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
技术实力
华工科技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在激光 加工和光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市场地位
华工科技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和市场份额。
烽火通信
重点产品
01
烽火通信的主要产品包括光缆、光纤收发器、交换机等通信设
备。
技术实力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智能化制造
华工科技作为中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始终坚持创 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智能化制造和技术创新, 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华工科技还 积极拓展市场,与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 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产 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完善产业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加强政策支持
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
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东湖高 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向高端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 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案例三:烽火通信的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
武汉江夏区战略规划(中规院)简本
黄陂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新洲新型工业 化示范园
上海特色新城:
东西湖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主导功能?
径河 盘龙
• 嘉定汽车城
武湖
金银潭 青山
食品?轻工?
蔡甸城关
钢铁、重化?
双柳 古龙
• 松江大学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机遇2:宏伟目标阶段引领
2011年底武汉十二次党代会: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三个武汉(社会目标):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 三个中心(经济目标):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一门户三中心: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门户) 国家商贸流通中心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国家创新示范中心
阶段2:国家中心城市成熟阶 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
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8都市圈整体成长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 业区域转移
阶段3:世界城市培育阶段(中 心职能的突显阶段)
服务业主导,核心服务职能提升 中三角五角形地区成长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消费服务 业为主导 文化集聚度、国际交通门户、国 际企业总部、金融、创新、现代 物流、贸易 、高端制造
4、产业扩张显粗放 (1)工业区快速扩张历程(园区+街镇模式) (2)工业倍增压力下,工业用地有粗放扩张的趋势
成倍快速扩张:工业用地现状13,净增加29平方公里 粗放发展下工业效益总体偏低 与转型趋势相悖,转型已经在内部显现(庙山、藏龙岛) 与空间要素的矛盾
100 80 60 40 20 0
各区工业地均效益比较(亿 元/平方公里)
86 21 16 30 26 23 66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状态及设计研究本文将探讨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设计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及全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19世纪末以来,武汉逐渐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当时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武汉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汉开始兴办近代工业,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此后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促进了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
武汉近代工业的初创期始于1898年,当时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汉口、武昌两个分厂。
这一时期的工业生产主要以军事需求为主,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后,武汉近代工业进入发展期。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逐渐向民用领域拓展,涉及到纺织、造纸、制药等多个行业。
一些外资也开始进入武汉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20世纪30年代后,武汉近代工业进入转型期。
这一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大萧条和国内战争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在这种情况下,武汉近代工业开始向重化工业转型,逐渐发展成为以钢铁、机械、电力等为主的工业基地。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外观、功能和材料三个方面。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受到西方工业设计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多采用简洁、实用的风格,追求线条流畅、色彩明快的效果。
例如,汉口啤酒的瓶身设计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其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搭配使其成为当时的时尚符号。
武汉近代工业产品在功能设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如在民生工厂所生产的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机械和电子技术,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受到当时社会需求的影响,武汉近代工业产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当时市民的生活需求。
基于SWOT分析法浅谈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
汉 与 沿 海 中 心 城 市 的 差 距 , 高 区域 整 体 发 展 水 平 。 同 时 , 住 提 抓
中 部 崛 起 和 全 国 产 业 梯 度 转 移 的机 遇 ,积 极 承接 沿 海 地 区 的辐 射 , 强 长 江 流 域 的 经 济 合作 。 加 加 速城 市 圈 内 的 产 业 联 动 发 展 。一 是 加 快 汽 车 、 铁 、 钢 医药
竞 争 又 极 为 激 烈 ,这 将 使 其 发 展 充 满 着 许 多 不 确 定 性 的变 数 和 不 可 预测 的风 险 。
自然 条 件 良好 。城 市 圈 地 势 低 平 ,地 貌 类 型 多 样 ,平 原 占
5 % , 陵 占 3 % , 低 山 地 占 2 %。 平 坦 的 地 势 为 农 业 和 工 业 0 丘 0 中 0 与城 镇 的发 展 ,为 建 设 水 乡 田 园 特 色 生 态 城 市 奠 定 了 良好 的基
性 支 柱行 业 , 成 了 一批 优 势产 业 集 群 。 第 三 产 业 方 面 武 汉 是 形 在
五、 推进 武 汉 城 市 圈建 设 的 发 展 对 策 争 取 国家 政 策倾 斜 , 升 对 外 开 放 国 际 化水 平 。 取 中央 政 提 争 府 在 财 政 、 收 等 方 面 的 政 策 倾 斜 , 用 国 家 政 策 支 持 。 提 升 对 税 利 外 开放 功 能 , 大 对 外 开 放 领 域 , 大 利 用 外 资 规 模 , 高 外 资 扩 扩 提 利用率 , 把武 汉 培 育 成 引 进 外 资 的 特 区或 试 验 区 。 同时 实 施 “ 走 出去 ” 略 , 面 提 高 外 经 水平 , 分 发 挥外 经带 动效 应 。 战 全 充
城市圈 内部成员的关 系还有 待加 强。武汉与鄂州孝感仙 桃黄石黄 冈天 门咸宁潜江 的联 系分别 为 1 9 1 . 1. 8 ,76 ,42 。 8 ,7 , 1 . 6 ,34 , 2 0 ,8 . . . 9
武汉经开区区属企业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
武汉经开区区属企业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武汉经开区区属企业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武汉经开区决定对区属企业进行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二、目标1.提升区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改善企业管理体制,提高效率;3.创新产品和服务,引领行业发展;4.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1.进行企业股权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上市。
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4.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5.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6.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加强市场营销,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7.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8.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四、实施步骤1.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企业股权改革方案。
3.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评估,提出优化建议,并逐步实施。
4.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5.设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积极性。
6.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
7.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
8.设立培训机构,组织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素质。
9.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公益项目。
五、预期效果1.区属企业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2.企业管理体制得到有效改善,工作效率提高。
3.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4.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稳定性增加。
5.企业赢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6.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六、总结武汉经开区区属企业改革专项行动的实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股权改革、组织优化、科技创新、员工激励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将区属企业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建 有 研 发 机 构 的企 业 比重 比较低 , 只有 《 国务 院关于 加快培育 和发展 战略性新 兴
3 1 %的技术研发机 构设 立在企业 】 , 企 业没 产业的决定》 ( 国发 [ 2 0 1 0 1 3 2 号) 精神 , 发挥 有真正成 为 自主创新 的主体 , 科 教优 势没 建 设 国家 自主创新 示 范 区的先 行先 试 优
一
次低 、 缺乏竞争力 的产业 , 增 强二三产业 的 地 区位 居前 列 , 在发 展光 电产 业 、 生 物产 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 高端装备制造 、 新材 料 实力, 同时带 动与战略 性新兴产业 发展相 业 、 新 材料产业 、 高端 制造产业 、 地球空 间 产业 , 显 著提升 节能环保 、 生物、 新 能源产 配 套的现代 服务业 的发展 , 有助 于促进 三 信息 产业等 方面 , 已经具 备 了一 定的产业 业 , 加速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 对接 次 产业在更 高水平上 协 同发展 , 全 面提升 基础 , 形 成 了一批 新兴产 业集群0 , 与发达 全球最顶尖 的技术 、 资金和人才等资源 , 培 产业 技术水 平和 国际竞 争力 。因此 , 培育 地 区差距不 大 ; 以培育 战略性新 兴产业为 育 以行 业龙 头企业为 引领 的企业 群落 , 形 和发 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 , 可以推动 武汉优 重点 的新一轮 区域竞 争 已经拉 开帷幕 , 激 成一批 国际领 先( 先进 ) 的技术 、 产 品和细 化产业结构 , 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 加速 烈 的区域竞争要求武汉市必须加速培育和 分产业 ; 进一步扩大产业 规模 , 优化产业结 产业升级换代 , 加快形成未来经济发展“ 增 发展 新兴产业 。另一 方面 , 武汉 经济 的快 构 , 提升 产业 层 次 ; 加 快推 进体 制机 制创
武汉,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武汉,一座被低估的城市2012-2-5 14:16阅读(65)转载自王德智下一篇:大牌为什么在后台... |返回日志列表赞赞赞赞转载分享评论(1)复制地址更多她是一个由三座城市组成的省会她是一个向腐朽的封建政权开出第一枪的地方她是一个小吃最完美的地方她是全球人均淡水量拥有量最大的城市她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她在长江上面建起第一座大桥她又在长江下面挖出第一条隧道她有世界上最大的梅花园她拥有全国最整齐划一的出租车她造就了世界上最狂野的公共交通系统她是曾经的直辖市她是老工业基地她是市民文化中心她是中南商贸中心她是华中水陆交通的枢纽……武汉,一座被低估的城市!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数据显示,武汉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二十四位。
其中资本竞争力排第十位。
科技竞争力列全国第三位。
区位竞争力强大,在50 强中排第六位。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基本听不见武汉的声音。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全世界1000 多座城市中评选世界十大城市的时候,却将武汉列为全球第三。
武汉也意外的获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估。
“武汉在哪里?”两会期间,市长李宪生向政府总理直接发问。
是啊,武汉在哪里?所有的武汉人和关心武汉的人都在试图寻找答案。
面对曾经的辉煌,上世纪末的衰败,和最近几年的崛起。
武汉面临着重新定位的抉择。
一.武汉很受伤武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却是一个新鲜的市名。
解放以后,中央政府把抗战时期的陪都汉口、湖北省会武昌,地级市汉阳三市合并成为武汉直辖市。
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城市敢称得上“大”字:“大上海”和“大武汉”。
但是好景不长,1954 年,由于政策转变和时局需要,武汉被撤消直辖市待遇,降格成为湖北省会。
在建设初期,武汉作为工业基地曾经辉煌一时,那时候涌现出一大批的雄厚企业和知名品牌:武钢、武船、武锅、武重……“武字号”重工企业分光无限,“金鸡”、“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希岛冰柜”、“长江音响”、“红山花电扇”等一批优秀品牌也曾引领风骚。
湖北2024城建计划书
湖北2024城建计划书引言本文档旨在阐述湖北省未来五年内的城建计划。
湖北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省份,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为了促进湖北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湖北省制定了2024城建计划,以规划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为主要目标。
背景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
近年来,湖北省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不断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湖北省决定制定2024城建计划。
目标与策略目标湖北省2024城建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2.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4.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经济。
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湖北省将采取以下策略: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建设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行效率。
2.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
3.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4.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
重点项目湖北省2024城建计划中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项目:1. 地铁网络建设湖北省将在各主要城市逐步建设地铁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
计划在武汉、宜昌等城市建设地铁线路,并逐步完善地铁网络覆盖面。
2. 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
计划修建湖北省内的高速公路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城市环境治理湖北省计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湖北汽车产业趋势
湖北汽车产业趋势湖北汽车产业趋势篇一:湖北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湖北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汽车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深入分析湖北汽车产业的现状,并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等多个方面探讨湖北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湖北汽车产业的现状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武汉卓尔、武汉重型汽车等。
这些企业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研发设计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湖北的汽车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据统计,东风汽车集团是湖北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其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列中国汽车行业前列。
此外,湖北还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湖北还积极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著名汽车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湖北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湖北的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例如,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强,湖北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湖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湖北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大力推动汽车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二、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趋势随着智能化、新能源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正面临诸多技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湖北汽车产业应积极抓住技术创新的机会,加强研发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并且,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汽车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升级。
2.市场需求趋势湖北汽车产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结合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湖北汽车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一、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现状及态势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约5.80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7 年常住人口2987.65万人,占全省的52.5%,统计口径城镇人口1399.17万人,城镇化水平46.8%,按照建设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测算,城镇化水平56.6%。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般占全省60%左右,是湖北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综合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特征鲜明,基础优势较为突出。
一是武汉城市圈土地类型多样,地域分异明显, 呈“一分山、两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
二是水资源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人文资源较具特色。
三是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较好。
四是城镇布局与经济格局的圈层特征显著,沿长江、汉江以及京珠、沪蓉高速等轴线拓展趋势明显,其中沿沪蓉髙速公路和长江的城镇产业发展轴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与潜力。
同时,武汉城市圈整体发户不足的特征也十分显著,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
一是总体经济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城镇密度偏低。
二是城市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趋同特征,产业集群发展滞后。
四是发展模式粗放,武汉处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五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自然生态保护有待加强。
二、规划理念与发展目标1、空间规划理念“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了武汉城市圈前所未有的艰苦使用命,其本质是要求武汉城市圈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要素集聚能力强、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
空间是区域发展的载体, 因此,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需要贯彻全新的理念,在空间统筹领域大胆突破和创新,构建新型的空间格局,探索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机制。
本次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发展导向,着重体现四大空间发展理念。
即,强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加强对各类空间要素的统筹,处理好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和促进周边城市加快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区域整体功能;突出绿色工业化的空间集聚理念,以发展多层次循环经济空间为切入点,引导工业相对集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空间配置的优化提升,实现产业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协调;贯彻健康城镇化的空间品质理念,发挥武汉城市圈后发优势, 注重城乡建设标准的科学性、空间的集约性、规划的合理性, 坚持环境优先,建设高品质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现代化的空间管制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推行科学的分区发展和空间管制,实现资源保护与发展保障的有机结合。
湖北六策略承接产业转移 显两大投资机会
湖北六策略承接产业转移显两大投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同一商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被片断化,呈现出以不同企业或机构为主体的链条结构,即为产业链。
由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具有不同的附加价值,从区域发展看,产业链整合方式可概括为:参与产业链环节分工、截取高附加价值环节、弥补关键环节缺失、打造完整产业链、延伸创新产业链等。
首先,加强产业链研究工作。
由省市州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产业链分析研究专家组,研究各工业行业的产业链构成、附加值高低、发展趋势,指出湖北各工业行业目前的缺失环节,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有关建议。
加强对全球产业的动态跟踪研究,掌握新型产业链的参数要求(技术标准),研究湖北工业需采取的嵌入对策。
其次,根据产业链特点采取多元化整合策略。
截取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湖北重点战略性产业的产业链在湖北具有比较优势的区段,发挥这些产业发展后发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按照产业链生产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不同类型,分别强化研发设计或品牌营销环节,逐步实现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迁,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
第三,以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升级产业链。
拟定需要引进的关键技术项目和国内外重点企业;鼓励湖北工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联合研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突破,修补产业链的重要缺失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模式,突出抓好产业链上重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开放型经济策略开放型经济是指将“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优势相结合,以“外源内化”和“内源外化”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外源内化”是指通过引导外源型企业重心内移,变“无根企业”为“扎根企业”,借助外源型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内源外化”是指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内源型企业走出湖北,在全球范围开展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循环,增强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1. 引言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了更好地发挥武汉城市的综合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本文将从城市圈规划的目标、范围、重点任务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2. 规划目标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以武汉市为核心,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具体目标如下:•加快武汉市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强化武汉市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升环境质量,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3. 规划范围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武汉市区及其周边的若干城市,主要包括: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
4. 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明确了以下重点任务:4.1 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武汉市与周边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衔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整体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推动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4.2 城市功能提升推动武汉市及周边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建设高等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4.3 城市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4.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实施策略为实现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目标,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具体策略如下:5.1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资金和人才流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落户。
中部崛起中武汉的区位优势与开发策略
的快车道 , 是历史赋予武汉的 的责任 。 也是武汉发展的一次机
遇。
( ) 育 科 研 优 势 四 教 武 汉 市 是 全 国 教 育 大 市 、 才强 市 , 汇 了武 汉 大 学 、 人 融 华 中科 技 大 学 等 全 国 知 名 重 点 院校 。形 成 了 一个 以高 等 教 育 为 重 心 的 教 育 群 。 武 汉 市 人 文 、 技 和 经 济 的发 展 提 供 了强 有 为 科 力 的基 础 和 保 证 。2 0 0 5年 , 武汉 市 拥 有 高 等 院 校 5 9所 ( 中 其 市 属高校 1 0所 )居 全 国第 三 位 , , 在校 大 学 生 6 . 37 9万 人 , 其 中普 通 高 等 院 校 4 8所 。 人 高校 l 所 。 汉 市 科研 力 量 也 比 成 1 武 较强 , 武汉 大 型科 研 机 构 比较 多 , 士 有 5 个 。 汉 市 不 但 院 0多 武
拥有科研院所和人才充足的优 势, 且其产学研结合发展迅 速 ,
目前 其 综 合 科 技 实 力 、综 合 创 新 能 力和 综 合 科技 转 化 能 力 都 居 前 五 位 , 发展 高 科技 产 业 准 备 了优越 的 条件 。 为 ( ) 通枢 纽 五 交
武汉 是我 国公 、 、 、 、 兼具 的综合 性交 通通 信枢 水 铁 航 信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 06
第 3卷 第 9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o u e U i r t o en m cf u nt s n oil ce cs or l f bi nv sy f oo is maie dSca S i e n H e i E H i a n
实现武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这将有助于 武钢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武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果,武钢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 的战略。
政策支持
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武 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 施。
实现武钢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思考
汇报人:
2023-11-23
目录
• 武钢现状分析 • 武钢可持续发展战略 • 武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武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风险及应对
策略 • 结论
01
武钢现状分析
武钢发展历程
1958年,武钢在武汉市青山区的长 江岸边开始建设,1960年建成投产 ,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特大
02 物力资源
武钢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如铁矿石 、煤炭等,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
03 财力资源
武钢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资产, 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和推进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 力支撑。
武钢市场环境分析
01 政策环境
国家对钢铁行业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 ,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为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信 息化素质和能力,推动企业信息化 建设的发展。
推进绿色发展,提高环保水平
加强环保管理
01
通过加强环保管理,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和管理体系,确保企
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02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企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武汉市城市形象传播策略》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武汉市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
武汉市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武汉市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武汉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貌,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仍需加强。
目前,武汉市已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开展城市形象传播活动,但传播效果参差不齐。
2. 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面临更多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武汉市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武汉市城市形象传播策略1. 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1)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武汉市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企业参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媒体平台建设,通过企业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武汉市的城市形象。
(3)媒体合作: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共同推进武汉市城市形象的传播。
2. 突出武汉市特色文化(1)挖掘历史文化:通过新媒体平台,挖掘武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武汉的文化底蕴。
(2)展示现代风貌: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武汉市的现代都市风貌,展现武汉的活力与魅力。
(3)推广旅游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关武汉市的负面信息。
(2)积极回应舆情:对于舆论中的质疑与批评,应积极回应,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
(3)引导正面舆论:通过正面舆论的引导,提高公众对武汉市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 加强国际传播(1)扩大国际交流:通过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活动,扩大武汉市的国际影响力。
(2)加强外语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上,加强外语内容的传播,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武汉。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
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的重要性二、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概述1.目标与原则2.主要内容三、城市设计策略1.空间布局2.生态环境保护3.历史文化传承4.民生改善四、城市设计重点领域1.交通与基础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3.居住与社区建设4.产业发展与创新五、实施与监管1.政策保障2.技术支持3.监督管理六、展望与建议1.未来发展前景2.针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武汉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构建和谐、宜居、智慧的城市,武汉市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城市设计导则。
本文将围绕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展开讨论,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
二、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概述1.目标与原则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旨在创造以人为本、生态友好、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导则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人文关怀原则:强调民生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特色创新原则:挖掘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特色。
2.主要内容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2)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武汉特色文化。
(4)民生改善:关注民生需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三、城市设计策略1.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多中心、多层次、多功能的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生态环保政策,加强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绿色容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3.历史文化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武汉特色文化融入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名片。
4.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四、城市设计重点领域1.交通与基础设施: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便捷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汉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化发展现状1. 文化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黄鹤楼、故居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尽管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竞争力。
3. 文化创新能力薄弱:武汉在文化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4. 文化市场消费力不足:由于许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文化市场的消费力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武汉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文化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 打造文化品牌:武汉需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 强化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模式。
5. 拓宽文化市场: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时,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论武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武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增加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减少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增加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净迁移率-‰。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比“十一五”时期低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倍;年均增长%,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和%。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个体工商户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万户,其中新登记万户。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
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增长%;非税收入亿元,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
表2:2015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图2:2011-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表3:2015年价格指数(上年=100)%图3: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跌幅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比上年末下降个百分点。
武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拥有一系列的产品线,如冷、热轧板卷、镀锌、彩涂、无缝管等,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企业之一。
然而,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钢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如何顺应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本研究选择武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武钢的产品市场竞争策略,旨在为武钢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持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武钢的产品市场竞争策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分析武钢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需求;2. 探究武钢产品的市场优势和短板,建议针对性的产品结构优化方案;3. 基于前两方面分析,提出武钢的市场竞争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渠道布局以及营销促销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趋势,分析武钢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2. 我们还将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产品需求的情况,结合客观数据分析,推出针对性的产品结构优化方案。
3. 面谈法:通过对武钢相关部门和员工以及客户的访谈,了解武钢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渠道布局以及营销促销等方面的情况,并打通良好的沟通渠道。
4. 统计学分析法:通过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量化研究结果,作出客观、准确的结论和建议。
四、拟论文结构与安排本研究拟按照以下结构安排论文:第一章:绪论。
根据研究主题,阐述该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安排等。
第二章:武钢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分析。
针对武钢的产品市场,从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其现状和趋势。
第三章:武钢产品市场优势和短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任务,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武汉工业竞争力。
一、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武汉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显示出了较强竞争力,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沈阳、成都、杭州、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量偏小、结构偏重、地位偏低、民企偏少。
1、总量偏小
从工业总量看,武汉工业地位与其经济总量地位是较不匹配的。
2010年武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65.93亿元,在大陆287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高于沈阳、南京和成都。
而2010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424.59亿元,在大陆287个城市中排名第24位,工业总产值比成都略高,但不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一半,与杭州、重庆、沈阳、南京存在两三千亿元的差距。
2、结构偏重
从工业结构看,武汉工业结构偏重,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产值比重较低,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产值比重不高。
2010年武汉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比重为76.8%,低于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高于沈阳、重庆、广州、成都、杭州。
2010年武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比重仅为45.4%,在10个城市中是最低的。
2010年武汉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产值比重为31.4%,不及广州的一半,比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也要低很多。
3、地位偏低
从产业竞争力排名看,武汉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与上述其他几个城市差距依然明显。
从武汉的六大支柱产业产值来看,钢铁、汽车、食品烟草比较有优势,在10个城市中依次排在第3位、第6位和第6位,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比较落后,排名分别在第8位、第9位、第10位。
从制造业的30个细分行业产值来看,武汉在10个城市中仅有黑色金属冶炼业、仪器仪表业、烟草制品业3个行业处于前3位,而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多达13个行业处于10个城市的最末位。
4、民企偏少
从企业竞争力看,武汉国有企业进步明显,但民营企业发展不足。
2010年
武汉5家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东风、武钢、中烟、三环、武汉邮科院)均属于国有企业,其中东风营业收入名列全国汽车企业第3位,武钢名列全国钢铁企业第4位,中烟名列全国烟草行业第3位,武汉邮科院、长飞光纤、华工科技三家企业相继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然而,武汉工业的民营企业力量十分薄弱。
2010年湖北省(主要是武汉)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1个企业中,只有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涉及到工业领域。
二、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依据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从投入的角度,可以将影响工业竞争力的要素归纳为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对武汉工业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
1、人力资源外流严重
从劳动要素来看,武汉人力资源存量优势明显,但存在较为严重的“楚才晋用”现象。
2010年武汉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仅为50.26万人,在10个城市中排名靠后,不足上海、北京的一半,低于广州、天津、杭州、重庆。
另外,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显示,武汉人才竞争力在中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6位,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名列第5位,人才资源数量指数排在11位,而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仅排到20位。
这反映出武汉虽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但留在武汉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仍然不足。
2、资本增速效益不佳
从资本要素来看,投资增速与效益均处于劣势。
2010年武汉投入到工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8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但远落后于重庆、天津、南京、沈阳、上海、成都(这些城市投资都在1300亿元以上),在10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4。
另外,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显示,武汉资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13位,但资本数量指数、资本质量指数、资本获得便利性指数均在18位之后,与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十分明显。
3、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从资源要素来看,武汉是一个能源净输入城市,缺煤、少气、乏油。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增大,能源供应会直接影响工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2010年武汉工业消费能源4071.71万吨标准煤,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南京、上海、天津3市;工业用电213.50亿千瓦,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8位,仅高于沈阳和成都。
4、技术人员经费欠缺
从技术要素来看,武汉工业企业投入的研发人员和经费均显不足。
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结果显示,2009年武汉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
量仅为2.07万人年,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8位,仅高于沈阳和成都;R&D经费仅为63.99亿元,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6位,落后于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杭州。
5、制度“软件”牵制发展
从管理、制度、文化等要素来看,武汉存在“重硬轻软”的问题,人力、科技、区位等“硬件”优势比较明显,但管理、制度、文化等“软件”要素没有跟上。
2010年武汉城市竞争力位列第20位,比2009年下滑了2个位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软件”竞争力拖了后腿。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显示,武汉2010年制度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这5大“软件”要素在全国294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42、19、30、23、28位。
三、武汉工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提升武汉工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加强产业集聚,扩规模、调结构,加大对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等“硬件”要素和管理、制度、文化等“软件”要素的投入,切实把传统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区位优势充分转换为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1、提升价值链,推进产业集聚
坚持以龙头项目为重点,以园区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配套集群为目标,深入实施龙头牵引、产业补链、配套跟进战略,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核心企业、龙头项目及配套项目,加快填补产业链缺失环节,有效拉长产业链,延伸产品链,提升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培育大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要素向优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中;鼓励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名牌产品争创工作目标与责任制,完善名牌产品奖励和激励政策,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开展名牌产品的培育。
3、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推进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园区建立民营企业创业基地;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探索设立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的民营企业创建品牌,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型、龙头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
4、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选准突破重点和发展方向,促进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品等6个千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重点培育、政策聚焦,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在钢材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和乙烯下游产品延伸等方面做大循环性产业链。
5、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到武汉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扶持建立若干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构筑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标准体系,加强工业设计,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
6、完善政府服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武汉的政府管理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都在20名之外,提升工业竞争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作为工业发展的引导者和护航人,既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电、气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发挥“硬件”优势;又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软”环境。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加大科技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努力抢占新的制高点,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武汉蓝皮书: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1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R].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3]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张贡生、陈奎: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J].经济问题,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