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获奖教案2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2)(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2)(1)
教学过程
意图
2、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提问:如何能让橡皮泥由沉变浮?学生思考并猜测什么形状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探究,亲自动手,做出能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
3.学生汇报浮和沉的形状,思考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沉浮形状发生改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测量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师生共同分析,引出排开的数据的重要性
媒体
手段
PPT、Excel
教学过程
意图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与学生一起复习:空瓶子在水中是浮的,加水后会变沉,瓶子的由浮变沉是重量发生了改变。
2.出示橡皮泥,学生猜想橡皮泥的沉浮,演示实验,提问橡皮泥有没有可能由沉变浮,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产生求知欲。
2.明确实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小组实验,测量橡皮泥四种形状的排开的水量。
4.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5.解释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通过观察各种能浮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不能浮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他们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就能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了。
作业
设计
联系生活,观察更多与本课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浮沉
船形、碗形、饺子······实心球、正方体······
排开的水量大排开的水量小
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年级

姓名
学科
科学
教材版本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为物理学中的力与物理现象沉浮,是五年级下册科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初步了解自然界规律的必要知识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如下:•能够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设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主要原因是橡皮泥与水的比重不同,当橡皮泥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橡皮泥会浮在水面上,反之则会沉在水底。

2. 实验设计策划本节课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如下:•分组活动。

将课堂上的同学分为若干组,每个组员平均参与。

•实验前准备。

老师在课堂上将会提供给同学们一些橡皮泥和一些小石子,以及一些杯子、水花器等实验工具。

•实验设计。

同学们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方案,将橡皮泥和小石子串接一起,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每个组都需要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保证全员参与。

•实验记录总结。

实验前后,同学们都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最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有些又会沉到水底下吗?2. 讲解理论知识老师介绍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同时让同学们了解水的密度和浮力等物理概念。

3. 实验操作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设计,老师在旁边引导和协助。

实验后,各组成员需要总结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结束反思同学们将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老师核对后,同学们开始总结本次实验对于知识的提升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加强。

四、教学心得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实验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实验方案,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积累和动手操作技能。

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学情分析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2、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2、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在水中的沉浮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2、分组讨论3、分组汇报4、师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2、分别做实验:实心橡皮泥和各种浮在水面上的形状3、记录实验结果4、实验小结五、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六、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橡皮泥的特性和用途。

2. 引入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其质地和颜色。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橡皮泥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3. 让学生预测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说明理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橡皮泥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的预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验观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活动:1. 准备实验材料:橡皮泥、水、容器。

2. 将橡皮泥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3. 让学生多次实验,记录不同条件下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橡皮泥沉浮的关键因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沉浮原理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探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沉浮的原理,如密度、浮力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解释。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橡皮泥船只、浮力计等。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密度。

•发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探究其原因。

1.2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学习使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密度。

1.3 教学难点•发现橡皮泥在水中是否会沉浮。

•分析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1.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盘、橡皮泥、块状物(例如石头、水果、木块等),量筒、水。

•教学课件。

1.5 教学过程•介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引出实验问题:橡皮泥在水中是否会沉浮?•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器材的特征,提出实验设想:如何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密度,并记录不同材料的密度值。

•向实验盘中加入水,并将不同材料一一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总结实验结果及结论,并通过教学课件进行简要讲解。

二、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学习了使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密度,并了解了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操作,探究问题,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本堂课也能够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因为误操作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老师多加指导和监督。

同时,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需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究和思考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
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在这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

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理解排开的水量:。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课程主题】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材分析】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它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学情分析】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学生理解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以及原因。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关。

了解:改变物体的体积,能够使物体的沉浮状况发生改变。

掌握: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理解: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睡眠身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体会: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的沉浮状况可能发生变化。

感受: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参与: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经历: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体验: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感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之沉浮状况不同。

形成: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协作,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并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中?哪些物体会沉在水中?”•第二步: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到重力和浮力是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实验和图表的展示,使学生真正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第三步:开展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并以此验证之前所学的沉浮规律。

•第四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同材质对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实际生活中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1.技巧引导在引入新知识的环节,我采用了一些技巧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通过关键问题和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同材质对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做了一些因材施教的调整。

对于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允许他们自主制作橡皮泥物体并记录实验结果,而对于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3.课后拓展在教学结束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课后拓展内容,比如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实际应用案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沉浮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讨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橡皮泥沉浮的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己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并通过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橡皮泥、水、容器等实验器材。

2.制作PPT,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沉浮现象的思考,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泥沉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沉浮现象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规律;2. 掌握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3. 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观察结果;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泥、水、容器、天平、尺子等;2. 教学媒体:黑板、粉笔;3. 教学辅助:实验记录表、实验分析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内容,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橡皮泥在水中的表现?它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底部?为什么?请你们想一想。

”2. 实验操作(30分钟)2.1 实验1:橡皮泥沉入水中(1)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为三个人(其中一人担任实验记录员)。

(2)每组准备一个容器,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

(3)将小块橡皮泥放入容器中,观察其表现并记录下来。

(4)整理实验数据,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观察结果。

2.2 实验2:橡皮泥浮在水中(1)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为三个人(其中一人担任实验记录员)。

(2)每组准备一个容器,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

(3)将小块橡皮泥制成一个小船形状,放入容器中,观察其表现并记录下来。

(4)整理实验数据,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观察结果。

3. 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将观察结果呈现给全班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与其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在水中浮起来。

2. 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理是浮力和重力的平衡。

4. 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复习关键词词汇,确保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在家中进行橡皮泥在其他液体中的沉浮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来观察和验证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精品」教科小学科学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word教案(2)

「精品」教科小学科学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word教案(2)

【小学科学】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word教案(2)第一单元沉和浮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有这样一句俏皮话: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可随便说。

在第三节课的学习中,我真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前面说话的不慎重,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圈套,虽然学生没有留意——当然还有可能是限于我的淫威不敢提出。

西西,还是我自己坦白吧。

在第一课讨论“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时候,我给学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水中”,必须把什么啤酒盖、纸片、木头、石块等物体放在水里,然后再观察它们的沉浮。

这样做是有依据的。

在旧版的这一内容中专门介绍了两种放物体的方法,一种是放在水面上观察沉浮,一种是放在水底再观察沉浮,然后引导第二种放的方法更合理。

在修订版的教师用书中,对这个部分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教科书第2页的两幅图,是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一观察砖块、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确定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

同时,规定了操作的方法: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好了,当时觉得这样是正确的,没有什么问题,课也比较顺利地上下来了。

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上!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这个“在水中”,跟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在水中”应该是一样的。

既然都要求是在“水中”,那第三课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也是应该先放到水底的吧?如果这样做,那橡皮泥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吗?喂喂,别急着否定!其实还是能的,只是这时候橡皮泥的形状只能是做成空心的球形或者饺子形之类,但如果做成这样的形状,这一课中许多教学内容就无法实施了,因为教材有较大一部分内容是教学做成船形然后研究排水量大小导致浮力的大小变化。

这到底该怎样去处理才比较合适呢?直到现在还是困惑。

思考:1.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

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2)(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2)(2)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㈠科学概念:1、教师提供实验用具,学生做实验(不同形状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的变化),明白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的道理。

并能自己准确描述出来。

2、通过做橡皮泥的实验,学生明白橡皮泥沉与浮的原因,进而能够解释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㈡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刻度杯,学生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放入杯中前后所排开的水量,能准确计算出水量差,并能准确读数。

2、教师提供多个体积一样的橡皮泥,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记录橡皮泥放入刻度杯前后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3、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数据,可以习得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的本领。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可以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犯错误。

2、学生在探求橡皮泥沉浮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明白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预备知识: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节的学习,对物体的沉浮已有一定的了解,带着之前的知识继续学习本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学具准备:教科书、圆珠笔。

教具准备: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若干个,记录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上节课学的物体沉浮的规律: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就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就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二、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它是沉还是浮?2、小组合作把相同轻重的橡皮泥做成四种不同的形状进行观察。

3、观察思考:橡皮泥形状变了,但是它什么没有改变?4、学生验证橡皮泥改变了形状的四块橡皮泥是沉是浮?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4)(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4)(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量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于水的橡皮泥若干块,量杯26个(大小各13个),胶头滴管13支,坩埚钳13把,纸巾若干,记录表格13张(教材第8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就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体积大小也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练习吧!(详见题单)二、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1.设问: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这节课我们就以橡皮泥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一下研究。

2.操作1: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操作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量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教科版“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思考并探索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如何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以及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实验材料:橡皮泥、量杯、注射器、镊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重量、体积、以及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2.会探究自己设计实验如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课件演示让学生能归纳什么是物体排开的水量和排水量4、会利用说学的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回想物体沉浮的实验规律是什么:直接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一)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2、思考: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还有哪些条件没有改变?3、实验探究:改变橡皮泥的实心形状,它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沉浮状态有变化吗?4、引导,小组归纳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重量、体积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实验验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学生猜想。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沉浮原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四、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
(毫升)沉浮状况
实心团 200
沉的形状 200
浮形 1 200
浮形 2 200
浮形 3 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