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民族理论——精选推荐

民族理论——精选推荐

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2、中国民族的特点(1)民族人口特点:我国共有56个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两个:壮族和满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600多万。

民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2965和塔塔尔族4890。

(2)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内蒙古保存着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旗盟制度;西藏存在着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凉山的彝族地区存在着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青海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这不同范围的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3、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①科学性②实践性③继承性④创新性4、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①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②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③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研究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概念和民族的演进过程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因和意义原因: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少数民族要求自己的地位得到确认,权力得到保障。

意义:①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②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

③民族识别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

④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3、古今中外关于民族的概论(1)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意大利学者马奇:民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瑞士-德国学者布伦奇里:民族具有共同的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计等八个方面的特征。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ppt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ppt
1958年6月28日,毛主席在 中南海小草坪亲切接见了库尔 班•吐鲁木,并和这位75岁的维 吾尔老人亲切握手留念。
国民党高调认同中华民族
2008年5月26日下午,中国国民 党代表团搭乘的包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降 落。吴伯雄下飞机之后,主动提请在场 人员一起为四川地震中罹难的民众默哀 。在随后的讲话中,吴伯雄表示,两岸 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任何人 都抹杀不了的。他认为,现在是两岸新 时代的开端。
解放后藏族流行这样的谚语: 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汉藏团结,犹如茶和盐巴
-
(四)各民族在社会 这些歌曲演唱的方式 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非常独特,没有麦克风
、没有扩音器、没有人
造的灯光,我终于在这
个音乐的发源地体验到
由这个环境孕育出来的
音乐。这和我以前在台

湾听过这类音乐的CD是
多么的不同,没有扩音
27日,吴伯雄在南京中山陵和北京 机场的讲话中都提到,汶川地震后,台 湾人民感到非常揪心,台湾的民间自动 自发地支援灾区。这更表明了两岸同属 中华民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两岸人 民血缘相通的感情自然流露。
-
(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増强
参加2009年“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甘肃代表团三朵金花 “各族人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自由权利
少数民族参观团
1950年国庆节 前夕,受政务院 总理周恩来的邀 请,159名各少 数民族代表和 222名各民族文 工团员到北京参 加国庆节观礼、 参观和联欢活动 。这是最早一次 组织的民族参观
团。
三、 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二)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三)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复习导入: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是什么?2、认清国情是解决一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十三大第一次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上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三个历史时期。

2、社会主义确立后中,毛泽东曾比较明确提出过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但由于其在50年代中期以后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赶英超美),因而没能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4、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

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并对这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说明了该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前提及这一阶段存在的长期性,揭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途径。

5、十三大之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并且不断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科学设想的发展创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社会己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人民民主专政(工、农、小资、民资)
•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
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
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
了高潮。到1956年底,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农户已达1.17亿户,其
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
全国农户总数的8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 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完整表述了党在
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
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
正是提出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分析五种成分来源性质地位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半社会主义个体经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社会主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个体经济农民手工业者?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矛盾结论

第 三 章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第 三 章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第二阶段:第二国际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1889——1914年)的社会民主主义。 这一阶段社会民主主义的含义与以前不 同了。它在第二国际前期(1889一1896年)几 乎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在第二国 际后期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则成为修 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代名词。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是各国社会民主党 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但 是,参加第二国际的党派是比较复杂的, 各个党内的领导权也并非稳定地掌握在科 学社会主义者手里。
路易· 勃朗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学家。 1811年10月29曰生于流寓西班牙马德 里的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法国波旁王 朝路易十八在1814年复辟后﹐勃朗回 到法国﹐先后就读于罗得斯学院和巴 黎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创办 了《进步评论》报。1839年﹐发表了 主要著作《劳动组织》。主张国家干 预社会经济生活﹐ 批判自由竞争﹐鼓 吹阶级合作。他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者﹐站在简单商品经济的立 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谴责大资 本家对小生产者和工人的剥削﹐并从 小私有者的要求出发﹐制定社会改良 方案﹐企图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 自己劳动产品的所有者。
马克思
恩 格 斯
1848年欧洲革命,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 级民主派包括民主共和主义者、激进民主 主义者都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这时使用过“红色民主 主义者”、“民主共产主义者”。为了与 当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相区别,通常又称 共产主义者。欧洲大陆上的革命失败之后, 他们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 主党人”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无论怎 样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实质上也是 在当时坚持共产主义的一种策略口号。
伯恩施坦
爱德华.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民主社 会主义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 的修正者。 1850年1月6日生于 柏林一个火车司机之家。 1866 年中学肄业后当过一段时间的 学徒,20岁后曾在一家银行当 职员直至1878年。1862~1880年. 受反普鲁士君主专制运动的影 响,具有了自由主义和民主主 义的思想,成为小资产阶级社 会主义者。学生时代他崇拜伯 父、自由主义者A.伯恩施坦和 激进民主主义者J.雅科比,曾 组织过“乌托邦”讨论俱乐部。 伯恩施坦的思想倾向于拉萨尔 主义。

第 三 章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第 三 章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第 三 条 路
布莱尔
安东尼· 吉登斯
首先在政治哲学上,“第三条道路”从所 谓中左立场立足,从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 义这两大派中吸取“生命力”,甩掉“左” 的包袱,同时保留争取“社会公正”的理念; 不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截然对立 的,认为它们同属西方的价值观,只是在策略 上有所侧重。“第三条道路”重视“务 实”、重视“实效”,它不是过去的社会主 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而是介 乎前此的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资本 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因此可以说, 它是从前此的社会民主主义以更大的步伐 走“自由主义化”的道路革命,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 级民主派包括民主共和主义者、激进民主 主义者都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这时使用过“红色民主 主义者”、“民主共产主义者”。为了与 当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相区别,通常又称 共产主义者。欧洲大陆上的革命失败之后, 他们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 主党人”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无论怎 样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实质上也是 在当时坚持共产主义的一种策略口号。
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20年,随着德国建 立了社会民主工党,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建 立了一批工人阶级政党。这时成立的工人 阶级政党袭用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名称, 一般定名为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 总之,这个时期“社会民主主义”的确 是一个有很大伸缩性的名词。其中,被称 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法、德两国的小资产 阶级社会主义者,倒是可以被视为未来民 主社会主义的较早的载体。
麦克唐纳
拉姆赛· 麦克唐纳 (Ramsay Macdonald 1866-1937) 英国政治家, 工党领袖。1924年1月22 日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 史上首届工党政府。麦 克唐纳任首相兼外交大 臣,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 出身。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年月).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年月).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的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权利.意识.情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三、判断题.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民族关系五、简答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考题:1.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1)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3)抽象归纳研究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定量分析方法等。

3.请概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章民族小结: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言语、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具有:族体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民族是民族族体、民族社会体、民族生物体的统一体,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有明显区别。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 、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 )2 、民族理论是研究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的学科。

( )3 、在一个统一国家里,只要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

( )4 、要解决民族问题,历代国家政权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 )5 、民族问题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对象不包括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

( )7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8 、中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具有本国的特殊性。

( )9 、本学科既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也研究现实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0 、本学科只研究国内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不研究世界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性不强的学科。

( )二、选择题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对象是 ( )A.民族和民族问题B.民族政策C.宪政问题2.民族理论不回答()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问题,只回答()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问题。

A.一般、具体B.具体、一般C.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3、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B.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C.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章民族一、选择1、孙中山先生认为民族是由五种力构成的,这五种力是 ( )A.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2.1913年,斯大林在()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概念。

A.《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B.《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C.《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3、民族的特征包括()。

A.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B.相同体质 C.相同文字4.民族共同语言一般是指()A.官场文牍语言B.民众的口头语言 C.仅仅是民族内部成员交流工具4.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民族的A.共同语言特征B.共同心理素质特征C.共同经济生活特征D.共同地域特征5、识别民族的主要标准是()A.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B.共同服饰、共同体质C.共同宗教、共同文字6、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民族的发展可分为()种类型。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2、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4、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保甲制度、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5、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民族的六要素(一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3、民族基本历史类型:民族自然(或族体)属性、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生物属性(1)民族类型的分类,是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根本依据(2)从民族自然属性分: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从民族社会属性分: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4、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有了相应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自然力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

5、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宗教(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6、民族识别: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1)必要性:①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手段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象目标:私有制一公有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评价:○1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萌芽阶段)○4社会主义的因素(公有制)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4、中国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1工人阶级(国营)○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3民族资产阶级(私人)5、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6、(多)1952.12标志着:○1土地改革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3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7、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的原因:○1国民经济得以恢复○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最大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3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9、(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0、(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1、(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坚持○1积极领导○2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3、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和平赎买其性质: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5、(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坏)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好)1919~1949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1革命性◇2动摇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3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4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销售○5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17、(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1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经济联系若,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5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8、(多)形式:(四马分肥)◇1委托加工◇2计划订购◇3统购包销◇4经销代销○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四马分肥)◇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井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1956.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1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为当代中国ー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49.10的伟大飞跃:专制一民主。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4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 “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
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 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 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 富两极分化现象。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记者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 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 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4.2.1)--研演练——如歌似谜的永和情趣园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4.2.1)--研演练——如歌似谜的永和情趣园
永和三棱镜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 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 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 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将长期存在。
二、民族特点、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 在的表现
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 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
《脑筋急转弯》事件
被告人李康林,男,47岁,原系四川美术出版社副社 长兼文化实业公司经理。
被告人蒋永康,男,48岁,原系四川美术出版社总编 辑室主任。 被告人侯荣,男,31岁,原系四川美术出版社助理编 辑。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甘肃省兰州 市伊斯兰教协会、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教协会。
生育子女
同居而孕 来自舅舅的父爱
13
永宁纳西族的“家屋” “ 家屋”是永宁纳西族的基本社会单位。包含一组 房屋建筑、所有住在其中的人、所有家畜、家禽 、所有财物。一个家屋主要有祖母、妈妈、舅舅 、兄弟姊妹;正房、经堂、畜厩等。
14
永宁纳西族家屋的生命力 1. 资产集中、劳力集中、有利于
18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当 今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 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19
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2
京族的民族特点
广西东兴万尾村 京族的宗教信仰 以祖先崇拜为主 ,夹杂着佛教、 道教的因素,崇 拜佛教、道教的 神灵。
哈亭是京族供 奉村寨保护神和 祖先的地方。
万尾村哈亭外观 3
哈亭的神台
4
哈节是京族最大的 宗教性节日,主要 内容有祭神、乡饮 、娱乐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一、单项选择题((10题))1.D 2.A 3.A 4.A 5.A 6.A 7.A 8.B 9.B 10.B 1.社会主义时期是A.民族消亡的时期B.民族同化的时期C.民族融合的时期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ⅴ2.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A.在不断增多ⅴ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3.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特点、民族差异A.长期存在的时期ⅴB.迅速消失的时期C.迅速扩大的时期D.越来越多的时期4.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淡化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淡化6.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A.增多ⅴB.减少C.淡化D.没有7.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A.增强ⅴB.减弱C.消失D.没有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原因A.有毛泽东主席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ⅴC.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D.市场经济的建立9.第一次做出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表述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ⅴC.邓小平D.江泽民10.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表述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的领导人是A.江泽民B.胡锦涛ⅴC.温家宝D.回良玉二、多项选择题(10题)1.BCD 2.ABCD 3.ABD 4.ABC 5.ABCD 6.ABC 7.ABD 8.ABC 9.ABCD 10.ABC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的途径有A.民族革命B.废除各民族内部旧的政治制度,即政治革命ⅴC.废除各民族内部旧的经济制度,即经济革命ⅴD.原来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各个民族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ⅴ2.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有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共同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ⅴ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和社会原因ⅴ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ⅴ3.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有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C.有利于民族自决D.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ⅴA.民族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ⅴB.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ⅴC.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D.民族不平等的政策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表现领域有A.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方面B.风俗习惯方面C.心理素质方面D.宗教信仰方面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有A.产业结构ⅴB.生产方式ⅴC.生产力水平ⅴD.改革开放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原因有A.历史原因ⅴ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ⅴC.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D.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ⅴ8.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反映了A.社会发展规律ⅴB.民族发展规律ⅴC.社会主义的本质ⅴD.各民族发展方向的多样化9.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D.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10.国家关于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的安排有A.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中央派小型代表团前往祝贺并发贺电ⅴB.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新华社发消息ⅴC.自治州、自治县的庆祝活动,中央或有关部门相应派代表前往祝贺并发贺电ⅴD.大宴宾客,馈赠贵重礼品三、判断对错(10题, Aⅴ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背景
本段将回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的背景,包括多
民族国家的特点、革命斗争中的民族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
族关系。

本章将介绍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包括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和发展的原则,
以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制度对民族问题的处理。

以下是《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内容扩写:本章将介绍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包括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和发展的原则,
以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制度对民族问题的处理。

以下是《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内容扩写: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民族问题对国家建设和社
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民族团结对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
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
同发展。

通过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提升了民族
团结的意识和认同感,使得各族群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社会主义理论也对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社会主
义理论强调平等、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原则,为民族问题解决提供了
思想指导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理论指引着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
一系列有益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和谐与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族
团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对民族问题的
启示。

民族团结的加强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
族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为中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基础。

以上是对《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内容的简要扩写。

以上是对《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内容的简要扩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