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

合集下载

海洋牧场建设方案(五)

海洋牧场建设方案(五)

海洋牧场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陆地上的农业生产已经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海洋牧场的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进行养殖、种植和捕捞等活动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高食品生产能力。

二、工作原理海洋牧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海洋中建设养殖网箱或者养殖网笼,将养殖的生物种植或者捕捞的生物放养其中,利用海洋的水质和养分来提供生物的生长所需。

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和监测,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生物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计划步骤1.选址:根据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海域进行海洋牧场建设。

2.设计规划:根据养殖或者捕捞的目标物种,确定养殖网箱或者养殖网笼的规格和数量,设计养殖场的布局和设施。

3.建设设施:根据设计规划,建设养殖网箱或者养殖网笼,并配备相应的养殖设备和管理工具。

4.引进种苗或者种子:根据养殖或者捕捞的目标物种,引进相应的种苗或者种子。

5.投放养殖或者捕捞:将种苗或者种子投放到养殖网箱或者养殖网笼中进行养殖或者捕捞。

6.科学管理:进行养殖或者捕捞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投喂、监测水质、防病防虫等。

7.收获和加工:根据养殖或者捕捞的周期,及时收获和加工养殖或者捕捞的物种。

8.市场销售:将收获和加工的产品进行销售,满足市场需求。

四、适用范围海洋牧场建设适用于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沿海地区和海洋岛屿。

适用的养殖或者捕捞的物种包括海鱼、贝类、海藻等。

五、创新要点1.科学选址:根据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海域进行海洋牧场建设,确保养殖或者捕捞的物种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2.设施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工具,提高养殖或者捕捞的效率和质量。

3.科学管理:通过定期监测水质、防病防虫等措施,确保养殖或者捕捞的物种的健康成长。

4.市场销售:通过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农业农村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农业农村部成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支持,并定期组织开展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农业农村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示范区建设予以支持。

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功能区划、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第六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统筹示范区创建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改造及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保护区建设和增殖放流等渔业相关工作,提高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申报创建第七条农业农村部定期组织示范区创建,程序为创建单位申请,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推荐,农业农村部组织评审并公布。

第八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域管理、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管控要求,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二)自然条件适宜。

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

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办法

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办法

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长岛综合试验区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保护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发展休闲渔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长岛海洋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利用长岛管辖海域从事海洋牧场建设经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科普教学及保护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海洋牧场,是指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本办法所称人工鱼礁,是指为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有目的地在自然海域中设置的人工构筑物。

按功能分为生态型人工鱼礁和经济型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在海洋牧场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开展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海上管护、牧渔体验、生态观光、安全救助等工作的设施,主体甲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本办法所称的海洋牧场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建设和未申报示范项目的海洋牧场建设。

对于本办法未提及的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具体解释参照上级文件执行。

第四条海洋牧场建设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以改善海洋资源环境为主,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海洋生物,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以自然长成的方式产出高品质海产品,提高建设单位收益,同时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装备制造、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发展,逐步完成与传统养殖业融合,缓解渔船转产和渔民转业压力,努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格局。

第五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海洋牧场,建设者享有海洋牧场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

鼓励建设者利用海洋牧场建设发展休闲渔业。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农业部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农业部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分类)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管理部门)农业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技术支撑)农业部组织开展示范区创建和管理等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组织建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示范区后续监管工作。

第五条(政策扶持)农业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示范区建设予以支持。

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功能区划、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第六条(组织协调)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示范区创建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改造及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保护区建设和增殖放流等渔业相关工作,提高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申报创建第七条(创建程序)农业部定期组织示范区创建,程序为创建单位申请,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推荐,农业部组织评审并公布。

第八条(申报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分类)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管理部门)农业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技术支撑)农业部组织开展示范区创建和管理等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组织建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示范区后续监管工作。

第五条(政策扶持)农业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示范区建设予以支持。

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功能区划、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第六条(组织协调)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示范区创建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改造及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保护区建设和增殖放流等渔业相关工作,提高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申报创建第七条(创建程序)农业部定期组织示范区创建,程序为创建单位申请,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推荐,农业部组织评审并公布。

第八条(申报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
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7.09.01
•【文号】农办渔〔2017〕59号
•【施行日期】2017.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渔业资源
正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
范(试行)》的通知
农办渔〔2017〕59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
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通知》(农渔发〔2015〕18号),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如存在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9月1日附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海府办[2019]14 号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海府办[2019]14 号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3月6日海口市海洋牧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修复和优化海洋渔业资源,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管辖海域内从事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生态保护、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或底播增殖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改善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增殖和养护渔业资源,使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空间。

根据不同的建设主体和目的,海洋牧场可以分为公益性海洋牧场和经营性海洋牧场。

公益性海洋牧场以改善特定海洋生态环境、增殖与养护渔业资源、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的,以政府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为主,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也可以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确保公益属性和生态养护功能的前提下委托有经验、负责任的社会公益性生态环保组织负责管理。

经营性海洋牧场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和合理开展休闲渔业为目的,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为主。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海上养殖场是指利用海域资源进行海水养殖和养殖业生产经营的场所。

为了规范海上养殖场的管理和运营,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规章制度范本。

第二条海上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证照和批文依法经营。

第三条海上养殖场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员工具备相关技能,熟悉养殖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生产。

第四条海上养殖场应当保障生产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使用寿命,加强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海上养殖场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灾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六条海上养殖场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合理布局养殖区域,确定养殖品种和密度,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平衡。

第七条海上养殖场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行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

第八条海上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养殖品质和安全溯源体系,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养殖产品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章环境保护第九条海上养殖场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促进员工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十条海上养殖场应当加强固体废物和废水处理工作,合理处理和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十一条海上养殖场应当落实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积极推动绿色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监管与处罚第十二条海上养殖场应当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巡查和评估工作。

第十三条海上养殖场应当自觉接受相关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评估和认证工作,定期公布相关信息以向社会公众公示。

第十四条海上养殖场如违反本规章制度范本的规定,给海洋环境、生态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将依法受到处罚和惩处。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规章制度范本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海上养殖场应当及时修订并执行,确保养殖生产和经营活动秩序良好。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新规THE NEW REGULATIONS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农业农村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农业农村部成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支持,并定期组织开展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农业农村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示范区建设予以支持。

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功能区划、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第六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统筹示范区创建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改造及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保护区建设和增殖放流等渔业相关工作,提高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申报创建第七条:农业农村部定期组织示范区创建,程序为创建单位申请,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推荐,农业农村部组织评审并公布。

第八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域管理、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其他管控要求,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

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

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1.21•【字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业经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月21日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2021年12月29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四章生态保护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洋牧场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生态保护和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者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栖息或者避敌所需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本条例所称人工鱼礁,是指为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在特定海域中人工投放的构筑物或者设施。

第三条海洋牧场的发展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协同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相关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牧场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海洋牧场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将海洋牧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海洋牧场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牧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公安、海事、海警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海洋牧场相关工作。

海洋牧场的设计和管理

海洋牧场的设计和管理

海洋牧场的设计和管理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养殖和管理水生动植物的场所,是一种对海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方式。

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是海洋牧场成功运营的关键。

本文将就海洋牧场的设计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海洋牧场的设计1.选择合适的场址:海洋牧场的选址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合适的场址应当具备水深适宜、水质清澈、水流适中等特点,同时要考虑到附近的地理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确定养殖物种:在设计海洋牧场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水域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来确定养殖的水生动植物物种。

要选择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抗病性好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3.制定养殖规划:海洋牧场的设计需要根据养殖物种的特点和养殖规模来制定养殖规划。

包括养殖网箱数量、大小,养殖区划,养殖架设和布局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养殖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确保其在牧场中能够顺利生长和繁殖。

二、海洋牧场的管理1.养殖技术的提升:合理的养殖技术是保证海洋牧场高效运营的基础。

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损失。

2.科学的饲料供给:提供适宜的饲料是保证海洋牧场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管理者要掌握不同物种的饲养需求,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并定期检测和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以确保养殖物种获取充足的营养。

3.定期监测和检测:海洋牧场的管理者要定期监测和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温度、盐度等指标,及时排除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要随时关注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和病害。

4.合理的养殖密度:控制养殖密度是确保海洋牧场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物种的养殖特点和场地的资源容量,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和育苗期,以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和养殖物种的生长不良。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牧场的管理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政策标准一、规划与管理1.制定海洋牧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布局、规模和重点任务。

2.加强海洋牧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设立专门的海洋牧场管理机构,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二、养殖技术规范1.制定海洋牧场养殖技术规范,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密度、饲料使用等方面。

2.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3.建立养殖技术档案,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管。

三、环境保护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确保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2.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对海洋牧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3.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资源利用规定1.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遵循“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制定资源利用规划,明确各区域资源利用的方式和规模。

3.加强资源管理,防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性养殖行为的发生。

五、养殖设施建设标准1.制定养殖设施建设标准,确保设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2.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鼓励采用先进的养殖设施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养殖投入品管理1.加强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监管,确保投入品的合格和安全。

2.建立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管。

3.鼓励使用环保、高效的投入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质量安全监管1.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召回。

3.建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产品信息的全程追溯和管理。

八、扶持政策措施1.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方面,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和发展海洋牧场。

2.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和个人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

海上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养殖场的管理,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从事海上养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海上养殖场应当遵循科学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海上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养殖生产、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养殖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二章养殖生产管理第五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水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养殖容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

第六条养殖场应当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加强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卫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第八条养殖场应当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养殖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严格执行药物和饲料的使用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生产记录,如实记载养殖生产、药物使用、饲料投放等情况,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三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养殖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在禁养区进行养殖活动。

第四章质量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对养殖产品进行定期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

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3•【字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2016年10月28日连云港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18年10月31日连云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开发经营第四章生态保护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洋牧场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生态保护、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海洋牧场的发展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牧场发展的组织领导,将海洋牧场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海洋牧场建设专项资金和管理工作经费。

第五条市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牧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县(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具体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财政、旅游、国土、港口等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海洋牧场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海洋牧场建设、管理、保护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而设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准则。

下面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一、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海洋牧场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

这包括限制养殖规模和密度,避免过度捕捞和过度投放饲料等行为。

此外,海洋牧场还应配备专业的环保设施和处理设备,保证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有效处理,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二、海洋牧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海洋牧场应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这包括禁止引进外来物种、控制疾病传播、采取引种和放流管理策略等。

同时,为了确保不会扰乱当地生态系统,海洋牧场还应对养殖种类、数量和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对野生生物种群造成负面影响。

三、海洋牧场的水质管理政策保持海洋牧场的水质清洁是政策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洋牧场应制定并实施合适的水质监测计划,定期对养殖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如果发现水质不合格,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防止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四、海洋牧场的健康管理政策海洋牧场应建立健全的养殖动物健康管理体系,包括疾病防控、养殖动物养护和用药合规等方面的规定。

海洋牧场还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养殖品种,避免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或异常的养殖动物。

五、海洋牧场的社会责任政策海洋牧场的发展应与当地社区的利益相结合,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政策标准应包括对就业、培训、安全保障、市场价格和合同约定等方面的明确规定,确保海洋牧场的发展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并与当地居民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管理、健康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旨在确保海洋牧场的合理利用和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X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Part 5: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送审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洪军、周健、赵文溪、刘玮、刘梦侠、王熙杰、孙伟、张秀梅、杨红生、关长涛、李娇、王波。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养护的术语与定义、总则、人员管理、渔业资源养护、环境管护、设施与安全、信息管理、科普宣传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管理与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14.2 良好农业规范第2部分: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NY 5357 无公害食品海洋水产品捕捞生产管理规范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海渔函[2016] 614号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海洋牧场管理制度

海洋牧场管理制度

海洋牧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海洋牧场管理,保障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海洋牧场管理制度适用于海洋牧场的管理工作,包括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经营、保护、监测和科研等工作。

第三条海洋牧场管理应遵循科学、可持续、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条海洋牧场管理工作由海洋牧场管理部门负责。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牧场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海洋牧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海洋牧场的建设、经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海洋牧场管理制度,依法履行海洋牧场管理的各项义务。

第二章海洋牧场规划管理第六条海洋牧场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结合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科学确定牧场规模、位置、布局、种植种类等内容。

第七条海洋牧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牧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牧场的开发利用方案。

第八条有关单位在牧场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专家的建议,保障规划合法、科学、合理。

第九条每一个海洋牧场应当制定牧场规划实施方案,明确牧场规划实施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质量标准等内容。

第十条海洋牧场的规划应当纳入当地海洋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当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第十一条海洋牧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取得相应的建设施工许可证。

第十二条海洋牧场建设应当充分考虑灾害风险、气象条件、环境保护等因素,做好建设方案的安全评估和环保论证。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在牧场建设过程中应当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排污、扬尘等污染。

第十四条海洋牧场建设单位对建设现场和设施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十五条海洋牧场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协调沟通,保证牧场建设的合法进行和各项手续的办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上养殖和培育海洋生物的场所,既包括海水养殖也包括淡水养殖。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牧场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政策标准。

以下是关于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的详细介绍。

1.环境保护:海洋牧场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这包括减少废水排放和使用环保设备、控制养殖密度、保护沿海湿地、预防污染源等。

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养殖品质:海洋牧场应确保养殖的海洋生物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这包括确保养殖的品种健康、生长良好,并且没有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以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和健康。

3.水质监测:海洋牧场必须对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的标准。

这包括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悬浮物含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对可能产生的水质污染进行监控和控制。

4.养殖区划:海洋牧场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殖区划,将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分区养殖,以避免养殖交叉和疾病传播。

同时,应根据不同海洋生物的需要,合理配置养殖设施,确保养殖环境的适宜性和生物的生长发育。

5.养殖管理:海洋牧场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养殖计划、养殖技术指导、疾病防治、采食管理等。

同时,要培训和指导养殖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确保养殖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6.市场准入:海洋牧场的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这包括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包装标签、追溯体系等。

同时,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对海洋牧场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7.技术创新:海洋牧场要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这包括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加强科研攻关,推动新品种的养殖和培育。

8.合作与共享:海洋牧场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共享,共同推动海洋牧场的发展和管理。

这包括与渔业部门、环保部门、科研单位等的合作,共同解决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不仅是对海洋牧场管理者的要求和约束,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确保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

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海洋牧场的政策标准第一章引言1.1 背景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确保海洋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牧场政策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标准旨在规范海洋牧场的管理和运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海洋牧场在资源利用、养殖生态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定义2.1 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指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在海洋环境中进行养殖、繁殖、生态修复等活动的一种特殊区域。

2.2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是指海洋牧场开展养殖、捕捞等活动,以获取海洋生物和其他相关资源,包括鱼类、贝类、海带等。

第三章管理要求3.1 规划设计3.1.1 海洋牧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1.2 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包括养殖区域、捕捞区域、繁殖区域等,确保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3.1.3 规划设计应考虑风险管理,包括防风、防浪、防污染等的措施。

3.2 养殖技术3.2.1 养殖技术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方法和工艺,确保养殖效果和生产安全。

3.2.2 养殖技术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促进海洋生物的自然生长和繁殖。

3.2.3 养殖技术应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饲料利用率的提高、废水排放的控制等。

3.3 生态保护3.3.1 海洋牧场应加强对周边生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

3.3.2 海洋牧场应制定灾害防治措施,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3.3.3 海洋牧场应制定生态修复措施,包括研究和应用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等手段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3.4 社会责任3.4.1 海洋牧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劳动安全、工资合理、环境保护等。

3.4.2 海洋牧场应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包括渔民、渔业管理机构、社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XXXXX—XXXX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Part 5: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洪军、周健、赵文溪、刘玮、刘梦侠、王熙杰、孙伟、张秀梅、杨红生、关长涛、李娇、王波。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5部分:管理与养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养护的术语与定义、总则、人员管理、渔业资源养护、环境管护、设施与安全、信息管理、科普宣传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管理与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14.2 良好农业规范第2部分: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 5357 无公害食品海洋水产品捕捞生产管理规范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海渔函[2016] 614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m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在旅游环境结构未发生质变和游客满意度不发生恶性转变的条件下,区域内所能承载的各种旅游活动量的最大阈值。

3.2
总允许采捕量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
基于可持续的原则,最大程度允许采捕的渔业资源总量。

4 总则
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应根据其功能和运营特点,合理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制定内部管理章程,对渔业资源养护、环境维护、安全防范、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控制。

内部管理章程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以便于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5 人员管理
海洋牧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岗位职责、海洋牧场知识和技能培训,人员资质、培训及其他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6 渔业资源养护
6.1 渔业资源监测
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定期、定点调查取样,监控牧场区域内渔业资源状况,具体监测内容和方法按照《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执行。

6.2 苗种
选择本海域物种,苗种来源可自给自足或购于原种场,也可经由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资质的苗种场提供。

苗种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放养,运输方法可参照SC/T 1075的要求。

6.3 增殖放流
在资源评价基础上,确定增殖放流的物种、数量、规格和时间。

增殖放流应符合SC/T9401要求。

6.4 采捕
基于海洋牧场的海域特征,结合海洋牧场经营者的社会、经济条件,实行弹性管理,采捕总量不得高于总允许采捕量。

采捕活动符合NY 5357的要求。

6.4.1 采捕方案制定
基于持续的资源监控结果,结合《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中“海洋生物承载力”和“收益分析”估算年总允许采捕量,制定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采捕方案。

6.4.2 采捕限制
为保护产卵亲本和幼体,根据牧场的生物特性,制定禁止采捕时间、采捕渔具、采捕区域和采捕规格等。

7 环境管护
7.1 日常监测
确定日常监测指标、方法、频率、人员、记录等,并形成监测报告,监测数据及记录应予以保存。

具体监测内容和方法按照《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执行。

7.2 定期评价
定期对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按照《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执行。

根据评价结果对牧场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

7.3 旅游环境管理
具有旅游功能的海洋牧场应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制定休闲、垂钓人员最大容纳量,限制过度开发旅游资源。

游钓型海洋牧场应控制游钓船只数量不超过评定游钓船只的最大容量。

7.4 废水、废物和污染物的管理
7.4.1 设立海上卫生设施,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7.4.2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管理、回收和再利用应符合GB/T 20014.2的要求。

7.4.3 废水排放应符合SC/T 9103的要求。

7.5 环境灾害防范
建立灾害应急中心,制定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溢油等)和生态灾害(赤潮、绿潮等)的应急处置预案,维护区域环境健康。

8 设施与安全
8.1 设施设备
鱼礁、浮筏、网箱及工船等设施设备的布局、布放应满足《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3部分:布局与布放》的要求,定期进行功能性维护和安全性检查。

8.2 船只
8.2.1 船只应具备安全航行、作业、防止污染水域环境的技术条件,持有有效船舶证书和船员证件。

游钓船只建造、使用应符合鲁海渔函[2016] 614号中《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

8.2.2 应定期对船只的安全设备、船员及配备情况进行巡查,检查记录保存记入档案。

8.2.3 出海船只应遵守海洋牧场通航秩序,服从航行管理部门调度。

8.3 安全保障
8.3.1 制定安全管理章程,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并设有安全保障及监督追责体系。

8.3.2 海洋牧场应定期对海况发布安全通告,配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报告、处置突发险情。

游钓型海洋牧场应具有海况预警机制,游钓船只在海况预警期间不得驶入钓场。

8.3.3 建立应对突发险情(风暴潮、雷击、溺水、突发性事件等)的危机处理机制,配备必需的救援设备、物品及人员。

9 信息管理
9.1 档案管理
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归档内容包括技术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文件档案、销售档案、安检档案等。

9.1.1 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考核和登记制度,档案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

9.2 航行信息管理
9.2.1 应定期检查牧场作业船只的航行记录。

9.2.2 船只应具备实时监控系统,实现船只定位及航行轨迹的实时可视化管理。

9.3 资源信息管理
配备海洋在线监测系统,对牧场生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信息采集,实现海洋牧场资源与环境的实时监控。

9.4 信息平台管理
建立海洋牧场的监控、监测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与省级信息管理平台的双向传输。

10 科普宣传
10.1 科学普及
利用海洋牧场内的体验馆、展示厅等设施,展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成果,增强公众对海洋牧场的科学认知。

10.2 宣传教育
通过传单、电台、问卷、网络等方式,强化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强化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