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Ⅱ》中“冯氏幽默”关联解读
_非诚勿扰_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_葛婷
/ 电影文2009年第11期■ 葛 婷 (枣庄学院中文系,山东 枣庄 277100)[摘 要] 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的语言依然继承了冯氏语言的一贯特色,幽默诙谐中不乏犀利机趣,但是随着经验阅历、视野见解的增广,冯氏语言幽默已由“纯痞”向“雅痞”转向。
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经典台词的语用分析,不仅将其幽默效果的产生语用机制条分缕析,而且将体现在此片中冯氏幽默语言的语用风格转向予以揭示。
[关键词]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语用;机制;风格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视觉艺术享受,而且还有其独特韵味的冯氏语言艺术享受。
在《非诚勿扰》中我们看到的是相声加小品①的组合,其中精炼、简短的语言特色为本片增色不少。
但是任何的语言形式都是服从于导演的思维表现的:在这个贺岁片中,冯小刚导演将本部电影定位为一部为贺岁档订制的电影,夹在其他电影中间的甜品;①定义为一部简单、轻松的电影,将自己的冯氏幽默与爱情故事纠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对中年男人浪漫情缘的叙事。
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冯小刚导演在搞笑上花的功夫小了,夹杂了文艺浪漫的色彩,实现了幽默表达的同时,也完成了“雅痞”的成功转向。
一、幽默语言的语用机制在电影《非诚勿扰》中秦奋以一小有钱财的成功男面目征婚,在与“断背男”“未婚妈妈”“性冷淡女”等形形色色的应征者见面的过程中,展示着对时下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语言表达形式多样,时尚元素集结,冯氏语言依然是影片的调味品、开心果、智慧糖,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可靠保证。
②其中经典言语层出,脍炙人口又彰显了人物个性。
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这样说电影《非诚勿扰》中的幽默语言是冯氏语言的再次成功展现。
我们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冯氏语言的幽默效果构成机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了冯氏语言的功力所在。
对《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台词进行语用构成机制的分析,冯小刚导演主要使用了这样几种幽默机制:岔断机制:话语语义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结局在意料之外,然而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顿悟的笑。
冯氏幽默与我们的生活
冯氏幽默与我们的生活“不准笑,严肃点,人家正打劫呢!”当冯小刚的喜剧片《天下无贼》里劫匪冯远征操着娘娘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笔者是真严肃不起来,早已经笑得人仰马翻了。
这就是冯式喜剧的魅力——当主角们非常严肃的在电影里讨论人生和理想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早已经忍俊不禁了。
但是在我们笑完之后,却又有一两滴无名之泪从眼角滑出。
这就是喜剧之王冯小刚带给我们的感受,笑完后之后总会留下些念想。
回眸一笑:美女在喜剧片里永远只是一片绿叶舒淇、范爷、关之琳……,这几位女神级的人物放在任何一部电影里都应该是当仁不让的电影中心,然而当她们出现在冯小刚的喜剧片里时,却只能默默的做一片绿叶,衬托着那些男主角甚至非男主角们。
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这几位美女在冯小刚喜剧片里的搭档都是葛优,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喜剧长相跟这几位大美女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不用演就已经是一出喜剧了。
笔者不禁在想,冯小刚为葛优“选妃”的原则一定是:谁能把葛优承托得更丑就选谁。
在《大腕》里,关之琳与葛优的对手戏还没有葛优跟英达来得多;范爷在《手机》里几乎就起到一个展现葛优“人品魅力”的作用;跟葛优对手戏最多的舒淇在《非诚勿扰》里也只不过是为了放大葛优这个“新时代好男人”的优点而已。
看来看去,在冯小刚的喜剧里,神马美女都是浮云,只有贫嘴的葛优才是王道。
笑里藏刀:用喜剧包裹的社会讽刺《大腕》里一段颇具“魔幻主义”的精神病人对话却非常不幸的在今天成为了现实。
恐怕大家都还记得张涵予对互联网的总结,“加一个零直接扔给下家,直接套现”已经成为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最终归宿,甚至也成为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创业目的,而李成儒对房价的定位却出现了偏差,或许当时看来4000美金一平方米的房价已经是天价,但是放在当今的首都却是出奇的便宜。
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居然被一群精神病人给准确预测了。
当年我们看着这段疯言疯语捧腹大笑时,谁也没有想到今天再看一遍的时候竟然有被捅了一刀的感觉。
而这样的感觉不仅仅在大腕一部电影里出现,《天下无贼》里刘德华说的“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手机》里张国立的“做人要厚道”,无不是用一种喜剧的糖衣包裹了浓重的社会讽刺,让我们再笑完之后才发现这把刀可能已经桶在我们身上了。
从会话合作原则解读冯氏喜剧中的幽默--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
一
、
合作 原 ̄ ( oe t e r c l 是 在 2 世 纪 6 ] 1 op r i i i e c av p n p ) O O年代 由美 国语 言学 家格赖斯 G i 首先提 出。他认为 , re c 人们的谈话不是 由毫无关联 的句子 构成 的 , 而是在 语言交际过 程中 , 为保证交 际的顺利进行 , 对话双方存 在着一种默契和合作 , 以有效地配合来完成交际的 目标和愿望。 合作原 则 的具体 内容体现为 以下 四个准则 : 1 . 数量准则 ( un t M x 即所说 的话 应提供所 足够 的信息 , Q aty a m) i i 不 要提供超 出需要 的信息 。 2 . 质量准 则( uly ai 即所说 的话要真实 , 要说 明知是虚假 Q at M x i m) 不 的话或缺乏证据的话 。 3关系准则( eao xi 即所说 的话要 与话题有关联 。 . R lt nMa m) i 4 . 准则( an r a m 即所说的话要 清楚 明白 , 方式 M eMx ) n i 避免 晦涩 , 避 免歧义 , 要简练避免哕嗦 , 要有条理。 这些准则 规定 了人们 在言语交际 时 , 尽可能 的真 实 、 真诚 、 清晰地 提供相关信息 , 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合 作 , 完成交 际 目的。 束定芳在《 现代 语义学》 中说 :这些准则并非说话的规则 , “ 而是人们在话语 交际中所假 设的使话语 得以进 行的一种底线 , 是人们理解话语 的基础 。” 在实际交 际过程中 , 人们并 没有 总是恪守这些准则 , 而是 由于语境 的影响或现实 的需 要 , 有意无意的违反这些准则 。无意的违反可能会 造成误解 , 影响 交际的顺利进行 ; 有意的违反通常是说话人为 了达 到某 一语言效果 , 故 意不遵守上述准则 。下面引用冯小刚电影 } 诚勿扰》 中一些幽默的对 白 与情节 , 运用会话合作原则理论 , 讨论冯氏幽默是如何达到幽默效果 的。 二、 违反合作原则所产 生的幽默 1对 “ . 数量准则 ” 的违反 根 据“ 数量准则 ” 言语交 际双方应提供交际所需 的信息量 , 多不 , 不 少刚刚好。那么, 违反数量准则 的情 况也就相应分为 两种 : 一种是 没有 提供交 际 目的所需 的足够 的信息 , 另一种是提供的 内容超出需要。 电影 《 非诚勿扰 》 中有这样一 段场景 : 主人公 秦奋和粱笑 笑来到 日 本北海道 ,他 的朋友邬桑开 车载 着他们经过一个寺院 ,秦奋想进去拜 佛, 于是邬桑跟寺院的人沟通后与秦奋有这样一段对话 : 邬桑 : 今天没戏 。 秦奋 : 怎么着 了? 邬桑 : 寺院不对外开放 , 你拜不成 了。 秦奋却 坚持 : 跟他 们好好说说 啊 , 说我们是从 中 国来 的, 就想今 天
非诚勿扰2影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非诚勿扰2观后感非诚勿扰2是一部典型的爱情喜剧片,结合非诚勿扰1的发展来看,整部电影是在延续秦奋和梁笑笑的爱情。
可是作为爱情喜剧来说,2中的爱情戏份却并不是那么浓。
非诚勿扰2中的爱情似乎是在为死亡做铺垫。
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被一部电影组合在了一起,我想这会使感悟生活的人发生许多共鸣的吧。
影片中承担爱情内容的人物是秦奋和梁笑笑,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芒果和香山似乎也诠释了不同的爱情观,特别是影片开始的那场盛大的离婚典礼。
或许这就是冯氏幽默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
一场盛大的离婚典礼想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诱发观众的笑声还是为了票房利益,商业价值呢?我想,断然不能排除这方面的因素,可是根本目的应该是引发人们的反思吧。
当今社会,把婚姻当儿戏的人不在少数,这似乎有违背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影片中另外一段试婚的片段也颇为精彩,试婚从七年止痒开始,引发观众深思。
现在的婚姻好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七年之痒似乎像一个符咒,成为许多现实生活中离婚的导火线。
这也与影片中芒果与香山的离婚典礼有巧妙地联系。
冯小刚是一位很聪明的导演,他把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小事用他的方式放大化,让观众看见,让我们反思。
房子,车子,票子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许多女生嫁人的标准,不得不说,梁笑笑接受秦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每个女生都会梦想自己是公主,可是没有良好的物质生活,也就缺乏了做公主的首要条件了,况且梁笑笑自己的自身条件也是很优秀的。
她真正的爱情是不在秦奋身上的,对于秦奋,她也不过就是被感动以及一种习惯,一种依赖罢了。
对于一个婚姻来说,一个有安全感的丈夫,有物质条件的生活就比较美满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自己深爱的人过上美满婚姻生活的。
而且爱情最终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记得《蜗居》里的海藻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人好比一辆车,富男人好比宝马,穷男人好比奥拓,既然都会坏在半路,为什么不选择一部好车呢。
非诚勿扰影评集锦
非诚勿扰影评集锦一、《非诚勿扰》:小刚回归冯氏喜剧记得去年《集结号》热映时我曾经对记者说过:此类悲怆之战争片并非小刚所长,相信他今后还会回归自己独树一帜的冯氏喜剧。
《非诚勿扰》的上映让我的预言成真。
冯小刚不但回归冯氏喜剧,并且将此类喜剧各色元素调配拿捏得十分从容精准、游刃有余,再次巩固了小刚作为本土喜剧之王这一不可撼动的地位。
何为冯氏喜剧,一言以蔽之,温情+喜剧是也。
就故事结构而言,《非诚勿扰》大体上是一出有点感伤的中年浪漫爱情剧,喜剧口味比较清淡,故而显得比较文艺。
而影片的喜感与笑料大多是透过带有标志性的冯式京白传达出来。
这种温情喜剧在过去中国本土喜剧中并不多见,它的问世与十来年的成长历程,应该被视作是冯小刚对本土喜剧的一份独特贡献。
中国喜剧电影并不发达。
作为一个特有的电影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
但即使如此,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若干被后人言说的喜剧亚类型。
如四十年代桑弧的《太太万岁》、《假凤虚凰》,五十年代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此类可归为“讽刺喜剧”;五六十年代黄佐临与谢晋师徒的《三毛学生意》、《大李老李和小李》,六十年代的《如此爹娘》、《满意不满意》,此类可归为滑稽喜剧;六十年代的《今天我休息》、《魔术师奇遇》、《女理发师》、《李双双》、《锦上添花》,以及八十年代的《她俩和她俩》、《小字辈》则属于一种“歌颂性喜剧”;九十年代陈佩斯父子“二子”系列与张刚的“乡村喜剧”系列则算是一种“活报剧”;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是一种仿照卓别林和法国喜剧而来的“战争喜剧”,而喜剧感最强烈,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
如果上述划分成立,那么,很显然,冯小刚温情喜剧的加入,使得中国本土喜剧画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尽管从大的喜剧类型上,温情喜剧仍旧属于一种轻喜剧范畴,自觉地与癫狂、滑稽、闹剧等极端喜剧风格保持着一定距离。
但就喜剧形态、手段和效果等方面看,它还是体现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个性风范。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
冯 小 刚 可 以说 是 中 国贺 岁喜 剧 片肇 始 不 同事 物 的某 些 特 征 具 有相 似 性 或 相 关 性
者 , 影 片凭 着 “ 氏幽默 ” 成 为 中国 大 陆 其 冯 ,
影坛 一 道难 得 的轻 松 愉悦 的风 景线 , 赢得 了 观 众 , 得 了 市场 , 而 也 奠定 了冯 小 刚不 借 用 某一 更 为熟 悉 或直 接 的经 验 领域 ( 域) 赢 从 源
t
群
不 上 , 马 又 不 管 修 ” 一 步 强 化 了 这种 不 宝 进
合 适 性 , 射 到 目的 域 中就 是 “ 亲 生 的孩 映 非 子 以后 会 出现 一 系 列 的 问题 , 果孩 子 出现 如 什 么 问题 必 须 要 亲生 父 亲 才 能解 决 , 我就 无
{l s 诚勿扰 l z 幽默语言分析
这种 不 和谐 性 时 , 爆发 出 了会意 的笑 。 就 () 2 秦奋 : 在我 这 儿 , 在 别处 …… 人 心
【 键 词 1 幽默 隐喻 语境 关
一
、
“ 氏语 言” 冯
梁 笑 笑 : 可 以 不 接 受 , 知道 这 对 你 你 我 活 中发 现 一 种 事 物 的 某 些特 征 与 另 一 完 全 不 公 平 。 秦奋, 那你 能 允许 我 , 在 你 这 儿 , 心 身体 时, 就将 某 些 方面 的意 象转 移 到 这 个完 全 不 有 时候开 / 差 吗? J 、 梁 笑笑 : 允许 。 不 同 的事 物 上 。 现 在 语 言 表 达 中 , 是 往 往 体 就
可 动 摇 乃 至 很 难 取代 的 导 演地 位 “ 氏 幽 冯 默” 的重 要 法 宝之 一 是 片 中压 倒 性 的 “ 氏 冯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非诚勿扰2》经典台词中的幽默
[ 关键词 】 《 非诚 勿扰 2 故意违反 会话合作原 则 》 幽默
d i O3 6  ̄.s .0 2 6 1 .0 10 .3 o: .9 9 i n1 0 — 9 62 1 .8f 3 l s )
一
、
引 言
的 话 : 是 不 要 说 缺 乏 足 够 证 据 的 二 话 。 () 系 准 则 ( lv n xm) 3关 Ree a tMa i 要 有 关 联 。 () 式 准 则 ( a n 4方 M n e r Ma i , xm) 强调 表达 方 式 要 清 楚 明 白 ,
度 ,运 用 会 话 合 作 原 则 ,从 人 物 对 白
我 懂 ,爱 是 有 寿 命 的 ,我 要 真 爱你 我 就不跟你结婚啦。 ( 笑笑假装扔戒指 ) 梁
秦 :别 别 别 ,爱 还 是 爱 的 。 梁 笑 笑 与 秦 奋 的 这 段 对 话 中 幽 默 效 果 出 现 在 秦 奋 最 后 的 补 充 回 答
一
效 果 。 本 文 主 要讨 论故 意违 反 会话 合
《 非诚 勿扰 2 》的 原 名 为 《 不省 心 》,剧 情 讲 述 秦 奋和 梁 笑 笑 回 国后 的故 事 。 在 故 事 J的结 尾 ,葛优 和 舒 淇 在 邮 轮 上 展 望 未来 ,打 算 回 国就 结 婚 。 《 省 心 》却 没 打 算 让 两 人 顺 顺 不 当 当 完 婚 。 笑 笑 在 一 次 醉 酒 之 后 承
( 井 有 条 ) 井 。
提 供 的信 息量 应 该 不 多 不 少 ,正 好 符
合 另 一 方 的要 求 。所 以 ,违 反 量 的准
以 上 四 条 准 则 描 述 了一 个 感 情 还 不 是 爱 情 , 于 是 两 人 日渐 疏 远 。 从剧 情 上 看 , 《 省 心 》 不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
《非诚勿扰》幽默语言分析作者:周丽颖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4期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赢得观众的重要法宝之一是片中压倒性的冯氏幽默语言,《非诚勿扰》延续了冯氏语言的一贯风格,喜感十足。
两个看似无关情景的偶然联系是幽默产生的关键,从这一策略上看,《非诚勿扰》在幽默创造上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创造看似无关的联系。
通过设置一定的场合,使看似无关的情景产生联系。
关键词幽默隐喻语境一、“冯氏语言”冯小刚可以说是中国贺岁喜剧片肇始者,其影片凭着“冯氏幽默”,成为中国大陆影坛一道难得的轻松愉悦的风景线,赢得了观众。
赢得了市场,从而也奠定了冯小刚不可动摇乃至很难取代的导演地位。
“冯氏幽默”的重要法宝之一是片中压倒性的“冯氏语言”,台词绝对是冯小刚贺岁剧的最大看点。
看片子的时候,你在被台词逗得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赞叹它的经典,寻常的言谈举止干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给人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非诚勿扰》是冯小刚的第一部原创作品,语言特色延续了冯氏幽默的一贯风格,又不乏深沉锤炼的人生箴言,喜感十足,但绝不流于肤浅,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在创造幽默语言上的睿智。
幽默的构成机制就是一套策略思想和手段,它不直说,而是机智的、拐弯抹角的设置各种圈套。
言语含蓄,话里含哲理,存机智,他是一种诉诸理智的“可笑性”的精神现象。
是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学识、经验、智慧的结晶。
Koestler在讨论幽默的创造性时认为:“如果叙述这一语义管道包含恰当的情感张力,含有两个通常不可融合方面的某一思想或事件的突然关联。
则产生滑稽效果:如果管道被切断,我们的期待被愚弄,冗余的张力便以大笑的形式喷发出来或以更温和的形式泼洒出来”两个看似无关情景的偶然联系是幽默产生的关键。
当读者意识到这一双重性、不和谐性和两个情景之间的张力时便会感到好笑。
如何在两个看似无关的情景之间建立偶然的联系,《非诚勿扰》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创造看似无关的联系,我们可称之为隐喻幽默。
从《非诚勿扰》看冯氏平民喜剧之路
从《 非诚 勿 扰 》 冯 氏平 民喜剧 之 路 看
高 卫 红
(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濮 阳 4 7 0 ) 濮 河 50 0
・
争 ・ ・ ・}-夺 ・ ・ ・ ・ ・ ・ ・ ・ ・ ・ ・ ・ ・ ・ 夺 夺 ・ ・ 夺 夺 ÷ 夺 牵 夺 夺 夺 ÷ ÷ 夺 夺 夺
摘 要 : 非诚 勿扰》 《 是冯 小刚 2 0 0 8年 导 演 的一 部 比较 成 功 的贺 岁喜 剧 电影 。其 成 功 的 原 因 主要 体 现在人 民性 和传 奇性 两 个方 面。 它既延 续 了冯 氏风 格 的平 民喜剧 的叙 事模 式 , 对传 统 的“ 氏 幽默 ” 又 冯
有所 突破和 创新 。
关键词 : 非诚 勿扰 ; 民喜剧 ; 民性 ; 奇性 平 人 传
中 图分 类 号 : 5 . 1 35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 4 2 0 ) 6— 0 0— 2 17 7 6 ( 0 9 0 0 6 0
自 19 9 7年 的《 甲方 乙方 》 加上 19 , 9 8年 的《 不见
乎虔 诚 的尊 重 。 “ 拍 电影 时 脑 子 里 只 想 着 一 件 我 事, 观众 爱 不爱看 , 怎样 才能 叫观众 爱 看 。 《 ” 非诚 勿 扰 》 冯 小 刚放 弃 筹 备 下 一 部 电 影 《 族 》 后 于 是 贵 之
20 0 8年五 六月 份写 的 , 称 这是 为 了响应 观 众 的 观 他
无 奈 。在 当今 的现 实 生 , 冯小 刚导 演 的 电影 创 造 了 中 国近 年 来 票 房 的 新高, 给不 景气 的中 国 电影 市 场带 来 了非 同一 般 的 冲击 。他 似 乎 想 用 自己 的 电 影 说 明 一 个 不 争 的 事
《非诚勿扰》台词的幽默效果浅析
《非诚勿扰》台词的幽默效果浅析作者:易红徐建纲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2期[摘要]《非诚勿扰》中渗透了不少悲剧因素:秦奋国外遇到的小白不堪家庭暴力的离世;笑笑北海道未遂的自杀;与秦奋他们分手后,邬桑一个人在路上的泪流满面;还有那些应秦奋征婚而来的女子各有千秋、但并不让人艳羡的身世等等,都能感受到命运的多舛、世事的无奈,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但观众看时为何笑声不断或是泪中出笑呢?其中很大程度在于该片中人物台词的幽默喜剧特色。
[关键词]幽默合作原则模糊语境修辞一、引言冯小刚本人这样形容《非诚勿扰》“这部影片不是酒,甚至连浓茶都算不上。
它只是一杯淡茶。
但就是这杯淡茶,我相信也肯定能让你快乐!”。
的确,《非诚勿扰》,应该不能归于《集结号》之前冯氏贺岁片那样纯粹的喜剧,因为该影片中渗透了不少悲剧因素:秦奋国外遇到的小白不堪家庭暴力的离世:笑笑北海道未遂的自杀;与秦奋他们分手后,邬桑一个人在路上的泪流满面:还有那些应秦奋征婚而来的女子各有千秋、但并不让人艳羡的身世等等,都能感受到命运的多舛、世事的无奈,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
但观众看时为何笑声不断或是泪中出笑呢?其中很大程度在于该片中人物台词的幽默喜剧特色。
二、《非诚勿扰》台词的幽默效果分析2.1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幽默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逻辑与会话》演讲中曾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的、无条理的话语组成的。
交谈的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向。
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交谈的参与者就要共同遵守“合作原则”,将不适合谈话目的或方向的话语删除,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
但在现实交际中,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都严格地遵守。
当说话人违反这些准则和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
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为“会话含义”。
但这在言语效果中有时却会产生很强的幽默或喜剧效果。
电影《非诚勿扰》经典幽默对白析赏从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角度
《非诚勿扰》背景介绍
《非诚勿扰》是一档专为单身男女搭建的相亲综艺节目。每集节目中,都有 多位女嘉宾和一位男嘉宾登台,通过自我介绍、互动环节和情感剖析等方式,寻 找自己心仪的对象。节目自播出以来,以其轻松愉快的氛围、真实直接的表达和 新颖多样的环节设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社会认可。
广告营销策略
让这部电影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次演示将从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 则的角度,对《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幽默对白进行析赏。
会话合作原则,即CP原则,是指在会话过程中,参与者需要相互配合,以实 现有效、连贯的交流。这个原则要求说话者避免表达含糊、无关联或者是意义不 明的语句。然而,在《非诚勿扰》中,许多经典幽默对白都故意违反了这个原则, 从而产生出人意料的笑点。
感谢观看
3、品牌合作:在品牌合作方面,《非诚勿扰》也积极寻求与各类企业、品 牌的跨界合作。比如,节目曾与知名化妆品品牌合作,共同打造“心动女生”化 妆教程,将节目热度转化为产品销量。此外,还与旅游、家居等相关行业进行合 作,共同推广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结论
总的来说,《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档备受的综艺节目,与其独特的 创意、新颖的环节设计以及巧妙的广告营销策略密不可分。通过深入剖析《非诚 勿扰》的广告营销策略和品牌塑造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成功背后的商业价值。 未来,《非诚勿扰》若能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相信其品牌价值和 影响力仍将不断提升。
二、突如其来的转折
在《非诚勿扰》中,许多笑点都来自于对话中的突如其来转折。这些转折常 常出人意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脱离语境的“胡言乱语”,但实际上却是导演 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在秦奋参加一次相亲时,与女方进行了一段如下对话:
女:“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 么?”
非诚无扰的影评
以《非诚勿扰》来看冯氏艺术摘要:影片以主人公征婚为线索,牵扯出了当代社会中一幕幕令人可笑的“人间喜剧”。
平凡,是这部电影的基础,也是这部片子的特色,这样的故事情节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
所以看《非诚勿扰》,其实就是在看现实中的人生、看爱情、看生活。
艺术往往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
冯小刚就是在传统的艺术模式的基础上使全剧都表现的别具特色,让现实生活上升为艺术。
而这部剧的艺术价值也就在于既能揭示社会现实的矛盾,又能引起社会的深刻思考。
关键字:爱情、人生、现实、艺术、冯氏幽默、冯氏特色故事梗概:葛优饰演的秦奋作为一位大龄海归,用自己的发明获得了巨额财富后开始尝试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他诚心诚意地想找一个合适的红颜知己白头偕老,然而前来相亲者却又各怀心机,没有诚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喜剧元素。
他遇上了舒淇饰演的梁笑笑,一个伤痕累累的女人,在交往中爱上了她,然而笑笑却一直都爱着另外一个男人。
《非诚勿扰2》的故事顺延着上一部的脉络进行:从北海道回来后,笑笑对方先生死心,但是对秦奋还没有产生爱情,于是两人决定住在一起试婚,笑笑醉酒后,承认自己对秦奋的感情不是爱情,两人日渐疏远,秦奋回到北京,当上了电视台的主持人,秦奋好友、节目制作人李香山患上癌症,秦奋和好友们搞了一场“人生告别会”,笑笑和秦奋在会上感慨颇多,两人再次走到一起。
一、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有人说《非诚勿扰》上部是爱情,下部是人生。
其实《非1》、《非2》说的都是人生。
《非1》说了爱情,《非2》说了婚姻,说了死亡。
其实爱情、婚姻、死亡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人生是一种修行,爱情如是,婚姻如是,死亡如是。
我们知道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正因为猜不到结尾,我们的人生才会不断的修行。
才会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有人哭、有人笑、有人爱、有人闹。
人生,就像一条路,匆匆中,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这辈子,再也找不到比你对我更好的人了!”其实,在看非诚勿扰预告片的时候,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许久!或许故事就在这里,可是,随着李香山的入海,我的心也跟着沉下去了,《非1》笑笑跳海了,她对爱情死心了,《非2》,李香山跳海了,他对生命心死了。
《非诚勿扰》中“冯氏幽默”的关联阐释
作者: 万文龙[1]
作者机构: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77-7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关联理论;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冯氏幽默”
摘要: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人们的交际行为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幽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因素造成个人对言语的推理不同,从而导致寻求最佳关联失败。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导致了幽默效果的产生。
本文试图运用斯珀伯和威尔逊创立的关联理论,通过具体会话例子,尤其以冯小刚原创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对话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求"冯氏幽默"的产生机制。
《非诚勿扰2》幽默语言成因探析
作者: 孙新爱
作者机构: 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84-8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2期
主题词: 修辞;偏离;潜性语言;仿拟
摘要: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以人物台词的风趣、幽默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冯氏幽默",深受观众喜爱。
《非诚勿扰2》作为他的又一部成功的贺岁力作,延续了冯小刚电影的幽默风格,但又与以往的贺岁影片有所不同。
从广义修辞学角度去探析这部影片的语言艺术,可将这种幽默语言形成的原因概括为:语言的偏离、潜性语言显性化以及大量仿拟修辞手法的运用。
《非诚勿扰》:冯氏幽默背后的忧伤
作者: 楼成;徐可成
作者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文传学院,浙江宁波31510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94-9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非诚勿扰》;冯氏幽默
摘要:�非诚勿扰》是一部带着明显的冯氏幽默特征的贺岁片。
影片通过葛优饰演的大龄海归"剩男"秦奋的网上征婚,与一个又一个女性相亲而串联起来的故事,巧妙地把2008年的一些大事融入其中,无不展示着冯氏幽默,体现贺岁之本意。
剧情简单却不平庸,在轻松大笑之余,从内心深处涌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忧伤,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
从《非诚勿扰2》看现代人的婚姻观和生死观
从《非诚勿扰2》看现代人的婚姻观和生死观[摘要] 《非诚勿扰2》延续了前一部电影《非诚勿扰1》里面的故事,即主人公秦奋通过网上征婚与空姐梁笑笑相识后的故事。
但第二部里面加入了新的故事内容,新故事在影片中所占的分量超过了秦奋与梁笑笑之间的谈情说爱,让整部片子没有了狗尾续貂的嫌疑。
从影片中举行的两个“仪式”看到了编剧王朔和导演冯小刚对于现代人关于婚姻和死亡的观点。
[关键词] 《非诚勿扰2》;婚姻观;生死观电影《非诚勿扰2》在放映前通过各种海报宣传吊足了中国观众的胃口,人们对影片的结局有着各式各样的猜想:剧中秦奋和梁笑笑是喜结良缘?还是被姚晨和孙红雷饰演的芒果和香山从中破坏?冯小刚导演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在贺岁档上映了该片。
向大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和结局。
尽管影片褒贬不一,但毫无疑问,冯小刚这位华语地区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又一次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腰包,赚得了盆丰钵满。
但这一次的《非诚勿扰2》不同于他以往拍摄的贺岁喜剧电影,这次的《非诚勿扰2》除了有引人发笑的桥段外,同时也多了些令人悲伤的场面。
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导演、编剧对于婚姻和死亡的看法。
以小见大,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于婚姻和死亡的认识。
《非诚勿扰2》是王朔和冯小刚共同编写的剧本,剧中体现婚姻观的地方大致有三处。
第一,电影开片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离婚仪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只有在一对新人结婚时才会举行仪式,但冯导却在电影里安排了一场黑色的离婚仪式,在这个仪式里面充满了荒诞、夸张的冯氏幽默与调侃。
秦奋(葛优饰演)主持的离婚仪式,里面的台词充满了对离婚的调侃,其中被观众奉为金句的“散买卖不散交情”这句,就从中反映了现代人对于婚姻的包容和开放,现代人的婚姻尤其是“70后”“80后”的婚姻,他们对于婚姻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大家在离婚的观点上基本是达成一致的,那就是好聚好散,分手了大家还是朋友。
虽然大家都明白彼此是怎么也做不成朋友了,但表面上的和平分手还是被越来越多的现代离婚人士所采纳。
从会语合作原则看《非诚勿扰2》经典台词中的幽默
从会语合作原则看《非诚勿扰2》经典台词中的幽默
张佳乐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王朔的加盟,使得<非诚勿扰2>中京味儿台词的喜剧效果较第一部更加值得回味,既具调侃,又俗痞使人哂然且玩世不恭的王氏语言风格使得冯氏喜剧成为了是葛氏演绎下的王氏调侃.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恰当故意违反,说话者可以更成功地制造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张佳乐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会话合作原则解读冯氏喜剧中的幽默——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 [J], 田春英
2.从会话合作原则解读冯氏喜剧中的幽默--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 [J], 田春英
3.电影《非诚勿扰》经典幽默对白析赏——从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角度 [J], 刘文欢;胡燕
4.从会话合作原则看《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 [J], 万文龙
5.“合作原则”在电影《非诚勿扰》会话中的性别差异 [J], 姜国权;崔国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诚勿扰Ⅱ》中“冯氏幽默”的关联解读摘要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幽默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十分常见。
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个人对言语的推理不同,导致寻求最佳关联失败,从而产生幽默。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是幽默效果产生的前提。
本文试图运用斯珀伯和威尔逊创立的关联理论,以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ⅱ》中的经典对话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求“冯氏幽默”的产生机制。
关键词:《非诚勿扰ⅱ》关联理论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冯氏幽默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言语幽默研究是一门跨门类、跨学科的课题,在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许多学者已经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语言学界,同样也是鲜花盛开,学者们在语义修辞等领域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探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语用学分支,还未对言语幽默引起高度重视,原因在于在日常交际中,言语幽默易于欣赏,却难于把握。
本文基于现有的言语幽默的研究成果,试图运用关联理论,以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ⅱ》中的对话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二关联理论与言语幽默幽默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本文主要是分析交际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关联理论为解释交际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提供了最佳的理论框架,原因有四:其一,关联理论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总是趋向于最大关联,而同时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带着它是最佳关联的前提。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是可以预料到提供或接收的信息需要花费努力的程度。
在理想的状态下,说话者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给听话者,让他能够成功地建立最大关联假设。
但是,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譬如在言语幽默中,说话者并没有提供尽量足够的信息给听话者,这就需要听话者花费比原来更多的努力来理解收到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认知效果。
但是这个付出额外努力的过程可以给听话者带来极大的乐趣和快感。
换句话说,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可以带来一定的认知效果,反差越大,认知效果越强。
第二,yus曾根据关联理论提出过两个重要的概念,明示意图和隐含意图。
明示意图即说话者明确表达自己的信息意图,使听者明白该信息是与其认知语境相关联的,值得付出努力进行加工。
隐含意图指深层次的意图,它不是也不可能是话语的直接阐释,但是却可以带来一定的语境效果。
在幽默言语交际中,说话者说出关联性并不强的话,而听话者为了节省努力,往往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推理,看能否为当前的话语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等到新信息出现,听话者才发现,他必须花费比原来更多的努力来处理收到的新信息,重新开始认知推理,并最终得到说话者的隐含意图,这种通过隐晦的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能够激起接收者的回味,继而享受言语幽默带来的愉悦。
第三,理解幽默还需付出额外的努力。
在幽默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幽默效果,总是间接地、迂回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这种间接性使话语的语境效果变小。
要想正确理解幽默话语本身的含义,就要求听话者在理解幽默时要付出更多的处理努力才能发现言语的关联性,但这种多付出的处理努力也会以额外的语境效果的形式得到补偿。
这种额外的语境效果就是听话者在成功理解幽默言语时所获得的愉悦。
第四,理解幽默还需注意另两个概念——“认知环境”与“相互显映”。
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性要依赖认知语境,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之所以能够被听话者识别,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具有共识的认知语境。
交际能否成功,要看交际双方对相互的认知语境能否显映或互相显映,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越大,能相互显映的程度就越大,越容易获得最佳关联,从而理解幽默,成功实现交际。
三《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非诚勿扰ⅱ》讲述的还是秦奋和梁笑笑之间的爱情故事:从北海道回来后,笑笑对方先生死心,在秦奋的不懈追求下,梁笑笑答应先住在一起试婚。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婚,梁笑笑感觉自己对秦奋其实只是一种感激,自己并不真正地爱他。
秦奋非常伤心,两人于是渐行渐远。
秦奋回到北京后,作为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与轩轩搭档。
秦奋好友李香山患了癌症,在秦奋的主持下,好友们在他死前举办了一场“人生告别会”,这让笑笑和秦奋感受颇多,于是两人再次牵手。
《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继续保持着京味儿调侃的基调,与《非诚勿扰》相比较平添了许多人生的感悟。
《非诚勿扰ⅱ》通过夸张、反讽、错位、陌生化、揶揄、戏拟式模拟等手段,充分展现了爱和死这两个主题,通过秦奋和笑笑的试婚生活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将“冯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关联理论对《非诚勿扰ⅱ》中“冯氏幽默”的阐释幽默是一种艺术,能给人以愉悦,从而在电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幽默的产生有很多途径,如搞怪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荒诞的语言等,本文旨在研究言语幽默。
言语幽默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一门语言艺术,通过看似不相关或关联性不强的言语达到幽默的效果。
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非诚勿扰ⅱ》中的“冯氏幽默”。
1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与“冯氏幽默”根据关联原则,听者在交际中总是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关联。
交际原则指说话者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冯氏幽默”的产生正是成功利用了听者认知的最大关联与说话人期望的最佳关联之间形成的强大反差。
随着话轮的继续,听者不得不推翻先前依据语境假设得到的最大关联,经过一番努力重新认知达到最佳关联。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越大,让听者产生出乎意料的感觉越强,幽默效果也就越大。
秦奋:笑笑,你在哪?笑笑:我没在海里。
当秦奋喊道:“笑笑,你在哪?”观众期待的最大关联性回答应该是笑笑所在的具体位置,因为其加工努力最小,而认知效果最大,而笑笑的回答是“我没在海里”,所包含的新信息与听话者期待的最大关联性相矛盾,“任何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于是听者不得不推翻先前依据语境假设得到的最大关联,重新选择语境,寻找话语的最佳关联,以便得到对言语的合理解释,消除认知期待冲突,达到最佳关联。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让听者产生出乎意料的感觉,而产生幽默效应。
2 明示和隐含与“冯氏幽默”理解幽默意味着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语用意义之间的差异。
语用意义并不是构成言语的不同语元的简单叠加,在特定语境中,有时会突显出言语并不具备的新意。
从关联的视角来看,幽默是言语的字面意义在特定语境中与语用意义相互映现而引发的一种反差,幽默效应的强度与两者的反差成正比。
秦奋:习惯吗?以后没人气你了。
笑笑:不习惯也得习惯了。
我知道我可能犯了一个错误,以后再也找不到比你对我好的人了。
秦奋:懂起事来比谁都懂事,混蛋起来比谁都混蛋,我是说我。
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
咱俩从一开始就没碰一块。
笑笑:这就是冤家吧!前世结的梁子,好又好不成,散又散不了。
秦奋:你还信这个呢!我信现实,散买卖不散交情,我呸!发明这句话的人。
以上对话的字面意义为:生意不成仁义在,还是朋友,语用意义为:夫妻做不成,还能做好朋友。
言语的字面意义与语用意义看似毫无关联,但前面的语境是秦奋与笑笑能否做夫妻的问题,在此特定语境下,字面意义与其语用意义相互映现,构成强烈的反差,幽默效果也就产生了。
3 加工努力与“冯氏幽默”wilson指出:“额外的努力意味着额外的效应。
”幽默言语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常存在差异,使得对幽默的解读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秦奋:你真打算去凑这热闹?笑笑:我就是一俗人。
秦奋:你身上穿这件就挺好,哎,哎,都戴,你就别戴了,这种场合什么都不戴才自信呢!就你这人,比什么珠宝都昂贵。
笑笑:会不会太素啊!显得对人不够尊重。
秦奋:什么时候互相尊重成比阔了,你又不是开矿的,钻石翡翠说下大天来也就是石头,狗才拴链子呢,你不需要。
在这段对白中,对于秦奋的问题“你真打算去凑这热闹”,笑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间接地说:“我就是一俗人。
”这就要求听者在理解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发现言语的关联性,也正是这种努力激励观众寻找额外的认知效应而获得额外的幽默效果。
4 认知环境与“冯氏幽默”sperber和wilson认为,每个人的认知环境都是由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等构成。
为了幽默交际能够成功,说话者的首要任务是对听者的认知环境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说话者会想方设法明示他的幽默意图。
然而幽默交际是否成功,最终还要看听者能否通过自己的认知环境,发现幽默言语中的不和谐因素,推知其内在的幽默效果。
在幽默交际中,听者一听到和常规相悖、出乎意料、不合场景、不合逻辑的幽默言语,马上就意识到说话者的幽默意图,并将幽默言语同自己的认知环境相联系,进而推知出幽默效果。
推销女:企鹅宝宝,终于有救了。
香山:别着急,北极一时半会儿融化不了。
就是融化了,企鹅宝宝也会没事的。
推销女:怎么会没事呢?香山: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推销女:是,好像没有听说有吃过啊!为什么呢?香山:是啊!为什么呢?推销女:你知道吗?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秦奋:因为企鹅宝宝生活在南极,它跟北极熊见不着面。
在交际之前,一方必须对另一方的认知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幽默交际成功的基础,而幽默交际成功与否,最终还要看另一方能否通过自己的认知环境,推知出言语内在的幽默效果。
在此片段中,推销女对香山的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乎意料,在听到秦奋的回答“因为企鹅宝宝生活在南极,它跟北极熊见不着面”之后,马上就意识到香山的幽默意图,将幽默言语同自己的认知环境相联系,意识到自己认知语境的欠缺,从而推知到其中的幽默效果。
五结语关联理论是用于解释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为幽默解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可以非常全面地解释幽默理解的认知过程。
领会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具备相关的认知知识是推理乃至欣赏言语幽默的基础,而找到最佳关联则是理解幽默言语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认知环境,深入理解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到日常交际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 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 and cogniton[m].oxford:blackwell,1995.[2] wilson,d.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a].inbrown,g.etal,(ed.).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1999. [3] 何兆雄主编:《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yus ramos,f.a decade of relevance theory [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5] 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