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 《包身工》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 《包身工》 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报告文学,真实地描述了19世纪30年代国统区一日本纱厂中国女童工在纱厂非人的生活、劳动情景,阐述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力地揭发了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经济掠夺。

教学重点1.按“预习提示”熟读文本,能复述包身工一天中几个重要节点的生活、劳动情况,并理清“芦柴棒”,小福子的遭遇。

2.掌握本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技巧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梳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及作者的立场。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借助点面结合、类比、对比、比喻等多种文学表达技巧写人记事揭示主旨的写作手法。

2.学习并培养对弱小者给予同情帮助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并智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资源1.山西黑砖窑虐童事件图片2.库车协益纺织有限公司车间生产视频资料3.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2分钟听关于夏衍“叫”“请”不同的人文关怀故事,走向他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二.中心思想2分钟本文运用多种写作技巧,以主副两线交织描写包身工生活,劳动情景,穿插着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中外反对派相互勾结,压榨剥削中国劳工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包身工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并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三.合作探究发现问题3分钟老师:针对上述中心思想,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至少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1、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2、梳理出文中有哪两条主副线索?3、你能简要复述包身工的生活、工作情景吗?4、你能整理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吗?5、作者对包身工及其制度的态度是什么?四.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25分钟可以是以下答案,也可能不全面,老师视具体情况予以帮助(1)写作技巧方面:点面结合,类比法,对比法,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

(2)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天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的生活、老动画面——悲惨命运副线: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膨大及灭亡的历史趋势——必然性(3)包身工的凄惨命运吃:穿:住:行:劳动:(4)包身工制度产生发展膨大的原因探究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2021年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导航】一、熟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酷爱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进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述的表达方式【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进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述的表达方式要求把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学习方式】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纳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纳“设疑-议疑-释疑”的大体方式进行双向交流,明白得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落实有关基础知识采纳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和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增强“说”的训练,培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一、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闻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愿》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二、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信、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进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许诺必然“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第一课时【学习进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以下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说明以下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内容【B级】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份?记叙部份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份?这些部份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份的细节描述,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述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份的细节描述和最后部份的议论,体会作者情感【C级】一找出记叙部份的细节描述,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述的作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形或表现作者思想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如何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什么缘故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用他们连年熟练了的、能够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情感有无不同?(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可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四小结本课写作特点(师生互动)(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形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样情形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天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此刻的工钱是天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令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2)结构安排适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层次清楚,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份,记叙和说明、议论交织运用,最后一部份总结部份着重在抒情,各有偏重而又相互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述包身工的比喻来讲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械’”、“血肉造成的‘机械’”、“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样的生活,泥土一样地被踩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躯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凄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二,作者擅长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形,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隔壁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旁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归纳包身工的凄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样的生活,泥土一样地被踩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凄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仍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野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刻画了老板的凶相另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布置作业:一、话题:包身工与农人工结合课文内容和现代社会进展状况,谈谈自己的观点【D 级】二、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琢磨这些句子,看看做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到效①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搜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确实是她们宝贵的佳肴②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样的生活,泥土一样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械”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虚弱到不能走路仍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躯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仍是被逼着在做工③在这万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④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可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附:答案与解析初读部份: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2.说明以下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高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把握了生死奖惩的大权,胡作非为,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份?记叙部份写了几个生活场景?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早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饭的情景(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凄惨遭遇(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份?这些部份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份,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份,插述日本厂家之因此专门情愿大量雇佣包身工的缘故(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份,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份,揭露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通过讨论,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进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一、找出记叙部份的细节描述,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述的作用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忙乱骚动的情景和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述,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蒙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和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述,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处惩”的细节描述,反映包身工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受到非人的折磨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肯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躯体的言行描述,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凄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形或表现作者思想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人的心理描述,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造成中国农人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述,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进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掉队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进展起来的3.小结:通过讨论,使咱们清楚地熟悉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课文在记叙进程中穿插描述、议论、说明,各类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到效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如何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打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露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衰亡,新社会必然显现的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什么缘故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用他们连年熟练了的、能够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情感有无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式,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述农人的贫困,无力抚育儿女,只能像饲养家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明确:开头持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照,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样的黑夜!可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感?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显现的顽强信念①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情感“慈祥”那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仿佛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搜集来的菜叶固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宝贵及质量之粗,暗含挖苦的意味②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形,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与的关心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③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庞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蒙受的压迫之深了④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顾忌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偏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起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的手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讨论、交流达到明确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文学常识
二、走进文本,个性化阅读展示
1、文本探究,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文中用了哪些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这二者是如何有机地融化在一起的?
2)、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作者为了使人们对这一群体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选取了哪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请做出具体赏析。

3)、你认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就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本做出具体分析。

4)、结合文本分析文中使用大量数字的作用。

2、主题探究,教师引导共同探讨
1)、作者报告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工作情况,为什么还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等内容?
2)、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文学?作者到底想揭露什么?(体会主题)
3)、诵读结尾三段,分析这三段对揭示全文主题有何作用?
3、比较探究,资料拓展
现代“包身工”现象思考,补充资料见后面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友情提示:本课文为《包身工》,主要讲述了包身工面临的艰辛和辛酸,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以下是该课文的内容概要:包身工是一份辛苦而不受重视的工作。

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作坊里从事绣球制作,每天工作10小时,由于精细的工作需要聚精会神,工人们难以承受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痛苦。

然而,他们的工作所得却寥寥无几,他们常常被雇主欺骗和剥削。

包身工们时常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他们并没有因为艰苦和辛酸而放弃,他们相互关心,仅以此作为安慰。

课文主旨:该课文通过描写包身工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的艰辛和辛酸,强调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也借此展示了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珍视,并认识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

2.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从善如流的品质,传承友情和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包身工的艰辛和辛酸,并体会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理解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一段揭示劳动者价值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唤起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和关注。

呈现课文:1.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个案分析:1.分小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包身工的角色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友情和互助来克服困境。

2.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阅读:1.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劳动者事迹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劳动者的辛酸和价值。

2.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注。

总结:1.进行课文的归纳总结,概括出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并强调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2.鼓励学生为劳动者点赞,并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

高中语文11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11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课设计【教课目标要求】一、认识旧社会包身工的凄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权力相互勾通,残忍压迫我国劳感人民的罪状。

二、培育阅读比较复杂的记述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案例,穿插说明、谈论和抒怀的写法。

三、认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色。

【教课假想】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迪性强的思虑序列题,指引学生领悟作者写作企图,掌握文章中心,依据线索次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重要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凄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磨难的原由。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而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迪引诱为主,适合点拨总结,指引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虑、剖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迪)——怀疑问难(解答)——研究谈论(点拨)——综合练习(稳固)”的次序进行教课。

【讲课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与过程】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有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从前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愿》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色有三:真切性(不一样于其余文艺创作),新闻性(不一样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一样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检查)。

二、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课参照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惹起的回想》,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认识作者写作时间;认识写作企图;认识作者深入纱厂亲身察看体验生活,检查收集资料的状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色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一)运用工具书清除文字阻碍,以下字词一定注音解说。

高中语文 11 包身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1 包身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用具:相关图片、音频、课本、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同学们,知道这段话出自哪里吗?二、目标展示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三、作者了解。

夏衍:夏衍,原名沈端先,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矛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四、文体介绍报告文学是文学类文章体裁之一,是指速写、特写等文学式样的总称。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品种。

五、文章情节梳理。

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情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居住坏境:挤、差、脏、乱。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2.把握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所作的面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点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和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十分鲜明。同时,通过文章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尊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分析:表达结构主要有如下三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表达后议论或先议论后表达〕
2包中安排〔表达包含在议论中或议论包含在表达中〕
③ 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表达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论为主穿插表达〕
集中安排:容易使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
包中安排:容易造成主线和过程不清,联系不紧。
只有分割组合、交错穿插,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于表现力。因此,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吃、住、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包身工》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包身工》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通过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线索。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人的尊严、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意识。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设想本文共50个段落,信息量大,教学时结合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以课外研讨和课内讲解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研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结合必修一的同步练习册中有关本课的知识梳理等相关内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字词(高考考点字音字形词语能力训练)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作出标记,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或课堂提出加以解决。

(培养阅读能力)③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④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⑤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7-18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8-31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35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48-50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预习情况2.作者简介及文章的时代背景介绍3.报告文学作品的体裁及特点4.疑难研讨教学过程设问导入课题:是谁说过“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的职责、情感和心理。

2.学会通过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故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说中包身工的故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通过小说了解包身工的内心感受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的角色与职责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是指为皇帝清扫厕所的仆人。

在整个宫廷中,包身工地位最低、最贫困,生活环境最恶劣。

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清扫厕所,因此也被称为“厕奴”。

2.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的情感和心理尽管包身工在宫廷中地位极低,但是他们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却很高。

他们的故事情节和内心感受也是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小说中包身工的塑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

在小说中,包身工们的职责和待遇都十分艰苦。

由于他们在宫廷中地位最低,所以受到别人的欺负和鄙视。

而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权利和尊严,只能忍受自己的命运。

另外,包身工们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每天都要用手清洗大量的大小便。

尽管如此,包身工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心理。

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但是也有着深刻的友谊和互相照顾。

而他们清洗厕所的过程中还会与大小官员之间发生不同的磨合和关系。

3.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的故事和意义在小说中,包身工们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特别起眼,但却具有深刻的意义。

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小说作者不仅揭示了明代官场的黑暗面,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在这个充满权力和利益的环境中,人性的较量和挣扎。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说中的相关章节,引导学生发现包身工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作方式发挥测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介绍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包身工的故事和意义。

2.阅读讲解法: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后,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包身工的形象和心理。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及教案课文:《包身工》第一节课文总结《包身工》是一篇名人传记类作文,讲述的是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

周应培是一个普通人,靠着家中的包身工买卖维持家计。

他在宁波从事包身工的生意,非常辛苦,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就。

第二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2. 掌握包身工的概念及其在周应培生活中的作用;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周应培做包身工的辛苦和努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问题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周应培为何选择做包身工,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包身工,让学生描述他们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然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对包身工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包身工在周应培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包身工,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回顾课上的重点内容。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分析包身工在现代社会中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了解鲁迅的父亲周应培的故事,并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11 包身工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11 包身工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14 包身工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

一、作者作品介绍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

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工房周围兜来兜去引起带工头的注意,认为他是“挑乱”来了,戒备很森严,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对包身工的观察。

二、分析课文1、了解包身工的生活一)住房:“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

“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写了包身工起订时的混乱情景,紧张忙乱。

她们为何这么紧张,可以慢点吗?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五点上工中餐及午休一小时下午六点收工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

2.掌握包身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包身的制作方法。

2.包身的困难点在于操作,需要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彩笔。

3.短绒毛巾、棉布、针线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包身工这一职业,包身工是制作珠宝肖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身工通过观察顾客的眉眼、身材和身份等特征,用粘土、蜡和金属粉末等材料制作肖像。

包身工在包身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眼光、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精神。

2.讲解包身工作的内容教师介绍包身工作的内容,由于包身肖像需要反复制作,所以包身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肖像的质量。

包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求学生们严格执行。

3.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包身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包身的制作需要准备棉布、短绒毛巾、针线等工具。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黄蜡、石膏、粘土等材料。

第二步:制作模板。

包身工需要根据顾客的形象特征,制作出一个模板,用来制作肖像。

第三步:涂上脱模剂。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在后期将制作好的肖像脱模。

第四步:制作肖像。

用粘土等材料,根据模板将肖像进行制作。

第五步:烘干。

将制作好的肖像放到烤箱中烘干。

第六步:脱模。

用特制的工具将肖像从模板上脱下来。

第七步:打磨。

将制作好的肖像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第八步:上色。

根据客户要求,给肖像进行上色处理。

4.制作包身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制作包身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包身。

5.检查包身教师检查学生们的包身,在包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包身肖像。

6.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反思并总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14年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 (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 (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 (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 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在传统手工艺中的意义,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2.熟悉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文本,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敏感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包身工的传统手工艺,体会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2.熟悉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通过文本呈现包身工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遗产保护;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2.课堂讨论法;3.案例教学法;4.视听教学法;5.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包身工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包身工艺。

2. 文本阅读及课堂讨论(30分钟)让学生阅读《人教版必修1》选修5中的《包身工》,带领学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3. 视听教学(1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手工艺制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包身工的手工艺制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4. 案例教学(20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民间手工艺,就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强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义。

六、课堂作业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地民间手工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状况,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调研报告,反映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保护现状和发展前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和体会包身工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和工厂之间,

两点一线,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人人得
而欺之”。
一洋铅桶糨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

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
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
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
文中还用了大量确凿的数字说明——帝国主 义的垄断资本, 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 大发展起来的。
(二)在修辞上,多用对比、比 喻、反语。
(1)比喻 (2)反语
比喻、反语
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2.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等待它的滋养 物了. 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5.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 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 肴. 6.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 以上.
18—2身工3. (五点)上工 恶的劣的劳动条件 一
26—30天. (十七点)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12—17. 雇佣包身包工的原因 包身工制度的身工发展 制
24—25. 日本纱厂度飞跃的膨大 的
包身工制度的发膨胀 展
31—33. 黎明过的到来 包身工制度必程然灭亡
主线 实写 双线交织,虚实相生 副线 虚写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 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 裁。它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 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 骑兵。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问题① 归纳包身工悲惨命运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重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三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

明确: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

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

师: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

可是谁能想到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1 包身工》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1 包身工》1

包身工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过程与方法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学情分析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接触长篇文章不久,阅读时往往不用心,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低。

3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难点: 体会写作手法和感悟“包身工”的悲惨命运。

4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活动一、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

二、问题探究1、为什么日本纱厂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2、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6、18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3分析“芦柴棒”被打的动词,学生演话剧。

3、对包身工这一现象作者在最后三段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三、课外拓展警惕现代包身工四、小结同学们,虽然这是一篇老文章,但文章中表现出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的思想却是永恒的。

五、板书包身工夏衍点怜惜同情包身工痛恨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入侵面相信光明总会到来六、作业1完成课后第三题。

2 当我看到包身工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

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

七、教后反思环节紧凑,课堂氛围活跃,课外延伸较好。

不足之处,课堂话剧表演没有课前安排,课上提出时学生较紧张,演的不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 (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 (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 (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 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凶恶)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方窄,空气浊)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小便。

”(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3)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1)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

(狼狈不堪)(2)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3)“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4)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6、第二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1—5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

“点”写的是谁?(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

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

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

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十五六岁,没有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被人叫作“芦柴崐棒”的人)B)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

请同学朗读13—15段、21—23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打杂的凶)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得很好。

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

“芦柴棒”的“跳”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发指。

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选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惩罚?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

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

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

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子等惩罚。

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

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全班朗读26—33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26段,并回答: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提问:27、28段,29、30段各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娘剥削包身工的狠心)提问: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第二课时一、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6—8段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

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

二、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鸣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

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小结: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献出了无数的眼泪、血汗与生命。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三、写作特点:1、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了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

2、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结构安排恰当。

4、语言生动有力。

四、作业阅读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的相关历史课后练习题五板书:包身工夏衍从清晨到晚上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第 1.清晨四点一刻│↓一包身工被迫起身│ 2.追述包身工的的情状│来历,揭示包身│…………芦柴棒…………………………工制度的形成↓│(说明)第 3.四点半,包身│↓二吃粥的凄惨景象│ 4.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芦柴棒………………揭示包身工制度发展第 5.五点钟,包身│(议论描写说明)三工被赶进厂的情│↓况(至六点钟) │ 6.揭示包身工制│小福子│度的膨大(说明)│←………………………………………………│└─→7.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结局←─┘(面)(点)[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第四抒发对包身工深表同情,对帝国主义、反动派愤慨并严正警告的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