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题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现代⽣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选择题1、⼀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温下,⽣存能⼒很差,但就是,当⽓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存能⼒⼤⼤提⾼。
这说明( )A、突变就是不定向的B、突变就是随机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就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2、科学家做了下⾯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代⼀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染⾊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就是DDT诱导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就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提⾼的结果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A基因频率与⾃交产⽣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增⼤,不变C、不变,不变;增⼤,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4、现代⽣物进化理论就是在达尔⽂⾃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物进化理论对⾃然选择学说的完善与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就是进化的单位③⾃然选择就是通过⽣存⽃争实现的④⾃然选择决定⽣物进化的⽅向⑤⽣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5、昆⾍的保护⾊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然选择不起作⽤B、⽣物为⽣存⽽进化C、双⽅在⽃争中不分胜负D、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6、右图就是物种形成的⼀种模式。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B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首先排除第④项。
第①项的实质是生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是在环境因素诱导下的定向变异,这与拉马克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下图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解释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A项错误。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之间的竞争D. 人为选择答案:A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适应性特征的积累B. 物种的灭绝C. 物种的分化D. 基因的随机漂变答案:D二、填空题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不断改变。
答案:种群;种群基因频率5. 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换,它有助于________。
答案:基因多样性的保持三、简答题6. 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态位分化、生殖隔离等步骤。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生态位分化使得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有效的繁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7. 论述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干预的结果。
两者都对生物进化有重要影响,但人工选择的速度通常比自然选择快,且方向更符合人类的特定需求。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以及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研究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021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活进化理论 第2节有详细答案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2.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昆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浅色个体易被淘汰,浅色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与环境颜色相近的黑色斑点基因频率越来越大,产生了适应环境的黑色椒花蛾,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
4.判断侵入甲岛和乙岛上的两个蜥蜴种群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标志是看这两个种群的蜥蜴是否具有()A.特定的生理功能B.不同的形态结构C.地理隔离现象D.生殖隔离现象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届高考生物考点专项突破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训练含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下列可以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能保留个体间的各种变异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对人类有利的D.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3.瓢虫的体色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现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三组,每组100个瓢虫,基因型如下表所示,计算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组别AA个体Aa个体aa个体合计第一组34588100第二组306010100第三组266212100合计9018030300A.38.5%、61.5%B.39.5%、60.5%C. 42.0%、58.0%D.40.0%、60.0%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中A 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B.50%C.42%D.21%5.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的选择作用B.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一定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D.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6.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一种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处理,则褐鼠种群( )。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是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类 B.一片森林里的全部乔木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适应特定的环境 B.定向变异C.定向生存斗争 D.能传种接代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36%,64% C.57%,43% D.92%,8%7.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为BB、Bb、bb的频率分别是()A.81%、18%、1% B.81%、9%、1%C.18%、81%、1% D.45%、45%、10%8.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都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作用的结果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变异的结果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判一判]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一、选择题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2.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C.鹿与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考试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题组冲关]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A2.(2021·6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 D3.(2021·7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
如图是3种兰花的唇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它物种无关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兰花唇瓣的形态可能会继续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C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定向变异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A题组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1.某昆虫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0只,aa的个体有40只,则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A.40% B.45%C.50% D.55%D 由题意知,AA=50%,Aa=10%,aa=40%,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50%+1/2×10%=55%,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一生物导学提纲(23)课 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前导学: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是生物进化和生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3.生物的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前者仅仅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后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4.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____________。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叫____________。
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_____________的改变。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质疑探究: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2.在某昆虫种群中,翅色绿色(A)对灰色(a)为显性,从该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 、Aa 、aa 的个体分别有30、60、10个。
(假设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 和a 都不产生突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⑴请计算亲代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⑵请计算亲代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⑶请计算子代中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⑷请计算子代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⑸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昆虫在这两代中是否发生了进化?为什么?⑹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基因型A 2a 为或A 2A 2),也就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 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 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例题精讲: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的个数等位基因的总个数=某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数该种群的个体总数=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全部的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块棉田中全部的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 13.2%B.5%C.14%D. 9.3%3.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A.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棉红铃虫逐渐适应了有该农药的生存环境D.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抗药变异【答案】A【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棉红铃虫本身可能存在着抗药性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前,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很低,在使用农药后,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很难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逐渐增多,药效越来越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对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具有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故C正确。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4.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C.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D.前者认为遗传是获得性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主要内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C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B.生物的生存斗争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3.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 62.9% B. 78.6% C. 76.8% D. 77.1%4.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题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A、杂交育种B、人工诱变C、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C、发生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变化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8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0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个体B. 基因C. 种群D. 群体1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种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会随着种群中一代一代的死亡而消减和灭亡12、在一个种群种随即抽取一定的数量的个体,其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A.36%和64%B.57%和43%C.24%和72%D.60%和40%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症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14“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7章 第3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沟通的现象。
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4.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是新的物种形成的标志。
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7.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受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8.最早消灭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寒武纪消灭的,它们也生活在海洋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9.恐龙是在白垩纪末灭亡的。
物种灭确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简单的。
恐龙的灭亡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10.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一、隔离与物种1.物种的概念:是指分布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具有肯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然沟通的现象。
(2)常见类型。
①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②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地理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消灭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基因沟通。
(2)外因:各个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假设一个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 0.2,那么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_4_℅____、3_2_℅____。
5.在种群极大,种群内个体间_随_机__交__配_产生后 代,且不发生_迁_移__、_突_变___和_自__然_选__择__的条 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_不_变__。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
4、假设一个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 0.2,那么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
5.在种群极大,种群内个体间_______产生后 代,肯不发生____、_____和________的条 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____。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
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
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36%、64%
B. 57%、43%
C. 24%、22%
D.60%、40%
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 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C. 24%、22%
D.60%、40%
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 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经典试题附解析
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80%。
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
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正确的是A.Ss25.5%B.ss76.6%C.SS13%D.S15%;s85%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A.1/8 B.1/6 C.1/11 D.1/14 4、某动物种群含80个个体,基因AA、aa的个体比例分别为30%、20%,由于某种原因从外地迁来2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该种群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54% 29.16% B.54% 49.68% C.46% 49.68% D.46% 21.16%5、某植物控制高茎的基因A和控制阔叶的基因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该植物只有基因A 或基因B的个体不能存活。
若纯种的高茎阔叶和纯种的矮茎窄叶植株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A的基因频率是()A.50%B.60%C.45%D.40%6、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 C.78%、92% D.92%、8%7、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 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
捕 食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 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 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 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 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否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是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否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否 (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否
哪些情况会导致生殖隔离呢?
荇菜
与梅花
因花期 不同而
出现生 殖隔离
孔雀与巨嘴鸟因
求偶方式不同二
出现生殖隔离
曼陀罗的花粉在其他植物的
花的柱头上不能完全萌发成
为花粉管,使得两性生殖细 胞不能融合而形成生殖隔离
狮子与老虎杂交产生狮虎兽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狮子与老虎因杂种不育而形成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个体间因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基因 A 频率 a
60% 40%
36% 48% 16% 60% 40%
子二代
36% 48% 16% 60% 40%
子三代
36% 48% 16% 60% 40%
子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改变
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题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A、杂交育种B、人工诱变C、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C、发生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变化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8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0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个体B. 基因C. 种群D. 群体1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种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会随着种群中一代一代的死亡而消减和灭亡12、在一个种群种随即抽取一定的数量的个体,其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A.36%和64%B.57%和43%C.24%和72%D.60%和40%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症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14“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A.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 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15、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 表现型B. 基因型C. 不利变异的基因D. 肽链结构16.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
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1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18.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苍耳的种子,果实上有刺,这属于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19.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20.“白雪公主”兔是一种重要的产毛兔,它的形成是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21.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22.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 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2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25.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B.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26.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生物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27.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28.若是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 B.0.5%、5% C.10%、10% D.5%、0.5%29.在某一人群中,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排列)A.0.36 0.48 0.16 B.0.48 0.36 0.16C.0.16 0.48 0.36 D.0.16 0.36 0.4830.已知人的褐眼对蓝眼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人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31.在某一人群中(此人群处于遗传平衡)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A.0.36,0.48,0.16 B.0.48,0.36,0.16C.0.16,0.48,0.36 D.0.16,0.36,0.483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 B.5.1% C.6.8% D.10.2%33.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生存机会最大的种群是A.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B.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C.个体最大的种群 D.个体最小的种群34.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哪种情况的生物生物进化A.幼小生物 B.生物个体 C.生物细胞 D.生物物种35.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气候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36.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
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C.自然选择作用D.定向变异作用37.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的药效降低。
其原因是A.细菌适应了青霉素B.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突变C.细菌为了适应青霉素而产生了定向变异D.青霉素对细菌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38.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39.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①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0.20世纪初,美国从印度引进大陆棉,由于检疫存在问题,使印度棉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不正确的是A.短时间内,印度棉铃虫和美国棉铃虫是两个种群B.长时间后,美国棉铃虫可形成一个新物种C.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自由交配D.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41.右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下列4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42.有一个老鼠种群,最初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生物的地域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地区没有,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A.最初比B慢 B.最初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43.下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下图中4个不规则的图形Ⅰ、Ⅱ、Ⅲ、Ⅳ4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
若环境变化剧烈,则物种有被淘汰的危险。
A.Ⅰ B.Ⅱ C.Ⅲ D.Ⅳ二、非选择题29.桦尺蠖的体色受—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SS基因型个体占4%,ss基因型个体占94%,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烟污染了环境,s的基因频率降低,S的基因频率提高。
请回答(1)19世纪时,桦尺蠖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2)工业革命后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降低的原因是。
(3)上述凋查研究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但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此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0.下图是对某甲虫成灾的马铃薯地块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请分析回答:(1)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