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定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
概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阅读理解能力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和分析能力。
通过教授阅读技巧和布置大量的阅读作业,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外,初中语文教学还旨在促使学生在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教授经典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和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展现个人的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益,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一、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划分及知识点1、学段划分:按照语文知识的学习阶段,一共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语文知识点,一共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三)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初一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置
初一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一:语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熟练使用目前已学习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型进行交流;2. 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3. 掌握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语文知识点,如词语辨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4.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理解并理性评价课文中的观点和主题。
教学目标二:语言运用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2. 能够流利、准确地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3. 能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和练习,准确使用词语、句子和段落的连接词、过渡词等;4. 能够准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交流。
教学目标三:学习策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 通过学习和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独立查阅词汇、使用工具书等;4. 能够评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掌握程度,形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目标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培养正确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科态度;2. 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主动思考和表达的习惯;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的价值观进行理性思考和评价。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阅读、写作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语文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思考和实践的启示。
一、语文课程改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新课标注重文学经典的研读和解读,以及生活实践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同时,还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跨学科学习。
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理念的变革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运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评价体系的创新新课标对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以考试为重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
除了考试,还要注重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互动交流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逐步实施,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瞄准现代社会的需求来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语文思维和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会话者、表达者、创作者和独立思考者。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在情感、思维、实践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从中感悟、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的分层次体系拓展了教材选材范围,开阔了学生语文素材和语感的涵养,也促进了教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同时,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不断突破传统框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听、说、读、写、译、享受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它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旨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交互式教学法倡导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互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体悟和实践。
2、情景化教学法。
情景化教学法是一种强调语文实践性和现实感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社会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信息和体验的集成中,积极、主动地体验、理解和掌握语言、思维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它倡导数字化思维、数字化阅读和数字化写作,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获取的乐趣和成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目标设定与达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目标设定与达成一、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前后方向,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准则。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即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针对学生差异。
2.整体性原则:即教学目标要全面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单一或片面。
3.层次性原则:即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实际,由浅入深,体现层次。
4.开放性原则:即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不作统一要求,鼓励个性发展。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三个结合”,即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还要遵循“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目标达成在制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教学。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故事导入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引导主动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通过角色扮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等。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探究、思考问题。
初三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
初三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1.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养成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目标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借助教学,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理解语文课文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2. 通过讲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能力,包括理解词句、句子以及段落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实践,提高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和写作风格。
教学目标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1. 通过教学,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了解。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八: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1. 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和创造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九: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1. 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体验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各个素质的发展,包括认知、思维、情感、审美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上所列的教学目标是初三语文教案制定中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目标进行深化和具体化的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摘要:我们要强化目标意识,始终咬定教学目标这座青山,备课时要多从语文本体、学生特点、文本个性等方面去斟酌、考量,使教学目标预设更加准确、精当,教学时要狠抓落实,步步到位,根据课堂生成对不恰当的预设进行微调,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所谓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路标般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
一、语文课堂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德育目标学科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主题部分,它具有系统进行人类知识传递、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等特点;而课程不仅具有知识教学功能,而且具有思想教育功能。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仔细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的同时,充分地把教学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所选定的教学篇目在一定程度上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内涵。
无论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大自然的陶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秀人物崇高品质的钦佩等无不渗透在语文课本中。
(二)知识目标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中包括汉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写作知识、文体知识、科学知识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非常难的。
语言文化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好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互动的活动,教师是知识、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
我们只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作为教学突破口,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不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语文教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有所调整。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旧的课标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新的课标则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目标应当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化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和文化修养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也提出了“情感价值”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也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识、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为重点。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也对教材的编写和内容设计进行了调整。
语文教材的重心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培养情感价值。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完善阅读教学。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加强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下,教材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注重文化课程的融入。
语文教育不应当只是对文学艺术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方式新课标下,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强调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导引为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传授知识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重要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教学PPT等方式进行讲解。
而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讨论、实践、分享、观察等方式,使学生全面参与。
2、课外活动丰富多样。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
”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体考虑以下四个要素:课标、教材、学生、中考。
一、对课程标准的考虑1.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又不能上成纯语文技巧的训练课,而是要努力达成两者的统一。
我个人的观点是:初中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应该略偏于工具性。
也就是说,要更重视语感培养,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人把它提炼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简单来说,你要设计的问答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能使大多数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本领,得到启迪和熏陶。
3.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解这一理念的价值就是要真正懂得尊重学生。
教学设计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需要(想学什么)、可能(能学会什么)、困难(学习中有什么障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把指点用在需要处。
4.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
我们需要经常对照这些任务,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重视,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有没有为保障这些任务的最终实现完成自己的阶段任务。
二、对教材的考虑1.全面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编制意图,从而结合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出系统规划。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特点是“主题合成单元”模式,它既不同于新人教版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淡化文体模式,又不同于旧人教版的以文体为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妥协式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论文摘要: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
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夯实目标教学,强调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目标教学的概念和特征入手,谈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方法等问题,强调了树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
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
在很多课堂上,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分散,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根本没有目标可言,天马行空,任其发挥。
由于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一部分教师的公开课上得自由而散漫,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背后彰显出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有关。
因此,笔者缀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夯实目标教学。
我们仔细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来就是新课改的应有之意。
因此共同探讨如何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亟须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参与。
一、旧话重拾,理性认识和看待目标教学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来,目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所谓目标教学,是指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过程。
目标教学的称谓是我国为强调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而称之。
具体而言,目标教学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将教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在整体设计和分节授课的基础上,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单元达标作为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步子,在实现单元目标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
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设置
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关键,还涵盖了文化传承、思维培养等多个方面。
因此,针对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发展。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地道的表达方式,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对话、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进行演讲和交流。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题材的文章,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策略,如预读、略读和深度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当代文学作品,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化素养。
五、发展思维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
科研课题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课堂教学时一个复杂的系统。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一堂课的几个基本要素。
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活动都有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个基本要素,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媒体的运用等都可以包括在教学过程里。
而其中的教学目标就是开展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我认为,教学目标体现了一堂课的根本目的,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不把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那不是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吗?所以必须要有“的”,才能把“矢”也就是教学内容真正地“放”出去,才能做到“正中靶心”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俗话说,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朝着既定的方向一直努力向前。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推广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一节思想明确、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的常态课,为什么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没有一个明确、操作行强的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里,人们认为教学目标是在教师已经吃透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已充分考虑了学生“学”的因素,再把它交给学生似乎没有必要。
所以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写在自己的教案中,而从来不告诉学生,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目标当成是一个隐秘的东西“藏着”“掖着”,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才慢慢透露出来,引导出来,就像是和学生在玩“猜谜语”的游戏一样。
其实,教师想保持教学的“私密性”,卖个关子。
但学生就是不领情,往往跟着老师瞎转,老师说到哪里,学生跟到哪里,因为盲目而别无选择。
那么一堂课只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而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到了上课结束,学生未必能在脑中对这堂课有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把握,当然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更不要说,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不当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更是陷入了“走瞎路”的境地。
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
初中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
初中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初中语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准确地设定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设定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及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所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原理和概念;能力目标指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的一定技能和能力;情感目标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目标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设定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
1. 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而确切,具体而又清晰。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指明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和达到的标准,使学生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2. 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具备系统性,即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应相互衔接、相互贯通。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后一阶段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连贯有序,层次分明。
3. 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即学生能够通过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步骤来实现目标。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学习。
4. 适度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适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来确定目标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学习目标设定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学习目标设定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随着语文学科知识难度和深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在增大。
有些学生反映语文学习很枯燥,甚至有厌学情绪。
因此,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设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学习目标的设定角度出发,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目标设定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习目标设定的方法学习目标的设定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定。
具体来说,学习目标的设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之前,需要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标准,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依据。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2.分析学生情况: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
3.制定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实现。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
4.考虑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即目标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实现。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确保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三、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学习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具体来说,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性原则: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明确、具体,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同时,学习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能够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2.层次性原则: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
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河南新乡武镇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提出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达到“六化”,即目标导学化、导学全面化、全面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系列化、系列个性化。
这一顶真式理论体系有它自身的性,又有其整体的连贯性,曾为中学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条件。
尤其在新课标大力实施的今天,反思其经验的总结,把握其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的精髓,更觉其指导意义之远大,生命力之悠长。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以便商榷。
1、目标导学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要便于导学。
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
比如:《枣核》一文的目标体系中,有关章法目标的设置“使学生懂得以小见大的写法”,即是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
应该换成:“说说本文‘小’指什么?‘大’又指的什么?”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造成了悬念,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达到了导教与导学的目的。
诸如:学习象征手法,领会借景抒情的方法,均忽视了导学,而只强调导教,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
2、导学全面化这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也是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包孕了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形成了整个目标体系。
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
针对文本内容、特点,分层次、分梯度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与组合。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以实现对学生全面而人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实施第一阶段:导入与激发兴趣1.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
第二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1.教学内容:进行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第三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1.教学内容: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感受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公民意识等方面得到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向,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目前,教学目标在设定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定模糊、错误;设定缺乏可测量性;设定操作性差等。
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的一些原则,以期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价值。
标签: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原则初中语文的教学总目标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自身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塑造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总目标,笔者遵循明确性、差异性和实用性等原则,探究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具体明确性教学目标首先要具体明确,只用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盲目跟从,毫无头绪。
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一课内容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展示在大家面前,在一目了然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教学目标中设定的内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精神(二)帮助学生了解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行文特点(三)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字的力量和文章情感有了这些明确的教学目标,笔者和学生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无论是通过自主阅读还是分小组阅读,亦或是师生齐读等方式,学生们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到了白求恩同志的伟大奉献精神和为我国做出的极大贡献,受到了学生们的称赞。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明确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做出了努力,通过反复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了增加情感体验、增加知识积累的教学任务。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具有差异性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到教学真正的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
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河南新乡武镇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提出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达到“六化”,即目标导学化、导学全面化、全面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系列化、系列个性化。
这一顶真式理论体系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又有其整体的连贯性,曾为中学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条件。
尤其在新课标大力实施的今天,反思其经验的总结,把握其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的精髓,更觉其指导意义之远大,生命力之悠长。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以便商榷。
1、目标导学化
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要便于导学。
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
比如:《枣核》一文的目标体系中,有关章法目标的设置“使学生懂得以小见大的写法”,即是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
应该换成:“说说本文‘小’指什么?‘大’又指的什么?”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造成了悬念,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达到了导教与导学的目的。
诸如:学习象征手法,领会借景抒情的方法,均忽视了导学,而只强调导教,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
2、导学全面化
这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也是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包孕了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形成了整个目标体系。
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
针对文本内容、特点,分层次、分梯度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与组合。
比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
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
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当然,导学
的全面化,不是要求每课的目标、层次都要面面俱到,层次无遗,这要根据课堂本身内容来确定。
总之,全面化的导学,全方位的设置目标,能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既强化了知识的导达,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其调整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3、全面问题化
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对于目标的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的语句,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
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从而,实现目标先导,发挥教学目标的激疑功能。
4、问题操作化
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训练性,这是以往教学目的所不具备的。
教学目标的问题操作化是对其表达的进一步规范和要求,正如河南目标教学专家武镇北先生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式”即“三维结构=行为要求+行为形式+行为内容”,这种规范化形式,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表达要根据行为的要求,通过具体行为形式,使主体完成行为内容,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是某种行为。
如此,促进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目标得以操作,达到导学的目的。
如:《桃花源记》一文“用三个字写出段意”这一目标表达,其中“用三个字”表明行为要求。
“写出”表明行为形式,“段意”是行为内容。
再如:“孔乙己”一文不采用“划分本文故事情节”这一目标表达,则是其行为要求不明,行为形式不准,只有共性而无个性,致使学生无法操作。
应该改为: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为要求)划出(行为形式)本文故事情节(行为内容)。
特别指出的是,在表述目标时,行为形式要使用外显性动词来完成。
如:划出、写出、说出等,而不采用内隐性动词,诸如总结、概括之类。
总之,问题操作化使用目标面向课堂,针对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得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无疑是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环节。
5、操作系列化
教学目标的设置,旨在使主体参与,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既要利于导教,又得便于导学,应该使条理清晰,有序分层的统一体,这就必须形成一个系列,引导学生按一定方法,循一定顺序去开启思维、探究问题,其表现有二:一是指整个目标体系要层次化,形
成总系和支系,分层次、呈梯度发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避免杂乱无序,简单罗列。
既要注重知、情、行的有机统一,又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形成以认识层次为经线,“情”、“行”落实为纬线的“三维”目标运行机制,做到环环相扣,有的放矢。
比如:学习了侧面描写天气之热的写法后,可以围绕侧面描写“冷”来设置目标,学习了散文《背影》之后,不妨以《我的父亲》习作进行引达。
二是指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以用分支目标:“1、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来帮助?”“2、诸葛亮在船上为什么要饮酒取乐?”来达成“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这一主干目标。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
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6、系列个性化
制定目标,既要考虑知识的导达,又要体现能力的训练,每条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具体要求,甚至是主体各种感官参与的特殊指向,无论是导学激疑,体验思考,还是训练调整,必须是明确的要求,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如:“概括本文段意”“划分本段层次”“理清情节结构”等目标的表达,均无具体指向要求,都是缺乏个性的目标,学生对此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所适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使教学目标趋于规范、科学,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缩短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
教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实现了项目整合。
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需要传授、感知与实践实现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是感悟与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有必要通过某一学习项目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从而也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只有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才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不过,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然后再根据师生的适应力进行适当调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驾驭教材。
只要做到“六化”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就能真正起到引导、控制和评价教学全过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