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政课开展辩论课的思考
精心设计情景辩论 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2 l 01 No 4 .
J U克拉玛依 学刊 Y O R A 1K R MA N L07 A A
◎教育
精心设计情景辩论
提 高 思政 课 教 学 效 果
马 石 迎 ( 台工程职 业技 术 学院 , 烟 山东 烟 台 2 4 0 ) 6 0 6
摘 要 : 詈 辩 论 教 学 方 法 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中 的 有 益 探 索 。 通 过 具 体 例 证 介 绍 情 景 辩 论 的 操 作 规 则 情
编 具 情景 辩论 法有 利于 提 高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教 论研 究 与建设 工程 课 题 组 ” 写 的 , 有 极 强 的理 论性 、 威性 和政 治性 。国家 教育 部 和 社 政 司非 常 权 学体 系创 新
一
、
1 情 景 辩 论 教 学 法 是 一 种 灵 活 互 动 的 教 学 .
杂 的社会 现 象 的能力 。
情 景辩 论可 以通 过分 角 色 的多 角 度辩 论 , 对 针
环境 与过程 比较 接 近事 件 或还 原 事 物 发 生 与 发 展 教 学重点 、 点 问题 , 中 要 害 , 现 互 动 教 学 , 难 切 实 培 作者 简介 : 马石 迎 , 台工程 职业技 术 学院讲 师 , 究 方向 : 烟 研 思想政 治教 育 、 治 学理 论 。 政
和 注 意 事 项 , 讨 该 教 学 方 法 在 解 决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重 点 、 点 问 题 中 的 效 果 , 现 教 材 体 系 向教 学 体 系的 转 探 难 实
化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 生, 使 帮助 学生提 高科 学认 识和分 析复 杂的社会 现 象的能力 , 使之 真正成为让学生真心喜欢 、 终身受益的课 程。
高校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 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
感
课堂辩论:开展课堂辩论,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
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 术,如PPT、视频、 音频等,可以丰富 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0 3
思政课对于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具有 重要作用。
0 4
思政课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和独立思考能 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和应对复杂的社会 问题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 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章
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思政课是高等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旨在培养学 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政治素养。
0 1
思政课对于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具有重 要意义。
0 2
思政课通过传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帮助学生了解国 家大政方针和社 会发展规律。
0 2
教学目标: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增强 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和文化自信
0 3
实际应用:结合 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分析实际 问题,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0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 和道德规范
0
0
1
2
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虽然思政课对于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很多思政课程教材内容普遍比较宽泛,没有具体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设计。
这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真正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同时,一些思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并且难以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得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有益的开放性讨论与实践案例较少。
2. 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的思政课以主讲方式为主,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互动与参与机会。
这种单一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并且影响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或者表达个人意见。
此外,传统思政课多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3. 缺少新颖而引人入胜的内容现行的思政课程设置多以历史传统为主,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感。
这些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能显得过于抽象和与实际生活脱节。
因此,思政课应该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并结合科技发展、网络文化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与见解。
二、改进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1. 设计差异化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及年级学生,应根据其需求和特点设计差异化的课程。
通过深度挖掘专业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例如,在法律类专业中可以增加相关法规政策分析;在工程类专业中可以增加科技创新伦理问题讨论等。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除了传统授课外,可以探索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小组以及互动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在线讨论或学习平台开展课外延伸;定期组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入现代化内容思政课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引入现代化的话题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例如,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其中的伦理及社会问题。
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缺乏参与性:目前,思政教育普遍存在仅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情况。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程产生无趣和厌倦的态度。
2. 思想内容单一:部分高校在实施思政课程时过于注重理论指导,忽视将其内涵融入到现实社会中。
这使得学生缺乏对于日常事务和重大事件的价值判断能力。
3. 考核方式简单化:一些高校在思政课考核方面采用笔试形式,并以死记硬背为主要评价标准。
这样可能只能培养出机械式记忆,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
二、解决对策1. 增强互动性: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度,可以通过更多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活跃氛围。
还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研究。
2. 引入实践教学:通过与现实社会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近年热门事件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思想内容。
3. 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可以考虑增加论文写作、口头表达、团队项目等多样化考核方式。
这样能够更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4. 教师尊重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授课时需要留出一定空间给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存在,并充分尊重每个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权利。
鼓励正向辩论,激发积极讨论氛围。
5. 制定专项计划:高校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定期举行专题大讲堂或特别活动,邀请相关领域内顶尖人才进行报告与交流。
这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程水平并吸引大家参与其中。
6.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于思政老师的培训以及职称晋升要求的制定是关键所在。
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教育理念,将新方法和新观点引入到课程设计中。
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日常的校园管理与活动组织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例如,在社团、学生会活动中增加相关讨论或思辨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并了解思政知识。
8. 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构建线上平台、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有关思政教育的信息和内容,促进与学生之间更多形式的互动交流。
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
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
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做法的一些建议:
看法:
1.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课程思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课程思政应该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4. 课程思政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法:
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入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实际,将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注重思政课程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
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校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导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塑造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思政教学中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本文旨在对目前思政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二、缺乏实践性教学活动1. 问题表现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政课程中普遍缺少针对性强、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活动。
大量内容片面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所带来的单调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政课程失去了兴趣与参与度。
2. 原因分析首先,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偏重于知识传递,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其次,部分教师认为将社会实践纳入课堂将增加自己工作量和难度,从而选择了简单的教学方式。
此外,某些学校在资源投入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给予的支持不够。
三、内容设置存在局限性1. 问题表现思政课程中的内容设置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忽视了多元化和实际需要。
一味强调理论纯正性与思想正确性,却缺乏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内容。
2. 原因分析部分教师过于追求理论纯粹性和学术研究导向,导致对实际问题研究不深入。
此外,在一些高校中,由于普遍存在评聘考核制度仅注重考试成绩或研究成果的现象,较少有教师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研读时事新闻或关注社会问题。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1. 问题表现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单一化、流动率大等突出问题。
一些资深老师缺乏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由于经验不足和学科专业性不强,往往难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 原因分析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存在着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过于片面化的问题,导致少有教师愿意投身一线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对高校思政课师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现行培养体系并未完全适应这一变化,导致新时期要求背景下缺乏符合特点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一、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讲述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探究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根源。
例如,可以讲述有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纠纷、灾难事件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了解现实社会情况、提高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诉求,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辩论式教学课堂辩论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组织辩论,让学生展开思维碰撞,深入讨论和思考一些重要课题和问题。
例如,可以教授一些关于法治、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然后提出一些争议性的案例或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组成了不同的角色扮演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这些观点讨论和总结达成一些共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分析能力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本质的基础人才。
三、情境模拟式教学情境模拟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环境中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例如,可以教授一些有关公民法制意识、社区管理、职场素养等方面的知识,然后以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购物、自助餐厅等为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认识各种关于诚信、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知识面广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时代担当。
以上三种议题式教学,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可以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的思政课程的教学。
在实践中,还可以灵活结合多个议题式教学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知识、做作业,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实践和社会公益服务中,实现对自己的提升和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的思政课教育目标。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任务,对于学生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思政工作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从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两方面探讨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描述1. 多数思政课堂缺乏活力与吸引力尽管思政课堂具有重大意义,但许多老师仍然沉浸于死板传统的授课模式中。
他们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
2. 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宏观以及唯物主义理论比较深奥难懂,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度普遍较低。
同时,考试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思政教育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思政课变成了应试课,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3. 乏观点多样性和辩论训练在许多高校中,党委主管的意识形态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这种状况下,学生面临较少的观点多样性,并且缺乏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空间,也阻碍了他们自由选择、形成独立意见并坚定信仰的能力。
三、解决建议1.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引领者应鼓励教师运用互动式教育方法,例如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贡献个人见解。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在线资源共享等提升课堂效果,使思政课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2. 强调实践与应用学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以及访问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把道德原则转化为现实行动的能力。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辩论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来评估教育成果。
同时减少对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导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思政课更加需要注重提升获得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并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
一、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二次元素,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而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在于,只有学生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启迪和激励,才能更好地将思政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也是对思政课质量的一种检验。
一个好的思政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在学生身上获得了这些感受,才能说明思政课的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思政课,学生应该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观念观。
二、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1.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大学生更喜欢活泼、生动、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2. 关联实际,使思政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思政课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发展的前沿,关注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参与社会实践,使思政课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思政课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不仅要传播正能量,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政辩论赛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思政类辩论题目的选取与解析。
3. 辩论过程中的攻防策略和应对技巧。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辩论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辩论赛规则和技巧介绍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如时间限制、角色分配、辩题选择等,并讲解辩论过程中的攻防策略和应对技巧。
3. 选题与解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思政类辩论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析,明确正反双方的立场。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正反双方,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和辩论。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辩题的讨论,形成初步的辩论方案。
5. 模拟辩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辩论,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6. 总结与反思辩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正反双方的表现,指出辩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关注学生辩论结果的合理性、逻辑性和说服力。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辩论赛的感受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辩论赛规则和技巧相关书籍、文章。
2. 思政类辩论题目库。
3. 辩论模拟软件和平台。
4. 教师团队资源,包括专业指导、点评和反馈。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设计方案适用于高中、大学等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教学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为2-4课时。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辩论。
2. 营造良好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思政 new 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成为了该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几点思考。
一、注重实践性教学要想改善传统思政教学的不足,首先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实验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思政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以及学习与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
此外,不同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拓宽教学内容在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使思政课程不只是单调的道德讲授,而是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和针对性。
此外,教师可以加强课程与时俱进的性质,使之紧贴当前社会形势和热点问题,提高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自由讨论和辩论,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还需要加强对新思政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管理。
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学生教学情况并调整教学方法,及时纠正教学不足,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需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教学资源,实施课程评估,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的新思政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注重实践性教学、拓宽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做法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思政教学不足的问题,营造出一种更为活泼、富有对话性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这次辩论是关于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
我方是正方,观点是开卷有益,一听名字就知道比开卷未必有益好说,我暗暗自喜。
一上课,老师说:“对于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会正式开始。
”我方的刘朝杉同学就先发制人说:“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我一听到刘朝杉同学说这么多,而且还非常的高深,心想反方一定答不上来。
可是就在心中暗暗自喜的时候,反方的纪心月不甘示弱,立刻反驳说:“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听到这句话,我方鸦雀无声,一句也答不上来,我心里在想就快要输了,急得我头上都冒汗了。
可是就在这时,我方的佴逸轩立刻给反方泼了一盆冷水说:“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饱览诗书的。
”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正方和反方争辩的焦点一直围绕“开卷是否有益”的话题展开着。
最后老师说双方打成平局。
这次辩论会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多读书,但是要选择性地读书。
高校思政课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三全育人”的主阵地,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坚定信仰,热爱教育事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二、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时事热点,关注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
四、强化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注重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党的伟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学生需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思政课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思政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思政课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一、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授课方式,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参与精神。
这种单向度的传递知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互动交流。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尊重他们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二、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应紧跟时代潮流,不能脱离实际。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思政课教材过于抽象、理论化和过时化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共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根据时代需求和学生关切重点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加强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国家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另外,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动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加思政课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评估方式单一化在思政课方面,很多高校普遍采用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例如传统的闭卷考试。
这种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并且容易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分数上。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可以引入形式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例如开设小组项目报告、进行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并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表达意见和团队合作方面发挥主动性。
四、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然而,在现实中,有一部分高校缺乏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当代社会,高校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
而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学校思政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体段落1. 肤浅化教育内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学生需要了解并处理更加复杂多样化的社会问题。
然而,在某些学校中,思政课程仍然停留在基本概念和简单常识的层面上。
这种肤浅化教育内容导致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和与之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高校重视课程设置和更新。
思政课应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如法律伦理、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并引入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缺乏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某些高校,思政工作往往是单向传递的。
这种教育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缺乏学生参与导致思政工作难以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无法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责任感。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高校采取多元化的参与形式。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高校应该鼓励教师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自治权,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
3. 培养方法陈旧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在一些高校中,思政工作仍停滞在过去传统的培养方法上。
这种陈旧化不利于提高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有责任心、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综合素质。
为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高校思政工作及时调整方法和手段。
可以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开展线上讨论和学习,引导学生获取真实、准确且多样的信息。
此外,学校可设置跨学科研究课程,使得思政工作与其他专业结合,提供更多实际应用的案例和活动。
4. 基层责任缺失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各个层级上展开,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基层责任缺失。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精选5篇)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1爱国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
在辩论赛这个赛场上,正反两方都是胜利者,没有失败者。
输赢只是一种形式,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感情的交流,团队之间互相鼓励和支持让我很感动,也很享受辩论的过程。
结果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走过,一起了解,一起成长,心与心的交流,促进了友谊。
辩论赛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使我有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体会和收获,辩手必须具备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快的反应能力,严密的逻辑能力。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从你们那里我学到了许多许多,使我终生获益。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需要提高,比赛前两天,我总结写了十几张辩论材料,自己想到了,也写出来了,但是辩论赛那天却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感觉好遗憾,对自己的表现挺失望的,也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
我方胡佩瑜流利的表达,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应付自如;林海英快的反应能力,幽默风趣;张瑜纵观全局的剖析,镇静自若。
而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使我倍加赞赏,还有同学们集体辩论精彩不断,他们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使我受益匪浅。
大学生思政辩论赛观后感2今天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党校辩论赛,总体给我的感受是:慷慨激昂又斗智斗勇、争锋相对又充满欢乐。
每组成员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你来我往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辩论赛。
我们作为第一组首先上场,之前做的准备就在这时有了用武之地,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我们开始了辩论。
作为反方,我们的辩题是“网络使我们更疏远”,我是三辩,主要负责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
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内容设置、教育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内容设置不够贴近实际思政课作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内容设置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存在着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问题。
学生们难以将该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其对自身成长的指导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况,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式单一传统上,思政课大多采用单向传递知识模式,即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参与性和创造性,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抵触心理。
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例如,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开展小组活动和课外实践等。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三、教师队伍待提升思政课程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来授课,然而当前存在一些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就导致了部分思政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
要改善这种状况,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与选拔。
在招聘时要重视教师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并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
同时可以建立教师互评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并向其他教师提供更多指导和支持。
四、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政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方面,并且评价体系也偏向于字面上的成绩,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综合评价体系。
除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该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可以将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纳入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结论思政课是高校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修养中起着关键作用。
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当前思政课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活力、思维僵化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课程内容单一化的问题目前,许多院校的思政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部分教师无论是选材还是授课方式都较为呆板,容易导致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倦感。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参与度,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
1.1 引入实践案例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现实案例,通过分析真实事件来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抽象的理论更具体化,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增加互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应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宽容的思想交流平台。
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当前一些思政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了大学生真实生活和需求。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疏离感,并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社会问题相结合。
如何使思政课程更贴近实际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 强调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具体事件及其背后所涉及到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现实场景的共鸣,并激发他们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思考。
2.2 结合社会热点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应该紧跟时代脉搏,结合当下热门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社会、伦理等方面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当今社会变化。
三、评价体系不全面公正的问题在思政课建设中,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一些院校存在评价标准单一化、缺乏客观公正性等情况,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消极态度。
3.1 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考虑采用论文、小组项目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估。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考察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思政课教育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缺乏互动与实践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大学生思政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思政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实践环节。
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老师通常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互动。
这种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形式使得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在实践环节方面,大部分大学生思政课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涉及到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样,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决能力。
应对策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变教学方式:引导教师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向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和讨论。
例如,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展开辩论,在团队中进行合作项目等,增加学生参与感。
2.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模拟演练等活动,使得大学生思政课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反馈成果,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内容简单化大学生思政课在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时,往往存在内容简单化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很少涉及到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在某些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将课程内容化简为“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模式。
这样,学生只能获得零散的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思维。
其次,在一些并非思政课专业的教师讲授该门课程时,内容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导致了大学生思政课对于发展复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
应对策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大学生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机制,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水平。
思政辩论伴我成长作文校园思想会
思政辩论伴我成长作文校园思想会
思辩论伴我成长作文校园思会
嘿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每周都要集合讨论时事热点的"思政辩论会"吗?那可是我们这些老学长老学姐们青春岁月里的一大乐趣所在啊!
那会儿我们都是些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对国家大事、社会时政层出不穷的热门话题总是乐此不疲地争论个没完。
有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地维护自己的观点,有时又会被对手的论点说服而不得不暂时放下狐疑;有时我们会激烈争辩到面红耳赤,有时又会爆笑到前仰后合。
那种激情四射、思维迸发的时刻,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不过除了辩论之外,我们也会认真聆听老师们的专业解读和点评。
从他们那里,我们学到了不少关于社会运作、政策利弊的深刻见解。
慢慢地,我们从一开始只是单纯追求口舌之快的"辩论狂人",逐渐成长为了有理有据、睿智冷静的"思想者"。
时过境迁,如今我已不再年轻。
但每每回想起那些激烈又快乐的辩论时光,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暖意。
那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包容理解不同观点。
正是这些宝贵的品质,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所以说,那个看似平凡的校园思想会,对我们这些"老辩手"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思政课开展辩论课的思考
作者:王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7期
摘要:辩论课在高校思政课堂的开展:辩前教师引导,全员辩论,教师及时总结时事点评;辩论后教师明确价值导向,深化辩题,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创新了思政的课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地位,巩固了教学内容,渗透了道德教育,也影响促成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辩论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思政课;辩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5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人生观价值观和逻辑思维引导的主要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思政课在高校发挥教育熏陶的领域越来越大,但是思政课的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却没有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实效性,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结合课程教学的理论与社会时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自我养成逻辑思维习惯上,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是辩论课。
辩论课的特色在于辩论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的教学,也凸显出学生的自我学习以及价值形成。
通过辩论题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一般体现在以下环节。
一、选择辩题,师生参与
要使辩论课成功开展下去,辩题起着关键作用。
确定辩题正是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课堂的契机。
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交流的方式,或者课后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取双方互动方式确定辩题。
教师给出几个参考命题,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辩题方向,老师再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辩题。
双方共同确定辩题,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对题目的引导和修改,又能结合课程内容,才不会出现为了辩论而辩论,最后变成一场跟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表演的情况;否则,辩论越是热闹,越是显得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的乏味,更使学生远离思政课教学,只是冲着教师课堂耍的花样而来。
辩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且辩题开展要在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之后。
在完成相对应章节的教学后,结合教学情况,再展开教学。
除了个别辩题可以开展在前(比如“世界是否可认知”可安排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知识论之前),大部分辩题适合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否则,辩论的锻炼体现不出来,无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全员参加,集体辩论
辩论开展的最重要环节是参与环节。
最好是全民总动员,人人参与,在人数不超过一百二十左右的班级,可以全员开展。
由学生推举一辩和四辩,其余两辩,由学生负责。
事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鼓励更多的学生担当起二辩、三辩的身份,一方的辩手发表完观点,另一方学生可以立即反驳。
全员参与,给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期待,也给学生的准备工作带来动力。
确定二、三辩手,只会使更多学生坐等看戏,结果锻炼到的学生只是少数几个,不能够实现思政辩论课的教学目的。
三、辩前引导,提高效率
要开展好一门辩论课必须在事前引导学生做出充分准备,准备分为两阶段:辩题分析阶段、辩论资料准备指导阶段。
如何分析辩题,需要进行指导,悉心指导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查找有效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方式。
成功的辩论课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是教学双主体的融合,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外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的和技巧的训练,及体现在辩论全过程的隐性调控中。
教师在辩论前进行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尤其是对辩题的资料查找方向的分析,以及对课程内容的运用,特别是这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展开,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指导,才能提升辩论课的实效性。
四、实时点评,及时调控
辩论课的开展,是一种双向的多方面的研讨式教学。
但是,学生毕竟不是专业辩论队出身,很容易就陷入为辩而辩的困境,一场辩论课就会变成一场展示发言的展示课,甚至有些班级由于年轻人的满腔热情,最后会变成互相人身攻击。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正反两方学生的唇枪舌战,教师要在每个观点阐述到差不多的时候,给予适时暂停,再一次明确双方观点的交集处,给下一回合的辩论指明方向。
教师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辩论,实时点评,及时调控。
教师只有及时引导,才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的观点,不会使辩论失去方向,提高辩论的有效性。
五、结尾升华,突出要点
一场成功的辩论课的开展到最后,往往能够成功地集中观点,正反两辩题都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思考,两方的问题也会产生交集。
所以一场成功的辩论课,教师需要对结果进行深度的总结与升华,结合课程内容,才能将辩论课的有效性持久地发挥下去,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相关话题也有了更有说服力的观点。
因此,总结是重中之重。
在总结中点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回应,鼓励学生的参与。
教师的回馈,是学生成长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往往会在教师的鼓励或者指点下,增加信心或者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
辩论的实质意义在于学生通过教师对辩题的总结,更好地理解辩题,能够对辩题产生深刻的认识,并影响其形成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一场有效的辩论课开展,不仅使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拓展视野,开动脑筋,锻炼了思维逻辑能力,还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六、明确价值导向,创新教育手段
思政教育的特色在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辩论课中更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也要对党的新的动态和政策给予解说,结合辩题,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党的群众路线。
明确价值导向,同时加深学生对党的新的路线方针的理解与印象。
思政课不仅是培育人的政治思想的场所,也是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阵地之一。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
把辩论引进思政课堂正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创新教学教育模式的实践表现之一。
实践证明,辩论课的开展,是一场有效的能够动员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方式,并且可以有效地积极推进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积极推进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辩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主体性,体现了学生主人翁地位,全民参与辩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以往被动的学习风格,尤其是教师机械刻板的说教与一味的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在辩论课中转变,实现互动性、主动性、积极性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辩论课通过将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既深化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空间,成熟了学生的思维结果。
是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升华。
同时,教学形式上也能够将道德教育渗透进辩论过程中,通过对选题的展开解释,以及辩论过程中积极引导,实时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某些观点,传播德育的教育力量,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由于教师的直接说教的强迫性产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师生双方能够在平等地位上,通过不同意见的撞击以及分析,以理服人,让学生在思考后,主动接受,更为人所信服。
参考文献:
[1]张亮.在思与辩中升华——浅探在中学思想政治辩论课中现代德育目标之达成[J].教育月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