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下数学25.2第二课时
20.2函数(第2课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课件--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
月份T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纯收入S/元 4560 4790 4430 4200 4870 4730
问题中S是T的函数,其中①当T=1.5或T=7时,原问题有意义吗? 没有 ②自变量T可取哪些值? T可以取1,2,3,4,5,6.
知识讲授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某市某一天的气温T(℃)是时刻t的函数”,其中自变量t可取 哪些值?如果t取第二天凌晨3时,原问题还有意义吗?
解:函数关系式为y=
1 2
x2(0≤x≤10).
课堂训练
1.求下列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y 2x2 7; 解:全体实数;
(2) y 1 ; 解:x≠0且x≠-1 x(x 1)
(3) y 1 . x2
解:x>2.
随堂训练
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0.52元/千瓦时,求电费y(元)与用电 量x(千瓦时)的函数关系式.
二、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式?
数值表
图像 表达式
温故知新
1、下列函数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
1) y=2x+1
表达式
2)
x 1 2 3 0 -1 y 3 5 7 1 -1
数值表
3)
图像
温故知新
2、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 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
归纳上述结论可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满足下列条件:
(1)使分母不为零;
(2)使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3)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知识讲授
[知识拓展]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第 一,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
冀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收集数据的途径中,直接途径包括那些? 间接途径包括那些? 观察、测量、调查、实验、 直接途径有: 访问;
(访问、测量、调查、实验、查阅资料、观察)
间接途径有:查阅资料(查阅文献资料、 互联网等)。
应用一
应用二
开动脑筋
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主题在班 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并 把你的设想和同学们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 获?
⑴ 数据会说话——表明数据是有用的。 ⑵ 怎样让数据说话——离不开数据的收集, 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方法, 也可以查找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细心的观察!
寄语:
大胆的提出问题和想法!
多多的思考!
勇于去实践!
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你!
谢
谢
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 A.男 ( ) )
B.女
你最喜欢什么节目形式(只选一项):( A.歌曲 D.戏曲 B.器乐 C.舞蹈
E.相声、小品
填好后,请将问卷交给班长.谢谢合作!
问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 你还知道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观 察 访问 查 阅 资 料 测量
试 验
试一试:
请把左边要获取数据的事件与右边获取 数据的方法用线连接。 七年级(2)班同学最喜爱 观察 的体育活动 9:00~11:00在某交通路 测量 口的闯红灯的次数 抛掷100次硬币正面朝上和 正面朝下的次数 一周来小明家每天的用电量 实验 调查
我们需要分几个步骤进行?
问题选项 代号 喜欢 A 比较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D
明确调查问题 设计调查选项
有多少人喜欢数学 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不喜欢 全班同学 以不计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表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两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几何中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相关案例、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在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且AB//CD,AE=CF,求证:BE/ED=AF/FD。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如: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穿线段分成的两段线段成比例时,这两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如:给出一条直线和一些点,让学生判断这些点是否满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说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下面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说课标:(一)首先说课程学段目标: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过程,理解函数;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识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经历”改为了“体验”;“掌握”改为了“探索并掌握”,更准确的反应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②“认识函数”改为“理解函数”,增加了“理解抽样方法”,强化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2. 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
这里增加了“体会模型思想”“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目标,凸显了数学基本思想.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增加了“认真勤奋、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更加关注了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的养成,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二)其次说内容标准:分为统计、函数和空间与图形三个部分.统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细化了对学习内容的要求。
函数: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y = kx + b (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理解正比例函数;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研究了总体、样本和个体的概念。
总体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个体是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而样本则是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的。
我们还研究了样本容量的概念,它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要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
全面调查是考察全面对象的调查,也称为普查,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等。
全面调查的步骤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
而抽样调查则是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抽样调查有减少统计工作量的作用,而且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
最后,我们研究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而且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在检查一张扇形统计图是否合格时,只要用各部分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进行检查即可。
为了画出扇形统计图,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假设一个圆的面积为1,那么圆心角为36°的扇形占整个面积的10%,圆心角为72°的扇形占整个面积的20%。
因此,计算圆心角的大小是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
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关系为: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度数越大;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为:圆心角度数 = 百分比 × 360°。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情况下,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25.2.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课件
导入新课
思考:观察下图,哪些线段是成比例线段?说明理由。
A1 A2 B1 B2
=
A2 A3 B2 B3
还有其他比例式吗?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思考:
(1)这一发现是一巧合呢?还是必然呢?请画图验证
你的猜想。
探究新知
(2)刚才的猜想与验证都是特殊情况,即交点都落在
了格点上,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出结论,那么一般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
2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过程,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经历基本事实的抽象过程,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
培养抽象能力。
回顾复习
思考:
(1)什么叫成比例线段?举例说明。
(2)关于比例的性质有哪些?由等积式ad=bc可以化成哪些
D
当堂训练
C
3 2
∴ =
6
∴EF=4
回顾反思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请同学
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总结:
(1)本节课探究基本事实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用
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
(2)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能用来解决什么问
题?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当堂训练
的图形具有这种成比例的性质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这一性质吗?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二 【探究成比例线段基本事实】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两
要点精析:
(1)一组平行线两两平行,被截直线不一定平行;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及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的比例关系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推理、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和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
解:(1)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C=AD,AB=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2)证明:连接BD,在△ABD和△CDB中,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材第127页例3)已知:如图所示,▱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 交于点O,E,F分别为OA,O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③再加上条件“AO=CO”,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④再加上条件“∠DBA=∠CAB”,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①和②
B.①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③和④
解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①不正 确;∵AB∥CD,∴∠ABC+∠BCD=180°,∵∠BAD=∠BCD,∴∠ABC +∠BAD=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②正 确;∵AB∥CD,∴△AOB∽△COD,∴AO∶CO=BO∶DO,∵AO=CO, ∴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③正 确;∵∠DBA=∠CAB,∴AO=BO,∵AB∥CD,∴△AOB∽△COD,∴A O∶CO=BO∶DO,∵AO=BO,∴CO=DO,∴四边形ABCD不一定是平 行四边形,∴④不正确.故选C.
分析:由题意可得OB=OD,OA=OC,再由OE=
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课件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
-4
第四象限
知识点2 点的坐标特征
如图所示,八边形ABCDEFGH与两条坐标 轴的交点是M,N,P,Q四点. (1)分别写出各点的坐标. A(3,1);B(1,3);C(-1,3);D(-3,1); E(-3,-1);F(-1,-3);G(1,-3);H(3,-1); M(3,0);N(-3,0);P(0,3);Q(0,-3)
点的位置
x轴正半轴 x轴负半轴 y轴正半轴 y轴负半轴
横坐标的符 号(或值)
+ -
0 0
纵坐标的 符号(或值)
0 0 + -
各对称点的坐标的特征
对称点
横坐标 纵坐标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不变 相反数 相反数
相反数 不变 不变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x|.
归纳
横坐标 的符号
+
-
+
纵坐标 的符号
+
+
-
点的位置
x轴正半轴 x轴负半轴 y轴正半轴 y轴负半轴
横坐标的符 号(或值)
+ -
0 0
纵坐标的 符号(或值)
0 0 + -
对称点
横坐标 纵坐标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不变 相反数 相反数
相反数 不变
相反数
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解决下列问题: (1)描出下列各点,并把各点一次连 接成封闭图形. A(1,-1),B(3,-1),C(3,1),D(1,1), E(1,3),F(-1,3),G(-1,1),H(-3,1), I(-3,-1),J(-1,-1),K(-1,-3),L(1,-3);
25.2.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推论 课件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C
∴ AE GC EF . ∴ AE AF EF . AB BC BC AB AC BC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推论2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 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成 比例.
探究新知
例3 如图,AB∥GH∥CD,点H在BC上,AC与BD交
∴
AD DB
AE EC
,AD AB
AE ,BD= CE AC AB AC
.
推论2: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
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如图:∵DE∥BC,∴
AE AC
AD AB
DE BC
AE=1,EC=2,DE=3,则 BD 的长为( C )
A.32
B.4
C.92
D.6
随堂检测
3.[2022·凉山州]如图,在△ 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B,
AC 上,若 DE∥BC,ABDD=23,DE=6 cm,则 BC 的长 为( )
A.9 cm
B.12 cm
C.15 cm
D.18 cm
第25章 图形的相似
学习目标
2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第2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
1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推论,并能结合图形加 深对推论中“对应”含义的理解,并准确找出成比例线段,能利 用推论进行相关的证明与计算; 2.经历观察、猜想、得出推论的学习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 3.通过推论的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及在实际操作 、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冀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1.1 几何图形1.2 图形中点、线、面1.3 几何体表面展开图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1.5 用平面截几何体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绝对值2.4 有理数大小比较2.5 有理数加法2.6 有理数减法2.7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8 有理数乘法2.9 有理数除法2.10 有理数乘方2.11 有理数混合运算第三章估算与近似数3.1 估算3.2 近似数3.3 科学记数法3.4 用计算器进行数计算3.5 感受大数第四章线段角4.1 点和线4.2 线段长短比较4.3 角和角度量4.4 角比较4.5 角运算第五章数量和数量之间关系5.1用字母表示数5.2代数式5.3数量表示5.4代数式值5.5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初步认识第六章整式加减6.1 整式6.2 合并同类项6.3 去括号6.4 整式加减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7.1 一元一次方程7.2 解一元一次方程7.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相交线与平行线8.1 相交线8.2 两条直线平行条件8.3 平行线特征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组9.1 二元一次方程组9.2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9.3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第十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10.1 同底数幂乘法10.2 幂乘方与积乘方10.3 同底数幂除法10.4 整式乘法10.5 乘法公式10.6 因式分解10.7 提公因式法10.8 公式法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三角形再认识11.2 三角形内角与外角11.3 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1.4全等图形11.5两个三角形全等条11.6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11.7 用尺规作在三角形第十二章统计初步认识12.1 数据收集12.2 数据整理12.3 统计图形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3.1 不等式13.2 不等式基本性质13.3 一元一次不等式1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四章分式14.1 分式14.2 分式乘除14.3 分式加减第十五章轴对称15.1生活中对称轴15.2简单轴对称图形15.3 轴对称性质15.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15.5 等腰三角形第十六章勾股定理16.1 勾股定理16.2 由边数量关系识别直角三角形16.3 勾股定理应用第十七章实数17.1 平方根17.2 立方根17.3 实数17.4 用计算器开平(立)方17.5 实数运算第十八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8.1 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18.2 平面直角坐标系18.3 图形与坐标18.4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和点坐标第十九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 / 219.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19.2 可能性大小19.3 频率与概率关系(共2页第1页)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平移与旋转20.1 平移20.2 旋转20.3 中心对称与中收对称图形20.4 图案设计与欣赏第二十一章函数21.1 变量与函数21.2 函数关系表示法21.3 函数应用第二十二章四边形22.1 平行四边形性质22.2 平行四边形识别22.3 三角形中位线22.4 矩形22.5 菱形22.6 正方形22.7 梯形22.8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22.9 平面图形镶嵌第二十三章分式方程23.1 分式方程23.2 分式方程应用第二十四章命题与证明(一)24.1 命题24.2 命题证明24.3 平行线判定定理24.4 平行线性质定理2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4.6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24.7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7.8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二十五章一次函数25.1 一次函数25.2 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25.3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25.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25.5一次函数应用第二十六章数据代表值与离散程度26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6.2 中位数和众数26.3 方差和标准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圆(一)27.1 圆基本概念和性质27.2 圆心角和圆周角27.3 过三点圆27.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八章一元二次方程28.1 一元二次方程28.2 解一元二次方程28.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8.4 方程近似解第二十九章相似形29.1 形状相同图形29.2 比例线段29.3 相似三角形29.4 三角形相似条件29.5 相似三角形性质29.6 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29.7 位似图形29.8 相似三角形应用第三十章反比例函数30.1 反比例函数30.2 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30.3 反比例函数应用第三十一章锐角三角函数31.1 锐角三角函数31.2 锐角三角函数值求法31.3 锐角三角函数应用第三十二章命题与证明(二)32.1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3 矩形、菱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三十三章概率计算和估计33.1 用列举法求概率33.2 概率树形图33.3 概率估计33.4 几何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三十四章二次函数34.1 认识二次函数34.2 二次函数三种表示方法34.3 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34.4 二次函数应用第三十五章圆(二)35.1 点与圆位置关系35.2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35.3 探索切线性质35.4 切线判定35.5 圆与圆位置关系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36.1 抽样调查36.2 数据整理与表示36.3 由样本推断总体第三十七章投影与视图37.1 平行投影37.2 中心投影37.3 视点、视线、盲区37.4 三视图37.5 几何体展开图及其应用2 / 2。
(完整版)冀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年级学科要点学习内容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数轴1.3绝对值与相反数1.4有理数的大小1.5有理数的加法★ 1.6有理数的减法1.7有理数的加减混淆运算1.8有理数的乘法1.9有理数的除法1.10 有理数的乘法七年 1.11有理数的混淆运算级上 1.12计算器的使用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2.2点和线2.3线段的长短★ 2.4线段的和与差2.5角以及角的胸怀2.6角的大小2.7角的和与差2.8平面图形的旋转★★第三章、代数式3.1用字母表示数同查综步漏冲刺合学习目标补拔高应精讲缺用1、理解有理数的观点,娴熟掌2244握有理数的运算2、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掌握线段及角的计算,认识立体图形睁开图3、认识整式的有关观点,理解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法例4、娴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5、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6、娴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3342简单的实质问题4424七年级下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第四章、整式的加减4.1整式★★ 4.2 归并同类项22244.3去括号4.4整式的加减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 5.2 等式的基天性质44245.3解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6.1二元一次方程组法,能选择适合的方法解二元★★★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二元一次22226.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6.4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认识订交线的观点及性质,2第七章、订交线与平行线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断,能7.1命题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7.2订交线3、理解整式乘除法的运算法★★★7.3 平行线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法24247.4平行线的判断运算,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因7.5平行线的性质式分解7.6图形的平移4、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由两第八章、整式的乘法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构成的不等★★★8.1同底数幂的乘法式组,能依据详细问题中的数4424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量关系,用列出一元一次不等8.3同底数幂的除法式解决简单问题。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2课时)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授课教师:谭福艳学校:大连长兴岛初级中学1. 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十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二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列表法求两步(有放回)实验事件的概率。
2. 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节课是在第十九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概率的意义及求一步实验事件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列表法求二步实验事件概率。
学好本节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十九章内容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多步实验事件概率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2.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更方便.过程与方法1..经历应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解决概率实际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2.培养观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能够运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更方便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回顾上节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知识.活动2 用列举法解决两个简单的概率问题.活动 3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列表法求概率.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活动5 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各解决一个练习题.活动6 小结与作业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好知识基础.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索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通过对例1的讨论研究,学习列表法求概率.通过对例2的讨论研究,学习画树形图法求概率.通过三个练习,巩固并比较、总结两种方法.回顾本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提高、提高、发展.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活动动11」问题(1)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一般步骤?(2)我们用什么方法求概率?学生回答:1列举出一次试验发生的总结果n2.列举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数m3.代入公式P (A )=mn通常用列举法求概率。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2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初中的重要几何知识,主要讲述了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相交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于平行线、垂线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含义。
2.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来展示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
2.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矩形土地,要求将这块土地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让学生思考如何操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定理。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个定理来解决问题。
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课件--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
x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函数符合条件的是
(C )
A.y=4x+6 B.y=-x C.y=-x+1 D.y=-3x+5
5.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A )
课堂小结
k的正负
一次函数 的性质
b的正负
决定函数的变化趋势
决定与y轴的交点位置
共同决定函数经过哪 些象限
K决定直线的变化趋势
例题讲授
例则y11、已知y2点的A大(小-1关,系y1是),B(2,y1y<2)y,2 在函数
y
=2x+1 的图像上, 。
方法1:解析法: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为-1<2,所以y1<y2. y
变式1:
y2
已知点A(x1,y1),B(x2, y2),在函数 y =2x+1
当2k+1> 0,函数y=(2k-1)x+(2k+1)的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 方.解得k> -0.5.
所以此时k的取值范围为(-0.5,0.5).
随堂训练
已知一次函数 y=(1-2m)x+m-1 ,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值:
(1)函数值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图象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1) y=-3x+3; (3) y=(3-π)x;
(2) y=3x-3; (4) y=0.5x.
解析: (1)式中,-3<0,所以该函数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2)式中,3>0,所以该函数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3)式中,3-π<0,所以该函数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4)式中,0.5>0,所以该函数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25.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冀教版12九年级上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1)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2)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及其推论。
2. 课堂知识应用:(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如“在建筑中如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计算长度”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拓展提高:(1)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如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复杂比例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更多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认真审题: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解题步骤和思路。
3. 规范书写:答案要规范、清晰,步骤要完整,符合数学书写规范。
4.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5. 错误订正:对于错题要及时订正,并分析错误原因,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解题思路的清晰度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3. 反馈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家长反馈: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矩形 第1课时 矩形的性质
又∵DF⊥AE, ∴∠DFE=∠C=90°.
例3 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于点E,AD=8,AB=4,求
△BED的面积.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90°,
∴∠2=∠3.
又由折叠知∠1=∠2,
∴∠1=∠3,∴BE=DE.
设BE=DE=x,则AE=8-x.
八年级数学下(JJ) 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22.4 矩形
第1课时 矩形的性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矩形的概念,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 联系.(重点)
2.会证明矩形的性质,会用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 题.(重点、难点)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并会简单的运用. (重点)
B
O
C
∴AC=BE,
∴BD=BE. E
(2)解:∵在矩形ABCD中,BO=4,
∴BD = 2BO =2×4=8. ∵∠DBC=30°, ∴CD= BD= ×8=4,
A
D
O
B
C
∴AB=CD=4,DE=CD+CE=CD+AB=8.
在Rt△BCD中,
E
BC=
∴四边形ABED的面积= ×(4+8)× = .
D.OA=OB
A
D
O
B
C
2.如图,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
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
1
ABCD面积的_____4____.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E⊥BD于E,∠DAE: ∠BAE=3:1,求∠BAE和∠EAO的度数.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DAB=90°, AO= AC,BO= BD,AC=BD, ∴∠BAE+∠DAE=90°,AO=BO. 又∵∠DAE:∠BAE=3:1, ∴∠BAE=22.5°,∠DAE=67.5°. ∵AE⊥BD, ∴∠ABE=90°-∠BAE=90°-22.5°=67.5°, ∴∠OAB=∠ABE=67.5° ∴∠EAO=67.5°-22.5°=45°.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 (2)18.2 抽样调查 (5)第1课时普查与抽样调查 (5)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 (7)18.3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9)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 (9)第2课时折线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 (12)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15)整理复习 (18)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4)19.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4)19.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5)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25)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27)19.3 坐标与图形的位置 (30)19.4 坐标与图形变化 (33)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33)第2课时图形的轴对称、缩放与坐标变化 (36)整理复习 (38)第二十章函数 (41)20.1 常量和变量 (41)20.2 函数 (43)20.3 函数的表示 (47)20.4 函数的初步应用 (51)整理复习 (54)第二十一章一次函数 (59)21.1 一次函数 (59)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 (59)第2课时一次函数 (62)21.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5)21.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68)21.4 一次函数的应用 (72)21.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77)复习整理 (79)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85)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85)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 (85)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 (88)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91)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 (91)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3 (93)22.3 三角形的中位线 (96)22.4 矩形 (98)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 (98)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 (101)22.5 菱形 (104)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104)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08)22.6 正方形 (112)22.7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17)复习整理 (119)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1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知道可以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丽是班级的组织委员,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号召,他假期里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应该组织观看哪种球类的比赛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据的收集方式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方式进行收集数据的是()A.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C.某年级全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D.想了解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情况解析:A选项应采用媒体调查法;B选项应采用民意调查法或选举形式;C选项应采用问卷调查法;D选项应采用上网搜索.故选B.方法总结:结合实际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1)某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解析:(1)要了解此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需要实地调查;(2)要调查濒临灭绝的植物的数量需要查阅有关资料;(3)该问题需要动手实验.解:(1)实地调查;(2)查阅有关资料书或从互联网上查;(3)实验法.方法总结:①对调查范围比较小且容易调查的应采用实地调查;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探究点二:调查问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请对此做一番调查.这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2)你要调查哪些人?(3)你要用什么分式进行调查?(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解析: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2)身边的同学们.(3)询问交谈的方式.(4)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方法总结:主要步骤: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A.经常是B.不经常是C.很少是D.从不是(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约占地面积;(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是;(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多少人?(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4)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由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解:(1)97.(2)35+28=63(人),即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63人.(3)97+2397+23+35+28+10+7×100%=60%,所以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百分比为60%.(4)答案不唯一,如“其他”的人数最少,只有17人;不吸烟的人数最多,达142人等.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例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观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试验、网上搜索等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题;(4)展开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讨论、辩论、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2 抽样调查第1课时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 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统计的初步认识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 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 的错误.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 样本的代表性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理解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2.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是“用局部估计总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为了解某中学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的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样本的代表性样本容量不能太小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避免遗漏某一群体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8】获取八年级语文、八年级数学、八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冀教版是苏教版吗不是。
冀教版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苏教版。
因此冀教版不是苏教版,冀教版的教材内容更多因河北地区本身历史文化所决定,比较独特。
人教版和冀教版的区别是什么1、出版社不同: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冀教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2、适用范围不同:人教版: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教材。
冀教版:主要使用于河北地区。
3、教材内容不同:人教版:教材内容更加普适化。
冀教版:内容更多因河北地区本身历史文化所决定,比较独特。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分式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kx+b k>0,b>0
k>0,b<0
k<0, b>0
k<0, b<0
y
y
y
y
图
O x
O
x
O
x
O
x
象
过第一、 二、三象限 过第一、 三、四象限 过第一、 过第二、 二、四象限 三、四象限
性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达标检测2 2 一条直线 1.函数y= -- x+2的图象是________,y随x的 3 减小 增大而______,与y轴交于点________,与x轴交 2 (0, ) 于点________. ( 3 ,0 ) 2.一次函数y=-kx+2(k>0)的图象大致是(C).
-2
.. 1 2 -1 x .O . -1 y= -2x+1 . -2
(2)
y
y=2x
3
y=-2x y
3
-2 -1
y=2x+1
. . 2 1. . . 1 O . -1
-2
y=2x-1
y= -2x - 1
2 1.
2
x
-2
.. 1 2 -1 O x . . -1 y= -2x+1 . -2
(2)
(1)
x
象
过第一、三象限
性 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过第二、四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达标检测1 一条直线 1.函数y=0.3x的图象是_________,它经过点 0.3 增大 0 (0,___)和点(1,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
2.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则k____.< 0
. . 2 1. . . 1 O . -1
3 -2
y=2x-1
2
x
(1)
(2).在问题1坐标系(2)中画出函数y= -2x+1 , y= -2x-1的图象. x 0 1 y=-2x 0 -2 y=-2x+1 1 -1 y=-2x-1 -1 -3
(接问题2 )
y=-2x y
3
y= -2x - 1
2
1.
y 0
y
3 2 1 -2 -1 (1,2)
2
y=2x
y
1 0 -2
y
3 2 1
取(0,0) (1,k)
.
y=-2x
.
-1 -2
O 1
2
x
-2 -1
.
-1 -2
O 1
2
x
(1,-2) .
(1)
(2)
思考:1、这两个函数中,它的图象从左到右 怎样变化?随着x的增大,y将增大还是减小?图 像特点与k有什么关系? 2、图象一定经过哪几个几个象限? 与k有什么关系?
3、对于一次函数y=(a+4)x+2a-1,如果 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它的图象与y轴的 交点在x轴的下方,试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 a+4>0 即 a>-4 又因为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所以 2a-1 < 0 即 a < 1/2 所以 -4 < a < 1/2
1 例3、已知点(2,m) 、(-3,n)都在直线 y x 1上, 6 试比较 m和n的大小。你能想出几种判断的方
例 题
法?
解:方法一 把两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 当 x=2 时, m=4/3 , 当 x= -3 时, n=1/2 所以 m > n 方法二 因为 K=1/6 >0,所以函数y随x增加 而增加。从而直接得到 m > n
y=kx
图
O x O x
k>0
y
k<0
y
象
过第一、三象限
性 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过第二、四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 k>0,b>0
k>0,b<0
k<0, b>0
k<0, b<0
y
y
y
y
图
O x
O
x
O
x
O
x
象
过第一、 二、三象限 过第一、 过第一、 二、四象限 过第二、 三、四象限
三、四象限
3.已知:正比例函数y=-mx的值随x的增大 而减小,则m_____. >0
问题2 (1).在问题1坐标系(1)中画出函数y=2x+1, y=2x-1的图象. 0 1 x 解: 这三条直线有 y=2x 0 2 什么关系吗 y=2x+1 1 3 ? y=2x-1 -1 1 y=2x y
-2 -1
y=2x+1
练习
1、已知函数y=(m+1)x-3 (1)当m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这时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2)当 m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这时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解:
当m+1>0即m>-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这时它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m+1<0即m<-1时y随x的增大)
y
.
y=2x
y=-2x
3 2 1
.
-1 -2
O 1
2
x
-2 -1
.
-1 -2
O 1
2
x
(1,-2) .
(1)
(2)
• 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O(0,0) 的一条直线。 • 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只需画除原点外的 一个点。
y=kx
图
k>0
y
k<0
y
O
x
O
25.2一次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第二课时)
函数
列表 函数的图象 描点 连线
回顾复习
•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一 般情况下我们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取哪两个点比较简便?
(0,b) 和 (-b/k,0)
回忆昨天习题1中两图像的画法, 你是取的哪些点?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3x和y=2x的图 10 像 9
这时它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2、函数y=-2x+2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个函数中,随着x的增大,y将增大还是减小? 它的图象从左到右怎样变化? (2) 当x取何值时,y=0? 当x取何值时,y>0? 当0<x<1时,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 (1)因为K=-2 <0 ,所以y随x增大而减小,函数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2)因为 y=0 所以 -2x+2=0 ,x=1 因为 y>0 所以 -2x+2 > 0 , x < 1 因为 当 x=0 时 y=2 , 当 x=1 时 y=0; 又因为y随x增大而减小,所以 2 > y> 0即 0 < y<2
思考: 1、在(1)(2)函数图象中,它的图象从左到右怎样变化? 随着x的增大,y将增大还是减小?图像特点与k有什么关系? 2、分别说出上面函数图象分别经过哪几个几个象限? 图像特点与k、b有什么关系?
• 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1、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减小而减小。
拓展与应用
1、一次函数y=kx+b中,kb>0,且y随x的增大而 减小,则它的图象大致为( C )
2 x3 3
A
B
C
D
2. 写出m的3个值,使相应的一次函数 y = (2m-1)x+2的值都是随x的增大而增大
性质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课堂小结: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函数y=-3+5x,y随x的增大而 增大 ________. 2.函数y=2-3x,y随x的增大而 减小 ______ . 3.直线y=3x-5与直线y=3x+7的 平行 位置关系______. 4.直线y=2x-6与直线y=-x-6的位 相交 置关系______.
8 7 6 5 4 3 2 ● 1 -10 -9 -8 -7 -6 -5 -4 -3 -2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 -4 -5 -6 -7 -8 -9 -10
y=-3x
y=2x
问题1 如何在两个坐标系中快速画出正比例函数
y=2x 与 y=-2x 的图象. 解: x 0 1 x 0
试判断下列一次函数图像中k的符号。 y y k >0 k >0 二
三
0
一
一
x
三
0
x
y
一
三
0
k >0
x
四
k > 0时,图 像定经过第一、 第三象限
试判断下列一次函数图像中k的符号。 y y k <0 k <0 二
二
一
0
x
四
x
y
k <0
二 三
0
四
0
四
x
k < 0时,图 像定经过第二、 第四象限
课堂小结: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y y y y
2
O -2 x O x
2
O x O -2 x
(A)
(B)
(C)
(D)
3.分别说出下列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 (1) y=5x + 3 (2) y=2.5x-3
(3) y=-4x+1
(4) y=-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