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 泽 东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歼灭”“业已”“锐不可当”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
03
人的大无畏精神。
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 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解放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 交代清楚。
(2)对于中路军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 此路略写。次写西路军,详写。最后写东路军,详写。
1.文中有许多语句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2) 横渡长江。
“百万”“冲破”“横渡”以数量的庞 大和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 现了我军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生》萧红)
D项“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放在此处语境里,和句子前面的“以为”语义重复。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 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 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品味。文中的语 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毛 泽 东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歼灭”“业已”“锐不可当”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
03
人的大无畏精神。
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 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解放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 交代清楚。
(2)对于中路军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 此路略写。次写西路军,详写。最后写东路军,详写。
1.文中有许多语句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2) 横渡长江。
“百万”“冲破”“横渡”以数量的庞 大和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 现了我军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生》萧红)
D项“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放在此处语境里,和句子前面的“以为”语义重复。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 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 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品味。文中的语 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整 体 感知
小组交流: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写望到出“了庄外中临路河空军地渡上的江一座的戏时台,间模、糊在地远点处的、月夜人中数,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 ➢ 经过:中陆军首先渡过,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
长江。
整 体 感知
思考: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我”望域到)“庄、外临战河况空地三上个的一方座面戏台总,模领糊了在远全处文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创 作 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 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整 体 感知
小组交流: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写望到出“了庄外中临路河空军地渡上的江一座的戏时台,间模、糊在地远点处的、月夜人中数,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 ➢ 经过:中陆军首先渡过,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
长江。
整 体 感知
思考: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我”望域到)“庄、外临战河况空地三上个的一方座面戏台总,模领糊了在远全处文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创 作 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 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时效性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
“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
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预习资料速查
新闻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 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 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新闻必须经 过新闻媒介传播。 新闻的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抒情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 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 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 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上述议论,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论述的?论述的作用意义 是什么? 主要抓住第二方面来论述。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文精读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 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 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课文精读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 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课导入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 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 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 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 的硝烟岁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 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 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 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 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整体感知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安庆
九九 江江
江江
芜
阴阴
湖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思考: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 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 一起写。
❖ 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
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教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
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 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 分是哪几句?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 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 ❖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
夸张。
❖ 2.报道迅速及时。
❖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 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 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本文的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 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具体分析本文导语的作用
❖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 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 1、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 2、“百万大军”—人(数之多 ),排山倒海,无坚
“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 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 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 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报道准确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 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分析主体部分
❖ 1、主体部分的层次。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阐释具体内容
敌军:纷纷溃败 我军:直取对岸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整体感知:明确消息的特点
①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本则消息, 找出它们的区别
1.发电时间不同 2.报道内容不同 3.增加了新闻的背景
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真实性
课文精讲:标题和导语的关系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思考: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没有“背景”?
学生再读消息的主体部分,从主体的内容的角度去分析。
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听见南京 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该部分为消息的 背景,可见”背景”和“结语”有时会
包含在主体中。
梳理结构
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
胜我 利三 南十 渡万 长大 江军
详略上,中路军已经详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略写。 而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战略意义比较重大, 所以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详写。
这样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来安排顺序,有详有略,可使文势掀起 高潮,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课文精讲:背景的作用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
标题是对新闻导语的概括,拟写标题 应该从新闻的导语入手。
精讲课文:主体详略的处理
▪ ①、自读消息主体部分,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情 况。
▪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 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 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 所向无敌的气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情境导入 3 整体感知 4 问题探究 5 品味语言 6 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合作探究
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产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问题探究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
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 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 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 (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 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 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情境导入 3 整体感知 4 问题探究 5 品味语言 6 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合作探究
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产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问题探究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
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 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 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 (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 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 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渡江三路大军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兵力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 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东路军(南京—江阴)
一、从新闻要素出发学习课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 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新闻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鄙弃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 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纭溃退, 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照鲜明。
背景知识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 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已成定居。但国民党反动派继 续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 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 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并取得胜利, 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八年级语文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悍然
——败退。“溃”, 溃败。
——蛮横的样
子。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新闻基础知识:
1、定义:对国内外新近发 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 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2、新闻的记叙六要 人素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读新闻要抓住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 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 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 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 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 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 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 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
渡长江
人数多
渡江概况
课 导语(:第1、2两句()从四个 战线长
文
方
攻势猛
结
面概括) 战况好
构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初2中3八日年级全语文体课件渡过长江。
开头的小字部分是什么内 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 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 和地点。
瑰宝 gu
负隅顽抗y
杜(聿明ī(y) ) (阌乡(wén)ú )
气势磅礴ùp(á b)( )
ng ó
阻遏 è () 高屋建瓴lín ( )g 撰写(zhuàn )
古宛县w( ǎn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结语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 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 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 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 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 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 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语言品味: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中第三组语 句思考:课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什语
作者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 人毛泽东之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民解放军
1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 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 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 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 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 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 激扬的硝烟岁月。
百舸争流,锐不可当 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下加点词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含”指不包括,体 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 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交流点拨】“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 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 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的气势。
•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 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 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 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
长江的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 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4.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
(3).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不料 ”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重难点小结
本文主体部分依次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东 路军的作战情况,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体现了作 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在新闻报道中插入简要 评论,分析原因,提升了新闻的高度和深度,深化 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渡江人数
三十万 三分之二
1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 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 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 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 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 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 激扬的硝烟岁月。
百舸争流,锐不可当 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下加点词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含”指不包括,体 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 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交流点拨】“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 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 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的气势。
•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 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 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 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
长江的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 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4.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
(3).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不料 ”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重难点小结
本文主体部分依次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东 路军的作战情况,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体现了作 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在新闻报道中插入简要 评论,分析原因,提升了新闻的高度和深度,深化 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渡江人数
三十万 三分之二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一等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件
2.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 观倾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有很大关系。
这样写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 因,又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 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消息两则
毛泽东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 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敌军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被“击溃”,所以说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4、试比较两则消息在内容、格式上有哪些异同或联系,并说说你的发现。
标题
同: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联系: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 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电头 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
为何: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2、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背景 结语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 中)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辖( xiá ) 上当( dàng ) 瓶塞( sāi ) 堵塞( sāi )
一、请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地点 起因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点拨七、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 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
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
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
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点拨八
揣摩语言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揣摩语言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 虚数? 西路军 中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新闻的结构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 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 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 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 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 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产生的、发展、变化起重要作 用的历史条件或社会环境和自然状况等。在新闻作品 中起衬托、对比和解释作用。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并不出现,但也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 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解 放军坚决执行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 的全面大进攻,我们今天 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 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下的 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 新闻稿,接下来,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这则消息!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和五 部分结构。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3. 明确本文的新闻要素和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层次脉 络。 4.领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问题引导,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 英雄气概。
结构上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性(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 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 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表达方式)
揣摩语言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 什么?
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 解放,为我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 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 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 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 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 当。
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 渡江情况。
点拨六、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 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 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 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 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 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 势也涌起高潮。
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 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 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 的统治中心南京。
点拨三
字词积累
检查字词: 鄂 ( è ) 豫(
yù )
绥靖( suí ) 泄气( xiè )
阻遏( zǔ )( è ) 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 dāng 要塞( sài ) 阻塞( sè ) ) 歼灭( jiā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作业
发挥想象,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我军进攻 时的壮观场面。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 前线22日22时电] 参考:“新华社”是通讯 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 来源;“长江前线”交代 了发稿的地点,说明稿子 的真实性;“22日22时” 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 了新闻的及时性;“电” 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三、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分 别概括其内容:
一层:(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 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揣摩语言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找出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切断 ”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生动形象地 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 无敌的气概。 “歼灭”和“击溃”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为什 么? 不行。“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100万
人数的确切, 更体现了报道 的真实、准确、 严密
揣摩语言
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 迅速
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
人民解放军已 渡过三分之二。
揣摩语言
“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 “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不含”即不包括,因为九江当时尚 未解放,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避免 了歧义。“不含”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 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拨九
主题概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 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 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 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 大无畏精神。
本课小结
回顾新闻基本常识 分析文章的层次脉络 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 分析文章的语言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 无锡段铁路
经过和 结果
点拨五、 请归纳出本文的新闻五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 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 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 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点拨二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
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
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
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 4月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导语作用: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了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 容,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领起了下 文。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 道开头用括号 或黑体字表示 ,交代稿子的 来源和发稿的 时间
自学指导(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3、4题 5分钟)
默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并做好批注:
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讲的新闻常识
2、明确本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 果)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3、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 5、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 两方面的议论为何安排一略一详? 6、本文的语言运用准确,请找一找哪些语言可以体现出新闻语 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真实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