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表演课教案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

课程形式
理论讲授、实践训练、观摩演出、 分组讨论等。
02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表演基本概念
1 2
表演艺术的定义 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等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的特征 包括虚拟性、综合性、直观性、情感性等。
3
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如戏剧、电影、舞蹈等。
台词与语音训练
台词的基本功
包括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语调自然等。
语音技巧训练
如气息控制、共鸣运用、 音色变化等。
台词表现力培养
通过情感投入、角色理解 等方式,提高台词的表现 力。
形体与动作训练
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02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自我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在表演技能、
角色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认识到评价与建议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们的表现和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
我们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希望他们能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 角色分析与塑造 • 舞台表演实践 • 影视表演实践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表演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和艺术素养, 提高其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理论和 技巧,包括台词、动作、表情等
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 其在表演中能够自如地塑造角色。
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矛盾,探 究角色的心理动机和心理变化过程。
艺考台词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表演艺考台词课程二、授课对象:表演艺术类艺考生三、授课时间:1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台词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台词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角色塑造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台词表演的基本技巧2. 台词记忆方法3. 情感投入与角色塑造4. 台词稿件选择与准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台词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台词表演的重要性。
二、基本技巧讲解1. 台词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
2. 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塑造角色形象。
三、台词记忆方法1. 介绍几种常用的台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场景记忆法等。
2. 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提高台词记忆能力。
四、情感投入与角色塑造1. 讲解情感投入在台词表演中的重要性。
2. 介绍角色塑造的方法,如分析角色性格、背景、动机等。
3. 让学生进行角色塑造练习,提高情感投入和角色塑造能力。
五、台词稿件选择与准备1.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台词稿件。
2. 强调台词稿件准备的重要性,包括理解剧本、分析角色、背诵台词等。
3. 让学生进行台词稿件选择与准备练习。
六、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台词表演,其他同学观摩。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台词表演的重要性。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自选一篇台词稿件,进行背诵和角色塑造。
2. 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台词表演。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台词记忆、情感投入、角色塑造等方面。
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台词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台词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为艺考表演考试做好准备。
初中中考艺考教案

初中中考艺考教案课时安排:3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考音乐艺考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教材:中考音乐艺考教材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乐器、舞蹈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考音乐艺考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中考音乐艺考的考试内容,包括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舞蹈表演等。
二、音乐鉴赏(10分钟)1. 播放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鉴赏。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3. 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等特征。
三、乐器演奏(1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乐器演奏练习,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纠正学生的演奏技巧,如手型、指法、音准等。
3. 让学生进行演奏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声乐演唱(10分钟)1. 教授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共鸣、咬字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选择适合的歌曲进行演唱。
3. 纠正学生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4. 让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舞蹈表演(5分钟)1. 教授舞蹈表演技巧,包括舞姿、表情、节奏等。
2. 指导学生进行舞蹈表演练习,选择适合的舞蹈进行表演。
3. 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如舞姿、步法、表情等。
4. 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考音乐艺考,并提出要求和期望。
3.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技巧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需求。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艺考表演课教案

艺考表演课教案篇一:《戏剧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二:《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三:艺术课教案】长在水边》艺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回顾,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分析艺术作品,了解水的艺术表现价值,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2 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水的相关文化。
提问:表现水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欣赏摄影和舞蹈作品、师生共同讨论,感受作品中的美!(出示课题,并配上流水声,使学生从声音中体会到水的存在和水的美妙。
)(出示问题,导入此课。
例举答案,链接到摄影和舞蹈作品,给学生欣赏,通过欣赏水在自然中动态和静态的美妙,以及大家的讨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水的重要性。
)三新课教学:1 、(提出问题:为什么艺术家们喜欢表现水呢?)学生认真欣赏并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四大文明就是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萌生发展的,他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并给现代的生活带来方便、增添情趣。
结合图片: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古陶器上的水波纹等。
(出示相关图片:水孕育古代文明,增添现代生活情趣。
)2、教师提出在中国,哺育亿万华夏人民的是什么河流?(向学生展示一幅壮观地长江图片。
)a 、学生简介长江b 、聆听一段《话说长江》的朗诵录音,体验长江的伟大。
(长江的图片配上一段朗诵,学生用心去感悟。
)c 、教师请同学说出一些古代诗人赞美长江的诗句。
这一部分通过欣赏古诗、舞蹈、朗诵等引发学生的激情,以便在歌声中表达出来。
四新歌教学:听一听,唱一唱:教唱歌曲《长江之歌》(提出问题,出示歌词、伴唱以及伴奏。
艺考表演教案

艺考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考表演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形式。
2、帮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台词、形体、表情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使其能够在艺考中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台词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
(2)形体的姿势、动作、节奏感。
(3)表情的细腻度和感染力。
2、难点(1)如何将台词、形体和表情有机结合,呈现出自然流畅的表演。
(2)如何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情感和创造力,塑造出独特的角色形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艺考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对表演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表演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表演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表演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评价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及时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改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表演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表演有初步的感受。
2、知识讲解(1)介绍艺考表演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包括初试、复试和三试的具体要求。
(2)讲解表演的基本要素,如台词、形体、表情等,以及它们在表演中的作用。
3、技巧训练(1)台词训练发音练习:让学生进行元音、辅音的发音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语调练习:通过朗读不同情感的台词,让学生掌握语调的变化。
情感表达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进行台词的情感表达练习。
(2)形体训练姿势训练:让学生练习正确的站立、行走、坐姿等姿势。
动作训练: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武术动作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
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表演。
(3)表情训练面部肌肉训练:让学生做一些面部肌肉的放松和收缩练习,增强表情的控制能力。
情感表情练习:通过观察不同的表情图片,让学生模仿并体会相应的情感。
4、作品排练(1)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表演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排练。
2024精选表演课程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表演课程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3cbc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6.png)
2024精选表演课程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表演艺术基础》教材第四章“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详细内容为:4.1角色分析,4.2情感体验,4.3角色塑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角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角色分析。
2. 培养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丰富角色,提高角色的表现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塑造,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教学重点:角色分析的方法,情感体验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表演教材、角色分析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经典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角色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剧本、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介绍情感体验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将自身情感与角色融合。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经典角色,进行角色分析和情感体验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选取教材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和情感体验,教师巡回指导。
5. 角色塑造(10分钟):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角色塑造,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角色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关系分析角色性格分析2. 情感体验生理反应情感回忆情感替代3. 角色塑造语言表达动作设计情感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分析和情感体验,完成角色塑造。
2. 答案:见教材第四章课后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对角色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经典表演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角色塑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色分析的方法与技巧2. 情感体验的深入与表达3. 角色塑造的实践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角色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 剧本分析:通过阅读剧本,了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等,为角色塑造提供依据。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表演艺术基础》第二章“表演基本素质训练”,具体内容包括:演员的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角色创造与塑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身体语言表达技巧,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的能力,增强表演时的自然度和灵活性。
3. 引导学生了解角色创造与塑造的方法,提升角色塑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的训练,角色创造与塑造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身体语言表达的技巧,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的基本方法,角色塑造的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视频、音响设备。
学具:瑜伽垫、镜子、表演服装、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表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角色创造与塑造的相关理论知识。
3. 实践训练(10分钟)(1)身体语言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身体语言表达的练习,如表情、手势、肢体动作等。
(2)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教师给出一个情感场景,学生即兴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给出评价。
(3)角色创造与塑造:学生根据给定角色,进行角色分析,编写角色背景故事,进行角色塑造。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段经典表演案例,讲解其中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角色创造与塑造的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表演基本素质训练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角色创造与塑造2. 表演技巧身体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记忆与即兴反应方法角色塑造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编写一个情感场景,要求至少包含两个角色,进行即兴表演。
(2)根据给定角色,进行角色分析,编写角色背景故事,进行角色塑造。
2. 答案:(1)情感场景示例:一对情侣在公园散步,突然遇到一只小狗,引发一系列趣事。
(2)角色塑造示例:角色A为一位热心肠的警察,角色B为一位失落的少女。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表演艺术基础》第二章“表演基本素质训练”,具体内容包括:演员的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身体语言在表演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力。
2. 培养学生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提高表演的层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
教学重点:身体语言表达、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视频播放设备、音响设备。
学具:剧本、表演服装、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的身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身体语言表达训练(10分钟)(1)教师示范身体语言的几种表达方式,如手势、眼神、表情等。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教师指导。
(3)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3. 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10分钟)(1)教师讲解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情感记忆练习,如回忆一段亲身经历,表达出当时的情感。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
4. 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10分钟)(1)教师讲解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的方法。
(2)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角色分析和性格塑造。
(3)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一段剧本,进行表演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身体语言表达手势、眼神、表情等2. 情感记忆与情感表达回忆亲身经历,表达情感3. 角色创造与性格塑造角色分析、性格塑造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1)剧本分析:角色背景、性格特点等。
(2)表演心得: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观看经典戏剧表演,分析其中的身体语言、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考表演课教案【篇一:《戏剧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二:《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三:艺术课教案】长在水边》艺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回顾,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分析艺术作品,了解水的艺术表现价值,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2 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水的相关文化。
提问:表现水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欣赏摄影和舞蹈作品、师生共同讨论,感受作品中的美!(出示课题,并配上流水声,使学生从声音中体会到水的存在和水的美妙。
)(出示问题,导入此课。
例举答案,链接到摄影和舞蹈作品,给学生欣赏,通过欣赏水在自然中动态和静态的美妙,以及大家的讨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水的重要性。
)三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为什么艺术家们喜欢表现水呢?)学生认真欣赏并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四大文明就是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萌生发展的,他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并给现代的生活带来方便、增添情趣。
结合图片: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古陶器上的水波纹等。
(出示相关图片:水孕育古代文明,增添现代生活情趣。
)2、教师提出在中国,哺育亿万华夏人民的是什么河流?(向学生展示一幅壮观地长江图片。
)a、学生简介长江b、聆听一段《话说长江》的朗诵录音,体验长江的伟大。
(长江的图片配上一段朗诵,学生用心去感悟。
)c、教师请同学说出一些古代诗人赞美长江的诗句。
这一部分通过欣赏古诗、舞蹈、朗诵等引发学生的激情,以便在歌声中表达出来。
四新歌教学:听一听,唱一唱:教唱歌曲《长江之歌》(提出问题,出示歌词、伴唱以及伴奏。
)1、欣赏全曲,思考这首歌曲在情绪和旋律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教唱第一、二部分。
3 、提问: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区别。
教师总结。
4 、单独教唱:两句不一样的地方,进行分解教唱。
5 、教唱尾声部分。
6 、演唱全曲,思考:三个部分用怎么的情绪去演唱?7、与学生讨论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唱出情感。
8、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结束本课,教师做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感想。
《小雨沙沙》艺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讨论,使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能用绘画和歌唱表演的形式表现可爱的春天,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表演。
(如创编情境、舞蹈表演、打击乐伴奏)。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节奏感的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喷水壶、录像机、录像带、沙锤。
设计理念: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
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音乐《嘀哩嘀哩》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步入教室,然后师生围圈坐好。
二、“说”春天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的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生5:春天可以养蚕。
2、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浇花的压力水壶,在空中喷水),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小雨)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生1:嘀嗒嘀嗒……生3:刷-刷-……〔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
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
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练节奏1、师:同学们,今天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你听:(课件展示卡通形象“小雨点”和下面的节奏) 2/4 x x | xx 0 | x x | xx 0 :||师:谁能用“沙”来模仿一下,唱一下小雨点的歌。
3、学习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小雨点”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们新朋友――反复记号。
(课件展示)║::║儿歌:四条竖线站两边,两边各有两个点,?如在歌中看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教师模击节奏[二]2/4 xx 0 | xx 0 | xx xx | xx x0 :||师:谁也来试一下!(学生用自制的沙锤试打节奏〔二〕)〔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
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四、春之歌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她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鸟儿呼唤着小河也快快融化,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欢快的歌,你听——1、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
2、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3、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
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沙锤为歌曲伴奏吗?(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你能用身体来表演出来吗?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还讲了种子在说话,它们要发芽要长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雨怎么下的和种子怎么说话吗?生3: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谁来模仿种子怎么出土的?师:模仿得可真像!真是一个小小表演家。
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种子”,在歌曲中舞起来!(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
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五、用线条画一画师:“你能用什么颜色和线条表现出这首歌曲吗?”让学生学习借助于线条、颜色加深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学生作画。
课后在班里的小画廊展示。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也是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总评: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
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京剧大舞台》艺术课教案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参与体验 3、探究式学习教学目的:让学生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编教材、京剧脸谱等教材分析:(略)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情境教学法)课前预备时间让学生在《唱脸谱》MTV中走进教室,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件呈现:《京剧大舞台》(二)京剧相关知识学习(情景教学法、参与体验法、探究式学习)课件呈现六大与京剧相关的名词教师提示:在每个京剧名词的后面既有我们想了解的京剧知识,又藏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小问题,有让我们动脑筋的选择题、思考题、列举题,也有让我们调动全身的游戏题、模仿题、表演题。
京剧的形成选择:两个关于京剧产生地点和历史的题目(将这一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京剧的行当思考:你知道京剧有几大行当吗?(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引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课件呈现各行当剧照,学生讨论各行细分门类,教师参与。
(剧照使学生对各行当有了直观的认识,产生浓厚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通过画面自己判断各行当)京剧的乐器判断:在教师简介京剧伴奏乐器的基础之上,用判断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
(课件呈现各乐器图片)京剧的服装视听:观看音像资料。
(让学生对京剧服装有直观认识)京剧的脸谱游戏:教师为学生提供六张脸谱,请六个同学戴着脸谱找朋友(虽然只是个小游戏,但它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在“玩”中长知识的效果。
游戏中融入了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现出学科的综合。
两人合作摆造型,又在音乐实践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