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词类活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
2.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
3.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特征,掌握规律;
4.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文言基础知识及古文今译的方法。

二、课型复习课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何谓词类活用?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2.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二)考点分析: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在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虽不单独作为考点进行考查,却时常放在文言翻译中作隐性考查,且在文言翻译题中常常作为关键点(即采分点)来看待。

(三)活用类型
1.
类型例句
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
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军”
应翻译为“驻扎”。

名词+名词(代词)。

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
应翻译为“登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

副词作状语+名词。

状语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应
翻译为“称王”。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
应翻译为“用网捕”。

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应翻译为“游水”。

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活用为动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下”应翻译为“攻下”;“东”应翻译为“向
东进军”。

(1)练习:
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冈峦起伏,草木行列。

③一狼洞其中。

④乃使从者衣褐。

⑤履至尊而制六合。

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⑨二月草已芽。

⑩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 驴不胜怒,蹄之。

13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应用体验
(1)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2)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3)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4)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注] 骫(wěi):弯曲。

(1)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2)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3)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给他喂下食物),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

(4)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译文: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

(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

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

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
屈辱。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

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赵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

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

”赵宣孟说:“这些食物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

”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

2.名词作状语
类型例句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云”应翻译为“像云一样”;“响”应翻译为“像回声一样”;“景”通“影”
应翻译为“像影子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应翻译为“向上”;“下”应翻译为“向
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应翻译为“一天比一天”。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
的方式”。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应翻译为“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1)练习
①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③席卷天下、囊括四海。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⑦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⑨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⑩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应用体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

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

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杖”。

答案: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看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译文:
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看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直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才看清是只老虎。

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

3.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类型例句
动词、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这样的动词、形容词就活用为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流”
应翻译为“河流”。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圣”应翻译为“聪明的人”;“愚”应翻译
为“愚蠢的人”。

动词前有代词“其”“之”作定语或用
作助词。

燕赵之收藏
..。

(《阿房宫赋》)“收藏”应翻译为“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就活用为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伏”应翻译为“伏兵”。

形容词用在数词和“其”“之”“于”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入之甚寒,问其深.。

(《游褒禅山记》)“深”应翻译为“深度”。


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③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过秦论》
④将军身披坚执锐。

⑤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类型例句
形容词带宾语(名词或代词)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应翻译为“与……交好”。

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穷”应翻译为“走到尽头”。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白”
应翻译为“显出白色”。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

③火尚足以明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⑥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2)应用体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庄子·盗跖》)
答案:
(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

(2)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译文:
然而两次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

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

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

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推崇的。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5.使动用法
类型例句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译格式为:主语把(使)宾语当成(变成)[名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应翻译为“使……成为王”。

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下”
应翻译为“使……放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翻译格式为:主语+使(宾语)+动词。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
应翻译为“使……活下来”。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应翻译为“使……退却”。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谓语表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愚”应翻译为“使……愚昧”。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利”
形容词处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欣”应翻译为“喜爱”。

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
的。

应翻译为“使……快”。

(1)练习
①完璧归赵。

②外连横而斗诸侯。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⑤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

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⑩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小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2)应用体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唐太宗)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1)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3)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守成:保持前人创下的成就和业绩。

答案:
(1)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
(2)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使天下失掉的,保持成就难啊!
(3)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使……安定),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

类型例句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应翻译为
“把……当作老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应翻译为“以……为伴侣”,“友”应翻译为“以……为朋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应翻译为“以……为耻辱”。

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或评价,即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练习
①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④渔人甚异之。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⑦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⑧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⑩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解析: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为通假字,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

答案: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两千两金子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你赶快拿走它。

”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

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7.
类型例句
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应翻译为“为……而死”。

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

猿猱欲渡愁.攀援。

(《蜀道难》)“愁”应翻译为“为……发愁”。

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名.我固当。

(《种树郭橐驼传》)“名”应翻译为“为……命名”。

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的面向对象。

(《阿房宫赋》)“哀”应翻译为“为……哀叹”。

(1)练习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②既泣之三日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
(2)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解析:句中的第一个“祝”是为动用法,“为……祈祷”。

答案: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

”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
译文: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

”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

”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

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

’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四)随堂训练
1.高考真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2.找出下文中活用的文言词语。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圯:yí,桥。

译文: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走,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怒火,走下桥去把鞋捡了上来。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于是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

说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

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

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会面。

”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