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三)教学课件:第7课《都江堰》(共69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件-【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都江堰》课

高中语文课件-【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都江堰》课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 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 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 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 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 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 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颓壁残垣,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 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 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 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 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 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 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 白、杜甫、陆游的 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 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 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 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 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 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 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 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 方。 我国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 化意义。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 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奇 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 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新鲁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7课《都江堰》(共69张PPT)

新鲁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7课《都江堰》(共69张PPT)

都 江
余 秋
堰 雨
学习目标
• 1、理清文章写作脉络,学习文中对比等 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余秋雨散文的特 点; • 2、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语言,分析出李 冰的精魂。
• 重点、难点: • 1、理解作者对李冰的评论,体会文中深 厚的文化意蕴; •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解 释。
余秋雨简介: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人、 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称为“文化 散文” 或“学者散文”。
•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 慈溪)。 •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 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 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 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 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 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 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 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 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导入新课
• 长江黄河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是举足轻重、影响甚大的,它们为 我们创造的财富可以说不可胜数。可是,它们在造福我们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从古至今都令人困扰的大问题——水患。 传说尧 在位的时候,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现在陕西和山西 交界处),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 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引起水灾。在所有 人为水灾头痛担忧,毫无办法的时候,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出来 治理洪水。他到当地观察了地形,就带领群众开凿龙门,经过十 年努力,挖通了九条河道,终于把河水顺利引入了海里。(大家 也都听过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时候的事。) 后 来,战国时期,在长江支流岷江,也有一个因治理水患被百姓奉 为神的人,这个人因地制宜,在大禹疏通河道治水的基础上,修 建水利工程,将有“泽园”“赤盆”之称的蜀地变成了“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个水利工 程就是都江堰。 那么,这都江堰和它的创建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咱们今天就借余秋雨大师的一立了“记忆 文学”的新体裁,刚出版就引起海内外 广泛关注,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 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课件(36张)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课件(36张)

3.作者将长城与都江堰比较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堰有价值,而作者的看法却恰 恰相反,所以作者选择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而 来,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2.为什么说李冰“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呢? [ 答案 ] 说李冰“愚”“拙”是因为他的任命毫不惹人注目,他只知道实施 “既具体又质朴”的事儿;他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做事。说他“智”“巧”是因为他总结的治水三字经、八字 真言,直到 20 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有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给后人留 下了“李冰式精魂”。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述兰亭修禊事,说明作诗缘由。接着描 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序》是一部游宴诗集,作者众多,诗是即席 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综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借题 发挥,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 情。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惊悸 (jì ) . 修缮 (shà n) . 浚 (jù n)理 . 傩 (nuó )戏 . 卑处一隅 (yú ) . 怦 (pēng)然心动 . 韬 (tāo)略 . 强悍 (hà n) . 长锸 (chā) . 颓壁残垣 (yuá n) . 众目睽 (kuí )睽 . 圭 (guī)臬 (niè ) . . 庇 (bì )护 . 遴 (lí n)选 . 诘 (jié )问 .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名篇佳作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想 象力。在品读文章时,要多诵读品味,激活发散思维,学会欣赏其艺术风格,感 受其语言魅力。同时也要注意体会文明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 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继承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鲁教版 高二语文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7课《都江堰》课件(共20张PPT)

鲁教版 高二语文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7课《都江堰》课件(共20张PPT)

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
1.颓壁残垣:残垣断壁。倒塌、残缺的墙壁。 2.惊悸: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3.邈远:遥远。 4.废弛:原指法令、政令等松弛而变得无约 束力,这里指失去原有的作用。 5.华章:华丽的诗文。 6.修缮:修理。 7.炫耀:夸耀。 8.濡养:将食物弄湿来喂养。 9.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10 驯顺:性情柔和能服从。
余秋雨: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 戏剧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 贡献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 二 都江堰的伟大与景观 李冰式精魂
作业:
课后阅读余秋雨的文章, 进一步感受余秋雨的文化气 质。
17 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 比较
18 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入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
21 用李冰的智慧、仁慈,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22 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长城的虚名比较; 23 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 度赞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1、文章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纲。“最激动人心”是全文的文 眼。
2、第2自然段,写长城伟大,会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 堰的评价? 不会。
第一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
历史更悠久
都江堰与长 城之比较
为民造福更直接 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
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 的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古代 测日影的标杆。 16.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 来,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 敬并祈求保佑。 18.怦然:形容心跳的声音。

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4单元第8课《都江堰》ppt课件

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4单元第8课《都江堰》ppt课件

二、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3.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 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蛮,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 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 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寒xuān 暄
. xuàn


松chí 弛

chí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祈求·乞求 两者都有“向别人有所求”的意思。 “祈求”指向神恳求,如“每逢春节,这里的百姓有向神灵去祈求降福的习 俗”。 “乞求”是请求别人给予的意思,如“他乞求有关部门给他一次再就业的机 会”。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高德荣在独龙江土生土长,担任过独龙江乡乡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 长,现在是怒江州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主动要求长 期蹲点独龙江,屈指算来一蹲就是8个春秋,连家都搬到这里。他几十年的不懈 追求和执着坚守,都是为了成就一个非凡梦想:让乡里4 300多名独龙族群众摆脱 贫困跨越前行。这位年近六旬的独龙族干部,即使临近退休也没有丝毫懈怠、半 点私心,想的干的都是独龙族群众的事。他深情地说:“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 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 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让独龙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队!”

都江堰PPT教学课件

都江堰PPT教学课件
鲁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三
《都江堰》
都江堰
余秋雨
明目标
1. 品味散文语言,感受都江堰水的魅力。
2. 把握李冰的形象特征,树立民本观念。
查 预习
颓壁残垣 惊慌 庇护
修缮 卑处一隅 魅力
强悍
铁戟
遴选
韬略
怦然心动 诘问
傩戏
衮衮诸公
理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概 括文章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究精神
李冰的激动人心之处体现在 哪里?
请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找出评价 李冰的语句,分析并概括李冰的 人物形象特征。
思启示


? 该








布置作业
考察一处名胜古迹,探寻其蕴涵的 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
谢谢大)李冰 (4)李冰文化
析文本
都江堰的“最激动人心”之处体现 在哪里?
请结合全文回答。
品语言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 驯顺 有点愤慨了,突 然撒起野来,猛地 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 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 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水的特点 修辞 作用

高中语文《都江堰》教学课件 ppt

高中语文《都江堰》教学课件 ppt
第二部分的作用 写水不止于写水,而是写充满自信、
爽利地驯服自然的人。
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 向”?
一种是一些官僚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是无所事事, 无所专攻,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是互相倾轧, 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 与责任感。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 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扩余,堰入,作 江,卵代沃 上冰”水重 降江名都 县
大万解以成由用 正使石屡野 完父(以。 ,,水安 西
到亩放下都此; 流岷,有千 成子《源自战 易水利堰 北八。前内平向内 ,江堆扩里 了访蜀除国 淤源工。 岷
百解工江原下江 在在砌建, 都察王水初 易旺程宋 江
多放程、,辟在 下此成,号 江水本患期 决盛之元 中
李冰的政治观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思考: 为什么说李冰“失 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失败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 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后 代所破坏。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造福千 年,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 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他终究又胜利了
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精魂长存
百姓的膜拜和崇敬
作业:
课后阅读余秋雨的文章, 进一步感受余秋雨的文化气 质。

《都江堰》精品课件-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3

《都江堰》精品课件-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3

3.浏览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李冰的。
① ② ③ ④
李冰其人: 秦国、蜀郡守。 行为: 修建都江堰。 目的: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 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实、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 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 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前三句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突出都江堰的水流灵 动活泼、精神焕发的特点;中间四句正面具体描写(拟人)都江 堰的水流;最后一句再一次强调了都江堰水流的魅力。
请给第二部分拟一个标题 都江堰水的强悍与驯顺(强撼的生命力)
感知与领悟(三) 1.阅读第三部分,概括主要写了什么?
李冰
2.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 约公元前 256 到公元前 251 年被秦 昭王任为蜀郡郡守。他征发民工 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 以都江堰最著名,二千二百多年 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灵动的生活


摆出老资格,等待人 们修缮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感知与领悟
(一)
1.标题:都江堰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2. 段落解析 (1)运用写法: (2)写作角度: (3)写作目的: 对比 ①修建时间②工程规模 ③社会功用④文明特征
(4)中心句: 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 别,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
李冰的智慧 1.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 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 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提示:政治走向在这里是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 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 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 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既拥有利 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 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 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 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3 第8课 都江堰 课件(35张)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3 第8课 都江堰  课件(35张)

[ 知文体] 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散文形式,它抛弃了传统散文的 玲珑隽爽、轻盈洒脱,而赋之以深沉的历史之思与文化之感。作者多通过对历史 遗迹或文物的游览观赏,追溯还原历史本相,产生出对传统文化现象的反思与感 触,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化散文”。其代表作品为余秋雨的《文 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身为一个穆斯林, 祈求 (祈求/乞求)真主是我们每天的必修功课,而感赞 真主安拉的句子成了我们的生活语言。 (2)我确实是有难处才向你 乞求 (祈求/乞求)的,谁好意思开口向一个陌生人要 钱,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2.圣地· 胜地 两词都为名词,指地方。 “圣地”一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二指具有重大历 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圣地拉萨”。 “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旅游胜地”。
[ 知识· 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傩 戏( nuó ) .
n 颓壁残垣 ( yuá ) .
濡 养( rú ) . 履 历( lǚ) .
pēnɡ 怦 然心动 ( ) . 圭臬 ( niè ) .
邈 远( miǎo ) . n) 修缮 ( shà . 众目睽 睽( kuí) . 礁 石( jiāo) . 遴 选( lí ) n .
[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都江堰》课件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都江堰》课件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 作者对都江堰进行独特的理性思 考时,赞叹了它哪些特点?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 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 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 ‘土木工程师’,我立 即追想到了李冰。”
如果要给李冰印张
名片,他的头衔可以是
什么?请默读文章三、
四部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合具体内容
谈谈自己的看法。
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 么? 余秋雨先生面对这样 的李冰,这样的文化精 义,又发出了哪些喟叹? 你是如何理解的?
——梁衡《千古文章说韩愈》
1、请选择课文中一句 话,联系对现实生活的 认识或思考,写写自己 的感悟。
2、请认真阅读余秋雨 的其他文化散文,如《 道士塔》《废墟》等, 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高一必修三
•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 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所 在……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 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 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请大家速读课文,用简 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
课文哪一部分直接描 写了都江堰?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 分,感受都江堰的魅力 ,说一说作者发出了怎 样的感叹。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 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 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 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 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 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 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 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 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 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 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高中语文 4.1 都江堰课件 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 都江堰课件 鲁人版必修3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9
(3)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 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提示:“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水的根本出发点:人要生存, 必 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治理水患, 使人民安居 乐业。他的治理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工作上, 这个 做法看似简单, 其实是最根本的, 也是最智慧的。
劲拔(jìng) 干劲(jìn) 横渡(héng)
流水哗哗(huā) 蛮横(hèng)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2
2. 辨字组词 (1)浚疏浚 逡逡巡 悛怙恶不悛 竣竣工 峻崇山峻岭 (2)遴遴选 麟凤毛麟角 粼波光粼粼 鳞鳞次栉比 嶙嶙峋 (3)濡濡养 蠕蠕动 懦怯懦 儒儒雅 孺孺子 (4)咆咆哮 庖庖丁解牛 苞苞米 袍旗袍 鲍鲍鱼 3. 词语释义 (1)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谋略。 (2)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3)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也说玉洁冰清。 (4)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 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5)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6)圭臬:指圭表, 比喻准则或法度。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4
(2)圣地 胜地 辨析:“圣地” :①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 如 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为圣地, 伊斯兰教徒称麦加为圣地;②指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如延安为革命圣地。 “胜地”指有名的风景 优美的地方, 如泰山为旅游胜地。 判断正误:①四川峨眉山古木参天, 流泉飞瀑, 风景独秀, 气候凉 爽, 环境幽静, 景色宜人, 平均气温 9 度左右, 盛夏季节也不过 20 度, 是 避暑休闲胜地。(√) ②著名的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是佛教圣地。(√)

都江堰ppt17 鲁教版

都江堰ppt17 鲁教版

五、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学界的重要成 果,说“水气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二,是为了与厚 厚典籍的“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 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 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朽思想, 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永远“水气淋漓”。
思 考
文章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侧重点有没 有什么不同?由此分析一下文章的思路走向。
第一部分侧重写堰,第三部分侧重写人;第一部分肯定都 江堰的社会功用,第三部分赞颂李冰的民本思想。二者血肉相 连,但侧重点还是不一样。 第一部分提出都江堰由于其社会功用,是比长城更伟大、 更激动人心的古代工程,这是一重新意。 第三部分揭示李冰之所以成为都江堰的创建者,是因为他 特有的坚定信念: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 者就必须成为水利学家这个信念未必是李冰亲口说出的,而是 作者曾在此演出历史话剧的李冰“厮磨”、“周旋”,“从而 产生人格比照”(余秋雨语),进而感悟出来的。这种对李冰 行为动机的解释,或曰对李冰施政纲领的揣摩,找到了古代进 步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结合点。这是文章的第二重新意。还应当 看到
文章的总体脉络应当是:
堰的功用
(利民富民)
堰的形象
(化害为利)
创建者的精神
(民本思想)
知识点
课文小结
总之,作者由赞叹工程社会功用的伟大而进一步写 到工程创建人的伟大,又由创建人工程功绩的伟大进一 步写到其意识信念的伟大,再通过其意识与另一种政治 走向的比照,引导读者在赞美都江堰与李冰的同时,从 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去重新 评价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文思深邃,文气畅达。
美读课文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都江堰》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都江堰》ppt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12021/5/11T uesday, May 1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9:02:22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12021/5/112021/5/11May- 2111-M ay-21
2.字形辨析
①miǎo miǎo
邈 远 藐 视
②针褒bbiiāǎnn
砭 时弊 贬
③都 yǎn江 yà偃n旗堰息鼓 yà 揠 苗助长
④钹 告qqììnngg
磬 罄
pán 磐 石
⑤g众u目ǐ k癸uík丑uí 睽 睽 kuí 葵 花
yǒng ⑥yǒng
踊 涌
跃 现
yōng 拥 抱
rú 濡 养 rú 孺 子 ⑦rú 儒 家 nuò 糯 米 怯nuò 懦
3.审美视窗
苦旅中的行者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 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 文精神。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 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 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是因为余氏散文创造 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 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 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人、 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称为“文化 散文” 或“学者散文”。
•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 慈溪)。 •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 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 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 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 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 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 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 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 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导入新课
• 长江黄河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是举足轻重、影响甚大的,它们为 我们创造的财富可以说不可胜数。可是,它们在造福我们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从古至今都令人困扰的大问题——水患。 传说尧 在位的时候,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现在陕西和山西 交界处),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 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引起水灾。在所有 人为水灾头痛担忧,毫无办法的时候,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出来 治理洪水。他到当地观察了地形,就带领群众开凿龙门,经过十 年努力,挖通了九条河道,终于把河水顺利引入了海里。(大家 也都听过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时候的事。) 后 来,战国时期,在长江支流岷江,也有一个因治理水患被百姓奉 为神的人,这个人因地制宜,在大禹疏通河道治水的基础上,修 建水利工程,将有“泽园”“赤盆”之称的蜀地变成了“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个水利工 程就是都江堰。 那么,这都江堰和它的创建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咱们今天就借余秋雨大师的一篇文化散文《都江堰》来解惑。
都 江
余 秋
堰 雨
学习目标
• 1、理清文章写作脉络,学习文中对比分析出李 冰的精魂。
• 重点、难点: • 1、理解作者对李冰的评论,体会文中深 厚的文化意蕴; •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解 释。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 余姚人。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 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 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 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 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 舜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余秋 雨就是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 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 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 冷长河》《秋雨散文》等。散 文的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 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 散文”。
• 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 文学”的新体裁,刚出版就引起海内外 广泛关注,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 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
• 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 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 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 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 实际状况的学者。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 《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 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近年来,他在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 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 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 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 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 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 录了这一盛况。 •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 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 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
文化散文 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
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 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 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 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 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 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 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 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 《千年一叹》,张中行《负暄琐话》,陈平原《学 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 他们 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 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 个人感受。
•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 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 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 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 在大陆公布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 雨一人独占了四本。这些著作,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 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台湾联 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最有影响 力书奖、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 迎的华语作家奖、香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
1.学习《都江堰》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把握《都江堰》体现出的文化精义。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 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 称为都江堰。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 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严重。战国初期, 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 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 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 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 都江堰得排灌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 里,号为陆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