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导语艺术浅析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65-02一堂成功的课就如一篇好的文章,开头是极其重要的。

清朝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一下抓住读者,使其爱不释手。

好的开头的确如此。

同样,讲授一堂课导语设计得好,也可以一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讲课中来。

我认为,中学语文课堂导语五大作用: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诱发思考;承上启下,架桥过渡;触发情感,产生共鸣;直观形象,耳濡目染。

根据我的教学体会,下面来浅谈几种常见的中学语文课堂导语的方法。

1.引趣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于”好”和”乐”所产生的追求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有经验的教师在导语时,总是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优秀教师的课堂讲解之所以能抓住学生的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导语能巧设疑难唤起欲望,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许多学生喜欢唱歌,有些教师导入时运用歌曲、谜语、童话等,学生颇感兴趣。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由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学习兴趣必然浓厚,注意力必然集中。

如笔者在讲授《老王》一文,讲述了一个充满了人间关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故事讲述一个绝望的男孩要投海自杀,被一老太太救起并收养了他,在老太太的激励和帮助下,终于有所成就,老太太也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然后再设问学生: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一文,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

下面从常规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导语的艺术性一节课的导语必须引人入胜,才能为讲授新课铺平道路。

这里介绍三种导语的设计:1、承上启下的引入。

课与课之间都有过渡的过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

上课时应注意承上启下,总结上节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不让学生感受到突然。

有些学科也可通过对过去学的引入,使已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使其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感到困难。

2、通过生活或工作实例引入。

对于生活、工作中的事例或自然现象,有时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撷取生活、工作中的或自然现象中一些恰当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可望了解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直观法引入。

图表或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利用这种方法的直观性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1、提问时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削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当学生因心理、知识、语言或思维诸方面的障碍,很难确切回答问题时,教师决了能冷眼旁观,让学生难堪,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及时启发诱导,理顺其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样,既可使学生因终于回答了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又可使他们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浅谈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

浅谈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

浅谈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文章或者课文的开篇,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导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兴奋,进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和提高,才能让导语的艺术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一、导语的作用导语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引导性文本,它具有多种作用。

导语可以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导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情感渲染和心灵感触,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使书香永驻在心灵之中。

导语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导语的艺术表现形式导语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无拘无束,灵活多变。

导语可以采用引用典故的方式,通过抒发对经典名篇的敬意,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导语可以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象征性的语言引出文章的主题,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深度。

导语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相似和对立的事物,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探讨。

导语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导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导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是一门复杂而又微妙的艺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语形式,要有意识地将导语融入课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增加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在编写导语时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和生动,力求言简意赅,情感动人,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师还需要注重导语与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要求导语既能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又能提前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导语,挖掘导语的深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所谓导语,也叫导入语。

教师在上课伊始,为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语言、材料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过渡语。

政治是一门哲理性强,枯燥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恰如其分的应用导语,就能发挥其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创设教学情景的重任。

但导语不可能找到固定不变的模式,精湛的导语,在于教师根据教材情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所能利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应用。

下面就导语的模式类型进行探讨。

一、德育导语政治课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育人,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引入新课前,能够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典型事例,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激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识。

例如:在讲“人生观和世界观”时,我播放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帕斯卡的短暂人生的多媒体视频:12岁就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13岁就发现了二项展开的系数定律;同时他也是微积分的重要先驱,概率论的奠基者之一;22岁他发明了流体力学的“帕斯卡定律”;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哲理家……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在风华正茂前途不可估量的时候,却决定放弃数学和科学的研究,投向宗教信仰和神学的怀抱中去,不到39岁就去世了。

在低沉的讲解中,学生们静静地聆听着,仿佛和我一起走进帕斯卡的人生,学生们在感叹他聪明才智的同时,也为他惋惜。

帕斯卡可悲可叹的后半生也给了学生们一个沉重的提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于是就不自觉地进入教学情景。

短短的几分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又达到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二、复习导语复习导语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旧知识为手段,让旧知识带出新课内容线索的导语,也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导语。

这种导语的方法有很多,可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旧带新,既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1. 悬念导入法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 抒情导入法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 诱思导入法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 类比导入法有的新课与已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 励志导入法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目标导入法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 音像导入法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 实例导入法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 提问式导入法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提问的方法1. 引趣法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 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 发散法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 引申法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 联系法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 分解法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 破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浅谈课堂导语的艺术设计

浅谈课堂导语的艺术设计

可看到 的石头 ?这里 的 “ 中国石 ”是一块普通石头吗 ?为什 么
要 写 它 呢 ?这 个 导语 , 我 先 就 题 说 题 , 自然 导 引 ,再 逗 趣 ,然
后激疑 ,迫使学 生不得 不思考。这样的导语 ,从学生 的心理特 点 出发 ,又切 中肯綮 地指出 问题的核心 。设疑 、激疑 ,这 是设 计导语 的首 要准 则。因为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思考 ,调 动学生 的主 动性 ,让他们思考 问题 ,再解决 问题 ,思维 的兴奋 点 要先 点燃起 来 。平铺直 叙 的导语难 以激 发兴 趣 ,古人 曾说 “ 多疑 ”、 “ 善疑 ”是做学 问的开始 ,因为 “ 善疑 ”才 能 “ 深 思 ”, “ 深思 ”才能 “ 明辨 ”。
趣 盎 然 ,才 能形 象 感 人 , 这 就 是 设 计 导 语 的基 பைடு நூலகம் 准 则 。下 面将
三 以情动人 ,感同身受
创 设 情 境 , 叩动 心 弦 ,引 起 情 感 共 鸣 ,这 也 是 设 计 导 语 常 采 用 的 一个 依据 。用 形 象 化 手 段 创 造 课 堂 气 氛 , 或慷 慨 激 昂满
有 什 么变 化 ?地 球 上 的动 植 物会 灭 亡 吗 ?太 阳 比地 球 大 吗 ?这 些 问题 是针 对 学 生对 太 阳认 识 少而 设 计 的 ,特 别提 到太 阳跟 人 类 生 活 的密 切 关 系 ,能 引 发学 生 的好 奇 心 ,急 需 弄清 究 竟 。
有 三、五句话 ,却直接影 响着课 堂气氛 ,因此我们要重视导语
的设计 ,提 高教学艺术水平 。 教有法 ,但教 又无 定法 。导语 因教学 内容 、教学对 象 的 不 同而形式各异 ,但万变 是不离其 宗的 。每 门艺术都有其基本 的准则 ,导语方式尽 管因人因时因事而形式多样 ,但导语 的作 用都 是相 同的 ,那就 是要 有利 于调动 学生 的积极 性 ,能够激 其情 ,启 其疑 ,引其 思 ,奋其 志 。要 实现这 一 目的 ,就应在 “ 疑 、奇 、情 、趣 ”上下功夫 ,设疑激奇 ,才能 引之入胜 ,情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导语,是一个语文课堂的开端,通过导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调整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导语,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下面,本文将从设计导语的目的、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设计导语的目的导语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堂的形式,更是一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设计导语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语可以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的关注和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2、为语境营造氛围导语可以为课堂语境的营造起到重要的作用,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谦虚、勤奋的学习环境。

同时,营造氛围也是让学生产生情感投入的必经之路。

3、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语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

二、设计导语的原则为了让导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导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导语要与主题密切相关导语要围绕课程的主题呈现,让学生可以通过导语更好地认识主题,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语文内容。

2、导语要突出重点、概括性导语要准确地表达其主旨和重点,以便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重点,同时给予大致的课程概括。

3、导语要具有启发性导语要发挥出它的教学功能,给予学生思考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导语的策略为了让导语实际、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我们还需要在设计导语时使用一些策略,以下是我根据实践和理论总结出的教学策略:1、情感导入策略情感导入策略是通过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动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主动地了解课程内容。

2、疑问引入策略疑问引入策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或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对这节课的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3、观察引入策略观察引入策略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对课堂内容的观察和疑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浅谈导语设计的几个原则

浅谈导语设计的几个原则

浅谈导语设计的几个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

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语足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为课堂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

那么,导语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一、概括性原则导语的主要作用是铺桥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而不是正式讲授课程。

因此,导语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当概括,言简意赅,不能随意发挥、庞杂繁琐、啰嗦冗长,以免喧宾夺主、浪费时间。

二、启发性原则如果一节课上教师口若悬河,“慷慨陈词”,只让学生当听众、看热闹,课堂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劳而无功。

只有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紧密相伴,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而思是由疑引起的,有疑才有思。

教师要在导语中巧设疑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机器随着教师的引导不停地转动。

也就是说,导语的设计要含蓄有味,富于启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也不能使学生产生不言自明、索然无味之感。

三、趣味性原则巧妙有趣的导语,就如同磁铁一样,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之初就产生新奇之感,从而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引一句格言、打一个比方、唱一首歌曲、听一段音乐、解释一个典故、介绍作者生平轶事等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也可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做智力游戏、做实验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导语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的学习。

四、过渡性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来看,每个学科中每一节课、每一单元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和顺序的。

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

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按照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出能联系旧课、提示新课、承上启下的导语,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温故而知新,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课堂导语艺术

浅谈课堂导语艺术

浅谈课堂导语艺术课堂导语有很多叫法,有时候也叫“课引子”或者叫“开场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这个“导”字,就含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涵义。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使学生从开始便带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烈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几种形式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知识导入,二是以情趣导入。

以知识导入的,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揭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以情趣导入的,或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热情;或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新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或通过播放音乐,朗读录音等方法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带着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文的演习;或通过游戏、猜谜、观赏图片、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但无论是哪一类的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首先,课堂教学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注意贴近学生。

其次,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要有关联性,要注意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第三,导语设计要注意引情导思,要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第四,课堂导语的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不要超过5分钟。

二、导语设计的几种形式1、设置悬念型学习贵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发现问题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教师应抓住学生爱探个究竟的心理,来设计导语,一下子就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也起到了铺垫作用。

2、谜语导入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猜谜语是很感兴趣的,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3、歌曲导入型4、故事导入型5、谈话交流型6、创设情境型三、导语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氛 ,而 且更能激 发学 生学 习兴趣 。 关键词 :初 中语文 导语设 计 教学 艺术 良好的课堂导 语不仅能先声夺 人 ,磁石般 吸引住学生 ,而 且 能有效 地消 除其他 课程 的延续思维 ,为新课 的展开 预设 良好 的教
学气氛 ,开 启学生 的心理通 道 ,给教学定下 成功的 基调 。我 觉得 优 良的导语 应具有 导控性 、指 向性 、新颖性 和精炼 性 。根据 导语
个英雄好 汉给你 留下 了深刻印象?今 天我们就来讲 讲青 面兽杨忐 的故事 ,看看他是怎样丢失生辰纲的。
2 、有启发性地设计导语 。具有启发性的导语可 以发展学 牛的 思维 能力 。教 师在上 课伊始就运用有 启发性 的导语来 激发学生 的 思维 活动 ,必能有效 地引起学 生对新知识 、新 内容的 热烈探求 。 如我 在教学 《 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 》一 文时 ,导语 是这样设 计 的: 我 国一个小 学四年级 学生所掌握 的数学知识 ,远远超 过了一个美 国初 中生 ,而一个 中国大学生 的动手和创新 能力 ,具有简洁性 的导语能够节约学生 的 听课时 间。莎士 比 说 : “ 简洁是智 慧的灵魂 ,冗 长是 肤浅的装
饰 。”导语要精心 设计 ,力 争用最少 的话 语 、最短 的时 间 ,迅 速 而巧妙 地缩短 师生问 的距离 ,将学 生的注意 力集 中到听 课 卜 来。
三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置的常用方法 1 、事 导人法 。讲故事针 对学生好 听奇 闻轶事 的心理 特点,在 导入时引用 与教学 内容相关 的故 事趣 闻,拓 展学生 的思 路 ,增 强 学 生的兴趣 。在讲 《 像山那样思考 》一文时 ,我讲 了- - N破坏 生 态平衡 的新 闻 。澳大 利亚 以盛 产甘蔗著称 ,每年都有 大量甘蔗 出 口到世 界各地 ,昆士 兰州的麦凯 市更有 “ 糖 城”之 誉。然 而寄 生 于甘蔗 内的一 种 甲虫 危害极大 。它的繁衍导 致了大 片甘蔗林 的死 亡。于是人们 很 自然 地联想 到了甲虫 的天 敌—— 青蛙 ,这一人 类

浅谈语文课导语的艺术品质和创新意识

浅谈语文课导语的艺术品质和创新意识
的 : “ 们 的 祖 国地 大 物 博 , 山川 秀 丽 。 且 不 说 南 国 的 烟 我
雨 ,东部 的富丽让人 沉醉 ;就是北 方的粗 犷,西部 的浩 瀚 也让 人着迷 。上节课 我们学 习 了 《雨中登泰 山 》,享受 了
雨 中 泰 山 的 ‘ 得 之 乐 ’ ,今 天 ,我 们 再 来 学 习 一 篇 散 文 独心 路 的 桥 梁 。
的 心 理 准 备 和 冷 静 的 分 析 ,如 果 贸 然 处 理 ,难 免 会 出现 失 误 或 收 不 到最 佳 的教 育效 果 。 例 如 ,某 次 政 治 课 前 ,笔 者 照 常 走 进 教 室 ,却 发 现 该
作品 的情 境 。如 教 《 乡的榕 树 》时 ,可先放 录音 《 故 故乡
的 云 》 ,在 背 景 音 乐 的 陪 衬 下 ,教 师 开 始 充 满 激 情 地 述 说 : “ 思 是 一 曲 不 衰 的 歌 ,让 浪 迹 天 涯 的 游 子 、沦 落 他 乡
方的断肠 人从古 唱到今 。同学们 ,当你们远 离故土 ,是否
乡音 。 ”
的心 弦 ,激发 学生 的情感 ;导人 方式平庸 陈 旧 ,就会 降低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导 语 设 计 是 一 门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要 体 现 出 导 语 的 艺 术 品 质 和创 新 意识 。
“ 头 ” 。如 《 山 景物 记 》的导 语 ,笔 者是 这样 设 计 凤 天
作 业 , 只 有 一 位 男 同学 还 没 有 收 。 别 的 同 学 都 看 着 我 。 于 是 我 对 他 下 了 最 后 通 牒 : “ 果 还 不 收 起 来 我 就 把 你 的 作 如 业 本 撕 掉 !” 他 就 是 不 动 ,我 忍 无 可 忍 , 冲上 前 就 去 拿 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摘要笔者对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课前导语的质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四十分钟,分秒必争,重点、难点突出,段落清楚,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

为此课堂导语要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切忌花样翻新、洋洋洒洒、离题万里。

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将新课导语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一、故布疑云、设置悬念。

这种导课方式是教师导课时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导课形式。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置与文章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知识。

例如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三个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孩子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前两个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回答,而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对课文分析之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样本节课就由这三个由浅入深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去。

这样,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

揭示答案的过程当然需要教师的指点,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

二、创设情境,切身体会。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的教学气氛、基调,它是由师生两个方面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心理因素构成的。

导语,往往是饱含感情、形象生动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制造气氛。

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必须与教材的基本情调一致。

导语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愉悦的内容;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想境界高尚、充满思辩色彩的内容;在悲痛、沉郁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怀念烈士、继承遗志的内容;在高涨、昂扬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种富有战斗精神的内容等。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艺术摘要:如果一堂语文课有一个新颖别致、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学习重点。

如果围绕重点来设计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所教课文的学习轨道。

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制造悬念,不仅能促使学生急于阅读文章,而且能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艺术导语是一节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一堂语文课有一个新颖别致、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思维,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呢?一、紧扣课文重点,激发积极思维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学习重点。

如果围绕重点来设计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所教课文的学习轨道,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跟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和探求知识。

如果东拉西扯,说了半天都不着边际,讲得再精彩也没有效果,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一位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

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有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

1919年鲁迅先生返回故里,买掉老屋,接母亲和家眷举家北上。

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

”通过这个导语,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快地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迅速地把握了学习重点。

二、运用优美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优美生动。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艺术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艺术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艺术作者:王福伟鞠连友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13期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正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

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导语正好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先声夺人,在上课伊始就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在上课后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块巨大的情感磁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首先,灵活设计导语,引起兴趣。

课堂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比如诗歌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对联导入、实物导入、插图导入、影视导入、情景导入等。

目的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一则好的导语设计恰能起到这桥梁的作用。

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一课时,由学生熟悉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入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寓于萧瑟的景物描写之中。

这首小令从外部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提取旧知识,建立有利于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到《故都的秋》一文其显著特色就在于“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同时,由于这首小令的运用,使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限定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一写作特色上,从而有效分解了语文学习任务,确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切入点。

再如,《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可以直接用插图或石膏像导入,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可感的实物,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导语的艺术

课堂导语的艺术

课堂导语的艺术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导语至关重要。

都说学习知识文化很乏味,因为其枯燥,越枯燥越是让更多的学生无心在书本上。

作为一名懂得教育的老师一定会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心随着老师的引导而动。

那么导语就是把学生们带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如何去设计导语,如何能让学生喜欢老师设计的导语,我想略谈一下我的看法。

1.投其所好,趣味引导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这个道理。

引趣式导语就是直接引逗学生心理的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的境界。

一位教师在讲《警察与赞美诗》时这样导入: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问另外一个:“这儿有警察吗?”另一答:“没有。

”“那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恐怕不能。

”“那好吧,把你的手机和钱交给我!”老师接着问:“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出人意料。

”老师问:“他反应了坏人的一种什么心理?”学生答:“害怕警察。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警察,结尾也是出人意料的。

可是文中的主人公却一反常态,故意当着警察的面干坏事,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欣赏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

教师先用笑话引入,而这个笑话和课文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的导语耐人寻味。

当然老师还可以通过谜语、故事、歇后语、对联导入,增加导语的趣味性。

引趣式导语最关键的就是要落实到“趣“上,靠它,可以把课堂气氛调节得使人轻松愉快,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愿意思考、乐意学习的境界。

2.描摹场面,以情动人热情是人类进行活动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在儿童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缺少奔放的思维活动,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导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导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导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一)新奇性与激趣性的原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二)美感性与情感性结合的原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

青少年学生正值如诗年华,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师设计导语时必须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三)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让导语和教学新知
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李兰(昭通师专教务处,云南昭通657000)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导入语;艺术性设计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语文课由于课程内容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在导语设计方面的独特性,如何从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承上启下、融入真情、激奋励志等五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展示了富有语文课特色的几种导语设计,以期能对从教者提供参照、有所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755(2010)01-0139-02收稿日期:2009-12-21作者简介:李兰(1966—),女,云南大关人,昭通师专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语音、普通话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及其研究。

一、引言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

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有序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活动。

在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

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都是教学的最主要手段。

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一定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包括导入、讲授、提问、释疑、小结等。

要顺利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实践性,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要求教学语言更具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束语等,这些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启发心智、美化心灵。

七种主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七种主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七种主要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方法之一:大脑风暴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

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

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

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

方法之二:张贴板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1、制定工作计划;2、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3、讨论和做出决定;4、收集和界定问题;5、征求意见。

方法之三: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方法之四: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导语的七性艺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个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又像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就课堂导语的目的性、计划性、激励性、趣味性、简练性、新奇性、灵活性等七个方面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目的性
课堂教学不同于讲评书、说相声,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40分钟,分秒必争,重点、难点突出,段落清楚,层层紧扣,上下衔接,任务明确。

为此,课堂导语要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切忌花样翻新、洋洋洒洒、离题万里。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这样导语:“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题目中的’十里长街’指的是什么地方?(在北京的长安街)’送总理’是送哪位总理?(周恩来总理)他逝世于什么时候?(简述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及病逝于1976年1月8日等情况)为什么在没人组织的情况下,会有那么多的人来送周总理呢?今天的课文就是叙述首都人民自发聚集长安街送总理灵车的感人情景。

”这里,避免
了对十里长街做不切题的长篇累牍的介绍,而是抓住离中心最近的点切入,直奔中心,利于学生理清脉络,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二、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导语亦然。

教师在备课时,应视课堂导语为必不可少的一环,精心策划。

在上课前,对课堂导语言语的先后、讲述的缓急、语气的轻重、行态语言的配合、板书的布局与其他教学活动等等,都要做到充分、周密的考虑,切忌“信口说来”。

三、激励性
好的课堂导语就是要如投石击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为此,教师在课堂导语时,要具有激励性,导入时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词都应具有激励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联想,唤起学生跃跃欲试、先睹为快的欲望。

例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以描述带入情境,启发学生想像画面,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月光分外明亮,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的流淌……老师带着激情讲授,贝多芬在月夜弹起《月光曲》的情景,和兄妹听到琴声所联想到的画面,并以插图和简笔画为手段,把学生带入教材描绘的情境,很快就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四、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

在课堂导语中,就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愉悦中进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蜘蛛的世界。

”这样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陶行知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简练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作家听牧师的募捐演讲,牧师讲完第一句话,作家决定捐款,然而,牧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作家决定捐款的数量越来越少。

当牧师结束长篇大论开始募捐时,作家反而从牧师那里偷了两元钱。

显然,牧师的赘述引起作家的反感。

课堂导语也是这样,应当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切忌词不达意,南腔北调,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罗嗦不止。

如教学《雷锋日记二则》时,这样导入:上课伊始,出示雷锋像,问:这是谁?待学生回答是雷锋后,出示毛泽东同志手书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挂图,谈话:“伟大的毛主席为什
么要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呢?从中可以看出雷锋是个什么
样的人呢?”听到这里,学生都急着翻开课本阅读起来。

寥寥数语,就使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六、新奇性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

根据这一年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这样导入:“人脚的样子、作用同学们都很熟悉,但是爬山虎这种植物也有脚。

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怎样向前走的呢?”这样,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

七、灵活性
课堂导语应因势变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千篇一律,千课一面”。

在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令你措手不及,难以应付,会让原先设计好的导语难以甚至是无法实现,不能“水到渠成”。

这时,教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临时变通。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
精髓,“吃透”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自讲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从而达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

如此,学生能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有备而战,师生能配合默契,教师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