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必修4
【提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命题,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正确揭 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 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2015江苏)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 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 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 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D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 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 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根据研究成 果研发出新药,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当 选;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的成 果研发出新药,为人类谋福利,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和归宿,④当选;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达到 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①排除;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 能认识规律和发现规律,③说法绝对化。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 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 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不可知论是一 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 能性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浙江专用)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
2.比较世界观和方法论
比较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 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解析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和“气者,理之依也”,均属于唯物主义观 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和“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均属于唯 心主义观点,②③正确。“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反映了因 果关系,“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涉及了 全面观点,均不合题意。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知 知识一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识 梳 知识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 知识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 突破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堂 互 突破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动 突破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知识一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
解析 人们往往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说明观 念决定做人做事的方式,从哲学角度看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两者之间 密切联系,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④错误。
突破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
联系 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对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 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问题的正确解决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2讲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人教版必修4
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
本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为切入点,考
查考生对唯心主义的正确判定。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 主义。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质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
二者在根本观点 上是一致的。都 认为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物质依 赖于意识,不是 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 质
基本形态
区别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 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联系
①朱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未有此气, 已有此理”,“未有这事, 二者在根本观点 先有这理” 上是一致的。都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 认为意识是世界 “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 的本原,物质依 是世界的本原 赖于意识,不是
畴之内。因此,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法律学说与各种社会科学,特别是经 济学的具体关系上。法律自身的特殊性也需要考虑。
1.如何看待本届世界法哲学与社哲学大会的主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本届世界法哲学与社哲学大会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哲学所必须面 对的各种紧迫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010年8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说,摧毁和颠覆黑格尔哲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回答1~2题。 1.黑格尔用思辩的幻想去代替现实世界的联系必然会走向没落。 这是因为( )
A.强调思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
C.唯心主义违背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走向失败
这种挑战涉及到有关正义结构的法理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 制而存在的法律的效力,以及法律责任得以实现的条件等。因此,此次 会议的重点将放在法理学是否具有准确应对这些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上, 而不是放在部门法中的具体问题如何解决上。为了上述目的,“科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③入选。
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
3.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已完成全天区的扫描,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
由此可知(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选B。
“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
②错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存在不依赖于思维。
4.“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2
解析:D 观点一强调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唯物 主义的特点;观点二认为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 本原的问题,D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对哲学基本问题第 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物质 和 意识 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 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 物质 后 有 意识 , 物质 决定 意识 。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A说考点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透析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基本 形态 基本 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 (1)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2)狄德罗:自然 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 同的异质元素构成。(3)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 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具有能动作用 (1)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用。(2)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
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
(2)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者 何者是本原 的问题,二是 二者 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
②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③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 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 可知论 和 不可知论 。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生活 和 实践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 哲学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 哲学 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哲学问题 的回答。 各种哲学的 基本性质 和 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编者选题表选择题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解析:B 工作计划属意识范畴,工作实际属物质范畴,故B应选。
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2.2017年3月31日,国家气象中心气象局有关人员介绍,预计今年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24到26个,比常年同期略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预计是5到7个,较常年同期也略偏少,预计登陆台风的强度偏强。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解析: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为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排除A、B、D。
3.在某高校门口的夜市上,几家书摊上都摆着《上帝光临地球》《世界十大神秘发现》等伪科普读物。
据文化界人士介绍,这些盗版书不但印刷粗糙,而且书中观点毫无科学根据,有的甚至宣扬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显著特点是(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B.承认思维决定存在C.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解析:D 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能认识存在的属可知论,否认思维能认识存在的属不可知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
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解析:B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观点是正确的。
B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存在决定思维;A、C、D都体现了思维决定存在,是不正确的。
2019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讲义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案1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判断(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提示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 )提示错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 )提示错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吗?提示不等同。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反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究点一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究导引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题规范 选A。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考查获取及解读信
息的能力。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世界是物质的,进一步论证了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性,故选A项。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说
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哲学源于人们
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它把物质归 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 原子,因而具 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 (如上帝、理
志、感觉、经验、念、绝对精神
心灵等)夸大为唯 等)看作世界
一的实在,当成本 的主宰和本原,
原的东西,认为客 认为现实的物
观事物以至整个 质世界只是这
关闭
③说明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④说明了世 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①说明了人的主观感觉是 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②说明了客观理念通过模仿,分有了关闭 现B 实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故选B项。
解析 答答案案
-6-
3.(2019·天津)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
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关于“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
浙江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名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 标准。
不能笼统地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
考向 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高考山东卷,T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
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 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 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 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 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首先要排除唯心主义观 点,然后对唯物主义观点按照先后演进的顺序进行排列。
3.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 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 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 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 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 是( )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讲义新人教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考试要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和思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存在的关系问题。
和物质意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各自地位分别是什么?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和唯心唯物主义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主义唯一标准。
的()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的标准。
和不可知论[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台州模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提醒]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典例应用] (·浙江月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不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可知论[解析] 材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所以属于可知论。
[答案]目题(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和实践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①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练案32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表明导学号 60922728( B )A.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思维与存在是相互依赖的[解析]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国情,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本题答案为B。
2.佛系,是“90后”面对各种压力的一种自嘲。
“佛系”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代一种以“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一切随缘”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佛系”青年所借鉴的佛教在本质上是导学号 60922729( C )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解析]“佛系”青年所借鉴的佛教是认为人之外有某种神秘力量,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因此判断为客观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3.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下列观点体现的哲理与之相近的是导学号 60922730( B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③人病则忧惧,忧俱则鬼出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含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病则忧惧,忧俱则鬼出”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与之体现的哲理相近,①③应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唯心主义观点,与庄子观点体现的哲理不符,②不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庄子观点的哲理不符,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梳理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梳理新人教版知识梳理K考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问题,也就是__________问题。
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__________。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考点3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①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__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___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______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舸争流的思想
1.《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
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导学号 60922442( A )
A.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B.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D.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火影忍者》中精彩的话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适合题意;B是唯物主义,不适合题意;C是客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适合题意。
2.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导学号 60922443( C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①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排除。
④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和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排除。
②③体现了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C。
3.毛泽东曾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导学号 60922444( B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解析]毛泽东的观点主要说明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应选。
A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不选。
C、D均没有体现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选。
4.下面漫画《宇宙“户籍警”》反映了导学号 60922445( D )
①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宇宙是统一的物质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意识特有的能动作用使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漫画《宇宙“户籍警”》反映了人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观察认识宇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③符合题意;①中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观点错误,排除。
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