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步骤

合集下载

审计抽样步骤

审计抽样步骤

审计抽样步骤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二、样本设计阶段三、选取样本阶段四、评价样本结果◆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各环节目的1.样本设计阶段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2.选取样本阶段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样本设计阶段(一)确定审计测试的目标(二)审计测试的总体(三)定义抽样单元(四)分层(理解分层目的)——细节测试(五)定义误差构成条件⏹审计测试的目标1.控制测试的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细节测试的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审计测试的总体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1)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2)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3)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1)从总体项目内容来看,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做出结论;(2)从总体项目涉及时间来看,如果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做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3)如果对一年中前10个月的控制活动使用审计抽样做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则使用替代审计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PPS抽样)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审计师如何进行审计工作的程序测试和抽样

审计师如何进行审计工作的程序测试和抽样

审计师如何进行审计工作的程序测试和抽样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进行程序测试和抽样,以确保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和结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师进行程序测试和抽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程序测试的步骤和方法程序测试是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确定是否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下面是程序测试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程序测试的范围:审计师应先确定需要测试的程序范围,包括内部控制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的会计科目。

2. 设计测试程序:审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有效的测试程序,包括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

3. 进行测试工作:按照设计好的测试程序,审计师会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如访谈、观察、检查文件等,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评估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审计师需要进行评估,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5. 编写测试报告:审计师需要将测试结果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并编写测试报告,以便后续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结论的形成。

二、抽样的步骤和方法抽样是指从大量数据或项目中随机选择一部分进行检查,以代表整体的情况。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常常需要进行抽样以获取充分的、可靠的审计证据。

以下是抽样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抽样目标:审计师首先需要确定抽样的目标,即要抽样的总体和目标的特征。

2. 设计抽样方法:审计师需根据抽样目标,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双重抽样、系统抽样等,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 确定样本容量:审计师需要根据总体规模和误差容忍度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以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4. 进行抽样工作:按照设计好的抽样方法和确定的样本容量,审计师从总体中随机选择样本,并进行检查和验证工作。

5. 评估抽样结果:根据样本的抽查结果,审计师需要进行抽样误差的评估,并据此对总体进行推断,判断是否存在重大误差。

6. 编写抽样报告:审计师需要将抽样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并编写抽样报告,以便给出审计结论和建议。

审计师如何进行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

审计师如何进行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

审计师如何进行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是审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通过合理地进行采样和设计测试程序,审计师能够获得足够的证据,并有效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相关风险。

本文将介绍审计师如何进行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是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有代表性的抽查。

在选择采样方法时,审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抽样目的:审计师需明确自己的抽样目的,即是为了评估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还是为了检验账目的准确性。

2.抽样基数:审计师需要确定抽样的基数,即从被审计单位的总体中选取的样本量。

3.抽样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区间抽样等。

审计师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4.抽样误差:审计师需要考虑抽样误差的大小,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二、测试程序设计的步骤测试程序设计是指在对采样数据进行测试之前,审计师需要制定相应的程序和计划。

以下是测试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1.确定测试目标:审计师需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即要测试的账目或交易类型。

2.设计测试程序:根据测试目标,审计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程序,包括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和所需的工具。

3.分配测试责任:确定负责执行测试程序的审计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4.执行测试程序:按照设计好的测试程序执行测试工作,采集相应的数据和样本。

5.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存在的风险。

6.文件记录和汇总:审计师需要记录测试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并将其汇总为相应的审计报告或意见。

三、质量控制要点在进行采样和测试程序设计时,审计师需要注重质量控制,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质量控制的要点:1.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审计师需按照相关的操作程序和准则进行工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归档:审计师应记录测试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并将底稿及时归档,以备查阅和复核。

审计中的检查和抽样方法

审计中的检查和抽样方法

审计中的检查和抽样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检查和抽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审计师有效地获取、分析和评估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中常用的检查和抽样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优势。

一、检查方法检查方法是通过审查和核对财务凭证、账簿和其他相关文档,以获取证据并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检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审查凭证和账簿:审计师会仔细审查财务凭证,核对其与账簿记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他们会关注凭证的编号、日期、金额、签名等关键信息,以确保凭证的合规性。

2. 核对银行对账单:审计师会比对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和账务记录,确认账户余额的准确性。

他们会关注银行流水的收支情况,检查账户余额与财务记录是否一致。

3. 检查合同与协议:审计师会审查与企业相关的合同和协议,核实其中的条款和条件是否符合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要求。

他们会关注重要合同的签订日期、金额、付款条件等信息。

4. 验证固定资产和存货:审计师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实地核验,确认其存在与否以及价值的准确性。

他们可能会进行现场计数、盘点和测量等操作。

5. 检查支付和收入记录:审计师会仔细检查企业的支付记录和收入记录,核对其与财务报表一致性。

他们会关注支付的业务目的和合规性,以及收入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采用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代表整体数据集的情况。

抽样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设计抽样方案:审计师会制定抽样方案,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

他们会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控制风险和有效性等因素。

2. 抽取样本数据:审计师会按照抽样方案,从财务报表中随机选择样本,并仔细记录样本数据的来源和抽取方法。

他们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 检查样本数据:审计师会对选定的样本数据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特定项目或交易的证据。

他们会关注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4. 推断总体情况:审计师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检查和分析,推断整体数据集的情况。

审计抽样步骤的实施

审计抽样步骤的实施

审计抽样步骤的实施引言审计抽样是审计工作中关键的一步,通过对样本的检查和评价,可以推断出整体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抽样的实施步骤,并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步骤一:确定目标和目的在进行审计抽样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目的。

具体而言,需要确定审计的领域、对象和参考标准。

通过明确目标和目的,可以为后续的抽样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步骤二:选择抽样方法在进行抽样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样本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抽样方法可以提高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步骤三:确定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包含全部样本的总体,确定抽样框架是进行抽样的前提条件。

确定抽样框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总体的定义范围和内容;•总体的划分和分类方式;•总体的规模和数量。

步骤四: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是决定抽样成本和抽样误差的关键因素。

确定样本容量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总体的大小和分布特征;•抽样方法的选择和要求;•可承受的抽样误差。

步骤五:随机选择样本在确定样本容量之后,需要进行随机选择样本。

随机选择样本的目的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随机数表、随机数发生器或其他随机选择的方法进行样本的选择。

步骤六:进行样本调查进行样本调查是抽样工作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样本调查之前,需要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格,明确调查内容和要求。

对于大样本的调查,可以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以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效率。

步骤七:数据分析和评价在进行样本调查之后,需要对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并推断出整体数据的情况。

步骤八:编写审计报告最后,需要根据抽样结果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需要包括样本调查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整体数据的推断和评价。

报告的内容需要简明扼要、准确清晰,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接受。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步骤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步骤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步骤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步骤
审计抽样的三阶段:样本设计→选取样本→评价样本结果
样本设计阶段
1.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

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在定义抽样单元时,注册会计师应使其与审计测试目标保持一致。

2.分层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3.定义误差构成要件
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应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

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注册会计师要确定什么构成错报。

4.确定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必须确定能够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

第四章 审计抽样-评价样本结果

第四章 审计抽样-评价样本结果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四章 审计抽样
知识点:评价样本结果
● 详细描述:
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样本误差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应当对样本结果(误差——控制测试中的控制偏差和细节测试中的金额错报)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如果将某一误差视为异常误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高度确信该误差对总体误差不具有代表性。

(二)推断总体误差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由于样本的误差率就是整个总体的推断误差率,注册会计师无需推断总体误差率。

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并考虑推断误差对特定审计目标及审计其他方面的影响。

(1)控制测试
(2)细节测试
(三)形成审计结论(考虑抽样风险) 偏差率范围=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偏差率的修正值) 例如:偏差率=5% ±2% 偏差率下限估计值=3% 偏差率上限估计值=7%
第一,统计抽样结果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比较)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例题:
1.在总体较大的情况下,与确定样本规模无关的是()。

A.预计总体误差
B.总体变异性
C.总体规模
D.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正确答案:C
解析: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方法抽样是审计程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取适当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审计测试,从而得出对总体的合理判断。

在审计过程中,抽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中常用的抽样方法以及其应用。

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按相同的概率,以无偏差地选取样本,从而保证每个总体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等。

这种抽样方法在审计程序中常用于对总体进行全面检查。

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

3. 编制总体名单:将总体单位逐一列举,并编制总体名单。

4. 选取样本:按照无偏的原则,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来选取样本。

5. 进行检查: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总体进行比较。

6. 得出结论:根据样本的结果,对总体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系统地选取样本,从而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单位有规则地排列或组织的情况下。

系统抽样的步骤如下: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

3. 计算间隔:将总体的大小除以样本容量,得出间隔。

4. 选取起始点:随机选取一个起始点,从而确定第一个样本单位。

5. 依次选取样本: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间隔选取一个样本单位,直到满足样本容量为止。

6. 进行检查: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总体进行比较。

7. 得出结论:根据样本的结果,对总体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小组,然后从这些小组中随机选取若干个小组作为样本进行检查。

整群抽样适用于总体具有一定内部结构特征的情况。

整群抽样的步骤如下:1. 定义总体:确定进行抽样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审计抽样过程和公式汇总

审计抽样过程和公式汇总

审计抽样一、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影响很小二、控制测试:1、非统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抽样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与使用统计抽样时相同,只是在确定样本规模、选取样本和推断总体的具体方法上有所差别。

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初步了解,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也必须考虑可接受抽样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以及总体规模等,但可以不对其量化,而只进行定性的估计。

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下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

下表是在预计没有控制偏差的情况下对人工控制进行测试的最低样本数量。

考虑到前述因素,注册会计师往往可能需要测试比表中所列更多的样本。

人工控制最低样本规模表:控制执行频率控制发生次数最低样本数量1次/年度1次 11次/季度4次 21次/月度12次 31次/周52次 51次/日250次20每日数次大于250次25结果评价:将样本偏差率(即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相比较,以判断总体是否可以接受:①样本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②样本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③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④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差额不大不小时,则应考虑是否扩大样本规模,以进一步收集证据。

2、统计抽样(属性抽样):(1)确定样本规模:①确定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一般的控制测试确定为10%,特别重要的测试为5%②可容忍偏差率: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可容忍偏差率低,比如为7%。

③预计总体偏差率:根据上年测试结果和对控制的初步了解,比如预计总体的偏差率为1.75%。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差额估计抽样 a.差额估计抽样定义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 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金额与账 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的一种方法。 b.差额估计抽样的运用步骤 (a)计算样本平均错报; (b)用平均错报乘以总体规模来推断总体错报金额估计数据。 (3)比率估计抽样 a.比率估计抽样定义 比率估计抽样是指以样本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 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然后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 的总体实际金额的一种抽样方法。 b.比率估计抽样的运用步骤 (1)计算样本审定金额与样本账面金额的比率; (2)用总体账面金额乘以比率得出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 (3)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与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


三、评价样本结果 (一)分析样本误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样 本的结果、已识别的所有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及 其对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的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 影响。 (二)推断总体误差

图示:

(三)形成审计结论 第一,统计抽样结果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总 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 下将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统计抽样结果评价

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 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 将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非统计抽样样本结果评价
三、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1、统计抽样举例:
控制测试统计抽样样本规模-信赖过度风险10%
评价样本结果 情形一:注册会计师对55个项目实施了既定的审计 程序,且未发现偏差,假定可容忍偏差率7%,则在 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下(10%),根据样本 结果计算总体最大偏差率如下: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 =R/n =风险系数/样本规模 =2.3/55 =4.18%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2】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2】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2】二、选取样本阶段(一)确定样木规模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

在审计抽样中,如果样本规模过小,就不能反映出审计对象总体的特征,注册会计师就无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其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足够的样本规模,以将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相反,如果样本规模过大,则会增加审计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上的浪费,加大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就会失去审计抽样的意义。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低,样本规模通常越大。

反之,注册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高,样本规模越小。

2.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认为测试目标已实现的情况下准备接受的总体最大误差。

在控制测试中,它指可容忍偏差率。

可容忍偏差率,是指注册会计师设定的偏离规定的内部控制程序的比率,注册会计师试图对总体中的实际偏差率不超过该比率获取适当水平的保证。

换言之,可容忍偏差率是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最大偏差数量;如果偏差超过这一数量则减少或取消对内部控制程序的信赖。

在细节测试中,它指可容忍错报。

可容忍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设定的货币金额,注册会计师试图对总体中的实际错报不可超过该货币金额获取适当水平的保证。

实际上,可容忍错报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这个概念在特定抽样程序中的运用。

可容忍错报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当保证程度一定时,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越小,为实现向样的保证程度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

3.预计总体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以前对被审计单位的经验或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而估计总体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

在既定的可容忍误差下,当预计总体误差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

【审计实操经验】属性抽样的具体步骤

【审计实操经验】属性抽样的具体步骤

【审计实操经验】属性抽样的具体步骤(一)明确审计测试目标一般来说,控制测试的总目标在于测试某一循环中控制的应用情况。

例如,在销售和收款循环测试中,测试的总目标通常为测试销售和现金收入控制的有效性。

(二)定义属性和偏差状态采用审计抽样,审计人员必须仔细定义所测试的特性(属性)及偏差状态。

相关属性和偏差状态都直接来自于审计方案。

(三)定义总体总体是审计人员希望通过测试得到其特性的数据体,也即审计对象所包含的所有项目的综合。

在定义总体时,必须使其与审计测试的目标一致。

此外,在选取样本之前,审计人员应测试总体的完整性,以确保依据样本的结果而推断出的总体结果有效。

(四)定义抽样单位定义抽样单位时,主要考虑如何使其与审计测试的目标一致。

因此,在定义总体、计划审计手续时,往往同时就定义了恰当的抽样单位。

(五)确定可容忍的偏差率确定为多大是适当的,受到属性的定义和属性的重要程度的影响,是职业判断的结果。

属性越重要,则发生偏差代表的情况越严重,可容忍的偏差率越低。

(六)确定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只要使用抽样方法,则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就是存在的。

在确定过度信赖风险时,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

因为过度信赖风险是审计人员愿意承担的风险的量度,主要考虑的是审计人员想将控制风险的估定水平减低到什么程度,以确定余额详细测试的范围。

估定的控制风险越低,过度信赖风险越低,计划的余额详细测试的范围也就越小。

(七)估计总体偏差率为了计划适当的样本量,应当预先估计总体偏差率。

如果预期总体偏差率较低,则需要较小的样本量就可以满足审计人员的可容忍偏差率的要求,这是因为不需要精确的估计。

通常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来估计总体偏差率。

如果没有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或者虽有但不可靠,审计人员还可以从本年度总体中选取一个较小的预备样本进行估计。

如果使用预备样本,只要遵循恰当的选样的程序,它也可以包括在最终样本之中。

(八)确定初始样本量初始样本量受四个因素影响:总体容量、可容忍的偏差率、过度信赖风险和估计总体偏差率。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课件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课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对审计抽样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 应对策略。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确保审计抽样过程的规范 性和合规性,降低潜在风 险的发生概率。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加强培训和学习
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培训和学 习活动,提高其对审计抽样理论
判断抽样法的适用范围
03
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小、个体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或者在特殊
情况下需要灵活运用其他抽样方法时。
03
审计抽样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审计对象与范围
明确审计目标
确定审计对象,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等,以及审计范围,如时间范围、地 点范围等。
了解审计对象
收集审计对象的相关资料,了解其业务特点、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检查等方式收集样本数据和相关信息 ,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分析样本数据并得出结论
分析样本数据
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得出结论
根据样本数据和相关信息,对审计对 象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 议。
04
审计抽样的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大、个体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 ,特别是当总体中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时。
判断抽样法
判断抽样法定义
01
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
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判断抽样法的特点
02
样本抽取受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审计人员
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
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鼓励实践和创新

审计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中的抽样方法
审计中的抽样方法指在审计过程中,为了检验被审计主体的财务记录,审计师仅检查某一部分记录或数据的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
1. 随机抽样:从数据集中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一部分数据进行检查。

2. 系统抽样:将数据集按照某一规则分为数个部分,再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固定数量的数据进行检查。

3. 抽样比例检查法:按照一定的比例选择被检查的数据进行检查。

4. 目标抽样:根据对被审计主体财务状况的了解,选择与重要性程度相关的数据进行检查。

5. 反复抽样:重复从数据集中选取新的数据进行检查。

以上抽样方法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和代表性,可确保审计结论的精度和可靠性。

审计抽样的步骤控制测试

审计抽样的步骤控制测试
❖ 完整性:是指符合特定审计目的要求的审计对象
应全部包括到总体中来。如存货。
抽样单位
❖ 抽样单位:组成总体的个体或元素。
❖ 如一张凭证,凭证中的一个项目,一笔记 录……
❖ 如果:
(1)目标是购货交易的“完整性”——单位可选 每张购货发票;
(2)目标是购货交易的“存在或发生”——单位 应为每一笔采购记录。
(二)非抽样风险 (non-sampling risk)
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中的错误; 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如应收账款完整性——测试会计记录 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如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串户不应做为一项错报
本章内容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步骤(控制测试) 第三节、控制测试中抽样的运用 第四节、实质性测试中抽样的运用
95
6
2.0
140
随机选取样本的方法
❖ 随机数表法(步骤:建立抽样单位与随机数码的 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抽样起点与抽样路线)
❖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法)(步骤:计算抽样区间、 确定随机起点、等距抽取样本) 抽样区间=N/n M个多起点系统抽样: 每组样本=n/m ; 间距=N/n*m (见后例)
❖ 随意选样 ❖ 分层抽样法 (见后例)
❖ 如销售交易循环中控制测试目标可设定 为:
(1)“存在或发生”的控制风险 分别设计 抽样计划
(2)“完整性”的控制风险
❖ 测试的结果可用来评价有关账户余额相 关认定的控制风险,如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销售收入等。
审计对象总体
❖ 审计对象总体: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形成审计工作
结论,拟采用抽样审计,且符合审计目的要求的有 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考点一】样本设计(重点)3.抽样单元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

4.偏差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

5.测试期间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二)样本设计(细节测试)图4-12:样本设计(细节测试)1.测试目标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即通过审计抽样获取总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

2.总体(1)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又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2)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实物总体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如果代表总体的实物和总体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可能对总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抽样单元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教材P68)。

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教材P86)。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而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审计师需要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通过对样本的检测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下面将介绍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抽样检验时所需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抽样目的和抽样方法在进行抽样检验前,审计师首先需要明确抽样的目的。

通常,抽样目的是为了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审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审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第二步:确定抽样框架和样本大小审计师在进行抽样检验时需要确定抽样框架和样本大小。

抽样框架指的是抽样对象的范围,例如特定时间段内的所有交易记录。

样本大小是指从抽样框架中随机选择的样本数量。

确定抽样框架和样本大小的关键是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的情况。

第三步:进行抽样抽取在确定了抽样框架和样本大小后,审计师需要进行抽样抽取。

对于随机抽样,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者随机数发生器来进行抽样。

对于分层抽样,可以将抽样框架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随机抽样。

在抽样抽取时,审计师需要确保每个样本都具有平等的机会被选择。

第四步:进行抽样测试当样本被抽取后,审计师需要进行抽样测试。

抽样测试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抽样测试中,审计师需要进行数据的比对、计算、分析等操作,以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评估抽样结果在进行抽样测试后,审计师需要评估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评估的方法可以是计算出抽样误差率、置信区间等。

抽样误差率表示样本推断和总体推断之间的差距,置信区间表示样本结果符合总体结果的概率。

第六步:报告抽样检验结果最后,审计师需要将抽样检验的结果进行报告。

报告应包括抽样的目的、抽样方法、抽样框架、样本大小、抽样测试的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同时,审计师还应提供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企业改进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

审计师如何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而审计师作为专业的财务检查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的抽样检验时的方法和步骤。

一、抽样检验的背景和目的抽样检验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根据一定的抽样原则和方法,从全面的财务数据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受审样本,以代表整体群体,从而得出对整体群体的客观结论。

抽样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样本的测试来评估整体群体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错误。

二、抽样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抽样检验之前,审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无偏抽样等。

具体选择哪种抽样方法应根据审计师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程度、抽样目的、抽样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三、抽样检验的步骤1. 确定抽样的目的和抽样基准审计师首先需要确定抽样的目的,即希望通过抽样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发现潜在的错误或违规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抽样的基准,即样本的数量和抽样的时间范围。

2. 制定抽样计划在制定抽样计划时,审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抽样的方法和技术: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技术,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样本容量: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即从财务数据中抽取多少样本。

- 样本选择依据:根据具体的审计目的,确定样本选择的依据,例如按时间、金额或风险等确定。

3. 执行抽样计划根据制定的抽样计划,审计师需要执行抽样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抽样方法,随机地选择抽样样本,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 审查抽样样本的相关记录和文件,了解被抽样数据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 对抽样样本进行详细的审计测试,包括确认数据的准确性、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违规等。

4. 检查样本测试结果审计师在检查样本测试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样本测试结果,评估整体群体可能存在的错误或风险。

- 对样本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查明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或不一致。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采样方法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采样方法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采样方法数据采样是审计师在进行财务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抽样分析,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师行业工作中常用的数据采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区间估计和抽样误差控制等。

一、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最常见的数据采样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抽取符合一定概率规律的样本,代表性地估计全体数据的特征和指标。

在审计师工作中,随机抽样能够帮助他们从大量的数据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并对全体数据进行合理推断。

随机抽样的步骤一般包括确定样本容量、建立取样框架和选择取样方法等。

在具体操作中,审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然后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确定样本单位。

在随机抽样中,审计师还需注意样本大小的确定,以及如何处理因非响应而导致的抽样误差。

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采样方法,它能够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并给出一个可信度区间。

在审计师的工作中,区间估计可以为财务报表的数字结果提供一个合理的范围,使审计师能够对该数字结果提供适当的保留意见。

在进行区间估计时,审计师需要确定置信度水平,即希望该区间包含总体特征的概率。

一般常用的置信度水平是90%、95%和99%等。

然后,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样本均值和标准差,从而计算出置信区间的上限和下限。

审计师需要在报告中明确给出估计的范围,并强调置信度的水平。

三、抽样误差控制抽样误差是由于采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引入的误差,它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

为了控制抽样误差,审计师需要合理地选择样本容量、样本抽取方法和样本选择规则。

首先,合理的样本容量是控制抽样误差的关键。

如果样本容量过小,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总体特征;而如果样本容量过大,会增加采样成本并浪费时间。

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样本特征来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

其次,样本抽取方法和样本选择规则也是控制抽样误差的重要因素。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采样框架,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注册会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讲义: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在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为得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样本设计阶段,旨在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

第二阶段是选取样本阶段,旨在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

第三阶段是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旨在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休的结论。

一、样本设计阶段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抽样总体的特征。

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考虑拟实现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目标和总体的特点确定能够最好地实现该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以及如何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运用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中样本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步骤:(一)确定测试目标审计抽样必须紧紧围绕审计测试的目标展开,因此确定测试目标是样本设计阶段的第一项工作。

一般而言,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而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二)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1.总体。

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

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

例如,如果应收账款中没有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直接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进行抽样,则总体包括构成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所有项目,如果注册会计师已使用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将应收账款中的单个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独测试,只对剩余的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抽样,则总体只包括构成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部分项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抽样步骤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二、样本设计阶段
三、选取样本阶段
四、评价样本结果
◆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各环节目的
1.样本设计阶段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
2.选取样本阶段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
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
成对总体的结论
◆样本设计阶段
(一)确定审计测试的目标
(二)审计测试的总体
(三)定义抽样单元
(四)分层(理解分层目的)——细节测试
(五)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审计测试的目标
1.控制测试的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细节测试的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
关的证据。

⏹审计测试的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1)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
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3)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
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
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1)从总体项目内容来看,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做出结论;
(2)从总体项目涉及时间来看,如果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做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3)如果对一年中前10个月的控制活动使用审计抽样做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则使用替代审计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PPS抽样)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1)如果将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定义为总体,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打印的该日客户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2)如果将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定义为总体,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3)如果认为代表总体的实物遗漏了应包含在最终评价中的总体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新的实物,或对被排除在实物之外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抽样单元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

⏹分层——细节测试
1.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教材P143表8-1)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
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1)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2)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3)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误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
比如:控制测试中“误差”常常指偏差率,请见教材P155的4.1%。

2.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
比如:细节测试中“误差”常常指错报金额,请见教材P178的错报103500元。

◆选取样本阶段
(一)确定样本规模
(二)选取样本的方法
(三)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一)确定样本规模(教材P142)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规模的关系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10%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
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
7%
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二)选取样本的方法(教材P144-P145)
1.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统计和非统计
2.系统选样——统计和非统计
3.随意选样——非统计抽样
1.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教材P144表8-2)
(1)确定代表测试对象的随机编号;
(2)确定选取样本的起点;
(3)确定选取样本的方向。

2.系统选样(结合教材P145举例)
(1)确定测试总体;
(2)确定样本规模;
(3)确定选样间距;
(4)确定选取样本的起点;
(5)依次确定需要测试的样本。

3.随意选样
(三)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教材P145)
1.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通常与审计抽样方法无关。

2.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目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的程序和细节测试的程序)。

3.对抽取样本实施审计程序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记录样本中存在的误差(控制测试的“误差”是偏差率,细节测试的“误差”是错报金额);
4.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对选取的抽样单元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则要考虑实施替代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样本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图8-1 审计抽样流程图
确定测试目标
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和误差
确定实现目标的审计程序
根据统计模型确定样本规模 使用随机数或计算机产生的
随机数选取样本
拟检查的项目数量
抽样类型
实施审计程序 用统计方法评价结果
记录实施的抽样程序员、结果和结论
根据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根据判断选择样本:随机选样、系统选样、货币单
元选样等
实施审计程序
评价结果:分析错报或偏差的性质和原因,推断至
总体,得出结论
全部项目
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选样
◆评价样本结果
(一)控制测试中对样本结果评价
(二)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控制测试中对样本结果评价
1.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可能是:
(1)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时,抽样结果可以接受;
(2)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时,抽样结果不能接受;
(3)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时,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

2.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非统计抽样,则评价的标准是“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根据经验和职业判断采用更加谨慎的态度评价抽样结果,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可能是:
(1)样本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抽样结果不能接受;
(2)样本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抽样结果不能接受;
(3)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抽样结果可以接受;
(4)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关系是不大不小时,则应考虑是否扩大样本规模。

⏹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

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1.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统计抽样,则依据下列原则判断:
(1)总体错报上限低于可容忍错报,不存在重大错报,可以接受;
(2)总体错报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错报,存在重大错报,不可以接受。

2.如果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是非统计抽样,则依据下列原则判断(根据经验和职业判断,要求更加谨慎):
(1)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大于可容忍错报,存在重大错报,不能接受;
(2)低于但两者很接近,存在重大错报,不能接受;
(3)调整后的总体错报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不存在重大错报,可以接受;
(4)两者之间不大不小,考虑能否接受,并考虑是否扩大细节测试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