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
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人文性在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教语文,以人为本学语文。
注重人的本性,使人在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长,尽可能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适合的环境,从广义来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从狭义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
所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
在此,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作为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那种和谐宽松的气氛。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和制造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如:有这样一个课例,《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面对配音的孩子这样说到:刚才他们对你狂轰乱炸,我真为你捏了一把汗,怕你受不了。
没想到你的心理这样健康。
然后面对全体同学说到:这样难堪的事我们谁都经历过,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先看他的学生这时候明白过来,齐声说到:优点。
随后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说优点,还有的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在这一小环节中,老师首先注意到了那位配音同学的心理感受,并及时给予安慰,帮他调整心理状态。
同时,她虽然没有批评其他同学,但却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要尊重他人、体会他人心理感受的教育效果,是一场非常生动的心理教育课,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只是我们很少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学科教育,周荣丽约2700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回归语文教学实质,呼唤人文关怀,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新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就必须增加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经常用人文精神高度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难以适应。
这不只表现在观念的落后上,也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上。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钻研精神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要力争作到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气质,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会写作。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
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
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者:张静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04期一、突出口语交际训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尤其在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平时看的、听的、见的比较少,让他们能准确无误地回答老师的提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语文教师,希望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做一回小记者。
我让学生采访期末考试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和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
刚开始学生并不知道要了解哪些内容,我就挑选了一些话题给学生参考,比如:请你谈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感受;你能问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吗?你平时的爱好是什么?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可以选择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打开被采访对象的话匣子,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
比如在教学《我是一名小记者》时,有一名学生采访他的同学时,首先问被采访的同学一个问题:听别人说,你最喜欢钓鱼,是这样的吗?这个话题激发了对方的谈话兴趣。
所以,应尽可能多了解被采访的对象,让其产生“未见面的老朋友或亲人”一样的感觉。
这样,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著名记者郭梅尼的采访体会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宝库,都有一肚子心里话希望向人倾述,但是一定要选择能够理解他、使他信任的人。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当一次主持人,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元旦晚会。
我鼓励学生写节目串词,有一个同学写得非常好:男:亲爱的老师们,女:同学们,四人合:过年好!男1:欢迎大家参加XX学校XX班2012年元旦晚会!女1:浩瀚苍穹孕育了我们的历史与文明,男2:岁月如梭造就了我们的勤劳与善良,女2:在这片晴朗的天空下我们吟咏歌唱,男1: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自由翱翔!(鼓掌。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虽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把其工具性放在第一位,淡化了语文教学中本应具有的人文性。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强调人性、人权、人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把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要实施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
语文人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教学活动。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语文教师要做到“一个理念,三个重视”。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把“人”放在第一位,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时刻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武装自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其次才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才是提升素养。
以“生”为本,就要知道学生欠缺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
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以“生”为本,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创造的学习,并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促进和发展。
以“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关注他的思想,关注他的情感,关注他的个性等。
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二、教师要重视教材中人文精神资源高中语文课本及读本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大师们的心血之作,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文中流淌着大师们的真实情感,蕴含着他们的深层思索。
语文教师进行人文教育,就要挖掘课本、读本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味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免费下载】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如何挖掘、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一、挖掘文本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文本,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
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七册《珍珠鸟》这课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
老师注意了小鸟的戏剧性变化。
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人对鸟的信任。
这是本课的人文性。
这才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
我觉得设计时可以按: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
侧重我对小鸟的态度。
让学生抓住最受感动的地方细细谈。
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人文性上。
在发散思维训练完后,老师应总结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
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
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使这只珍珠鸟更加快乐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放回大自然。
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一组课文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当我们怀着欣欣然迈进语文课堂时,却发现了许多的飘飘然,不禁要问:工具何在?人文何在?统一,又如何在?课堂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工具性,后一个维度体现人文性。
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
学生必须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上。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我们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我们更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于一边,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
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怎样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怎样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人生理解、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变成“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阅读教学观念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把阅读当做认识、了解、观察、感悟、思考人生社会,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到达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逐渐广阔,思维逐步发展,阅读的内容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同时,还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验作者喜怒哀乐的同时,自己也与作者同乐同喜,同悲同忧。
现代阅读特别强调学生与作者、与教师共振。
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知识只是阅读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改变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
阅读实现了他们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对阅读的新认识,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学生描绘他们的人生理想。
阅读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
二、开拓阅读教学资源1.挖掘教材人文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完学,学做真人。
浅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I
表现 r 者 的审 美情趣 。父 母爱护子女 , 作 感、 意志 、 方法 等个性 心理 的激 发与 引导作 为 情 , 子 女尊敬父母 , 家庭 生活也是社会牛活最值 是 切 学 科 的基 本 方法 。
一
那 么语 文老 师该如何 激发 学生 内在 的求 得提倡 的道德情操 , 是人类 文 明进 步的表 现
们 的语 文教学只见“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 而少 学 的 本 质 , 见甚至不见人性 、 人格等人文 的因素 , 这样的语 人文教育观要求 , 教育教学必须 以学生为 文教学遭 到社会越来越多 的指 责 , 至被批评 本 , 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 的 、 甚 把 自主的 、 完整的 为“ 尽苍生” 误 。改 变 这 种 现状 固然 需 要 整 个 教 人 , 要把 学生 的潜 能发挥 、 造力 的展示作 为 创
如 从 孟 子 的 “ 贵不 能 淫 , 贱 不 能 移 , 富 贫 威 作者被 贬谪后 , 崇高理想 无法实 现 , 又无人理
武不能屈 ” 的正道直行精 神 , 到孔子 的“ 知之 为 解 , 孤独而不屈的精神 。
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的求是务实精神 ; 从屈原 的 息精神 , 到文天祥“ 人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
静: 蝴
月的。
失 。这 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人 文关 怀 , 构建人 他的儿媳妇对他不 好 , 以这 么冷的天还来 钓 所 文精 神 , 培养人 文素养。人文 的教育 观旗帜鲜 鱼 。 孩 子 对 这 个 问题 有 多 元 的 理 解 。 语 文 教 明地 指 出 , 高学生 文化素 质 , 提 是教 育教学 的 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 生有 自己的见解 , 当然 我 们要给他一个基本 的价 值取向 , 引导学生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世故、生活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介绍和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人文背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人文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感恩的态度,使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
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人文性理念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人文性理念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人文性的内容,复杂多变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文本时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好像语文教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在类似于“填鸭式”的教学中被动的吸收,学习语文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这就是,我们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强调其工具性与思想性的不良结果,课前不指导学生有效、高效的预习,不给学生足够的解读文本的时间,而是让学生吞咽老师嚼过的食物,让学生生硬记老师分析归纳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的有机结合,它们的合力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源泉。
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而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必将导致学生认识的狭窄、幼稚、可笑,甚至形成畸形的性格。
只有充分肯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真正重视人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真正的“人”。
因此,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的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人文性的建构已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大家都在致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力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然而,这又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方能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
一、人文性建构的重要前提是转变语文教学理念著名学者孙绍振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比重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教师水平的提高更为艰巨,编得再好的教科书,如果让一些观念陈旧甚至顽固的老师去使用,无异于“旧瓶装新酒”,面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他们依然把应试教育做得踏踏实实。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将文本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内容丰富、有人文关怀的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可以是文学作品、文化经典、社会问题等,这些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师可以选择反映人性、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等主题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借此感受人文之美。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文本的人文解读。
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阅读理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等,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同时,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问题、人类困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同理心,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文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文本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个人写作、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文本,注重对文本的人文解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凸显人文性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建构
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 的建构
图 高建 云
内容摘要 : 人文性在语文 学科 的教 学 中非常显著 , 以说 , 可 中职学校语文教 学发展 的重要方面就是学 生 自 身的素养提高 , 这个对于 学校和教 师以及 学生来说都是教 育的 目标。
关键词 : 改 职业学校 课 语 文教 学 人 文 性
探 索职业学 校 中语文 课堂性 质 ,是对 于整个教学都很 重要 的
事 情 , 响 到 了教 学 的 方 向 , 至 影 甚 关 系 到 了培 养 人 才 的 大 事 情 , 因
为 职 业 教 育 的 最 终 目标 是 培 养 出
16份 ,约 有6 %( 中6%为女 3 2 其 8 生 ,2 3 %为男生) 。赞同的理由有 以
致 职 校 学 生 认 识 的狭 窄 、 稚 、 幼 可
按 部 就 班 还 是 能 够 领 会 贯 通 都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如 果 按 照 后 者 的 要
来看 , 这些老师 是落伍 的、 不负 责 任的 、 不称职 的 , 们跟不上时代 他 发 展 的脚 步 , 守 一 隅 , 们 看 不 固 他
业 解 惑 有 没 有 到位 ,是 按 照 教 材
是 要 充 分 了解 到 实 用 性 和 人 文 性 的互 相 关 系 ,因 此 在 职 业 学 校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 强 调 语 文 人 文 性 特 点 是 提 高 职 校 学 生 素 质 的 需 要 。忽视 了人 文 性 的 教 学 。 将 导 必
求 ,那 么教师水平 的提 高更为艰 巨 。人 类 心 理 都 有几 分 惰 性 , 以 常
先人为 主 , 获得一种全新 理念 , 想
必 须战胜 一种 很顽 强 的抵 抗力 。 职 业 学 校 有 些 教 师 很 难 接 受 新 的 东 西 , 带 着 排 斥 心 理 , 教 学 思 还 在
让人文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发掘与渗透
识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 关键 词 :人 文 性 ;发 掘 教 材 ;主 体 意 识 学 片面 强 调 知识 的系 统性 和对 知 识 进 行巩 固 , 而 忽 视 了学生 获取 知 识 的过程 方法 及情 感态 度 与价 值观 的养 成 。 繁 琐 的分 析和 机械 的 练习 塞满 整个 教 学课 堂 ,这样 既不 利 于语文 基 本 能力 的形 成 ,也 淡化 了人 文方 面 的教 育 ,大大 削弱 了语 文 教 育 的功能 。为 了适 应 时代 的变 革 ,新颁 布 的 《 语文 课程 标准 》尤 其 指 出 : “ 文是 最 重要 的交 际工 具 ,是 人类 文化 的重 要组 成 部 生 的 心 灵 。 语 分 。工具 性与 人文 性 的统 一 ,是语 文课 程 的基 本特 点 。 ”现 代教 二 、 充分 发掘 教 材 的人 文取 向,帮 学生 树 立 正确 的人 育 者 认为 语文 教育 的 人文 性 ,主要 体现 在 “ 以人为 本 ”,关 注人 生 观 的 自然发 展 ,生命 的健 康 成长 ,承 认个 体 差异 、尊 重个 性 的健康 我们 的 民族 有着 悠久 的历 史和 灿烂 的 文化 。 自古 以来 ,我们 发展 ,重 视情 感 的熏 陶感 染 ,尊重 个 体的独 特 体验 。语 文教 学是 的教育 界就 很重 视人 文教 育 。孟 子说 : “ 教人 从善 ,谓 之忠 ”。 使 人 成 为人 , 是充 满 人性 、人情 和 人 道 的教 育 。在 一 个 宽松和 民 著 名教育 家 陶行 之也 说 : “ 干教 万教 ,教 人求 真 ;千学 万学 ,学 主 的环境 中 ,尊重 和 唤醒 学生 的主 体 意识 ,倡 导和 发挥 学生 的主 做真 人 ” 。这都 是强 调语 文 教学 的人 文性 。在 语文 教学 中 ,人文 体性 * g 造性 上 ,树 立人 本观 念 ,注 重个性 发 展 ,强调 尊重 、关 内涵 是 极为 丰富 的 ,鲜活 生 动的 形象 、精 辟 的道理 、丰 富高 尚的 U, J 心 、理解 。可 见这 需 要教 师们 在语 文教 学 中要 努力 创设 和谐 、融 情感 ……无 不 闪烁着 我们 民族 的 聪 明才 干 和人 文精髓 。新课 标也 洽 、欢快 的人 文氛 围 ,让 语文 学 习的过 程 成为 学生 展现 个性 ,表 指 出 ,语 文 课 中的人 文教 育 “ 该注 重熏 陶感 染 ,潜移 默化 ,把 应 现 个 性 ,培养 个性 和 塑造 个性 的过 程 。因此 ,在语 文教 学尤 其 是 这 些 内容贯 穿于 日常 教学 中去 ”。所 以教 材在 编写 上也 相应 的作 课 堂 教学 中倡 导与 落 实人 文性 的开 掘 与渗透 ,是有着 极 其重 要 的 了很 大 的改 革 。有些 教材 在 每个 单元 的导 读 中明确 指 出每个 单元 作 用和 意义 的 。 的人 文 内涵 ,作 为教 者我 们 要充 分研 读课 文 ,利用 平 时积 累的知 努 力营 造 良好 的人文 环境 ,让课 堂充 满 人文 的 阳 识更 好地 诠 释编 者 的意 图 。同时 ,结 合 国 内外 形式 , 帮助学 生树 光 立正 确 的人生观 、价 值观 。 人 文 精 神 培 养 需 要 的 阳 光 、 雨露 与土 壤 ,就 是 教 师 为 学生 教师 应 该 在语 文 教 学 中努 力创 设 良好 的情 感氛 围, 过 自己 通 营 的造平 等 、宽容 、科学 的教 学氛 围 。一个 有 生命 的个 体都 是独 的爱憎 忧 乐 去感 染 、激 发 学 生 的情 感 , 从而 达 到 既让 学 生学 到知 无 二 的 ,而 且 由于 每个 人 的生活 环境 ,经历 ,受 教育 程度 存在 识 , 受到 正确 的价 值观 、是 非观 教育 , 高其 思想 道德 素质 的 目 又 提 差异 ,其 情感 ,思 维 , 思想 也 都 是独 一 无 二 ,不 可 替代 的 。 正 的。 同时 加 强学 生 个性 和 良好 心 理 素质 的 培养 , 步 培养 学 牛 一 逐 是 因为学 生 的个体 差 异 , 《 文课 程标 准 》提 出语 文课 堂要 个性 种积 极 向上 的心 理状 态, 语 使学 生 以一个 良好的 心态 对待 社会 , 对待 化 ,提倡 学生 在 阅读 中 的多元 感悟 ,提 倡 教师 在正 确价 值观 的 导 他人 , 待 自己。 对 向下 ,尊 重 学 生 的独 特 体 验 ,这 也 是 由语 文 课 程 的 特 点 所 决 定 在 《 个 中国孩 子 的呼 声》 这一 篇课 文 ,我教 师 紧跟 时代 的 一 的 。注 重 人 文 性 , 然 认 识 到 学 生 首先 是 人 , 受人 类 文 化熏 陶 脉 搏 ,结合 国 内外形 势 ,让 学生 通过 活生 生 的例 子深 刻认 识到世 必 是 的人, 是生 活 中 的人 , 是 有 其 独 特 个 性 心 理特 征 和 情 感 体验 的 界 并不 太平 ,不 少地 方仍 硝 烟弥 漫 ,恐怖 主 义依 然存 在 ,全世 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
《 文 课 程 标 准 》 明确 规 定 : 语 文 是 最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语 中 “ 具 , 人类 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具 性与人 文性 的统 一 , 是 工 是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特 点 。 ”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 指 “ 文 工 是 语 课 程 必 须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学 生 获 得 基 本 的 语 文 素 养 , 文 使 语 课 程 必 须 遵 循 语 文 的 特 点 和 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 特 点 , 自主 、 合 作 、 究 性 的 学 习方 式 , 得 到 积 极 的 提 倡 和 践 行 , 文 课 程 探 应 语 必 须 容 纳 学 生 的 生 活 的 经 验 , 有 助 于 学 习 与 课 程 文 本 的 互 并 动。” 纵观 现今 的语文教 学状 况 , 师 备课 的重 点仍 然还停 留 教 在梳 理知 识点 。理 科式 的条 理清 晰, 把好 端端 的一 篇文章 分 解 得 七 零 八 落 , 然 一 体 的 课 文 , 究 所 谓 的 微 言 大 义 , 堂 浑 探 课 作 业 和 课 后 练 习 林 林 总 总 , 及 到 文 本 的 骨 架 , 脉 乃 至 神 触 筋 经 未 梢 , 生 机 械 的 照 搬 答 案 , 有 一 点 创 新 的 思维 。他 们 本 学 没 身 所 具 有 的 联 想 能 力 和 创 造 性 被 扼 杀 了 , 文 的 学 习 成 了 枯 语 燥 乏 味 的 答 题 技 巧 的 训 练 。语 文 课 强 烈 呼 唤 改 革 , 文 课 堂 语 需要 生机 与活力 , 言文字 训练 要 与对课 文语 言文字 的感 悟 语 结 合 , 学 生 在 对 语 言 文 字 的感 悟 中 把 语 文 的 学 习 当 作 一 种 让 生 命 的 需 要 , 成 是 人 生 的一 课 。 当 1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兴趣是 学生 的认识 的需要 ,也 是学 生学 习的 强大动 力 , 要 想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 就 必 需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力 , 要 有 了学 习 兴 趣 , 生 就 会 自觉 地 主 动 地 去 阅 读 课 文 , 只 学 如 果 学 生 缺 乏 阅 读 兴 趣 , 至 把 阅 读 看 成 是 老 师 或 家 长 给 予 甚 的 负 担 , 无 论 如 何 是 读 不 好 书 的 。 教 师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可 以 那 采 取 灵 活 多 样 的 方 法 , 阅读 兴 趣 从 学 生 心 里 进 发 出来 。 让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与构建
爸辫导锟
语文 教 学 中人文 性 的缺失 与构建
◎张继 龙
一
、
“ 语文”中 “ 人文性”的界定
作为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 点。 “ 人文 ”最早见于 《 周易》 ,
语文 学 科 的界定 在 我 国教 育界 一直 众 说纷 纭 , 没有 其解与 天文相对 ,意 为社会人伦 。以 《 现代汉 语词典》为 准确 的定位 ,从最初 的工 具性 ,再到 思想性 ,直至 后来的 解 , “ 人文 是指人类社会 所特有 的文 化现象 ”, “ 人 ”为
清 晰 、富于表 情 ,那么 他的写作 自然 也会好 。学生经常 听 度 的重 视, 以更 为科 学的态度对 待课堂 朗读 教学 ,努力 提
教师 的范 读,听学 生的朗读 以及 自己的 朗读 ,一面是学 习 高 朗读 的艺术水 平,使语文课 的特点真正 得 以体现 ,进 而 说话 的机会 ,一面是学 习作文 的另 一种形式 ,使 自己逐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 … … … … … … … … … … … … 一
题 ,论述一个道 理,都是被 一定的道义 和社会责任感 所驱 联系 。而经 常性的 朗读 训练 ,不管是 听别人读 ,还 是 自己 使 ,为一定 的道德 理想所启动 的,典范 的文章更为突 出。 读 ,那生动 具体的 内容 ,错 落有序 的结构 ,抑扬顿 挫的语 因此 ,在 作者 的匠心妙笔之下 ,无不饱蘸着 酣畅淋漓 、强 调 ,潜移默化 之中都在丰 富强化着学 生的语感 ,拓 展着学 烈鲜 明的爱憎感情 或哀婉 曲折 、跌宕起伏 的思绪 。而 入情 生的思想和情 感空 间,久而 久之 ,他们 写作 的思路 就会通
萌动 写 的 欲 求 。
詈
学生作文 常常苦于 无话可说 ,或 者表意不清 ,或者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人文性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逐渐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脱了出来,工具性不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指标,人文性也占据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半壁江山”。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人文性,让语文教学成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成长、学会创造,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策略
一.转变观念,搭建平等自由的平台
观念影响行动,态度决定未来。
在语文教学中,因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成了模板化学习,学生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听说读写,阅读的答案有统一标准,做完呢就是千篇一律,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的工具罢了。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人文性,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为学生搭建平等自由的平台是基础。
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新课标中对语文教育特点的概括,由此不难看出,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模板化的束缚,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创造性过程,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人文素养
的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阅读就提倡个性化阅读,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那“一千个读者”而去寻找到“一千个哈姆莱特”;作文就从生活实际出发,多说实话、多诉真情,不要那些矫揉造作;在语文实践中,就多为学生创设一些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去感受语文,而不是将语文学习当做是“纸上谈兵”。
二.以学为本,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的确,教育要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并不是受教师支配的对象,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
教学要做的不是让学生成为“标准化的构件”,而是要培养具有丰富情感和独立个性的,具有一定社会适应力的人。
而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促进学生“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也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就应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去合作、探究,最终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语文课堂也才能成为人文的课堂、发展的课堂、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要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使人文性培养走向自主化。
从教学过程来分析,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通过教师的
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而获得的,这个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会。
因此,课堂中的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就是教师的表演秀,语文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听的,于是,学生就只能听听记记,而真正到了要应用语文知识的时候,学生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不知如何是好。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是要让学生将语文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去学语文,感受语文,促进人文性的培养。
此外则要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三.联系生活,拓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空间
学语文并非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用语文而学,语文也不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从对自我的反思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不涉及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就需要摆脱课堂的束缚,和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大语文的教学观。
要联系教材而进行应用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和生活相关的版块设置,如每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可以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如在“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的教学中,教师就不妨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进行讨论,讨论后总结,如此进行,学生的感受深刻了,交际也会变得更加自然。
语文就是一门以人文性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主体,多管齐下来构建人文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成为促进
学生发展的课堂。
田超,江苏省响水县海安集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