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江宁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__________的《登快阁》。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小明一心读书,不愿参加课外社会调查活动。
以下选项中适合用以劝说他的是()。
(2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下列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汉字字体演变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汉字的历史上,大篆和小篆、篆文和隶书都有同时通行的阶段,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我们讲字体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种字体的典型形态来分析它们的整体差别,很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确定字体产生的准确时间B.把握字体演变的整个过程C.区分不同字体的字形变化D.解释各种字体的演变规律【答案】1.(5分)(1)回也不改其乐(2)万里归船弄长笛黄庭坚(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1)(2分)D (2)(3分)A【解析】1.此类题目考查的是课本上需要背诵的诗句,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牢记考纲内规定的古文篇目。
本题中应注意个别易错字。
平时要多记诵古诗词和文言文,熟练掌握。
默写时要注意所给的限制性条件,如诗的题目、词牌名、曲牌名等。
第三句为情景式默写,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报国无门”,题目要求是暗示的句子,自然就得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A选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题干不符。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普陀区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08.4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2007年3月27日下午3时,收藏了数十万件中国文物精品的首都博物馆,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方案在这里正式揭晓。
(1)北京奥运会奖牌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华美玉。
其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Array场全景形象。
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
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优胜者佩戴着“中国玉”奖牌返回故乡,将北京奥运会珍贵的记忆永久保藏。
(2)从2005年11月开始,通过对往届奥运奖牌设计经验的分析,北京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等,制订了奖牌设计开发方案。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奖牌设计的邀请。
经过近3个月的征集,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有效应征作品179件。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北京奥组委邀请了国内外在艺术、雕塑、造币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依据奖牌设计的要求,对179件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
2006年6月7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复评评审会,对奖牌设计初评评出的10件入选作品的实物模型进行了复评。
评委对10件入选作品的奖牌实物模型、挂带、包装盒、证书进行了认真审查。
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分)(2)吾尝跻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劝学》)(2分)(3)人们经常用《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当代各类聚会活动的盛况。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读书总是不求甚解,浏览一遍便抛诸脑后。
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解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C.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小明爸爸招待上门拜访的同事,以下是句话中用于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欢迎光临寒舍。
快请坐,先喝杯茶吧。
B.既然盛意难却,这份礼物我就笑纳了。
C.之前临时爽约,给你添了麻烦,深感遗憾。
D.今后你有困难尽管开口,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①截至2013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8个。
梳理以往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如乌丙安等(2010)从宏观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王巨山(2011)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当进行旅游开发的问题。
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不能发现和理解他的历史性、稀有性和民族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的测量则更能体现其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性。
传统研究的样本量都基于抽样调查或者更为有限的资料;大数据的应运而生,为跨时空的国际知名度研究提供了条件。
③我们使用基于英语书面语言语料库中提及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研究中所用到的300年来的书籍数据来源于最新版谷歌图书语料库(共811万种英语书籍)。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卷(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①《解放日报》记者龚丹韵:玛雅人2012的末世预言已经流传很久,后来美国科幻大片让它全球闻名。
在【最新】新年来临之际,东西方都在关注一个共同话题:,现在,连科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科学解释和研究理论层出不穷。
为什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大众会对末世预言如此感兴趣呢?②《新发现》杂志主编严锋:可能是古老的恐惧和新的忧虑结合起来了。
③古代一直流传着关于末日的各种神话。
玛雅人的预言,是根据他们的历法得出的,现在已经有人试图从科学角度做出解释,比如说那天正好是各种天体运行到某个位置,造成了南北极的互换倒置。
听起来可怕,但是他们没有完全告诉人们的是,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其实南北极已经倒置过几百次了。
一些现象好像特别吓人,但是如果把它完全说穿,也就不吓人了。
又比如常常和末日论相关的几颗星连成一线的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如果几星连珠代表凶兆,那我们早已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
比较有趣的是,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出现过末日预言,只留下“杞人忧天”的成语,带着否定意思,可能与儒家提倡积极入世,“不知生焉知死”的乐观精神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人类从文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对末日的恐惧心理。
而今天旧的恐惧没有完全消灭,新的技术恐惧又和它叠加在一起。
④龚丹韵:新的忧虑究竟是指什么?⑤严锋:科学让我们发现,地球比过去认为的要脆弱得多。
比如说,科学家一直担忧小行星撞击地球。
6500万年前就有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落到地球,它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了原子弹,恐龙可能就因此彻底灭绝。
有人说,谁知道哪一天这样的景象又会重现?还有科学家提出了“量子真空坍缩”,认为某种状态下世界瞬间就会完全消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物理学家拉斐尔•布索甚至说,时间可能将在35亿年后停止……这种担忧不是出于神话和神秘主义,而是与科学发现有关。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8分)①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
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心理。
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
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
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
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
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
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
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
②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少。
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③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
在欧美,十九世纪以前,古代艺术的破坏,也是常事。
幸存的多赖偶然的命运或工料之坚固。
十九世纪中,艺术考古之风大炽,对任何时代及民族的艺术才有客观价值的研讨。
保存古物之觉悟即由此而生。
即如此次大战,盟国前线部队多附有专家,随军担任保护沦陷区或敌国古建筑之责。
我国现时尚在毁弃旧物动态中,自然还未到他们冷静回顾的阶段。
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试题数:9.满分:1501.(填空题.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质胜文则野.___ 。
(《论语•雍也》)(2)___ .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___ 》)(3)《蜀道难》中“___ .___ ”两句凸显了蜀地与关中阻绝时间之长.表现出蜀地自古以来便与世隔绝的神秘色彩。
2.(单选题.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从凝固的历史建筑到美好的文旅新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都市资源变成文旅消费流量.打响“上海文化”和“上海旅游”品牌。
① 让它们活起来、“潮”起来② 申城百年石库门弄堂嬗变的背后③ 是上海探索城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理念④ 在尊重老建筑的基础上挖掘、提升弄堂文化A. ① ② ③ ④B. ② ③ ④ ①C. ③ ④ ① ②D. ④ ② ① ③3.(单选题.2分)以下是一名高三学生写的自荐信片段.四处画线部分中表达恰当的一处是()[甲]再次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抽空垂阅我的自荐信.[乙]如果有幸被贵校录取.我定会一如既往地勤勉求学、不耻下问.不仅要为实现个人理想而继续奋斗.[丙]也希望凭一己之力为学校争光添彩。
[丁]恳请贵校务必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
A.甲B.乙C.丙D.丁4.(问答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如何评价判断齐亮① 世人大多希望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可什么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呢?人们的答案或许并不统一。
② 我们评价一个判断.有两种合理的方法:第一种是用经验上的标准.即在现实中它是否符合客观的事实;第二种是用逻辑上的标准.即在理论推导中它是否自相矛盾。
按照心理学理论.方法一评价的是“通信”.即“判断”和“作为判断对象的事实”之间保持一致的能力;方法二评价的是“连贯”.即“判断”中各因素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能力。
③ 理性的人.常被认为应该有更强的评判力.然而理性往往只是跟逻辑联系在一起.用以衡量判断是否逻辑自洽.与方法一没有太大关联。
上海市2020年普陀区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人不堪其忧,。
(《论语》)(2)“,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的《登快阁》。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小明一心读书,不愿参加课外社会调查活动。
以下选项中适合用以劝说他的是()。
(2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下列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汉字字体演变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汉字的历史上,大篆和小篆、篆文和隶书都有同时通行的阶段,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我们讲字体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种字体的典型形态来分析它们的整体差别,很难。
A.确定字体产生的准确时间B.把握字体演变的整个过程C.区分不同字体的字形变化D.解释各种字体的演变规律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杜诗何以为“诗史”①杜诗何以为“诗史”?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因为杜诗“善写时事”,具有“实录”的特点。
这一解释对杜诗的理解过于简单。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详陈个体经历、抒发主体情志,而读者却可以从诗人的“一人之诗”了解“一代之史”。
这个看法显然更为注重诗人自我记述和主体表达对“诗史”的意义。
问题是:个人化、主观性的“一人之诗”,何以能呈现公共化、客观性的“一代之史”?②早期的诗论家,在讨论诗人的个体抒情与时代社会的联系时,往往从儒家诗教观“观风知政”的角度来认识。
循此思路,即使是诗人最自然的饥寒之怨和温饱之乐,都具有知其政事之兴衰的意义。
晚唐孟启《本事诗》称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此说认为,杜诗之为诗史既源于对大历史的“推见至隐”,也来自对诗人个体小历史的“毕陈于诗”。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7分)①最近几年来,我在许多文章中和发言中,都宣扬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我是根据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有感而发的,没有丝毫主观成分。
②在这里,关键是一个“交”字,一边倒,向一边流,不能称之为“交流”。
古往今来,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民族。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
文化不论大小,一旦出现就必然向外流布。
我认为,这可以算是文化的一个特点,全体人类都蒙受了这个特点之利。
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人民生活水平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③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
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起,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的成分。
中国古书上说:“有容乃大”。
中国人民是最“有容”的,我们肯于和善于吸收外来的好东西,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对我有利,我们就吸取。
海容百川,所以能成其为大。
我们能吸收各种文化,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光辉灿烂的文化。
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正表示了这种精神。
④但是,中国不但能“拿来”,我们也能“送去”。
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
从全世界范围内历史和现状来看,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辉煌的程度,中国人民与有力焉。
⑤可惜的是,西方国家自从产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世界上其余的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西方学习。
即以中国而论,我们今天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甚至衣着打扮,从头到脚,哪一件不是从西方来的?中国素以美食名扬全球;然而,就是在这方面,我们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2020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__________的《登快阁》。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小明一心读书,不愿参加课外社会调查活动。
以下选项中适合用以劝说他的是()。
(2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下列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汉字字体演变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汉字的历史上,大篆和小篆、篆文和隶书都有同时通行的阶段,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我们讲字体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种字体的典型形态来分析它们的整体差别,很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确定字体产生的准确时间B.把握字体演变的整个过程C.区分不同字体的字形变化D.解释各种字体的演变规律【答案】1.(5分)(1)回也不改其乐(2)万里归船弄长笛黄庭坚(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1)(2分)D (2)(3分)A【解析】1.此类题目考查的是课本上需要背诵的诗句,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牢记考纲内规定的古文篇目。
本题中应注意个别易错字。
平时要多记诵古诗词和文言文,熟练掌握。
默写时要注意所给的限制性条件,如诗的题目、词牌名、曲牌名等。
第三句为情景式默写,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报国无门”,题目要求是暗示的句子,自然就得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A选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题干不符。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混合默写1.按题目要求填空。
(1)为之于未有,_______。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2)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屈原《_______》)(3)《赤壁赋》中写苏子与客乘舟在广阔江面从流飘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2.按题目要求选择。
(1)以下各项中,最适合填入语段横线处的一项是()某公司领导在工作会议上指出:“产品研发对于公司的意义就好比的意义,只有做好才能让公司永葆活力,做不好就会动摇安身立命的根基。
”A.水对于鱼B.种菜对于菜农C.学习对于学生D.运动对于老年人(2)将以下三个词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抽丝剥茧②按图索骥③不择细流写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大量素材作为支撑。
对于素材的挖掘和加工,一方面要避免先入为主造成的“信息茧房”,坚持“ ”“众里寻她”,对素材进行全面扫描,然后“ ”,理清关系,以形成主要观点、列出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漫无目的造成的“信息冗余”,坚持“ ”,带着问题、带着提纲,选取最恰当的素材。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然而,他们压根儿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关于技术本质的命题,即技术恰恰就是展现人的本质的主要方式之一。
②我们往往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可以制造工具。
但事实上,一些灵长类动物似乎也有“制造工具”的能力,只不过动物制造工具的本质只是利用一些实物在外力作用下自然生成的状态,来完成一些出于生物本能的动作,可人就不同了——石器时代的人已经会按照事先已有的意图来“拣”“砸”或“磨”石块,以赋予其特定的功能,这才是所谓的“技术”。
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江宁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江宁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黄粱梦里席慕容①当我来到渡船码头时,才刚是近午时分。
②卖票的小女孩告诉我,摆渡的船夫吃午饭去了,要我先去附近转一转再来。
③一直生活在分秒不误,规矩很严的社会里,所以,乍听之下,简直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随意开船或者不开船的事,心里一下子觉得很温暖,人也跟着松散了下来。
④我微笑地谢了她,再把她给我的船票仔细收好,好小好薄的一张纸,这么多年了,什么都变了,只有这张船票仍和当年的一样,又小又薄又谦卑,一如我当年的心。
⑤沿着岸边,信步走着,风很柔,阳光也很柔。
我穿着一件浅灰色有着很多细花边的长袖衬衫,棉布的质料很清爽,穿在身上很舒服。
两只手插在裙子的口袋里,我十足是个悠闲的人,有整个长长的下午在我前面,不必急也不必赶。
⑥潮涨得很高,不知道是阴历的几月几号了。
系在岸边的小船也跟着高高地浮起来,离岸好近。
有两条系在一起的小船在满满的水面上浮着,船身都漆成粉蓝色,在船边勾出一些深蓝、深紫和雪白的线条,倒映在动荡的水中,碎成一片片温柔又明亮的色光。
⑦我在岸上的石级上坐了下来,满满的潮水正像满溢的幸福。
我知道,潮汐有升有落;我也知道,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
可是,当它满满地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唯一该做的事,就是安静地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
等一会儿,等船夫回来了以后,我就会上船,过河到对岸去了。
我不知道在对岸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在我的前面,命运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在等待着我,正如二十年前来过渡的我一样,一切都是全然的未知。
⑧好多人说:人生不过一场黄粱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
可是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在这世间,有些事物是一直在重复着和绵延着的。
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更长远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值得珍惜与宝藏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江宁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普陀区江宁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教师应有明晰的教育惩戒权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遏制校园欺凌,就必须把教育惩戒权交给学校和教师。
做了错事如果不受惩罚,只会助纣为虐,对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其实,不仅是遏制校园欺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也需要赋予学校、教师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既然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就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厘清教育惩戒的适用场合、方式方法及处罚程序。
但从我国的现有法律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主要是把焦点放在对教育主体或成年人的约束上,对于未成年人犯错如何惩罚,法律方面尚属于“模糊地带”,以至于类似事件发生时,教师和学校很难有效应对,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9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就有“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要求。
但何为“适当”,缺乏具体入微的解释,对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章条文。
因此,面对学生在校园或教室里所做的不当行为,如个别学生破坏课堂纪律、“问题学生”顶撞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老师们往往不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想管却不敢管,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有的老师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再遇到类似情况,索性对学生的过错行为不问不管,虽说这样的老师不会因违规管理学生而受到处罚,但不能及时教育学生,学生的过错行为很容易得到强化,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对于教育惩戒,应该达成更多共识,即教育惩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后的教育方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权利。
教育惩戒不能在教育场中缺席,但也不能过于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遵循法理精神和教育规律,在维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共同为学校、教师进一步明晰其具有怎样的教育惩戒权,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哪一种教育惩戒,出台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程序。
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南通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人称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只要你有个联网的手机,你就能通过微博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脖”友们分享。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现代人确需一种和这种节奏合拍的“灵光乍现式”的表达,现代化的大都市,人们之间的关系向着“陌生人”社会的方向发展,人在社会场景和生活平台上的呈现,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这与微博上每天发生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同时,微博一次140个字的限制逼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更平民化,“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为此,各地政府也建立了官方微博,以便有效听取民意,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与国外微博相比,中国微博上的牢骚与负面表达较盛,而这恰恰是网友现实生活所面临困难的显现。
微博只是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出来,所以能否及时回应负面舆论,事关政府的诚意。
在微博上,政府与民众应是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不是政府向民众的单向传播。
无论是淘宝体,还是偶尔的卖萌,都体现了政府在积极地转变语言风格,这些要比官话套话更能Hold住政府形象。
然而,躯干在为公众带来多元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微博的“直播性”虽然方便快捷,却易威胁个人隐私……尤甚的是,部分“微博达人”,恶意左右网络舆论,将“网络暴力”有意引向党和政府,危及社会稳定,值得警惕。
微博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面对微博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我们何去何从,仍值得探讨。
(1)请简要概括微博具有哪些特点。
(2)政府部门应如何利用官方微博塑造政府形象?请简要说明。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 (9分) (2019高一下·仙桃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在路上走,鹰在脚下飞”,羊拉的公路一直被称为“天路”。
有人形象地说:“在这里工作的人,把生命的一半交给头顶上的飞溅落石,另一半交给脚下的万丈深渊。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20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 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是亦不可以己乎?___________ 。
"鱼我所欲也》)(1分)<2) " ________ ,双照泪痕干”出自杜甫的《—(2分)(3)《水调歌头》中,苏轼面对眼前景物无端发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踏莎行•郴州旅舍》中也有类似的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分)2. 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小王好强,常常通过批评别人展示自己的高明。
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醍自己,以卜.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C. 智者千虑必仃•失.想者千虑必有•得。
D.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古代史书_____________ ,即使是规格庞大的书,也会 _______________ 。
例如,《史记》 ___________后世许多虻传休史书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所以我们不要把每篇记载萍立起来看。
0)体现出篇章与篇章之间彼此关联的精神②对材料如何叙述得更合理花了很多心思③把同一人的事迹分到不同篇章错综互见A, 碗② B.①C. dXD® D.②®(D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3-7® (16分)论典故词的词义特征①典故诃在汉语诃.舟pg玳一军.除构词等有别于汉语普通诃外.词义也有明显特征。
②目前出版的典故辞书对典故诃的幌念认识并不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到一个地方,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昭示着深圳的开辟进取,“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或者深植于历史文化,或者投射着时代风貌,每一处文化地标都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地区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文化地标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地方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才干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化地标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勾勒浮现代北京的漂亮风景。
反之,如果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作品,即便有再大的手笔,也会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文化地标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神奇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源于此间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记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干使之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造或者设计,文化地标的生命力其实来源于生活。
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所在地的文化和生活。
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就能匡助人们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发展的认知。
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先后为观众带来了 1 万多场演出,开展过大量艺术普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
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文化地标形象更加亲切,影响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密切连接”中收获持久的口碑和影响。
(取材于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B.审美旨趣C.形神兼备D.不懈努力法:仿效,取法。
旨:目的,意图。
兼,两倍,双份。
懈:松懈,放松。
2.下列有关“文化地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地标代表着地方精神和文化的独特性。
B.文化地标包含有建造雕塑等多种文化元素。
C.文化地标在其历史性和时尚性上缺一不可。
D.文化地标在地方形象的传播上影响力巨大。
3.下列各项中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古典风格,显示了这座城市的温婉气质。
B.丽江古城没有钢筋水泥建造,于是成为了文化地标。
C.遨游福州古厝,能够唤起每一位参观者的共同回顾。
D.参观当地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惟一途径。
4.根据材料概括,文化地标的口碑和影响的形成要关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
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非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机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非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非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苦祖苦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非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为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
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非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许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浮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照论证法。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然;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为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浮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秦代,运河已经连通了五大水系。
曹魏时代,运河的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滦河下游。
隋唐时代,大运河全长约2300 公里。
元明清时代,运河全长2000 余公里,如果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为世界之最。
以运河维持时间之久而言,公元前 5 世纪开凿的邗沟运河,至今仍然是江淮之间的水运干道,历时2500 余年。
以运河工程之伟大和艰巨而言,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山东运河段,所经的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全线最多时建50 余闸;又因水源缺乏,将沿运地区数百眼泉水,开挖明渠输送入运河,并建四大水库以供蓄泄。
其工程之浩大、艰巨堪称世界运河工程之最。
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事征伐和政治、经济交流的需要,浮现了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占了我国历史上大部份时间。
作为全国的首都,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此后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防前线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需要从经济重心地区缴纳、输送。
因此,作为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的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
漕运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触及社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漕运实则已经转变为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
此外,漕运还起着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诸如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促进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运河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隋炀帝敕穿江南河,为的是加强中原与南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建的统一政权。
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将从全国征集来的兵员、军械、粮食及有关物资,集中运送于北方重镇涿郡,是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
唐代首都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唐朝人对运河的社会功能有不同看法。
但认为运河对唐王朝的重要性却是一致的。
明代永乐年间定都北平后,朝廷对其依赖更甚于前代。
几乎江南所产的各种物品都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师。
可见大运河是明代京师的生命线。
清代对漕粮的需要超过历朝历代。
自秦汉以来,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没有统一巩固的政治局面和发展,是不行的。
而这种局面的巩固和发展,运河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邗沟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 世纪,历时久远;灵渠工程伟大艰巨,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B.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他们的首都,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C.在历史不同时期,运河不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运送兵员粮食等至涿郡。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运河的延伸、维持时间、工程伟大艰巨三方面论述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的独特地位。
B.文章在论证清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时,运用了举例论证。
C.文章举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的例子,为的是论证当时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联系十分密切。
D.文章从运河的独特地位、漕运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论证其对中华文明的功绩。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全长2000 余公里,是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