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里森《宠儿》看黑人自我成长

合集下载

一位黑人女性的自我追索之路——读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

一位黑人女性的自我追索之路——读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
之一 它们 在一定程 度上创 造 了黑人 的生活 . 这也是 她最 主 要 的写作原则 。 托尼 ・ 里森 是美 国 黑人 文学 中最 有成 就 的小说 家之 莫

简单地 说 ,宠儿 》 《 主要讲叙 了一 个杀婴事件 。这个故事
发生于 17 年的俄亥俄 州 的辛辛那提 市 。在那 里 主人 公塞 83 丝作为 一个被解放 的奴 隶和她 的女儿 丹夫住 在一所小 房子 里. 这是一所 被鬼 占据 的房子 。塞丝不愿 回忆她在奴 隶制时
达 出长久 以来被 忽略的, ,.- l x- 性的心声 。她在作 品 中把 思想性和 艺术性完 美地结合在 一起 ,宠儿》 ,,t J 《 就是这样一 个例 子。
关键词 : 托妮 ・ 莫里森 小说《 宠儿》 黑人 女性 自我透 索
1 妮 ・ 里 森 简 介 . 托 莫
已经被 《 放宣 言》 解 彻底 解放 了 , 而其 他一 些奴 隶早 在这 之
危险 。 跑到黑人社 区去 寻求帮助 , 在黑 人社 区的邻 居们 的帮
助下 , 宠儿被赶走 了,2 号房子 又恢 复 了平静 。 14 《 宠儿》 中心 是关心 回忆和历 史的力 量 。作 为被解 放 的 的奴隶 。 他们 不愿 回忆 自己作 为奴隶 的痛苦 经历 , 但对 于塞 丝来说 过去是难 以逃避 的 ,那些 回忆依然 以她死 去女儿 的

能 以一般 的描述方式来 表达 ,这 种记叙 方式也是 作家 高超 的写作技巧 的表 现。
3托 尼 ・ 里 森 的 自我 追 索 之 路 . 莫
部小 说最终 出版时 她选择 了另一个 笔名 .并 把她 的照片
从封 页上删 去了 。关 于黑人寻 找身份 和重新评 价 自己 的主
题 ,在 众有很 多研究 中莫里森 的作 品可 以说 是最有 意义 的

论《宠儿》中以哥特手法展示的黑人女性主义

论《宠儿》中以哥特手法展示的黑人女性主义
所 写 的被 最 少 的读 者 阅 读 的 书 .因 为 书 中 的 内容 是 像 经 历 过 奴 隶 制 的 书 中人 物 那 样 的人 不想 记起 的 ,是 我 不 想
记 起 的 , 黑 人 不 想 记 起 的 。 是 白人 不 想 记 起 的 。我 是 是 也 说. 这是 一 种 全 民 的遗 忘 症 ” 。 翻
南 昌 高 专 学 报 2 1 第 5期 ( 第 9 0 0年 总 O期 ) 2 1 0 0年 1 0月 出 版 Jun lfNaca gC lg N .@u 0 O t 0 0 o ra o n hn ol e e o5 m 9 ) c. 1 2
3 5
论 宠儿 中以哥特手法展示的黑人女性主义
路 、 现 自我 身份 的建 构 。 实 作 品 中具 有 典 型女 性 哥 特 特 征 的 三 个 因素 : 1 闭 () 密 的 空 间 意象 ( 石 路 14号 ) 2 女 性 哥 特 女 主 人 公 ( 蓝 2 ; ) ( 塞斯 )
本人也发现提及难 以启齿的过去是很 费劲 的。 这将是我 “
自我 的过 程 对 那 些 正 在 努 力 寻 求 自我 的黑 人 女 性 也 具 有
奴 隶身 份 建 立 的损 害 以 及 对 其 心 灵 的 长 久 伤 害 。在 这 部
作 品 中 , 个 主 要 人 物 , 塞 斯 、 芙 、 儿 以 及保 罗都 遭 每 如 丹 宠 受 到 了创 伤 并 遇 到 了个 人 身 份 的 缺 失 。莫 里森 对 哥 特 式 手法 的运 用 .旨在 帮助 书 中 人 物 重新 建 立 身份 并 学 会 治 愈创伤的方法 。
必 须 被 驱 除 ,塞 丝 才 能 化 内疚 为 自我 饶 恕 。才 能 获 得 重 生 。 芙受 到黑 人朋 友 的 鼓 舞 和 同情 , 关键 时刻 真正 理 丹 在 解 了 贝 比 ・ 格 斯 对 她 的教 导 . 萨 她告 诉 大 家 宠 儿 是 来 惩 罚 她 的 妈 妈 的 。 芙 知 道 “ 有 她 把所 有 她 知道 的 事情 讲 出 丹 只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作者:翁珲珲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4期翁珲珲内容摘要:黑人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男权、白人种族以及被社会边缘化的多重压迫,在人们这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中、在狭小的空间里艰难地、卑微地活着。

莫里森的作品一直致力于探讨、关注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及未来。

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成为改变其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莫里森黑人女性自我觉醒自我实现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黑人一直作为边缘人群存在。

长久以来,社会都被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控制。

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作为黑人女性,她们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她们是生存在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性别)的双重重压之下。

女性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要求挣脱白人价值观的桎梏,要求摆脱男权主义对女性身心的压迫,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了黑人女性主义乃至女性主义的觉醒之路。

一,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认同莫里森曾说过:“世上每个人都可以对她们(黑人女性)发号施令。

”黑人妇女在西方白人社会中,甚至全世界都处于最低下的地位,她们对没有权利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妇女在家庭中是配角,而父亲在家庭中是主角,这就决定了妇女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经济上依赖男人,从而人格属于从属地位。

伯纳德.W.贝尔这样评论莫里森笔下的人物:“由于他们作为黑人男女生活,在一个靠经济、性别和种族神话来严格规定其人性的环境里,所以显得古怪、有缺陷,但他们仍锲而不舍地努力要去对付或战胜通往自尊、自由和完整的道路上的障碍。

” (伯纳德.W.贝尔,2000)所以,在发现了自己“既不是白人也不是男人”时,长期处于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之下的黑人女性,内心的彷徨转而成为挑战传统的动力,她们要脱离传统的束缚找回自己。

宠儿托尼莫里森读后感

宠儿托尼莫里森读后感

宠儿托尼莫里森读后感
首先得说,这书里的故事就像一把锐利的钩子,一下子就把我给勾住了。

讲的是奴隶制时期那些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事儿。

塞丝,这个女主人公,她的经历就像是被命运无情地扔到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遍体鳞伤,但又顽强得如同荒野里的荆棘。

莫里森写那些奴隶的生活啊,真的是细致入微到让人害怕。

就好像她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黑暗过去的大门,里面弥漫着血腥、绝望和无尽的屈辱。

那些白人奴隶主就像是一群恶魔,在无辜的黑人身上肆意践踏他们的尊严和生命。

塞丝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遭受奴隶制的折磨,居然选择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这得是怎样一种深沉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母爱啊!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这简直是对奴隶制最悲愤的控诉。

再说宠儿这个角色,她就像一个神秘的幽灵,从过去的黑暗中飘然而至,搅乱了所有人的生活。

她到底是塞丝死去女儿的冤魂归来,还是塞丝心中愧疚和痛苦的具象化呢?莫里森就这么巧妙地让这个人物模棱两可,就像在雾里给我们看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让我们不断地去猜测、去思考。

我感觉宠儿就像一个漩涡,把所有人的秘密、痛苦和希望都卷了进去。

而且这书的语言也特别有味道,就像是从黑人民间故事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奇花异草。

有时候它是那种沉重的、压抑的,就像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天空;有时候又突然变得充满诗意,像在黑暗中透出的一丝温暖的阳光。

莫里森用词可太有讲究了,那些描写奴隶们情感的词汇,仿佛能让我直接摸到他们颤抖的灵魂。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择 的 形 象 的 价 值 。 ( 特 , ” 萨
女性寻 找 自我个性 的过程是 长期而痛苦 的 ,她们 面l 临艰难 的
18 )塞丝 (eh)是 莫里森 在 98 Ste 其力作 《 宠儿》 中塑造得 极其 成
功 的一 个在 白人 种族 主义压迫 下 努力 寻求 自我 、探寻 自己 的身 份 及生存 价值并 最终获得 肉体 到精

个 行动不 是 同时在创 造一个 他
社会 中,甚 至全世 界都处于最 低
下的地位 ,她们对 没有权利 的生 活 已经 习以为常 ,妇女在家庭 中 是 配 角 ,而 父 亲 在 家 庭 中 是 主
认 为 自己应 当如 此 的人 的形 象 。 在 这一形象 或那一形 象之 间做 出 选择 的 同时 ,他也就 肯定 了所选
实 现 自我 价 值 的一 天 也 就 到来
了。
们 习以为常 的一些概念 提出 了挑 战 。她们要求挣 脱 白人 价值观 的 桎梏 ,要求摆 脱男权 主义对女性 身 心的压迫 ,重新审视 自己的价
值 观 ,开 始 了 黑 人 女 性 主 义 乃 至 女性 主义的觉醒之路 。

所 以 ,在发现 了 自己 “ 既不
是 白人 也 不 是 男 人 ” 时 ,长 期 处
萨特 在
在 主义 是一种人
于 白人 种族 和黑 人男性双 重压迫
之 下 的 黑 人 女 性 , 内心 的 彷 徨 转
道 主义》 中指 出 : “ 当我们说 人
自己作 选择 时 ,我们 的确指我 们
每一个 人必须 亲 自做 出选择 ;但 是我们 这样说 也意味着 ,人在 为 自己做 出选择 时 ,也 为所有 的人
重 压 之 下 。女 性 主 义 者 对 这 些 人

从_宠儿_看托尼_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

从_宠儿_看托尼_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

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王 妮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6-0199-02在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对她的评论是“以其赋予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

”事实的确如此。

1987年出版的《宠儿》,就是一部黑人奴隶饱受奴隶制摧残的血泪史,而其中对黑人女性的双压迫更是作了深层次的剖析。

正如莫里森本人所提到的:“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

”(鲁亚斯,243)本文拟从身份的角度,解读莫里森在《宠儿》中对黑人女性身份的关注,通过对残酷的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压迫,明确奴隶制才是黑人女性身份缺失的根本原因,同时,探讨莫里森站在黑人文化的高度,通过对黑人历史的重忆,黑人女性母性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小说中黑人社区力量的加入,确定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身份的重建。

“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从经济因素上将,美国黑人与殖民地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

和不发达国家的人民一样,黑人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饥饿、没有文化和疾病的痛苦。

他们被束缚在耕地上、城市和半城市的贫民窟中,并且忍受着文化的匮乏和异族统治的心理反应。

正因为如此,美国黑人一开始就可以理解为以殖民地被殖民者的形式存在的。

他们被奴役的状况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同时发生,也正是美国国内殖民主义的一个前提表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虽然没有在非洲建立一个殖民主义帝国,但却把殖民主义制度带回国,在南方各州实行了起来。

能够区分美国黑人和纯粹的殖民地黑人的唯一因素是,他们的环境仍在“故乡”祖国,看似接近于主要的族群,实则不是。

因而,对于美国的黑人来讲,寻找自身的文化身份就显得非常的艰难,而这,正是莫里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自我身份追寻

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自我身份追寻

方,他像冰封的池塘一样冻结了二十年的血液就开始 融化,裂成碎快,而一旦融化了,就只能打着旋儿飞 转, 此外别无选择。 保罗·D 的身体颤抖是愤怒的象征, 而血液的融化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象征,这种对自由和 自我身份的追寻意识已经猛烈冲击着保罗·D。于是, 在一个雨夜,他带领砸石场的工人齐心协力从泥沟的 栅栏中逃离。他虽然逃离了象征“奴隶制”的地方, 但内心深处却依然残存着奴隶制对他的影响。 在保罗·D 的故事中,穿插了许多保罗·D 对自 我的思考。思考中,他明白了男子汉身份只是一个虚 伪的谎言,他明白身为黑人的奴隶在奴隶主眼中的身 份之低贱。他的思考和反抗正是他对自我身份从内和 从外不断追寻的过程。在追寻的过程中,他逐渐摆脱 命运的束缚,回归自我,获得了自由和身份,也找到 了那个更强大的自我,从而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回归。 三、结语 每一个披着黑皮肤的人都无法逃避灾难,而皮 肤的颜色是这段灾难记忆的标志和外显。个人记忆受 到集体创伤记忆的影响,不得不接受这些伤疤带来的 隐痛。黑人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化的过程中,失去了 地位、声音、语言、文化和身份,他们没有自己的任 何权利,甚至是抚养孩子的权力,他们没有自己身为 人的任何标志,其民族意志始终受困于“认知暴力” 的影响,不断地被削弱和淡化。黑人只有证实过去, 才能接受现在,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从中吸 取力量解救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自我身份的回归。 而《宠儿》对历史创伤的铺叙,使历史创伤以故事的
·41·
外国文学鉴赏
WAI GUO WEN XUE JIAN SHANG
运束缚,追寻自由、身份和尊严之路。她将孩子送到 婆婆家,忍受学校老师的折磨,以顽强的意志逃出了 那只控制她命运的手掌。但学校的老师最终还是找到 了她和她的孩子,愤怒之下,为使孩子摆脱与自己相 同的奴隶命运,她杀死了孩子。 塞丝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善良的女人,当她 意识到黑人身份的处境时,为摆脱这个将“黑人”称 为“动物”的地狱,她顽强地坚持并反抗着,义无反 顾地追寻自由、追寻自我。她的反抗,正是对自我身 份的追寻。虽然最后失败,但她做了一个有身份的黑 人应做的事情,维护自己的身份和民族身份的高贵。 (二)保罗·D 的自我身份构建 保罗·D 是作家笔下的黑人奴隶中男性的代表。 他是“甜蜜之家”最后一个男人。管理者加纳对黑人 很和气,称保罗·D 为男子汉,而保罗·D 也满足于 这样的称呼和生活状态。 加纳死后, 管理者换成了 “学 校老师”,他残酷地对待黑人,侮辱黑人,这使保 罗·D 失去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他说自己再也不是 保罗·D,感觉自己还不如一只学校的公鸡。这代表 着保罗·D 已然陷入自我身份迷失的状态,不能再认 清自己。现实的改变,使他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和生存 环境,恶劣的环境摧毁了他的信心和意志,也否定了 他原来感觉良好的黑人“男子汉”身份。从某种意义 上讲,加纳对黑人的态度,使黑人们丧失自我身份追 寻的渴望,而安于身为奴隶的生活状态。而“学校老 师”的恶劣行为,反而激起了保罗·D 的自我反抗与 自我追寻意识。他为了摆脱恶劣的生存状态,企图杀

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三稿

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三稿

吉林工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业:英语专业学生姓名:单琪学号:421009401003指导教师:金艳丽年月日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浅析《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与觉醒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

她的作品总会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作为黑人作家,她对种族歧视有着独到的个人见解。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

本篇论文就《宠儿》中三代黑人女性不同的成长经历进行论述,充分展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妇女在种族歧视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心路历程。

尽管成长的道路坎坷异常,但黑人女性们任然依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不断地努力,走出悲剧的命运,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字:黑人女性;种族歧视;性别主义;悲剧;觉醒Abstract:Toni Morrison is the only Afro-American women writer who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American history. A deep sense of tragedy always immerse in her works. As a black writer, she has deep personal views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Beloved is the most vocal and mature masterpiece of Toni Morrison. 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t growing experience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black women in Beloved, and reveals the humble position of the black women and their difficult process of the growth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exism. Despite the path of growth is full of thorns, black women still get rid of the tragic fate and gain awaken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depending on their strong willpower and continuous efforts.Keywords:black women;racial discrimination;sexism;tragic;awakening目录引言 (1)一、以贝比.萨格斯为代表的第一代女黑奴的悲剧 (1)(一)黑人女性的生存苦难 (1)(二)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2)二、以赛丝为代表的第二代女黑奴的成长 (3)(一)几经波折的反抗命运 (3)(二)自我意识的不断成长 (4)三、以丹芙为代表的第三代女黑奴的抗争 (4)(一)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5)(二)摆脱不被认同的命运 (5)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引言托妮·莫里森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性作家,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AbstractToni Morrison is the only Afro-American woman writer who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nd her works are well-known for vivid images,copious emotions and profound thoughts. Her works are always presented on behalf of the black women and full of tragedies. A general theme goes through all her fictions: the tragic life of the black peopl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white culture and the black culture.In Beloved, Morrison tells people a story about a black slave woman who has a tragic life but never gives up her faith in self-growth. Through the different growing experiences of three generations, the fiction reveals the humble position of the black women and their difficult process of growth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racism and sexism. On the one hand Morrison shows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black women from adistinct point of view, and demonstrates their pains and suffering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tragic story of Beloved, Morrison also shows people the great strength and self-growth of the black women. Although the growing process is full of difficulties, the black women,through the efforts of generations, finally build themselves up, and bravely face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Key WordsBlack women;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tragedy; strength; growth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其小说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而著名,她的作品总是代表着黑人女性并充满了悲剧色彩。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_宠儿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_宠儿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第24卷第6期201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6November ,2011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王婷,石云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关键词:《宠儿》;后殖民女性主义;黑人女性;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11)06-0083-05收稿日期:2010-10-1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D750013)作者简介:王婷(1986—),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Identity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 Representation of Selfhood———A Study of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Wang Ting ,Shi Yunlo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Toni Morrison ’s Beloved is studied 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By discussing the miserable fate of black females under sexism and racism ,analyzing their marginalized state-living without identity or human rights ,and exploring Morrison ’s thoughts on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s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writer ’s idea that black females could be rid of the double oppression from racism and sexism only when their history would be rewritten ,their self-awareness aroused ,their selfhood returned and their self-identity recon-structed.Key words :BELOVED ;Post-colonial Feminism ;black female ;identity construction一、引言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 )在当今美国文坛享有威誉,“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惟一黑人女性得主,为20世纪美国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1]。

创伤与生存——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

创伤与生存——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

一、伤疤 : Fra bibliotek体 创 伤 的 表 征
疤痕 , 都无 法令 人忘 记 当初黑 人遭受 的压 迫和 痛苦 。 当时塞丝 受到 “ 学校 老师 ” 即奴 隶 主非人性 的羞 辱 和
疤 痕 象征 黑 人 妇女 痛 苦 的 经历 , 伴 随 疤痕 的是
永 远 的痛苦 和压 迫 。在 《 宠儿 》 中, 作 者托 尼 ・ 莫 里 森 以不 同人 物 的 口吻将 塞丝 背部 的疤 痕形 象而生 动
迫害, 被 其用 皮鞭 打 得 皮 开 肉绽 。“ 学 校 老师 ” 认 为 黑 人属 于劣 等种族 , 于 是像 对 待 动 物 一样 拿 他 们 的
地“ 展 现” 出来 , 使 读 者 深 刻地 感 受 到 残 酷 的奴 隶 制
度下 黑人妇 女所 遭受 的身体 创伤 。
小说 中的爱弥 曾对 塞丝背 部 的疤痕进 行 了这样
绝 望 之 际 被 迫 亲 手 杀 死 了 刚 刚 会 爬 的 女 儿 宠 儿 。在
多好 多 的树枝 。好像 还有 树 叶 , 还有 这些 , 要不 是花
才怪 呢 。小小 的樱 桃花 , 真 白 。你背 上有 一整 棵树 。 正 开花 呢 。我 纳 闷上 帝 是 怎 么 想 的 。我 也 挨 过 鞭 子, 可从 来没 有过 这种样 子 。 ” l 1 。 保罗 ・ D第 一 次 看 到塞 丝 的 疤 痕 时 , 心 中产 生 了一种 异样 的 、 微 妙 的情 感 。“ 他 看到 她后背 变成 的
Vo1 . 11. NO .1
J a n . 2 0 1 3
创伤 与生存
论 宠儿 》 中 黑人 女 性 的 自我 觉 醒
李曼曼, 马红梅, 田 丹丹
( 皖 西学 院 外 国语 学院 , 安徽 六安 2 3 7 0 1 2 )

《宠儿》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

《宠儿》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宠儿》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姓名:徐连秀班级: 09外本11班专业:英语届别: 2013届指导教师:何艳萍2012年 11月 15日摘要《宠儿》是美国黑人著名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作品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黑人奴隶母亲为防止女儿成为奴隶而选择杀死女儿并受到还魂女儿报复的故事,通过三代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的心路历程。

本文意在通过对黑人女性塞丝的悲惨遭遇及其他黑人的人生经历的分析,对其家庭的分析,来探寻黑人女性在极度的压迫下是如何构建自我身份,实现自我解放的途径和策略。

体现出黑人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和促进民族意识觉醒的写作意图。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宠儿的写作背景入手,然后解析《宠儿》中四位女性的自我拯救及其奴隶制对她们的摧残。

包括黑人女性主义与《宠儿》。

第三部分主要解析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和勇敢面对。

结论阐述了莫里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致力于改善和提高黑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

同时,她又着眼于本民族的未来。

因此,《宠儿》不仅属于黑人民族,而且还属于全人类,其影响和价值是极其深远的。

关键字:黑人女性,歧视和压迫,追寻,成长AbsractBeloved is one of the best novels written by American famous black woman writer Toni Morrison who was rewarded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93.The novel tells people a story: a black slave woman brutally murdered her infant daughter rather than allowed her to be enslaved, and she received the punishment for her dead daughter .Through Beloved Toni Morrison shows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growth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black women who are in low position and in both racist and sexist oppression.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agic life of the black people and their sufferings.within the family of Seth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hip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study and Toni Morrison.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black women and their sufferings and reveals the cruelty of the slavery, including feminist criticism and Beloved.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black women .Through the efforts of generations, finally build themselves up, and bravely face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Morrison’s grea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Black material life and social status. At the same time, she also focus on the future of this nation. So Beloved‘s great influence no only belonged to Black, also to the whole society.Key words: black woman,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search, growth目录摘要 (i)Absract ............................................................................................................................................. i i 1引言. . (1)1.1作者简介 (1)1.2作品简介 (1)2四位女性的自我拯救及其奴隶制对她们的摧残 (2)2.1塞丝的悲惨遭遇及其家庭 (2)2.2黑人女性主义与《宠儿》 (4)3.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 (6)3.1黑人女性的觉醒 (6)3.2当代美国黑人女性 (8)4.结语. (8)参考文献 (10)《宠儿》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1.引言1.1作者简介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3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性。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宠儿》中黑人女性自我实现之再解读

2012.07翁珲珲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黑人一直作为边缘人群存在。

长久以来,社会都被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控制。

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作为黑人女性,她们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她们是生存在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性别)的双重重压之下。

女性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要求挣脱白人价值观的桎梏,要求摆脱男权主义对女性身心的压迫,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了黑人女性主义乃至女性主义的觉醒之路。

一.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认同莫里森曾说过:“世上每个人都可以对她们(黑人女性)发号施令。

”黑人妇女在西方白人社会中,甚至全世界都处于最低下的地位,她们对没有权利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妇女在家庭中是配角,而父亲在家庭中是主角,这就决定了妇女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经济上依赖男人,从而人格属于从属地位。

伯纳德·W·贝尔这样评论莫里森笔下的人物:“由于他们作为黑人男女生活,在一个靠经济、性别和种族神话来严格规定其人性的环境里,所以显得古怪、有缺陷,但他们仍锲而不舍地努力要去对付或战胜通往自尊、自由和完整的道路上的障碍。

”(伯纳德·W·贝尔,2000)所以,在发现了自己“既不是白人也不是男人”时,长期处于白人种族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之下的黑人女性,内心的彷徨转而成为挑战传统的动力,她们要脱离传统的束缚找回自己。

黑人妇女开始探求自我的内心世界,试图找出生存的价值,这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黑人妇女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维护自己作为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二.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女性寻找自我个性的过程是长期而痛苦的,她们面临艰难的取舍,即怎样能既保持传统美德又获得自我价值的承认,怎样在白人种族主义主导的声音下、在黑人男性传统话语的遮蔽中突显黑人女性话语。

《宠儿》读后感

《宠儿》读后感

《宠儿》是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87年。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而著称,讲述了19世纪末美国俄亥俄州一个黑人家庭的故事。

小说通过主人公塞特的生活经历,探讨了自由、身份、爱情、记忆和历史的主题,同时也揭示了奴隶制对黑人身心的深远影响。

读完《宠儿》,我被小说中所展现的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深深打动。

塞特是一个曾经逃离奴隶制的女性,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她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过去的记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她复杂的心理状态。

小说的叙述方式独特,通过塞特与她的女儿丹芙和宠儿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紧张和冲突,以及个人与历史之间的纠葛。

塞特的形象是小说的核心。

她是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女性,她的生活被奴隶制的阴影所笼罩。

塞特对宠儿的复杂情感,既是对过去的恐惧和逃避,也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守护。

她对宠儿的保护几乎达到了极端,这种极端行为反映了她对奴隶制的深刻恐惧和对自由的极度珍视。

塞特的这种矛盾心理,使得她的行为常常显得难以理解,甚至有些疯狂。

丹芙是塞特的女儿,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紧张和冲突。

丹芙对母亲的不理解和对宠儿的嫉妒,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过去的无知和对自由的渴望。

丹芙的成长过程,也是她逐渐理解母亲和家族历史的过程。

她的故事线展现了新一代黑人女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觉醒和自我寻找。

宠儿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一个神秘的女孩,她的出现和消失都与塞特的过去紧密相关。

宠儿的身份和命运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谜团,她既是塞特过去的象征,也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宠儿的形象和故事,让读者对奴隶制的残酷和对人性的破坏有了更深的认识。

《宠儿》的语言风格强烈而富有诗意,莫里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小说的叙事结构复杂,时间线跳跃,这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反映了人物记忆的碎片化和历史的不连贯性。

总的来说,《宠儿》是一部深刻探讨黑人女性生活和心理的小说。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孟凡茹 , 内蒙古包头医学 院外国语学系教师 。
受它 , 思考颜色和 等待死亡 , 她对 自己一无所 知。获得 自由
后 , 意识 到 , 果想获得 自由, 们应该 知道 自己的价值 , 她 如 她 并 学会 爱 自己 。所 以 , 在树 林 中 , 呼 吁她 的 同胞 爱 自己 。 她
中图分类 号 :16 4 I0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6 0 2 1 )9—0 7 0 17 8 1 ( 0 0 0 0 5— 2
人隔离。在餐厅 , 还有一些 白人 区和黑人 区 ; 在火车上 , 白 有 人和黑人 不同的车厢 。 在过去 , 黑人被告知 , 之所 以他们是黑人 , 因为他们 的 是 血液是黑色 , 因此 , 许多黑人妇女 都想嫁给 白人 , 希望通过这 种方式 , 黑色在她们 的体 内消失 。随 着女权运 动 的兴 起 , 使

《 L 于 18 宠3 ) 97由莫里森创作并 赢得 18 9 8年普利策 奖。
《 L 故事来 自一个 真实事 件 :80年 , 宠J) 15 玛格 丽特 加纳 , 一
名肯塔基逃亡奴隶 的女人 , 宁愿选择 自己和她 的孩子死亡 也 不愿被送 回去做奴隶。但她只杀死 1人 , 其余则被 抓回或者 卖掉。听到这个故 事后 , 莫里森 深受感 动 , 并决 定将 它写下 来。经 过 1 的孕 育和 3年 的写作 , 0年 她终 于完 成 了这 个伟 大的工作。它的发表 , 动 了整 个美 国文 坛和文 化界 , 震 被认
苦经历。另一方 面, 通过《 宠儿》 的悲剧 故事, 莫里森向人 们展 示 了黑人 妇女的 力量 与 自我成 长。尽 管成 长的过程
充 满荆 棘 , 通过 一代 又 一代 的努 力 , 但 黑人 女 性 最终 成 长起 来 , 开始 勇敢 地 面对 现 在 和 未 来 。

试论《宠儿》中社群对黑人自我身份追寻的作用

试论《宠儿》中社群对黑人自我身份追寻的作用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试论《宠儿》中社群对黑人自我身份追寻的作用王李参 郑州大学摘 要: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她的代表作《宠儿》于1988年、1993年分别荣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在小说中,母亲塞丝为了保护女儿免受被奴役之苦而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导致母女关系一度难以弥合,不过这种创伤后来在倾听者和黑人群体的帮助下得以修复。

本文试图探究黑人在团体的共同作用下,逃离磨难,获取自我解脱。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社群;身份追寻作者简介:王李参(199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152-01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同奴隶制进行抗争,从而寻求独立、重建自身、家庭和集体。

通过《宠儿》,莫里森呼吁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身份、构建主体意识。

在与奴隶制抗衡中,团结才是黑人寻找自我身份的出路。

莫里森认为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重获自我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珍爱,还需要接收他人的爱和关怀。

社群的积极意义首先体现在群体对于塞丝从奴隶庄园逃亡中所提供的帮助。

“甜蜜之家”奴隶们的逃跑计划是一个集体酝酿的秘密计划。

在逃亡计划失败后,塞丝毅然决定只身出逃。

当刚刚分娩、极度虚弱的塞丝携新生女儿逃至俄亥俄河岸时,老黑人斯坦普沛德用渡船送塞丝母女到河对岸。

在老人的安排和艾拉的帮助下,塞丝才最终到达辛辛那提与家人团聚。

那时,是她的婆婆亲自为她包扎伤口、清洗全身、缝补衣物,这种无私的母爱给塞丝带来了极大抚慰,使她得以踏上重获自我的历程。

另外,在集体驱逐宠儿上,社群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宠儿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一个被重新记起但同时也必须被忘记的人物。

虽然社群长期排除塞丝一家,但当丹芙为救母而向社群求助时,社群黑人们很快就作出反应,对正在挨饿的塞丝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莫里森《宠儿》看黑人的自我成长摘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长篇小说中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小说里,莫里森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一位生活在奴隶制度下的黑人妇女进行了详细的描绘——黑暗的压迫使得母亲做出了弑婴的行为,小说用艺术形式再现了人性的光芒。

本文以《宠儿》为例,通过分析奴隶制下黑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来阐述黑人的成长过程,并分别从黑人身体自我成长、黑人社会自我成长和黑人心理自我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促进读者对“黑人自我成长”这一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黑人自我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托尼·莫里森作为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对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秀拉》、《最蓝的眼睛》、《宠儿》曾多次获得多项大奖,其中《宠儿》更是以苦涩的诗意和紧张的悬念、如诗般的文字画面以及对黑人生活的真实描写,先后获得了种族关系图书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评论奖。

尽管莫里森顺利地读完了大学,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很严重,而作为一名黑人作家的莫里森对这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编著黑人历史、讲述黑人文学就成了她毕生的事业。

《宠儿》作为黑人对奴隶制度的控诉,在这个诉说过程中,黑人忘掉了过去,在心灵创伤的愈合过程中实现了身体、社会和心理的自我成长。

莫里森在《宠儿》这部作品的叙事中采用多视角、空间错位、时序颠倒、语境变换、虚实相生和历史与神话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黑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重新构建。

一《宠儿》概况尽管《宠儿》是以小说的形式发表,但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却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莫里森作为一位黑人女作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古典文学以及小说的研究使得她曾担任过出版社的编辑,在一天上班的早上,她在简报上看到一则关于黑人妇女的报道,报道上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避免重复奴隶的悲剧亲手结束了孩子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塞丝同样也是一名女奴,并且在一所名为“甜蜜之家”的种植园内工作,在与同为黑奴的黑尔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

奴隶主加纳先生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他对奴隶的管理一贯以温和式的方式对待,这种相对人性的管理方式使得黑奴们愿意为他辛勤的劳作。

加纳的死使得这群奴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纳先生的亲戚,即那个所谓的“学校老师”接管了这个庄园,他采用暴力的手段来侮辱和折磨他们,在这种残酷的压迫下,塞丝萌发了逃跑之心。

在废奴组织的帮助下,塞丝将孩子们送到婆婆贝比·萨格斯的身边,之后自己也设法逃了出来,可是“学校老师”并不放过他们,他试图将塞丝和她的孩子带回种植园,为了避免孩子像自己那样重复奴隶的命运,塞丝用锯片亲手结束了刚学会爬行的女儿“宠儿”的生命。

塞丝无法忘记自己的女儿,因而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而弑婴的行为则对她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同伴嫌弃她、警官捉拿她,而在18年后宠儿又出现在她的生活当中……二《宠儿》中的黑人们塞丝的婆婆贝比·萨格斯同样是一名奴隶,她的一生有60年是在奴隶生活中度过的,直到老年才在黑奴儿子黑尔的赎身下重新获得人生自由。

60年的奴隶生活使得萨格斯成为了生育奴隶的机器,毫无地位的她受尽了白人和黑人的摧残,她被迫与不同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总共生育了八个孩子。

但是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却没有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权利,她的孩子都被当成牲口被卖掉。

现实生活的无助使得萨格斯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面对不公她从未想过抗争或是争取,长期的奴隶生活不仅摧毁了萨格斯的思想和精神,还使她积劳成疾,只能依靠拐杖走路。

尽管塞丝也是一名奴隶,但相对于萨格斯而言,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塞丝作为接替萨格斯的奴隶被安排在“甜蜜之家”种植园,奴隶主加纳先生温和的管理使得塞丝有了自己选择伴侣的权利。

在将近一年的选择中,塞丝看中了善良而又充满孝心的黑尔,并在婚后生育了三个子女,在加纳先生的管理下,他们度过了六年安逸的生活。

这种安逸的生活甚至让塞丝将“甜蜜之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这里的快乐平静的生活使塞丝感到非常满足,然而这一切随着加纳先生的去世逐渐土崩瓦解,她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苏醒,她意识到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被当作牲口一样被人使唤,于是她决定将孩子送到婆婆那里抚养,与这种动物式的生活彻底决裂。

三《宠儿》中黑人的自我成长1 黑人身体自我的成长黑人作为奴隶主的一种财产,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操控权,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充满渴望,于是在奴隶制下他们开始了为拥有身体自我而战的反抗。

如老一辈黑人妇女贝比·萨格斯,60年的奴隶生活几乎将她的身体全部摧毁,意识到这点的她决定靠心灵来谋生,但那种丧失自我的栖息方式仍旧使得她一生充满了悲哀,在那个栖居的荒凉中心她不仅要忍受失去自我的痛苦,还得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这两种痛苦导致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是否能成为一个尽职的妻子,这一切对她来说都已经无从探究了,身体自我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为了使自己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她决定用心灵来感召黑人对自己身体的爱护,因为在白人看来它们是如此的一文不名,但解放自我和解放自我所有权完全是两码事。

塞丝的弑婴行为让贝比·萨格斯意识到这么久以来她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黑人的身体自我根本就无法实现,因而她失去心灵谋生的勇气,从此之后她不再走上讲坛,她无法用牧师的角色来教导那些黑人去爱护自己的身体。

失去心灵寄托的她开始整日呆在床上,除了颜色之外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在与他人的接触过程中也只是一副麻木的表情,她彻底失去了追求身体自我的动力。

当塞丝历经艰辛地逃回婆婆住处,并在那生活第28天的清晨,“学校老师”就带领一伙人来到了贝比·萨格斯的住处,他们试图将塞丝以及她的孩子带回种植园,为了避免让孩子重复非人的生活,情急之下的她用手锯杀死了年幼的女儿。

奴隶生活在塞丝的记忆中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尽管她意识到自己没有拥有身体自我的权利,但又无法改变现状,这种精神与身体上的压迫导致她形成“被压抑的无意识”,这种被压抑的意识让她在危急时刻做出了弑婴的疯狂举动,这是一种被反抗精神操控的下意识举动。

创伤的记忆使得塞丝对身体自我失去了安全感,情感和思维在刺激下会处于失控状态,塞丝是从心底不希望自己子女重复她的遭遇,所以在失控状态下她认为结束女儿生命是最好的办法。

哥特式的叙事风格将母亲弑婴的极端推向了故事高潮,而塞丝这种极端的思想也从侧面反映了奴隶对身体自我追求的无助。

2 黑人社会自我的成长在残酷的剥削下,温和式管理使得奴隶主获得了黑人奴隶的拥护,从而将他尊称为善良的“家长”,而奴隶主也经常以这样的身份自居并引以为荣,尽管在表面上,他们关心奴隶、对奴隶比较友善,但在内心他们还是会利用奴隶的无知。

在加纳先生温和式的管理下,塞丝与黑尔在“甜蜜之家”平静地生活了6年。

相对于前一辈黑奴而言,塞丝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加纳先生的温和使得她更加卖力地干活,将加纳太太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某一天她听到“学校老师”将她的“动物属性”讲给学生听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在奴隶主眼里始终被当成动物看待,内心的羞辱感油然而生,她开始萌生了逃跑的心理。

塞丝从最初对加纳夫妇感恩戴德到对自己身份产生怀疑,从剥夺女儿生命权利到为弥补母爱而成为奴隶,从她的这个社会自我变化过程,我们看到了黑人社会的自我成长,但她对社会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逃避的心理。

保罗·d同样也是一位黑人奴隶,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他是最先意识到社会自我的黑奴,在逃离砸石场以后,他将所有的记忆都尘封在胸前的烟草罐里。

奴隶制使他形成了凡事都只能存在一点点爱的意识,他认为当爱过多人就会失去自我,所以当塞丝对孩子过于宠爱时他毅然地离开了她,在之后对塞丝的了解中,他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观念,果断地承担起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

塞丝的小女儿丹芙是寻找社会自我的典型代表,从小生活在贝比·萨格斯住处的丹芙常年受到鬼的困扰,慢慢地,她开始习以为常并对宠儿产生了一种依恋感,当她决定走出这所房子并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时,这个女孩的内心开始变得坚强。

丹芙的社会自我变化可以说是莫里森对新一代黑人的希望。

奴隶制已废除多年,所以黑人们应该勇敢地去构建社会自我,只有对社会自我产生新的认识,在社会和集体中才会有归属感。

在小说的结尾,保罗·d和塞丝的自我意识都被唤醒。

从故事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莫里森希望所有的黑人都能像丹芙一样,通过学习知识来构建社会自我,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情境。

3 黑人心理自我的成长心理自我构建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内容,莫里森通过对三代人心理变化的过程进行描述来展现黑人心理自我的成长历程。

贝比·萨格斯作为老一辈的黑奴代表,她从未意识到自由为何物,直到儿子将她赎出去时才发现,原来她的生活还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度过。

身体上的摧残使得她无法养活自己,所以她只能通过心灵来赡养自己,于是她成了一位不入教的牧师,牧师的身份使得她有机会向黑人传输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思想。

在她看来,上帝会赐予黑人所有的自我权,而塞丝的弑婴行为彻底粉碎了她内心的幻想,于是她放弃了对自我的构建,终日生活在混沌之中。

塞丝在听到“学校老师”将她当作动物看待时,内心风起云涌,由原来的感恩戴德产生了逃跑的心理,为了避免女儿重复奴隶的悲剧,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直到宠儿回来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弥补她的过错,直到记忆中的创伤将自己的精神消耗殆尽,两代黑奴的悲剧是自我的扭曲,面对这个结局她们也只能选择妥协和退缩。

在保罗·d进入他们的生活之前,丹芙一直将自己隐藏在黄杨树中的一个小屋里。

在那里,她的内心可以得到平静,可以将世界对她的伤害隔绝在小屋之外,她就像一个蚕茧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保护层里,不愿参与社会的冷漠和压迫。

尽管如此,到最后她还是踏出了自己的小屋,从胆怯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个拥有自由自我意识的未来黑人代表,她不再依赖于他人提供的食物,在鲍德温兄妹的帮助下,她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母亲。

社会自我的成长使得丹芙开始学习开始工作,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了自己的地位与尊严。

从丹芙的这一系列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心里自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性格的变化让她开始接触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理想,决心去工作来养活自己的母亲。

莫里森笔下的丹芙既没有像贝比·萨格斯遭受过的残酷的压迫,也没有经历过像母亲塞丝一样的弑婴创伤,她对独立自我的追求不仅象征着黑人的进步,同样也寄托了作者莫里森对黑人民族的期盼,她对心理自我的追求反映了黑人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四结语作为一部揭示奴隶制对黑人精神残害的小说,莫里森不仅仅将写作重点放在了对黑奴悲惨命运的描述上,而是通过描述这种残害对黑奴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来完成黑人的自我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