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拓展课外阅读
巧抓课文拓展点,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巧抓课文拓展点,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作者:仇瑜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2期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仇瑜芳【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以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为拓展点,从课文背景、课文原著、课文作者、文本空白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快捷链接的方法,以期能立足课本,延伸课堂,以构建有效融合的课内外阅读整体,从而进一步的改善课内阅读,优化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阅读课外阅读我国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的确,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课文为中心,巧妙架设,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才能从更广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倡导新课程的“大语文”理念,摒弃传统的只停留在过去那种冗繁地分析课文上,巧抓课文拓展点,使课内与课外快捷链接,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佳作,但有些文章是特殊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当代学生目前的生活很远。
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浅的缘故,一时无法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所读、所想、所思。
针对这些课文,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以本文的相关背景内容作为课外阅读的拓展点,去熟悉其中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本,阅读起来自然比较轻松。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由于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后自行了解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背景和情况,只有了解了这些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而立志报国的青年儿女的一腔热血,了解到这一代垦荒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垦荒精,才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发自内心的看到北大荒秋天的美丽,真是“昔日北大荒,今天北大仓”。
通过以课文背景作为课外阅读内容,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了解更多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增长学生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潜心会文,领悟文本内涵。
拓展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尤其重要。
一、立足课本,拓展阅读能力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
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眼。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后,让学生想象“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皇帝回宫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结果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感和愤怒,终于在有一年的一次大干旱时,人民举行了起义,推翻了这个国王。
有的学生说,皇帝回宫后,想到自己今天在大街上的丑态,无地自容,于是命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两个骗子,并且向全国人民道歉,从此以后痛改前非,把自己的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这种“续编”活动,实际上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利用教材,让学生享受读书
利用教材,让学生享受读书一位印度哲人在《播种》中写道: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人生。
学生的读书也是一个播种的过程,收获的是知识的芬芳,酝酿的是美好的未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可以这么说,入选小语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以无穷的魅力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在孩子们生命的成长历程中烙下许多美好的印记。
每逢新学期拿到新书,孩子们看得最多的就是语文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成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但却时常遭遇尴尬。
现在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具体的任务,他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让学生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学作者的写法等,这些要求就又如枷锁般套牢孩子,禁锢他们的心灵。
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学生不愿意读。
所以,在习惯培养的初始阶段,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努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阅读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与水平,是引发阅读主体的阅读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存动因。
它一方面唤醒阅读主体的阅读意识,另一方面使阅读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可以说,学生的阅读期待决定着阅读活动展开的有效性。
浅谈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以《最后一课》为例
福弟 弟 ; 得 知 弟 弟 身处 险 境 . 便不顾 一切地去救 他 , 以 致最后染疾而逝 ……1 8 7 0 年 普 法 战 争 爆 发 .在 祖 国 危 急 的关 头 , “ 小 东 西 ”应 征 入 伍 。他 此 时 已经 是 知 名 作 家, 他 的 长 篇 自传 小说 《 小东西》 和短篇小说集《 磨 坊 文 札》 很受 读 者欢 迎 。战 争给 予 他新 的 创 作 源 泉 , 人 民 反 侵 略 的 精 神 给 予他 强 烈感 染 。 他 是一 位 多 产 作 家 , 名 字
一
谈吐 . 尤其对话 中 , 可以获得最 直观 的感受 , 又可极 大
地拓展学生视野 . 丰富 他 们 对 着一 事 件 的认 识 , 而 且 印 象深刻。 影 视 选辑 观 赏 法 虽 然 要 广 泛 搜 求 .但 最 重 要 的 是 选辑 。 不能 搜 寻 到 资 源 . 就 一放 了 之 . 课 前 要 做 大 量 的
与个 性 。
三、 课外拓展 . 意 在 积 淀
极大震动 . 开始觉醒 . 对 自 己 过 去 没 有 学 好 法 语 深 为 悔
课外 . 非 指 时 间安 排 在 课 堂 之 外 , 是 指 读 物 取 之 课 本 之 外 。为 了 确 保 拓 展 阅读 实效 , 培 养 学生 良好 的 阅 读 习惯 . 我 们 采 取 每 单 元精 读 一 篇 、 略 读 其 他 的策 略 , 节 省 出课 堂 时间 拓 展 阅读 。精读 旨在 “ 启法 ” , 略 读 与 拓 展 强调“ 依法用法 ” . 意在 积 淀 。 “ 法” , 有 赖 于 反复 操 作 而 熟 练 。课 文 是 例 子 、 引子 , 更是钥匙 , 学生“ 拿 了 它去 开 其他的书库” . 感悟多了 , 也就掌握了“ 技法 ” , 丰厚 了 积 淀. 最终形成阅读力。 学习了《 最 后 一课 》 , 我这样 引导学生拓展 : 读 了 本
立足教材 拓展延伸
立足教材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这说明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努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联想、创新的机会,并努力冲破课堂教学格局,跳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余。
一、揭题推想,拓展思维推想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大多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的。
所谓推想,也就是推测、猜想,它是指学生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推测猜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推测、猜想,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教学《奇异的琥珀》一课,我在提示课题时作了这样的引导:从课题来看,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课文题目猜想一下。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有的说,题目中关键词是“奇异”,课文应重点写琥珀奇异在哪里;有的说,课文可能写琥珀是什么样儿的;有的说,还应该写奇异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作用。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课文,验证自己的推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样做,学生不仅读书有目的,而且在推想与课文对比、验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作文审题及构思的能力。
二、想象说话,延伸续写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不可能没有想象的参与,想象给思想长上了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言有尽而意无穷”,往往一篇好文章,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去合理地发展课文的情节,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为课文增添精彩的尾声。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作者:马精君来源:《教师教育》2013年第05期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然而,现在的小学生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这个阅读量呢?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1. 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
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立足课本,有效衔接以课内阅读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激发阅读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并在课堂上反馈、交流、达到满意的互动效果。
如上《黄果树瀑布》前,让学生课外收集黄果树瀑布的图片、相关知识、录像等等。
上课时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
如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的组成,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的地质构造,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节的相关资料,还有的收集了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各种图片,都配有文字说明。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摘要】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课本的牵引。
学生应立足课本,超越课本,走向课外,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课外名著能力。
【关键词】课本引导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到教学中已十多年了,但从初中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却始终未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他们仍觉得学语文是一件苦差事。
究其原因:教师仍在“教课本”,学生仍在“学课本”。
他们都未脱离课本的桎梏,没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没有把“教课本”转变为“用课本教”,学生没有把“学课本”转变为“用课本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我认为:要发现,就只有学生自己多读、多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最后才能成为“发现者”。
记得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学生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
可见,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局面,让学生抓住课外的一切机会,学好语文。
如何使初中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课内到课外,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一、立足课本,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因此,学生通过老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可少。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以之为导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是一个成功教学者必备的素质。
作为教师,只能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
因为语文与生活密切相连,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承载语文强大的信息。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要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立足课本,开放视野,扩大阅读面、知识面,从而达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中学语文拓展延伸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
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
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
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
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语文课堂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向课外漫溯——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组合 , 行专题教学。 进 2 教 学 手 段 力 求 多 样 化 。 传 统 的 语 文 教 .
扩 展 阅读 分 两 条 线 进 行 : 是 假 期 课 外 阅 一
读 , 置 课 外 阅 读 作 业 , 外 名 著 1 部 , 诗 学 一 般 都 是 教 师 主 讲 , 生 被 动 接 受 , 学 手 布 中 0 唐 学 教 宋 词 及 鉴 赏 文 章 等 。其 中 文 学 名 著 只 要 求 泛 段 单 一 , 难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活 跃 起 来 , 极 很 积 渎 , 做 检测 ; 文 和诗 词 鉴 赏 则 要 求 精 读 , 不 古 并 主 动 地 去 掌 握 。学 生 没 有 学 习 的 兴趣 , 率 是 效 做 考 查 。 二 是 日常课 外 阅 读 。 可 分 为 自读 篇 低 下 的 。 我 认 为 课 堂 教 学 应 紧 紧 围绕 学 生 , 真
运 用 , 学 生 在 不 同 内容 和 方 法 的 相 互 交 叉 。 使 ”
▲
要“ 以读 促 说 ” 以 读 带 写 ” 阅 读 不 是 鹦 “ 。
在 教 学 中 , 于 兼 具 _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语 文 , 鹉 学 舌 , 本 宣 科 。 阅 读 是 春 蚕 吃 桑 叶 , 沙 对 T 照 沙 就 应 拓 展 更 大 的 空 间 , 更 广 的 层 面 上 来 培 养 有 声 , 化 了 叶 面 , 取 了 养 分 , 丝 能 织 锦 , 从 消 吸 吐
语 文 课 本 中 的 课 文 都 是 古 今 中 外 的 优 秀
想 象 进 行 续 写 , 现 出 多 种 主 题 ; 们 E常 生 作 品 , 文 教 学 内容 从 社 会 生 活 中来 , 回 到 表 我 t 课 应
课外阅读——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者角度体会内容情感,增强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事先预习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诵课文,让学生能够自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在讲解过程中,要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帮助其更换的理清文章脉络,真正了解詹天佑的伟大。
(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爱上阅读这件事。
例如:可以举行一些像赛读等有趣的阅读类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配图的课件,来调动学习主动性,让发挥其创新思维,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复述。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对于一些阅读极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重视,适当地进行一些鼓励,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内容。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开端首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教师需发挥其引导价值,教在讲解当中不断渗入阅读方法以及技巧,让其在阅读是掌握更多的方法。
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不断揣摩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色彩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能够见到不同题材和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逐渐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四)扩大自主性阅读的范围小学语文的知识比较有限,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需要学生扩大自主性阅读的范围,通过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全方位规划。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两则”一课内容是文言文,学生不仅面临对文章的理解问题,而且需要正确地逐字翻译文言文。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立足课本,课外延伸
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 。 老师可 以教学生练 习划 分意群或拿一些 已 分尊重学生 的人格 , 充分发挥 教学民主 , 教师要妥善 引导, 要尽最 经划 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 , 关于基本句 型的知识也可 以帮助学 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 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 中去 。 要营 生更好地把握长句 中的重要信息 。 造 良好 的参 与环境 , 宽松 、 和谐、 融洽 、 平 等的 因此英语 阅读教 学 中要 突 出“ 学” 字, 传统 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 。 认为读 文章就 从让学 生“ 学会 ” 转到培养 学生“ 会学” , 授 之 以法 , 把 学习的主 动 是为了记住单词、 词组 以及语法 结构 , 结果学 生形成 了在 阅读 中 权交给学生 。 个个词、 一 句 句 话 读 的 习惯 。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学 生 的 阅 ( 1 ) 指导学 生认真预习 。 高 中 阅读 课 文 长 , 难度 大 , 抽 象 概 念 读效率 。 老师需要做的就 是要改变这种 状况 , 帮助学生 养成 良好 内 容 多 , 形 象 思 维 内容 少 , 语 法现象较 复杂 。 因此 , 对学 生来 说 ,
一
、
养成 良好的阅读 习惯 。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一
的阅读习惯。 认 真预习是及其重要 的 。 老 师设置适合 学生难度 的 问题 , 让 学生 首先, 是 要 引 导 学 生识 别 意 群 和 关 键 信 息 , 使 学 生 不 要 过 多 在 阅读 中获取信息, 对文章有个基本概况 。 地关注每个单词 的词 义。 这 样, 在 阅读 中, 他们才 能读得很快 , 更 ( 2 ) 鼓励学 生踊 跃参 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 的是教师要充
其次 , 关于指示词、 连词 的知识和练 习也是必要 的, 这可 以帮 足够 的参 与时 间和 空间 。 教学 不要“ 满堂 灌 ” , 也不 能“ 满堂 问” , 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 、 句 与篇 的关 系。 教师 必须想办法 让学 学生 能讲 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 能动 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 生了解到一篇文章 是怎样通过不 同方式使众 多的句子 以及多个 五、 增 加语言阅读量 。 延 伸 英 语 阅读 空 间 段落构成一个 完整 的、 有一定主题 的篇章 。 从培养 阅读 能力的角度来看 , 仅 限于课文 的阅读教学是远远 再次, 语 篇 知 识 对 阅读 的 作 用 也 不 可 忽 视 , 老 师 应 通 过 讲 授 不够 的。阅读课 的课堂教学内容绝 不能只停 留在封闭的教室 、 狭 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 结构和信 息流模式, 写纲要或缩 写也 窄的一本书里 , 而是要 面对 更广 阔的社会生活 , 以拓 宽阅读 内容 是 一 个 比较有 效 的 方 式 。 视角 , 摆脱传统 的英语 阅读教材 的束缚 , 以提高学生 的能力 素质 。 最后 , 学 生 应 学 会 识 别 文 章 的 功 用 即作 者 的 写 作 目的 , 作 者 做 法 之 一 : 每周选择- - -N 五 篇 难 易适 中 、 兼 顾 知 识 性 和 趣 味 性 的 写 作 此 文 章 是 为 了描 述 、 议 论、 劝 说 还 是 仅 仅 是 为 了娱 乐 ? 他 是 在 读物 , 打印 出来发给 学生课后 阅读 , 并要求 他们做 相应 的阅读 理 摆 明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 ? 是直截 表明观点还是通过反讽等手 解题 。 做法 之二: 在高 中开设英语作 品选修班 。 首先从材料的选择 段? 所有这些 问题对 于理解都 是很关键 的。 老师 必须教给 学生常 上下功夫 ,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 点、 接受能力和表达 能力、 广泛开拓 用 的标识符号 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线索识别作者 的意 图。 题材范 围, 从新近 出版的英 文报 刊、 杂志上精选 阅读材 料, 也可采 二、 在 阅读 实践 中练习阅读技巧 用一些有 声读物和视听读物 。 这 些材料 的特 点是题材 多样 , 内容 阅读 没有一个 固定的模式 ,而 是依据不 同的情况 灵活变化 丰 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 引起 学生的兴趣, 激 发他 们学习的 的,一个高 明的读 者能根据不 同的阅读 目的调整 自己的阅读技 主 动 性 。 巧和 速 度 。一 成 不 变 的 阅 读 方 法 只 会 在 很 多 时 候 浪 费 过 多 的 时 总之 , 阅读 是 一 个 综 合 过 程 , 能 力 的提 高 更 是 一个 循 序 渐 进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论文]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说话、阅读、写作、审美、思维能力,掌握好课外阅读方法,拓展阅读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品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素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68-01作为基础教育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它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主阵地,但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另一阵地则在课外。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提高阅读品味。
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
一、课外阅读重在指导学生说、读和写的能力1、培养说的能力学生说话能力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很多情况下是学生自己在涉足课外读物时感悟出来的。
通过广泛的阅读各种文体语言便会形成多种多样的语言风格,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形象性、音乐性、思辨性、技巧性、富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认字水平,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久而久之,就扩大了认字领域,为更好地掌握汉字语言打下了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还能掌握学会多种多样的技巧,像粗读与细读、朗读与默读、重读与轻读、慢读与速读、还有跳读等。
这样,夯实了学生阅读的基本功。
3、培写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作文水平的提高绝非课程表上所排的作文课所能包办的。
通过阅读、摘录、写心得体会,学生丰富了词汇,培养了语感,形成语流,产生了“语言场”通过回忆、复述、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还积累文章的种种结构技巧,使得学生习作变得血肉丰满。
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审美情趣、是非观念的形成1、培养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视课外阅读 引来源头活水
重视课外阅读引来源头活水[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考文言文阅读已由以前的以课本为本,变为课内外结合,侧重课外,并有以考课外为主的发展趋势。
立足课本,拓展延伸,课内课外并举已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
本文从文言文阅读中实施拓展延伸的意义、方式以及注意问题等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拓展延伸,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 拓展延伸文言文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鉴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只是把注意力停留在课本中数量有限的文言文的分解和剖析上,就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学生也无法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法提高欣赏品位文言文作品的能力。
可见,我们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引来源头活水,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拓展延伸的意义1.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在面对文言文难懂的意思、拗口的读法时,心里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历史隔膜感,形成一种为难情绪,起初的学习兴趣日渐消失,自然也就提高不了文言文阅读水平。
其实,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有的文言文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文本表层翻译出发,学生是很难理解作者的深层情感。
因而,如果教师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就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选取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不要求一字一句的理解,只要能掌握文章的要旨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好。
有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自然会渐渐浓起来。
2.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课内向课外迁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而”的用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把《凿壁借光》作为拓展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比较文中出现的“而”的用法,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立足课本,注重拓展——高中语文教学随感
之亡> 和选 自《 国语> 齐桓公求管 仲》或者通过 其他渠道 ( 的《 , 校图书 馆、 家庭藏书 、 网络…… ) 获得的关 于春秋五霸的文言f 文 , 助 己 在借 工具 书和书下注释粗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 这些春秋 霸主或 与其 相 关 的历史人物给 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先形成文字 , 小组 内交 流, 然后每组选出两名优秀代表 , 堂上脱稿 交流 , 在课 将交 流资料 汇编成 册, 供全班同学课下阅读。 通过这一专题 的活动, 在阅读 与鉴赏、 表达 与交 流的实践 中, 调动 了学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积 极性 , 拓宽 了视 野, 扩大了积累 , 培养了多种能力 。 ( ) 二 以某作家 的某一作 品为基点 , 向这位作家 的其他作品拓展 , 其 目的是在掌握作 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 的基础上 ,较全面的 了 解作家的创作风格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 习毛泽东主席的 《 沁园春 0 长沙> , 时 我设计 了一个这样 的拓展延伸作业 : 毛泽东主席 既是 一位伟大 的政治家 , 又是—位有着鲜明个性 和独特风格的诗人。 课外欣赏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作品 , 说说你最喜欢 哪一 首?为什 么? 在班级里安排一次毛泽东主席诗歌朗诵、 欣赏交流 比赛。 这一活 动着力于引导学生带着 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独特 感受 ,与文学 作品进 行充 分的交 流, 促进 学生沟通各 自的心灵 , 交流各 自的体验 , 让各种 思想在交锋中碰撞出创 造的火花 。 ( ) 三 以某作 家的作 品为基点 , 向介 绍该作家 的传 记故事或评述 性文字拓展 。 目的是在 掌握作 品思想意义 的基础上较全 面的掌握 其 作家在文学史或人类历史 上的地位 和影 响,进一步感受其创作风格 和人格魅力。如在学习徐 志摩 的《 再别康桥 ) 和闻一多 的《 死水》 的过 程 中, 我有意穿插介 绍了对二人 的评述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一)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和发现是小学生的童真天性,通过兴趣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自觉自发地进行阅读。
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而产生,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更好地跟随教师进行语文学习,在丰富视野的同时,能够夯实基础,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比如,笔者在进行《蜗牛》教学的时候,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小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很多同学家中还养着小狗、小猫等小动物。
很多时候同学们与小动物都已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是,对于蜗牛这样一个“慢吞吞”的动物研究则较少。
于是,我便让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温暾可爱的蜗牛,并让同学们自行阅读关于蜗牛的文章,一方面与小蜗牛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可以通过小动物的兴趣做引导,对于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正是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阅读了关于蜗牛的文章,还阅读了很多关于其他小动物的文章,其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制定读书计划和师生共读可以促进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和加深二者的融合程度。
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段知识系统的培育目标是不一样的,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读书计划。
比如,笔者在进行《曹冲称象》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让学生进入到课文之中进行阅读,而是在之前做了很多铺垫,逐步让学生过渡到文章的阅读之中。
笔者首先让学生在文章学习之前阅读一些关于“曹冲”的小故事,了解“曹冲”的生活年代,了解其生活背景。
之后再让学生进入到文章阅读之中。
学习完文章之后还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文章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智慧故事”予以深化。
小学课外阅读从课堂出发
小学课外阅读从课堂出发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扩展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过程往往可以从课堂出发。
一、课上启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材料,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上通过诗歌朗诵、小说故事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课上就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
二、教学内容引导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
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题材的书籍,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完一篇课文,老师可以推荐一本与之相关的小说或者故事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深入了解和领悟课堂知识。
三、课外阅读辅助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接触到一些在课堂上未涉及的知识点或者故事情节,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话题,也可以为老师带来更多的教学素材。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
举办读书分享会、推荐好书、举办读书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圈子,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学校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文学知识大赛、阅读推广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五、家校合作促进课外阅读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校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并鼓励家长陪同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建立有益于孩子阅读的环境,鼓励孩子多读书、多讨论、多思考。
六、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不仅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还要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
学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并且要有耐心、有毅力去读好一本书,培养细心、细致的品味能力。
学生还要学会自主思考,体会书籍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交流。
学习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心得
学习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通过学习市教研室下发的《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拓展于课外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从“精读课文”中,学习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老师要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
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概括文段内容),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答题)。
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拓展课外,但总觉得学生读书停留于表层,未能潜下心来读书,对名句、名段、名篇缺乏咀嚼、品味、熟读、成诵,有“书到用时方知少”的感觉,因此教师要提供多种阅读交流的平台,如开展“古诗朗诵会”、“课外的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 、“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使学生做到“厚积薄发”。
2、加强习作教学研究,夯实学生作文基础(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因此本期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
(2)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
在注重作文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素材。
平时让学生多练笔,写日记、读书体会或周记,养成写日记、周记,记随笔的习惯,让他们一有所思,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写自己的真情流露,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摘要: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以上。
除了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以外,要利用各种资源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的灵魂沉潜于文本,提升自我呢?一、营造阅读的气氛,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创设阅读环境。
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读书分享卡、墙报,放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童话》《百科全书》《科幻世界》等。
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其次,激发阅读的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老师要让家长明白,教师和家长都孩子们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
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和家长自己首先要有兴趣。
当学生发现老师和爸爸妈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和家长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
作为向导的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我们一旦与孩子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掀起“曹文轩热”和“杨红樱热”,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
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孩子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
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春》《绿》《歌声》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课本,拓展课外阅读
作者:姚娟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9期
摘要: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地衔接,真正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
从充分发挥预习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利用课后总结拓展课外阅读三方面论述了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效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还是很高的。
新时代的语文学习已经摒弃了读死书、学死知识的旧模式,要求学生多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增大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仅仅依靠课内的阅读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欲望。
课堂教学总是有的放矢地进行着,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课外阅读却是零零星星,收效甚微。
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效衔接,既立足于语文课内知识,又拓展课外阅读,真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一、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从课外阅读中搜集资料,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预习时,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资料,更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在教学国标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搜集与蜻蜓相关的知识,留到课堂上交流。
课前,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也有学生到网上搜集了与蜻蜓相关的信息。
平时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蜻蜓,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内容真让我大为震惊:许多学生从课外书本中搜集了蜻蜓身体各组织的结构特点,知道了蜻蜓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平衡,眼睛结构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组成的,又称为“复眼”;有的学生搜集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蜻蜓图画;有的学生搜集了与蜻蜓有关的古诗、谚语;还有的学生通过课外书籍知道了利用蜻蜓制造直升飞机的原理……课堂上,学生交流气氛十分浓厚,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轻松地进行了课外阅读,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又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在积累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课堂中进行课外阅读,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动力。
有时候,仅仅靠课文的几个优美词句、几个片段的描写、反复的几次朗
读,根本就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增加一些课外阅读信息,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必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揭题时补充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还应该让学生受到熏陶启迪,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新意,悟出内涵。
教师可以在揭题时根据文章的内容、题材、作者等情况提供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
在教学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
故事中顾此失彼的小猴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学生为猴子顾此失彼最终一无所获而觉得可惜时,我话锋一转:“这只小猴子知道自己错了,觉得特别后悔。
现在小猴子决定种植果树,等待果园的丰收。
这次,小猴子会让小朋友们失望吗?小猴子又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兴趣正浓,听了我的故事导入,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文本中去探个究竟,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2.解读文本时介绍课外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常常会借助自己的经验、学过的知识、看到的现象来理解,从而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需求及时渗透相关的课外内容,扩大阅读量,以促进学生更深地了解课文。
学习《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情到深处,我拓展了在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教师见义勇为的文章,读着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再回到课本中,学生对谭千秋老师的敬佩更加深刻,读得也更有感情了,在写话练习中也写出了一篇篇令人动容的文字。
3.难点处补充课外阅读,深化感悟。
新课标准还指出: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有时候,教师费力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适得其反。
倘若教师在课文难点处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课外阅读知识,会让学生在难点处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诗歌时,虽然这篇文章篇幅较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现在学生对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文中的“扫荡”“机关”等词语,学生觉得特别陌生,教师也很难解释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
于是,我选择了同样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歌颂英雄少年的故事《鸡毛信》,并播放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欺辱百姓的视频,学生立刻体会到了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王二小是多么伟大,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三、课后拓展课外阅读,搭建阅读的桥梁
在课堂总结收尾处做好课内外知识的延伸,其意义也十分深远。
在教学《理想的风筝》的时候,快下课了,学生依然深深地感动于刘老师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刘老师饱含同情、敬爱的复杂情感,我适时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读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
野先生》,去感受不同老师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完《三打白骨精》,我鼓励学生可以继续去读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了解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更多精彩的故事。
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介绍学生再次翻开经典名著《水浒传》,去感受林冲的人物性格特征……有了这些课内知识的铺垫,学生再去读相关的文章著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
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引入课外书籍中的活水,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语文教学才会愈发生机勃勃,充满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杨增良.分析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2).
作者简介:姚娟,女,1985年8月出生,毕业于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就职于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