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的实践与探索(2)

合集下载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初探.doc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初探.doc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初探[摘要]随着高职院在校生规模的不断壮大,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文章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视角思考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的构建,从贫困生的科学评定、渗透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引导贫困生心理自助等多项措施入手,详细阐述帮扶体系的前提、基础、重点、关键和保障,并提出了贫困生帮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作者简介]潘玉琴(1965-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常州 213164)[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2SJB190001)[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99-02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在校人数也不断增加,由此贫困生人数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为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政府和高校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奖、助、补、贷帮扶措施。

据调查,在校贫困学生除了经济上的拮据,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如何在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能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学校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着手,探索建构高职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有效地引导他们客观、积极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成为素质过硬、受社会欢迎的现代化建设的蓝领人才。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的构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应着眼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正确面对自卑感上,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为心理帮扶体系的设计准则。

1.科学准确评定贫困学生是构建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的前提。

目前,在校申请贫困生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笔者所在学校有的专业申请贫困学生的比例近40%,面对如此之多的贫困学生申请者,如何科学合理地评定并确定等级是贫困生帮扶工作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
立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价值观 、 劳 动 观 和 消 费 观 。 通 过 组 织 不 定
把 自己封 闭起 来 , 离群索 居 , 独来独 往 , 加剧 了他们 内 向、 封
闭、 孤 僻 心 理 的形 成 , 最终 导致心理 障碍。 2 . 压力过大 , 抑 郁不安 。 面对 现实 的经 济压 力 、 学业 压 力 、 就业 压 力 , 不 少 贫 困

高 职 院校 贫 困 生 存 在 的 心 理 问 题
贫困生作 为高校大 Hale Waihona Puke 生 中的一个特 殊群体 。曾被 人称
为校 园中的“ 弱势群体 ” 。贫 困 生 一 般 是 在 艰 苦 环 境 中 成 长 起来的, 苦 难 造 就 了他 们 早 熟 的 秉 性 , 挫 折 磨 炼 了 他 们 不 屈
笔精神财 富。努力在全 校形成 同学 间平等互助 、 积极 向上 的
良好 氛 围 ,让 贫 困 生 感 受 到 学 校 的 温 暖 及 人 与 人 之 间 真 挚
的情 感 , 促 进其心理 健康 发展 。学校应 以集体 活动为 载体 , 在 贫 困学生 中开展 挫折 教育 、 成功 教育 、 艰 苦 奋斗 教育 、 自 立 自强教育 和诚信教 育等各 种主体 教育活 动 ,引导学生 树
立、 自强 的精 神 , 增强他 们 的 自信心 , 以积极 、 健康 的心态 面 对 生活 、 学 习 的困难 . 最 终顺 利 完成 学业 , 已成 为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资助工作 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

多得 点困难补 助 ,没有树 立努力 学 习争 取奖 学金或 参与勤
工 助 学 的 意识 ; 有些 学生甚 至认 为学校 减免学 费是应 该 的 ,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同时,高职贫困生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高职贫困生在经济、家庭、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这些问题在学生心理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期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家庭因素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成长中最基本的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有影响,同时也可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高职贫困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家庭会存在家庭暴力、情感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职贫困学生,社会环境更容易对其产生影响。

在当今社会,高职贫困学生肩负着家庭和个人希望的责任,但他们又很少具备足够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一些贫困学生可能会出现挫败感、自卑感等负面情绪,需要我们及时地帮助和关注。

学习因素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习是高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学习因素会对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上,高职贫困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成绩不佳、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家庭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素质和对孩子的关爱,减少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

学校方面高职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心理辅导活动,包括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通过各种渠道帮助高职贫困学生缓解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路径探究

97为高职院校心理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帮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高职院校心理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1.1 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在物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面对不同的群体与社交圈子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某些方面会缺乏自信,严重者甚至回避社交活动,以免暴露自身不足。

1.2 焦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学费、生活费等压力时,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心理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学业表现,还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对未来充满担忧,担心自己无法找到好工作,无法改善家庭状况,焦虑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业表现。

1.3 孤独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往往面临着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融入校园生活时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可能感到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经历、背景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孤独心理。

这种孤独心理导致其缺乏社交支持,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自一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这种自闭心理可能源自学生对自身家庭状况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学生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排斥,因此选择与外界保持距离,导致自身在学校中缺乏社交机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过重的自闭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思维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1.5 过度自尊心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心,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支持,这种过度的自尊心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屏蔽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从而加重自身的困境。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对这些主要原因的探讨。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

他们通常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社交困难和孤独感也是他们常常面对的挑战,而缺乏自信和动力更是制约他们前进的障碍。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改善心理状况,可以提供心理辅导与关爱,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并提供专业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加强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精神支持与帮助,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自身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困难、心理压力、焦虑、自卑感、自我怀疑、社交困难、孤独感、缺乏自信、解决对策、心理辅导、关爱、互助支持网络、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关注、精神支持。

1. 引言1.1 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生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由于家庭困境导致他们无法享受与同学相似的生活条件,这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常常会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敢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生在社交方面往往遇到困难,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加重。

最重要的是,缺乏自信和动力,使得贫困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动力去克服。

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和自尊至关重要。

中关于的内容到此为止。

1.2 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的困难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与内在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贫困生在经济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可能由于家庭贫困导致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贫困生可能会面临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却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精神扶助对策

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精神扶助对策

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精神扶助对策近年来贫困生的经济资助方式与模式日趋多样与完善,贫困生思想和精神上的包袱也开始引起社会关注。

以往研究发现了贫困生诸多不适应症状,如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

但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认为贫困不一定导致消极[1][2],关键在于以何种方式应对贫困带来的自卑,以及极度自卑与强烈自尊之间的冲突。

因此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重点应该是对“心理贫困”的探析和疏导[3]。

一、表现“心理贫困”指经济贫困带来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上的负性变化,泛指从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的一切不健康的心理状态[4]。

积极的方式应对:自励奋进、自信上进、勇敢拼搏,必然能超越贫困,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消极应对:在冲突中挣扎,自轻自弃[5],则容易引发“心理贫困”,出现种种不良心理特征1.情绪情感。

强烈自卑、焦虑、抑郁。

为生活费、学费忧虑,为学业担忧,为考试紧张不安,为前途恐惧,为无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羞愧。

2.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低,自我体验否定,自我概念消极,对差异自惭形秽,对挫折逃避退缩。

3.人际交往。

过度反应(反感和敌对)、过分敏感,多疑与嫉妒;或自我封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紧张或疏离。

4.意志品质。

软弱、依赖。

总觉得世界不公平,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毅力,改变现状的期望都寄托于外界。

5.思维、行为。

思维偏执,言行偏激,爱钻牛角尖、树假想敌,易攻击。

6.人生态度。

悲观厌世、自暴自弃、自我沉沦;或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二、成因分析1.外部原因(1)社会大环境社会发展加剧了人的生存压力和成长压力,择业中的严峻形势、恶性竞争、就业与深造的艰难抉择等给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贫困生带来了极大压力和冲击;同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亚文化思潮容易诱发其人格特征的负性变化。

社会资助如实施不当或过分追求社会效应,也会伤害贫困生自尊,加剧其心理冲突。

(2)校园中环境大学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将贫困生置于不利位置。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摘要】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压力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社会比较和自我价值感受让他们陷入情绪波动,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心理负担倍增,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困难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应该重视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困境。

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才能让高职贫困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经济压力、社会比较、家庭关系、学业压力、未来就业焦虑、心理健康、支持、心理成长、困境改善1. 引言1.1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议题。

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正确认识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业成绩,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关爱,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强和成功。

2. 正文2.1 经济压力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

浅论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调适(2)

浅论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调适(2)

起来。

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克服简单化、片面性,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工作效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望、闻、问、切”之后再“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对策的探析具体到日常工作上,有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不仅仅依赖于班主任、班委,更多源于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浓厚的学风、优良的班风和有效的班级管理要靠大家共同倾情合力打造,只有这样才会有互相间的鼓励和不断的奋进动力。

二是加强学生党团建设,使他们既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准,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教育党团干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强化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党团干部真正做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

三是做好学生骨干的培训工作,加强示范群体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宣传舆论窗口,加大对先进个人的宣传报道。

四是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尤为重要。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策划、组织和参与的活动中,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也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综合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生活自信和工作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

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讲,要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也必将继续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顺应其功能和作用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主,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技能单一,缺乏学习、吸收和使用新技术方面的训练,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足等缺陷,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竞争和面对严峻挑战。

贫困生的心理帮扶 (2)

贫困生的心理帮扶 (2)

贫困生心理帮扶措施高中贫困学生是近年来为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来自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其理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从而出现了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经济上给予了贫困生很大的帮助, 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贫困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然而面对贫困的窘境, 大部分贫困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这样的因境,自立自强,发奋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学习生活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损等负性变化,严重影响了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所以对他们我们不但要从物质上资助他们,更多的要从心理上帮扶他们,让他们在人格形成的最佳阶段得到更好的关心和帮扶。

一、普通高中贫困的心理问题普通高中贫困帮扶过程中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有自卑,人际关系障碍,焦虑,抑郁,自尊敏感问题,应对和防御方式比较消极,嫉妒等,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救助措施来改善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帮扶措施1、大型心理健康讲座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心理失衡造成的,可以通过外环境改变及其他人的辅导帮助恢复正常,只有少属于心理疾病造成的心理失常。

因此,在学校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健康心理课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及普及,让学生了解基础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建康的基本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及适应能力。

2、加强心理委员培训研究表明贫困生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同辈作为心理支持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证明心理委员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有助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所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培训,让他们作为班级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及时将班里的动态向老师汇报,也能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

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摘要: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政治思想工作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就如何开展高职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针对现有心理帮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求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体系。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帮扶对策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深入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困难学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家庭困难学生所占在校生比例进一步扩大。

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问题己成为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家庭困难学生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在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缺乏经验和锻炼,交往的意愿不足、能力低下,心理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差,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随着高职院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不断扩招,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在扩大。

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例,目前在校生中贫困学生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

在西部一些高职院校以及农林院校,这个比例更为惊人。

在众多家庭困难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

但他们当中部分学生由于物质上的贫困导致他们出现自卑、敏感、多疑、过度自尊等问题。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边远山区,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家庭。

在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低,或未受过教育,根本上谈不上科学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久而久之,孩子易产生抑郁,孤独,自闭,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

(二)经济困难的影响迫于家庭经济的窘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解决的往往不是学习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需要千方百计的寻找打工机会,处理好工作学习、上课的关系。

有时成为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到人格上的侮辱。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案例探讨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案例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越来越健全,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越来越少。

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帮扶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完成了学业,其心理问题却未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其走上社会后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1.自卑。

自卑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中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经常抱怨、责备自己和父母,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与人交往。

2.孤独。

由于自卑,许多高职贫困生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孤僻不合群,有意识地疏远同学,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起伏,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焦虑。

高职院校贫困生常常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导致思想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

有的为学费、生活费用焦虑,有的为学习成绩焦虑,有的为家庭负担重焦虑,有的为父母身体焦虑,有的为兄弟姐妹因他们辍学焦虑。

4.嫉妒。

有的贫困生看到家庭富裕的同学享受到优越的条件,花钱阔绰,而自己学习、能力、智力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更好,只是因为出生在贫困家庭而享受不了这些,心理十分不平衡,既羡慕又嫉妒。

二、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1.经济困难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要承担比一般大学生大得多的压力,他们担心学费,担心生活费,担心家里负债。

同时,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各种接踵而来的消费热点和相互攀比的现象,使贫困生心理更加不平衡。

另外,因家庭困难,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这种期望却与自己进入高职院校的现实有差距,导致他们心理更加内疚,更有落差,心理思想包袱很重。

同样,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一般都忙于生计,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更是缺失,从而造成了一部分高职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焦虑。

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探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探究

248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探究■涂 欣/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职教集团秘书处摘 要:随着教育扶贫政策的日趋完善,高职学生的资助体系愈发健全,“扶贫”一词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高职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上的贫困,因为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学生“心理贫困”怪圈,深入阐述“心理贫困”成因,探讨帮扶相关群体解决“心理贫困”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 心理贫困 教育帮扶自江西省印发《江西省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以来,要求全省高校以建档立卡家庭受教育子女为重点,实施“三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政策实施以来,我省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越发健全,院校资助工作开展地毯式排查走访,基本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从政策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同时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情况越来越少。

可是,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把贫困一概视为经济贫困,助人与育人方式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本文拟就心理贫困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为从事思政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象高职贫困生近年来因贫辍学的情况越来越少,与国家政策及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健全密不可分。

面对社会纷繁复杂,高职贫困生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完成学业,收获满满的迈入社会,离不开家长、教师、院校和社会力量的通力关注与支持。

当下因为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现象牵动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也对从事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一线教师带来了诸多困惑。

哪些行为视为异常?又有哪些行为表现值得关注?(一)自卑自卑是高职贫困生常见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或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追赶他人。

时常经受不住环境带来的过分刺激,不能自主的情感表现。

没有勇气和身边的朋友及老师进行沟通,时常被身边的朋友视为“异类”从而排斥。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工作探讨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工作探讨

闭,独来独往 ,结果就严重影响到其与周围同学的和睦相处 。他 和组织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 的各项工作 ,完成 日常咨询任务。 们常常给人以一种敏感多疑、沉默寡言 、孤僻 的感觉。长期处在
这种状态下,就 自然 而然地在其心理上形成抹不掉 的阴影 。 ( ) 二 嫉妒与怨恨 相伴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职 院校要 以课堂教学 、课 外教育
会全面发展对培养 高素质创新人 才的必然要求 。而贫 困生 作为 大学生 中的弱势群体 ,高职 院校如何深入开展贫 困生 工作 ,帮
二、 解决高职 院校贫 困生心理 问题 的有效途径
贫困生 的心理 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积极探索解决贫 困生心理
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大学 生涯 ,促进 贫困生全面发展 ,既是 构建 问题的有效途径 ,使之健康成长 ,是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时代要求 ,也 是新形势下贯彻落 实科 学发 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 ,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 展 观 的重 要 举 措 。 ( ) 一 加强 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 , 帮助贫困生走 出心理 困境

愤怒 、怨恨等产生 的复 杂情绪状 态。部分贫 困生在与 同班其他 识 宣传与难点解答相 结合 、等待求询 与主动约请 相结合 、引 导 优秀同学 竞争时 ,他们显得 竞争能力 不足 ,难 以获得优异 的学 发 展与 消除症状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 问题相结合、 习成绩 ;甚至看 到家境 富裕 的同学 时髦 的衣着 、高级 的化妆品 、 阶段辅 导与全程 跟踪 相结合、专人负责 与全员参 与相结合 ,特 华丽的装饰 品 ,想要 什 么就 有什 么 ,这 时他们往往会产生 自卑 别要加 强与有心理疾病 的贫困生进行交 流与沟通 ,做好 贫困生 和抱 怨心 理。他们 常常 怨天尤 人 ,悲 观厌世 ,感叹生 不逢时 。 的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 和及 时干预工作。 对社会持悲观否定 的态度 。他 们也常 常为 自己贫寒的 出身而 自 卑 痛苦 , 自我意识 消极 ,对周 围的人和 事特别 敏感 ,而且怨 ( 建立和完善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二)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作者:周婷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1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贫困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多处的生活环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但是不能否认,贫困学生由于经济问题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心理暗示,潜在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内心活动矛盾,极易造成心理贫困,导致自身的精力被过多的分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校建立起全方位的援助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上的动力,不断的引导贫困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由于贫困学生的生长环境较差,长期背负着经济压力,一般贫困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十分敏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消除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

1. 保护贫困学生的隐私由于当前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度较大,经常由各方媒体对贫困学生进行采访,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许多贫困学生不得不在公众面前露面,虽然这种方式会引起社会上对贫困学生的更多关注,获取很多的资助,但并未从贫困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的隐私被公之于众,心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形成合力,在获取社会关注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私人情况进行合理适当的宣传。

2. 教师要呵护学生心灵由于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较差,其父母一般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需要教师主动承担起育人的职责,积极的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需求,对其心灵进行引导,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对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一视同仁,让其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馨。

3. 其他学生要有平等心在学校中,同学之间的相处直接影响贫困学生的心理变化,同学之间的相处应当基于平等,不能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评定学生个人,平等对待贫困学生,不能由于贫困学生的困难而以同情怜悯的眼光相处,更不能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坚决杜绝讽刺、挖苦贫困同学的行为,应当正常平等的对待所有同学,以自然的状态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仍有许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使得许多贫困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为贫困生提供机会的重要平台,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探讨,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贫困生心理特点,提出有效的资助策略,从而提高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效果。

为此,本文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探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促进贫困生成长的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可以帮助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心理资助工作,可以促进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成长,提高其自信和自尊,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也可以有助于改善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提升其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积极开展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还可以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团队合作,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探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制定更有效的心理资助策略,提高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为高职院校制定更加科学、针对性的心理资助措施提供参考,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实现心理资助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2. 正文2.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低自尊、自我效能感不足等心理问题。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高校经济资助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贫困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其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开展经济资助工作,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当前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展开探究,旨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经济资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1. 心理压力大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勤工俭学,日常生活和学习压力较大,这些压力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些贫困生面临着经济负担的压力,学业负担的压力,心理上的孤独感等,长期累积下来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 自卑感和自我怀疑贫困学生由于身临困境,常常会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在高校中,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学业能力产生怀疑,对未来产生迷茫,这些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扰。

3. 人际交往问题贫困学生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与其他同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压力和隔阂,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经济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关于经济资助工作的探究1. 提供经济援助针对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免除部分学杂费等方式进行经济资助,从而减轻其经济负担,缓解其压力。

2.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调整心态,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业上更加从容,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3. 加强互助交流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互助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贫困学生数量逐渐增多。

这些学生在经济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因为贫困而带来心理问题。

如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经济资助工作,帮助贫困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成绩,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展开探究,就经济资助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高校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通常需要通过劳动和勤工俭学来维持生计。

这种生活方式会对贫困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焦虑、自卑、压力大等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因为经济所限,无法享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从而产生心理隔阂。

他们往往也会感到自己处于社会的边缘,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否定,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1.2 经济资助的重要性经济资助是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生活压力,改善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在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提供经济资助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提供勤工助学等形式的经济资助,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经济资助工作的开展2.1 完善资助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经济资助工作,高校应该完善资助政策,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要建立健全的资助评估机制,对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保资助对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要建立明确的资助标准和资助方式,确保经济资助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通过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

2.2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除了经济资助外,高校还应该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贫困并不是个人的负面标签,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探析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片面,鼓励个体发展自身潜能和优势。

高职院校贫困生通
常处于社会阶层较低、生活困难的境地,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

在心理资助工作中,积
极心理学提醒我们要关注贫困生的潜能和优势,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追求个人目标、积极生活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应该关注他们的成
长和发展。

贫困生在心理资助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自我认同感不强、前途感不明确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积极成长的视角,鼓励贫困生面对困境,勇于追求成长。

通过提供
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积
极应对挫折和困难,逐步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幸福和满意感。

贫困生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常常感到生活无望、无助和失去方向。

在心理资助工作中,应该注重提升贫困生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积极
心理学通过培养贫困生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帮助他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重塑对
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经济资助工作在改善贫困学生生活条件的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本文将探讨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的相关问题。

一、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尽管国家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这些学生常常面临着生活困难,心理压力大,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由于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享受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在高校中,贫困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会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经济资助工作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经济资助工作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资助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能够确保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经济资助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都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三、如何开展经济资助工作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改善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开展经济资助工作。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经济资助制度,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帮助。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帮助。

这些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

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帮助别人,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

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开展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贫困学生数量依然不少,他们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生活压力。

如何开展经济资助工作,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高校和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经济资助工作进行探究,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学生常常感到自卑、焦虑、无助,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的心态。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学业压力大、生活费不足、交友困难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影响到学业和生活。

我们需要通过心理测评、个别辅导等方式,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其具体表现、原因和影响,为后续的经济资助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们应该在经济资助工作中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

对于在高校中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经济资助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为他们提供助学金、临时救助金等形式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业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学业成绩。

我们还应该加强经济资助工作的要求和管理。

在经济资助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地帮助贫困学生。

要建立健全的经济资助评议机制,对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表现、心理问题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要建立健全的资助档案和跟踪管理制度,对资助对象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了解其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调整资助措施,确保其能够持续获得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在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的现实面前,高职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其面临的就业形势为更严峻,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底层,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高度重视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体系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成立贫困生心理扶助组织机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是否能得到切实加强,关键在领导。

领导认识到位,思想才能统一,工作才能落实。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断增多,贫困生心理问题随之日益凸显,我院在2001年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时,学院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扶助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里除了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外,还特设了“贫困生心理扶助办公室”,办公室设有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分管学工领导、院学生工作处领导、院学生资助办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系部分管学工领导和系心理工作站站长组成,全面负责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的管理。

制定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实施细则,理顺贫困生心理扶助与学院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为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1.开展贫困生心理普查。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成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内容、途径、措施。

我们把开展贫困生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将开展这一工作作为衡量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普查工作安排在每年9月下旬,之所以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主要是这时学院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刚好结束,贫困生名单确定之后,贫困生普查对象也就确定。

二是这一时间段正好是学院进行大学新生心理普查的时间,对于大一新生的贫困生心理普查可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同时进行,避免重复,有利于降低普查成本。

三是此时绝大多数毕业班学生尚未离校顶岗实习,便于普查的组织和管理,即便是有少数毕业班学生已外出顶岗实习,但在贫困生认定工作结束后,其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电话等联系方式将贫困生认定结果通知学生的同时,向毕业班贫困学生讲明心理普查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登录学院心理测评网站进行心理普查测试,学生还是能够很好地配合学院这项工作的。

一般情况下,出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于大学生心理普查,我们是以组织全院学生集中网上施测的方式,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进行,而对于贫困生心理普查则是采用UP-I、SCL-90和EPQA(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三个量表同时施测,学生均能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进行测试,能自我控制答题时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教学中增设“贫困与应对”教学内容。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为高职院校必修课,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1]。

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各地各高职院校均陆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然而,综观国内出版的琳琅满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却鲜有提及“贫困”的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也未曾提及,面对约占高校在校学生25%的高校贫困生,同时,高职院校80%以上的生源来自农村,从我院近十年来的贫困生认定统计来看,贫困生所占比例高达34%左右,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如果我们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上回避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至少可以说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理的。

我们在“面对挫折”这一教学章节中加入了“贫困与应对”一节,主要内容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含义及其界定,经济困难家庭的致贫因素分析,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关系,贫困与应对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以阳光心态看待贫困,让学生理解贫困与挫折同样给人磨砺,同样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贫困同样可以转化为人生奋进的正能量。

通过教学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学习,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困扰,培养他们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全人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的实践与探索黄金来,刘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高职贫困生处于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底层,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文章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17-03【探索与实践】3.根据困难等级类型分类分级辅导。

2007年,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下称“指导意见”)中指出,“所谓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指导意见》中建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等2 ̄3档,我们依据广西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桂教资助[2007]1号)文件精神,将贫困生分为一般困难、特别困难和突发事件困难三档。

不同困难等级类型的贫困生其承受的压力和因贫困所受的心理伤害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特殊困难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所受的心理伤害也最大,这类学生我们把他们归入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指定专职心理咨询老师负责心理扶助;对于特困生则根据其困难性质及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系部心理工作站共同扶助;一般贫困生因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小,所受的心理伤害也较小,我们一般安排系部心理工作站开展心理扶助。

不同困难等级类型的贫困生虽然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但是就大多数贫困生而言,他们又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封闭、排斥、敏感、攻击、虚荣、嫉妒、仇富、拜金、依赖等共性[3],因此,我们针对贫困生这一共同的心理特点,利用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对贫困生开展以“励志与成才”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邀请区内外资深心理专家、学院历届贫困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励志专题讲座,帮助广大贫困生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探求谋生的手段和“自救”方法。

4.开设专用励志咨询室。

虽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针对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作对比研究均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等人格特点上差异显著,并在内向与外向型、怯懦与果断型等次元人格以及心理健康因素、环境适应因素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4]。

由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不同,个性不同,情绪以及对压力的控制能力不同,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必然有所不同。

实践证明,解决“心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针对“个性”心理问题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因此我们加大对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的投入,在心理咨询中心设立专门的励志咨询室,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布置好咨询室的室内环境,安排在贫困生心理辅导上有所研究、对贫困生心理辅导上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开展心理咨询,同时,我们合理利用学院“远程互动可视化心理咨询系统”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实现反应快速的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确保贫困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扶助。

5.实施“玫瑰使者”一对一结对扶助。

多年来,为使高职贫困生得到及时、恰当的心理扶助,得到充分的人文的关怀,我们一直努力拓展贫困生的心理扶助途径与方法。

我院建立了“院、系、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班级、寝室主动配合院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

我们为每位贫困生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起其个人心理档案,通过对这些学生从入学时的心理状况至毕业前心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跟踪回访,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档案,由此我们对学院的贫困生做到人数清楚、个体明晰、服务到位,实行“一对一”扶助。

每年秋季学期初,当各班班委、团支部改选完毕及贫困生认定工作结束之后,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按计划分别开展系心理工作站站长、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培训,“贫困生心理扶助方法”是各级心理培训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学院贫困生的概况,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重点掌握开展贫困生心理扶助的方式方法。

在此基础上,各系根据本系贫困生人员数量情况,结合贫困生个体个性心理特征,充分利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宿舍心理联络员的职能,在“自愿选择,情趣匹配”的原则基础上,由各系心理工作站站长统筹安排一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玫瑰使者”)与一名贫困生“结对子”,“玫瑰使者”与贫困生结对的匹配原则主要是“同质性”,即优先考虑党员先进分子,考虑同宿舍、同班级、同专业,当然也考虑同乡、同爱好兴趣的。

“玫瑰使者”每月定期向系心理工作站汇报帮扶工作情况,遇特殊情况则随时汇报系心理工作站站长或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得到专业老师的及时帮助。

每学期学院组织一次“最美玫瑰使者”评选活动,对工作表现出色的“玫瑰使者”给予表彰,以调动“玫瑰使者”工作积极性,为一对一结对扶助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我们认为,学生是教育学生自己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我们相信,只有学生才最了解学生自己。

在学院的正确引领下,我们通过开展“玫瑰使者”与贫困生一对一结对扶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玫瑰使者”一对一结对扶助,延伸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有效解决了对贫困生心理扶助在人力物力上的短板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