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a23abfac8d376eeaeaa3118.png)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
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
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至此,叙述圆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如,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僖公二十八年)不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
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
在这些看似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433fce84254b35eefd3469.png)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作者:刘佩晴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9期《左传》涵盖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计250余年的历史,涉及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恢弘地再现了春秋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状况,对后世的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其中,《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可谓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左传》战争叙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争叙事的文体特征,二是战争描写过程中的情节设计,三是对战争中人物的刻画。
相较于《春秋》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左传》在叙事上更加精于选材和安排,对人物的描写也刻画得更为细腻。
此次通过几篇典型案例浅谈《左传》战争叙事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有文不达意或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其一是《左传》在战争叙事中的文体特征。
《左传》叙事的文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记言与记事的均衡合宜;二是文本与故事的基本对称;三是事实与虚构的相互交融。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
所谓均衡合宜,即语言简练、精确传神、表现力强。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中云:“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即“文约而事丰” 。
举邲之战为例,《左传》中对于“晋败于邲,先济者赏”,记为“上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就采用了曲笔写法,不言攀舟乱而以刃断指,但曰舟指可掬,使读者自睹其事实,达到均衡合宜的效果。
所谓文本与故事的基本对称,是指文本叙述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将故事内容与文本篇幅达到一个基本均衡从而实现言事合宜,修短有度。
如对僖公二十三年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的叙述。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作者并未将重耳流放的二十四年放于各个年代中拿出一定的篇幅叙写重耳的曲折经历,而是一气呵成,语言精练,通过“过卫”、“及齐”、“及曹”等一系列代表性的状语展现重耳在外流亡的经历,用较少的篇幅叙写了丰富的内容,不显拖沓,文笔简洁而表现力强。
左传的特点分析
![左传的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dd3421e2bd960590c67738.png)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是叙述手法多样性也是其特点。
如《殽之战》中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就是运用预叙手法。
其次,《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一言以蔽之,粗略描写,不作细致仔细的叙述,反而着重战争的完整性,深入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同时其描写又极具戏剧性。
《左传》对战争描写的完整性有极高的价值。
《左传》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即通过人物对话或人物行为表现出来。
而且通过多方面表现。
如《殽之战》中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
这些都足见《左传》对战争过程描写的细致。
同时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
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
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左传》描写战争具有戏剧性,《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记述,而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任人物行为来表现的,这种写作方法使《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精品。
这样的叙述让文章很具有戏剧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动,更好地描写了战争。
又如《殽之战》中描写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是通过语言及行动描写的如“不顾而唾”。
又称襄公之母为妇人,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
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都有影响。
第三,则是《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
叙述中常常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也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
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另一点是道德因素,即《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
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人心向背。
这些在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体现的很明显。
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最后是语言特色,《左传》的语言很具有艺术特色,运用了许多辞格。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fa7e88ef18583d04864592a.png)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左传》战争特色孙明姚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座光辉不朽的丰碑,它的战争特色尤为突出,也是全篇精髓之所在。
本文主要从结构特征、人物形象、小说化叙述倾向三个方面来对《左传》战争特色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左传》;战争;特色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女,汉族,重庆市万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98-0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力量逐渐壮大,为了本国领土和各诸侯王自身的利益,诸侯国间频繁的发生一系列争霸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第一章《左传》战争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的结构特征《左传》战争描写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其对整个战争叙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详细完备。
在时间安排与布局方面,详略得当,总体向前发展,穿插各种如预叙、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来充实全篇。
如《成公十六年》:六月,晋、楚遇于鄢陵。
范文子不欲战。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
军吏患之。
……弈书曰:“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楚予登巢车,以望晋军。
……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
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
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复》,曰:‘南国蹴,射其元王,中厥目。
’ 国蹴、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此乃历史上著名的晋楚鄢陵之战,结局是晋胜楚败。
成公十六年详细描述了整个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以及胜败的原因。
在战争之前申叔时认为楚国“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预言楚国出兵必将有去无回,而战争过程中“楚师轻佻”,军队纪律也不严明,这与晋国军队严明的纪律、贤臣的谏言形成鲜明对比,整个战争的结局由此就可轻易看出,晋军获取胜利势在必得。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8ce99602d276a200292ed3.png)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
《左传》的故事多是以人物间对话的方式展开,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展开事件,并不大量描写战争场面,而是着重记叙和分析策士的谋略规划。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通过烛之武与郑伯之间的对话展开事件,着重记叙了烛之武与秦伯的对话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又比如《曹刿论战》中,全篇多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通过对话表现出曹刿作为策士的谋略,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曹刿论战》中,第一段简单介绍了曹刿请谏的背景,并通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侧面表现了士人的家国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优越感。
第二段是战前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对话之间并未使用形容词汇,通过简练,缜密的语言来展开事件,对话中表现了民本思想,在提及神灵的同时也表现了百姓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体现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第三,四段中,是对战争的描写以及鲁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分析,于简洁中展示了曹刿的高超谋略和不凡见地。
这篇文章着重表现了策士的谋略智慧以及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而诸侯有些是作为陪衬而存在。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战前晋伯与烛之武的对话也表现了诸侯对于士人的重视,士人地位的提升。
而大篇幅对于烛之武会见秦伯时谈话的介绍,表现了策士的辩才和智慧。
《左传》中通过大量的人物间的对话推动事件的发展,有明确的事件原因,经过和结果,逻辑性强,重点介绍了策士的辩才和谋略,这些策士或是追求个人名利富贵,或是追求国家的富强壮大,但都在
客观上推动了战争的爆发或结束,体现了策士们卓越的口才和智慧。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d238e14afe04a1b071dea9.png)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500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短暂的统一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
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
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从何得知春秋这个乱世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给了我们部分的答案。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冯李骅曾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左绣·读左卮言》)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并不是简单地记叙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而是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然后展开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作者将重点落在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给予读者思考和反思。
《左氏春秋》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极高的故事性和完整性。
其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像一篇故事完整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如《城濮之战》中开篇充分说明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83bd2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a.png)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左传》的战争描写,主要是围绕着诸侯国[gPARAGRAPH3]地的纷争展开的。
如鲁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晋、楚围郑,鲁成公十年、十一年,齐国入侵莒地、小邾国等,所有这些战争描写都写得惊心动魄,波澜起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军阵前短兵相接,短兵相接的厮杀,还有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
因为作者抓住了战争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矛盾,即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大量的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战例,其笔触之广,内容之多,篇幅之大,在先秦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十分逼真,也很讲究。
全书涉及战争大小就有七百多次,而描写战争的笔墨更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当看到那激烈的厮杀,读者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左传不愧是先秦叙事文学的典范,因为它所刻画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左传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刻画战争场面和渲染战争气氛。
因为古代的战争几乎无不打了败仗,少数打了胜仗的,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特别之处,而左传的写作却使他的主人公在战争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从对士兵、武器、军旗、天候、战况的描绘,到对战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战争结局等的叙述,无不使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感受到在战争年代生存的艰难。
正是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主人公们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左传还对许多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比如说对双方兵力对比的交待,将领的用兵特点,用兵的方略和采取的战术。
甚至在第三者的眼里,往往能透露出双方兵力部署的一些蛛丝马迹。
正因为如此,左传的作者就不可避免地对战争有所议论,在对战争的批判中显示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
左传写战争,多用短句,句式整齐,用韵工整。
有的段落虽然不长,但语言精炼,意思明确,读起来颇觉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
但是,左传并非是只有叙述,在叙述的基础上夹杂着议论。
一般是议论与叙述交错运用。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c78eb2f46527d3240ce0f6.png)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摘要:《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重点十分突出。
描写极有层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之中表现出双方特点,陈述战局。
叙事完整而周密,滴水不漏。
这场重在外交与政治而非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炮火纷飞的激烈与雄壮,更多是体现了智慧的锋芒与力量。
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精彩程度绝不逊于轰轰烈烈画面感十足的战争描写。
关键词:左传城濮之战战争描写《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前情之一,是课内教学时通常会联动阅读的一篇文章。
读好这篇文章,对于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以及对《左传》的进一步理解、对当时社会的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晋楚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左传》对这场战争做了详尽的记叙。
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字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关于真正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不到两百字。
大量的篇幅用在了描写战争的缘起以及双方的战前动向上面。
此外,战后交战双方的结果也被描写得非常全面。
显然,战场上的战争并不是作者最重视的部分,而隐匿在战场之外的硝烟,才最能够体现出这场战争的精髓。
战前的部分,所有的人物活动都紧密地结合“礼”。
晋国与楚国子玉都想战,但都不愿失礼在先。
于是在各自谋划以及你来我去的斡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双方怎样在保证自身“得理”的情况下,让对方露出破绽。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这里双方的排阵布局看上去颇像对弈,曹、魏、宋等国就像是它们的棋子。
通过对这些棋子的排布处置,双方小心地在维护自己的“礼”和攻击对方的“礼”上面做文章。
作者通过这样宏观布局式的描写,让整个场面显得妙趣横生,充满智慧。
同时,通过双方的一招一式,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既清楚地将事情进展呈现出来,又充分地表现出各自主事者的特点。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及交代局面。
同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分别对双方内部商议进行描写,将双方的动作铺于纸上,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左传中战争文学叙事的思考
![关于左传中战争文学叙事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e40cc4551810a6f424861d.png)
关于左传中战争文学叙事的思考陆凯峰 4007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明代就有陈禹谟的《左氏兵略》和宋征壁的《左氏兵法测要》等书,专门节录左传中的战争,并且加以分析评价,《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也收录了这些书。
这些都说明了,左传虽然不是一部专门的兵书,但依然具有兵书的部分性质,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实况。
而左传对当时各种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细,是同时代历史上的其他史书所不能企及的。
其所描写的斗争之复杂,场面之壮阔,人物之生动,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
左传的战争描写,展现了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场景,。
首先,左传以纵览全局的宏伟气魄和历史眼光,高瞻远瞩地将战争放在整个社会与历史的大环境下审视,作为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描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左传先把战争放在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分析,再以精准的笔墨叙述战争之经过,从而全面反映出战争前后的社会状况,揭示战争的本质。
左传写战争,对战前之准备,多曲尽其详。
一方面高屋建瓴,观照整个战争形势,又揭示作者“知己知彼者胜”的战争思想。
这也体现了左传好预言的特点。
通过战前的分析,就可以使读者大体上了解战争的走向。
左传写战争的第二特征,左传写人在战争中的活动、作用,非常富有特色,左传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了风姿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这样的描述,以写人为主要内容。
就突破了史书历史事件的局限,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战争的胜负,受到主要人物,如君臣将帅军事指挥水平以至于性格因素的影响。
作者以精炼之笔,短短二三言即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雄才大略的阖闾,昏庸误国的子常,重义戒慎的晋文公,用心深邃的秦穆公,深谋远虑的先轸、子犯,刚而无礼的子玉。
左传的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情态俱出,栩栩如生,这是左传的又一大特点。
左传写战争的第三个特征,左传的战争描写,既有整体性大场面的概述,又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加以补充,整体勾勒和工笔细苗相结合,详略得当,使读者兴趣盎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9《左传》的写作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9《左传》的写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7f4b73186bceb19e8bbf1.png)
第九节《左传》的写作特点晋代范宁说它“艳而富”(《春秋谷梁传序》),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论文偶记》)。
概而言之,《左传》的文章细密详赡,富于文采,给人以具体生动之感;同时又微婉蕴藉,意味深长,使人寻绎不倦。
一、精彩细密的叙事《左传》向以叙事精彩见称。
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增强了故事性。
作者通过铺垫、照应、追溯、插叙等手法,把有关事实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而严谨的篇章。
鲁宣公二年,晋灵公被赵穿所杀。
《春秋》仅用“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话来叙述此事,不仅语焉不详,而且把弑君者说成赵盾。
《左传》则详细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篇具体而完整的故事。
文中先叙述晋灵公“不君”的种种暴行,再述赵盾“骤谏”,晋灵公想除掉他,第一次派鉏麑去行刺,鉏麑被赵盾的恭敬所感动,不从君命,触槐而死;第二次想在酒宴上杀他,又被赵盾的卫士提弥明发觉,提弥明舍身卫主,格斗而死。
就在这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掉转笔锋,插入当年赵盾在桑翳救灵辄的往事,然后写灵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赵盾脱身;接着又叙赵穿杀灵公,赵盾因出奔未越境而被史官书为“弑君”,并引孔子的话表示惋惜。
又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也是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生动再现了统治者家庭内部为争夺全力和财产而骨肉相残的斗争。
1.《左传》的叙事成就更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A、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前后历时三年,卷入者达十一国之多。
作者围绕晋楚争霸的主要矛盾和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劣得失展开叙述,先交代了楚国向北扩张,侵扰中原小国,晋国抗拒楚师,企图建立霸业的背景。
又详述晋文公如何“教民”如何任帅,如何展开外交活动,孤立楚国;而楚国一方其主帅子玉如何“刚而无礼”,君臣间如何意见不一;在此基础上又写了晋国在交战前的反复磋商准备,以及王子玉的请战和晋侯的回答;最后,以极简略的笔墨叙述了晋国的战术措施和战斗过程。
举例说明左传的叙事特征
![举例说明左传的叙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2bd3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7.png)
举例说明左传的叙事特征我一直觉得就像是一部历史的大戏台,台上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演绎着精彩纷呈的故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的叙事特征,那可真是独特又迷人。
先说说叙事的完整性吧。
这就好比盖房子,从打地基到最后封顶,每一个环节都给你交代得清清楚楚。
就拿“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来说。
故事一开始就把郑庄公家里的情况给我们展现出来,他妈妈武姜不喜欢他,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
武姜还一个劲儿地给共叔段争取好处,想让共叔段取代郑庄公的位置。
这就像是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郑庄公呢,他可不是个傻的,他心里明白得很,却一直隐忍不发。
这里面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都明明白白地摆在我们面前,就像把建房的蓝图摊开给你看一样。
然后共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后来明目张胆地准备攻打郑庄公。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在慢慢酝酿。
郑庄公呢,他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最后,郑庄公一举击败共叔段,把他赶到了鄢地。
这整个故事有开头,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完完整整,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
我们读着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现场看着这一切发生一样,紧张又刺激。
在叙事的时候还特别擅长描写战争。
战争在里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那简直就是一场智慧与策略的较量。
比如说城濮之战。
交战之前,晋文公重耳那可是心里直打鼓啊。
他担心自己打不过楚国。
这时候他的大臣先轸就给他出主意,说咱们可以联合齐、秦两国,这样就有了帮手。
这就像我们平时遇到困难,找朋友来一起解决一样。
楚国那边呢,主帅子玉也是个厉害角色,他骄傲自大,觉得自己肯定能赢。
这两个人的心态就为这场战争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战争开始了,描写得那叫一个细致。
双方的排兵布阵,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后退,都写得清清楚楚。
晋军先是佯装败退,引诱楚军深入。
楚军呢,还真就上当了。
这时候晋军再从侧面杀出,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就好像两个人下棋,一方故意露出破绽,另一方没看出来就掉进了陷阱。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b9ac667e21af45b207a808.png)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城濮之战》为《左传》描写战争最见功力的名篇之一,通过对战争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斗争的记述与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晋楚争霸的壮阔图景。
《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有以下几点:1、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其中采用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左传中有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合情合理的虚构,《城濮之战》主要写了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部分,文章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现实,根据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于是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语言言简意赅,词约义丰,文章脉络清晰,顺序连贯。
2、《城濮之战》这篇文章总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但其间运用了一些叙述手法,如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手法文中的第一段讲了子玉这个人的性格,并引用了蒍贾的一段话,“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采用了预叙的手法,为下文子玉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文中的第三段争端谢了晋文公对百姓实行教化的内容,运用了插叙手法,讲出战争前完整形式。
让人看了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清晰明了。
这里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写了。
3、《城濮之战》中正面战场的场面描写不过区区百字,其余的篇幅都着重在战前两国的力量对比和各国战前的准备上,不局限于对外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并且注重写战争的性质,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进行描绘。
作者详于写战争背景,原因等的介绍,揭示出战争胜败必然性,寄予深刻思想。
作者正面描写战争的语句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就像上一点中提到的,文中讲述了晋国励精图治,教化百姓而且重仁重义,且“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晋国注重谋略,大家团结一心,而楚国呢,有子玉这等刚愎自用的人物,而且楚国是作为理屈的一方自然战争是不利他们的。
举例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举例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8ffe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3.png)
举例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以下是 9 条关于此主题的内容:
1. 《左传》描写战争那可太生动啦!就说那城濮之战,把晋楚双方的布局、策略描绘得活灵活现,就好像我们就在战场上看着一样。
你想想,这描写是不是超厉害?
2. 记不记得长勺之战?《左传》对这战争的描写细致入微啊!从双方的士气到将领的决策,都写得明明白白,这不就像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激烈的战争画卷嘛!你说神奇不神奇?
3. 秦晋崤之战啊,《左传》把战争中的各种细节都抓住了!像是晋军的埋伏、秦军的慌乱,哎呀,那感觉真的是身临其境,这描写能力简直了,你能不佩服?
4. 柏举之战了解一下!《左传》写这场战争的时候,把双方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真的是入木三分呀!这就跟看一部超级精彩的战争大片一样,你难道不想好好感受一下?
5. 鄢陵之战中,《左传》对战斗场面的描写,那叫一个震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清晰可见,好比我们就在士兵旁边为他们加油助威,这是不是很厉害呀?
6. 看看鞍之战,《左传》对战争的叙述详略得当!该突出的重点一点不含糊,这就跟一个优秀的导演拍电影似的,你难道不觉得很精彩?
7. 邲之战呀,《左传》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从战前的谋划到战时的激烈对抗,简直绝了,是不是像在玩一个超刺激的战争游戏一样?
8. 泓水之战里,《左传》对战争形势的描写那是丝丝入扣!让人对整个战局都一目了然,这水平高不高?你还不赶紧去好好品一品?
9. 《左传》描写战争确实有一手啊!不管是大场面还是小细节,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古代战争的认知大门,让我们看到那个充满智谋和勇气的世界,你说是不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啊!
我的观点结论是:《左传》对于战争的描写十分精彩,独具魅力,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与体会。
左传战争描写语言特色分析
![左传战争描写语言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2c55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7d.png)
左传战争描写语言特色分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在两千多年绵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文化领域里,产生了极其深远广泛的影响。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精彩细密的叙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委婉巧妙的辞令三方面,而其中能充分体现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叙事能力的就是它的战争描写。
冯李骅在《左绣读左卮言》中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奇妙……篇篇换局,个个争新。
”由此可见左传的战争描写语言之精妙。
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如实地将这一特殊的生活记录下来,从无数成功或失败的战例中及时总结新鲜的经验,这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正是时代的需要在作品中的体现,据《春秋》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军事行动多达四百八十三次。
《左传》详细地记录了其中十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小战役不计其数。
其中以对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秦晋韩之战等著名战例的描写最具代表性。
不同于其他史书的侧重记载战争过程的叙事风格,作战描写战争往往只是简略地表现战斗经过,而把战争和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集中笔力去叙写双方或胜或败的原因,充分揭示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显现出作者具有卓越历史家的眼光,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复杂更为动人的社会生活画面。
概括地说,《左传》战争描写的写作模式有两种,一是注重交代战前与战后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包括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活动即战争准备和人心向背),同时辅以对占卜,天象,预言,征兆,梦境的描写赋予战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增强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以具体揭示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而对战争过程则一笔带过.如秦晋"肴之战".二是全景似的战争画卷.如成公二年的齐晋"鞌之战",就写得曲折传神,惊心动魄.战前,有齐侯使请战,高固逞勇等;战中,重写晋军主帅战车上三人(主帅却克,车左张侯,车右郑丘缓)的身负重伤,相互激励,终于化不利为胜利的情景;战后,齐侯请和,晋人提出无理要求,齐使交涉,迫使晋人放弃无理要求.在描写战争过程中的激烈场面时往往选取只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借助人物在战场上的语言和动作集中凝练地展现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杀的姿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特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69f03410661ed9ad51f34f.png)
古代文学课程论文张巧欢 20092410230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2班课程教师:郭建勋教授摘抄:《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是历史上其他史书所不能及的。
关键词:《左传》战争描写叙事散文描写特征引言:《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体散文著作之一,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研究价值。
其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特色,尤其以战争描写见长,研究《左传》战争描写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左传》在叙事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
论《左传》战争描写特征《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叙事散文之一。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而做的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最后附鲁悼公四年(前463年)事一条,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是周以来史官文化,礼治文化和春秋以来人道思潮的产物。
”①它是我国古代写人叙事散文的一座里程碑,无论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用平浅流利的文句,把当时复杂的事件生动地展示给读者,到今天我们还能深刻的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及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状况。
因此,《左传》至今依旧保持着其活跃的散文生命力,成为先秦叙事散文的杰作与典范。
《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是历史上其他史书所不能及的。
《左传》全书共记载大大小小战争四百二十九次,写得比较详细的大战有十四次。
其中与争霸紧密相关的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篇章,材料丰富,叙述详尽,结构严密,描绘简洁生动,是作者最用心描写的,最为出色的部分,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成为《左传》中最广为流传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其出色①王曰美. 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第158 页的叙事散文的成就。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写人叙事风格浅析】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写人叙事风格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8d6a7c850ad02df804182.png)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写人叙事风格浅析】《左传》是《左氏春秋》的简称。
春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人生政治观念等等,都无一不在急遽而深刻地动荡、变化着。
社会经济在发展,文化科学在进步,传统观念在动摇,新的思想意识在兴起,奴隶制度在衰落,封建制度在孕育生成……“总之,一切都在变”。
在这巨大的变动中,对“人”的观念的变化,对“人”的发现,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在奴隶制强盛的西周时期,“天、帝的一般神与氏族宗族的祖先神相配的宗教思想,指导着一切国家大事。
连国家的成立,最初也是由于先受命于天的。
”所以在那个时期对“人”的理解还处于蔑视、轻视的阶段。
但随着历史的慢慢推进,春秋时期的到来,铁器的普遍使用,生产条件得到提高,人在自然面前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
加上封建制度的逐渐成熟发展,一场以人的问题为中心,以重视人、肯定人的价值的人道思想为理论武器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当时社会形成了。
在这样一种崇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时代,《左传》的出现就是作者认识到人是历史的主体的结果。
《左传》的作者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以他深刻的人道思想感情和自己对人的充分认识与观察力,有意识地再现了在当时社会中起着不同作用的各类历史人物形象,构成了春秋社会的形象画图。
从而使《左传》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学巨著,并且成为我国叙事性文学突破旧的传统、走向所谓“人学”领域的主要标志。
《左传》是通过记载具体史事和描写历史人物言行来反映历史面貌的著作,它叙事详密完整,文章结构布局曲折有致,繁省合理,章法、句法富于变化。
被誉为叙事之最、文章之祖。
《左传》的叙事特点有很多,在当时那个时代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历史人物的叙述。
它高明的写人艺术才能,再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的性格面貌。
全书记载了一千四百余,其中个性分明者不下数十人,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灵王、卫献公、子产、晏婴、叔向等。
齐晋鞌之战叙事特点
![齐晋鞌之战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5285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b.png)
齐晋鞌之战叙事特点
《齐晋鞌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篇篇章,描写了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篇篇章叙事生动、细腻,有着诸多特点。
其次,《齐晋鞌之战》还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
篇章中通过描写齐国将领田常领军时的踌躇和恐惧、智伯对此事的犹豫与心理斗争等,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些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中看到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第三,《齐晋鞌之战》充满了教育性和思考性。
在这场战争中,晋军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对齐军进行了严密的包围,使得齐军溃败。
篇章中提到了晋国将领鞍对战争的正确判断和明智决策。
而齐国将领田常则因为违背敌情和自身实力的判断,最终导致了战败。
通过对战争决策的精确描写,读者能够深刻思考如何正确判断战况、制定合理战略,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总体而言,《齐晋鞌之战》在叙事上具有生动细腻、真实感强、心理描写准确等特点,并且通过对战争决策的描写,引发了读者深入思考。
这样的叙事特点使得《齐晋鞌之战》成为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并为读者带来了不少历史、文学和战略方面的启示。
〖2021年整理〗《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
![〖2021年整理〗《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a4cbf4fc4ffe473268abbe.png)
《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以其高妙的笔法对春秋时代的历史进行了传神的表述,备受历代学者的称赞。
作者尤擅于写战争,“《左传》记乱世之事却不凌乱,叙事脉络分明主次得当。
”全书共记录战争483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较著名的如城濮之战、泓之战、鞍之战、长勺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
对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清人吴阎生在《左传微》中说:“左氏诸大战,皆悉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李元春在《左氏兵法·序》中也说:“关壮缪、岳武穆皆好读《左氏春秋》,其平生用兵,无一为《左氏》之所有,而无一非《左氏》之所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纵观全书,结合战争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由表及里,由果探因,全局总揽《左传》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
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
先交待了战争的原因,“王夺郑伯政, 郑伯不朝。
”;战前部署,周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肩左军, 陈人属焉。
”郑国:“曼伯为右拒,祭仲族为左拒,原繁和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场上的实况,“ (郑庄公) 命二拒旗动而鼓”;战争的结果,“王卒大败”;战后的情况,“夜, 郑伯使祭仲足劳王,且问左右”;郑胜周败的原因,“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以五大战役为例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
《左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叙事艺术的精妙之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中记录了多达492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文主要以五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秦殽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为例,主要从叙事的总体把握、细节的精彩描写、篇章结构的灵巧多变等方面介绍其战争描写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首创性的叙事艺术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字:《左传》五大战役,叙事特点,艺术借鉴,后世影响
Abstract
Zuozhuan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rrative prose writing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by scholars, and is considered the norm of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essence of its narrative art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ar discourse. Zuozhuan, recorded the greatly small hundreds of times of war, this paper mainly to five big battle - ChengPu battle, the battle of An, Bi the battle of the war, the war of Yao, YanL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from the vision of the overall grasp, details of which itsdifferent,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chapter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Zuozhuan, the account of the war,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historian, but also emotional narrative these wars to literary writing and its pioneering narrative art achievement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
Keywords: description of war of Zuozhuan,narrative features,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
一、绪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如实的反映了两百五十余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间发生的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