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人教版试题试卷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伦 单元测试

人教版试题试卷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伦 单元测试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4分,共80分)1.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获得性遗传D.自然选择2.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获得性遗传B. 用尽废退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4.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5.基因型AA和aa 的相同物种的两个个体杂交,其F1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A.60%和40%B.40%和60%C.50%和50%D.30%和70%6.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B.5%C.14%D.9.3%7.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相同进化D.相互选择8.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9.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10.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11.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包括: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自然选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2.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有长着细长花柱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的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互不关涉,彼此孤立的13.共同进化不包括:①不同物种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②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③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④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15.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A.基因种类的变化B.细胞结构的变化C.生物化石D.生殖方式1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C.原生生物D.自养生物17.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人们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原核生物的代谢类型可能是:A.异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厌氧型D.自养需氧型18.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B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首先排除第④项。

第①项的实质是生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是在环境因素诱导下的定向变异,这与拉马克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下图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解释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A项错误。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训练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训练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下列能用拉马克进化学说解释的是( D )A.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存在差异B.细菌种群内部存在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两种不同类型C.鹿和狼相互选择,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解析]考查拉马克学说的内容及对变异的看法。

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是由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是定向的。

A、B体现不定向变异,C涉及选择,A、B、C都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B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解析]长颈鹿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长颈、长腿个体→适应环境,生存机会多—短颈、短腿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3.根据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短舌啄木鸟啄食不到树洞中的昆虫,因此现在看到的多是长舌啄木鸟B.长着漂亮长尾的雄孔雀能得到配偶,因此雄孔雀的尾一代比一代长了C.狼善跑是因为狼想捕到鹿,鹿善跑是因为鹿想求生D.长期喷洒农药,农田中的害虫抗药性逐代增强[解析]C认为变异是由意愿决定的,是拉马克学说的观点。

A、B、D都是达尔文的观点。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D )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作出科学的解释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也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C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在理解和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容易注重环境的影响,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即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去解释和理解生物进化问题,如认为盲螈失明是黑暗中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的长舌是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等等,这是许多同学的一致看法,即环境改变→生物性状(蛋白质)改变→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导致遗传物质——核酸的改变)→代代影响逐渐积累形成新性状。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产生是由于疫苗的选择作用,保留了具有抗性的病毒,因大量繁殖
使这种有利变异得以传给子代病毒。如果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
疫苗的选择作用使病毒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例1】 (2011· 江苏高考,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例2】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
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32%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解析:显性性状的表现型基因型频率是36%,则隐性性状的表现型基 因型频率是64%,隐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80%,显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 20%。随机交配不会使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 因型频率是80%×20%×2=32%。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说明出现了新 物种。新物种出现,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答案:C
概念 : 不同种群的个体,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能自然交流的现象 (2)隔离 类型 :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作用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物种形成过程:种群
小的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
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
概念 : 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进化 原因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

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习题含解析必修2

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习题含解析必修2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2.右图表示某个种群基因型的组成情况,A、a为一对等位基因。

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A.11%B.40%C.50%D.55%3.油菜籽的含油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籽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B.淘汰部分表现型,使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频率增大D.改变了油菜籽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1,选择育种对其无影响,A项错误。

淘汰含油量低的个体,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B项正确。

选择育种不能定向诱导基因的自由组合,C项错误。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

4.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5.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 )A.12.5%B.25%C.50%D.75%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一定在进化。

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所以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在进化。

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 ),个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此外,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9.下列说法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 )A.有长着细长花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答案 A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2011·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6 B.1/9C.1/8 D.1/3答案 B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答案 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B解析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⑧变异是定向的A.①②⑦⑧ B.②③⑤⑥C.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⑦答案 B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课时作业与章节测试题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课时作业与章节测试题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不相符的是( )A.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C.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不变的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显然D项内容不符合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 D2.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画,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①②均为“用进”的实例,③为“废退”的实例,①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 A3.如下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很多后代,即过度繁殖,众多的后代要想生存下来,即获得必需的生活条件如食物、空间等,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就要发生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使大量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所以曲线理论值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差距。

答案: B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A.乙B.丙C.丁D.戊解析:有风时有翅个体会被吹到海中,而翅长飞行能力强的个体得到了保留,无翅根本不能飞行,被吹到海里的可能性减少,生存机会增大,戊图符合要求。

高中生物_必修二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_必修二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A和基因a的频率为()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B.生物的生存斗争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3.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 62.9% B. 78.6% C. 76.8% D. 77.1%4.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含答案

课时训练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无关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变化画口中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所以不一定会导致物种进化。

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 21 C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 C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是不定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解析:|突变体在21c时生活能力很差,此时突变是有害的,而在25.5 C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 这时突变就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突变的利或害取决于环境。

3.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解析:|抗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本身的不定向变异使菌群中存在抗药性个体,经抗生素的选择,子代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而造成的结果。

A选项说明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故不正确。

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 名男生中有患者 65人。

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D.10.2%C.6.8%解析:|色盲基因的频率=X100%=X100%用.8%。

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画二|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不变;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但随着自交次数增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大。

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B )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同观点。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解析]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重要过程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的理解。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可遗传变异。

其他几项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解析]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强。

5.(2019·潍坊高一检测)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3.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5.下列观点,哪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6.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 A.广西乐业天杭中的方竹B.某一池塘中全部的蝌蚪C.大兴安岭的东北虎D.某一个森林中的猫头鹰7.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B.某种群中某种基因的出现比例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D.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29.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包括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自然选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0.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1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籽西瓜12.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13.“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适应特定环境B.定向变异C.定向生存斗争D.能传种接代15.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进化,两者关系为()A.变异方向与进化方向相同B.进化促进了变异的出现C.变异不定向,进化是定向的D.进化速度决定了变异速度16.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B.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17.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他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18.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1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20.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1.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

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①隔离②自然选择③突变④定向进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A→B→C B.B→A→C C.B→C→A D.C→B→A23.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理解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D.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24.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先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2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

经过这样多代的重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7.(16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A 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

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但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能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

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乙地区流行疟疾。

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右图所示:(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 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调查,将会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DAAB 6—10 BABDB 11—15 ABAAC16—20 BBCDD 21—25 CBDBC二、非选择题26(1)基因库;64%;32%(提示:2×0.2×0.8)(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3)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4)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27(1)55%(2)42.5%;32.5%;55%(3)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8(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选择;定向;生存斗争(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29(1)96.5%;50.5%(2)上升;下降(3)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