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模式介绍

合集下载

项目管理的模式

项目管理的模式

项目管理的模式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对项目的目标、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进行规划、执行、控制和评估的过程。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有多种不同的模式可以应用,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和特点。

一、瀑布模式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它以线性顺序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的顺序依次进行,各个阶段之间有严格的依赖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明确、稳定的项目,能够提供清晰的项目计划和里程碑,但缺点是不能应对需求变化和风险。

二、敏捷模式敏捷模式是一种迭代、增量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项目管理通常采用Scrum、XP等敏捷方法论,以用户故事为基础,通过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不断优化产品。

敏捷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创新性强的项目,能够提供高度灵活和透明的项目管理,但需要团队具备高度的自组织和协作能力。

三、融合模式融合模式是将瀑布模式和敏捷模式相结合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

在项目的初期,采用瀑布模式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以确保项目的整体结构和基础功能。

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采用敏捷模式进行迭代开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和市场的反馈。

融合模式能够兼顾项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但需要合理安排瀑布和敏捷的阶段和工作内容。

四、精益模式精益模式是一种以价值流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消除浪费和持续改进。

精益项目管理通常采用看板和持续流的方式,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批量,提高项目的交付效率和质量。

精益模式适用于高度重复和标准化的项目,能够提供快速的交付和持续的改进,但需要团队具备高度的流程优化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是一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项目管理模式的灵活应用。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变化、风险评估和团队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混合模式能够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管理,提供最佳的项目管理效果,但需要灵活把握不同模式的应用时机和方式。

7种项目管理模式

7种项目管理模式

7种项目管理模式七种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合理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顺利完成。

在项目管理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可以应用。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分别是瀑布模式、敏捷模式、迭代模式、螺旋模式、增量模式、精益模式和混合模式。

1. 瀑布模式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按照线性顺序依次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且不可逆转。

瀑布模式适用于需求明确、稳定的项目,有明确的规划和预算,并且不需要频繁的变更。

2. 敏捷模式敏捷模式是一种灵活、迭代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模式通过将项目拆分成小的、可迭代的工作周期,称为“迭代”,来逐步推进项目。

每个迭代周期通常持续2-4周,团队在每个迭代结束时交付可工作的产品增量。

敏捷模式适用于需求不确定、需要快速反馈和变化的项目。

3. 迭代模式迭代模式是一种与敏捷模式相似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将项目分解成多个迭代周期来推进。

不同之处在于,迭代模式通常更强调规范和控制,每个迭代周期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会进行评审和总结,以便在下一个迭代中做出调整。

迭代模式适用于对控制和规范要求较高的项目。

4. 螺旋模式螺旋模式是一种风险驱动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在项目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螺旋模式将项目分解成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开始时,团队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会进行评审和总结,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螺旋模式适用于风险较高、复杂的项目。

5. 增量模式增量模式是一种逐步添加功能的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快速交付部分功能并不断迭代完善。

增量模式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包含一些核心功能,团队先交付部分功能,然后根据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项目管理是指通过对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估,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

在实施项目管理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模式来有效管理和协调项目各方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1. 功能型组织模式(Functional Organization)功能型组织模式是指将项目组织嵌入到现有的职能部门中,项目经理只负责协调和管理项目活动,而项目团队成员的上级领导仍然是各自的职能经理。

这种组织模式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小、项目周期较短、项目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优点是项目团队成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缺点是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有限。

2. 项目型组织模式(Project Organization)项目型组织模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项目而设立的独立组织,项目经理在该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权力和资源调配能力,项目团队成员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

这种组织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协调能力。

但在项目结束后,组织可能会解散或被改组,项目团队成员需要重新分配到其他项目或部门。

3. 矩阵型组织模式(Matrix Organization)矩阵型组织模式是功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结合,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共同管理项目,项目团队成员同时向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汇报。

这种组织模式适用于中等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资源,同时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然而,由于存在双重领导和权力冲突的问题,需要高效的沟通和决策机制来解决。

4. 虚拟型组织模式(Virtual Organization)虚拟型组织模式是指通过跨组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组织,由项目经理进行协调和管理。

这种组织模式适用于跨地域、跨行业的项目,可以灵活调配资源和专业知识,降低成本和风险。

然而,由于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组织,存在沟通、协调和文化差异的挑战,需要强大的项目管理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管理中的七个设计模式介绍

项目管理中的七个设计模式介绍

项目管理中的七个设计模式介绍在项目管理中,设计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

设计模式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些需求,根据经验和实践,一种可以复用的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在项目管理中非常有用。

1. 单例模式在项目管理中,单例模式非常有用。

单例模式是指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实例被创建。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单例模式来保证某些资源只被使用一次,比如数据库连接等。

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模式,它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对象。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各种对象,比如组件、模块等。

这样可以降低代码的耦合度,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让多个对象之间保持同步。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监控某些事件的发生,比如用户登录、订单提交等。

这样可以让多个模块之间保持同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业务逻辑操作。

4. 外观模式外观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可以为复杂的系统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外观模式来简化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在单独的模块中,然后使用外观模式来简化对外的接口。

5. 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将请求封装成对象,然后在不同的对象中传递。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模式来将多个操作封装成一个请求对象,比如撤销操作、恢复操作等。

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可以将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进行适配。

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来解决各种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比如将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适配、将不同的数据格式进行适配等。

7.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可以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而变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九种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九种模式

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九种模式,以期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九种模式1. 项目导向型管理模式项目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为核心,将项目目标、项目进度、项目成本、项目质量等要素进行整合,以实现项目整体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经理是项目的核心,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2. 过程导向型管理模式过程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为关注点,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过程控制,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

3. 质量导向型管理模式质量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项目管理者需将质量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4. 成本导向型管理模式成本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成本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者需关注项目成本,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

5. 时间导向型管理模式时间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进度为核心,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者需关注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6. 风险导向型管理模式风险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风险为核心,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项目风险,降低项目风险损失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者需关注项目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7. 人力资源导向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人力资源为核心,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素质,确保项目团队高效运作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者需关注项目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8. 技术导向型管理模式技术导向型管理模式是以项目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技术优化,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的一种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项目管理是指对于一项任务的规划、组织和控制过程,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管理方法。

不同的项目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

这些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1. 传统的瀑布模式传统的瀑布模式是最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任务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每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交付物和时间表。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项目开始前可以明确界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且需求变化不频繁的项目。

瀑布模式的好处是在项目开始前能够非常清晰地定义目标和任务,从而提供良好的项目控制和可预测性。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需求变化导致改动成本高昂,难以适应变化等。

2. 敏捷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适应变化的项目管理模式。

它强调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通过及时反馈和适应变化来提高项目的灵活性。

敏捷项目管理适用于需求不断变化且要求快速交付的项目。

相比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客户参与。

通过迭代的方式,敏捷项目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同时保持高质量的交付。

然而,敏捷项目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求变化频繁可能导致进度延迟,需要高度自组织的团队等。

3. 增量式项目管理增量式项目管理是一种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增量或子项目的管理模式。

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独立交付的产品,同时也是整个项目的一部分。

增量式项目管理适用于初期需求不完全明确或者项目较大且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的情况。

通过将项目分割为多个增量,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控制、评估和反馈整个项目的进度。

此外,增量式项目管理还可以提高项目的可交付性,即刻提供可用的产品给客户,从而减少风险。

然而,增量式项目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求变化可能导致与之前增量的不兼容,需要良好的整合和协调等。

除了传统的瀑布模式、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喷泉模型、快速原型模式、螺旋模型等。

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主要有七种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CM模式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 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

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

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三、DBM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

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在项目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总称。

它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临时组织起来的活动,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在项目管理中,各种不同的模式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和混合型项目管理模式等。

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又称为瀑布模型,是早期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方法。

它是一种线性、逐步进行的项目管理过程,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依次执行,各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注重计划和控制,强调各个阶段的输出物和阶段的顺序性。

在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文档和成果的确认,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控制。

然而,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此模式在项目开始前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分析,所以对需求变更的适应性较差。

其次,由于项目进程比较复杂,在各个阶段之间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导致项目的灵活性不足。

此外,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通常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可能导致项目延期和成本超支的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灵活、迭代的管理方法,强调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

它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鼓励团队合作和自组织,通过迭代进行快速开发和反馈循环。

在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规划、需求分析、迭代开发、测试和交付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迭代周期,在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日常的沟通和协作,不断调整和改进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需求变更和不确定性,同时能够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它注重快速迭代和反馈,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动。

然而,敏捷型项目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管理(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供选择,如传统水平模式、职能专业分工模式和项目化结构模式等。

本文将对这些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统水平模式传统水平模式是指按照工作职能划分项目组织结构,每个部门负责自己的专业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由项目经理负责。

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程项目相对稳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项目组织结构简单,各职能部门之间配合紧密。

但这种模式存在问题,如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信息传达不及时,易产生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等。

二、职能专业分工模式职能专业分工模式是指按照专业领域划分项目组织结构,每个专业部门负责相应专业工作,由专业经理负责协调和指导。

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具有较多专业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如专业部门间缺乏协调,信息传递不畅,项目进度易受到影响。

三、项目化结构模式项目化结构模式是指按照项目需求划分项目组织结构,每个项目单独组建一个项目团队,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和执行。

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程项目规模大、复杂度高、需求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协调各个专业和职能部门,提高项目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如项目团队建立和解散的成本较高,项目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损失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模式外,还有一种较新的模式是矩阵式组织模式。

矩阵式组织模式是将传统水平模式和职能专业分工模式相结合,形成一种弹性的组织结构。

在矩阵式组织模式中,项目经理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协商和沟通,调配资源和协调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

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程项目规模适中、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和资源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平衡职能专业和项目运营之间的关系,提高项目的绩效和效率。

工程项目主要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主要管理模式

一、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DBB模式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工程项目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

业主负责项目的设计、招标和施工过程,承包商则负责具体的施工工作。

DBB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业主可以自由选择设计、监理和承包商。

但缺点是项目周期较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且变更容易引起索赔。

二、建设-管理(CM)模式CM模式是在DBB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施工顺序,允许在项目早期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项目。

CM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就提供施工建议,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管理施工过程。

CM模式的优点是缩短了项目周期,降低了风险,但缺点是管理费用较高。

三、工程总承包(EPC)模式EPC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给一个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全过程。

EPC模式的优点是简化了项目管理,降低了风险,提高了项目效率。

但缺点是业主对项目管理的控制程度较低。

四、项目管理服务(PM)模式PM模式是指业主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PM公司不直接与项目承包商签订合同,但可以协助业主与承包商签订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履行。

PM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了业主的管理风险。

五、项目管理总包(PMC)模式PMC模式是PM模式的延伸,它要求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设计、招标、施工等。

PMC公司通常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全面的项目管理服务。

PMC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缺点是管理费用较高。

六、其他模式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模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管理模式,如联合体模式、合伙制模式等。

这些模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业主的需求和项目管理的目标来确定。

项目管理模式类型

项目管理模式类型

项目管理模式
一、公司指挥部模式
指挥部是公司派出的项目管理机构,代表公司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对参建各子(分)公司资源配置和资金流向负监控责任,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负连带责任。

参建子(分)公司对所承担项目实施的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负全面责任。

指挥部模式适用于公司中标的大型铁路工程项目,或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具有前瞻性研究的其它项目。

二、公司经理部模式
经理部是公司设置的项目管理机构,代表公司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负责经理部所需包括人力、设备、物资等全部资源的配置,负责作业队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负全面责任。

经理部模式适用于工程规模小的铁路工程项目,或工程规模较大但工程类别单一的工程项目。

三、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是指公司授权委托子(分)公司成立经理部并进行组织、管理的工程项目,被委托单位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负全面责任。

项目部名称可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或投标承诺确定,与管理模式
名称可以不一致。

委托管理模式适用于公司中标造价小于5亿元人民币,或一个子(分)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工程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一、线性组织结构模式线性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唯一指令源,即项目由一个负责人直接领导,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执行任务。

该模式优点是结构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缺点是要求行政负责人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这在业务复杂、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难以胜任。

二、职能组织结构模式职能组织结构模式是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

该模式优点是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工作精细的特点,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缺点是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

三、矩阵组织结构模式矩阵组织结构模式是将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

该模式适用于重大攻关项目,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

优点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实行了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潜力;缺点是存在两个指令源,容易导致沟通不畅。

四、DBB模式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是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优点是通用性强,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五、CM模式CM模式即建设-管理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

该模式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

CM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六、全过程咨询模式全过程咨询模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模式针对的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和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工程项目提供工程咨询服务,包括组织、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

工程项目管理七种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七种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求,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形成了以下七种模式:一、DBB模式(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

该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适用于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

其优点是通用性强,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但缺点是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CM模式(建设-管理)CM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

这种模式着眼于缩短项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CM单位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负责管理施工过程。

三、DBM模式(设计-建造)DBM模式是指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负责。

他首先选择一家咨询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一部分工程。

四、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指一国财团或投资人为项目的发起人,从一个国家的政府获得某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

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最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五、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以后,从设计开始,经招标选择工程公司负责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

EPC有很多种衍生和组合,如EP C、E P C、EPCm、EPCs、EPCa等。

六、PMC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建设任务发包给专门从事项目组织管理的单位,再由它分包给若干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在实施中进行项目管理。

七、PM模式(项目管理服务)PM模式是对一个项目从立项、启动、计划、监控、结束到总结的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将工程项目按照一定的计划、方法和技术,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的过程。

在实际项目中,有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针对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也称为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顺序执行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固定的步骤和阶段进行,例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等。

每个阶段必须按照预定计划依次完成,且在执行其中一阶段之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工作。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对项目需求变化较少或者已经明确、风险较低的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迭代的管理方式,强调团队协作、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

在敏捷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被切分为多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称为一个“迭代”,通常持续2-4周。

团队在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一部分功能或产品,以便快速验证和调整。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较为不确定或频繁变化、风险较高的项目。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逐步加工的管理方式,将项目分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逐渐完善和提高产品功能。

在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被切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能够独立完成,并且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每个阶段完成后,产品的功能将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大型项目或者需要长期进行的项目。

混合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敏捷和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此模式下,项目根据需求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混合式项目管理模式较灵活,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自适应式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针对快速变化和复杂环境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项目团队需要随时响应变化,调整和优化项目计划和流程。

自适应式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团队的灵活性和自组织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的变化和挑战。

融合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不同管理模式结合使用的管理方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法。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七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1.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式是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

在瀑布模式中,项目被分为一系列线性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顺序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

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完成,没有任何交叉和迭代的过程。

瀑布模式适用于具有明确需求和稳定性的项目。

2. 敏捷模式(Agile Model):敏捷模式是一种基于迭代和自适应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敏捷模式中,项目团队将项目划分为较小的任务和阶段,每个任务或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称为“迭代”。

在每个迭代结束时,项目团队回顾和评估他们的工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敏捷模式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动的项目。

3. 增量模式(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式是一种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增量或部分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增量模式中,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行的、可交付的产品部分,包含其自身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

每个增量在完成后都会被整合到最终产品中。

增量模式适用于允许不断改进和增加功能的项目。

4.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螺旋模式是一种风险驱动的项目管理模式。

在螺旋模式中,项目团队周期性地执行一系列迭代,每个迭代都涉及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开发和测试。

在每个迭代的结束阶段,团队进行评估和回顾,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个迭代。

螺旋模式适用于需要灵活应对风险和变化的项目。

5. 快速原型模式(Rapid Prototyping Model):快速原型模式是一种通过生成和演示原型来进行项目管理的模式。

在快速原型模式中,项目团队首先创建一个简化的、可交互的原型,以验证和征求用户反馈。

然后,团队根据反馈和需求进行原型的改进,最终生成最终产品。

快速原型模式适用于需要频繁与用户交互和验证的项目。

6. V模式(V-Model):V模式是一种将软件开发和测试活动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设计-招标-施工(DBB)模式DBB模式是指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设计、施工分离,业主对设计和施工分别进行管理。

优点:管理方法成熟,各方对程序熟悉,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项目周期较长,业主需自行管理项目,管理费用较高;设计的可施工性差,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

适用条件:适用于较复杂的项目。

二、设计-建造(DB)模式DB模式是指业主委托设计单位同时负责设计、施工和部分设备采购。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设计、施工和采购整合,有利于缩短项目周期。

优点:项目周期短,管理费用较低;有利于设计、施工和采购的协调。

缺点:业主对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控制能力有限;设计、施工和采购的风险集中。

适用条件:适用于项目规模适中、技术难度较低的项目。

三、建设管理模式(CM)模式CM模式是指业主委托CM经理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CM经理与设计单位、咨询工程师组成联合小组,共同负责项目实施。

优点:有利于缩短项目周期,降低成本;CM经理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提高项目质量。

缺点:CM经理需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适用条件: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

四、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EPC模式是指业主委托EPC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全过程。

优点:项目周期短,管理费用较低;EPC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缺点:业主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控制能力有限;风险集中。

适用条件: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

总之,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根据项目特点、业主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项目成本,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模式

一、总分包模式总分包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全过程或其中某个阶段(如设计或施工)的全部工作发包给一家资质条件符合要求的承包单位,由该承包单位再将若干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工程任务发包给不同的专业承包单位去完成,并统一协调和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

总分包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合同结构简单,有利于合同管理;2. 业主与总包单位直接签订合同,减少协调工作量;3. 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

二、项目总承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将项目设计与施工的主要部分发包给专门从事设计与施工组织管理的项目管理公司,该公司自己既没有设计力量,也没有施工队伍,而是将其所承接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全部分包给其他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

项目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项目管理公司专注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2. 合同结构简单,有利于合同管理;3. 项目管理公司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强调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2. 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3. 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四、项目管理服务模式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项目管理企业不直接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2. 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3. 项目管理企业为业主提供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应根据项目特点、业主需求和项目管理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项目管理的三种模式

项目管理的三种模式

项目管理的三种模式
项目管理是指在预定时间内、预定成本内以预定的质量完成的系统性的活动,为达成某一目标而进行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工作。

现在项目管理的模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敏捷模式、敏捷架构模式和混合模式。

敏捷模式是一种面向需求的持续开发过程,其特点是及时反应、快速变更、以及精益生产。

它主要用于拥有低风险、高可变性的项目中,特别是当需求不断变化的时候。

特征值得强调的是,在敏捷模式下,它的核心思想是由团队自行解决,而不需要有统一的指示者来指挥这一项目工作。

敏捷架构模式,也叫架构驱动,是一种以架构为思考指导的过程,它结合了传统的计划驱动,和面向架构的一些要求。

它主要用于把结构性和行为性的策略结合起来,推动这一项目取得成功。

它的核心思想是每一次迭代,都有一些具体的开发要求和架构方面的要求,要求把它们全部都结合起来来实现。

最后,是混合模式。

这种模式把敏捷模式和敏捷架构模式合并作为项目管理的模式。

它适用于大型项目,可以将多个迭代联系起来,关注整体系统架构,它与每一个迭代的目标和长期项目规划相结合,并在传统敏捷项目管理中加入全面性测试和交付成果。

总而言之,敏捷模式、敏捷架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是项目管理的三种最常见的模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实现系统的理想效果。

只有理解之后并正确地运用,才能使这些模式有效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3篇)

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形成了一套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进行探讨。

二、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概述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通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策划与决策项目策划与决策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组织与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项目团队建设、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和项目风险管理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组织架构,明确项目目标,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3. 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实施与监控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设备采购、项目物资采购、项目合同管理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项目验收与评价项目验收与评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主要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效益评价、项目经验总结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总结项目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三、工程项目管理通用模式的主要内容1. 项目策划与决策(1)可行性研究:对项目进行市场调查、技术评估、经济效益分析、环境评估等,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2)项目立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确定项目立项。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根据项目立项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模式有哪些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的活动,旨在实现项目目标并确保项目在预算和时间范围内高质量完成。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有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管理的多样性。

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一种管理方式,也被称为瀑布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按照线性顺序依次完成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交付。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交付物,且必须在上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项目需求变化较少、目标明确的情况。

2.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敏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变化、注重灵活性的管理方式,强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不断完善产品。

在敏捷开发中,项目被分割为多个小周期,每个周期称为一个迭代。

在每个迭代中,团队完成一部分功能并立即交付,客户可以随时审查和反馈。

常见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Kanban和XP等。

3. 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是将整个项目分成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包含一部分功能的开发和交付。

与敏捷开发不同的是,增量式项目管理模式通常会明确划分出每个增量的功能和期限,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

这种模式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时间较紧的情况。

4. 混合项目管理模式混合项目管理模式是将传统项目管理、敏捷项目管理和增量式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以适应项目的需求和特点。

在混合项目管理模式中,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灵活应对变化和挑战。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管理方式的优势,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

5. 自适应项目管理模式自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反应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强调根据项目需求和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在自适应项目管理中,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进展和问题实时调整计划和策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2)设计与施工专业化阶段的项目管理
业主
业主代表
贷款方
分包商
分包商

分包商
管理协调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3)项目管理专业的诞生
在设计与施工分离以后,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参 与主体的格局,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与施工承包商都变成 了各自独立向业主提供项目建设服务的参与主体。随着工程 项目交易中招投标制的逐渐采用,分阶段分专业的平行发包 模式成为通行的工程项目采购模式。该模式下,由于交易界 面与合同界面的增加,业主自身管理项目能力逐渐不足。且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变大,技术越来越复 杂,对项目管理专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业主从而开始 寻找代表来进行项目管理,自身负责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 因为设计者最了解工程,因此业主首先聘请设计者作为 雇主代表来监督、检查承包商的工作。这种项目管理模式中 “业主、承包商、工程师”的“三角关系”正式形成。
4)设计 “可施工性”不够,出现质量责 任时,设计与施工易推诿;
缺点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DBB模式的治理结构
建筑师/咨询 工程师的顾问 建筑师/咨询工程师 (进行可研、设计等) 建筑师/咨询工程师 (进行施工监理) 承包商 分包商 供 应 承包商 合同关系
业主自行管理
委托管理
项目管理专业化
多种管理模式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业主的决策权不断被削弱,外部机构由工作责任不独 立(为业主提供服务与支持,但不需要承担决策责任)发展为不完全独立 (业主管理的必要补充),进而发展为责任基本独立(代表业主实施管理)。 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由“建管合一”逐步发展为“建管分离”。
业主
开车
工程师 设计 (雇主代表) 采购 施工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5)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和项目管理承包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可见,伴随着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的演变,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从最初的业 主自行管理,逐渐发展为委托他人专业化管理。在项目采购模式逐步走向集 成化的进程中,项目管理实施主体从最初的工程师发展为社会化、专业化的 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企业。他们因其全过程的集成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为业 主提供分阶段的或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咨询,或者项目管理承包(PMC)。
建筑师负责 设计营造师 管理工匠
分阶段分专业平 施工总承包 行承发包模式: DBB、CM、 设计总承包 分离出QS、咨 DB、EPC等 项目管理总承包 询、监理
总承包企业出现 采购模式多元化
建筑师出现 工程承包企业出现
14世纪
15世纪
17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工程项目的采购经历了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演变历程,即从最初 建管一体方式发展到专业分包实施方式,再发展为逐步集成化的模式。演化至今形成了 多种采购模式。业主在采购工程项目时,需要结合项目特点与自身需求选择其中更为 合适的实施模式。
(1)DBB模式(Design-Bid-Build)
即设计-招标-建造方式,是传统的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世行、 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FIDIC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该模式。我国 目前采用的“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基本也是参 照此模式。 该模式下,业主委托建筑师/咨询工程师(工程师)进行前期可研等工 作,待项目立项后再进行设计、编制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完成后协助业主 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承包商可进一步分包。业 主一般指派业主代表与咨询方和承包商联系,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因投资控制的重要性,业主常指定工料测量师(造价工程师)为业主 代表监督设计与施工,而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则授权工程师(监理工程 师)进行。
随着项目管理成为一门学科与专业被认同,项目管理工作日益受到业主方 和受益者重视。发达国家出现了专门从事项目管理业务的公司。作为社会化的 专业公司,其规模不大,但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专家,能根据业主需要提供各 种项目管理服务。这类公司可以受业主委托担当雇主代表“工程师”的角色, 也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承包(PMC)。 在此模式下,业主在考虑工程承包方式时仍可据项目特点,或选择EPC总 包,或E+P+C分包等方式。
业主
工程师
承包商
体现于
FIDIC红皮书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当社会经济和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时候,社会上没有设计、建造等 专业分工。项目的设计、建造和项目管理基本上都由业主自己来运作,或 者仅仅雇用工匠来完成;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一门专业尚未被人们所 认识。 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和协作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 建筑业的分工也开始逐步细化。最先是业主从项目建设具体任务中脱离 出来,开始由工匠负责设计和施工。但业主仍主要依靠自己对工程项目 进行管理。
特点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的分析对比
“三角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两大特点:(1)业主从自 行管理工程项目转变为委托他人进行项目管理;(2) 精通设计的工程师作为雇主代表直接从事工程项目的管 理。这一方面,促成了项目管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出现, 同时也促进了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不断发展。 业主——工程师——承包商的“三角”模式作为一 种 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土木工程、世行项目、亚洲 开发银行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FIDIC红皮书的合同 范本便是基于这种项目管理模式而提出。
(4)项目管理专业崛起、工程公司应运而生
业主 雇主 代表
总承 包商 设计
开车 施工
采购
长期以来,“三角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被 广 泛采用,成为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然而,随着经济与技 术的发展,项目大型化、技术复杂化与专业化以及工程项 目本身的系统性特点越来越受到认同,使分阶段多主体管 理的传统采购模式缺点凸显。在项目采购模式演变过程 中,一些新的注重阶段间整合的总承包模式逐渐出现并受 到青睐,如DB、EPC等,并催生了一批国际性的工程公司。 与此同时,项目管理领域则由于承包商资产专用性地提 高,管理协调复杂性的增加,对承包的协调与监管的专业 能力的需求不断上升。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二、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演变
(1)业主自行管理阶段
优点
1)长期广泛在世界各地采用,管理 方法成熟,有关各方均熟悉程序; 2)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 可控制设计要求,较易提设计变更; 1)实施周期长、项目投产时间推迟;
DBB 模 式
2)工程师不易控制工期;
3)管理协调复杂、业主管理成本高;
3)可采用各方熟悉的标准合同文件, 双方均明确各自应承担的风险。
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 Institute of Public Project &Cost Engineering, IPPCE 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 Train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 TCC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