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

合集下载

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产学研深度合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换效率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学研缺乏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通过大学及科研院所、产业、政府之间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研究,特别是从利益演化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机理,对促进高校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有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作者简介]同勤学(1963-),男,陕西合阳人,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0-0016-03在知识日渐重要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产学研合作可加强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保持和提高国家、地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改造既有产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与企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有利于迅速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社会,高校必须依靠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校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可以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迅速提高科研水平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科研课题,迅速完成研发、转化过程,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差距。

二是通过锻炼科研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来提升高校的科研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使研发人员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可以使教师走向实践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曲折发展过程 中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文化的冲突与文化 融合是不能割裂开讨论的,更没有明显的时 间先后顺序。
因为出现了文化的冲突才有了文化融合 的可能,但同时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文化冲 突引发的缘由。不同民族的文化并无绝对的 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是适应了自身 的生存发展所需而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 要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面对西化派的抨击,本位文化论者提出了中国本 位文化建设的五条原则和三个办法。
二十世纪的本位文化与西化派的论战,实质是关 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论战。都是关于中国文化 建设的方案与建议。在中国文化价值信仰和义理系 统整体性崩溃的情势下,中国文化的革新与转换, 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势下,新民主主 义文化观便应运而生。
文化的冲突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封建统 治下的道儒之争、儒佛之争,还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 文化的争论,都是文化冲突在特定形势下的特殊表现。
中西文化冲突,集中反映为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模 式冲突。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集中体现 1.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的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出现
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
义在五四运动中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
时也招来了诸多批判。胡适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
一 、
情的发展,引发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由此拉开

了实行资产阶级改良和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争论。
西文化的冲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明末清初到五四运动,文化冲突主要反

沟通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不断巩固的融合基础

沟通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不断巩固的融合基础

产学研结合 系统的管理界 面- 古校产学研结合 系统 的管理界 面又分为产学研结合 系统组织 ( 即研究开发部 门、 生产制造
部门 、 市场营销部 门) I N职能界面和产学研结 合系统组 织内 职能界面. 产学研结合系统组织问职能界面 主要有 以下几种 表现形式 : & R D与市场营销界面 、 &D与生产制造界面 ; R 产 学研结合系统组 织 内职能界 面主要有 以下几种表现形 式 : 研究与开发界面 、 工艺设计与制造界面【现就对产学研结合 I ] . 系统运 行 中的 各个 界 面 及 其 障 碍表 现 进 行 分析 .
Jn 2 0 u.09
沟通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不 断巩 固的融合基础
王 凡
( 阳理 工学 院 ,河 南 南阳 南

430) 7 0 4
要 :产学研结合是 当今 高等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 势, 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 才培 养和科技创新 的客观要求均 通机制
是产学研 结合 的润滑剂. 构建产 学研结合的沟通机制要从消除界面障碍 出发 , 对产学研 结合 中的文化冲 突、 目标差异和信息 交流等方面进行全 面沟通 , 而构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并重的沟通机制. 从 关键词 :高等学校 ; 产学研结合 ; 沟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 :2 4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0 (0 90 — 12 0 17 — 6 X 2 0 )6 0 3 — 2
发 中的协调与配合.&D与生产 制造界 面的主要 障碍 因素 R 是缺乏沟通意愿 和沟通渠道 .
高校产学研结合 系统 的运行 中存在多个 环节 ,研 究构
想 的萌 生一 研究 、 发 一 设 计 、 开 中试 一 制 造 、 售 , 销 这些 环 节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学术界研究重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学术界通常追求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索,而产业界更注重实际应用和商业化,两者研究重点的不一致导致合作困难。

•产业界商业机密与学术界开放共享的冲突: 产业界在合作中通常需要保护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而学术界更倾向于开放共享研究成果,这种冲突限制了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利益分配不公平•学术界缺乏实际利益回报: 学术界在合作中通常只能获得学术声誉等软实力的回报,而产业界则能从合作中获取实际利益,这使得学术界对合作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科研成果转化受制于产业界: 在合作中,由于产业界通常具备资金和市场资源,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掌握主导权,学术界在利益分配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三、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模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合作模式多以委托研究或科研项目的方式存在,合作时间周期较长且需要双方长期承担风险,缺乏更灵活的合作模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

•合作管理和协调困难: 产学研合作需要相关机构或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但合作伙伴之间的工作方式、文化差异等因素对合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困扰,难以实现良好的合作管理。

四、人才培养与交流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匹配: 学术界和产业界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差异,导致缺乏能够适应产学研合作需求的人才,限制了合作的深入发展。

•人才交流渠道不畅通: 学术界和产业界在人才交流上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互通有无的机会有限,难以分享资源和经验,限制了合作效果的提升。

以上是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优化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

五、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技术成果归属不清: 在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成果的归属问题常常引发争议,缺乏明确的合作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能导致合作双方对创新成果的权益争夺。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难以有效保护合作双方的创新成果,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之间的合作机制,旨在将市场需求、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然而,产学研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深化与推进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在信息获取和共享方面存在差异。

产业界通常关注实际应用和商业模式,他们最关心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学术界和研究界则更注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学术发表和科研成果方面更为看重。

因此,当他们合作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产业界无法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而学术界和研究界无法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合作的协商和决策过程。

其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均。

由于产业界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相对较为富裕,他们通常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并获得更多的利益。

学术界和研究界相对来说资源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依靠产业界的支持才能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

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学术界和研究界可能会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参与合作。

这种不平衡的利益分配也可能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与学术界合作,进一步加剧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

再次,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文化差异和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企业注重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他们通常追求高效和快速的结果。

学术界和研究界则更注重思考和探索,他们优先考虑科学发现和理论突破。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目标可能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产生冲突和误解。

企业可能会认为学术界和研究界缺乏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而学术界和研究界则可能对企业的商业化目标缺乏理解和重视。

此外,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于制度和政策环境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差异较大。

某些地方存在创新政策的缺失或不完善,这会限制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同时,一些政府投资项目也存在审核审批流程复杂、时间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合作项目难以落地。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

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

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

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全球化浪潮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全球化浪潮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全球化浪潮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一、全球化浪潮下的挑战学科边界的模糊化:全球化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在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方面具备更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发展需求。

教育资源的全球配置:全球化使得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研究型大学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更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研究型大学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科学研究的全球合作:全球化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依赖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究型大学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渠道,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传承: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研究型大学需要在尊重和保护本国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发展。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使得研究型大学在追求学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研究型大学应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1. 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不断加深,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

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加相互依存,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文化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和交流,各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格局。

文化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一)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一)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一)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沟通不畅
•学术与实际行业之间的沟通缺乏
•彼此之间的目标和期望没有明确沟通
•言语表达和理解差异导致沟通障碍
问题二:利益分配不公
•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学术机构往往占据较大优势
•利益分配缺乏透明,产业界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未能得到合理解决
问题三:项目进度管理不当
•目标设定不清晰,导致项目方向不明确
•合作方责任未能明确界定,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导致进度延误或者过度紧张问题四:资源共享不充分
•学术研究成果未能充分应用于实际生产
•产业界的需求未能得到学术研究的有效支持
•知识与技术转移的渠道和机制不够流畅
问题五:人才培养的不匹配
•学术界培养的人才与产业界需求不匹配
•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脱节
•持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问题六:创新文化不够完善
•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不充分
•缺乏良好的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创新成果的转化。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

它不仅包括一国一地的传统习俗、艺术形式、语言文字等,还包含了价值观和社会信仰等深层次的因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汇融合,带来了多元文化的新局面。

然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一、文化融合的动力多元文化的融合源于经济、科技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因素。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旅游和交流,增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例如,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和分享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

通过社交媒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拥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这为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移民现象加剧了文化的交融。

许多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离开故乡前往异国他乡。

这些移民在新环境中保留了部分本国文化的同时,也逐渐融入当地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现象在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另外,艺术、音乐、食品等领域也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渠道。

例如,融合菜系的出现将不同地域的烹调方式和特色食材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美味,吸引了各国的食客。

因此,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冲突的根源然而,文化的融合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冲突不断涌现。

文化冲突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价值观的差异常常导致误解和矛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诸如家庭、婚姻、性别等问题的看法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某些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强调个人独立。

这种差异可能在跨文化交往中引发争议,甚至导致社会冲突。

其次,经济利益的竞争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国家的本土文化受到威胁。

这不仅是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也是经济利益的较量。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保护主义”的呼声,催生出对外来文化的抵制情绪。

再者,社会身份的问题有时会加剧文化冲突。

移民群体在新社会中的边缘化现象,使他们很难融入主流文化,进而产生了“我们”和“他们”的对立情绪。

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

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

2021年第5期学习与探索No.5,2021(总第310期)Study&Exploration Serial.No.310・产业政策的多维观察・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熊鸿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10)摘要: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

从国际比较看,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特别在高校研发投入相对比重、三方合作专利、学术创业、企业创新合作强度等指标上短板突出。

产学研之间功能割裂,对产业需求关注不够、激励不相容等问题使脱节问题突出,企业参与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促进知识转移转化的中介体系不发达,优惠政策少、门槛高等是主要挑战。

建议进一步理顺产学研之间的功能定位,消除阻碍成果转化的制度壁垒,增强中小企业参与深度,培育壮大专业化中介服务网络,降低科研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门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短板和挑战;科技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5-0126-08产学研合作一般指知识或技术跨部门流动、共享,不同主体协作配合,以促进知识资本形成和创新系统效率提升。

国际上讨论的大学与产业合作、知识转移、学术创业等均与之相关。

伴随新技术变革和创新体系转型,产学研合作的内涵、组织方式及评价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向“十四五”,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

准确理解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规律,客观评价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水平以及面临的突出挑战,完善适应新形势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体系,是摆在决策者面前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框架(一)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演进产学研合作(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在创新研究中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一般是指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通常作者简介:熊鸿儒,1986年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冲突和融合也成为了当前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文化冲突和融合现象,并探讨如何促进文化融合,营造和谐的国际关系。

一、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指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对立和矛盾。

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意见不合、僵局、暴力冲突,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战争。

文化冲突的形成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宗教信仰、道德评判等方面的差异,如:“经济利益至上”与“人道主义精神至上”等观念的相互冲突。

因此,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文化间的差异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

二、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过程。

文化融合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增强视野,更可以深化人类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扩大个人和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让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生。

三、促进文化融合的途径1. 多元宣传和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应重视各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专题宣传和推广,以树立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观念。

2. 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国家、地区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提高相互理解和信任程度,互相学习、借鉴,避免文化的冲突和分裂。

3. 保障文化自由权文化自由权是指各个民族、地区和个人自由选择、从事和传播自己文化的权利。

当各个文化能够自由地生存和发展时,文化融合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生。

4. 摒弃文化优越论文化优越论认为一种文化更高贵优越,而其他文化则是低贱卑微。

这种说法导致了文化之间的冲突。

为了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摒弃文化优越论和地位更高的意识形态,让不同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

5. 反对文化侵略文化侵略是一种通过武力、经济、技术等手段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强制传播和推广的行为。

文化侵略会极大地破坏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对文化融合形成阻碍。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

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

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

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术文化是以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停 留 小试或样机 阶段, 在 科 技成果商品化第二阶段无法顺利进行,这 种状 况,极大地 损 害 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 企业用于科技与开发的资金也很有 限,项 目资金主要来 源于企业 自有资金。因此,拓宽产学研 项 目资金来 源是产学 研合作过程 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5 巾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巾介服务体系是指科技成果 转化巾, 在科技成果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 问起桥梁作用的机 构和活动。 目前,我 国科 技成果 中介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 质量上 ,都无法适应产学研 合作创新 的需要 。眼下国际科技 中介机构逐渐向多元化 、功 能整体化 的趋热发展,而我国科
37
维普资讯
业文化虽存在观念上的冲突,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高校具 有科技人才优势,学科 门类 、研究成果多,信 息涉及面广 , 但因中试基地 缺乏,实验室成果要真正变成产品, 必须要有 相当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的协助,以便进一步完 善和开 发,在这方面,企业有 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 进一步转变观 念,强化高校 “ 第三功能”的地位意识,改革 对科 技成果价值的评价方式。本着 “ 稳定一片 ,放开一片” 的原则,协调好教学 、科研和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制订相应 的政策,大力推动科技成果 向企业转移 , 使科 技成果尽快应 用于生产变为现实的生 产力 。 () 2 加强高校与企 业的合作,密切科 技成 果创造者 与使 用者 的联系,提倡高校科研选题面 向生产实际。科技人员交
发展 。
时或准确性不够 , 科技评估 、 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 技 有 限,而且 巾介方的地位和权益也 很难得 到保 障。 2 加快发展高校产学研 合作的对策 () 1转变观念。改革 体制,进 . 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

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学研结合新模式和加强产学研结合制度建设等途径。

工艺技术集成度小加上注资能力极有限,常常难以打开产业化
局面 。所 以, 目前这种状况 , 面对 较好的作法应是鼓励 有眼光的 1 想认 识问题 。思想认 识问题 是多方 面的 , . 思 既有 高校和 企业家搜寻一些科研“ 幼苗” 或实验室的“ 胚胎”利用自己的资 , 企业对产学研结合重要性认识方面的, 也有企业对我国高校和 金、 基础设施、 工程技术和人才资源, 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孵 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水平认识方面的 , 同时也有高校对产学研结 化 , 使其逐步发展并完善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化商品。 合运行模式认识方面 的。 主要可 以分 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高 () 2 . 政府应 强化对 产学研合 作 的支 持力度 。改革开放 以来 ,
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 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双方 之 间的信 息与知识结构 的优 势互 补 , 以外延 方式扩 大 、 丰富企 业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 ,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
的能 力。 一些专 家估计 , 信息高速公路 建成后 , 知识对经济 的贡 因此而导致产学研组织内部的个人价值观念、事业取向的多元 献率 可能由 2 世纪初 的 5 ~ 0 0 % 2%上升到 9%。目前 , 0 企业和 化, 这就使得产学研结合组织内部极易产生文化方面的差异和 高校 及科研 机构之间联系 松散的一个 主要原因 , 就是高校和科 冲突。 这种文化冲突通常表现在产学研结合组织内部 各部 门、 人 研 机构与企业之间缺 乏相互沟通 、 相互了解 的迅速便捷的信 息 员之间由于 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认 同而引起的矛盾现象。 渠道 。 为此 , 应大力建设高校 、 科研机构与企业双 向沟通的信 息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学研联盟冲突管理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学研联盟冲突管理研究
研发 人员很 难对 重要 问题 作 出决 断 , 而企 业 的决任 , 一旦 合作 绩效 不 相对 民 主 , 对合 作 过 程 中 的 问 题 处 理 相对 较 快 , 能 佳 , 容易 怀疑 对方 的机 会主义 行 为 。 很
迅速做 出决 策 ; 在评 价 与晋 升 制 度 上 , 学 与 科研 大 院所 的评价指 标 主要 是 论 文 产 出 , 于专 利 、 品 对 产
冲突在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此, 对产学研联盟的冲突管理应采取动态的管理方法, 在不同生命周
期 阶段 采取不 同的策略 。
[ 键词 ]产 学研 联盟 ; 关 生命 周期 ; 突管理 冲 [ 作者简 介 ] 吴婷 , 川 大学工 商管理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四 四川 成都 606 李德 勇, 104; 昊绍 波 , 四川 师 范大学经济与 管理 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成都 四川 [ 中图分 类号 ]G 4 6
存在 一个 从产 生 、 发展 、 退直 至 消 亡 的过程 。产 衰 学研联盟成 员之 间 由于 目标 、 益 、 织 文化 等存 利 组 在 诸多差异 , 以容 易 产 生各 种 各 样 的 冲突 , 响 所 影
完全相同。例如 , 企业加入联盟的目的有可能是学 习大学与科 研院所 的技 术能力 , 增强 自身的竞争 能 力, 而大学 与科研 院所则 可能是 为 了降低 研发投 资 的成本 与风 险 , 主要 目的是为 了获取资金 。在合作 过程 中 , 大学 与科研 院所对 于企业 的学 习意 图有可 能产生顾 虑 。这 是 因为企业 一旦学 习成功 , 了 掌握 核心的技术知识 , 就有可能脱离联盟 , 损害大学与 科 研机构 的利益 。 2 组织 文化 差 异 。产学 研 联 盟 组织 的发 展历 . 程 对组织 文化 有重 要 影 响 。 由于各 组织 处于 不 同 的发 展阶段 , 经历 了不 同 的发 展轨 迹 , 于不 同 的 处 内外 环境 中 , 经历 了不 同 的管理 实 践 , 受到 了不 同 内外 环境 因素 和企业 管理 因素 的影响 , 以即使 同 所 区域的产学研联盟组织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范文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范文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篇一一、引言文化,是每个民族、国家、社会独特的灵魂和灵魂的体现。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也成为了全球化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内涵、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

二、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这种冲突可能发生在国际间、民族间、地域间等多个层面。

文化的冲突主要源于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差异。

1. 价值观的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

这些价值观的冲突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从而引发文化冲突。

2. 信仰的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信仰体系也存在差异。

宗教、神话等信仰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误解和矛盾,甚至引发冲突。

三、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是指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具有共同特点的文化现象。

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

1. 语言融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语言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例如,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吸收了各文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语言特色。

2. 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活动是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展览、文化节庆、学术交流等活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相互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文化的融合。

四、原因及影响分析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提供了条件。

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等更容易产生碰撞。

此外,人类对多样性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因素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学科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

大学学科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
学科特性差异导致人文学科和理工科 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观 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从而引发学科文 化冲突。
学术价值观冲突
人文学科强调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创造性,鼓励学者追 求真理和学术自由;而理工科则注重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 分析,强调学术规范和科学方法。
学术价值观的冲突往往导致学科成员在学术评价标准、学术 道德和学术责任等方面存在分歧,进而引发学科文化冲突。
培养创新能力
学科文化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多具 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文化融合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06
学科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未来展 望
学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 ,跨学科合作将成为未来学科文化融合的重要趋势。
学术权力争夺主要指学科领域内部或学科领域之间的地位、声誉和影响 力的争夺。
学术权力争夺可能表现为对学术话语权的争夺、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掌控 以及对学术评价体系的制定等。
解决学术权力争夺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学者们通过 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来获得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学科领域内 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通过建立学科交叉平台和跨学科研究机构,鼓 励教师和学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合作,推动 创新。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通过设立多学科交叉课程和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 项目,促进不同学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
学科交叉创新成果的典型案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领域 ,涉及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 科。生物医学工程师通过结合不同学科 的理论和技术,开发出新型医疗设备和 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引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文化在碰撞与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

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的定义、融合的好处、冲突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找到平衡。

多元文化的定义多元文化是指在同一社会或地区中,不同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的文化并存的现象。

它强调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倡导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人们不仅要学会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还需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传统。

多元文化融合的好处1.促进创新与创造力多元文化的融合往往能够激发新的思想和创造力。

当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互交融时,新的视角和想法便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表达的方式。

这在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尤为明显。

2.增强社会包容性融合不同文化能够增强社会的包容性,使人们更加宽容和理解。

他们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了文化偏见和歧视。

3.扩大经济机会多元文化可以带来更广泛的市场和商业机会。

不同文化的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往往能够形成更强的商业联系,推动经济增长。

多元文化冲突的原因尽管多元文化的融合具有诸多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

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1.文化优越感一些文化可能会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文化更为先进或重要。

这种态度容易导致对其他文化的不尊重,从而引发冲突。

2.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沟通的重要工具。

语言障碍不仅会造成误解和误判,还可能让一些群体感到被排斥,从而导致社会割裂。

3.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文化面临着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接受现代思想,是许多文化共同面临的挑战。

如何化解冲突,促进融合要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增进理解与沟通通过文化交流、学习语言等方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促进彼此的了解。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精心整理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

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研机构是技术的源头,企业作为生产、销售的基地,相互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二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以技术(无形资产)人股,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现金等投资入股;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四是产权明晰,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一般适用于:一是高校、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资金投人、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价值观念基本趋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hapter Ⅰ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per,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itle selection, reviewing both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fining the scope of study, finally it sums up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 of the whole passage. (2)In chapter II, the review section, which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ype on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emphasize 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nally, it focuses on the current develop situation of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ak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sections. (3)Chapter Ⅲ is mechanism section, which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nflict on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hen, it makes an analysis on motive force mechanism and evolution system. (4)Chapter IV is the cooperation game model-building section. Firstly, under the suitable assumption, it sets a one-time game model, repeatable game model and game model under government supervision.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产
制学
造研
企联
业盟
精文
益化
供冲
应突 链与
(申请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协融
同合
风研
险究


管 理
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


刘 璐
卢 慧 清
培养单位: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研 究 生 : 刘璐


指导老师:刘工


2010 年 11 月
分类号 UDC
密级 学校代码 10497
学位论文
中文题目 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
英 文 题 目 research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inosculation of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生姓名
II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Chapter V is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s. It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promoting cultural inosculation on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rom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aspect. (6)Chapter VI is the sum-up about the paper, summarizing 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nd extracts innovation points, and then analyzing deficiency and research prospects. Keywords: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ultural conflict; cultural inosculation
(1)第一章是导论部分。简要阐述了全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回顾了国内 外研究现状,并对全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总括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法。(2)第二章是基础概述部分。介绍了产学研联盟内涵和类型,并重点研究了 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的概念、特点,最后对国内外产学研联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 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后续章节研究打下基础。(3)第三章是形成机理部分。阐述 了文化冲突对产学研联盟的影响,进而对其动力机制做了分析和探讨,并论 证 了 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的演进与互动的形成机制与过程。(4)第四章是博弈 模型构建部分。在拟定的假设条件下构建出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的一次性博弈 模型、重复性博弈模型和政府监管协调下的博弈模型。(5)第五章是对策建议 部分。对促进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从高校、企业、政府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 (6)第六章是全文总结部分。归纳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炼出全文研究的 创新点,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关注的重点。
ďᏂጓ᧣论 የ᦬ḑጓἡ应 ᬆᗆᮉ规 ᨷĐ
研 བྷᓺď签 ኍĐġ
导 师 ď签 ኍĐġ
᥀࿴ġ
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已逐渐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的动力。近 30 年,我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产学研联盟以其特有的优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已 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进行合作的重要方式,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加强产学研联盟 合作,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以及推动产业与学术界融 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剖析产学研联盟入手,降低产学研联盟中的文化冲突 为出发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产学研联盟的模式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 论建立产、学研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的政策与建 议。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签 ኍġ
᥀ ࿴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Ꮳᤫៜ᧶ᇇḑዕ汉 ሑ໏ႝ学 ᢶ关 Ꮒᇪfᑿᠭ学 ᢌ论 የ᧣规 ᨷē即ġ学 ༥ᢶ 权 Ꮒᇪ并 ḟ国 ൶ᢶ关 ᐙ门 Ảྐ构 ᖷ༜论 የ᧣复 ᤮ฒẸ电 ᥘᵅēᣗ许 论 የᶱ查 阅 Ẹ ᮃ阅 gᏣᤫᗍ权 ዕ汉 ሑ໏ႝ学 ൱ᤎ将 Ꮳ学 ᢌ论 የ᧣᧶ᐙ内 ᠤ编 ᥍ᢶ关 数 ฆ库 进 ḝ 检 ᓷē൱ᤎᯔᠭ᝴᤮f缩 ᤮Ả࿠᳔复 ᩧᗌၪᏂ᪰Ả汇 编 Ꮳ学 ᢌ论 የgჯ时 ᗍ权 经 ዕ汉 ሑ໏ႝ学 认 ൱᧣国 ൶ᢶ关 ྐ构 Ả论 የ数 ฆ库 ᑿᠭẢᗏ录 Ꮳ学 ᢌ论 የē并 ḟᒞ 会 ໋众 ᩮ໊ᙩᙛᏘ务 g
IV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III 目 录 .........................................................................................................................................V 第 1 章 导论 .................................................................................................................................7
关键词:产学研联盟,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I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power for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 abilities.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au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a big gap 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ag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country, improving the inosculat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allianc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oretical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n the basis of the thought of lowering cultural conflict of the alliance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hen, on the basis of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models and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uilds a game model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posal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ix chapt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