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 莫里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里森作品及其研究的译介出版
1980年到80年代中后期,译介主要限于对 部分书名的翻译和对部分作品的简要介绍 1984年,吴巩展选译了Tar Baby的第九章, 译名是《黑婴》 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奖后作品开始增加 21世纪,国内译届对莫里森的关注持续升 温
莫里森文论翻译,主要有三篇 1、盛宁节译莫里森的获奖演说词“剥夺的语 The 言和语言的剥夺”(The Looting of language) 2、陶洁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暗中的游戏》 中一个章节“令人不安的护士,心底善良的鲨 鱼”(Disturbing Nurses and Kindness of Sharks) 3、陈陆鹰、汪立新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 人的存在不可忽视》
访谈录的翻译资料有四篇 1、余正、邹旭东翻译的尼利·麦凯与莫里 森的访谈录 2、王家湘摘译的“访托尼·莫里森” 3、少况译的托马斯·勒克莱尔与莫里森的 访谈录“语言不能流汗” 4、托马斯·勒克莱尔采访的
莫里森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对莫里森进 行零星介绍 2 1993 2、1993年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 对莫里森的研究逐渐增加 3、1999年,国内的莫里森研究出现重大突破。 王守仁和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 里森的小说创作》 之后,关于莫里森的研究开始丰富起来
4、爱 、
莫里森的作品,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家庭的 关爱,社区黑人的集体关爱,民族之间的爱, 对自己的爱
5、历史 、
美国黑人如果不愿意接受历史,无论他们到哪 里,到那块大陆都不会有未来。接受自己的过 去——自己的历史——并不等于要沉溺其中, 而是要学会在其中受益。
6、魔幻与现实交替 、
将现实主义和黑人神话结合在一起
3、童话诗 、 大盒子(The Big Box,1988) 4、编辑出版了黑人丛书 编辑出版了黑人丛书以及《种族正义、性 编辑出版了黑人丛书 别权力:论安尼塔·希尔,克拉伦斯以社会现实 的建构》(Race-ing Justice, En-Gendering Power: Essays on Anita Hill, Clarence Thom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1993 )
主人公 Pecola (佩科 )、叙述者 叙述者Claudia 拉 )、叙述者 克劳蒂亚) (克劳蒂亚) 小女孩对蓝眼睛的热望 铭刻着黑人面临白人文 化侵越时思想上的混乱 和价值观的错位。 和价值观的错位。 莫里森用四季来命名小 说的四个部分, 说的四个部分,其用意 在于要凸现佩科拉悲剧 的不可避免性。 的不可避免性。
6、《爵士乐》:主要是从叙事特点角度 去论述wenku.baidu.com 7、《乐园》 8、《爱》 9、《恩惠》
《秀拉》 创作于1973 掀开黑人女性文学 批评的新篇章
《所罗门之歌》 创作于1977年 运用神话和民间传 说以及形象的手法
《柏油娃娃》 创作于1981 非洲民间和神话故事 的体现
《宠儿》 创作于1987年 历史性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爵士乐》 创作于1992年 到现在最后一部长篇 小说
莫里森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1、《最蓝的眼睛》:研究主要集中在主 题分析、创作手法和人物分析 主题研究主要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 创作手法:小说的结构评析和对象征意象 的分析 单独对人物分析比较少
2、《秀拉》:国内研究主要是主题分析、 叙述特征分析和女性主义等方面 主题分析主要是女性的自我建构和价值 实现 特征分析中叙事特征分析相对较多
3、《所罗门之歌》:主要是研究其主题、 人物、创作手法和神话原型 创作手法的研究很多,视角各异 人物分析从女性和男性两种不同的视角 进入 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
4、《柏油娃娃》:主要是解读隐喻性和 神话原型以及从性别种族文化方面的分 析。
5、《宠儿》:莫里森分析研究最多的作品。 大多数是从创作手法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 创作手法上关注比较多的是创作角度、叙述策 略和象征意象 思想内容主要是对主题和内容的分析 专门研究《宠儿的论著》,胡笑瑛《不能忘记 的故事;托尼·莫里森<宠儿>的艺术世界》
主要作品
1、小说 、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s,1970) 《苏拉》(Sula, 1973)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 《柏油娃娃》(Tar Baby,1981) 《宠儿》(Beloved,1988) 《爵士乐》(Jazz,1992)
《乐园》(Paradise,1999) 《爱》(Love,2003) 《恩惠》(A Mercy,2008) 短篇小说《宣叙》 短篇小说《宣叙》(Recitatif,1983) 2、剧本 、 《梦想与埃默特》(Dreaming Eemmnet,1985)
写作主题
1、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 、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那些不是黑人,不 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 广领域
2、种族与苦难 、
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诸如黑人妇女 这样的双重弱势群体的观照和关怀,为她们和她 们的心灵修史
3、自我追寻和文化定位 、
莫里森的创作目的是“在这个人人都不同程度 受害的世界上完整的生存”
托尼·莫里森
Toni Morrison (1931 ——), ), 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获得了诺 年 贝尔文学家, 贝尔文学家,是诺贝 尔文学史上第一位黑 人女作家
生平
1、1931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诺兰(Loran Ohio) 2、先后受教于豪伍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Univrsity) 3、后授书于南德州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 豪伍德大学 4、还曾任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阿本尼 分校和拉杰斯大学(Rutgers Univ University ) 5、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古典文学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