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 静态分析vs动态分析2
考研管理学:政策分析的方法
考研管理学:政策分析的方法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
政治领域中,要对事物、现象的性质作准确把握非常困难,除借助量化技术外,更重要是洞察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二、专门的分析方法(一)过程方法:是把公共政策的形成、决策及实施各阶段看做循环过程。
既要看到各个阶段的联系,也要分析它们的独立地位。
(二)实体方法:通过把握客观的、具体的政策实体来发现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
(三)逻辑实证方法:几点要求:1、要对关键的概念有清晰的定义和划分;2、要重视研究的前提假设,必须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避免导致自相矛盾或者循环论证的研究结论;3、运用客观数据和严谨的统计手段一定要具有解释的作用。
(四)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的起点是个体的利益计算,从此出发讨论策略的选择及其最终对整体决策的影响。
(五)后实证主义方法:主张以价值为基础,包含更符合直觉和意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实证研究。
(六)参与主义路径:试图把既懂得利益,又有价值偏好的礼仪社记者都纳入到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扩大参与,允许受政策影响者参与到政策过程,从而实现政策科学的民主。
(七)规范性描述方法:吸取两个道理--1、对事物的整体把握的重要性;2、每个人对数据的选择不同,理解也不同。
(八)意识形态方法:国家的意识形态是政策制定的一种导向。
(九)历史方法:要求我们跳出政策本身,从一个长时期、大范围来考量。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政策分析方法和政策理论模型
政策分析方法和政策理论模型一、政策分析方法1.财务分析方法: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因此财务分析方法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方法使用财务数据来评估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经济可行性和其对财政预算的影响。
2.政策评估方法:政策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影响评估、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对实际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指对政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发现政策制定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同时,SWOT分析方法也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4.制度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是指对政策实施所依托的制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一致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5.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不同地区、国家或组织之间的政策进行比较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政策的优缺点,并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
1.利益集团模型:利益集团模型认为政策制定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利益追求的结果。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问题。
2.制度选择模型:制度选择模型认为政策制定是受到制度结构和规则的制约和影响的。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度的作用和政策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政策实施模型:政策实施模型认为政策实施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其成功与否受到实施者的行动和环境的影响。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关系。
4.社会学习模型:社会学习模型认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社会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实施中不断学习和调整的重要性。
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静态分析vs动态分析
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Arlyn J. Melcher 肯特州立大学Bonita H. Melcher 阿克伦大学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本质,以及他们具体在政策制定的系统理论中的含义。
本文说明了动态分析为解决长期问题的战略制定提供了基础,而静态分析由于只注重短期效益而破坏了长期态势,引起误导。
当前政策分析的静态实质当前政策分析主要强调静态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单一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单向关系。
单一静态分析假设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变化。
(Emmett & Melcher, 1978; Melcher, 1976)比如,当我们探究一个公司的环境特征如何在政策层面影响公司盈利时,比较静态学会比较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几个点,同行业的几家公司,或不同行业的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
例如,公司某一年的利润与其他年份相比如何,或不同时期几家公司的利润相比有什么变化。
静态分析对及时突出强调某一公司或几家公司在某一方面的地位是有帮助的。
它可以描述在一个给定的时间点,是什么因素影响战略决策的制定,并反过来影响效率的高低。
图1的模型说明了静态政策分析过程。
(Melcher & Melcher, 1977)在此模型中,一系列环境和资源性能被定义为影响战略决策的变量,并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每一个环境和资源变量可以分析为一个单向关系系统,战略决策被定义为一组中间变量,因变量则为效率测度。
当以这种方式进行分析时,环境是公司要考虑的主导条件(Khandwalla’s [1977] terminology)。
资源被设定为既定变量,战略决策变量作为一组中间变量,反映了公司对于既定环境和资源的适应程度。
这两组因素共同决定了公司的业绩水平。
* 图1 政策制定决策框架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的局限在于这种方式假设公司不断趋于均衡状态。
相关批评指出,静态分析忽视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可以被区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从分析方法上讲,与静态模型相联系的有静态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模型相联系的是动态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与静态经济学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达到均衡时的状态和均衡条件,而不考虑经济现象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
2.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法考察经济现象在初始均衡状态下,因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以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
考察的重点是两种均衡状况的比较,而不是达到新均衡的过程。
3.动态分析与动态经济学动态分析:在假定生产技术、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她等因素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
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
大致说来,在静态模型中,变量所属的时间被抽象掉了,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的差别。
因此,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例如,在前面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所有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或者说,都适用于任何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变量的调整时间为零。
而在动态模型中,则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是动态分析。
蛛网模型将提供一个动态模型的例子。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往往在于寻找均衡状态,所以,也可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别和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
所谓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所谓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三讲政策系统分析
针对政策问题,制定出各种可 能的政策方案,并进行比较和 评估。
执行和监督
负责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 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确定和表达社会问题
通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和确定 社会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政策 问题。
合法化和决策
通过立法或行政程序,将选定 的政策方案合法化和确定为政 府的政策。
反馈和调整
政策调整与修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调整政策目标、优 化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监督等。具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
况而定。
调整与修订的程序
政策调整与修订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提出调整或修 订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征求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等。
政策反馈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1 2
政策反馈对制定新政策的影响
通过分析政策反馈,可以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和 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新政策提供经验和教训。
总结词
多种方式提出议程
详细描述
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出议程, 如政府官员、利益集团、专家学者等,这些主体可以通过 各种渠道向决策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总结词
议程的优先级排序
详细描述
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问题的紧迫性、重 要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对提出的议程进行优先级排序,以 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总结词
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详细描述
在确认政策问题时,还需要根据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 和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问题的优先级,以合理分配资 源,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
政策议程的建立
总结词
确定议程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 将政策问题纳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使问题得到关注和解 决。
政策分析的4个方法
政策分析的4个方法政策分析是政府制定和评估政策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现有政策的检查和对整个政策过程的细致研究,提供了深入了解政策目标、影响和实施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政策分析,有四个常用的方法:问题分析、制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首先,问题分析是政策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
问题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政策旨在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确定适当的政策目标和工具。
问题分析通常涉及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文献综述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通过深入理解问题,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应性和有效的政策。
其次,制度分析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制度分析关注政策实施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因素。
通过考虑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制度规定、政治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预测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制度分析帮助政府理解政策的政治背景、决策过程和政策符合程度,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建议。
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是政策分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评估政策的经济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考虑了政策实施的各种成本,例如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和环境影响。
同时,也评估了政策实施后的收益,例如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估框架,帮助政府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最后,风险评估是政策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风险评估用于评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能问题和挑战,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还可以提供政策调整和改进的建议,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成功和可持续性。
通过风险评估,政府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可能的问题,从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问题分析、制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是政策分析的四个常用方法。
这些方法提供了深入了解政策目标、影响和实施的途径,并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和可持续的政策。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评估政策选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分析是指对某一政策或政策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政策制
定者提供决策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策的目的、影响和实施过程,从而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政策分析方法,包括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政策评估。
首先,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政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政策的优势、劣势、
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优势和劣势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从而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在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基于成本和效益比较的政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政
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估,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成本投入和预期效益,从而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经济支持和决策依据。
最后,政策评估是一种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政策分析方法,它通
过对政策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政策评估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综上所述,政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政
策问题,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政策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政策的各个方面,从而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建议和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政策分析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政策分析方法范文
政策分析方法范文政策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和解释公共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学者和社会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政策问题,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政策分析方法。
首先,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目标、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政策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政策。
定量方法可以使用统计数据和模型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定性方法则可以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来获得对政策的深入理解。
其次,政策研究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政策研究包括对政策相关领域的文献、数据和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政策研究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政策背景、政策制定过程和政策实施情况。
政策研究可以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政策研究可以提供政策分析所需的信息和数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成本效益分析是政策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成本效益分析是对政策效果和成本进行定量比较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最佳的政策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通过测量政策效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及评估政策的成本来实现。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用各种定量方法,如回归分析、随机试验和市场调查等。
最后,政策模拟是政策分析的常见方法之一、政策模拟是根据现有数据和模型,对政策进行模拟和预测。
政策模拟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政策的效果和影响,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政策模拟可以使用参量和非参量方法,如经济模型、计量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总之,政策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数据的可用性。
政策分析可以通过政策评估、政策研究、成本效益分析和政策模拟等方法来实现。
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结合,以提供全面的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的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制定更有效、可行和可持续的政策解决方案。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分析方法政策分析是指对特定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建议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政策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政策分析方法。
首先,定性分析是政策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政策问题的描述、解释和理解,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定性分析方法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解释。
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挖掘政策问题的根源和原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其次,定量分析是政策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政策问题的数量化描述、统计分析和建模预测,来揭示问题的规律和趋势。
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政策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此外,比较分析也是政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或不同时间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来揭示政策的异同和效果。
比较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政策信息和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最佳实践和经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系统分析是政策分析的一种综合方法。
系统分析是指通过对政策问题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来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系统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政策问题的系统模型,分析政策问题的结构和机制,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政策分析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政策问题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都是重要的政策分析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政策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旨在帮助政府
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
策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政策分析
方法,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政策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
分析是评估政策效果的一种经济学方法,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的成本
和所带来的效益,来确定政策是否值得实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
府和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决策。
其次,政策分析中还常用到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对政
策实施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通过对政策的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了解政策的可行性和风险,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此外,政策分析中还可以采用政策评估方法。
政策评估是对政
策实施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帮助政府和组织及时调整政策,以达到预期
的效果。
最后,政策分析中还可以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多目标决
策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多个政策目标和因素的决策方法,通过建立
多目标决策模型,帮助政策制定者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做出最优的政策决策。
总之,政策分析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
政策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政策决策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政策
分析方法,以期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以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
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极其简单的描述。
2.动态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static analysis,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1)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蛛网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方法应用的例子。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的观点,动态分析方法又可以分成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两种。
稳态分析承认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同时假设变动的比率或幅度为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常数。
稳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
非稳态分析则强调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的质的差异,这种分析方法认为,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过去和未来是不相同的。
过去的事情是确定的,而未来则具有不确定性。
过去做的事情现在无法更改,要改也只能通过今后的步骤加以改变;而现在做的事情,对将来的影响无法确知。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
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
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政策过程理论第二篇
二、“行动”的内容 1.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指在西部地区选择部分城镇、机关、学校和农 村建立适用的网络环境,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2.网络教育。是指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在西部地区学校(重点是中小学 校)推广网络计算机(NC),实施网络教学;培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师资力 量。 3.电脑农业。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展以中心学校为辐射 源,推广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当地特点不断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和 新的推广应用模式。与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实施“星火农村信息化 青年科技行动”,加快西部地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 4.制造业信息化。是指结合科技部2001年启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
2、代理性
公众(人民)
任何社会下, 公共政策行动 主体,起核心 作用的均为各 级政府官员, 其与公众之间 构成“委托代 理关系”。
全国人大
执政党
地方公众
中央政府
地方人大
地方政府
我国政府体系的多重委托关系
代理问题
因委托人(公众或人大代表)与代理人(官员)
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 作出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的行为。亦即代 理问题,包括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或 者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张千帆(北大法学院教授,三次递交异地高考建议
书):认为“需要可操作的硬性制度供家长做判断” 30位学者上书国务院谏言“异地高考” :北大法学 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 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 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 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
公共政策分析工具与方法知识点汇总
公共政策分析工具与方法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准则。
而对公共政策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则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从而为政策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一、定性分析方法(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在政策分析中,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大家提出各种想法和观点,不受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的束缚。
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创意和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一种通过匿名方式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
组织者向选定的专家发送调查问卷,专家们在互不交流的情况下独立作答。
经过多轮反馈和调整,最终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同时避免了群体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从众心理和权威影响。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旨在识别与政策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并分析他们的利益诉求、影响力和态度。
通过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可以更好地预测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能面临的阻力,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定量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的大小,来判断政策是否值得实施。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将所有的成本和收益都转化为货币形式,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政策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推断性统计,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三)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政策问题和关系的方法。
例如,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于资源分配问题,动态系统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政策的长期效果。
数学模型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精确的分析和预测,但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和准确的数据基础上。
微观Spr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一个确定的模型中)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 为可变的常数或外生变量
17:37
4
二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Qd=-P Qs=-+P
Qd = Qs
Q和P是模型要决定的变量, 因而是内生变量
、、和是可变常数,是
参数,也可看成是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和参数的改变会引 起内生变量的变化
17:37
17
17:37
12
三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动态分析 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 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 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察在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 程
17:37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学习目的
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1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7:37
1
一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
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 构
第7章 社会政策分析方法
1、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社会政策分析框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
第一,对社会政策历史背景的陈述和分析。主要侧重 对社会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做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以及建立政策的历史路径与目前的发展状况之间的联 系。
第二,对社会政策针对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必须对特 定社会政策所解决的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解释, 从而加强对问题本质、原因和影响等要素的理解。
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对政策 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和解释。定量分析方法需要依靠既 有的统计数据,或实施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资 料,来解释和分析社会政策的行动效果与影响,分析 社会政策过程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社会政 策行动与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社会政策的分析通常都将这两种分析结合在一起加以 使用,以提高政策分析的效度和可信度。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非统计的,以访谈、个案、参与 观察等不同方法获得的资料对政策进行文字的描述和 解释。定性分析可以对政策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深 入的描述和阐释,在分析过程中将政策各个要素与过 程同具体的社会情境结合起来。
4、个案分析、制度分析和比较分析
(1)个案分析方法
个案研究主要是对某个或某类别的个体或事件进行的 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揭示该个体或事件的特征与属 性,从而通过该个案来扩展其社会意义。
就社会政策分析而言,个案分析方法是指研究者侧重 对某一政策领域的描述与阐释,或者对某一政策行动 的过程或后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2、社会政策分析框架的应用
社会政策分析的任务就是从这些要素出发,对 社会政策的行动过程与结果进行动态和静态的 双重解释,从而就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见 解。
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专题阅读资料6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具有涉及面广、因素众多、应用性强的特点,与纯技术的系统分析不同。
公共政策的边界条件主要包括国内法制、国际环境、和公众利益。
美国学者内格尔提出了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6个方法论问题:新论与传统;实践与理论;交叉性和政治科学;量化与主观性;成果运用程度;保守与自由。
这6个问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焦点。
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核心是“三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合;可靠性和应用性的结合。
在此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可以定义为“社会管理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分析”。
关键词:公共政策系统分析边界条件内格尔方法论问题三结合公共政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被西方学者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学问。
广义地说,公共管理的一切政策,从大的治国方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政策都在公共政策的范围之内。
狭义的公共政策主要涉及到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的社会政策。
美国学者内格尔(Stuart S. Nagel)把公共政策定义为“公共政策研究可以定义为对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所作出的决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的研究。
”([2],p3) 内格尔关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很简练,具有一般概括性。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共政策涉及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政策方法和政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系统分析。
全面理解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有必要从系统分析的边界条件、系统分析的方法论问题和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三个方面作出明晰的理论阐述。
一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的边界条件系统分析能否运用与公共政策研究曾经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克朗指出:“‘系统分析’这一名词,以及许多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当政时期有影响的分析人员,均出自设在加利福尼亚的桑塔莫尼卡的兰德研究和发展公司。
在1966年至1968年期间,有关系统分析方法的争论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以至于尼克松总统1969年1月就职后发布的头几条政令之一,就是试图在国防部内部贬低系统分析的意义。
公共政策理论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必然会在有关公共政策的理论上形成不同的观点和学派。
在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路径,即政治学路径、经济学路径、管理学路径等。
从不同的研究路径出发,导致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以及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作出不同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共政策学研究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功能过程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系统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管理主义理论等。
1,功能过程理论(Functional Course Theory)。
是由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sswell)提出来的。
这种理论的要点是将公共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的研究。
拉斯韦尔认为,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七项重要环节或功能:(1)情报。
它包括与政策有关的问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注意的?决策者是怎样收集和处理该方面的信息的?(2)建议。
处理某一特定的政策问题的建议或那些解决政策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是怎样形成和提出的?(3)规定。
是谁制订和颁布了那些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他们是怎样制定和颁布这些规则的?(4)援引。
谁拥有合法的权威,可以决定特定的行为是否违法,并要求人们遵守这些规则和法则?(5)实施。
规则和法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是怎样运用和实施的?(6)评估。
怎样去评估政策的实施情况?怎样去评估政策的成功与失败?(7)终止。
最初的规则和法则是怎样被终止的?或者这些规则和法则是怎样从被改变了的形式继续存在的?[1]功能过程理论按照公共政策的动态过程,确定了公共政策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概括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基本问题。
尽管一项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并非一定要把每一个环节或每一种功能包含无遗,但这一理论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各种行为的把握,有利于对公共政策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概念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Arlyn J. Melcher 肯特州立大学Bonita H. Melcher 阿克伦大学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本质,以及他们具体在政策制定的系统理论中的含义。
本文说明了动态分析为解决长期问题的战略制定提供了基础,而静态分析由于只注重短期效益而破坏了长期态势,引起误导。
当前政策分析的静态实质当前政策分析主要强调静态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单一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单向关系。
单一静态分析假设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变化。
(Emmett & Melcher, 1978; Melcher, 1976)比如,当我们探究一个公司的环境特征如何在政策层面影响公司盈利时,比较静态学会比较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几个点,同行业的几家公司,或不同行业的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
例如,公司某一年的利润与其他年份相比如何,或不同时期几家公司的利润相比有什么变化。
静态分析对及时突出强调某一公司或几家公司在某一方面的地位是有帮助的。
它可以描述在一个给定的时间点,是什么因素影响战略决策的制定,并反过来影响效率的高低。
图1的模型说明了静态政策分析过程。
(Melcher & Melcher, 1977)在此模型中,一系列环境和资源性能被定义为影响战略决策的变量,并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每一个环境和资源变量可以分析为一个单向关系系统,战略决策被定义为一组中间变量,因变量则为效率测度。
当以这种方式进行分析时,环境是公司要考虑的主导条件(Khandwalla’s [1977] terminology)。
资源被设定为既定变量,战略决策变量作为一组中间变量,反映了公司对于既定环境和资源的适应程度。
这两组因素共同决定了公司的业绩水平。
环境----外部参数和机会* 图1 政策制定决策框架 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的局限在于这种方式假设公司不断趋于均衡状态。
相关批评指出,静态分析忽视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Kamenta, 1971;Melcher, 1976; Emmett & Melcher, 1978)当公司趋于均衡状态时,变量在某个时间点发挥作用,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持续的影响。
例如,一场广告活动带来当时的客户反馈增加,只要广告支出一直维持,反馈也会随着时间一直持续。
如果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被识别,那均衡假设就必须被丢弃,相反决策者应当考虑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否会导致运动趋势趋向均衡或是不均衡的不同发展状态。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增加的销量是由更多的广告宣传引起的,那么另一个竞争者也可能采取与之相一致的抗衡手段,那么更高的支出只会导致公司的销量额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并且增加了公司成本——这是两个导致不均衡的条件。
通过假设单向效应和趋于均衡态势的运动,公司会采取导致意料之外结局的战略。
通常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起积极作用,但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Hall, 1976)。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有很大的不同。
动态分析向被探究的关系系统中引入了双向关系或反馈回路。
单向因果关系的假设是一个便捷的分析起点,但它已在早期被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所替代。
(Blalock, 1969; Baumol, 1970; Ashby, 1968;组织资源 物力 财力 人力 名声战略决策市场 财务生产 组织效率测度 收益率 销售趋势 留存率 市盈率Emmett & Melcher, 1978)图2显示了环境、资源、策略和效率措施之间的潜在关系。
环境战略效率资源* 图2 环境、资源、战略、效率之间的潜在关系A类模型环境策略效率资源B类模型环境策略效率C类模型环境策略效率资源* 图3 互为因果的三种动态模型在这些相互依存关系中,这些因素比其他更重要。
当分析不同问题时,此分析只局限于特定关系。
图3阐释了互为因果的三类动态模型。
在A类模型中,环境既影响策略也影响资源;同时,策略和资源存在相互关系。
举个例子,一家小公司在由大型竞争者和大的原材料供应商主导的市场环境下运作,若大型供应商控制了资源输入,竞争性市场结构便限制了市场价格。
小公司的价格政策不大可能影响到市场结构,但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资源水平。
B类模型的例子是一个在迅速变化的科技市场中运作的公司。
这家公司可能通过追求科研高支出的策略来适应市场。
如果效益降低,效率下滑,就会导致研究与开发策略的改变和重新评估。
在C类型中,一个宽松的环境几乎允许任何策略的执行,并有助于公司提高效益。
高效益则有助于金融资源的增加,而正是宽松的环境中金融资源的增加,支撑起了更多的商业行动。
动态分析检验了在发生时间滞后时,反馈回路作为分析过程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量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无论这种滞后是几天的短时间段,还是几年的长时期,时间被引入到了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模型中来。
在双向关系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第二个变量的变化,反过来第二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第一个变量的变化;两个变量的相互影响会一直持续到均衡的达成,或直到系统崩溃。
Richardson(1960)把这些相互依存性称为“反应过程”;Blalock (1969)称为“互惠关系”。
在数学术语中,这类型的关系则被称为“联立方程模型”。
图4便描绘了这样一个动态模型。
T 1T 2T 3* 图4 战略决策制定中的反应过程在图4中,T1中的环境因素限制了一段时期内的战略决策。
为适应环境参数,战略决策的制定引起了T1中组织效率水平的变化,例如盈利率的提高。
T1中的组织效率又影响了T2中的策略制定。
假设系统中的其他变量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种策略就会延续到下一阶段T2。
如果策略无效,T2阶段就会出现重新评估和改变的压力。
T1阶段的盈利率同样影响T2阶段中组织资源的有效性。
公司的效率水平也会引起公司所处的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变化。
这种新的环境结构就会成为T2阶段中战略行动的决策参数。
相互依赖的循环关系会随着趋向于均衡或不均衡的运动而持续发展。
如果运动趋向于均衡,变量会在随后的阶段减小施加给彼此的压力。
如果运动趋向于不平衡,变量会在每个阶段加强对彼此的影响。
在动态分析中,趋势线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得到关注。
静态分析假设一个变量不论阴性阳性,都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方向,继而使组织达到均衡状态。
尽管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很多其他情况也可能发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持续变化,或围绕趋势线的波动幅度的变化。
图5(略)描述了效率趋势的变化和变化率。
在2.2,3.1,3.2和3.3组合,静态分析描述了效率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组合2.2和3.2中,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效率围绕趋势线平稳波动。
策略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执行,例如,为应对市场变化而进行的价格调整,或其他微调,比如把恒温器的温度调回标准水平。
组合3.1和3.3是为了适应公司效率策略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后的新情况。
新产品被引进,为提高产量而进行的资本支出,会稳定其竞争地位(组合3.1)。
或者公司也可能面临急剧增加的竞争,对此,企业可以通过消除边际运营和减少成本来适应竞争,以此以低效率水平稳定运营(组合3.3)。
其他可能的组合包括趋势线或围绕趋势线效率随着时间的持续波动。
动态分析中一个不均衡态势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进,效率测度围绕趋势线在一定程度内平稳波动,但趋势线也在不断提升(组合2.1)。
只要产品持续卖出,企业效率持续上涨,公司就可能在科研方面进行投资。
或者一个公司在不断萎缩的市场上运营,其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企业为了提高业绩,便会削减成本,变卖边际操作,缩减产品线范围,裁员,这些都会产生短期获益,但最终会导致业绩的进一步下滑,趋势线的下移(组合2.3)。
一个公司可能会有效率平稳的产品线,但围绕趋势线的波动幅度会不断增加(组合1.2)。
尽管趋势线的稳定性会被重新测评,但围绕那条线的增幅显示了,波动越大,该公司越容易失控。
有关例子就是身处科技快速发展市场,盈利额及市场份额相应大幅提升的公司。
公司为重新占有市场份额而进行产品革新,其他失去市场份额的公司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一轮新的改革竞争蓄势待发。
公司寻求组合1.1所描述的情况,却可能陷入1.3的状态。
在组合1.1中,随时间的推移,效率测度随指数曲线的上扬而增长的越来越快。
初期围绕趋势线,效率会有平稳的波动,但更可能的是发生愈来愈大的波动。
效率的每次下跌被更高水平的剧烈上升所扭转。
这是“伴随时间的爆发”的一种形式,现阶段的运营为更快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施乐公司和IBM就是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的两个公司。
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采取用以减轻剧烈摆幅的核算方法,可能发生的剧烈摆幅便可以得到缓冲。
一个公司最困难的时期是内爆:效率在某个时间段快速下降,直到破产(组合1.3)。
短暂的恢复伴随着更大的跌幅。
同样,核算方法会对剧烈的振幅进行缓冲,也有可能滞后于真实事态的准确反映。
所做的战略举措往往是弄巧成拙,加速了公司的业绩下滑。
在平稳或静态的均衡状态(组合2.2和3.2)中,变量之间伴随时间彼此产生了相同的或不断减弱的影响。
在不稳定均衡状态下(组合1.2),变量随着时间彼此施加了更强烈的影响,但每种效果都会被相反的效应抵消。
例如,在香烟上增加的广告支出可以为两家公司带来更大的销量和收益,但这种支出可能会被想要夺回销量和利润的竞争对手达到并超越。
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并不太可能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情况变得不稳定。
即使不断上升的成本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公司通常会动用不同数量的资源,否则就必须承认竞争成本以不断升级的速率上升。
资源条件的均衡和不均衡指示效率条件只是描述公司业绩上升和下滑的措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一段时期内公司资源是如何变化的。
公司的资源基础包括:(1)实体资源,包括过时的到现在的;(2)财务资源,包括从有限的到广泛的;(3)人力资源,范围从浅到深;(4)商誉,从败坏的到赞不绝口的。
(Melcher & Melcher, 1977)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不断采取策略用以挖掘、维护、构建这些资源。
如果公司用以构建资源,那么资源总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如果资源总量减少,表明公司一直处于挖掘状态中;如果没有变化,则表明公司一直在维持着这些资源。
例如,公司正在努力筹集新的资金,那么债务两清,留存收益增加,财务状况提高。
如果公司正在挖掘现有财务资源,那么为了使得利润表看起来更好看些,它的流动性资产便从经营支出转向资本支出,同时外借资金以弥补运营成本,提高股本负债比率。
如果公司正在发展新员工,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更多高素质人才被雇佣,大量的工作申请得到储备。
相反,也可能因为全面冻结招聘,工资远低于竞争对手,人力资源趋于萎缩,这些行为都会促使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人员外流,人力资源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