息,最后在黑人邻居们的帮助下,才将宠儿的鬼魂驱走,塞丝终于从过去的梦魇中解脱,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整部小说中,宠儿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为了让她获得自由,塞丝从/甜蜜之家0逃跑;为了不让她成为奴隶主的牺牲品,塞丝横下心来把她扼杀;她的鬼魂使塞丝全家鸡犬不宁,两个哥哥逃离宅子不知所踪,邻居对他们避恐不及,奶奶贝比也因此郁郁而终;为了全心全意地守护她,妹妹丹芙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她的色相诱惑,深爱塞丝的保罗#D被迫离开;为了求得她的原谅,塞丝耗尽心神直至心力交瘁、命悬一线。
从表面上看宠儿是爱塞丝的,但她的爱是沉重、贪婪、索求无度、摒弃一切的,是由恨而生的,从而是具有复仇性质的。
宠儿其实是农奴制在被消灭后进行复仇的载体,与其说宠儿借尸还魂,不如说是农奴制在借尸还魂。
事实上,宠儿的死不应归咎于塞丝,而是农奴制的残忍和毫无人道造成的。
塞丝从小在农奴制的阴霾下成长,黑人农奴毫无做人的尊严,对奴隶主来说,他们充其量只是工具。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入探讨美国南方历史和种族、阶级、性别等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面临的双重桎梏,并探讨她们如何挣脱束缚,重建精彩人生。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在《宠儿》中,女性角色们面临着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承受种族歧视,还要面对性别歧视。
这种双重桎梏使得她们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首先,从种族角度来看,黑人女性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她们的生存状况十分悲惨。
在《宠儿》中,这种种族歧视表现为对黑人女性的侮辱、虐待和剥夺人权。
其次,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宠儿》中,女性角色们不仅要面对种族歧视,还要承受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
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母亲、妻子等角色,同时还要面对社会对她们的种种限制和要求。
三、挣脱桎梏: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然而,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宠儿》中的女性角色们并没有放弃挣扎。
她们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并勇敢地挣脱了种族和性别的束缚。
首先,她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在反思中,她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曾经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歧视。
这种认识使得她们开始勇敢地面对过去,并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其次,她们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她们逐渐摆脱了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追求不仅使她们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使她们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四、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启示通过挣脱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桎梏,女性角色们在《宠儿》中重建了精彩人生。
这种重建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重要启示。
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_评析托尼_莫里森的_宠儿_
酸史。宠儿在被亲生母亲夺去生命时刚刚学会走路。在塞丝看来,与 其被抓回种植园,杀死女儿才是对她真正的保护。“要么是爱,要么不 是;平淡的爱根本就不是爱。”塞丝对女儿爱之浓烈,只是她用了一种不 为社会主流观点所认同的手段来表达。当宠儿以鬼魂的形式出现在 124 号时,她要向塞丝索取没来得及得到的爱。宠儿肆无忌惮地大闹, 吓跑了两个哥哥。124 号只剩下塞丝和丹芙生活在苦痛与不安之中。 当宠儿以一位 20 岁的姑娘再次来到塞丝的生活中时,她变本加厉。看 到塞丝、丹芙和保罗·D 开始有了新的生活,她蓄意破坏。在宠儿面前, 塞丝做着近乎毁灭式的付出。可以说,宠儿是塞丝的一个梦魇。塞丝 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又一次走到边缘,成为客体。
一、概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作家之一,1993 年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黑人女性。小说《宠儿》 是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于 1987 年出版,获得了 1988 年度的普利策奖 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的里程碑”。此外,它还获得了全国图书奖及罗 伯特·肯尼迪奖。托尼·莫里森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黑人的精神 伤害,刻画了黑人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期的悲惨遭遇,表达了黑人 身心遭受的巨大痛苦,控诉了奴隶制的累累罪恶,同时莫里森对奴隶制 如何剥夺了黑人的主体性以及奴隶制结束后黑人从客体成为真正的主 体所遭遇到的重重困难进行了深入挖掘。本文从女性主义和种族的角 度出发,通过对《宠儿》中的四个女主人公: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 丹芙进行分析,来揭示《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及莫里森对黑 人出路问题的探索。
作为婴孩的宠儿没有主体意识,然而以人的形象回到塞丝身边的 宠儿有主体意识,她代表着黑人女奴那段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辛酸 历史。不过,她的主体意识尚处于逐渐确立之中。宠儿最终在 30 位黑 人女性的歌声和狂欢仪式中消失了,她是黑人女性为确立自己的主体 意识而抗争的代表。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借鉴与比较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
自1972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之后,莫里森又相继创作了七部作品。
其中,《宠儿》是其第五部小说,这部作品在1987年出版,被公认为是莫里森最好的作品。
该作品为莫里森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F·肯尼迪奖,为她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宠儿》的背景是1873年的美国重建时期。
小说着重表现的是记忆和历史的力量。
在小说当中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们,过去已经成为他们现在生活的重负。
特别是女主人公塞丝,她竭尽全力想走出奴隶生活的记忆,然而那些记忆却附着在她那死去的女儿的魂灵上一直纠缠着她。
18年前,女主人公塞丝带着孩子逃出奴隶主的种植庄园,仅仅享受了28天的自由生活之后,奴隶主“学校老师”追踪而至,为了不使女儿沦为奴隶,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莫里森的这个故事取材于发生在玛格丽特·加纳身上的一个真实历史事件:她和塞丝一样从肯塔基州的奴隶主庄园逃出来,当猎奴者循踪而至俄亥俄州要抓住她时,她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再沦为奴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宠儿》这部小说游离在虚幻的小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中间,通过对一个黑人家庭悲欢离合的记录,深刻地论述了奴隶制历史对美国黑人心理上的影响。
《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因其独特的故事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倍受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莫里森在这部小说当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便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当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它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事物及意义。
象征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一花一草,一丘一岭的感发,而且是通过这种感发来表达作者永恒的思想追求,要从有限的现象走向无限的丰富世界。
在《宠儿》这部作品中,各种象征意象遍布全文,相互呼应。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黑人女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黑人女性摘要:《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是一部描述生活在美国19世纪70年代的“前黑奴”小说。
本论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奴隶制度带给黑人女性巨大的精神创伤,并对三位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行分析,以揭示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艰难和痛苦。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精神创伤;觉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2一、引言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里一颗闪亮的明星。
她出生在南方奴隶州与北方自由州交界地—洛雷恩镇,从小祖父就给她讲述奴隶制度下的各种暴行,这对莫里森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在影响。
长大后,她的生活、教育、以及工作经历都有助于培养她作为美国人以及作为黑人的双重意识,为此她的创作常常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屈辱和压抑的命运。
《宠儿》是莫里森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该作品采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回顾奴隶制,将主人公们无数零碎和分散记忆穿成一段悲苦沉重的历史,表现黑人女性努力找寻自我身份的艰辛历程。
该作品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文化和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和感受,它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为了不使自己的女儿重新沦为奴隶,她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幼女。
18年后,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
这部作品深刻揭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带给黑人女性极重的心灵创伤,这些伤害阻碍了她们寻求个人价值和个人身份的确认。
二、奴隶制度带给黑人女性的精神创伤在奴隶制度下的美国南部,第一代和第二代黑人被杀害、致残、被抓获、被烧死、被投进牢房、被鞭打、被驱赶、被奸污,他们承受着极其悲惨的遭遇。
奴隶的命运正如萨格斯所说: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一座房子不是从地板到房梁都塞满了黑人死鬼的悲伤(莫里森,132)。
在《宠儿》中,莫里森塑造三个寻找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萨格斯、塞丝以及丹芙。
论《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论《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作者:陈淑平昌根花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1期摘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对三代黑人妇命运的描述,阐述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宠儿》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15-011 前言托妮·莫里森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之一,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人。
在莫里森的九部小说中,《宠儿》的知名度最高。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一书中探讨了三代黑人女性争取自由和自我认同的过程,强调了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这是黑人从肉体到灵魂解放的重要历程。
2 一个失败的斗士——贝比·萨格斯贝比·萨格斯《宠儿》先后和6个男人生了8个孩子,但她所有的孩子不是死了就是失去了与她的联系。
作为一名黑人女奴,她被剥夺了一切,甚至失去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正如大卫·劳伦斯(David Lawrence)所言,在奴隶制下,“命名的权力绝对属于白人主人”。
贝比·萨格斯从来没有被加勒夫妇叫过她的真名,珍妮是她被贩卖时的名字。
贝比是她丈夫亲切地称呼她的方式,萨格斯是她丈夫的名字,是她与丈夫唯一的纽带。
失去一个人的名字意味着失去身份。
因此,名字成为贝比·萨格斯确立自己身份的框架,这也表明贝比·萨格斯的自我意识觉醒。
她最小的儿子黑尔用劳动换取她的自由,从那时起,贝比·萨格斯明白了自由的意义。
她开始在黑人社区宣扬爱和帮助他人。
贝比·萨格斯用她那颗伟大的大心灵向被解放的黑人男女奴隶们证明,要想追求自己的身份,他们必须首先维护自我所有权。
她敦促黑人社区爱他们的黑人身体和自己。
然而在遭到社区的背叛后,贝比·萨格斯对自己和黑人社区失去了信心,她放弃了自我奋斗。
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自我身份追寻
WAI GUO WEN XUE JIAN SHANG
运束缚,追寻自由、身份和尊严之路。她将孩子送到 婆婆家,忍受学校老师的折磨,以顽强的意志逃出了 那只控制她命运的手掌。但学校的老师最终还是找到 了她和她的孩子,愤怒之下,为使孩子摆脱与自己相 同的奴隶命运,她杀死了孩子。 塞丝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善良的女人,当她 意识到黑人身份的处境时,为摆脱这个将“黑人”称 为“动物”的地狱,她顽强地坚持并反抗着,义无反 顾地追寻自由、追寻自我。她的反抗,正是对自我身 份的追寻。虽然最后失败,但她做了一个有身份的黑 人应做的事情,维护自己的身份和民族身份的高贵。 (二)保罗·D 的自我身份构建 保罗·D 是作家笔下的黑人奴隶中男性的代表。 他是“甜蜜之家”最后一个男人。管理者加纳对黑人 很和气,称保罗·D 为男子汉,而保罗·D 也满足于 这样的称呼和生活状态。 加纳死后, 管理者换成了 “学 校老师”,他残酷地对待黑人,侮辱黑人,这使保 罗·D 失去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他说自己再也不是 保罗·D,感觉自己还不如一只学校的公鸡。这代表 着保罗·D 已然陷入自我身份迷失的状态,不能再认 清自己。现实的改变,使他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和生存 环境,恶劣的环境摧毁了他的信心和意志,也否定了 他原来感觉良好的黑人“男子汉”身份。从某种意义 上讲,加纳对黑人的态度,使黑人们丧失自我身份追 寻的渴望,而安于身为奴隶的生活状态。而“学校老 师”的恶劣行为,反而激起了保罗·D 的自我反抗与 自我追寻意识。他为了摆脱恶劣的生存状态,企图杀
牡 丹
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自我身份追寻
邹 可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深受黑人文化的 感染,作品主要反映黑人在美国的现状和历史,饱 含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同情。其小说《宠儿》获得过 1988 年的普利策奖,并被《纽约时报》评为“25 年 来最佳美国小说”第一名,也是 1993 荣获诺贝尔奖 的重要作品。笔者主要从自我身份的追寻入手,分析 作者的身份意识追寻,以及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自我身 份追寻之路。 伴随黑人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黑人自我意识 不断觉醒,美国黑人文学 20 世纪非洲裔美国文学对 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非洲裔美国文学 已成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研究 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从自我身份的追寻与重构入手,分析小说人物的自我 重构过程。 一、托妮・莫里森的身份意识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有强烈民 族忧患意识的作家,她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能 充分发掘隐藏在黑人心中的集体创伤,认为这些创伤 使黑人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碰壁,黑人的自我 身份和自我尊严在这些创伤和白人的歧视、侮辱中被 淹没了。莫里森认为,农奴制对黑人造成的历史创伤 和黑人身份社会的缺失,使黑人在追求幸福与自由, 追寻自我的过程中留下了阴影。当灾难成为历史,不 再被人提及,也没有人再为之承担责任,但创伤却如 影随形,成为一代代黑人心中的阴影或幽灵。黑人因 自我身份的丧失,而将自己当成低人一等的人,把创 伤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是有问题的人”,因而永远活 在羞愧和耻辱中。只有当黑人重新肯定自我,肯定自
走出历史 展现自我——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解放
Historical Recovery and Self-realization 作者: 徐文婷
作者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出版物刊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2-15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托妮·莫里森;《宠儿》;塞丝;黑人女性;自我解放
摘要: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及其独特的历史,有着深厚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化特色。
作品反映了黑人女奴塞丝冲破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与精神枷锁的奋斗过程,巧妙地将种族与性别、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体现了莫里森希望黑人女性不断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并且促进民族意识觉醒的写作意图。
《宠儿》——位黑人妇女眼中的黑奴制度
"Beloved"-- The Slavery in a Black Woman' s
Eyes
作者: 王皓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版物刊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宠儿》 黑人妇女 黑奴制度 根源 影响
摘要:黑奴制度是美国短暂而繁荣的历史上一块永久的疤痕。
它为北美早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让无辜的黑人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让我们重新回顾了那段历史,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在黑奴制度下遭受的摧残再次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说启发我们再一次去思考黑奴制度的根源和直至今日的影响,对于研究美国黑奴制度和黑人妇女地位都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奴隶制的血泪控诉——评介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奴隶制的血泪控诉——评介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黄锦莉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是一部展现上一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前后黑奴悲惨生活的长篇小说。
1993年,瑞典学院在授予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时,这样评价她的作品:“以其富有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
”托妮·莫里森是怀着对奴隶制和贩卖黑奴罪行的切齿痛恨和对蒙受死亡磨难的先人的无比痛惜写这部作品的。
在这部长篇小说最前面用大字写着这样几个字:六千万甚至更多。
指的是在掠夺、贩卖黑奴的漫长过程中,有六千万甚至更多的黑奴死于非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黑奴的白骨和鲜血之上的。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黄锦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奴隶制阴影下的母爱悲歌——简析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2.奴隶制下美国黑人的身份构建--对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语篇分析
3.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托
妮·莫里森《宠儿》的主题分析4.论《宠儿》中的母爱与女性-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的女性哥特阐释5.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情感之于身份建构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m
o
u n
f s la
the
a
v e s
T he re b
e
a re
k in d s
,
f lo
e
ve
l f lo
o n
,
v e e o
the
lo
u n
b e tw
15
a n
e e n
m
e r
o t e r h
a n
d da u g hte r
s
lo
v e
tw
o
e en
eo u
pl
e s
a n
d
th
,
。
黑 奴 爱 的缺 失
奴隶 制 度 最 根 本 的 一 点就 是 视 奴 隶 为 奴 隶 主 的 私 人 财 产
。
“
”
这 种 制 度 的 害处 至少 有 二
:
296
在 全 球 语 境 下 美 国 非 裔 文 学 国 际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
; 一 是 彻底 地 否 定 了奴 隶 作 为 人 的 存 在 严 重 地 损 害 了 奴 隶 作 为 人 起码 的 自爱 二 是在 这 种 意
。
、
。
奴 隶 主 视 奴 隶 为 其 自然 附 属 的 财 产 势必 会 导 致 奴 隶 主 漠 视 奴 隶
“
这 种 意 识形 态 的 盛 行 使 得 黑 人 基 本 的 人 权 被 忽 视 抹 杀 了 黑 奴 做 人 的 权 利
“
、 、 、 、 、 、 、
”
。
于
、
是 当 时 社 会 上 黑 人 们 被 杀 害 被 打残 被 抓 获 被 烧 死 被 拘禁 被 鞭 打 被 驱赶 被 蹂 厢 被
,
。
,
、
单 个 的黑 人家 庭 体 制 被 迫 瓦 解 导 致 整 个 黑 人 社 会 内 部 的 凝 聚 力 被 击 散 黑 人 社 会 的 黑
,
,
人 统统 沦 为 奴 隶 成 为 商 品 供 奴 隶 主 买 卖 和 使 用
, ,
、
黑 人 社 会 所 有 的黑 人 都 被 严 重 地 物 化
。 。
、 、
“
”
,
爱 ? 黑人 自身 要 做 出 怎 样 的 努 力 ? 这 正 是 莫 里 森 在 《宠 儿 》中 的 思 考
, ,
。
要 重 新 恢 复 被 奴隶 制
。
中 断 或 者 滞 缓 的 情 感 交 流 首 要 一 点 当 然 是 废 除奴 隶 制 度 从 根 本 上 解 放 奴 隶 于此 显然 不 能 满 足 莫 里 森
a
k e n in g
o
f Lo
ve
a n
d
the
L ib e r t y
o
f S e lf
:
th e
Lo
v e
in T
o n
i
M o r r is o n
f hu m
’
s
B
e
lo
ve
d
a et s
.
A b s tr
pe
rs o n a
:
Lo
v e
15
the
b a s ie
v e
:
s o e e x
美 国 黑 奴 爱 的 觉 醒 与 自我 解 放
论 托尼
・
“
”
中 爱 的形 态 莫 里 森 《宠 儿 》
岳
丽
,
“
”
内容 提 要
、
: “
爱 这 种情 感 是 人 类 最 根 本 的 社 会 特 质 是 人 具 有 完 整 人 格 的本 质 特 征
“ ”
、
”
“
”
。
莫 里 森 《宠儿 》 中 的 爱 贯 穿 在 黑 奴 的 自我 家 庭 以 及 群 体 生 活 等 各 个 层 面 表 现 出 自我 之 爱 母 女 之爱 男 女 之 爱 和 同 胞 之 爱 等 多 种 形 态
,
父亲 不再是
父 亲 母 亲 不 再 是 母 亲 儿子 不 再 是 儿子 女 儿 不 再 是 女 儿
真 正 的父 亲 母 亲 儿 子 女 儿 的权 利 格 斯 和八个 孩 子 生离 死 别 保 罗 断
。
奴隶制度剥夺 了他们成为一个
”
, ,
・
、
他们 统 统都 被 归 于 奴隶 这 一 范 畴 而 黑 奴 之 间 存 在
but
t he
lib e r a t io
o
f
d by
the
w
a
ke
n
in g
f lo
n i
la
v e s
rs o n a
lit y
th o
.
K ey w
A
u
o rd s
r
:
:
T
o n
i
M o r r is o n
tu r er o
r e
B e lo
ved
lo
a
v e
Y u e L i 15 le e
,
、
。
,
正是 这 些 爱
“
”
,
使得黑奴能够承受奴 隶制
,
在 精 神 上 和 肉体 上 施 加 给 他们 的 残 酷 迫 害 使 得 黑 奴 的 人 格 在 遭 受 极 端 破 坏 和 扭 曲 后 能 够 顽强 地 延 续
。
黑 奴 的解 放 并 不 仅 仅 是 林 肯 政府 《解 放 奴隶 宣 言 》 带 来 的 被 动解 放 而 首 先 是
.
1993
年 6 2
,
岁 的 莫里 森 荣 获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她 是 获 此 殊 荣 的 第 一 位 美 国 黑 人 作 家
: “
,
。
,
。
瑞
典 文 学 院 对 她 的 评 价 是 在 富 有想 象 力 和 诗 意 的 小 说 中 对 美 国 黑 人 的 生 活 进 行 了 生 动 的 ( 宠儿 》 ’ 描述 , 是 她 的 第 五部 小 说 一 直 以 来 评 论 界 对 该 小 说 有 着 广 泛 的 关 注 认 为 莫 里 森
一
ia l e m
o
o n o ti
f hu m
a n
b e in g
,
a n
d
the
b a s ie
tra i t o
ty i
o
,
a n
.
lit y T h e lo fo
u r
ve
in B e lo
o
d
s e
is t
s
,
in
t he
in d iv id
v e
.
ua
y l fa m il
a n
d
eo
, ,
。
然 而 仅限
。
,
; 在 《宠 儿 》 中 她写 道 赢 得 自我 是 一 回 事 赢 得 那 个 解 放 了 的 自
,
“
” 我 的 所 有 权 却 是 另 外 一 回 事 (1 2
0)
。
自 由 区 的 奴 隶 们 的 生 活 状 态 就 是最 好 的 印 证
、
、
他们虽
然 获 得 了 身 体 上 的 自由 但 这些 自爱 母 爱 情 爱 和 友 爱 并 没 有 像 期 待 的 那 样 迅 猛 快 速 地 发
识 形 态 的 驱 使 下 黑 奴 内 部 的 一 切 人伦 关 系 被 粗 暴 地 斩 断 而 伴 随 着 人 伦 关 系 产 生 的 母 爱
情 爱 友 爱 也 随 之严 重 受 损
一 自爱 的 严 重 破坏
的 人格
,
、
。
,
,
、
、
。
这 两 点在 《宠 儿 》 中 都 被 表 现得 淋 漓 尽 致
, ,
黑 奴 世 界 内部 异 化 的 折磨
。
。
黑奴 们 自己 都 怀 疑 自我 的 存 在
、
他 们 在 饱 受 身体 虐 待 的 同 时 承 受 着 精 神
。
,
“
不 止 是奴 役 杀 戮 或 者 残 害 你 还 要 站 污 你
。
,
,
站 污 得如此彻 底 能 让你都不
,
。
,
可 能 再 喜欢 你 自己
,
站污 得如 此 彻 底 能 让 你 忘 记了 自己 是 谁 而 且再 也不 能 回 想 起 来
,
黑 奴 自 己 的人 格 尤 其 是 爱 的 觉 醒 所 引 发 的 自我 解放
关 键词 : 托尼
:
・
“
”
。
莫里 森
, ,
《 宠儿》 爱
,
。
作 者 简 介 岳丽 硕 士 长 江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讲 师 主 要 从 事美 国 文 学 和 文 学 批 评研 究
e T it l
:
T he A w
,
、
“
”
的宣 言
:
; ; 在 这 个 地 方 是 我 们 的 肉体 哭 泣 欢 笑 的 肉体 在 草 地 上 赤 脚 跳 舞 的 肉 体
。
热爱
,
它
。
强烈地热 爱它
。
在 那 边 他 们 不 爱 你 的 肉体 他 们 蔑 视 它
。
,
,
。
他 们不 爱你的眼睛 他
。
们 会一 下 子把 它 们挖 出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