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欲:想要。
4、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5、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6、行:散步。
7、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及注释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宋)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Hale Waihona Puke 者:……的人。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
《》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注释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注释(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优选]《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1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 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以下是这篇古文的注释: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 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xìng):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为:动词。
做。
但:只,只是。
闲:清闲的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
/ 记承天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是宋代文学
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
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色照进了门里,于是我欣然而起,走出门外。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注解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注解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字词注解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译
为⼤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全⽂及翻译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译⽂】
元丰六年⼗⽉⼗⼆⽇,夜⾥,我解开⾐裳准备睡觉,看见⽉光照进唐武德门户,便⾼兴得起来⾛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起在院⼦⾥散步。
⽉⾊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那个地⽅没有⽵⼦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
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行:散步。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赏析: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戸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衹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文中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片段,表达东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宋淸河(今河北淸河)人,名梦得,字怀民,东坡之友。
元丰六年亦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东坡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
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及赏析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
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分享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及赏析,供大
家参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
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
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
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
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
(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
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通用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1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中山樵:是窗还是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品原文:记承天寺⑴夜游元丰六年⑵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⑶,欣然⑷起行⑸。
念⑹无与为乐者⑺,遂⑻至⑼承天寺寻⑽张怀民⑾。
怀民亦未寝⑿,相与⒀步于中庭⒁。
庭下如积水空明⒂,水中藻荇⒃交横,盖⒄竹柏影也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⒆如吾两人者耳⒇。
字词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行:散步。
(6)念:考虑,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也:是。
(19)但:只是(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白话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创作背景: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作品鉴赏: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
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
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
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
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语言精练。
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毫无修饰,却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
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
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
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
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
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析: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
首句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
第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
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第三层转入议论。
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语句赏析:“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
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是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
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
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
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
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
”使读者恍然大悟。
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政治上属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