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诗中的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唐宋大诗人为什么能对物候的歌咏有杰出的成就?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 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 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2:是说大诗人能够真切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变
化,并将自然万物及其变化凝于笔端,故其作品中包含着 丰富的物候知识。
分类别
• 先介绍草木的荣枯变化,再介绍候鸟的来去分布 • 由植物到动物 • 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作者采用分类别等方法,准确分析了唐宋大 诗人作品中的物候现象,山川鸟兽,月露风光, 无所不及。内容丰富而不杂乱。这一课一方面 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 让我们欣赏到很多名作佳作,把科学与文学结 合在一起,使文章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具 有很强的文学性。
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说出下列诗词所反映的时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3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
举例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 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 循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和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告诉了人们春天到来的标志。唐代诗人李益的“漠南春 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的《竹枝词》: “江上朱楼新雨晴,滚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指出杨柳抽青,表示初春季节的到 来。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主备人
王小东
审核
八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时间
2014.11.14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2.梳理本文的结构脉络,理解逻辑顺序。
3.理解文学和科学的关系,
重
点
1.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2.梳理本文的结构脉络,理解逻辑顺序。
难
点
1.了解唐宋大诗人诗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研
读
共
品
1.第4段写到是花木抽青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第五段写的是以杨柳抽青作为春天来临的标志的原因。这段是对上段内容的进一步的具体解释。
2.作者下4、5段先介绍的植物、在6、7段介绍的是候鸟。
3.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1.文章第4段写的是花木抽青,第5段还是写树木抽青,为什么分成两段来写?
2.作者所列举的诗句不是按照唐宋朝代来介绍的,但是并不显得杂乱,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二)课题解释
1.从题目来看,作者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知识?
2.那么我选陶渊明的一句诗写进这篇文章可以吗?
3.物候学的知识很广阔,这篇文章讲的是哪一方面物候知识。
教师明确:
题目就向读者交代了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研读 Nhomakorabea共
品
师友讨论,合作完成。(学生学会做批注)
1.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
一、导入:
大家一定从小就会背白居易的《草》这首诗吧!那好啊,我们就大声道来背一遍(学生背诗)在我们最初学这首诗时,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
通过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跨文化对比与交流中深入理解和体验中西方诗歌中的 自然观念。
详细描述
主题演讲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小组讨论可以让学 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融合。角色扮演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中西方诗人创作诗歌的 情境,深入体验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然观念。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课后作业布 置
提问答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提问
在唐宋大诗人的诗歌中,物候现 象是如何体现的?
答疑
引导学生理解物候与诗歌创作的 关系,探讨物候变化对诗歌意境
的影响。
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诗 人在物候描写上的特点和风格, 以及物候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的感慨。
象征
如李白的《静夜思》 中“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用月光 象征思乡之情,表达 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
排比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 楼》中“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连续的排比 句,增强语势,表达 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实践:仿写、续写、改编
仿写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表达 更加含蓄和深刻。
诗中文学手法举例分析
比标喻题
如•杜甫文的字《内春容望》中 • 文字内容
“•国破文山字河内在容,城春 草•木深文”字,内将容山河比 喻为国家的命运,草 木比喻为城市的景象 ,形象地描绘出战乱
后的荒凉景象。
拟人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 原草送别》中“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将原上的草拟人 化,赋予其生命和情 感,表达出对自然界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优质课件】
❖ 思路清晰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哪些体现了生动性?哪些体现 了准确性?
❖ 1.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 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
❖ 2.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 指标之一。
❖ 3.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4“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5.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他花开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春
夏
秋
冬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 业奠基人。
正音正字:
卉( huì)勰( xié)瀛 (yíng) 滹沱( Hū tuó )蕃( fān) 瀼( ràng )涪( fú)
你从题目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唐宋诗歌中的内容与物候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
❖ 许多唐宋诗歌能够揭示大自然的 本质,反映物候规律。
精读2-7段,找出说明方法,并分 析其作用。
❖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唐宋诗人 作品中的物候现象。
作者举唐宋诗中的咏物诗为例时,为什么 不以时间为序,根据朝代分开来举例呢?
❖ 第三部分(8):总写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 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 本文说明的目的。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 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北师大版七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4篇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读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放在引起学生兴趣上。
特设置两组竞争回答问题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地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二)教学难点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素材准备关于物候的知识素材以及一些诗人描写物候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课本99页《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啊?(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让大家预习课文,并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现在有那位同学想和大家一块分享劳动成果?(找2-3人)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
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
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23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侯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侯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唐宋诗词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自然的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理解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科学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物候概念及影响因素: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物候。
物候是指自然界中植物、动物、气象等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这些变化现象与季节、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唐宋诗词中,许多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影响物候的因素。
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不同地区的物候现象有所不同。
此外,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物候产生影响。
2、唐宋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在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描绘非常普遍。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就反映了植物的周期性生长和枯萎现象。
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则描绘了风雨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唐宋诗词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动物迁徙、气象变化等物候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3、物候现象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古代文化、探索自然规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责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雾是诗人常用的意象,描述雾的浓度、能见度和持续时间。如“雾锁山头山锁雾 ”反映了雾的浓度和持续时间。
霜雪的物候现象
霜
诗人常以霜为题材,描述霜的形态、颜色和 出现时间。如“白霜映月”反映了霜的形态 和颜色。
雪
雪是诗人常用的意象,描述雪的大小、形状 和持续时间。如“大雪压青松”反映了雪的 大小和持续时间。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
01
02
03
04
四季更迭
唐宋大诗人通过对四季的描绘 ,表现物候的变化和自然景观
的变换。
植物生长
诗人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细 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如杜牧 的《清明》中的柳树发芽。
动物迁徙
诗人关注动物的迁徙过程,如 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燕子的
迁徙。
天象变化
诗人对天象的变化也有所关注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
05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 候对现代的意义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提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唐宋大诗人的诗作中描述了大量的自然物候 现象,这体现了他们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和尊 重。这些描述有助于现代人理解生态平衡对 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生态保护。
唤醒环保意识
通过对唐宋大诗人诗中物候的解读,人们可 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活
夏天的植物物候
荷花盛开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常 以荷花的美丽形象来表达对夏天 的赞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竹子生长
夏天是竹子生长的旺季,诗人们 常以竹子象征夏天的生机勃勃, 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桑树结果
夏天是桑树结果的季节,诗人们 常以桑树的茂盛来形容夏天的繁 荣景象,如“采得百花成蜜后,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通过诗句分析,掌握诗人如何通过描绘物候来表达情感。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句中的物候现象。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3)学会从物候角度解读诗歌,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领略唐宋诗人的风采,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通过诗句分析,掌握诗人如何通过描绘物候来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物候现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联。
(2)如何从物候角度解读诗歌,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
(2)整理与物候相关的诗歌素材。
(3)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物候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画像。
(2)引导学生回顾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提问:同学们认为诗人在诗歌中如何描绘物候?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诗,分析诗句中的物候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物候相关的诗歌素材。
(2)引导学生从物候角度解读诗歌,提升语文素养。
4.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以物候为主题的诗歌。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周所学诗歌。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宋诗人诗歌,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并结合诗人情感进行解读。
语文八上第16课《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唐宋大诗人诗中 的物候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 年至1974年, 浙江上虞(yú) 人,著名的科 学家、教育家。
正音、识字
卉(huì) 勰(xié) 瀛(yíng) 滹沱(hū tuó) 蕃(fān) 瀼(ràng) 涪(fú)
诗人 白居易
李白 王安石
李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泽东 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说明方法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在唐宋大诗人的作品中,物候成为了重要的题材之一,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季的物候变化,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唐代,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诗人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涉及到物候。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描述的是春天的雨水,反映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则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描绘的是草原上的草在四季中的生长荣枯,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到了宋代,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的作品中更是充满了对物候的描绘。
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里用桃花初放、蒌蒿满地、芦芽抽长的物候特征,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并借助“鸭先知”、“河豚欲上”等物候现象,传达出万物复苏、生命勃发的春意。
那么,唐宋大诗人是如何运用物候来丰富其诗歌的呢?首先,他们运用物候来表达季节和时令。
通过对四季物候的描绘,如春天的花开、鸟鸣,夏天的蝉鸣、荷开,秋天的叶落、霜降,冬天的雪飘、冰冻等,大诗人将季节和时令形象化、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更迭。
其次,他们运用物候来抒发情感。
例如,在离别诗中,诗人常常以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等物候现象来表达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在边塞诗中,诗人则常常以冬天的雪飘、夏天的酷热等物候现象来描绘边地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再次,他们运用物候来象征和隐喻。
例如,在《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中的“雨”可以象征及时雨、好时机,“润物细无声”则可以隐喻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给予帮助或关怀。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可以象征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综上所述,唐宋大诗人巧妙地运用物候来丰富其诗歌,既描绘了四季的景色和时令,又表达了情感和象征意义。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摘要: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四、总结正文: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都在这一时期涌现。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物候的描绘。
物候,指的是一年四季中自然界的气候、景色、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的变化。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而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在唐宋大诗人的诗歌中,物候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列数字:诗人通过列举数字,精确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城春草木深”这一数字,展示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
2.作比较: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物候的变化。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通过“一岁一枯荣”的对比,表现了草原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3.举例子:诗人通过具体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通过“青杏小”和“燕子飞”等具体例子,展示了春天的景象。
4.打比方:诗人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通过“花千树”和“星如雨”的比喻,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5.分类别:诗人通过对物候进行分类,系统地描绘了四季的景象。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纷纷小雨漉纱窗,黄昏细碎伴离觞。
高卧南楼疑梦觉,故园草树竟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细雨、黄昏、南楼等景象,表现了秋天的特色。
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诗歌内容和意境:通过对物候的描绘,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课件
杜甫
陆游
“西川有杜鹃„”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三、精读课文,探究品析
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运 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本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从而 地说明了事物 特点。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 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 比方等。
板书设计
石头传语 花鸟传语 唐 宋 白居易 大 关心百姓疾苦 王安石 诗 人 唐宋大诗人 刘禹锡 留心物候 诗 杜甫 中 陆游 的 物 候 物候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
竺可桢 宛敏涓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 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学习目标
一、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分析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在 文中的作用。 三、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四、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激发探索科 学奥秘的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 年至1974年, 浙江上虞(yú) 人,著名的科 学家、教育家。
诗人 白居易
诗
文
物
候
李白 王安石
李 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泽东
《赋得古原草送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 别》 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 “东风已绿瀛州 物候有区域性 草„” 《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 岸„” 《临滹沱见蕃使》 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 《竹枝词》 候的地域性和历史 《出塞》 变迁是分不开的。 《送瘟神》
古诗
《鸟啼》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第二学期授课教案教师课题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课时一课时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教学难点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教具教学过程个性设计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请几位同学背诵上节课诗词。
鸟语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二、正音、识字:卉(huì)勰(xié)瀛(yíng)滹沱(hū tuó)蕃(fān)瀼(ràng)涪(fú)三、解析课文: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板书。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诗人诗文物候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2、循环随物候转变。
李白王安石“东风已绿瀛州草…”《扶风豪士歌》“春风又绿江南岸…”物候有区域性李益刘禹锡王之涣毛泽东《临滹沱见蕃使》《竹枝词》《出塞》《送瘟神》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杜甫“西川有杜鹃…”侯鸟与物候的关系陆游《鸟啼》侯鸟与农事的关系教学过程个性设计四、请你搜索自己积累的诗词,归纳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生完成于联系本,师加以适当指导。
)结束语:处处留心皆学问,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增进自己的见识、修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上课用)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得到的 物候学知识是? 、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明什么?
答案: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 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答案: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答案: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因之一:分布区域 广。
•答案: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 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答案: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 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 改造大自然。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 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 竹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 语言,编成诗句。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春
夏
秋
冬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 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 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 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 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 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板书设计
石头传语 花鸟传语 唐 宋 白居易 大 关心百姓疾苦 王安石 诗 人 唐宋大诗人 刘禹锡 留心物候 诗 杜甫 中 陆游 的 物 候 物候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
古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Word可编辑版)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问题补充: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14分)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音、识字
卉(huì ) 勰(xié) 瀛(yí ng) 滹沱(hū tuó) 蕃(fān) 瀼(ràng) 涪(fú)
诗人 白居易
诗 文
物 候
《赋得古原草送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 别》 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 “东风已绿瀛州 物候有区域性 草…” 《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 岸…” 《临滹沱见蕃使》 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 《竹枝词》 候的地域性和历史 《出塞》 变迁是分不开的。 《送瘟神》
李白 王安石
李 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的关系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鸟啼》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情。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宋大诗人诗中 的物候
物候与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做物候学.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
对节候的反应.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 科学.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
年至1974年, 浙江上虞(yú) 人,著名的科 学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