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下伯顿·华兹生《左传》英译本研究
叙事学视域下的英译《史记》分析-以华兹生译本为例
2018年9月渭南师范学院学报Sept. 2018第33 卷第17 期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33 No. 17【《史记》文献与传播研究】叙事学视域下的英译《史记》分析—以华兹生译本为例李燕(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要:《史记》是一部文学审美与史学价值融为一体的经典著作,自19世纪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 注。
美国学者对《史记》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厚,其中对《史记》文学叙事与传记的研究更为关注。
美国 最大的两次英译《史记》工程是华兹生的翻译和倪豪士团队的翻译。
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的《史记》英 译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重大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叙事学的角度出 发,探讨华兹生译本的选材范围、结构安排、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等,有助于促进我国学界《史记》英译的 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叙事学;《史记》;华兹生;英译;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8) 17-0080-06收稿日期:2018-07-12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选择与运行 机制研究(2018KRM153);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创新 研究(JG201717)作者简介:李燕(1983—),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 篇分析和跨文化研究。
在《叙事学词典》中,G.Prince将narratology (叙事学)定义为: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有关 叙事作品的理论,研究不同媒介的叙事作品性质、形式和运作规律,及生产者和接受者的叙事能力,探讨的层次包括“故事”和“叙述”及两者间的关 系;将叙事作品作为对故事事件的文字表达来研 究[1]524_527。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叙事学主要研究 所有形式叙事中的个体差异特点和共同叙事特征,目的在于描述和控制叙事过程以及叙事相关的规 则系统。
论伯顿
论伯顿.华兹生的中国古诗英译摘要美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Burton Watson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经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中包含许多中国古诗。
他的诗歌翻译独树一帜,不因循守旧。
研究和探索他的诗歌翻译对我国经典诗歌的英译和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伯顿的英译中国古诗,从四个层面出发分析其翻译策略,即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图式层面、客观层面。
他的译诗之所以受到西方大众读者的欢迎,是因为其通俗流畅简约的语言风格易于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层面(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图式层面、客观层面)研究其翻译之道是可行的。
他倾向于直译和异化,这在西方翻译家之中实属难能可贵。
同时指出其翻译的局限性,其一是误读和误译;其二,也是主要的一点,他的无韵体翻译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原诗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伯顿•华兹生;翻译策略;层次;意义;局限性AbstractAmerican contemporary famous Sinologist and translator Burton Watson have translated a large quantity of Chinese ancient poems since 1950s. He has a special style in translation, not following the beaten track.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ses h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Here his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from four strata, that is, phonetic stratum, semantic stratum, visualization stratum and entity stratum. Burton Watson’s translation is very popular among western common readers, because his versions are in remarkably simple language,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t proves to be feasible to analyze h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above four strata, namely, phonetic stratum, semantic stratum, visualization stratum and entity stratum. He tends to us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prefers to obey the ru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 he is outstanding among western translators.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limitations in his translation. The first one is mistakes in explanation of Chinese words. The second one, also the major one, is his blank verse which to great extant, cuts down the original value of art.Key Words: Burton Wats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trata; significance; limitations全英文本科毕业论文伯顿·沃森英译中国典籍之描写研究魏家海【摘要】: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财富。
伯顿·华滋生英译《史记》述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 7期
。外语论坛。
科技低矗
伯顿 ・ 华滋生英译《 史记》 述评
赵 桦 ( 四川师范 大学基 础教 学学 院 四川 成都
【 摘
6 05 ) 1 0 1
要】 伯顿・ 华滋生的译作《 太史公书》 史记》 是《 在英语世界传播 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 系统介绍 了该译本的译者 、 翻译思 想和组 织架构 ,
ZHA0 Hua
( l g f u d me t l d c t n Sc u n No ma n v r i , h n d i u n,1 0 1 C i a Col eo n a n a u a i ih a r l ie s y C e g u S c a 6 0 5 h n ) e F E o U t h
并 以 当代 著 名 译论 家 劳伦 斯 ・ 韦努 蒂 的 “ 者 的 隐身 ” 理 论 基础 , 中 国文 化 和 西 方 文化 的 权 力 关 系, 讨该 译 本 的 特 点 和 翻 译 策略 。 译 为 从 探
【 关键词】 史记》 伯顿 ・ 《 ; 华滋生 ; 可读性 A S re f h n lhT a s t no hj b u tnWasn u v yo eE gi r nl i S i yB ro t t s ao f i o
Huh s等 , 曾经 选 译 过 《 记 》 的 一些 篇 章 。 而 其 中 翻译 卷 数 最 ge ) 都 史 中
多 , 响最大的 , 影 要数哥伦 比亚大学的华滋生教授 的译本《 太史公 书》 。 伯 顿 ・ 滋 生 是 以 翻译 中 国和 日本 古 典 文 学 而 享 誉 当 代 英 语 世 界 华 的大 翻译 家 。 他 12 出 生 在 纽 约 ,二 战 时 参 加 了 美 国 海 军 ,并 于 9 5年
《左传》《史记》等中国典籍在西方的翻译与研究——美国著名汉学
2019年5月 第42卷第3期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May 2019Vol.42 No.3文章编号:1004 -5139(2019)03 -0094 -08中图分类号:H59文献标识码:D《左传》《史记》等中国典籍在西方的翻译与研究——美国著名汉学家杜润德教授访谈录**本文是笔者英文访谈后再译成中文的,并得到了受访者的最后确认。
魏泓(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在访谈中,杜润德教授综合谈论了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翻译与研究问题。
他先谈及《史记》的翻 译与研究,然后重点阐述他与同仁耗时十年所完成的《左传》翻译,论及这部早期重要经典的翻译目标与方 法。
他以比较视闻透视了中西方在中国典籍研究方面的异同。
他崇尚跨文化交流的价值,希望中西学界之间 有更多的教育与学术合作。
他认为世界正在走向“国际汉学共同体”,希望有更多的西方学者参与到中国作 品的研究与翻译中去。
同时,在访谈中,他透露出中国典籍在西方研究的边缘地位,讨论了其中飽意识形态、 赞助人等因素。
这篇访谈对中国典籍在西方的翻译与研究及其传播等方面深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典籍;访谈;传播;翻译;研究On the Translations and Studies of Chinese Classics in the Western World—An Interview with the American Sinologist Stephen W. DurrantWEI Hong(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 Huaibei 235000, China)Abstract : In the interview , Prof. Stephen Durrant speaks comprehensively about the dissemination , translation , and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in the West. He begins by speaking of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Shiji and then focuses upon Zuozhuan. He explains that he and his colleagues spent over ten years of their lives completing a new translation of Zuozhuan and discusses the goals and methods of their work on this important , early Chinese classic. Furthermore, he deal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ith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udies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He appreciates the value of cross 一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hopes there will be more educational and scholar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e believes we are moving towards a truly international sino logical community and expects more scholars in the West to become engaged in the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orks. Meanwhile , in the interview , he does reveal the marginal posi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Western studies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atronage issues. This interview gives great insight into the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ir dissemination in the West.Key words : Chinese classics ; interview ; dissemination ; translation ; studies—、弓I 言杜润德教授(Stephen Durrant, 1944-)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美国汉学家。
《左传》叙事研究综述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最简便 的方法是 ,将预订款限定 在定金一种 , 其他任何方式的金钱担保约定都认定为无效 。 在
认购书中, 没有必要约定订金作为担保 。 同时, 借鉴《 东省商 广
,
《 中国叙事学》 中讲到 : 中国叙事文可 以追溯到《 “ 尚书》 至少 ,
可以说大盛于《 左传》 在王靖宇先生的《 。” 中国早期叙事文论
前 后照应 , 能使读者相悦亦解。” 与上一段话有异 曲同工之
集》 中 , , 作者将西方 的叙事学理论与我 国传统( 下转第 4 6页)
4 理 导 1. 4 f 论 报f 1 2 1 0
有约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担保 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l8 “ 第 1 条 当事人交付留置金 、 担保金 、
保证金 、 订约金 、 押金或者订金等 , 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 , 当 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 ,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的规定来看 , 第一 、 第三种情况显然不具有定金性质 ; 而第二 、 第四种情 况 , 双方 虽 然约定的是定金 , 但未约定开发商的责任 , 买受人要想通过 定金罚则惩罚开发商也往往要通过诉讼 , 增加当事人的诉 累 ;
日团田
LUDOA I NABO L
《 左传 》 事研 究综述 叙
● 刘春 雪
( 尔滨 商业 大 学 。 哈 黑龙 江哈 尔滨 10 7 ) 5 06
【 要】 2 世纪 中 摘 自 o 后期 , 叙事学在我 国 了长足的发展 , 有 很多国外的关于叙事学理论书籍 大量被介 绍到 国内, 同时 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叙事 学的理论与 实践 《 左传 》 是我 国叙 事文 学的一大源头及 实验地 , 它的叙事文学的研究 对
伯顿·华滋生英译《史记》述评
伯顿华滋生英译《史记》述评
赵桦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2)017
【摘要】伯顿·华滋生的译作<太史公书>是<史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重要里程碑.本文系统介绍了该译本的译者、翻译思想和组织架构,并以当代著名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为理论基础,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权力关系,探讨该译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总页数】3页(P1012-1014)
【作者】赵桦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华兹生《史记》英译本的形象定位与文学性特征探析 [J], 吴涛
2.文本旅行与文化语境——华兹生英译《史记》与倪豪士英译《史记》的比较研究[J], 黄朝阳
3.《史记》英译海外传播效果情况调查——以华兹生和倪豪士译本为例 [J], 李茹
4.《史记》英译海外传播效果情况调查——以华兹生和倪豪士译本为例 [J], 李茹
5.巴顿·华兹生与雷蒙·道森英译《史记》之比较 [J], 荆兵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伯顿·华兹生译中国古诗词翻译风格研究
伯顿·华兹生译中国古诗词翻译风格研究伯顿·华兹生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主要翻译中国典籍和日本典籍。
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文古代文学与诗歌著作。
可以说,他将大部分生命都奉献给了典籍英译事业。
在众多的中国古典译作中,伯顿·华兹生的译作尤其受广大西方读者的欢迎。
他的译作中体现了他独树一帜的翻译风格:简洁、忠实、可读。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伯顿·华兹生的三个翻译风格。
第一章讨论伯顿·华兹生译文的忠实性:字面忠实,意境忠实和文化忠实。
忠实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标准,是翻译的灵魂。
他的译文在措辞、语法结构和句型上都与原诗尽量保持一致。
而在意境的层次上,他充分理解了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双关译双关,成功的再现了原诗意境。
文化忠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直译的方法来模仿汉语中叠词的音韵和强调的效果,这种特殊的用词方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一个是直述诗行中出现的风俗习惯,但是同时给予注释来具体阐释。
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的习俗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交际。
在第二章中,首先从数词的五个作用来研究伯顿华兹生译文的简洁性。
通常,他通过运用直译的方法来避免歧义,同时向英语读者传授诗歌中数词的用法。
但当数词早已形成固定词语并不在其中表意时,他果断采取了不译。
然而华兹生对于直译的过度坚持使在翻译表夸张类虚指的数词时有些失误,还需进一步改进。
其次,为了确保译诗的简洁,伯顿·华兹生将注释加在译诗的上方,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其中包括诗人、背景介绍,韵律解释等等。
他不提倡在诗中插入注释,这会阻碍读者欣赏诗歌的流畅性。
并且,翻译时经常选取短小、简单的句子代替长句。
上述的两方面皆可体现其简洁性。
第三章中,作者分析了伯顿·华兹生的可读性风格。
这一风格也是他的译作在西方受到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这对于我国典籍英译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他对生活化的题材有特别偏好,翻译意象时通常采取归化的手段以增加英语读者的熟悉感,语言风格简单朴实,极具口语化。
巴顿·华兹生与雷蒙·道森英译《史记》之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Barton Watson and Raymond Dawson’s Transl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作者: 荆兵沙[1]
作者机构: [1]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出版物刊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20-2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华兹生;道森;《史记》;英译
摘要:巴顿·华兹生和雷蒙·道森英译《史记》对传播中华优秀典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在翻译的切入点、结构安排、部分篇章和叙事策略的选择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接受对象的定位、翻译篇目的数量和名称、翻译策略选择、翻译技巧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比较巴顿·华兹生和雷蒙·道森英译《史记》的异同,有助于总结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策略。
从《左传》英译看译者主体性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A case study on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Zuo Zhuan
作者: 林琳
作者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9-7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翻译;左传;译者;主体性;叙事学
摘要:译文是译者思想的体现。
鉴于《左传》的叙事性,从叙事学角度解析理雅各和华兹生所译的两部《左传》英译本,可从中窥见译者对文本的干预,从而深化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
这两位译者通过控制注解,重组叙事材料,选择叙事风格等手段实现对文本的干预。
而这些干预手段的运用体现了译者的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
Burton Watson对历史典籍英译语言规范的习得与内化
Burton Watson对历史典籍英译语言规范的习得与内化李秀英【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29)002【摘要】翻译家个案分析是翻译史及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Burton Watson(华兹生)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产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他的译笔流畅自然、娴雅精练,可读性很强,在向西方普通英语读者普及中国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翻译研究积累了重要的实证语料.文章以描写译学研究派的假设棗"规范"的"习得"与"内化"是在译者"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命题为框架,分析了译者"社会化"是如何影响Watson"习得"与"内化"中国历史典籍英译的语言"规范"的.【总页数】5页(P84-88)【作者】李秀英【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相关文献】1.诗歌意境的“情景交融”与“象外之象”--Burton Watson 译《寻隐者不遇》评析 [J], 陈大亮2.苏轼诗词英译的象似性探究及对翻译的启示--以林语堂、许渊冲和BurtonWatson英译作品为例 [J], 于艳青3.Burton Watson翻译风格研究--以《苏东坡诗词选》为例 [J], 姚俏梅4.许渊冲与巴顿·华兹生(Burton Watson)唐诗翻译风格对比 [J], 张雪;5.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固化为习--重庆棊江区营盘山小学习养教育下的“习养课堂”构建探索 [J], 王池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叙事学视域下的英译《史记》分析——以华兹生译本为例
叙事学视域下的英译《史记》分析——以华兹生译本为例李燕【摘要】《史记》是一部文学审美与史学价值融为一体的经典著作,自19世纪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对《史记》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厚,其中对《史记》文学叙事与传记的研究更为关注.美国最大的两次英译《史记》工程是华兹生的翻译和倪豪士团队的翻译.美国著名汉学家华兹生的《史记》英译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重大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华兹生译本的选材范围、结构安排、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等,有助于促进我国学界《史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17【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叙事学;《史记》;华兹生;英译;叙事结构【作者】李燕【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在《叙事学词典》中,G.Prince 将narratology(叙事学)定义为: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有关叙事作品的理论,研究不同媒介的叙事作品性质、形式和运作规律,及生产者和接受者的叙事能力,探讨的层次包括“故事”和“叙述”及两者间的关系;将叙事作品作为对故事事件的文字表达来研究[1]524-527。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叙事学主要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个体差异特点和共同叙事特征,目的在于描述和控制叙事过程以及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叙事学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的经典叙事学理论,是基于结构主义理论而建立的,又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结构主义强调从组成事物整体内在要素的关联视角去考察和把握事物,尤其是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的视角去考察语言,即从语言的内在结构出发,这对叙事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经典叙事学,着眼于文本自身,属于形式足以文论的范畴,主要目的是构建叙事语法或者构建诗学,对叙事作品的组成之间的联系、作品构成成分以及作品的运行规律等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探讨并构建作品间在同一个结构框架之内在结构方面的不同[2]160-165。
西方汉学家批评视角下的华兹生《史记》英译
Burton Watson'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from Critical Perspectives of Western Sinologists 作者: 吴涛[1]
作者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版物刊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2-9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华兹生;史记;英译;西方汉学家;评论视角
摘要:关国汉学名家华兹生教授英译的《史记》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重大成果。
西方汉学家从文本语义考证、英译本完整性和学术性以及文本互涉关联性视角对华兹生《史记》英译文进行了批评与分析。
这些分析评论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华兹生《史记》英译,促进美国汉学界时《史记》的进一步研究与译介。
伯顿_华滋生英译_史记_述评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51 China) 【Abstract】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by Burton Watson is a milestone in the spreading of Shiji in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nslator, translation idea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rendition, and explores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awrence Venuti ’s “translator’s visibility”. 【Key words】Shiji;Burton Watson;Readability
伯 顿·华 滋 生 是 以 翻 译 中 国 和 日 本 古 典 文 学 而 享 誉 当 代 英 语 世 界 的大翻译家。 他 1925 年出生在纽约, 二战时参加了美国海军, 并于 1945 年登陆日本,在那里,他初次接触到了东方文化。 退役后,华滋生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中国和日本文学,1956 年获博士学位。 华滋生 是哥伦比亚大学重要的撰稿人,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所邀请的 第一位《译丛》学人。 他一生译著等身,且质量甚高。 单就中国文学而 言,他广泛涉猎诗歌、子书、佛学著作和史学著作,蔚为大观。 他经常选 取一些比较冷门的,去古久远,内容深奥的作品来翻译,而译笔却是流 畅洗练,准确地道,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由于他非凡的才华和卓越 的贡献,一生中多次获得翻译大奖。 1979 年,他获得哥 伦 比 亚 大 学 翻 译 中 心 的 金 奖 ;1981 年 ,获 得 美 国 文 学 翻 译 大 纪”) With this, Gaozu began to berate and curse him, saying, “I began as a commoner and with my three-foot sword conquered the world. Was this not the will of Heaven? My fate lies with Heaven. Even Bian Que, the most famous doctor of antiquity, could do nothing for me! ” 例⑵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 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用之乎?
西方汉学家批评视角下的华兹生史记英译_吴涛
第13卷第1期2013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13,No.1Feb.2013收稿日期:2012-07-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兹生英译《史记》的翻译诗学生成研究”(10CYY007);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翻译即重写:华兹生英译《史记》研究”(08Y009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吴涛(197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典籍英译、文学翻译研究。
西方汉学家批评视角下的华兹生《史记》英译吴涛(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美国汉学名家华兹生教授英译的《史记》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重大成果。
西方汉学家从文本语义考证、英译本完整性和学术性以及文本互涉关联性视角对华兹生《史记》英译文进行了批评与分析。
这些分析评论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华兹生《史记》英译,促进美国汉学界对《史记》的进一步研究与译介。
关键词:华兹生;史记;英译;西方汉学家;评论视角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3)01-0092-07Burton Watson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from CriticalPerspectives of Western SinologistsWU Tao(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Yunnan ,China )Abstract :Distinguished American sinologist Professor Burton Watson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rank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Si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Western sinolo-gists made critical comments on Watson ’s translatio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namely ,the seman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the integrality and scholarship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and intertex-tuality.Their critical analyses systematically better our understanding of Watson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and will definitely promote further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Shiji in American Sinology.Key words :Burton Watson ;The Shiji ;English translation ;Western sinologists ;critical perspectives 美国著名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华兹生(Burton Watson ,1925-)的《史记》英译本是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重大成果,出版后在西方汉学界广受关注,多位汉学名家撰文对其进行了细致点评。
《左传》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综述
《左传》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综述
李秀英;冯秋香
【期刊名称】《英语研究》
【年(卷),期】2007(5)4
【摘要】<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
影响,是中外历代汉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学研究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的<左传>研究涉及文学、史学和翻译等各个角度,本文主要系统介绍西方汉学家,如高本汉、理雅各等对<左传>所进行的研究及翻译情况,以促进<左传>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页数】7页(P67-73)
【作者】李秀英;冯秋香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典籍英译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典籍英译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左传》中“以”字用法研究综述——兼谈“以”字的语法化及其结构的词汇化现象 [J], 熊晨晨
2.西方文学的汉语译介与传播——评《英语文学教研与译介》 [J], 李佳
3.明代《左传》学研究综述 [J], 王子初
4.明代《左传》学研究综述 [J], 王子初;
5.近十年来国内《左传》研究综述 [J], 张子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中见大的译者心裁1969年版华兹生史记选译本_体例评述_吴涛
Press, 1958.
治阶级中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武帝时期,汉朝政府在国
内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大规模开展公共工程项目的建
设;国外,汉朝政府着力打击北方匈奴部族,将势力向 东扩展到朝鲜,向南扩展到越南和缅甸,向西扩展到了 中亚地区。③华兹生选择收录了《河渠书》《魏其武安侯 列传》《李将军列传》和《大宛列传》的英译以展现汉武
“选译本”中的各卷并未完全按照司马迁《史记》中的顺序排列,内容精挑细选的“选译”本来就无法完全恢复 《史记》全本体例的原貌,于是华兹生就对这 19 卷英译文做出了更恰当的安排。首篇选取的是《史记》卷 61“伯夷列 传第一”,将其列于开篇是因为华兹生认为该卷引言阐明了司马迁对一些根本问题的看法,譬如历史可靠性的评 判和对世间“善运”的看法。最重要的是,此卷引言还清楚地表明了司马迁撰史的意图和期待,即择选有德之人作 史传加以称颂,以确保其美名流传后世。首篇之后的几卷是周朝中晚期和秦朝初期一些著名政治家、军事领袖和 侠客的列传,如《伍子胥列传》《田单列传》《吕不韦列传》和《刺客列传》(荆轲),按《史记》原文中的顺序排列。那时的
析《左传》英译的失与误
析《左传》英译的失与误
陈慕华
【期刊名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16)001
【摘要】通过对理雅各和胡志挥的<左传>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由于判断错误引起的错译、因词汇空缺导致的欠额翻译、文化对比所引起的结构差异以及由于译者的疏忽而致的错译和漏译.
【总页数】4页(P60-62,114)
【作者】陈慕华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论《左传》史料系统与先秦君子问题起源--《左传》“君子”用法详析 [J], 张毅
2.试析《孙子兵法·计篇》英译之失与误 [J], 谢艺璇
3.理雅各英译《春秋》、《左传》析论 [J], 刘家和;
4.再现历史典籍中的文化意蕴——析《左传》胡志挥英译本 [J], 王琨双
5.失译、误题之经年代的考证——以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为例 [J], 颜洽茂;卢巧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境化历史视角下的折射性翻译诗学阐释--《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评介
语境化历史视角下的折射性翻译诗学阐释--《华兹生英译汉诗
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评介
黄逸彬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22()4
【摘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脱离语境的翻译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一书以华兹生汉语古诗英译活动为个案,将其翻译活动置于历史性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力求全面、客观地描述影响其译诗生成的翻译诗学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
本书对于当今如何从社会学路径进行翻译史研究亦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黄逸彬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文本旅行与文化语境——华兹生英译《史记》与倪豪士英译《史记》的比较研究
2.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庄子》英译本对比研究
——以林语堂和华兹生译本为例3.中国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庄子》两英译本翻译风格库助研究:以华兹生、任博克译本为中心4.阐释运作理论视角下苏轼诗词英译
分析——以许渊冲和华兹生的译本为例5.文化折射与融合:翻译规范视域下华兹生英译苏轼诗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本于198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左传》英译本的研究将会促进中国典籍的英译,并会影响到典籍英译的策略定位,进而对文化交流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华兹生的《左传》译本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试图呈现出其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方面区别于原文的特征,并对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说明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合理性,以期为未来中国典籍的翻译提供参考,为今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取翻译策略提供借鉴意义。
叙事学视角下伯顿·华兹生《左传》英译本研究
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在结构主义的背景下同时受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而产生,并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左传》包含着丰富的叙事文学材料,是一部杰出的叙事文学著作。
犹太著名汉学家浦安迪(1945——)教授曾认为:“中国叙事文学可以追溯到《尚书》,至少可以说大盛于《左传》”。(浦安迪11)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均从叙事学角度对《左传》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