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诊治进展PPT
细菌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护理: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细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能够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避免受到细菌性脑膜炎的侵害。 疫苗接种能够减轻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疫苗接种能够减少细菌性脑膜炎在社区内的传播,有效控制疫情的爆发。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 免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接触。
接种疫苗,如针对脑膜炎双 球菌的疫苗,可有效预防细
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病情加重。
细菌性脑膜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籍贯等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 等症状
诊断依据:脑脊液检查、血常 规检查等
治疗过程: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 性脑膜炎病例
诊断过程:详细介绍病例的诊断方 法和过程
临床表现: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和 症状
治疗结果:讨论病例的治疗效果和 预后情况
经验和教训总结
及时诊断和治 疗:对于疑似 病例,应尽早 进行诊断和开 始治疗,以降 低病死率和后 遗症的风险。
细菌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的案例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的护理和康复
汇报人员:XX医院-XX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
㊃综述㊃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邢小微1张家堂2(1.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三亚572013;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北京100853)ʌ关键词ɔ脑膜炎;隐球菌;诊断;综述ʌ中图分类号ɔ R519.4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78-03隐球菌性脑膜炎(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C M)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抑制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感染者㊂文献报道[1],全球隐球菌性脑膜炎年发病人数估计为223100例,其中73%发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9%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4年隐球菌性脑膜炎导致了181100例患者死亡㊂与非洲地区有所区别的是,我国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H I V阴性者达91.5%[2],且免疫功能正常者高达50%~70%[3]㊂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㊁糖皮质激素㊁化疗药物㊁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的增加,隐球菌性脑膜炎增长率大幅上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4]㊂1隐球菌分类隐球菌是担子菌酵母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存在于人体皮肤㊁口腔及肠道中㊂根据2015年修订的分类方法,隐球菌属包括10个种[5,6]㊂其中,新生隐球菌复合群(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 s p e c i e s c o m p l e x)和格特隐球菌复合群(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 s p e c i e s c o m p l e x)为主要致病菌种,包括7个种(C.n e o f o r m a n s s e n s u s t r i c t o, C.d e n e o f o r m a n s,C.g a t t i i s e n s u s t r i c t o,C.b ac i l l i s p o r u s,C.de u t e r o g a t t i i,C.t e t r a g a t t i i 和C.d e c a g a t t i i),可引发90%以上的隐球菌病[7]㊂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7Q N P060)作者简介:邢小微,男(汉族),博士,主治医师.E-m a i l:x i n g x w2000 @126.c o m通信作者:张家堂,E-m a i l:z j t1128@a l i y u n.c o m 此外,既往文献报道的涵盖近80%的非新生㊁非格特隐球菌致病的罗伦特隐球菌(C.l a u r e n t i i)和浅白隐球菌(C.a l b i d u s)[8]已重新分类,更名为P a p i l i o t r e m a l a u r e n t i i和N a g a n i s h i a a l b i d a[5]㊂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复合群分为四个血清型(S e r o t y p e A㊁B㊁C㊁D),血清型A及D为新生隐球菌复合群,血清型B及C称为格特隐球菌复合群[6]㊂根据2015年修订的分类方法[6],新生隐球菌复合群包括C.n e o f o r m a n s s.s.(旧称为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和C.d e n e o f o r m a n s(旧称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㊂绝大多数H I V相关的隐球菌感染是由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感染引起的㊂格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㊁临床表现㊁治疗目标㊁致死率和神经后遗症均不同于新生隐球菌复合群[9]㊂相较于新生隐球菌复合群,格特隐球菌复合群感染的特点为具有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炎性改变㊁较高的颅内压㊁严重并发症㊁隐球菌瘤㊁预后不佳[10]㊂格特隐球菌复合群比新生隐球菌复合群更容易导致隐球菌瘤合并/或脑积水㊂格特隐球菌复合群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新生隐球菌复合群低[11]可能源于颅内隐球菌瘤㊂因此较新生隐球菌复合群需要更长的抗真菌治疗周期(诱导期平均需6周)[12],甚至需要手术清除病灶㊂2实验室诊断由于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㊂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镜检㊁真菌培养㊁荚膜抗原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13]㊂2.1直接镜检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简单易行,可用于快速诊㊃8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断,但首次阳性率仅42%~86%[14,15],多次涂片可提高阳性率㊂脑脊液迈-格-姬(MG G)染色的隐球菌在光镜下呈团簇状分布,呈紫红色,无胞核,荚膜不着色㊂阿利新蓝染色可使隐球菌荚膜中的酸性粘多糖呈深蓝色㊁菌体呈淡蓝色㊁周围炎性细胞不着色[4]㊂王云灿等[4]报道应用脑脊液MG G染色诊断隐球菌阳性率达84%~100%,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新型隐球菌阳性率可达90.48%㊂直接镜检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度可变,依赖于操作者经验及技术水平,且无法区分菌种㊂2.2脑脊液真菌培养将脑脊液标本接种于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在需氧且适宜温度情况下,培养48~72h可形成不透明的白色至奶油菌落㊂脑脊液真菌培养被认为是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其阳性率为35.3%~89%[16,17]㊂鸟籽琼脂培养基培养可将格特隐球菌㊁新生隐球菌与其他隐球菌区分,二者可形成棕色菌落[18]㊂在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上培养可区分格特隐球菌(菌落周围培养基变蓝)和新生隐球菌(颜色不变)[19]㊂培养法耗时较长,易受污染㊂2.3免疫学检查荚膜抗原检测是隐球菌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20]㊂免疫学检测主要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其方法主要有乳胶凝集试验(l a t e x a g g l u t i n a t i o n t e s t,L A T)㊁酶联免疫分析法(e n-z y m e i mm u n o a s s a y s,E I A)及侧流免疫层析法(l a t-e r a l f l o w i mm u n o a s s a y,L F A)㊂L A T是以吸附于人工合成的乳胶颗粒上的高效价抗隐球菌抗体与血液或脑脊液样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㊂脑脊液进行L A T检测敏感性为93%~ 100%,特异性为93%~98%[20]㊂类风湿因子阳性者㊁H I V感染者㊁结核性脑膜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3]㊂E I A是将已知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隐球菌抗原相结合,再加入酶标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加入适当的基质使酶分解,根据酶分解后出现的颜色计算检测样本中的抗原含量[21]㊂脑脊液进行E I 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8%[22]㊂L F A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其利用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抗隐球菌单克隆抗体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相结合,在检测试纸上沉淀为红色条带,可检测新生隐球菌的全部4种(A-D)血清型[23,24]㊂非洲的一项针对666名疑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L F A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9%以上[15]㊂免疫学检查是目前隐球菌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但其在鉴定隐球菌菌种方面存在不足[8]㊂荚膜抗原结构的差异㊁非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真菌负荷较低或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25,26]㊂免疫学检测多采用兔抗新生隐球菌血清抗体,对非新生隐球菌菌种可能存在亲和力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27,28]㊂此外,尚有一些荚膜缺陷菌株致慢性脑膜炎的报道[29,30]㊂2.4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种鉴定㊁分型㊁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㊂但其对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目前未常规开展㊂聚合酶链反应(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P C R)在近年来已成为一种较成熟㊁敏感的病原学快速诊断方法㊂以隐球菌全基因组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可高度敏感性㊁特异性的检测隐球菌㊂但需要根据不同隐球菌菌种设计引物,操作复杂,同时对P C R反应系统要求十分严格,扩增产物间的错配㊁各种成分比例的偏差都可产生假阳性结果㊂李文华等[31]报道P C R检测脑脊液隐球菌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是100%和94.23%㊂单一P C R无法区分格特隐球菌复合群与新生隐球菌复合群,利用多重P C R可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鉴定到种水平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为自200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快速扩增基因的方法[32],通过两对不同引物及具有链置换特性的D N A聚合酶(B s t酶),在等温下实现对靶基因的扩增,具有高效㊁特异性好的优势,李东冬等[33]报道L AM P诊断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性可达100%㊂质谱分析法(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M S)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技术,原理为通过电场和磁场将带电荷的核酸㊁蛋白质等运动离子按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㊂基于其原理发展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 L D I-T O F M 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质谱技术之一㊂MA L D I-T O F M S根据细菌㊁真菌的特异性保守核糖体蛋白进行鉴定,可在数分钟内完成菌体成分分析㊂2015年H a g e n等[16]利用MA L D I-T O F M S对423株新生/格特隐球菌复合群进行鉴定,可100%鉴定到种㊂但目前其主要应用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后单菌落的检测,因分析比对软件的局限,混合菌产生的叠加图谱具有多种特征峰,使分析软件无法匹配[34]㊂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技术(m e t a g e n o m i c㊃9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m N G S)基本流程为从样本中提取核酸后,进行文库构建㊁测序反应㊁生物信息分析,根据数据库参考病原体序列进而确定感染病原体㊂研究表明[35],m N G S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阳性率弱于印度墨汁染色㊁真菌培养及荚膜抗原检测,但其在菌种鉴定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不同菌种感染的临床诊治管理㊂3展望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㊁致残率较高㊂早期㊁精准诊断有助于及早抗真菌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抗真菌疗程㊂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精准诊治将不再是难题㊂参考文献[1]R a j a s i n g h a m R,S m i t h R M,P a r k B J,e t a l.G l o b a l b u r d e no f d i s e a s e o f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n u p-d a te d 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 I nf e c t D i s,2017,17(8):873-881.[2]C h e n J,V a r m a A,D i a z M R,e t a l.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m a n s s t r a i n s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p p a r e n t l y i mm u n o c o m p e t e n tp a t i e n t s,C h i n a[J].E m e r g I n f e c t D i s,2008,14(5):755-762.[3]刘正印,王贵强,朱利平,等.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5):317-323. [4]王云灿,何俊瑛,卜晖,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7(1):16-23.[5]L i u X Z,W a n g QM,G o k e r M,e t a l.T o w a r d s a n i n t e g r a t e dp h y l o g e n e t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e m e l l o m y c e t e s[J].S t u dM y c o l,2015,81:85-147.[6]H a g e n F,K h a y h a n K,T h e e l e n B,e t a l.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s e v-e n s p e c i e s i n t h e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f o r-m a n s s p e c i e s c o m p l e x[J].F u n g a l G e n e t B i o l,2015,78:16-48.[7]L i t v i n t s e v a A P,T h a k u r R,V i l g a l y s R,e t a l.M u l t i l o c u s s e-q u e n c e t y p i n g r e v e a l s t h r e e g e n e t i c s u b p o p u l a t i o n s o f C r y p-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 v a r.g r u b i i(s e r o t y p e A),i n c l u d i n g au n i q u e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B o t s w a n a[J].G e n e t i c s,2006,172(4):2223-2238.[8]S m i t h N,S e h r i n g M,C h a m b e r s J,e t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n o n-n e o f o r m a n s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i n f e c t i o n s[J].JC o mm u n i t y H o s p I n t e r n M e d P e r s p e c t,2017,7(4):214-217.[9]C h e n S C,S l a v i n MA,H e a t h C H,e t a l.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t i o n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 i n f e c t i o n: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n e u-r o l o g i c a l s e q u e l a e a n d d e a t h[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2,55(6):789-798.[10] F r a n c o-P a r e d e s C,W o m a c k T,B o h l m e y e r T,e t a l.M a n-a g e m e n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 m e n i n g o e n c e p h a l i t i s[J].L a n c e t I n f e c t D i s,2015,15(3):348-355.[11] T r i l l e s L,F e r n a n d e z-T o r r e s B,L a z e r a M d o s S,e t a l.I nv i t r o a n t i f u n g a l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04,42(10):4815-4817.[12] C h e n S C,K o r m a n T M,S l a v i n MA,e t a l.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a p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 d u et o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3,57(4):543-551.[13]聂舒,朱红梅,温海.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诊治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10(1);44-48.[14] R a j a s i n g h a m R,W a k e R M,B e y e n e T,e t a l.C r y p t o c o c c a lm e n i n g i t i s d i a g n o s t i c s a n d s c r e e n i n g i n t h e e r a o f p o i n t-o f-c a r e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i n g[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9,57(1):e01238-18.[15] B o u l w a r e D R,R o l f e s MA,R a j a s i n g h a m R,e t a l.M u l t i s i t ev a l i d a t i o n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 g e n l a t e r a l f l o w a s s a y a n d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 b y l a s e r t h e r m a l c o n t r a s t[J].E m e r g I n f e c tD i s,2014,20(1):45-53.[16] C h e n M,Z h o u J,L i J,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f i v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d m o l e c u l a r a p p r o a c h e s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i n g i t i s i n n o n-H I V-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J].M y c o s e s,2016,59(8):494-502.[17] P a p p a s P G,P e r f e c t J R,C l o u d G A,e t a l.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 i nh u m a n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e r a o fe f f e c t i v e a z o l e t h e r a p y[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01,33(5):690-699.[18]金亮,沈定霞.格特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7,32(11):1065-1069. [19]沈定霞,吴华,薛新颖,等.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在区分格特隐球菌与新生隐球菌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5,4(1):769-773.[20] M a k a d z a n g e A T,M c H u g h G.N e w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t h e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S e m i nN e u r o l,2014,34(1):47-60.[21]曹林,沈继录.隐球菌检验方法的应用[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1):113-117.[22] T a n n e r D C,W e i n s t e i n M P,F e d o r c i w B,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o mm e r c i a l k i t s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 g e n[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1994,32(7):1680-1684.[23] G a t e s-H o l l i n g s w o r t h MA,K o z e l T R.S e r o t y p e s e n s i t i v i t yo f a l a t e r a l f l o w i mm u n o a s s a y f o r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 g e n[J].C l i n V a c c i n e I mm u n o l,2013,20(4):634-635.[24] H a n s e n J,S l e c h t a E S,G a t e s-H o l l i n g s w o r t h MA,e t a l.L a r g e-s c a l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i mm u n o-m y c o l o g i c s l a t e r a l f l o wa n d e n z y m e-l i n k e d i mm u n o a s s a y s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r y p t o c o c-c a l a n t i g e n i n s e r u m a nd c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J].C l i n V a c c i n eI mm u n o l,2013,20(1):52-55.[25]K h a w c h a r o e n p o r n T,A p i s a r n t h a n a r a k A,M u n d y L M.N o n-n e o f o r m a n s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i n f e c t i o n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v i e w[J].I n f e c t i o n,2007,35(2):51-58.[26] A r e n d r u p M C,B o e k h o u t T,A k o v a M,e t a l.E S C M I D a n dE C MM j o i n t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m e n t o f r a r e i n v a s i v e y e a s t i n f e c t i o n s[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f e c t,2014,20(S u p p l3):76-98.[27] M c M u l l a n B J,S o r r e l l T C,C h e n S C.C r y p t o c o c c u s g a t t i i i n-f e c t i o n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s p e c t s o f e p i d e m i o l og y,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f e c t i o n[J].F u t u r e M i-c r o b i o l,2013,8(12):1613-1631.[28] R a g u p a t h i L,R e y n a M.C a s e r e p o r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a l b i-d u s pe r i t o n i t i s i n a p e r i t o n e a l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a n d a r e v i e w o f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P e r i t D i a l I n t,2015,35(4):421-427.[29]S u g i u r a Y,H o mm a M,Y a m a m o t o T.D i f f i c u l t y i n d i a g n o-s i n g c h r o n i c m e n i n g i t i s c a u s e d b y c a p s u l e-d e f i c i e n t C r y p t o-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J].J N e u r o l N e u r o s u r g P s y c h i a t r y,2005,76(10):1460-1461.[30] B a v i s h i A V,M c G a r r y T M.A c a s e o f p u l m o n a r y c r y p t o c o c-c o s i s c a u s ed b y c a p s u l e-def i c i e n t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 i na n i mm u n o c o m p e t e n t p a t i e n t[J].R e s p i r C a r e,2010,55(7):937-941.[31]李文华,刘增香,罗金凤.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8(15): 1971-1974.[32] N o t o m i T,O k a y a m a H,M a s u b u c h i H,e t a l.L o o p-m e d i a-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N A[J].N u c l e i c A c i d s R e s, 2000,28(12):E63.[33]李东冬,王凯飞,陈荣,等.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8(1):74-76.[34]李修远黄艳飞,尚军,等.MA L D1-T O F M S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2):885-891.[35] X i n g XW,Z h a n g J T,M a Y B,e t a l.A p p a r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m e t a g e n o m i c 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u d y[J].J M e dM i c r o b i o l,2019,68(8):1204-1210.[收稿日期]2019-09-11[本文编辑]施慧㊃0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
细菌性脑膜炎hn09 ppt课件
17
2020/11/13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1. 疫苗接种的影响(1)
198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的统计结果是 流感嗜血杆菌 45% 肺炎链球菌18% 脑膜炎双球菌 14%
18
2020/11/13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1995年美国的统计结果是: 肺炎链球菌,占47% 脑膜炎双球菌25% B组链球菌12%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8% 流感嗜血杆菌 7%
细菌性脑膜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晓平
1
2020/11/13
▪概况 ▪发病机理 ▪致病菌种类 ▪治疗
➢ 治疗原则
➢ 抗菌药物选择
▪预后 ▪预防
2
2020/11/1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2. 地区性的差异(3)
对于同一种细菌不同地区也存在型 的差异,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多数发达 国家以血清B和C群为主,而在中国和 非洲萨哈拉周围的国家以A群占优势。
29
2020/11/13
我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细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19
2020/11/13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前后 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种变化
50%
45%
47%
40%
30%
25%
20%
18% 14%
10%
7%
0% 1986年
1995年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演示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 •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意义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 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急性炎症,属 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发病机制
病原菌通过血行或局部扩散等途径侵 入脑膜,引起脑膜血管充血、水肿, 炎症细胞浸润,颅内压升高,导致头 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环境改善
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1 2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 及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症状识别
教育公众识别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 发热、头痛、呕吐等,以便及时就医。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监测 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 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THANKS
感谢观看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等,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
05 预防策略与公共 卫生意义
预防措施及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
接种针对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的疫苗,是预防急 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手段。
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处理并发症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积水、脑梗死、癫痫等,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脑室引流、溶栓治疗、抗癫痫药物等。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为常见。
随着HIV感染的增加,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在美国,隐球菌病的发病率约为5/100 000,其中1/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在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其一定特殊性,高达50%~77%的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因此,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认识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诊断标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隐球菌菌抗原检测、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方法可以用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在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部分治疗原则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对于抗真菌治疗,目前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氟康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基础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疾病时有所帮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引起的疾病,隐球菌属包括至少30多个种类,其中大多数有致病性,如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其他种类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则很少引起人类感染。
(完整版)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引起脑膜、脊髓膜和脑脊液化脓性炎性改变,又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膜炎奈瑟菌(nisseriameningitidis) 为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脑膜炎者。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和体征呈急性或暴发性发病,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中耳炎等其他系统感染。
患者的症状、体征可因具体情况表现不同,成人多见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畏光、颈强直、 Kemig征和 Brudzinski征等,严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精神混乱或昏迷。
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前,如患有其他系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并已使用抗生素,但所用抗生素剂量不足或不敏感,患者可能只以亚急性起病的意识水平下降作为脑膜炎的唯一症状。
婴幼儿和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可表现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婴幼儿临床只表现发热、易激惹、昏睡和喂养不良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老年人可因其他系统疾病掩盖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须高度警惕,需腰椎穿刺方可确诊。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暴发型脑膜脑炎,是因脑部微血管先痉挛后扩张,大量血液聚积和炎性细胞渗出,导致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暴发型脑膜炎的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于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华一佛综合征(Watcr-hoLlse— Friderichsen syndrome) .发生于 10%~20%的患者,表现为融合成片的皮肤淤斑、休克及。
肾上腺皮质出血,多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皮肤淤斑首先见于手掌和脚掌,可能是免疫复合体沉积的结果。
(二)非脑膜炎体征如可发现紫癜和淤斑,被认为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疾病的典型体征,发现心脏杂音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血培养发现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更应注意:蜂窝织炎,鼻窦炎,肺炎,中耳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面部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详解演示文稿
新生儿菌脑的致病菌种类
大肠埃希菌占首位 B群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婴幼儿和儿童菌脑的致病菌种类
5岁以下的多以流感嗜血杆菌占首位 5岁至15岁间多以脑膜炎双球菌占首位, 已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国家主要的
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细菌性脑膜炎
概况
概况
细菌性脑膜炎又称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概况
自从1805对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 )开始认识到20世纪初期,细 菌性脑膜炎一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疾病,尽管20世纪30年代后抗菌药物在 临床运用使得许多病例获得治愈,其病死 率已由50%~90%降至20%以下,但仍面 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流脑疫苗接种对流脑发病数的影响
250
250
200
150
100
89
50
24
0 1982-1986年 1987-1991年 1992年-1996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2. 地区性的差异(1)
就世界范围来说,目前在绝大多数国 家或地区,总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占首位,但在一些国家或地 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有上升趋势。少数 国家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占首位。
2704 1438
402
0 1986年
1995年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
1. 疫苗接种的影响(2)
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科普宣传课件
简介
预防 -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及时
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 - 对有病史家庭的小儿注射
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疾病
病因
病因
感染途径 - 空气飞沫传播 - 医疗机构交叉感染
病因
感染机制 - 感染者体内菌体释放 - 患者免疫系统对菌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反应 - 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
小儿脑膜炎球 菌性肾上腺综 合征科普宣传
课件
目录 简介 病因 治疗 结论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 合征?
- 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 征简称“SMAS”是指由脑膜炎球菌 感染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
介
病症表现 - 呕吐、腹泻、便秘、发热
、腹痛和疲乏等 - 患儿出现严重的乏力、低
对肾上腺产生自身抗体效应,从而 导致病症发生
治疗
治疗
化疗 - 应用静脉注射类固醇激素 - 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
素
治疗
对症治疗 - 应用免疫抑制剂,减轻免
疫反应 - 给予及时的肾上腺功能替
代,支持治疗
结论
结论
可能表现出的症状很多 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结论
如果遇到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细菌性脑膜炎护理课件
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 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预防保健知识
个人卫生
01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避免与生病者接触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环境卫生
02
指导家庭和工作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细菌滋生。
疫苗接种
03
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适龄人群接种相关疫苗,
05
护理伦理与法律责任
护理伦理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护士应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维护患者的尊严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对患者的尊重,避免任何形式的侮辱和 歧视。
保密义务
对于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护士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
法律责任与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护士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范。
呼吸道通畅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营养与水分补充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提 供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支持。
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目标
护理评价
根据评估和诊断结果,制定具体的护 理目标,如控制感染、缓解症状等。
定期评价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 划,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如定 时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脑膜炎双球菌、肺 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通过多 种途径侵入脑膜。
发病机制
感染后,细菌在脑膜表面繁殖,引发 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和脊髓周围的脑 脊液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和昏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细菌导致脑膜炎的传播特点
细菌种类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主要传播方式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Abbott NJ et al. (2006) Astr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Nat. Rev. Neuro. 7: 41–53 doi:10.1038/nrn1824
Figure 2 Cellular constituent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脑和脊髓的侧面模式图
脑脊液循环图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 中脑 脑室 导水管
第四 正中孔 蛛网膜
脑室 侧孔
下腔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蛛网膜 颗粒
静脉窦
动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脑-脑膜-颅骨的结构关系
细菌性脑膜炎是以脑膜为主的炎症改变:1)蛛网 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2)弥漫性脑水肿; 3)闭塞性小血管炎。
细菌侵入颅内后又是怎样致病的呢?
细菌/毒素 宿主导致炎症反应 释放细胞 因子(IL-1,IL-6、TNF-α) 刺激细胞表达受 体 细菌与内皮细胞结合 侵入蛛网膜下腔 细胞溶解、细菌产物的释放 与Toll样受体结 合 瀑布式炎症反应 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升 高/脑血流改变等 各种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谢永强,邓秋连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1):1037-40
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组织与血液之间存 在血脑屏障(BBB), 保护CSF和中枢神经系 统(CNS)免受病原微 生物的侵入,而软脑膜 和颅骨能避免细菌从体 外侵入。
病原菌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脑膜呢?
Figure 1 Location of barrier sites in the CNS.
高危人群 1)儿童及青壮年 2)补体缺陷者
综合征 脑膜炎 > 菌血症、 肺炎、其它
1)< 5岁的儿童( B血清型)
2)儿童护理中心的 工作人员
B血清型:
脑膜炎>菌血症、 其它
肺炎链球菌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B组溶血性链球菌 (GBS)
无症状母亲因产道 携带GBS而造成的 垂直传播
1)< 5 岁儿童,老陷者或有 慢性病者。
新生儿 (<28 天) 菌血症 >脑膜炎,
也有肺炎、蜂窝织 炎、骨髓炎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1)食用污染的食物
2)母亲垂直传播给 胎儿或新生儿
1)孕妇和新生儿 菌血症>脑膜炎、
2)免疫缺陷的成人 其它:滞产 、老年人
美国儿童感染脑膜炎致病菌分布
注:2月以下幼儿感染 以B族溶血链球菌为主 ,2-17岁致病菌主要 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 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也占一定比例
1 细菌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
(2个月以上的婴儿及儿童)
血行感染
直接蔓延
直接感染
致病菌主要来自鼻 咽部、呼吸道(其 次是皮肤粘膜破损 部位、新生儿脐部 及消化道等处的感 染。当小儿免疫防 御功能降低时,细 菌即通过血脑屏障 侵入脑膜。
邻近组织器官感 染,如鼻窦炎、 中耳炎、眶蜂窝 织炎、乳突炎可 扩散波及脑膜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 道,如头部外伤或 伴有颅骨骨折所致 的脑脊液鼻漏、皮 肤窦道或脑脊髓膜 膨出等,细菌可因 此直接进入蛛网膜 下腔引起脑膜炎。
1mo 3mo 1a
3a 14a total
新型隐球菌 酵母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克菌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肺炎链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005— 2009 年从广州地区BM患儿的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得到335 株病原菌, 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115 例, 占34.33%) 其他有肺炎链球 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Thigpen, et al. (2011).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8-2007.”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64(21): 2016-2025.
广州2005-2009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分析
100% 80% 60% 40% 20% 0%
Abbott NJ et al. (2006) Astr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Nat. Rev. Neuro. 7: 41–53 doi:10.1038/nrn1824
Figure 3 Pathways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细菌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定
义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实 验 室检 查
治
疗
预
防
定义
细菌性脑膜炎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的以脑膜为主的炎症。
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 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 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 表现
定义
❖ 细菌性脑膜炎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 染性疾病之一。
❖ 其病死率约为10%-47%,并发症占存活者的5%55%,而10%-30%遗留后遗症。
❖ 约有2/3的细菌性脑膜炎发生在15岁以下,其中 80%在5岁以下。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 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这3种细菌引起的脑膜 炎占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80%以上。
Abbott NJ et al. (2006) Astr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at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Nat. Rev. Neuro. 7: 41–53 doi:10.1038/nrn1824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目前研究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侵入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