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学

合集下载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象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以插图的方式反映了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1.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名著等,让学生阅读并欣赏。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境、形象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和艺术鉴赏能力。

2. 教授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通过教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创设艺术氛围:在语文教室布置一些艺术品,如书画、手工制作品等,营造艺术氛围。

可以组织文学、语言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爱好和审美能力。

4. 鼓励学生表演才艺:组织语文演讲、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的才艺。

通过演讲和朗诵,学生可以将文学艺术与表演艺术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5.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诗、画画、编小说等。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6. 知识的多元化与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化艺术知识,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来拓宽自己的眼界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7. 引导学生进行批评分析: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评分析,发现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审美问题,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批评能力。

8. 设计创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一些有趣的创意活动,如诗歌朗读会、小说剧本改编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元素。

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挖掘,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的美的规律来感知语文的美,品位语文的美,创造语文的美,并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给力;美学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是美学元素较多的一门学科,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字内容,而且包括了极为广泛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几乎在每篇课文中,都可找到美学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凭借这些教材,可唤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学习情趣。

凭借形象美、教材美等为学生创设情景——感知美,指导学生理解欣赏——品味美,帮助学生启迪发散——创造美。

一、在语境中感知美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阵地,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感知美的内驱力。

教师可采用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灵活多样的艺术技巧,牵引学生步入美好殿堂,从而使学生身心迅速进入审美状态,自觉成为审美主体。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再现美。

学生是从阅读课文走向自然、走向世界的,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将学生牵引到这个充满诗情画意、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那么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图画,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

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学生可以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诗人衣袂飘飘,遥望风烟迷茫的五律,为友人送行,依依惜别中,寄托了自己的深情劝勉,表达了自己旷达的胸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作品,文质兼美,让课堂充满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吧,它能唤取美好的回忆与联想,它能读出春天燕子的矫健与活力,读出老舍先生养花的喜悦,读出比赛场面的激烈,读出人性美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化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化设计
美育化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培养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培养他 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 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他们对 美的追求和向往。
06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评价 与反馈
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
观察学生的审美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表现,如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对美的表达和创造等。
评估学生的审美认知
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如对文学作品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考查学生的审美判断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考查他们能否运用自己的审美标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 议,了解他们对美育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期望。
分析反馈信息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馈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结构美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组织之美,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美的感悟
启发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理 解美的内涵。
拓展想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再 创造,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的无限 可能。
05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实施 策略
结合多媒体教学
组织审美实践活动
总结词
通过组织审美实践活动,如朗诵、角色扮演 、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而美育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和“美育”概念的界定美是客观事物身上一种正面的价值属性。

西方学者认为,美是事物的自然属性,美是某种客观精神实体,美是主观心理世界中的现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社会生活或关系,美在劳动与实践。

”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美的认知则是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的。

从伦理学基础来看,儒家孔子以仁为美,孟子以充实为美,荀子以善为美;道家有老庄以真为美。

从美学起源来看,羊人为美,羊大为美。

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的自由程度而体现出来的正面价值。

事实上,“美”与“真”“善”是融为一体的,三者缺一不成其为美,笔者这里不详谈“真”与“善”的具体内涵。

美育是把自然人外在方面的形式结构(审美客体)的成果和内在方面的“形式感”成果以情感教育的方式对美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过程。

简而言之,美育就是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与音乐、绘画、文学等美的形式相关的情感教育。

二、美育的必要性(一)古今中外,历史悠久中国和西方的古典美育中,有许多往哲先贤提出了著名的美育观点。

这些闪闪发光的思想瑰宝并没有随着历史的逝去而消散,仍旧有许多值得当今社会借鉴的地方。

西方的古典美育中,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的心灵教育,音乐教育,和身体教育;有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论”中强调的音乐教育功能;有罗马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完人教育”说。

无独有偶,中国的古典美育历史更为悠久。

正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在《庄子》天地篇中也提到天乐,俗人通过修道成为道人;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是文学美的高度集中形式。

孔子有“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引譬连类,感发意志),可以观(观风俗盛衰),可以群(交流、协合群体),可以怨(讽刺)”。

感知·品味·探求·分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

感知·品味·探求·分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

综合2013·4语文·科研视窗美,是令人向往的,也是值得人追求的。

对美的喜爱和追求就是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一种热爱的表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拥有一颗“爱美之心”,使他们能够更灵敏地感知世界,感知心灵,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用美的因素去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它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并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

一、情景代入,感知美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感知美也是一种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美呢?可通过阅读、思考和想象来感受美。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作者透过文字,把他的所见所想呈现给我们,让我们领略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意图。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通过讲述一位小姑娘在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凄惨地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故事中,小女孩几次划燃火柴所见到的情景是多么温馨、多么美妙,而当火柴熄灭一切都回归现实的时候,又显得多么残酷。

文章正是通过这一亮一灭的对比,让我们更加同情小女孩,也对那冷漠的社会现实体会得更加深刻。

小女孩最后冻死了,但是作者却想象着她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天堂,并且幸福地生活着。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却忽略了其中暗含的一种美。

美是多面的,只要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一种升华和启迪,都可以算作是一种美。

安徒生给我们所呈现的就是一种“凄美”。

有的美是直观而易感的,但是有的美却需要仔细感知方能觉察到。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感知,我让学生在阅读时,全身心地投入,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街头,手里是卖不掉的火柴,又累又饿……当擦亮火柴,看到烤鹅、祖母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幸福和喜悦。

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

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
科 书现成 知识的基础 之上 ,教 师是传授 者 ,
的美 ,正像雕刻 的美 ,是一种冷而严厉 的美 , 着数不 清的挺拔 的杨树 和倒 垂 的柳 树” ;二 可 以纯净 到崇高 的地步 ,能够 达到严格 的只 三 是把 “ 倒垂 ”改成 “ 碧绿 ” , “ 两 岸栽 着
传统课 堂教学美学 观建立在教 师传授教 这种美没 有绘画或音 乐那些华 丽 的装饰 ,它 是干脆删去 “ 倒垂”, 改成 “ 数不清的杨柳”;
柳 树 。课 文中写 的就是柳树 ,所 以用 了 ‘ 倒 标尺严 重扭 曲 ,教 师过度 的讲解 ,矫揉 的表 懂到懂 、不会到会 ,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 演 ,生 吞活剥 的形 式翻新 ,堪 比演员 的才艺 知 之甚多 的过 程 。这样 的过程洋溢 着生命 发 垂 的 ’ 。 ”教室里一 下静了下来 。 老师说 :“ 你
在于 以 自己 的 “ 低 调”引发学 生 “ 高调 ” ,
二 、师 生 交 流 体 现 课 堂 教 学 之 美
开唱 时的 “ 静 ” 的 “ 静 ”, 到演 出结 束时的 “ 动” ——
师生之 间用语 言进行交 流 ,是课堂教 学 图示呈 现 出六处 波折 。但也 有学生认 为应该 因为观众 的热情始终如一 , “ 静” 的突 出特点 。真实展 现生命成 长 的课 堂中会 用直线表示 , 个 看似 简单 的引导 ,真正触及 了学生 的兴
而新 型课 堂美学 观恰恰 相反 ,认定课 堂 的诗句 ,前 者描述 了直线 与地平面 的垂 直形
不对 ,课文 中应 当就指柳树 。”
三、课 堂教 学呈现含蓄之美 课 堂教学含 而不宣 ,蓄而不露 ,才会具
例如 :在讲 “ 大漠孤烟直 ,长河 落 日圆” 有更深厚 的审美意蕴 。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

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景”,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自然美在文学领域,有的作品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作品则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

就美学来说,“浓妆”也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有时往往偏好于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

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自然美在课本中随处可见。

请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的“过”字,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到朋友村庄去做客的一首诗。

这首五律用了简洁的语言,平平静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普通题材,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兴奋的词语,已经到了自然“看不见诗”的程度了。

那么这首五律诗中的佳作,其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诗的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用鸡黍办了酒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这个开头似乎就像日记上的开头,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环抱在村子的四周,而青山斜在远处的城郭之外。

“合”“斜”两字极为传神,但又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

这个村庄坐落平野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恬淡幽静。

正因“故人庄”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宾主临窗举杯,畅快痛饮。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酒席,举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

一个农家小院里,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遭到的挫折与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忧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作者:陈小春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02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自然不能忽视美的教育。

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从而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一、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课文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感知材料,是树立学生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加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但是要想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首先就要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每一位学生之间架起相互沟通和共同进步的桥梁。

“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孩子的学习、纪律等问题,很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产生不同等级的划分:好的、一般的、比较差的……有时也会产生区别对待。

但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就要把学生放在心中同一水平线上,相信所有孩子都是美的,相信他们在教师的教育帮助下都会有好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优胜劣汰的过程。

教师内心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在教学中才会自然流露出对他们的热爱。

我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

我从不对学生“恶言相向”,总是积极帮助他们找优点,给予他们鼓励。

在我对学生的赞美中,他们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积极向上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学生积极的评价,要有技巧地去赞美,我想也是“美育”的一部分。

二、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技巧。

“大声朗读”能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的内容、意境,进入一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恰到好处地领会它的气势、节奏和神韵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受语言文字能力限制时,对课文艺术美的感受要大打折扣,而教师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个心情愉悦的过程 , 审美者在享受美 的同时 , 会产生一种愉悦 的
心理 , 从而使 自己的内心得到升华。 ( 二) 美 育在语文教学 中的特殊 内涵
求知欲也会不 断增强 , 语文教学 的质量也将迅速得到提高。
( 三) 在语文教学 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是语文教育 的重要 内容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品的美。 ( 三) 通过指导阅读 , 引导学 生鉴赏美 鉴赏美 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阅
社会 因素 。在中 国的教育体制 中 ,高考是 中学教育 的最终
目标 , 所有的学科教育 都是 围绕 高考 展开的 。由于过 分注重学 生 的分数 , 所 以语文教学 中的美育就被无情地忽略 了。
三、 新 课 程 背 景 下在 语 文 教 学 中实 施 美 育 的有 效 途 径
陶、 感染 、 潜移默化 的影响 , 使学 生能在情感交融 中获得美 、 创造
美 。语 文教学 中的美育有其丰富 的内涵 ,教材 中的每一篇文章
( 一) 挖掘美学因素 , 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美感体验 ,就要努力去发掘
都有其 独特 的美 , 它们是美的绝 佳载体 , 充分认识并挖掘教材中 美学 因素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 首先要去感受美 , 然后再结 的美育 因素 , 利用这些美 育因素服务教学 , 是语文教学 工作 的必 合 自己的经验去与学生分享美 。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要善于发
要环节 。
掘美学 因素 , 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 二) 创设审美情境 , 引导学生感 悟美 审美情境对学生审美 意识 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能够使学
( 一) 美育 的特点 “ 美育 ” 一词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剧作 家 、 美术家 、 历史学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一、课文文学价值的传递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课文的教学。

优秀的课文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美,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情感。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不仅要传授文字的含义,更要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情感、道理和艺术美感,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文领悟到美好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激发出他们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课文美学特色的呈现除了价值的传递,优秀的课文还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掌握能力较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手段来呈现课文的美学特色,例如在朗读时刻意的抑扬顿挫、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受情感色彩的变化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感受。

三、作文的艺术性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培养是一项既基础又重要的任务。

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具有很强的美感培养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作文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通过语言的组合和表达方式来呈现出自己所想的东西。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和表现能力的提高将极大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四、扩大阅读面、拓展文化视野基于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他们走入阅读世界,从而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美的相通。

同时,教师所选的读物中应该包含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学作品、诗歌和美术作品等,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美,让他们具备发现、欣赏及评价美的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美育教育工作。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写作实践中领悟美,懂得欣赏美,并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扩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出真正具有对美有深刻理解和创造能力的小学生,为他们的人生稳妥做出巨大的贡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摘要: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研究者的深入探讨,这与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审美教育的不够重视有关。

通过对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中学语文学科审美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方法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而这里的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中对美的实践。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弄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一、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美读既指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

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使学生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

读高尔基的《海燕》,就要把“热情”“渴望”“高亢”的感情基调,由低到高,由缓到急,读出景物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琅琅读书声,在课文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

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失策。

不美读,不多读,学生缺乏情感,缺乏对课文美的感受,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既不可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加强朗读,训练美读,这应成为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

如果真能从美读入手来改革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出现一个新面貌,必将使他们在美的感受中增长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能力,收到语文美育的良好效果。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

它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的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与鉴别的程度,并能给予审美评价。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应紧扣教材,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挖掘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针对年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美;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途径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由语文课的特点、性质、内容决定的。

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正确而积极地实施审美教育呢?我的做法是:紧扣教材,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挖掘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针对年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美;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一、紧扣教材,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挖掘美中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名家名篇,其余的也是优秀佳作,遵循着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美的多种风格,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为语文教师实施美育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善于使用教材,把课文中蕴含的美充分地挖掘出来,就能使语文课堂变成美育的一块重要基地。

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教材中的美大致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这三种美的感染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

语文教材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美的典范。

如: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毛泽东的笔下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开阔与磅礴,在苏轼的笔下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和豪迈,在李健吾的笔下又是那样朦胧而瑰丽,在刘白羽的笔下显得雄伟而险奇,在柳永的笔下又显得悲怆而伤感。

这些作者通过自己的笔,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自然画卷,令人身临其境,油然而生爱慕向往之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运 用远 近 相 连 。动 静 结 合 的 手
周 伟 芬

关 。如 何在 新 课 伊 始 , 速 把 学 生 引 入一 个 美 的 境 界 。 迅
并 使 之 注 意 美 和 感 知 美 是 语 文 教 师 该 认 真 设 计 的 。 为
此 , 语 要 针 对 课 文 内 容 , 据 审 美 需 要 , 打 动 学 生 心 导 依 能 灵 , 之 产 生 共 鸣 , 且 要 干 变 万 化 , 拘 一 格 : 讲 述 使 并 不 或
当前 , 着教学改 革的深入 发展 。 美教 育越来越 随 审
受 到 重 视 。 在 初 中语 文教 材 中 , 录 了古 今 中外 的许 多 收
想 感情 又 会 如 何 。从 而 学 生 达
到 情 感 的 迁 移 , 受到 美 好 感 情
文 质 兼 美 的 文章 。这 些 作 品题 材 广 泛 。 及 政 治 、 技 、 涉 科
和 高 尚情操 。例 如 , 教 学《 的 老 师》 藤 野 先 生》 , 在 我 和《 时
我 根 据 文章 评 价 老 师 的 优 秀品 质 , 导 学 生 认 识 老 师 的 引

育 茂淡 话又教 学 如仃渗连 美

言 一 行 、 颦 一 笑所 蕴含 的 美 质 ; 教 学《 一 在 愚公 移 山 》
或 形 象 。其 特 点 是 描绘 如 画 , 意 蕴 丰 富 , 人联 想或 想 象 。在语 启 文 教 学 中 ,我 们 应 当细 心 分 析
意 境 、 入 意 境 , 起 学 生 的 无 深 勾
如何 渗 透 美 育 ?本 人 认 为 : 师 要 挖 掘 审美 的 因素 , 启 教 开
心 弦 , 富 学 生 的 内心 世 界 , 步 培 养 学 生 的 优 秀 品 德 丰 逐

语文视角下的小学美育教育

语文视角下的小学美育教育

语文视角下的小学美育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是以人文性为根本属性的语言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是语言美的集中体现,通过它进行学生美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最美的、符合美的规律的语言,同时也能使人的情感变得高尚、美好。

因此,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抓住教学契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堂融入美育教育的意义鲁枢元先生曾说:语言、生命、诗是三位一体的,真正的语言是诗的语言,真正的诗性是人的本性,人类将在语言的虹桥上走过诗意的人生。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丰富多彩、耀眼绚烂的美,明亮的星辰、广阔的大海、晶莹的露珠、飞舞的落花它们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言的美、情感的美、各种艺术形象的美语文教材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斑斓画卷。

翻开语文课本,一篇篇充满人性美的文章俯首即是。

因此,小学语文课应该是最富有趣味性、美感性和人文性的课堂。

然而,长期的功利主义笼罩下的应试教育,将语文教学变成了灌输知识的渠道,只顾应付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更勿论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通过对语文教科书中语言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培养小学生初步地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

同时,培养儿童初步爱美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感,美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初步地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实施的途径第一,感知是美育的基本路径。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历不多,阅读面不广,对美的理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因此,通过"感知教育"的方法,比枯燥乏味的灌输美学概念、术语效果会更好。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文学 作品中的人物 、 景象 、 场面 、 事态环境 , 无不 体现着作 者的思想 感情和审美观点。人物形象是文 学形象 的核心 , 中学课 文 中的孔 乙己 、 葛亮 、 如 诸 屈 原、 窦娥 、 夏瑜 ……这些 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都深 刻地 反映了社 会生活 , 表达 了作者 的爱憎褒贬 。 我们 相信 : 了美 的心灵 , 有 岂能没有发现美的眼 睛 ; 了发现美 的眼睛 , 有 何愁不能发现美 !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巩义市第七高级 中学)
二 、 华 美 升
新课伊始 , 教师切忌一上讲台就阅读讲析 , 不妨 精心设计三五句导 语 , 设一 种美 妙 、 创 和谐 、 奇 的 新 气氛 。这样可 以紧 紧抓住学 生 的注意力 , 引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激发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 。 2 声情并茂 , . 获得 美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 的美 育渗透 中占据着 十分重要 的地位 。朗读 , 尤其 是 教师 的范 读 , 一 种语 言艺 是 术 。教师要在深刻理 解思想 内容 的基 础上 , 运用 朗 读技巧 , 理好轻重 、 缓急 、 停顿 、 语气 、 韵律 , 使用普 通 话有表情地 朗读 。教师声情 并茂 的 朗读 , 如涓 涓细 流浸入学生心 田, 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脾 , 能引起 他们 情感的共 鸣 , 使其 迅 速进 入形 象 思维 , 引发他 们 回 忆、 思索 、 联想 , 唤起他们 对文 章形象 爱憎褒 贬 的审 美判断 。学生在初 步感知课 文 内容 的基础上 , 教 在 师的指导下 , 进行个 别 、 组 、 分 分角 色等多 种形式 的 朗读 , 进一步体味 、 鉴赏 文 中的形象美 , 到美 育 自 达 然渗透 的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美 学 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作, 而是 作 者 的情 感 化 身 , 能 真 正 理解 意 境 , 而读 出 才 从 意境 的美 。引导 学 生 运 用 联 想 、 象 认 真 地 揣 摩 、 析 想 赏 诗 词 , 养学 生 创 造美 的能 力 。 培
切 温 暖 而又 苍 茫 的感 觉 , 自己 孤 寂 的 情 绪 巧 妙 地 融 化 把
在广 阔的 自然景物的描绘 中, 达到至高 的艺术境界。杜 牧的《 江南春》先描绘 了七种 事物 : , 黄莺、 花、 红 绿树 、 山 庄、 水乡 、 酒旗 、 春风这些江南 春景, 接着 又写 了楼 台、 寺 院, 添了一层神秘 的美 , 增 寺院庙宇需要 多少 民脂 民膏
如 文天 祥 “ 生 自古 谁 无 死 , 人 留取 丹 心 照 汗青 ” 英 的
和痛心之情 ;我的空 中楼 阁》 《 的欢快喜悦之情 ……无不 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 品中的真情美 。
四、 会 诗 词 的“ 境 美” 体 意
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 语文知识的讲授外 , 还包 括对学生进 行思想 、 品质 、 情感 、 审美 的教 育 , 如王维 的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 日圆” 让我们 看到塞外 奇特壮丽 , 的风光 , 画面开 阔, 意境 雄浑 , 浩瀚 无边 , 一个“ ” 孤 字写 出了景物的单调 , 紧接一个 “ 字 , 直” 却又表现 了它的劲 拔, 坚毅之美 ,长 ” “ 字表现诗人 的感觉 , 圆” “ 字给人以亲
雄气概 ; 范仲淹“ 天下之忧 而忧 , 天下之乐 而乐” 先 后 的
高 尚人格 ; 迅 先 生 “ 的 猛 士 , 于 直 面 惨 淡 的 人 生 , 鲁 真 敢 敢 于 正视 淋 漓 的鲜 血 ” 的疾 呼 号 召 ; 参 “ 如 一 夜 春 风 岑 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学实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学实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学实践作者:种桃叶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04期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同时,语文当中的美学因素也非常多,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良好途径。

但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语文之美,认为语文比较枯燥乏味,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美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响应新课改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号召。

一、关于美学及美学教学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学科,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不仅属于思辨学科,也属于感性学科,和心理学、神话学、人类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之间有密切关系。

美学教育即讲解美学的教育,需要讲解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审美文化学、形式美法则、美的起源等各方面知识[1]。

美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美学教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受语文当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性1.美学教育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力。

兴趣的基本来源就是对美的追求,开展美学教育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学教育的关键目标,通过开展美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以及生活当中的美,并让学生主动创造美。

第三,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在美学教育中,教师会通过启发引导、感知品味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2]。

2.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我国的教育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与高尚情操,所以应该也很有必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语文即语言文学,语文不仅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而且我们语言具有特色美,我们文学具有艺术美。

学生有了爱语文之美、追求语文之美的心理,语文的学习就会变成自愿自主学习的事情。

学出语文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语文味充分体现了美学美育的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

语文是美,语文是文化的语文,是鲜活的生命;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科学意义上的语言是美化生命、强健生命、表现生命的皮肤和骨骼。

此外,对于教育者而言,语文教学融汇了深深的艺术气息,不容忽视的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美学的艺术教育。

语文教学艺术不是艺术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是使得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殊技艺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艺术融入了施教者对人生的体验、情感、创造等,因而是艺术化的语文教学。

其具有:一、情感性,既要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艺术,就必须有情感的交流,爱心传递,形成富有情感意味的语文教学情景;二、创造性,语文教学不能死守某种程式化的方法,不是某种语文教学的机械模仿,而是富有独立思考的见解,是教学内容的创造,也是方式方法的更新,因而有着教者的风格特点和创造心血;三、审美性,这是语文教学艺术突出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应力争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力求将教学关系转化为一种审美关系,从而使活动期间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在语文教学美育中,由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各项容外物到内物的升华中去,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美学教育深入其中,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重视美学的艺术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步骤:科学、技巧和艺术。

‛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优秀的教学成果,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追求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如仲淹仅凭一张图几首诗写出名扬四海的千古之作,留给我们如身临其境的壮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鼎湖山听泉》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美:‚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哄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因此,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

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把语文味看成是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它具备成为逻辑起点的基本条件。

(1)语文味反映了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

既然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个性是‚味‛,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语文教育的审美个性也应该是语文味。

(2)语文味是中国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最高范畴。

语文味是一个最高的抽象,是对汉语文教育审美个性的最高概括,因而具有本质性、综合性和简约性特点。

(3)语文味概念内涵着汉语文教育活动的一切矛盾的萌芽,潜在着汉语文教育活动发展和转化的推动力量。

列宁在论述《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

这一分析从最简单的现象(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

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总和中的,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作为逻辑起点的范畴要满足推演的需要,必须是研究对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关系,它内涵着其后概念、范畴、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

因而,由这样的起点始发的概念与范畴的逻辑推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必然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而语文味恰恰是语文教育过程中起着‚细胞‛作用的辩证范畴,它本身虽然十分抽象,但它却潜在地包含了汉语文教育中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矛盾或矛盾的萌芽,同时,它能把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进来,也能把古今所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华和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长处吸收整合进来。

因此,它是一个类似生物学中的‚细胞‛、《资本论》中‚商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味‛,即能涵盖本学科所有其他概念系统的总概念,因此,它符合作为汉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条件,是中国(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

(4)它符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历史在这里指汉语文教育的发生发展史,逻辑在这里指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特殊审美个性所决定,汉语文教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的审美个性就是语文味。

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

因此,汉语文教育美学体系如果以语文为味逻辑起点开始叙述,就能体现逻辑的与历史的进程的一致性,就能以逻辑起点的抽象所反映出的简单规定性,反映历史进程的起点所表现出的简单规定性。

首先,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教育美学体系,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具体表现在:(1)有利于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和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广大教师有三重任务:一是理解新课标,二是实践新课标,三是发展(或完善)新课标。

一方面,理解和实践都要避免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

例如,在整个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育理念,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等,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也是各学科带有共性的理念。

但在具体贯彻这些理念的过程中,各学科不能忘了各学科的特点。

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落实新课标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不能忘了语文课还是语文课。

换言之,无论你运用什么新观念新方法,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

另一方面,新课标既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更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加以发展和完善。

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有可能对新课标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2)是对目前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完善或补充。

语文教育中确实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但从理念到实践都夹杂了许多非语文因素。

而语文味理论,既吸收了素质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化现象的产生。

(3)是创立有深圳特色的语文教学流派的有益尝试。

最近,中共深圳市委从战略的高度发出‚文化立市‛的号召。

随之在《深圳特区报》上展开的‚文化立市‛的系列讨论中,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要文化立市就要呼唤深圳流派。

我们认为,文化立市,首先是教育立市,呼唤深圳的文化流派,必然要呼唤深圳的教育流派。

流派的确立首先必须提出有个性的思想体系。

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教育美学体系,正是响应这一呼唤的具体行动。

而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的新的语文教育美学体系,有可能成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名副其实的《中国语文教育美学》,有可能成为深圳市中语界对当代语文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

其次,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新的语文教育美学体系,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引领目前的语文教改走出形而上学的困境。

目前的语文教改存在许多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

例如,有的语文教改课题,把一堂课的每一个步骤或环节规定得很‚实‛很‚死‛,把语文教学模式化;有的教师很肤浅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最终把语文课上得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缺乏语文味,违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有的单位的语文课改经验交流中竟提出:‚我们进行语文课改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现在是学生牵着老师走‛。

这种形而上学的倾向如不尽快纠正,必将贻害无穷。

与此相反,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本着按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的原则,在积极鼓励教的个性和学的个性的张扬的同时,坚决反对和拒绝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因此有利于开拓语文教改的新局面。

景致当我们面临应试的压力,语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的时候,当我们面临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之时,当语文的美不断流失的时候,我们不妨把美学带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全体学生。

不急不躁,乘美游心。

让我们的学生逐渐优雅起来,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崇高起来。

一、语文本身就是美2、语文的美,俯拾皆。

语文教学,路在脚下,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思维过程。

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雾蒙胧,水朦胧,人朦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悟着它的气魄与美丽。

我们要在课上要深刻领悟语文之美:"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二、美学与语文天赐良缘,山麓山顶紧相随1、美的本质与语文教学情投意合。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特征。

‛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改造。

创造离不开文学的形象思维。

为什么美的事物能引起人们的普遍的喜爱呢?一是因为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

创造中发展、显示了人的智慧、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

高尔基说:‚照天性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二是审美判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能力,并随着环境熏陶和媒介的引导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最终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