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审题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者:燕金城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2年第36期近年来,诗歌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中作为一种创新考查类型经常出现。
所给的诗歌类材料读起来朗朗上口,内涵丰富,信息量大,既能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又能考查我们的审题立意等能力,故该类型作文很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步骤。
一、分析词语,品悟语义,把握内容,符合要求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含蓄深刻,跳跃性强。
作为作文材料的诗歌,往往又是哲理诗,内涵丰富。
因此,要读懂所给诗歌,我们就要对重点词语进行筛选,结合其所处的语境恰当分析,把握其含义。
诗歌的语言有时为了表达或合辙押韵的需要,常常在语法上改变其词性(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颠倒词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子成分(如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品悟时,我们要注意这些特殊现象。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就要统观全诗,全面具体地分析归纳,切忌断句取意,以偏概全,遗漏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后,我们可依此发散思维,确定出作文的角度,恰当立意,以写出符合要求的高分作文。
如: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这是泰戈尔的《错觉》。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
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住诗歌的寓意,才能正确立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诗歌的题目是“错觉”,其意思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我们可知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双方都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却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于是处在自怨自艾中。
我们在把握诗歌寓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便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这种错觉现象到处都存在着。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不要羡慕别人,要做好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不要好高骛远;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高中语文优秀PPT课件高中语文作文辅导课件哲理诗作文22
怎么样?充分考虑个性,个性 审题列举 价值优势的最大利用 2010 安徽卷
怎么写
为什么?个性条件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 章,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深处、浅处、不深不浅
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我们的思维: 1.看待问题的角度 从“远”的角度去理解,“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可 以联想到“距离产生美”; 从近处看,“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则告诉我们要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深入地看问题”; 或把两者结合起来谈“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全面辩证地看待问 题。片面地看待问题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全面辩证才能 避免迷信和盲目崇拜,正确认识自我和认知世界。 2.理智与情感 成“星星”,“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正是这种强烈的喜爱之 情使人们放弃了冷静的思考,使自己的眼睛被假象和情感蒙蔽, 从而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盲目的出国留学,使不少青少年 浪费了宝贵的时光;盲目的追星,使有的未成年人迷失自我等等;
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错觉
哲理诗作文审题的步骤
——以《错觉》为例
读懂诗句,辨识主体意象、关系 提炼关键词 理解哲理所在及意义(中心)
由 诗 意 本 身 到 生 活
展开联想 确立话题
为什么这么想?
这么想正确吗?
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
攀比 心理误区
请你试着给起一个标题
抓住身边的幸福 珍视自己身边的幸福 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 何必攀比 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做自己主人 别只盯住远方
3.重新认识 现。过去,我们没有人到过或者观察过外星体,星星在我们仰 头注视时,是晶莹,透亮一如没有纤瑕的宝石;仔细地、就近 了解了星星之后,才知道那里是充满灰尘、石渣的另一个世界, 和地球一样复杂,充斥着污秽,甚至灾难。比如象牙塔内的腐 败,医疗改革中的黑洞等,耀眼的光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重 新认识可让我们找回真正的自我、完美的世界。 4.现象与本质,现实与幻想的差异 这也让我们无法真实地认识事物本身存在的缺点和瑕疵。而且, 当我们总是仰视时,就会产生崇拜和迷信,以为泥土和垃圾只 在地上。星星不发光,只是反射阳光,是“借光”,亮晶晶地 让人们以为那光是它自身的,也很有些“狐假虎威”。比如我 们怀着憧憬起程,带着梦想拼搏的时候,更多的是四处碰壁无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拓思维
动物
自
植物
精神 上
然 界
个 人
纵发
经济 上
向散 思思
维维
家 庭
社
会
企业
群
体
国家
民族
留悬念
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 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 属于他。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哲理类
名言警句哲理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中的比重:
2012年17套高考卷,有4套(四川卷、江苏 卷、山东、福建卷) 2013年18套高考卷,有5套(浙江卷、四川 卷、福建卷、安徽卷、湖北卷) 2014年18套高考卷,有3套(浙江卷、四川 卷、江苏卷) 2015年15套高考卷,有4套(上海卷、江苏 卷、浙江卷、福建卷) 2016年9套高考卷,有1套(江苏卷) 2017年9套高考卷,有1套(全国二卷)
(√)
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②、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 时间。(√)
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 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偏题”,审题立意游离材料中心,
不合要求 “跑题”,完全脱离题意、指向、
范围、要求
原则:审题立意评等级后,凭亮点只能上下浮动一个等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品语义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由诗句和理解提示两部分组成。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所写《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原诗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诗人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 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
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 写作素材。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 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 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 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 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 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 “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 快乐、幸福。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 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 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 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说)”
• (7)议论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做”
•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 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 材料是一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 意浅显明了。
• 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 垫,着重论述后者。
• 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 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 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 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 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 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
与自我批评 • 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
• 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 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 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 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 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 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 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 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 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高中哲理诗类材料作文审题重点课件
哲理诗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
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
选准角度。
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 整体阅读。 4.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 生活。
审题训练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 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 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如何审题?
哲理诗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抓意象 2.抓关键 3.辨倾向 4.理关系 5.查原因 6. 联生活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小诗,结合自身生活实际,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诗歌除外)。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会飞的蝴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晶莹、透亮、没有纤 瑕,这是星星展现在 我们面前的现象
和地球一样 复杂,这才 是它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理想中的星星
现实生活中 的星星
理想和现实
例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哲理诗类材料作文审题
哲理诗类材料作文 作为一类特殊的作文材料,哲理小诗以其 高雅的品格和深刻的寓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 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 有比人更高的山 ”……都是上佳的作文材料。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 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 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哲理小诗,谈谈这类 作文的写法要点。
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演示课堂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品语义。
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下面,我们以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为例,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作文指导:《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指导》教学
立意过程呈现:
第三种: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 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质,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应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应世界 第四种: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 自然地融会,没有冲突反作用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本诗原题《境遇》,命题人将其删除。
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 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杜运燮
爱好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畏惧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 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立意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真正全面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核心 读懂材料的以下方面:
(1)人: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2)物:哪些物,重要的物,次要的物 (3)事:主要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结果 (4)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5)中心:想反应的中心是什么 (6)作者的议论:看作者的议论提示,看材料有无偏向性 2、立意时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但不可断章取义,“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不等于“一个字一个词”。 3、注意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分。话题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话题的范 围”,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材料)及材料的含义”,两者差别相当大。
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
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编者序写作指导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写作基础论部分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写作文体论部分选取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文体,结合具体例文进行点评、剖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Download tips:The basic writing theory part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es, materials, structure, language, etc.; the writing style theory selects common styles used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combines specific examples to comment and analyze, which is extremely powerful Targeted.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
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江苏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山东潍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益阳的“春风拂面”,广东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等。
这类命题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下面我们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为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以后应对这类文题能够有所帮助。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及考试后检查,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欢迎阅读。
(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星星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
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
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
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例文1 距离的眼睛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
哲理诗作文立意
4.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
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寓意:
1.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 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
盼头。
2.“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变换角
度看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
换位思维”、“美在距离”、“朦胧产生美”、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以稀为贵”等 等。
寓意:
(1)它通过“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细节,展 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字面理解)
(2)“细雨”被“看不见”,“闲花”被“听无声”。
表现了其不为人知的寂寞。 (3)“细雨”虽“看不见”,但是却“湿衣”了。 这说明其虽自甘寂寞默默无闻,却能有所作为。 不追逐名利,而恬淡释然,能有所成的处世之道。
晶莹、透亮、没有纤 瑕,这是星星展现在 我们面前的现象
和地球一样 复杂,这才 是它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理想中的星星
现实生活中 的星星
理想和现实
例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字面意思]:
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
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
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1.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 2.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 3.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 的……
高考试题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分析
最宝贵的东西就在最不值钱的沙里面 贵重 普通 伟大 平凡 宝贵 朴素
• 最宝贵的“金”—— 最不值钱的“沙” • 品质 普通平凡的人 • 道理 规律 普通常见的事物
审题立意三问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最不值钱的 “沙”里面 •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 因为我们忽视了蕴藏着“金”的“沙” • 我们应该怎么办? • 重视平凡普通的“沙”
审题分析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 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 路 • 当作珍珠 • 高贵 珍贵 • 高才高能 当作泥土 平凡朴实 普通平凡
埋没的痛苦 踩成一条 路
把自己当作——自视
审题立意三问
• • • • •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视过高很痛苦,平视自己才幸福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 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去为众人 “铺路”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 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 以“走进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立意命题
• • • • • • 作泥土吧,为众人铺开成功路 朴实泥土,快乐人生 平视自己——远离“珍珠”的痛苦 高估自己,痛苦人生 谦虚质朴,融入人民 甘当“泥土”,精神闪亮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 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 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 不少于800字。 (60分)
立意命题
• • • • • • 伟大寓于平凡 富贵藏于普通 朴素蕴藏宝贵 重视平凡的“沙子” 切莫轻视含“金”的“沙” 珍惜平凡的“沙子”
•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 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立意
• • • • • 走进阳光 反射亮光 为了闪亮 走进阳光 不惧阴影 走进阳光 别怕!走进阳光 走进阳光 照亮别人的人生
6. 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
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 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 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行的伞
哲理性诗歌审题立意
哲理性诗歌审题
• 诗歌意象分析 • 比喻——看喻体找本体,点点对译, 还原哲理 • 诗歌哲理综合:一句道明
审题立意注意什么
• • • • • • • • 全面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核心 读懂材料: 人:有哪些人,谁主要、谁次要 物:有哪些物,谁重要、谁次要 事: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 关系: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心:想反映的中心 作者的议论:材料的倾向,议论提示
命题立意
• 给孩子“一把远行的伞 ” • 最好的遗产是远行的精神(能力) • 远行的“伞”——最好的遗产
审题分析
• 错觉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 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 岸。” • 此岸 • 这人 • 你方 方 • • • • 彼岸 对岸 那人 别人 我方 对
欢乐幸福都在对岸 欢乐幸福都在别人那里 标题 错觉 “欢乐幸福都在对岸” 是错觉
审题立意三问
审题分析
• • • • • 遗产(物质的、精神的) 远行的伞 能够远行的能力 需要远行的生活态度、精神 远行的生活方式
审题立意三问
• • • • •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最好的遗产是“一把远行的伞 ”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多数人认为遗产应当是物质财富 我们应该怎么办? 给孩子“一把远行的伞 ”
审题立意三问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 我们应该怎么办?
3. 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
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欢乐幸福都在对岸”是错觉
•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 我们常常认为幸福快乐不在“此 岸”,在“彼岸“ • 我们应该怎么办? • 树立信心,幸福就在身边
命题立意
• • • • • • 树立信心,幸福就在“此岸” 纠正错觉,幸福不在“彼岸” “此岸”处处有风景 “此岸”花开自芬芳 “此岸”风光处处好 相信自己,我是最美的一道风景
审题分析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 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 • • • •
花儿 孩子 学生 下属 明星
看花的人 家长 老师 领导 公众
审题立意三问
• • • • •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爱“花”就让“花安静地开放”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顾念“花”太多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少去烦扰“花”
立意命题
• • • • • • 给“花”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给“花”一个安静的空间 让花安静地开放 少一点顾念 多一点空间 过多的烦扰是伤害 过多的顾念不是爱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 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 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
• 光和影 •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走进阳光 反射亮光
审题立意三问
• • • • 这个材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走进阳光才能反射亮光 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有些人害怕并躲避阳光生活在灰 暗中 • 我们应该怎么办? • 走进阳光 反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