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人物形象赏析
《素芭》课件1分析
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 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 动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 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 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 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 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户人家。与其说是嫁, 不如说是骗了一户人家。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 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 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
• (2)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 说来》这篇文章里说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 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 中十分注重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大家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 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 • ①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 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 ②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 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 ③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 ④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 ⑤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 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带
•
• 齐读第二章,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
样的特点。 • 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 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 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 是世外桃源。 • 问:描写素芭生活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小 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 用呢? • 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 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 的孤独。
《素芭》ppt
《素芭》展现了云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它更加注重描绘本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
地域特征
横向比较:《素芭》与其他民族文学的比较
通过对傣族人民生活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反映现实
《素芭》的独特贡献与影响
创作风格
《素芭》的作者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社会面临着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冲击,加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这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为泰戈尔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个人背景
泰戈尔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文学和艺术熏陶,年轻时便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一生创作不辍,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素芭》的创作背景
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价值
《素芭》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提供了深入研究印度文化和宗教的机会,同时也为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对《素芭》研究的现状
05
《素芭》的文学价值
主题和情节
《素芭》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生活琐事,反映现实,引起读者共鸣。与同时代其他作品相比,它更加注重描写人情世态,关注个体命运。
xx年xx月xx日
《素芭》ppt
contents
目录
《素芭》的简介《素芭》的人物形象《素芭》的艺术特色《素芭》的社会影响《素芭》的文学价值
01
《素芭》的简介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者生平
泰戈尔的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明快优美、和谐柔美而著称,擅长用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素芭》的发表,为傣族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云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
素芭形象分析
素芭形象分析正面描写:(一)、眼睛:“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
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
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二)心理描写第4章素芭幻想自己是个水神公主(三)动作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一)、通过他人来侧面描写1、素芭的父母第一章第2、4段:“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
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
第5章第5段:她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他们的脸,企图探听到一点儿消息,但父母没有做任何开导,没有任何安慰。
总之,什么也没对她说。
第6章第1段:母亲起初劝导她,末了责怪她。
母亲在内屋狠命责骂她“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里的人们“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素芭读后感
素芭读后感
《素芭》是一部充满了情感和温暖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普通
女孩素芭的成长故事。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也有很多感悟。
素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她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特别
的家庭背景,但她却有着一颗善良和坚强的心。
在生活中,她遇到
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去面对和克服。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勇敢的重
要性。
在书中,素芭的成长过程中,她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也遇到了
很多善良的人。
他们的出现让素芭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也让她学
会了如何去理解和珍惜身边的人。
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总会有一
些人和事情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希望,我们要学会去感恩和珍惜。
通过阅读《素芭》,我也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
要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同时,也要学会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
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读完《素芭》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样一部温暖的小说,让我们一起学会去坚强和感恩,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素芭》
思考: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 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 的姑娘。 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为什么?
明确: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 母打扮得薄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变 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 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而含蓄的最后一节, 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 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 尔对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女性被 歧视,被侮辱,出嫁需要用尽心机,破费钱财,在 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 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
思考
?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素芭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根据课文内容真空并从文中找出论据:
这是一个____的地方。
• 举例: • 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分析第二部分: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 蟋蟀,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 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父母 • 朋友 素芭
村民
动物 自然
填上一个词语,从文本中找出由:
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 • • • • 举例: 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善良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 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 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想象练习: 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 给素芭说一句话。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 家。共有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 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 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无数支歌 曲。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小说《弃绝》《素芭》《沉船》 《戈拉》;散文《中国的谈话》等。
《素芭》课件
03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素芭的父母之死
这是故事情节的重要转折点,素芭从此失去了家庭和亲人,开始 了孤独的生活。
素芭与帕勒达帕的相遇
两人的相遇为故事增添了新的元素,帕勒达帕成为了素芭的朋友和 知己。
素芭被遗弃
素芭被村民们遗弃,这是故事情节的又一转折点,素芭的生活变得 更加艰难。
故事情节的深度解析
社会价值
该课件通过对《素芭》的介绍,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 ,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情感表达
01
素芭的语言风格影响了故事中情感的传递,使读者能够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故事节奏
02
语言风格也影响了故事的节奏,使故事在简洁中又不失深度。
主题深化
03
通过语言风格,作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使作品具有更
强的艺术感染力。
05
作品评价与影响
作品评价
内容丰富
该课件内容涵盖了《素芭》的各个方面,包括背景、人物、情节 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
《素芭》ppt课件
目 录
• 素芭的简介 • 人物形象分析 • 故事情节分析 • 语言风格分析 • 作品评价与影响
01
素芭的简介
素芭的背景
印度文化背景
素芭生活在一个印度的小村庄, 这个背景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文 化土壤。
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是印度封建 社会,这为素芭的命运提供了历 史和社会背景。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素芭开始 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她通过帮助别 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宁静,逐渐找 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生活给予素芭的并不多,但她内 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梦想着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美满的 生活,得到真正的爱情。
《素芭》课件2
06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启发后来的文学作品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
通过《素芭》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描绘,后来的文学作品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 系,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推动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
《素芭》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后来的女性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鼓励更多作家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影响
《素芭》作为一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被列 入世界文学经典之列,成为了世界各地大学文学 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
为作者带来了崇高声誉
由于《素芭》的成功,作者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 认可和赞誉,成为了印度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事高潮
总结词
素芭的自我救赎
详细描述
故事的高潮部分是素芭为了寻找自由和幸福,勇敢地离开了乡村,开始了自我救赎的旅程。在这个过 程中,素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并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故事结局
总结词
素芭的成长与蜕变
详细描述
故事的结局是素芭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实现了自我成 长和蜕变。她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还帮助周围的人 认识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勇敢和有 爱心的人。
02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平静美好的田园生活
详细描述
故事从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开始,描述了素芭和她的父母在乡村的简单生活, 他们一起劳作,共享天伦之乐,展示了素芭纯真无暇的性格特点。
故事发展
总结词
素芭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详细描述
随着故事的展开,素芭因为自身的缺陷而遭受周围人的歧视和嘲笑,她开始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然而,素芭 并未放弃,她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素芭》
磨蹭( mó ceng)
摩挲(mó suō) 休憩(qì)
情愫(sù)
海市蜃(shân) 楼
修葺(qì) 蓦(mò)然
叱(chì)责 脖颈(gěng) 牝(pìn)鹿
【整体感知】
(一)视角:
全知视角
(二)人称: 第三人称 (三)简要连贯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仿照例 子,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
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 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
楚地看到,她和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和小动物们,和大自然来得
亲密。人比动物、比大自然冷漠无情,这不仅仅是素芭的悲哀, 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流露出作者对人世 的悲悯情怀。
总结:人物描写手法分析
——正面描写(眼睛和心理) ——侧面烘托(自然环境烘托;反
家里开始着手赴加尔各答的准备事宜。素芭的 整个心宛如被浓雾笼罩的清晨,浸没于泪水里。 这些日子,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 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她睁 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 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但父母没有作 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也没 有对她说。 遭到村民鄙视后和被逼远嫁前,素芭心里 极度痛苦、无助。
泰戈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素芭的眼睛 的呢?从那双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出 哪些掩饰不住的内心情感?
比喻、排比 美丽、感情丰富 热情和渴望 忧郁和伤感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一
泰戈尔《素芭》
素芭【印】泰戈尔知人论世20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贫穷、愚昧之中。
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特〃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
共有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无数支歌曲。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小说《弃绝》《素芭》《沉船》《戈拉》;散文《中国的谈话》等。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
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
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
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
小说写了一个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成一句话,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明确】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
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的呢?(1)素芭的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明确】没有。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
我读《素芭》
她的双眸里是一片星空——我读《素芭》之美我们邂逅那么多文学中的女神,诸如中国古代那些带上“红颜薄命”色彩的美女,还是类似于李清照、张爱玲这般灵动照人却苦于多情的才女,还是活在作品里的如诗经弃妇、刘兰芝、杜十娘、林黛玉等诸多女性形象,总是不自觉地就成为了悲情女子,博得男性们的同情与赞赏,而往往正是男性作家的笔触,写出了女子的这份悲情美。
到了泰戈尔的笔下,我觉亦是如此。
或者我想这样来描述:女子本是一首诗,是在不经意间,就流淌到了诗人的文字里。
第一次读泰戈尔的《素芭》,就觉得它不像小说,而就是一首诗歌。
除了诗化的语言之外,更多的动人之处就是源自那些对哑巴女孩素芭的细腻描写。
《素芭》是美丽的悲剧,或许用东方古典词汇形容她就是“薄命红颜”“悲情女子”了。
但大师就是大师,他并没有描绘素芭的模样,只为我们留下了那双令人难忘的双眸。
透过那双眸子,我仿佛看到一片辽阔的星空。
哑女无言,星空亦静谧。
无言的女孩,但“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无限深沉,就像大海一般深沉,就像蓝天一样清澈”。
静谧的星空也有着万种变幻的风情,时而星辰闪烁,时而深邃沉默,有时会被阴云遮挡,黑暗阴郁,有时是星河璀璨,照耀山河。
哑女的有声没有人能够懂得,“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这位哑巴女孩的内心,哪怕是哭泣的声音”。
然而,我们却应该去做这位心灵的探索者,认真地去欣赏那双眸子。
我不知道你们探索出了什么,但我看到了星空,首先只是出自于我愿意去认真地阅读她。
当星空闪烁,我看到了与眸子连着的是素芭敞亮的心灵。
人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窗,泰戈尔就如上帝般为素芭开了一扇窗。
所以我不认为因为是哑巴,她的心灵是关闭的。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敞亮的内心没有任何掩饰,她总在把内心的一切表露出来,这个过程总是那么动人美丽。
“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子里。
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素芭》一曲印度女性的悲歌
《素芭》:一曲印度女性的悲歌作者:周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3期上完泰戈尔的小说《素芭》,我的心里就像压了千金大石,喘不过气,又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掩卷深思,素芭太可怜了,太可悲了,印度的女性太可悲了。
首先,悲素芭没有疼她爱她的父母。
俗话说: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是聋的、瘸的甚或瘫的。
更何况素芭不聋不瘸不瘫,只是不会说话。
素芭是一个“有一双长长睫毛掩盖着的大黑眼睛;像两片娇嫩的新叶的嘴唇”的美丽的女孩子,像这样的漂亮的女孩,喜欢还怕来不及呢!可“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的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她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
母亲把她视为自身胚胎的污点。
”素芭的降临不仅没给母亲带来喜悦,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耻辱。
读到这里,我想质问素芭的母亲:你不也是女的、不也是从素芭这么大过来的吗,怎么会有如此的看法。
如果这样当初就不该生下她呀。
既然让这个小生命落地了至少要让她快乐成长吧。
更让人不解的是:“父母为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
”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这很正常,婚事成了,自然走人。
婚事不成说明缘分未到,再在家里住着也不为过,哪里用得着父母焦急不安呢?给我的感觉是父母巴不得女儿早点嫁人,管她将来怎么样,这还真让人想不通。
最让我想不通的是:“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孩子远嫁了,父母没有对孩子的牵挂和爱护,只有自私和交易,和女儿的关系如此冷漠,这是素芭的悲哀,更是作者的痛心。
女儿就不是生命吗,父母对女儿尚且如此,更何况社会上其他的人呢?其次,悲素芭没有和蔼友好邻居。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
素芭的诞生,不仅没有给村人带来幸运,反而使他们不安。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
《素芭》(涂)分析
•
冰心在翻译《素芭》的结尾时是这样翻译 的:“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 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 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 子。” •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 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 “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 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 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侧面烘托:对比、环境的烘托、次要人物 的衬托
填上一个词语,使下列语句表意完整。 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分析第二部分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 蟀,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 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 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 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 哲理意味; 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 主题归纳: •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他
“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这的大黑眼睛”, 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 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 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 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 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走
近
泰
翁
20世纪初 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 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 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 贫穷、愚昧之中。为唤醒这个 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 ----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 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
小说《素芭》中的悲剧因子
亲 ,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对这个结尾 的理 解存 在两种观点 :一是
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 ,从此过上 了幸福生活 ,是大团圆的结局 ;二
是写素芭被丈夫抛弃 ,丈夫另娶新娘 ,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 深的悲剧意
味 。那么这个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位 “ 会说话的姑娘 ”是素芭还是
另外一个姑娘 ?
嫁制 、殉葬制 等内在婚姻制度让女性
的命运尤其悲惨 。在 印度 ,9%的人 4 口所信 奉 的印度 教与 回教都 歧视 女 性 。印度教教义规定 :一个人死前必 须 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 ,灵魂才能得 救 。这样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女子在 世 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 ,她们 唯一 的工作就是顺 服丈夫 ,讨丈夫欢 心,不论他有任何 缺陷。又 由于盛行 嫁妆 ,在 印度 ,女儿 成为 家庭 的包 袱,婚姻成为许多女子的隐痛 ,更有 甚者 , 妻子因为娘 家无力负担 日 益加
个人道主义者 , 他要为被践踏 、被蹂 躏 的女性大声疾呼。 何为悲剧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 指出,悲剧表现的是 “ 历史的必然要 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 间”的冲突 , 鲁迅先生告诉我们 “ 悲
被人们遗弃的棋子 ,她的朋友只有大
小 猫 。一 个 在人 世间 寻不 到温 暖 的
码的嫁妆 ,而被夫家活活烧死 。这些
剧是将 人生 有价 值 的东西毁 灭 给人
看” ,曹廷 华先生则说 “ 悲剧即指在
湾, 但上天 的过错却让素芭成为 了家 庭最沉重 的负担 ,尤其是母 亲 “ 把她
视为了 自己身上的一个残疾 ” “ , 视
为 自己胚胎 的污点” 。当父 母决定为
特定历史环境 中,紧张对峙 的善恶力
不到她应有的关爱 ,成为周 围的人甚
素芭读后感
素芭读后感
《素芭》是一部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故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素芭的成长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女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坚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素芭的坚强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在小说中,素芭面对家庭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素芭的善良和乐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小说中,素芭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乐观向上,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她总是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让我深受感动。
我也意识到,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素芭的成长故事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无论我们的起点如何,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坚持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让我更加坚定
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也更加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自己的梦想。
总之,读完《素芭》,我受益良多。
素芭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素芭”的悲剧性多重解读
梵 天 的两 臂 的刹 帝 利 阶 层 、出 自梵 天 的 腿 部 的 吠 舍 阶 层 和 出 自梵 天 的脚 的首 陀 罗 阶层 。以此 来 决 定 各 等级 的高 低 贵 贱 ,也 彰 显神 意 的 不 可 违背 性 。 因此 ,各 等 级 间 不得 通 婚 ,下 层 要 攀 升 到 上层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 , 即 便 有 上 层 娶 了 下 层 的 女 子 ,他 们 生 的孩 子 也 不 能 被 视 为 上 等 阶层 。而素 芭 偏 偏 是 一个 下 等 阶 层 人 家里 的一 个 哑 巴女 儿 。“现 在 , 父 母 为操 办 她 的 婚 姻 大 事 而 焦 急 不 安 ,村 人 也 到 处 谴 责 他 们 ,甚 至 要 把 他 们 逐 出 种 姓 的 流 言 飞语 ,到 处 扩 散 着 。 ”
学 教 育
回 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素 ‘‘ 芭 ’’的悲 剧 性 多重 解 读
圃 黄 自伟
内容摘要 :《素芭》是泰戈 尔的一篇短篇小说 ,读 过《素芭》小说的读 者 ,在 内心深处 总会 受到深深 的震撼。素 芭遭 遇 坎 坷 ,命 运 多 舛 ,充 满 了 悲剧 色 彩 。 本 文 试 对 素 芭 的 悲 剧 性进 行 多重 解读 。
“嫁 妆 不 仅 影 响 女 孩 家 庭 的经 济 状 况 和 社 会 地 位 ,而 且 还 会 影 响 到家 人 之 间 的感 情 。很 多 贫 穷 的父 母 会 因 为 付 不 起 女 儿 的嫁 妆 而 将 她 们 视 为 负 担 。… …将 女 儿 的 出 生 视 为 神 对 自己 的诅 咒 。这 些 印 度 教 家庭 往 往 会 因担 心 女 儿 将 来 的 嫁 妆 会 拖 垮 自 己 而 对 女 儿 产 生 强 烈 的歧 视 和厌 恶 感 。 ”①为此 ,我 们 方 能 明 白 身 为 素 芭 的 母 亲 不 仅 不 怜 爱 这 个 小 女 儿 ,还 把 她 视 为 “自身 的一 个 残 疾 ”“奇 耻 大 辱 ”“胚 胎 的 污 点 ”“因而 她 始 终 沮 丧 不 堪 ”。作 为 女 性 的 母 亲 ,她 自身 经 历 的成 长 和 为 两 个 女 儿 的 出嫁 费 尽 财 力 心 力 ,都 让 她 更 加厌 恶 和痛 恨 一 个 哑 巴女 儿 ,也 更 能 深 味 哑 巴女 儿 在 这 个 社 会 中 的 地 位 以 及 给 家 庭 带 来 的不 堪 的 遭 遇 。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
芭
印 度 泰 戈 尔
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There is no better time than the present.
外国小说专题4
话题:人物
教学目标
• 1.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艺 术效果。
•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
• 3.理解作者刻画素芭这一美丽聪慧和善良纯 洁的妇女形象的悲剧意义。
“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 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 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泰戈尔短篇小 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
“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 个会说话的姑娘。”
2.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 分析角度---心理描写(正面心理刻画)
素芭的年龄渐渐大了。她仿佛渐渐地感触到了自己。一种新的无法形容的意 识力,仿佛是在月圆之日从大海涌来的一股潮水,在填补着她心灵的空虚。 她望着自己,想着自己,询问着自己,但是她却得不到答案。在一个深沉的 月圆之夜,她打开卧室的门,胆怯地探头向外窥视。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就像 素芭一样,正在俯视着孤独酣睡的大地——她那充满青春的欢乐、激情、忧 伤的无限孤寂的生活,完全达到了最后的极限,甚至大大地超过了它,可是 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个沉默、忧伤的少女,就这样伫立在沉默、忧伤 的大自然身边。在这方面,肩负着女儿重担的父母,心里是焦虑不安的。人 们开始谴责他们,甚至传说要把他们从村里赶出去。巴尼康托的家庭比较富 裕,每日两餐有鱼有米,因此他的仇人也不少。夫妻俩经过详细商量之后, 巴尼康托到外地去了一些日子。最后他回来了,说道:“走吧,到加尔各答 去。”他们开始为到外地去作准备工作。素芭的整个内心犹如被浓雾笼罩的 朝霞一样,完全浸沉在泪水里。这些天来,她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就像一 头沉默的牲畜一样,紧跟在父母的身后。她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他们 的脸,企图探听到一点儿消息,但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对她讲。
素芭形象分析
素芭形象分析正面描写:(一)、眼睛:“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
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
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二)心理描写第4章素芭幻想自己是个水神公主(三)动作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一)、通过他人来侧面描写1、素芭的父母第一章第2、4段:“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
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
第5章第5段:她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他们的脸,企图探听到一点儿消息,但父母没有做任何开导,没有任何安慰。
总之,什么也没对她说。
第6章第1段:母亲起初劝导她,末了责怪她。
母亲在内屋狠命责骂她“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里的人们“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素芭
《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 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作者不惜笔墨,将素芭这一哑女形 象放置到哪些特定情境中来展示的?
1.孤苦的哑女素芭 2.大自然里的素芭 3.动物朋友前素芭 4.人类朋友旁素芭 5.欲被远嫁的素芭 6.遭到抛弃的素芭
思考
?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素芭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根据课文内容真空并从文中找出论据:
这是一个____的地方。
• 举例: • 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分析第二部分: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 蟋蟀,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 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父母 • 朋友 素芭
村民
动物 自然
填上一个词语,从文本中找出由:
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抽 象
泰戈尔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时,留给读者 极大的想像空间。因为短篇小说往往呈现 出大量的断裂和空白,具有内敛、含蓄、 隽永的美感特征,所以也就具备了一种朦 胧的神韵,可以给予某些“象外之 象”“题外之旨”。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 一个美好的女子,却又不能把她描摹得淋 漓尽致,只能把自己对美丽的经验都加于 这个人物之上。我们可以对素芭有相似的 感觉,却绝对有着千差万别的想象。
思考: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 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 的姑娘。 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为什么?
明确: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 母打扮得薄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变 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 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而含蓄的最后一节, 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 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 尔对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女性被 歧视,被侮辱,出嫁需要用尽心机,破费钱财,在 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 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人物形象赏析——素芭
在泰戈尔笔下,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哑女。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
作者首先对她的眼睛和嘴唇进行了正面的细腻的描写,例如“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读者从中可看到素芭的美丽,内心的丰富与孤寂。
对于哑女,直接的心理描写不可或缺。
无语的素芭有着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泰戈尔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她的心理进行极为细腻的表述,“她想说:‘你别把我撵到陌生的地方去,你也像我一样用自己的双臂紧紧地把我抱住,别赶我走!’”“她从内心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语,就会出现奇迹,让帕勒达帕一看到就会惊呼地起来:‘哎哟!我们的素有这么大的本领!我真的没有想到,小看了你!’”“请你们设想一下,倘若素芭是位水神公主,渐渐地浮出水面,把蛇王额上的宝石置放在岸埠上,让帕勒达帕放弃自己那个低贱的工作,拿着宝石,潜沉到水底。
他在那里将看到,水晶宫里的金床上,一位公主端端正正坐着!他会惊喜地说:‘哎哟,这位坐在金床的人,不是巴尼康托家的那位哑女吧!是素!我的素!今天,金碧辉煌的静谧的水晶宫里的惟一公主,正端坐在这
里!’”在对素芭的心理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孤独,她的无奈,她奇幻的思想是她渴望打破现状的心理暗示。
同时,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
自然会回应她,小动物也会依恋她、安慰她,“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惟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位无言的女孩子,面对面静坐着”,两头牛“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贴近她的身子,用犄角轻轻地摩挲她的臂弯,竭力用无声的同情,安慰她”,小猫“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毫不迟疑地占据素芭温暖的怀抱”。
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着无言的快乐,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她的善良与孤独。
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一个手法。
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极为普通的劳作者,包括帕勒达帕,可是他们对素芭的表现却显得极为冷漠和麻木。
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
在小说的第二章,作者看似无意地说一条拉克什米小河“为数不胜数的善事而忘我地奔流不息”,就是在这样动人的景色中,不和谐的音符还是奏响了,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素芭嫁到加尔各答,而且“没有做任何安慰”。
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得不到任何关心,惟一的所谓的好友帕勒达帕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有离愁别绪,反倒是漫不经心地证实了这个噩
耗,给了素芭更大的打击。
别无他法的素芭只能向牛──“无言的同伴”告别。
在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和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和小动物们,和大自然来得亲密。
包括她的父母,因为作者清楚地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儿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而并不是得到更多爱护。
这不仅仅是素芭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
这样,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全方位、各角度的对素芭的展示,泰戈尔其实在这篇小说里加深了语言的定义──心灵的沟通才是真正通向人类灵魂深处的语言。
总之,泰戈尔运用了多种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来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哑女——素芭,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以素芭为代表的印度妇女的同情,揭露了印度社会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