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7习惯与健康(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7习惯与健康(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7习惯与健康(教案)导语: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1. 了解何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 分辨好习惯和坏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 了解何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 分辨好习惯和坏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1. 学生课本: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 知识卡片: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习惯、坏习惯。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对话,帮助学生引入课题。
2.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学校和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一些好的习惯呢?请举例说明。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好习惯,并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教师出示知识卡片:“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请几名学生上台解释这两个概念。
2. 教师进行适量的引导,指出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性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是指在生活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教师向学生解释“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区别,并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好习惯和坏习惯辨别(15分钟)1. 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观察和演示。
2. 教师将两个装满纸条的帽子准备好,其中一个帽子标有“好习惯”,另一个帽子标有“坏习惯”。
3. 教师把纸条从两个帽子中抽出,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
学生根据纸条的内容判断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四、培养学习习惯(15分钟)1. 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活动为例,如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 教师就每个学习活动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师给出一些建议,如制定学习计划、集中注意力、按时完成作业等。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
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三、田野里的食物网: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
(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四、练习: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二次备课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二次备课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活动,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建议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
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
(温度、空气、水)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 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教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雨后种子容易萌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集
文档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2 、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3 、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4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2课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2 、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3 、学生进行猜想。
4文档、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5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1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2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3 )归纳小结。
(4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6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7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适当的气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阳光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1、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2 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3 中。
、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4文档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2课时。
四、教学课时:及拓展3及活动1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第一课时,完成活动部分。
五、教学过程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导入:(一)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五上冀人版科学教学计划
五上冀人版科学教学计划
摘要:
一、引言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
1.动物的生活
2.植物的生长
3.地球与宇宙
4.物质与能量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教学评价
正文:
【引言】
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1.动物的生活
- 动物的分类
- 动物的生活习性
- 动物的繁殖
2.植物的生长
- 植物的分类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植物的功能与用途
3.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构造
- 地球的演变
- 宇宙的奥秘
4.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组成
- 物质的变化
-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课程论文等。
五上冀人版科学教学计划
五上冀人版科学教学计划
摘要:
一、课程背景及目标
1.课程概述
2.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安排
1.课程章节划分
2.各章节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1.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资源
1.教材使用
2.辅助资源
六、教学进度安排
1.各阶段教学任务
2.时间分配
正文:
一、课程背景及目标
《五上冀人版科学》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
1.地球与宇宙
2.生物与环境
3.物质与能量
4.人体与健康
5.技术与工程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项目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
1.教材使用:采用《五上冀人版科学》教材,系统讲解科学知识。
2.辅助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1空气的成分(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空气的成分(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是什么,了解空气的成分。
- 掌握空气的组成与成分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听课、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空气资源的意识。
-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活动a) 探究空气的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询问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鼓励学生思考。
-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先取一个空瓶子,然后用吸管吸取一些空气,再用明火将吸管里的空气点燃。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
b) 探究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在一瓶装有水的瓶子上方点燃一小块烧红的木材,然后迅速把水平盖子盖在瓶口上。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到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
-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空气中还存在着哪些气体。
c) 总结空气的成分-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其他气体的结论。
3.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还可能存在哪些气体,他们对积极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
4. 练习与展示-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实验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空气的成分,加深了他们对空气的了解。
我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时新杰1.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时间:9月1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活动,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
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
(温度、空气、水)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提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
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汇报。
(繁殖新的植物)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
)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
)(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1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订出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策略
• 渗透探究性学习于课堂的策略
• 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 • 采用多媒体渗透教学策略 • 分层教学的策略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观察图片、讨论原因) • 分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的种子,引导学生讨论种子萌发需要那些必 要的条件?(结合教材提示) •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可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 对各组制定的实验方案提出修改的意见、完善建议,作出必要的指 导。(尤其是如何严格控制单一变量)
拓展活动: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 中生长的植物
确定调查途径 写出调查方案 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活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 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让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 才能生长得更好。
介绍喜阴植物
“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 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 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认识植物并找出他们根着 生的位置 2.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粗细、长短) 3.根据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 类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总结
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 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渗水比赛
活动步骤: ①取3个同样大小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 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二次备课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二次备课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小学科学4生锈与防锈(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4生锈与防锈(教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标题:探索神奇的生锈与防锈——小学科学教案引言:本文是针对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锈与防锈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生锈的原理、防锈的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并培养了解身边事物、探索科学的乐观态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生锈”;-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生锈的条件和过程;-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防锈方法;- 探究金属材料的防锈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试验现象;- 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PPT演示稿;- 适量的金属片、铝箔、铁钉等材料;- 盐水和清水;- 橙汁和柠檬汁;- 清洁剂;- 实验桌面、试管、盛器等实验用具。
2.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齐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锈?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而有些金属不会?如何防止金属生锈?这些问题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演示简要地介绍生锈的概念、条件和过程。
并提出一个研究问题:某种金属在不同的溶液中是否会发生不同的生锈现象?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3.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溶液:盐水、清水、柠檬汁和橙汁。
每个小组选取相同的金属材料(如铁钉)并放入不同的溶液中浸泡。
学生被要求记录、观察和比较不同溶液对金属材料生锈的影响。
4. 实验结果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哪种溶液中金属生锈最快?哪种溶液中金属生锈最慢?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5. 防锈方法的引导(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讨论什么是防锈,以及有哪些常见的防锈方法。
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科学教案
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科学教案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研究——做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合作、坚持完成实验研究二、重点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难点:制定实验方案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2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二)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设计实验方案仔细阅读3页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实验方案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结论以及注意事项。
根据自己小组的猜想,制定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2.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提出自己的见解。
注意设计对比试验,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种子应不少于4粒。
在对比试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尽量相同。
3.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课下继续完成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一周后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一起带到课堂交流。
4.交流并得出结论:(1)比一比,谁的什么种子萌发得最好?(2)介绍自己给种子提供了哪些条件?(3)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4)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5)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
(四)拓展活动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能够举出分别举出2种适合在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生长的植物2.能通过调查或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3.能够坚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了解植物适合生长的土壤类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时新杰1.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时间:9月1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活动,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
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
(温度、空气、水)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适当的光照植物长得更好丰富的营养……4、根和茎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学生互相交流。
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2、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学生实验探究。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四)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1、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4、根和茎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5、动物的食物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动物标本。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二)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3、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4、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1、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3、学生互相交流(五)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5、动物的食物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草食性动物:马、牛、羊……杂食性动物:猪、鸡……6、葵花向阳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二)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1、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2、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
(三)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1、让学生提出假设。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4、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
(四)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
(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1、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3、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六、板书设计6、葵花向阳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7、燕子南飞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
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
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物迁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5、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有关动物迁徙的资料片或自制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鸟类的迁徙。
1、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燕子吗?2、让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当地的哪些鸟有迁徙的习性。
5、学生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冬眠。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3、当地有哪些动物用冬眠的办法过冬的?(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过冬的其他办法。
1、与夏天相比,一些动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惯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2、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7、燕子南飞迁徙:燕子、大雁……动物过冬的办法冬眠:蛇、青蛙…………8仙人掌的刺一、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