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微粒
第七章 气体中微粒的分离技术
3600
cm/s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二)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可用效率、穿透率和净化系数来表征。
1. 效率
效率可表示为计重效率、计数效率、比色效率、浊度效率等,最常用的是 计数效率和计重效率。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2. 穿透率 与效率相反,穿透率越高,净化效率越低。指出口浓度占入口浓度的比例。
三、空气过滤器的选配与应用
过滤器的风量:一般小于额定风量,要平衡阻力和过滤器效率。 过滤器的位置:中效过滤器集中在系统的正压段,高效过滤器是空气洁净 程度的关键设备,一般设在净化空调的末端,尽量靠近洁净室。 高效过滤器一般需要设置一级或多级预过滤器予以保护,寿命5~15年为宜。 其过滤效率的匹配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三、空气过滤器的选配与应用
第三节 静电分离技术
室内空气的静电过滤与工业用的电除尘装置的区别: —净化对象不同:工业是含尘量高的气体,室内过滤器针对含尘量极低的空 气 —电极不同:空调净化用的静电除尘设备是采用正极性的放电电极,工业用 的是负电极放电电极。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按照微粒荷电和捕集是否在同一电场中进行,一般分为单区式和双区式两 种。用于空调净化方面多采用双区式电场。
(二)惯性效应
由于纤维错综排列,气流穿过时其流线要多次拐弯,对于质量或速度相对较大的颗粒会由 于惯性来不及改变方向,从而碰撞纤维而沉积下来。
(三)扩散效应
由于气体分子热运动造成微粒的布朗运动,从而形成微粒(<0.3 μm)的扩散作用,若接触 到纤维被截留下来成为扩散效应。微粒越小,过滤速度越小扩散效应越显著。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微粒荷电的方式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由静电理论可知,电场荷电主要对于1 μm以上的微粒起作用,此时微粒 获取的最大电量为:
大气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
大气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固态或液态微粒物质的总称。
这些微粒物质匀称地簇拥在大气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也称气溶胶体系,这些微粒的粒径在0.002~100μm之间。
大气颗粒物也称作大气气溶胶。
1.大气颗粒物的分类大气颗粒物的种类无数。
按照其来源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颗粒物和人为颗粒物;按照形成机制分类.可以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按照形成特征分类可以分为轻雾(mist),浓雾〔fog)、粉尘(dust)、烟尘(fume)、烟(smoke)、烟雾(smog)、烟炱(soot)和霾(haze)详细形态和形成特征;按照颗粒物粒径分类则可以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粗粒子和细粒子。
2.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形成机理及清除途径与其他的污染物不同,大气颗粒物并不是一种容易的物质,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
大气颗粒物的组成和形态都可以随着时光和空间的不同而浮现非常显著的变幻。
大气颗粒物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来源。
自然源是指来自地球表面自然过程的挺直排放以及宇宙活动等的一类来源,如火山喷发、海洋表面海水的溅沫、森林火灾、地表土壤碎屑的场尘、生物物质(花粉、细菌、真菌等)、流星碎屑等;来自人类活动挺直排放的一类来源称为人为源,这些排放的90%进人大气对流层。
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源和人为源的排放量。
大气颗粒物按形成机制不同可以分为一次产物和二次产物。
由自然和人类活动挺直排放形成的颗粒物为一次产物;排入大气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一次颗粒物和大气气体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颗粒物为二次产物。
大气中的二次颗粒物的形成是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而实现的。
从动力学分析,这一过程经受了四个阶段,实现了经化学反应向粒子的转化:①均相成核或非均相成核,形成细粒子簇拥在空气中;②在细粒子表面,气体参加多相反应,其结果使粒子长大;③通过布朗凝结和湍流凝结.粒子继续长大;④通过干沉降(重力沉降或与地面碰撞后沉降)和湿沉降(雨除和冲刷)清除。
大气环境中微观颗粒物的来源与浓度分布特征
大气环境中微观颗粒物的来源与浓度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其中,微观颗粒物的排放和浓度分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微观颗粒物又称为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气环境中微观颗粒物的来源及其浓度分布特征。
一、微观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微观颗粒物主要分为两种来源,一种是自然源,另一种是人为源。
1. 自然源: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微观颗粒物的自然源,如火山喷发、沙尘暴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微观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随着风向扩散到大气中,影响空气质量。
沙尘暴则是由于干旱地区的风力强劲,将地表的沙尘吹起,形成大面积高浓度的微观颗粒物。
2. 人为源: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微观颗粒物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焚烧垃圾等都会释放大量的微观颗粒物到大气中。
尤其是燃煤是目前城市中主要的微观颗粒物来源之一,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很大威胁。
二、微观颗粒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微观颗粒物的浓度分布特征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等。
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微观颗粒物的浓度分布具有明显影响。
在风速较小、湿度较高的时候,微观颗粒物更容易在空气中停留和聚集,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
而在风速较大、湿度较低的时候,微观颗粒物会随着风向扩散,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也会对微观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大城市或者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地区更容易积累大气污染物,导致微观颗粒物的浓度较高。
而那些地处山区或者远离工业区的地方,微观颗粒物的浓度相对较低。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微观颗粒物会影响其浓度分布。
交通拥堵、工厂排放等都会导致微观颗粒物浓度增加,特别是在工厂周边和交通干道等地区。
另外要注意的是,污染物的远程传输也会造成微观颗粒物的浓度分布的不均匀。
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影响
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影响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关于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被揭示出来。
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是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最为难以避免的一种微生物。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空气中的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其中,细菌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其次是真菌。
病毒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对人体的影响却是更为严重的。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我们身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微生物。
人类的活动、各种灰尘和污染物、动植物等,都会释放出微生物。
此外,飞沫、污水、动物排泄物等因素,也是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空气中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疾病: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很多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例如,许多呼吸性疾病,如肺结核、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都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也能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感冒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肺炎克雷伯菌等。
2、加重过敏反应:大量的细胞壁、孢子、寄生虫等微生物,会导致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哮喘和湿疹等。
3、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够引起室内不良气味的产生,并可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4、对食品和饮用水的影响: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和饮用水表面,进而对其进行污染。
四、预防和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通风:通风可以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微生物排出去,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2、保持清洁: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清除灰尘和其他污染物,限制细菌、病毒和真菌交叉感染。
3、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和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和空气过滤器可以过滤室内的微粒,减少室内的空气污染。
4、对过敏者给予支持治疗,减少症状。
总之,空气中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接触空气中的微生物,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减少其对人类的伤害影响。
空气污染中细颗粒物又叫什么
空气污染中细颗粒物又叫什么
空气污染中细颗粒物又叫做可吸入颗粒物,其粒径范围约为
0.1-100
微米。
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
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
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可吸入颗粒物是在环境空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微粒,对大气能见度影响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2.5微米的细粒子,例如Pb、Mn、Cd、Sb、Sr、As、Ni、硫酸盐、多环芳烃等含量较高,在空气中持留时间长,易将
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还有散射阳光、降低大气的能见度等。
可吸入尘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是气溶胶化学中研究的重点对象,已被定为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今天。
第二节空气中的微粒
纤毛亦有吸附机能,当微生物数量极多
时,就会寄居在呼吸道粘液上生长增殖, 进而进入肺泡内,引起感染。
若纤毛的机能因受感染而被破坏时,病
原微生物就会继续感染下呼吸道,使感 染部位扩大到肺泡。
如家畜同时吸入氨,其含量达20~
50ppm以上时,会使纤毛机能发生障碍, 促进感染。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空气中微生物随空气流动而引起疾病传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
一、概念与分类 空气中经常夹带着各种固态和液态
的微粒,一般分为尘、烟和雾三类。
粒径小于1μm的固态微粒称为“烟”
雾是液态微粒。
粒径大于1μm的固态微粒称为“尘” 尘又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 粒径大于10μm的固态微粒微粒,由于
重力作用能迅速降落地面,称为“降尘”
粒径小于10μm的固态微粒,能较长时
间飘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二、性质
各种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以空气为介质, 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具有 胶体特性,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并在空 气中呈布朗运动。 雾尘为液态气溶胶,即当气温下降时,空气 中一部分污染物和水蒸汽相遇,冷凝成为极 小的雾粒,悬浮于空气中,如工业排放的二 氧化硫,与水蒸汽冷凝而成硫酸雾;空气中 的二氧化氮、烃类污染物等,经强烈的阳光 照射后,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埃和微生物,据生产蛋鸡舍中的试验: 当气流速度V=2.2m/s和V=1.0m/s时,通 过电除尘器的空气容积L=2200m3/h和
1010m3/h,用除尘器来测定过滤前后两
者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的数量,结果 见表
表4-6 蛋鸡舍除尘前后的微粒数量与净化效率
除尘前含有的微粒( mg/m3) 5.6 3.60 1.50 2.60 10.08 2.53 2.22 3.50 2.20 3.87 2.80 1.03 4.00 2.10 除尘后含有的微粒 (mg/m3) V=2.2m/s 0.62 0.50 0.25 0.32 1.10 0.32 0.23 0.50 V=1.0m/s 0.06 0.08 0.25 0.08 0.20 0.13 97.3 98.0 93.0 92.0 95.0 93.7 89.0 86.1 83.3 87.5 89.8 87.5 89.7 85.8 净化效率(%)
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生成与扩散研究
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生成与扩散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生成与扩散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纳米颗粒是直径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微粒,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和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生成机制。
纳米颗粒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自然形成的背景源,另一个是人为活动所引起的。
自然形成的背景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海洋飞沫等。
这些自然源释放出的气态物质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反应,最终形成纳米颗粒。
而人为活动所引起的纳米颗粒生成主要来自燃烧排放、工业生产和交通尾气等源头。
这些源头释放出的废气中富含有害物质和颗粒物,经过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形成了纳米颗粒。
其次,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扩散至关重要。
纳米颗粒的扩散与其大小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较小的纳米颗粒由于具有浮力,能够更容易地在大气中扩散。
而密度较大的纳米颗粒则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难以长时间地悬浮在大气中。
此外,纳米颗粒的扩散还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风速、湿度和气温等。
风速较大的情况下,纳米颗粒会更容易被迅速扩散到较远的地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纳米颗粒会与水蒸气发生作用,形成云凝结核并最终降落到地表;而气温的升高或降低也会影响纳米颗粒的扩散行为。
除了生成和扩散,研究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寿命也是十分重要的。
纳米颗粒的寿命由其化学成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决定。
在大气中,纳米颗粒与空气中的气体和云雾发生相互作用,会受到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这些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凝结、溶解等反应,导致纳米颗粒的寿命发生变化。
一些纳米颗粒在大气中可以存留几小时甚至数天,而另一些则只能存留几分钟或几秒钟。
因此,了解纳米颗粒的寿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纳米颗粒在大气中的生成与扩散研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纳米颗粒的生成机制和扩散行为,能够更好地控制纳米颗粒的排放源并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
第二章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
第二章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大气尘是空气净化的直接处理对象,所谓大气尘是指大气中的悬浮微粒。
既包含固体微粒也包含液体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
大气尘的粒径一般小于10μm。
2—1 大气尘的发生源及组成一、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1.自然发生源如:海风带入空气中的海盐微粒、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植物花粉等;2.人为发生源在人为发生源中,近代工业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主要地位。
如燃煤、燃油产生的灰分、SO2、烟雾等。
大气尘污染源表2—1二、大气尘的组成1. 无机性非金属微粒主要有矿物(包括砂土)的碎屑、煤粉、碳黑和金属。
2. 金属微粒大气尘中金属成分和工业发展有很大关系。
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大气尘中发现金属特别是重金属(铅、镉、铍、锰、铁等)的含量增加。
3. 有机性微粒在大气尘的有机性微粒部分,植物花粉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花粉的数量与季节有关。
春夏之交是花粉最多的时候。
6大气尘的一般组成表2—22—2大气尘的浓度一、大气尘浓度1. 计数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个数表示,记作粒/升。
2. 计重浓度(质量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质量表示,记作mg /m3。
3. 沉降浓度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自然沉降下来的尘粒个数或重量表示(粒/厘米2·时或吨/公里2·月)。
4. 粒径颗粒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某一粒径范围内的灰尘颗粒数(粒/m3或粒/升)。
大气尘的浓度变化很大,为了科学地确定大气尘的浓度,应该区分是瞬时(一次)值还是平均值,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或是同时给出平均、最大、最小三个数值。
在平均值里还应区分是1小时平均、24小时(日)平均或月平均。
时间越长其平均值越小。
必要使还应指明连续平均的时间。
例如连续48小时的1小时平均值,或每天白天8小时的1小时平均值。
最大、最小值也同样应指出其时间性,即每日最大(小)或每月最大(小)值。
从环境卫生角度,大气尘的浓度均采用计重浓度辅助以沉降浓度。
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与分析空气污染是近年来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既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也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在空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对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有效监测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微粒物质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PM10,它们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
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危害包括: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且有可能携带污染物进入到人体内部。
因此,对于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危害物质的种类、来源和浓度,以便对其进行控制和减排,保障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
那么,现代的微粒物质检测与分析技术有哪些呢?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和现代化学分析方法两类。
其中,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重量法、光散射法和流量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稳定可靠等特点。
另一方面,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则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气质/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固相微萃取等分析仪器。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微粒物质的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效率检测,而且能够分析微粒物质的有机物、元素组成等多种信息。
除了检测方法的不同,对于微粒物质的分析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
其中,元素分析、有机物分析和微观形态分析是常用的三种分析手段。
元素分析主要采用了元素分析仪,它能够分析微粒物质中的重金属、有毒元素等元素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而有机物分析则通过使用有机物富集装置来富集空气中的有机物,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有机物进行分析。
微观形态分析则是通过使用扫描电镜等设备对粒子的形态、尺寸、构造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应用在微粒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中,例如冷热蒸发法、单颗粒质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高速、高效的优点,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粒子的特征和成分。
总的来说,对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大气层中的微粒与气溶胶
1.引言大气层中的微粒与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质。
它们对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详细探讨大气层中微粒和气溶胶的来源、特性和作用,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微粒和气溶胶的来源大气中的微粒和气溶胶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活动。
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海洋气溶胶等,这些源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质进入大气层。
而人为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燃烧等也是主要的微粒和气溶胶源。
3.微粒和气溶胶的特性微粒和气溶胶的特性主要包括粒径、化学组成和分布。
根据粒径大小,可将微粒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可见气溶胶(0.1-10微米)、细颗粒物(2.5微米以下)和超细颗粒物(0.1微米以下)。
化学组成方面,微粒和气溶胶包含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元素等。
此外,它们的分布也受到气流、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4.微粒和气溶胶的作用微粒和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它们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会影响地球能量平衡,从而对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其次,它们对云的形成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降水模式和水循环。
此外,微粒和气溶胶还与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相关,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
最后,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细颗粒物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5.人类活动对微粒和气溶胶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微粒和气溶胶的贡献不断增加。
工业生产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质,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微粒和气溶胶。
此外,能源燃烧如燃煤和石油燃烧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这些人为活动导致了大气中微粒和气溶胶的浓度升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6.减少大气微粒和气溶胶的方法为了减少大气中微粒和气溶胶的浓度,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提高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大气微粒和气溶胶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常见大气颗粒物名词解释
常见大气颗粒物名词解释
颗粒物:指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也叫空气污染物。
1、PM10:PM10是细颗粒物(PM)的缩写,指大于或等于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可以被人看到,例如灰尘、烟灰、垃圾、煤尘等,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
2、PM2.5:PM2.5是细颗粒物(PM)的缩写,指大于或等于2.5微米直径的颗粒物,例如细尘、火花、动物毛发等,是细尘污染物和二次空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3、颗粒物细尘: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以砂、尘、火花、粉尘等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是最主要的细颗粒物污染物,对人体的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健康危害最大。
4、氮氧化物:指大气中的氮元素经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氨气(NH3)、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氮(NO)。
NOx不仅有强烈的燃烧剧毒,而且还会在大气中参与形成臭氧(O3)。
5、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气态污染物,它是由矿物燃烧、冶炼钢铁等工业活动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肺炎。
空气投影系统原理
空气投影系统原理
空气投影系统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微粒来产生图像的投影技术。
其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散射作用,通过控制空气中的微粒浓度和分布来实现图像的投影。
空气投影系统主要由光源、控制装置和光学器件组成。
光源会产生一束光线,经由控制装置发射到空气中。
控制装置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度、颜色和图像内容。
光线进入空气后,会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散射理论,当光线遇到微粒时,会发生散射现象,使光线改变方向。
通过精确控制微粒的浓度和分布,可以使散射的光线形成所需的图像。
具体来说,微粒浓度较高的区域会对光线进行更多的散射,而浓度较低的区域则会对光线进行较少的散射。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空气中形成图像。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投影,空气投影系统通常需要对微粒进行精确控制。
可以使用激光束来激发空气中的微粒,或者通过向空气中喷射微粒的方式实现控制。
此外,空气投影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微粒的颜色和大小,以满足不同投影需求。
总的来说,空气投影系统利用光的散射特性和对微粒浓度的精确控制,可以在空气中形成图像投影。
这种技术在娱乐、教育和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粒辐射和电离辐射
微粒辐射和电离辐射
微粒辐射和电离辐射都是与辐射有关的概念,但它们有所不同。
微粒辐射指的是以微粒形式存在的辐射物质。
这些微粒可以是气溶胶、颗粒物、尘埃等。
微粒辐射通常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如PM2.5和PM10等。
这些微粒辐射主要来自于人类活
动和自然过程,如燃烧排放、工业污染、车辆尾气、火山喷发等。
微粒辐射对健康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微粒辐射可引起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能见度降低等问题。
电离辐射指的是能够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
这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和粒子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等)。
当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从原子或分
子中剥离电子,形成带电粒子和自由电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强的特点,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地下辐射,还是人类使用的放射性物质都属于电离辐射。
暴露于高剂量的电离辐射下可能对人体造成辐射热伤害、细胞损伤和突变等危害。
总之,微粒辐射和电离辐射都是与辐射有关的概念,但微粒辐射主要指空气中的微粒,而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
空气中的各项污染悬浮微粒(PM10
二氧化硫(
除自然界產生外,一般為燃料中硫份燃燒與空氣中之氧結合者,為一具刺激臭味之無色氣體,易溶於水,與水反應為亞硫酸;於空氣中可氧化成硫酸鹽,為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質。
一氧化碳(
除森林火災、甲烷氧化及生物活動等自然現象產生外,主要來自石化等燃料之不完全燃燒產生,無色無味,比空氣輕,由於一氧化氮對血紅素的親和力比氧氣大得多,因此,可能造成人體及動物血液和組織中氧氣過低,而產生中毒現象。
臭氧(
係一種由氮氧化物、反應性碳氫化合物及日光照射後產生之二次汙染物。具強氧化力,對呼吸系統具刺激性,能引起咳嗽、氣喘、頭痛、疲倦及肺部之傷害,特別是對小孩、老人、病人或戶外運動者有較大影響,同時對於植物,包括農作物有不良影響,對於人造材料,諸如橡膠(輪胎等)及油漆等,均能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及二氧化氮(NO2),其生成原因係來自燃燒過程中,空氣中氮或燃料中氮化物氧化而成,一氧化氮為無色無味氣體,稍溶於水,燃燒過程生成之氮氧化物以一氧化氮為主要成份,光化學反應中可反應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為具刺激味道之赤褐色氣體,易溶於水,與水反應為亞硝酸及硝酸;參與光化學反應,吸收陽光後分解成一氧化氮及氧,在空氣中可氧化成硝酸鹽,亦是造成雨水酸化原因之一。
什么是“空气传播”?
什么是“空气传播”?一、概述空气传播,即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液滴传播病原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呼吸等活动产生的飞沫来传播病原体,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细小微粒悬浮着的病原体进行传播。
与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相比,空气传播具有更长的传播距离和更持久的传播时间,对于密闭空间的传播风险更高。
二、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通过飞沫传播。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其体内的病原体会通过飞沫的形式被释放到空气中。
这些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并可以被其他人吸入到呼吸系统中,从而导致感染。
2. 空气中微粒传播另一种常见的空气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液滴来传播病原体。
这些微粒可以是尘埃、烟雾、气溶胶等,它们携带着病原体并可以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
当人们呼吸时,这些微粒会进入呼吸系统,从而导致感染的风险。
三、防控措施1. 加强通风通风是防止空气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及时将密闭空间中积聚的病原体排除,减少感染的机会。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等地方。
2. 戴口罩佩戴口罩是另一个有效的防止空气传播的方法。
口罩可以阻挡呼吸道飞沫和微粒进入呼吸系统,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疫情期间,戴口罩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防止空气传播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室内物品、表面和空气可以有效地杀灭悬浮的病原体,减少感染的机会。
4.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社交距离是减少空气传播风险的关键。
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避免直接接触和呼吸他人的飞沫,减少感染的机会。
结语空气传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播方式,通过飞沫和微粒来传播病原体。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需要加强通风、佩戴口罩、保持清洁和消毒,并保持社交距离。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阻断传播链,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粉尘浓度单位um
粉尘浓度单位um
粉尘是指空气中的微粒,它们可以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矿物质、金属等。
粉尘浓度是指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单位是微米(um)。
粉尘浓度的高低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粉尘浓度过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高浓度的粉尘还会导致眼睛疾病,如角膜炎、结膜炎等。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粉尘浓度。
首先,应加强空气污染控制,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烟尘、汽油烟等。
其次,应加强室内空气净化,定期清洁室内空气,更换室内空气过滤器,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粉尘。
此外,还应注意防止粉尘污染,如不要在室内吸烟,不要在室内搅拌粉尘等。
只有通过加强空气污染控制和室内空气净化,才能有效降低粉尘浓度,保护人们的健康。
科普知识资料灰尘
科普知识资料灰尘科普知识资料灰尘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灰尘来源于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它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科普知识资料灰尘,欢迎你的阅读。
可以借鉴的哈。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生,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
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和其它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它色光。
由於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
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此外,由於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单调啊!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大气中固体微粒污染物
大气中固体微粒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物可概括为两大类: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颗粒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颗粒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其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分为如下几种:1.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它通常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级、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颗粒的尺寸范围i,一般为1-200μm左右。
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黏土粉尘、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
2.烟(fume)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它是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伴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
烟颗粒的尺寸很小,一般为0.01-1μm左右。
产生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等。
3.飞灰(flyash)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4.黑烟(smoke)黑烟一般系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5.雾(fog)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1km的小水滴悬浮体。
在工程中,雾一般泛指小液体粒子悬浮体,它可能是由于液体蒸气的凝结、液体的雾化及化学反应等过程形成的,如水雾、酸雾、碱雾、油雾等。
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颗粒物直径的大小,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dclea)和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a)。
前者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后者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外,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亦 向大气中散发多种微粒。
➢ 微粒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一方面取 决于微粒的种类和浓度;另一方面 与气象条件有关。
➢ 国家规定大气微粒的最高允许值为 150μg/m3
➢ 农牧区空气中的微粒,其数量和成 分随自然环境、季节、土壤性质和 植被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 农牧区的微粒主要来自由气流扬起 的干燥尘土,这些尘土大多是无机 性的,但到夏秋之际,各种有机性 尘粒增加,如孢子、花粉、植物碎 片、腐植质等。
➢ 在畜牧场内,由于家畜在场地上活 动,可扬起大量的尘土,同时夹带 大量的干粪、被毛碎屑、饲料残粒 等。
➢ 因此,畜牧场的微粒以有机性微粒 为主。
➢ 2、畜舍微粒 ➢ 畜舍微粒一部分是由舍外进入的
➢ 雾尘为液态气溶胶,即当气温下降时,空气 中一部分污染物和水蒸汽相遇,冷凝成为极 小的雾粒,悬浮于空气中,如工业排放的二 氧化硫,与水蒸汽冷凝而成硫酸雾;空气中 的二氧化氮、烃类污染物等,经强烈的阳光 照射➢ 1、大气中微粒 ➢ 有的是由地面扬起的尘土;
➢ 有的是工矿业生产中排放出的燃烧不全 的烟尘,固体原料、燃料的粉碎、研磨、 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散发的粉尘;
➢ 如果畜舍内空气湿度较大,微粒可吸收 空气中的水汽,亦可吸附一部分氨和硫 化氢等,此类混合微粒如沉积在呼吸道 粘膜上,可使粘膜受到刺激,引起粘膜 损伤。
➢ 微粒愈小,其危害性亦愈大。
➢ 一般空气潮湿,易使固态微粒吸收水汽, 变重下沉,使呼吸道疾病减少。
➢ 5.消除空气中微粒的措施 ➢ (1)在牧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可
➢ 另一部分是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
➢ 在分发干草、粉料、刷拭畜体、翻动垫 草、打扫畜床和舍内地面时,均可使舍 内微粒大量增加,使舍内全群家畜很快 受到感染
➢ 因此,在封闭式畜舍中,如何消除或减 少微粒传染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卫生防疫 措施之一。
➢ 3、微粒可用密度法和重量法来计算衡量 ➢ 密度法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尘粒数,
腔内 ➢ 5~10μm的微粒可到达支气管 ➢ 5μm以下的微粒可进入细支气管和
肺泡
➢ 而2 ~ 5μm的微粒中夹带病原微生
物,可使家畜感染。
➢ 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微粒,由于 纤毛上皮运动,咳嗽,吞噬细胞的 作用而引起转移,部分溶解于支气 管粘膜中,可使家畜发生气管炎或 支气管炎。
➢ 有的微粒进入细支气管末端和肺组 织内,在那里滞留下来。
➢ 按直径为0.5-10μm的微粒计 ➢ 商品蛋鸡舍为34.9~66.8×106粒/m3 ➢ 试验蛋鸡舍为5.8~9.8×106粒/m3 ➢ 商品蛋鸡舍的微粒高于试验蛋鸡舍。
➢ 就季节而言 ➢ 冬季商品蛋鸡舍为3.49×106粒/m3 ➢ 夏季商品蛋鸡舍为66.8×106粒/m3 ➢ 表明夏季显著多于冬季 ➢ 鸡舍内最多可达104.5×106粒/m3 ➢ 而火鸡的微粒为12.9×106粒/m3
以减少外界微粒的侵入;场内在道 路两旁的空地上种植牧草和饲料作 物,可以减少场内尘土飞扬。
➢ (2)粉碎饲料的场所或堆垛干草 的场地应远离畜舍。
➢ (3)在舍内分发干草时动作要轻 些。在喂给粉料时,应先发料,然 后任其采食。最好改喂湿拌饲料或 颗粒饲料。
➢(4)在更换或翻动垫草时,应 趁家畜不在舍内时进行。
➢ 粒径大于1μm的固态微粒称为“尘” ➢ 尘又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 ➢ 粒径大于10μm的固态微粒微粒,由于
重力作用能迅速降落地面,称为“降尘” ➢ 粒径小于10μm的固态微粒,能较长时
间飘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 二、性质
➢ 各种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以空气为介质, 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具有 胶体特性,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并在空 气中呈布朗运动。
用每立方米所含粒数(粒数/m3)表示 ➢ 重量法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有微粒的
毫克数,用mg/m3表示之 ➢ 据测定,畜舍空气中的微粒一般在103~
106粒/m3之间,而在翻动垫草时,数量 可增加数十倍。
➢ 在封闭式畜舍内,微粒的数量因家畜种 类不同有很大差异。
➢ 美国俄勒岗大学试验鸡场,在冬、春、 夏季测定了五种禽舍中的微粒含量。
腺的分泌物、细毛、皮屑、微生物 等混合在一起,粘结在肤上,使皮 肤发痒,甚至发炎; ➢ 同时还能堵塞皮脂腺和汗腺的出品
➢ 皮脂腺分泌受阻后可使皮肤缺乏油 脂,表皮变得干燥脆弱,易遭损伤 和破裂
➢ 汗腺分泌受阻,使皮肤的散热功能 降低
➢ 此外皮肤感受器的功能也受到影响。
➢ 大量的微粒可被家畜吸入呼吸道内。 ➢ 大于10μm的微粒一般被阻留在鼻
➢(5)禁止在舍内刷拭家畜。 ➢(6)禁止干扫畜床地面。
➢ (7)保证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及 时排除舍内的微粒。
➢ 如采用机械通风设施,可在进气口安装 空气过滤器。空气经过滤后,可大大减 少微粒量。在大型封闭式畜舍的建筑设 计时,应安装除尘器或阴离子发生器。
➢ 第三节 空气中的微生物 ➢ 空气是微生物生活的不利环境,因
➢ 通过鸡舍内微粒样品的分析,发现钙、 钠、铁、锌、镁、铝等元素的含量高于 其他元素,而其中以钙元素含量最多。
➢ 这与饲粮中钙水平呈正相关 ➢ 而蛋鸡舍的锌元素含量亦较高,这可能
与鸡的羽毛和脚趾在镀锌鸡笼上的磨损 有关,或因羽毛的锌含量较高所致。
➢ 4、微粒对家畜的危害 ➢ 微粒降落在家畜体表上,可与皮脂
为干燥的空气可使微生物失去水分 而干瘪,空气中也缺乏微生物繁殖 所需营养物质
➢ 此外,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又有杀 菌作用
➢ 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大部分在较短 的时间内死亡。
➢ 但是,空气中仍然飘浮着各种微生 物,在潮湿地区和温暖季节,特别 是在畜牧场的空气环境中,还可能 有病原微生物。这对家畜造成严重 的威胁。
➢ 浸入肺泡的微粒,部分可随呼吸排 出,部分被吞食溶解,有的停留在 肺组织内,引起肺炎等。
➢ 据估计,肥猪肺炎有37%发生在微 粒数量较多的舍内。
➢ 停留在肺组织的微粒,可通过肺泡 间隙,侵入周围结缔组织的淋巴间 隙和淋巴管内,并能阻塞淋巴管, 引起尘肺病,尘肺病的主要症状是 淋巴微粒潴留、结缔组织增生和肺 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