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七章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1含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训练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基础夯实1.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物种内生物多样性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C.适者生存D.遗传和变异,达尔文未能就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解释。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且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但存在缺陷,没有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其进步之处在于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同时具有选择作用,抗生素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原因是细菌中有经过变异而对抗生素具有抗性的个体,抗生素杀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即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4.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是变异不定向的结果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可产生多种变异类型;A→B是害虫与农药(无机环境)进行生存斗争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只有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此后这些抗药性强的个体大量繁殖,对应于图中的B→C;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农药无关。
5.一种感冒药发明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后来的药量用得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感冒病毒存在差异(变异),有的抗药性强一些,有的弱些。
2021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活进化理论 第2节有详细答案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2.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昆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浅色个体易被淘汰,浅色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与环境颜色相近的黑色斑点基因频率越来越大,产生了适应环境的黑色椒花蛾,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
4.判断侵入甲岛和乙岛上的两个蜥蜴种群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标志是看这两个种群的蜥蜴是否具有()A.特定的生理功能B.不同的形态结构C.地理隔离现象D.生殖隔离现象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A.杂交水稻 B.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甜椒 D.克隆羊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4.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6.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 )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7.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8. 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的适应性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10.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40%,种群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50% B.35 % C.25% D.15 %11.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色盲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B.5%C.14%D.9.3%12.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 B.黑种人和白种人C.马和驴 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13. 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1.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眼睛因长期不用而退化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正确答案)D.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答案解析:A、B、D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C正确。
2. 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了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正确答案)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个体答案解析:生存下来的甲虫是由于本来就具有抗药性基因,而新基因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因此A正确。
3. 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
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正确答案)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解析: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抗性,即药物疗效就会降低。
4. 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正确答案) 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答案解析:无翅昆虫因无翅不能飞翔,避免了被大风吹到大海中,适应海岛环境,因此保留下来;使用杀虫剂后,抗性较弱的个体大量死亡,被淘汰,而抗性较强的个体则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200万年这“一瞬间”出现许多新物种,即物种大爆发,而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大多数基因是相同的,少数是不同的。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有关概念。
物种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通过杂交进行基因交流。
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
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但尚未发生生殖隔离,因此是两个虎亚种。
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2.(2019·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解析]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 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抗生素可以选择抗药性细菌,但不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2.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3.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7.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8.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10.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11.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高中生物_必修二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A和基因a的频率为()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高中生物二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7章第2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答案] D[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
3.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是()A.基因B.个体数量C.基因型D.基因频率[答案]A[解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基因代代相传。
4.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 B5.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A.75%B.62.5%C.60%D.50%[答案]A6.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A.基因频率改变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各种可遗传变异D.自然选择[答案] 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9.一个果蝇种群有108个个体,果蝇的基因数约为104对,假如该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2×107,则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A.1×10-5B.2×10-5C.1×10-6D.2×10-5[答案] A二、非选择题10.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解析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进行实验的好处是:免去人工授粉的麻烦B.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其数量比接近1∶1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答案】A【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豌豆虽然是自花传粉,只能是自交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若是杂交实验,仍然需要人工去雄和人工传粉,A错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孟德尔采用的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内容指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的推演过程,即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C 正确;检测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即用测交检测,D正确。
故选A。
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宋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D.兔的长毛和短毛【答案】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 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看法()A.同种生物不一样个体之间在很多性状上存在差别B.生物产生后辈的数目常常超出生活条件所能蒙受的数目C.不适应生计环境的生物会被裁减D.适应性特色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取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说()A .生计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计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经过遗传而逐代累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的前肢和颈是常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说错误的选项是(A .变异是不定向的C.生计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4.当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A .个体发展到集体C.低等发展到高等)B .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微观发展到宏观D .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以下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没关()A .达尔文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 .《物种发源》D .优越劣汰6.云南某旅行区有8 群猕猴共240 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 . 8 个种群B.一个种群C. 8 个种族D.一个群落7.以下对于隔绝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一样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别是产生生殖隔绝的根来源因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绝必然致使生殖隔绝C.隔绝阻挡了种群间基因沟通D.不一样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绝8.本来生活在同一地区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开成 A 、 B 两个种群,假如 A 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 B 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 . A种群进化速率比B 种群快B. A种群进化速率比 B 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同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出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渐渐死亡,最后为云杉所代替,这类群落更替表示()A .种内斗争有益于物种持续B.适者生计是经过生计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构造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对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说,达尔文以为生物进化是()A .用进废退和获取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计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裁减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必定数目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比以下表所示,则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频次为()基因型AA Aa aa比率18 %78 % 4 %A . 18 %82 %B. 36 %64 %C. 57 %43 %D. 92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率相等,假如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辈,则()A .对基因型的比率影响很小B .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率C.会使隐性基因完整灭绝 D .会提升杂合子的比率13.以下对于隔绝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阻挡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然先经过长久的地理隔绝C.遗传构成上的差别是产生生殖隔绝的根来源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绝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次增添,这很可能是()A .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集体中拥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惹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愈来愈传神,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愈来愈发达,结果两方都没有获得显然的优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评估检测含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B.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在杀虫剂的刺激下,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代,并且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的结果2.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C.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是一个种群D.一个树林里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5.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就没有进化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不可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C.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但不能使有利变异积累下来6.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7.(2018·淄博高一检测)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C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8.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11.(2018·郑州高一检测)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下列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A. 12.5%B. 25%C. 50%D. 75%4.如图表示最初生活在某个区域的物种,由于水的障碍,已将该物种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种群。
如果甲种群生活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那么甲种群的进化速度将可能()A.比乙慢B.比乙快C.与乙相同D.不能确定5.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生物发生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①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8.下列对生物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自发突变率低,且大多对生物有害,所以不可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生物变异的方向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9.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10.在20世纪30年代,对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A.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B.分子水平深入到量子水平C.性状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习目标导引】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知识要点提炼】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观点:地球上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学说要点: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然要有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这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
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来。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不断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新类型。
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的水平。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可遗传变异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生殖隔离答案 C解析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
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 C解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A、B、D正确,C错误。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 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B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D 不符合题意。
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答案 D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A 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其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青霉素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
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
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
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
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
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
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
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二、非选择题
1.达尔文学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_________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s)是显性。
在19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了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
(1)在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_____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___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
(2)在20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_____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_____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
(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的,_______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______方向进行。
(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B
4. D
5. C
6. B
7. B
8. A
9. B 10. C 11. C 12. 13. B 14. A 15. D
二、非选择题
1. 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2. (1)浅 s(2)黑 S 解析:环境的选择作用表现在基因上,即S型基因逐渐取代了s型基因。
(3)不定向自然选择一定(4)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没有生殖隔离,个体间的基因就能不断交流,从而不会产生新物种。
3. (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解析:自然选择促进了基因的改变,而地理隔离阻止了基因的交流。
(2)种群的基因频率生殖隔离解析:种群间差异本质是基因频率不同,外在现象是不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