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由 于 国 际 交 往 日趋 频 繁 , 关 心
跨文 化研究 的热 情 越来 越 高涨 , 要 求 在 外 语 教学
中进 行 文 化 教 育 的 呼 声 也 越 来 越 响 亮 。 但 是 , 直 至今 日, 文 化 教 育 的 作 用 还 一 直 没 有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充 分 发 挥 出 来 。 尽 管 人 们 普 遍 地 承 认 文 化 因 素 在一 切交 际活动 中的 重 要性 , 外 语 教 学 仍 然 没 有 理 所 当 然 地 反 映 出 文 化 是 交 流 活 动 的 核 心 。至 今 语 言课 的文 化 因素还 一 直 被 限 定 为 “ 第五” 技能 :
浅 的看 法 。
[ 收 稿 日期 3 2 o  ̄ 2 —1 0 -0 2
文 化 教 育 的必 要 性
语 言是 文化 的组 成 部分 , 又 是 表 达 文 化 的 工 具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文 化 是 语 言 的 核 心 。语 言和文 化互 为 表 里 , 互 相依 存 , 不 可 分 割 。因此 , 整 个 语 言 学 习 的 过 程 就 是 文 化 学 习 的 过 程 。 但 是, 文 化 的 内 容 是 多 层 次 的 。有 的 是 外 在 的 , 比 较
种种 条件 的限制 , 高 等 学 府 的 莘 莘 学 子 中 得 以 出
国深 造 的 , 究 竟不 是多 数 。因此 , 为 了 培 养 跨 文 化
交 际(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 人才 , 就要
注 意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文 化 教 育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外语教育语言学中的语言与文化摘要:本课题根据笔者十多年来对外语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专家在大学及中学外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化的概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概念的内涵,文化教学的作用,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的原则,文化教学的步骤,文化教学的方法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等。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一关于“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
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
庄智象2011年在温州大学的学术报告上说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200多个。
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外语教育语言学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紧紧围绕目的语的特点,目的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影响目的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
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
二 、在 外 语 教 学 中渗 透 文 化 教 育 应 注 意 的
问题
( ) 一 注重 跨文 化 交 际 能 力 培 养 的层 次 性 。
教 师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渗 透 文 化 教 育 , 注 意 跨 文 化 交 应 际 能 力 培 养 的 层 次 性 : 先 , 该 使 学 生 熟 悉 英 语 国 家 首 应 中 的 日常 生 活 情 景 、 括 风 俗 习 惯 , 活 方 式 , 一 般 问 包 生 对
中 的含 义 。例 如 :
A 1i tl gi at h fi t ch c w di g t e rl er rs ur h ed n
题 的看法 。 其次, 使学生熟悉了解 外国文化知识 、 包括 历 史、 综教、 地理等。再次, 使学生了解语 言的使用 与年龄 、 性别 、 社会阶层职业等社会因素有关。
力。
关键词 : 跨文化 交际; 外语教学; 文化教育
外语教学 的 目的是为 了培养交际能力 , 外语的交
际 总 是 发 生在 具有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人 之 间 , 否 具 备 跨 是
mot er h as d. ke
“ e 1 M m y s e e t p h a s e W l , u m , h w n u t e i l wi h t o em n a d c m ak w t n t e ” n a n a e b c i h a o h r!
c e t o , h n t e c a e i s t r a h . 句 中 r a in w e h ly b g n o b et e ”
“ ly 一 词 的 对 应 汉 语 是“ 土 ”而 在 英 语 中 , 有 汉 ca” 黏 , 却 语 所 没 有 的文 化 蕴 涵 : 肉 体 , 体 。” 由上 帝 用黏 土 创 “ 人 人 造而来 , 当上 帝 把 生 命 之 气 吹 进 黏 土 , 土 就 有 了 生命 , 黏 上 帝 选 人 的 工 作 就 此 完 成 。 学 生 不 了解 这 一 典 故 , 无 就 法 理 解 作 者 借 这 一 典 故 ,把 教 师 的 工 作 比作 上 帝 造 人 , 同 时 隐 含 教师 工 作 比上 帝 造 人 更 伟 大 、 圣 。 神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育
白 雪
( 木 斯 职 业 学 院教 育 系英语 教 研 室 , 木 斯 1 4 0 ) 佳 佳 5 0 4
[ 关键词] 外语教学 : 高中英 语 : 文化教育 ; 新课程
1 世 纪 英 国 人 类 学 家 泰 勒 ( d ad 9 E w r T lr在 《 始 文 化 》 书 中 , vo) 原 一 给文 化 下 了 个 比较 经典 的 定 义 :文 化 是 一 个 复 合 “ 体 , 括知识 、 仰 、 术 、 律 、 德 、 包 信 艺 法 道 风 俗 以 及人 作 为 社 会 成 员 而 获 得 的任 何 其 他 能 力 和 习惯 ” 此 在 新课 程 的 英语 教 因 学 中, 仅要 让学生 掌握 知识 、 能 , 不 技 还 应 根据学 生的年 龄特点 和认知 能力 , 逐 步扩 展 文 化 知识 的 内 容 和 范 围 。如 果 我 们抽 出一 点 精 力 . 一 个 角 度 , 西 方 文 换 从 化人 手 ,让 学 生感 受 英 语 的 真 正 魅 力 所 在 。就 可 以培 养 学 生 学 习 英 语 的浓 厚 兴 趣 , 同时 也会 使 大 多 数 学 生 实 现 从 被 动 学 习 到主 动 学 习 的转 变 。 英 语 语 言 文 化 谈 到英 语 语 言 文 化 。我 们 首 先 想 到 的就是英 国和美 国。英 国文化源 远流长 , 历 经盎 格 鲁 一 萨 克逊 、 艺 复 兴 、 古 典 主 文 新 义 、 漫 主 义 、 实 主 义 、 代 主 义 等 不 浪 现 现 同历 史 阶段 。 美 国 文 学 在 l 世 纪 末 就 已 9 不再 是 “ 国文 学 的一 个 分 支 ” 英 。进 入 2 0 世纪 , 国文 学 1趋 成 熟 。 为 真 正 意 义 美 3 成 上 独 立 的 、 有强 大生 命 力 的 民族 文学 。 具 英 语 的根 源很 复 杂 . 括 拉 丁语 、 包 日 耳曼语 、 尔特语 、 凯 挪威 语 等 等 。但 它 同 时也 变 得 更 富有 弹性 , 更 强 大 。 目前 , 也 全 世 界 有 38 人 把 英 语 作 为第 一 语 言 , - 亿 大 约25 人 将 其 作 为 第 二 语 言 : 外 还 .亿 另 有 1 亿 人 正 在 学 习 它 。 它 是 全 球 化 的语 0 言 , 泛 应 用 在 国际 商 务 、 治 和 外 交 领 广 政 域 中 : 也 是 电脑 和互 联 网 的通 用 语 言 。 它 二 、 化 差 异 在语 言 中 的体 现 文 作 为 语 际 的 交 流 .把 握 文 化 所 传 承 的信 息 . 关 重要 。 至 曾经 有 一 个 翻译 的轶 事 : 位 外 国人 参 加 中 国朋 友 的 婚 礼 , 一 他 称赞 新 娘 很 漂 亮 ,新 郎 谦 虚 地 回答 : 哪 “ 里 。 里 。 外 国朋 友 大 吃 一 惊 , 为是 问 哪 ” 以 哪 里 美 , 好 硬 着 头 皮 说 :鼻 子 , 睛 , 只 “ 眼 耳 朵 。 巴都 很 美 。 ” 嘴 1 理 位 置 的 不 同 。 英 国是 一 个 海 . 地 岛 . 中 国传 统是 内 陆 文化 。 而 因而 在 英 语 中很 多 习语 与 水 有 关 。但 在 汉 语 中很 难 找 到 相 同 的对 应 。 例 如 :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作用
教学语 言技 能是教师传递 信息 ,提供 指导 的语 言行
为方 式 ,它是 一切教学活 动的最基本 的教学行 为。英语 是 孩 子 们 认 识 世 界 的 途 径 之 一 , 教 师 自然 流 畅 的语 言 能 使学生 置身于 良好 的语言学 习环境中 ,教 师的教学 语言 对 英 语 课 堂 教 育 效 果 起 着 重 要 影 响 。小 学 英 语 教 师 如 何 使用富有魅 力 的教 学语言 ,引导儿童积极 、主动参 与英 语课堂 ,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 摘
要 l 文 化 是 人 类 社 会 非 常 重 要 的 财 富 ,是 人 类社 会
文 明 非 常 重 要 的一 个 文 化 成 果 。 文 化 是 社 会 的镜 像 , 它 折 射 出人 类 历 史 的发 展 状 态。 I 键 宇 】文 化 ;外 语 教 学 ;背 景 原 由 关 [ 圈 分 类 号 】 1 中 H39
在外语教学 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 。
1 7 4
口 进文教的由 行 化 育 原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产 品 的 总 和 。根 据 这一 定 义 , 术 界 又 把 文化 分 为 = 个 层 次 , 学 = 三 即
22忽 视 中层 文化 中 的差 异 .
提 高他 们 对 英语 学 习的 兴趣 和积 极 性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中 学英 语 教 学 中文 化 教 学 的原 因及 其 现 状
传 统 的中 学英 语 教 学 中很 少 出现 专 门 的 文化 教 学 .而 现 在
在 中层 文 化 中 , 同 民族 之 中的 生 活 习俗 、 为方 式 等 存 在 不 行
向他 打 招 呼 , 定 会 感 到惊 讶 , 至 反 感 。 因为 听到 Wh r r 一 甚 ee a e
y u g ig Ha e y u e tn y t Ha e y u h d yu u c ? 之 o on ? v o ae e? v o a o rln h ”
1 引 言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6 2 1 7 ( 0 1O 一 1 8 0 1 7 — 5 8 2 1 )2 O 8 — 2 S r e 令 人 十 分 费解 , pi , t 因为 其 本 义 为 鬼 怪 、 灵 , 人 无 法 与 清 精 让
凉 澄 澈 的饮 料 联 系 在 一起 ,所 以一 进人 中 国后 便 被赋 予 了一 个
类 的话 , 只 当是 询 问 , 不 会 理解 为一 种 友 好 的 问候 。而 汉 语 他 而
中 的这 类 话 , 交 际 功 能 与英 语 的 “ o r yu ” 当 。 都 是 其 H w ae o ?相 这
外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目标、内容、路径与重要支撑要素
Ke y w o r d s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 o b j e c t s ; c o n t e n t s ; a p p r o a c h e s ; s u p —
po ti r n g e l e me nt s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a s we l l a s s o me i mp o r t a n t s u p p o r t i n g e l e me n t s o f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 l e me n t i n g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
中 的 文化 教 育 问题 。
语 言社会化理论认为 ,各年龄段 的初学 者都在社会化 过程 中学习语 言, 同时也通过语言逐渐社会 化。社会化过程 体现在 即时语境 ,同时也受历史文化影 响 ,根植于社会信 仰、 社会期待和社会价值 的宏观语境 ( 史兴松 , 2 0 0 9 ) 。人们 在 儿 童 期 经 历 初 次 语 言 社 会 化 过 程 ,迁 入 新 的社 会 文 化 环 境, 加入新 的社会群体 , 承担 新的社会 角色 , 学 习新 的语言 还会经历第二语言社会化过程 。因此学习第二语言 即学 习 第二文化 , 两者 紧密联系同步发生。学 习者要构建第二语言 能力 , 更要 构建使用第二语言的社会文化能力。而文化是社 会遗产非生理遗传 , 它是通过学习获得 的( 吴念 等, 2 0 0 6 o 2 . 3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 的最高 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 。重视人 文精 神教 育 有利于学 习者人文素质的养成 。我 国外语教学 中的文化 教育处在素质教育框 架 ,它应 当使学 习者在作 为人的整体 素质方面最 大程 度受 益。外语教学应充分考 虑对 学习者的 文化素质培 养和国 际文化 知识传授 , 培养兼 具“ 器” 与“ 道” 的真人才 。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I学 — — ● 一 理 — — — 一 论 I
外语 教 学 中的文化 教 学
耿 娟 娟
( 咸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 , 陕西 成阳 7 20 1 00)
摘 要 : 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目 前学习者的英语现状的角度, 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 教师可
以结合各种教学技巧来培养 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也要处理好 文化教 学和语言教学 , 但 母语 文化和 目的语文化之
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 中图分类号:4 4 G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02 28 (09 9-0 一 O l 0- 59 20 )0-- 6 2 1 7
、
必要性
目前 , 在英语 教学 中融 人文化教学 是必须 的 , 主要 有 三个原因 : 首先 ,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 的。 言与文化的 语
关 系是相互依存 、 同时发展的。所以文化是语言教学的背
景, 语言教学不可能脱离文化。
于交际能力的提 高。 例如 , 在学习有关 “ret的文章时 , Pe n s ”
语习得 。
l a0 Y UY anJ i i UI J
I 教 育 研 究 ☆l ☆
悲伤 的圣母玛 丽亚。在夏天这种花经 太阳一照便绽开 花 朵, 因此有人以此 比喻凡人求神的心。 更重要的是 ma gl i d ro 的花语是悲哀 , 而这象征了老太太凄凉的晚景 。还有些 词 效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文化教学是很好的补充 , 因此不
时 间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就介
绍一些 比较可行的方法 :
试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通过导入文化背景知识与宗教典故 , 通过解读具 象 ; 多数外语教育者仍 在教学 中注重语言基础知识 趣 ; 大 一 才能进一 步激励语言 习得 的学 习和语 言技 能的训练 ,关 注语 言的使用是否 规 有文化特征的形象标志等 ,
范、 是否流 畅等 , 而很少侧重或 涉及 目的语 国家文 化 者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 J 提高文化敏感度和
言。 进行语言教学时 , 除了讲 授语 言知识 , 培养语言技 言技能之后。 l 这种附加式的文化导入教学本质上仍然 能之外 , 进行文化教学也必不可少。美 国著名人类学 是语 言文化分离的教学模 式 , : 效果如同隔靴搔痒 。 家怀特 LAWht .. i e曾说 , 言是 文化 的载体 , 语 每个 民 I
.
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 系。 文化教学是 为了进一步夯实 }
语音 、 语法 、 词汇是构成语言体系的三大要 素 , 它
语言基础 , 提高语 言交际能力服务 , 是为 了帮助 习得 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决定了文化教学只能辅助语言教 I
I 因此 , 的外语教学法 围绕着语音 、 和词汇 传统 语法 者更 准确地理解和更得体地运用外 语而采取 的~种 学。
・
l ・ 06
魏朝夕 : 试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述上 的文化误解。
“ 角色扮演” 活动, 使学习者通过进行求职面试 、 电话
预约 、 客户接待 、 租房 、 存钱 、 购物 等场景 的模拟 , 不仅 2认真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 . 由于文化始终包含着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 , 学习到了言谈 规范 ,也掌握 了使用语言 的文化规约 ;
载体和集体经验 的储藏器 。 语言 与文化之间的这种关 二语言文化的认 知 , 1 也培养了他们 的跨文化意识。 系决定了文化教学绝对不是一门独立 的课程 , 而是语 l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学风是一所学校 的灵魂 ,是学生学习 、生活 、 纪律等 多种综 合面 貌 的集 中体现 。学风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学生 素质的关键途径 。优 良的学风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是学校 品位 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 目前形势而言 ,要从大力开展优 良学风班 级建设 、 深化教育改革 ;充分调动学生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入手 , 并加强领导 ,通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 ,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 创建 良好的学风 。
1 高职 院 校与 本 科 院 校 的 本 质 区 别
作用和深远影响 。要创建优 良学风 、 班风必须从大一就开始抓起 ,大 这个阶段是学生立志教育和养成 良好 习惯 的开始 ,明确学习 目标 , 养成 良好的生活 、学 习习惯是大学一年级学 习的关键 ,因此 ,从学生 入学的第一天起 ,就应该为创建班级优 良学风 、班风而努力奋斗 ,这 点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化 测语大都有典 故可 以追溯 , 有故事 可讲 ,而且 故事性很强 。 相 比 较 而 言 ,有 些文 化 词 就 不 那 么 “ 眼 ” 。如 我 们 常 把 现 paat es ”译作农民 ,而在 英语 口语 中 “esn n pa t a ”意指 “ 乡下人 、庄 稼 人 、乡 巴佬” ,一般指未 受过教育的人 ,粗野的人 。学生在介绍家 庭时常 用 : “ ae tae e at。” . 处 的 “ es t”用得 不 Myprns ans r ps 此 paas n 恰 当 ,英美国家的人听了会 以为中国农民地位低下 ,此处得当的词应 为 “r r fme”。可见 ,教师 如果只限于 交给 学生词 、句 的表层 孤立的 a 意义是远远不够 的,这样常会 出现语用错误 。 ( ) 2 文化背 景知识 的介绍 。任 何一 种 民族 语言都是该 民族文化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可忽视(一)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可忽视(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
英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认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它是来自决定我们生活结构的信仰和习俗的这个社会遗传集合物。
”而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社会习俗,并构成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有些英语老师认为:学好英语,只要重视主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与学,做到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就可以了。
这种认识使教学成为脱离社会文化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特征缺乏认识和了解,即使外语知识掌握得很好,一进入交际也不免发生困难。
一、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
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交际了。
文化教育在中职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的{界 。对 于求知欲 旺盛 的学生来 说 ,英 语文化背景 应该是培 养学 生 生英语学 习兴趣 的重 要资源。 文 化教育 有利于 不 同文化 之问 的相互学 习与借鉴 。各个 民族在 长期 的历史发 展进程 中形 成了各具特 色的悠 久文化 ,在 英语教 学中
作者简介 张教,女,讲师,宜兴技师学院文经部体育组。
( 收稿 日期 :2 1 — 4 1 ) 00 0— 5
【 渊兴龙. 3 i 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 自 我效能分析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3 1
19 9 9
对于学 生来说 ,兴趣是最 好的 老师 ,这 已经成为教 育工 作者的 共 识 。我 们学 习一 种 语言 是在 感知 一种 文化 ,接触 一个 民族 的历
( 13 ) 接 6 页 参考文献
[ 朱 林 。郑 军.“自我效 能 感” 与运 动技 -  ̄习 Ⅱ. 1 】 - i < 】 山西师 大体 育 学 院学报 。20 ( 023 ) [ 陈瑜 ,徐 玖 平. 高 学生 体 育学 习 自我 效 能的探 讨 U 体 育 学刊 , 2 ] 提 ]
代至世 纪末 的多元化发展 阶段 ,形 成了不 同于以往 历史 时期 的鲜 明 特色和特征 。
Hale Waihona Puke 文 化教育 是中职 英语教学 的一个 有机组 成部分 。随着全球 化经 济 的到来 、世 界文化 多元 化的推进 和 中职教 育国 际化的加快 ,加强 跨文化 交际 意识必 须引起 每一个 中职 英语教 育工作 者的高度重视 。 中职英语教学 中,教 师有效地 导入英 语国家 的文化知 识 ,不仅 有利
浅谈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将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与现代英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学好英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流。
因此,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文化教育学。
作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适应能力和文化知识,使学生准确、得体、自然、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预备性交际。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外语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理所应当与文本的教学相辅相成。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明显弊端、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的各种原因,在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偏远的学校,英语社会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一直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们也只是针对书本进行字面上的讲解,学生的信息资源来源缺乏,使得学生们大多在考场上“千军万马从容过”,而实践交流经常是“眼前有景道不得”。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对异国文化知识一知半解。
要学习一种语言就要对所学习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语言更要教授该国的文化知识。
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通,生存环境和历史渊源也各异,长期积累并沉淀下来的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和说话习惯自然千差万别。
1.语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交流是更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
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域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也是指在文化与历史上有所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研究不同地域或国家的语言,有利于减少交流中的障碍,丰富人们的知识范畴,促进信息的传递,实现一个世界的梦想。
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速,跨文化交际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文化交际在各个民族也显得越来越至关重要。
但是,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交际上的困难,因此,如何去除文化交际上的困难也是当下我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学中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因素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相当普遍,从而使相当多的老师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注重的只是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是否正确或语言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意学生跨文化条件下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想做到英语运用得体、恰当,就必须通晓英语相关的文化。
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使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范畴,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总和。
一门语言文化的衡量标准不是要看对于这门语言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对这门语言运用熟练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是以应试背诵为主,这些学习英语的学生不停地背诵单词、短语,每天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做题,而不是在生活去运用英语。
观察外国人的日常生活,扩展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认识。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从而在无形中积累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们感受目的语文化中特有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标准以及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习惯,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为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更好地驾驭外语,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创造条件。
语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中产生的。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素养。
外语教学的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语言应用能力是获取跟多文化知识的基础和手段,反之,有了一定语言知识及运用能力后,获得更多得文化知识又是更进一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前提。
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
语文化大量流人我 国,并通过各 种方式直接影 响着 我们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 。一些青年学生知道莎 士 比亚的戏剧 , 而不 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 他们 盲 目追求 “ 圣诞 节 ” 和“ 情人 节 ” 以及 西方 的生 活方 式, 成 为了崇 尚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 这种现象应
观。 在文化交 流 日趋频繁的今天 , 外语教育要主动 自 觉肩负起在国际交往 中传播 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 责 任, 加强 中国文化教育 的力度 , 从 教学大纲 的制定 、 教材的选 编、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 学研究等不 同的 角度都来关注 中国文化教育 ,使外语教育与 中国文 化 教育完美结合 , 真正实现 “ 让世界 了解 中 国, 让 中
国走 向世 界 ” 的 目标 。
( 作者单位 : 河 南省 委 党 校 科 文 部 )
些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 ,千方百计地推行
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 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 , 加
紧对发展 中国家特别是社会 主义 国家 的文 化渗透 , 进而开辟 “ 思想 战场 ” , 用“ 自由、 民主 、 人权 ” 的价值 观念去占领世界 、 统治世界。弘扬 中华文化 , 既要 学
文化为基础 ,以它 “ 作 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 比的工 具, 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 主要特征 , 从 而也 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 的更深入的了解” 。 在当今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所 谓 文 化 就 是 生 活在 同 一 社 会 集 团 中 的 人 们 所 学 习 、 造 并 共 享 的 行 为 和 思 维 方 式 。一 个 民 族 的 文 化 创
包括民族 信仰 、 为 准则 、 言 、 仪、 术、 术、 行 语 礼 艺 技 服
饰 、 教 以 及 经 济 体 制 。语 言 是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宗
致 的意 见 。 定 芳 等 将 文 化 教 学 简 单 地 分 为 词 语 文 束
化 和话 语 文 化 两 大 类 。 语 言 对 文 化 的 制 约 主 要 表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是 对 词 语 的 意 义 和 结 构 的 影 响 ; 是 对 话 一 二
语 的组 织 结 构 的影 响 。
N0. 2
20 0 6
外语 教 学 中的文化 教 育
洪新 莲
( 南工学 院基础 部 , 湖 湖南衡 阳 ,2 0 8 4 10 )
[ 要 ] 语 言是 文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言 和文 化 相 互 制 约 , 互 影 响 , 言 和文 化 的 关 系决 定 了在 大 摘 语 相 语
学 语 言 国家 的 历 史 地 理 、 土 人 情 、 统 习 俗 、 活 方 风 传 生 式、 文学 艺 术 、 值 观 念 等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载 价 承 着 一 个 民 族 丰 富 的文 化 信 息 。 英 语 教 学 不 能 脱 离 了 英
语 国家 和 民 族 的 文 化 背 景 孤 立 地 传 授 知 识 , 应 当 把 而 文化 知 识 贯 穿 在 英 语 教 学 的 各 个 阶 段 。 对 学 生 而 言 ,
大学 非 英 语 专 业 基 础 阶 段 的 文 化 教 学 内容 可 分 为
浅谈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段士秀 , 吕翠媛
( 春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林 长春 长 吉 10 2 ) 3 02
摘
要: 由于 国际交往 日趋 频繁 。 文化 交际在 某种程 度上 成 为衡 量现代 人 的标 准 , 语 言教 学 中 跨 在
进行 文化教 育尤 为必要 。本 文从语 言 与文化 、 言教 学与文化教 育的 关 系、 语 文化教 育 的 内容和教 学 层 次 ,文化教 育对教 师的基本要 求等方 面 阐述 文化教 育的 必要 性 。 关键 词 : 文化教 育 ; 外语教 学 ; 言行 为 ; 语 文化 准则
成部分 。 【 离开了语言文化是不成熟的文化 , ”2 脱离
收 稿 日期 :0 8— 4— 1 2 0 0 2
基金项目 : 吉林省教育厅“ 十一 五” 规划课题 (06 7 ; 20 6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0 8 J X 0 20 BY 5 )
作者简 介 : 段士秀(9 8一)女 , 16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 , 长春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俄语语 言教 学与研究 。
式论证 , 逻辑分析 。
() 2 文化 中 的语 言 。“ 化 是 迄今 为 止人 类 所 文
体—— 人类 所有 文化 都 可在 语 言 中得 到反 映 ; 化 文 包含语 言—— 语 言属 于文 化 , 文 化必 不 可 少 的 组 是
创造 的所 有物 质财 富和精神 财富 的总 和。文化 的 内 涵是深广 的 , 射 力是 强 大 的 。每一 种 语 言都 有 该 辐
外语 的本 族人 进行 初 步交 际。这 样 , 外语 教 学 中 的
文化 教育 , 不仅 必要 , 且相 当迫切 了 。 而
文化教学在外语课堂中的重要性
文化教学在外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外语学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语法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转换能力。
对于学者和外行人来说文化能力,即知识的惯例,习俗,信仰,和其他国家的系统意义一样无疑都是外语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教师已经将文化纳入外语课程的教学视为自己教学的目标。
它主张交际能力的概念,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一领域被开发出来,可以说,在外语教学中,强调的背景和环境可以使语言运用的更准备更适当(斯特劳布,1999年:2)。
换句话说,由于语言的背景更广,也就是说,社会和文化,已变成很多变量的难以捉摸的定义,这令许多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谈论它,不知道其确切含义—是交际能力变成了一个空话的原因,没有其他的办法比它将作为一个“教育点”好。
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似乎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要理解文化的具体含义,必须有一个补充的语法能力的语法系统知识(交际或文化能力)(拜拉姆,摩根等人,1994年:4)。
当然,我们早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行为主义的模具”的时代,就有了语言模仿和语言“操练”的能力,并且被认为作为一个规则的汇编语言,所附带的单词和句子,就是用来形容关于国家事务。
在过去二十年里,对社会的研究的兴趣又复现,这导致了从行为主义和实证焦点转移到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见本森•沃勒尔,1997年已导致在语言研究的兴趣回潮:19 - 25)。
然而,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以语言学习、语言教学以及外语学习课程的自然性质来确定方法,不知不觉地,正在人为的破坏着文化教学。
已经渗透到外语教学的误解之一是,语言仅仅是一个代码,一旦掌握,主要是凭着自己所了解到的语法规则和社会环境的某些方面,使其中'一种语言(虽然不容易)转译到另一中语言的本质译学观( Kramsch,1993:1)。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信念一直以来成为来促进外语教学中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交际学的工具,这无疑赋予了语言研究的社会性质。
外语教育的文化交流
外语教育的文化交流外语教育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外语教育如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以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1.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习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外语教育中,教师不仅教授词汇和语法,还应注重向学生介绍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
这种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异国文化的精髓,拓展他们的视野。
例如,学习英语时,教师可以引入与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相关的历史、文学、艺术及社会习俗。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的独特性。
2. 文化交流的途径外语教育中,文化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
除了课堂教学外,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语言角、留学项目以及虚拟文化交流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外籍友人直接交流,感受文化差异。
例如,语言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与母语为外语的人对话,讨论各自国家的文化现象。
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语言技能,还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培养了包容与理解。
3. 教师的角色在外语教育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文化的传递者,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目标语言文化的核心理念。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文化背景,以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和理解不同文化。
这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4. 学生的文化意识外语教育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视野拓展。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学生能够意识到自我文化的局限性,并更开放地接受与尊重他者文化。
这种文化意识的提升,不仅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益,更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具备较强文化意识的学生在国际交流中表现更为自信,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许多国家都把重点放在外语教育上。
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外语教育实践中开始注重文化教学。
文化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语教育涉及到不同的语言文化。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播,还必须理解和运用学习的语言文化背景。
外语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了解其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
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外语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习语言更有效率。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关语言,如语法、发音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
例如,学习英语语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把语法与文化结合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文化知识来理解语法,从而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文化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增进学习者的文化氛围。
文化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文化的方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化教学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增加对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深入地理解语言。
例如,学习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英国的文化背景来了解英语的用法,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
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掌握文化知识将有
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
同时,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进行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增强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外语文化,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
因此,文化教学应当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得到重视,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