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柳永_苏轼词的地位和影响

合集下载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

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词对柳词有承袭的地方,亦有其创新之处。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

柳永是首要的一环,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柳永的成就是阶段性的而非总结性的。

词没有柳永,不一定能进一步开拓文学生命,但词如果没有苏轼的杰出革新成就以及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

论开拓和创造成就,柳永首膺其功,他为词打下基本的规格。

宋翔凤曾云:“柳词……高处足冠群流……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不止是苏东坡,北宋词家大都未能冲破“文以载道”的观念,作家填词,总给人遮遮掩掩的感觉,词很难登入大雅之堂。

柳永的性格纵放自傲,政治上的遭遇使他向“专业词人”的方向发展,为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柳词在形式方面,衍小令为长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

柳永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示范意义,对词的继续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在技巧方面,独辟“柳词家法”,以赋为词,铺叙展衍,成为后代学慢词着必学的门径。

柳永还“变旧声,作新声”,柳词除七分之一承袭旧调,其余的都是柳永创的新调,即使是承袭旧调的作品,柳永也能根据词情的需要,在词的长短和分句方面做调度。

如《浪淘沙》,唐五代词牌字数28字,柳词133字,形式分句也有很大差异。

苏轼和柳永词比较赏析

苏轼和柳永词比较赏析

苏轼柳永词比较赏析——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东坡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词的风格明显不同,分属两派。

下面就拿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作一比较,看看他们词的不同风格。

《念》和《雨》这两首词可以分别看成两人的代表作,《念》雄豪放旷达飘逸,《雨》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

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开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雨》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恋人离别当然不可能是豪壮的场面。

“寒蝉凄切”、“怅饮无绪”衬托出离别的凄婉,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秋雨刚停,秋蝉在树上凄凄地鸣叫,天色将晚,即将分别的恋人,双手相执四目相对,泪流满面,哽噎无语,哪有什么心情在帐蓬内饮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语言上来看,《念》表现的是崇高壮美的景象,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雨》表现的是感伤柔美的意象,读者未免不受影响,读着读着自然而然便觉得自己也似与恋人离别。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平玉霞张瑞静内容提要柳永虽然社会地位低微,但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并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量吸收市井口语入词,对推动宋词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铺叙贡献柳永,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到20岁就作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

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

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

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

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

如《定风波》,在敦煌曲子词中是六十字的小令,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衍为一百字的长调。

《女冠子》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

他的《夜半乐》词描写“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惆怅心情,就可以在长达一百四十四字的篇幅中,大开大阖,恣意铺张。

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十二时》、《长相思》、《望远行》等。

柳永还因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

如《笛家弄》、《满朝欢》、《迎新春》、《解连环》诸调,都是柳永新制的慢词。

他还在单调、双调之外,创造了三叠的形式,如《戚氏》、《夜半乐》等,可说是词体中的“鸿篇巨制”。

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
1.柳永词的特点及其在宋词中的地位
2.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及其影响
3.柳永与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4.柳永词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宋词的发展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柳永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描写爱情为主线,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

其次,他的词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再次,他的词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的韵律,形式优美,富有音乐感。

柳永在宋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作对宋词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词打破了传统的形式束缚,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使词这一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

他的词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对明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柳永同时期的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豪放奔放的风格,对宋词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柳永注重对词的形式和音乐的探索,苏轼则更注重对词的内容和思想的表达。

两人在词的发展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推动了宋词
的繁荣。

总的来说,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开拓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开拓

科 ” 狭 小 范 围 。 大 了 词 的 题 材 内 容 , 他 的 词 作 呈 的 扩 使
1 题 材 内容 的 影 响 .
词 从 晚唐 以来 , 要 作 为 娱 宾 遣 兴 的 工 具 , 内 容 主 其
总离不开粉黛烟花 、 女情爱之事 。 儿
现 出 一 派色 彩 缤 纷 的崭 新 气 象 。
或 语 言 均 对 苏 轼 有 着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
理 谈 禅 、 史 咏物 、 怀 言 志 、 怀 记 事 , 可 一 一 发 之 咏 抒 抒 都
于词 ; 军修 武 、 敌 御 侮 、 园 风 光 、 村 生 活 、 整 抗 田 农 山川
景 物等等 , 成 为词 作 的描 写 内容。苏 轼 突破 了 “ 都 艳
进一 步的开拓 , 苏 轼的笔下 , 古伤今 、 亡送别 、 在 怀 悼 说
苏 轼 是 豪 放 词 的宗 师 , 永 是 婉 约 词 的高 手 。就 苏 柳
轼 与 柳 永 的 词 而 言 , 界贯 有 “ 苏 腻 柳 ” 说 。 向认 学 豪 之 一
为 : 放 与 婉 约是 相 互 对 立 的 风 格 流 派 , 强 调 二 者 间 豪 多 的 差 异 。 评 价 二 者 在 词 史 上 的地 位 时 , 多倾 向于 苏 轼 对 柳 永 的 革 新 。这 些 对 于 柳 永 及 其 词 的评 价 是 不 够 全 面 的 。 柳 永 和 苏 轼 都 是 北 宋 词 坛 的大 力 革 新 者 , 宋 词 发 在 展 史 上 , 柳 两 家词 风 并 不 截 然 对 立 , 苏 以豪 放 词 名 家 的 苏 轼 不 免 受 到 以婉 约 词 名 家 的柳 永 的 影 响 而 在 柳 开 创 的 基 础 上 前 进 。柳 词 无 论 是 题 材 内 容 、 现 手 法 、 境 表 意

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风 :抒 情 取 向
词 和 词 句 在 意 象 、 风 格 等 方 面 对 苏 轼 一 些 词 豪 放 词 风 的形 成 深 有 影 响 。如 凭 空 眺 远 , 见 长 空 万 里 , 云 无 留迹 。桂 魄 飞来 光 射 处 ,冷 浸 一 天 秋 碧 。 —— 念 奴 娇 ・ 中秋
《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则是在此基础上 ,把 一 第 四 ,在 抒 情取 向上 ,柳 永 的 羁旅 行 般 的吊古伤今 提高 为对历 史上英雄人 物 的唱 役词 ,是他 一生宦游 求索 ,在仕途 上挣扎沉 叹 与赞美 ,同时把 自然 山水 、历 史人物 、个 浮 的 切 身 经 历 与 感 受 , 展 现 了 “ 平 ” 时 升 人 感 慨 三 者 交 织 在 一 起 ,并 以 抒 写词 人 的理 代 一位落 魄文 士的苦 闷心态 。其词 中的情感 想抱 负与老大 无为 的感慨 为核心 ,从而把 登 世界 ,是 他 自我独特 的心灵 世界 ,从而冲 决 临 怀 古 词 推 进 到 一 个新 的水 平 。 了此前词 中普 泛化 、类型化 的情感 世界 的藩 第 三 , 柳 词 之 “唐 人 高 处 ” [ ] 苏 篱,给词 的情感 增添 了个体化 、 自我化 的色 1对 彩 ,使词 的抒情 取 向朝着创 作主体 的内心世 轼一些 词豪放 词风形 成的影 响。东坡 曾云 : 界 回 归 、 贴 近 。 此 后 的 苏 轼 , 则 沿 着 柳 永 开 “ 言柳耆卿 曲俗 ,非也 。如 《 声甘州 》 世 八 云 ‘ 霜风 凄紧 ,关河 冷落 ,残 照当楼 。 ’此 语于诗句 ,不减唐人 高处。” [] 2 也就是说其 词所呈现 的高 旷境界 , 已越 出了唐五 代小令 狭 窄纤艳 的格调 ,而足 与唐诗佳 处相媲 美 。 用 小词 能 创 作 出象 诗 一 样 的高 健 雄浑 的意 境 ,正 是 苏 轼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 陈 廷 焯 在 《 白 雨 斋 词 话 》 中 曾 道 出 他 们 的 共 同 之 处 在 于 “ 发越 ”。刘扬 忠在 《 宋词流 派史 》中 曾 唐 指 出: “ 二人 的个性都是 外倾型 的,表现 在 文 学创作 上,二 人都不事 过多 的含蓄蕴 藉, 而 都喜欢 快言快 语地直抒 胸臆 ,开合动 荡地 宣泄 激情 ,气 势 充畅地谋 篇布局 。 ”柳 词中 抒发 胸怀 的羁旅愁 思之作 , 已有 朗健开 阔的 气 象 与 诗 化 的 倾 向 。 即柳 词 中具 有 “ 人 高 唐 处 的词作 并非仅 见于 《 八声甘 州》一词 ,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态度与“柳七郎风味”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态度与“柳七郎风味”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态度与“柳七郎风味”
苏轼对柳永词及其代表性作品《柳七郎风味》拥有肯定的评价。

苏轼生于北宋赤壁战役爆发前,即在宋明理学大家后推崇词人柳永。


一篇文字,苏轼在《和百堵明先生五首》中这样写到:“柳永巧笔画,偶褒
于柳。

章句暗镇磁,只待用之时。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他对柳永的高度
评价不言而喻。

而柳永的代表作品《柳七郎风味》更是让苏轼为之钦佩不已。

这首词,
由一个少年七郎与女神相遇,词中苏轼看出柳永对爱情情愫似下苏轼写道:“柳永秀珠沉,堪抚陶令古,怅掩朱唇笑,未几复莫去!”苏轼由此也暗示
出他的看法,柳七郎的柔美情感正是他认可的柳永气质之一,也是这首诗中
最受他赞赏的一点。

苏轼自小行素正洁,其对道德的严格、诗歌的神圣的坚定的信念不仅书
面上显示出来,也体现到他的一切行为中。

他将容貌、绅士骨气、文字功底、知识渊博等带入了他对朋友、同人文人的评价范围,在他看来,柳永具备了
这些素质无疑是不容否认的。

总之,苏轼对于柳永、柳七郎风情的好评可谓令人仰慕,他认为柳永的
词歌才情绝伦具有行枝拆叶之精妙,在宋代被称之为“新乐府”,“右手上
清英豪。

”他以其高尚的审美观念对柳永的词有着深远影响,也为我们树立
了一个典范,关于文学崇拜真知灼见的重要性。

柳永和苏轼词的风格表现形式题材上的区别论文

柳永和苏轼词的风格表现形式题材上的区别论文

浅析苏轼与柳永词作的差别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苏轼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的不同。

关键词:宋代文学苏轼柳永豪放派婉约派宋人的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些话很形象地说明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们两个都为宋词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方向等方面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生平介绍苏轼,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豪放词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年学习深受其父苏洵影响,21岁赴京应考,得欧阳修赏识。

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被授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因在新法的实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被外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到湖州任职不到三个月,遭遇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宋哲宗即位后被重新重用,但不久与旧党政见不合又被贬谪外调。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少年时父亲柳宜动情的累开启柳永对词的兴趣之河,青年时接受父亲好友范仲淹的建议去边塞体验,使其词变得大气而又视野开阔。

中年有名无功,仕途坎坷,一度遭遇感情挫折,后又遭遇“奉旨填词”事件,被迫离开官场,终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与妓为伴。

直到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死后由妓女筹资下葬。

二、题材内容上的区别柳永属婉约派,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用毕生精力作词,以“白衣卿相”自诩。

93-03古代文学十年专业试题及如何利用真题促进复习的建议

93-03古代文学十年专业试题及如何利用真题促进复习的建议

北师中文系古代文学史试卷2003古代文学:一、简答:1、《诗经》中“赋”和“比”的异同。

2、六朝志人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特色。

二、论述:1、《史记》的艺术特色。

2、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理论长足发展的原因。

4、论述《儒林外史》结果的艺术性。

2002年一、 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简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简析《桃花扇》的艺术构思3,欧阳修的散文对散文文体有什么创新?二、论述题(共70分,第1,2题各25分,第三题20分)1,举例《左传》的叙事特征2,以陶渊铭的《归田园居》(5首)为例,分析陶渊铭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3,《红楼梦》中林黛玉2001年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2,简析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3,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二、论述题(共70分,1,2题各25分,3题20分)1、试论<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3,试论<西游记>众的孙悟空形象的性格与其爱情悲剧的关系2000年一、简答题(10分*4)1、简述庄子文章对后世的影响2、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3、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征4、简述明中后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情况二、论述题(30分*2)1、如何评价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2、《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形象与以往小说中的才子形象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概述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2、概述唐代古文运动之前唐代古文的发展情况。

3、“传奇”包括哪些文体,其基本体制如何?4、"词”与“曲”的产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2、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1999年简答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简述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述桐称派及其基本理论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论述杜甫的诗为诗史,请结和具体作品加以论述论牡丹亭的艺术成就1998年一简答(4*10分) 1 为什么说虞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 2 简述中唐文学发展概况。

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先秦一、名词解释和填空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东晋与前秦符坚谢安4、《天问》的作者是(屈原)(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5、春秋三传(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2、03)《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6、孔子有关诗乐的主张有()()()(浙大古代文学05)7、孟子的论文主张是()()(浙大古代文学05)8、《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宋玉)(浙大古代文学05)9、“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出自(《孟子》)(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11、尚书(南大古代文学03、04,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12、楚辞先秦(北师大古代文学93)13、四家诗(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3)14、“阳春白雪”的典故出自于()的《对楚王问》(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15、汉人传授《诗经》,有古今文之分,“毛诗”为古文经,今文经有“鲁诗”“齐诗”与()(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16、《老子》又名《道德经》,由(道经)与(德经)两部分组成。

(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17、三家诗(北大古代文学04)18、变风变雅(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19、春秋笔法(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20、比兴(华东师大中文03)21、春秋内外传(湖南师大古代文学xx)22、风雅颂(北大文学史04)23、〈庄子·内篇〉(苏州大学03)24、笙诗二、简答1、《蒹葭》的章法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3、《诗经》的编定成书有哪几种说法?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诗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如何?(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5)4、简论〈离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开拓。

(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5、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哪些特色。

(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6、你是怎样看待《诗经》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的。

(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3)7、《庄子·养生主》中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论柳永词

论柳永词

柳永——宋词的变革者柳永是词家中的另类,他眠花醉柳,放荡不羁。

然而这丝毫不能减退他在古文学史上特别是词坛上的突出地位。

他为宋词高潮的到来开启了先声。

“变旧声,作新声”,将越来越类型化“代言体式”的宋词,注入了现实的生活,不论是题材篇幅,还是到视野、视角的调整,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令词的突破,就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而言,他并不逊色于苏轼和周邦彦这些大家,是宋词当之无愧的变革者。

首先,柳永在词的题材上开始有了新的开拓。

柳词突破传统词以写艳为主的狭窄题材范围,而把笔触移向市井和底层的市民生活,反映了较为宽广的社会内容。

像是表现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羁旅的愁思、怀古的叹喟、以及对官场争逐的厌弃,使词都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和较为深刻的情感。

其中以《凤凰阁》(匆匆相见)为代表的一类作品侧重于描写下层歌妓的遭遇,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这些作品在他的整个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

以《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代表的一类词描写了都市繁华景象和社会的富庶。

以《鹤冲天》(黄金榜上)为代表的作品是其言志抒怀的作品,侧重表现对功名的部份否定;以《双声子》(天萧索)、《斗百花》(无限幽恨)为代表的怀古词,以《八声甘州》、《戚氏》为代表的一类词属于羁旅行役的作品,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知识怀才不遇,为衣食所役的悲慨;流露出厌倦游宦生活,蕴含着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态。

当然在柳永的作品中,以《燕归梁》(轻蹑罗鞋)为代表的大量描写男女情欲的作品。

前人评比他的词多“闺惟淫媟之语”,即指此而言。

此外还有一些颓废情绪流露和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等内容。

总之,柳永的词在内容上突破了前代狭窄的题材范围,有了新的开拓。

其次,柳永词实现了叙述角度的转变,并且完成了第一人称视角于词的定型。

王国维在论词的境界时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柳永词突破了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式的形式,开始了抒情自我化。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 自古伤 离别,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 今 宵 酒 醒何 处? 杨柳岸 、 晓 风 残 月 。此 去 经年 , 应 是 良辰 好 景
虚设 。便 纵 有 千种 风 情 , 更 与何 人 说 !
相关的 , 共 至 可 以说 是 对 立 的 地 位 。然 后 , 事实是 , 苏 轼 在 词
追 求 详尽 , 感 情率 真 , 摆 脱含 蓄 , 不具 余韵 。如 其词 《 雨霖 铃》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 雨 初 歇 。 都 门帐 饮 无 绪 。 留 恋 处, 兰 舟催 发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竞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 里 烟
Yg n g a n d S u S h i a r e o t f e n i l l u s t r a t e d t o b e c o mme n t e d d u e t o
t he i r d i f f e r e n t s t yl e s .b e a u t i f ul f o r t he f o r me r a n d u nc o n s t r a i ne d f or t he l a t t e r . Ho wev e r ,t he s t y l e o f s l o w c i p o e t r y t un e s . n a r r a t i o n t a c t i c s ,c o nt e n t s ,u n c o ns t r a i n e d s t y l e s a n d l y r i c o r i e nt a t i o n o f Su
On t h e I n lu f e n c e o f Li u Yo ng ’ S Ci Po e t r y t o S u S h i ’ S Ci

简述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词体文学发展的贡献.doc

简述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词体文学发展的贡献.doc

简述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词体文学发展的贡献。

1.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从内容上来看,柳词虽仍多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之作,但也体现出许多新的倾向,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另外,那些抒写作者身世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游宦生涯厌倦的作品也颇值得注意。

著有《乐章集》。

2. 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他对词的创造性贡献更主要是体现在词调和艺术方面。

首先,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其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第三,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有宋_倚声家初祖_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有宋_倚声家初祖_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起投鞭渡江之志”( 罗大经《鹤林玉露》) 。又据吴熊和先生 他是接近民间的 ,他对于民间的慢曲是相当熟悉的 。
考证 ,柳永的《巫山一段云》( 琪树罗三殿) 系咏真宗大中祥符
与柳永相比 ,张先则极少受过民间词的熏陶 , 也没有流
元年( 1008) 的“天书”事件(《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 载 连坊曲的经历 。《安陆集》中小令占 89 %, 仍主要继承晚唐
晏殊( 991~1055) ,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冯煦《宋 他们的词作中有近一半的篇什是沿用唐五代词的旧调 。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他实际上开创了北宋的“小令词派”。
在抒情取向上 ,晏 、欧也主要沿着冯延已的路子 ,大量表
继之者为欧阳修( 1007~1072) 、晏几道( 1030~1106) 。这一 现生命本体的忧思 “: 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采桑子》) “, 忧
矫拂而振起之 ……晏元献 、欧阳文忠 、宋景文 ,则从其余力游 等 ,他们“各标新境 ,各呈异采”,但寻源溯流 ,都“不得不归功
戏 ……又非其类也 。”(《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跋吴师道小 于”柳永的开风气之先 。我认为可将他们归为一个派别 , 与
词》) 排列顺序刚好是柳 、张 、晏 、欧 , 而且他们强调的是“新 二晏一欧的“小令词派”不同的是 ,这一派基本上冲出了唐五
总之 ,二晏一欧以继承晚唐五代词风为主 , 虽继承中有 早于耆卿 。就慢词的创作而言 ,也就更谈不上是耆卿的先驱
超越 ,但大体上仍不脱唐五代词的窠臼 。
了。

慢词本发端于民间 ,是伴随着市井慢曲而产生的词体 。
在词史上 ,柳永率先“变旧声作新声”, 大量创制慢词殆 唐五代时的状况是 “: 大抵唐时慢词 ,皆乐工肆习 , 文士少为

比较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比较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比较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苏轼与柳永都是宋代文坛上两大词人。

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都做了重大的贡献。

在苏轼出现以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温柔的艳情范围之内。

而苏轼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写了一些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而柳永在两宋文坛上的贡献也是相当卓越的。

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一个词人。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他着力将笔调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为他木讷诉说心中的苦闷忧郁。

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市民大众化的特点,因此他的词也广为市民群众所喜爱。

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对词的发展做了新的探索,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词的表现题材。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柳永则在平民和妇女题材上实现了突破。

他的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同时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为我们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在词风上,他们都有婉约之作。

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的词风上又表面出明显的不同。

苏诗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传统观用“婉约”“豪放”来比较区分柳永词和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过于简单,应从选材上敢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语言和题材上的雅俗去比较分析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

在分析柳永词和苏轼词对词发展的影响上,本文认为不应把苏轼创作“豪放”词看作对柳词的否定,也不应以其风格的不同来判断二人在词史地位上的高低优劣,应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心态再联系与区别中去欣赏他们的美丽,肯定他们的作用。

此次研究柳词和苏词的目的,是想对宋代文化进行一次透视,加深对宋词的了解。

学习这些民族文化,追随文化精髓,既丰富我的视野,又充实我的精神生活。

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标签:艺术风格;婉约;豪放;一、前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这些朝代中占主体地位和成就最高的文体。

在中国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长廊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地流传于古今中外的词坛上。

而柳永和苏轼,就是宋代词坛上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

笔者认为他们能够在宋代词坛上独放异彩,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的词风,给我们带来了两种独特的文化风景。

二、柳永词与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因有一个幕士非常的擅长歌咏。

于是问他:“我的词和柳永比怎么样?”这个幕士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芊芊玉指里拿着红牙板,莺啼般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大学士你的词,必须得关东大汉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声如洪钟般唱‘大江东去’才行。

”苏东坡听后“为之倾倒”。

从这件逸事中足可窥见柳永和苏轼已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与“婉约”和“豪放”派。

但是笔者认为,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婉约”“豪放”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

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二者的生平经历。

柳永(987?——1052?),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就很聪颖,尤其精通音律。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可见,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与“婉约〞两派。

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放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

且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大夫们对于柳永词风的评价都不高。

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

但是事实上,苏轼词与柳永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豪放〞和“婉约〞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

另外,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亦并不是单单强调苏轼词对柳永词的革新便能概括的。

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

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六么令》中“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

〞短短一段文字,便将长期在外宦游,不得不与佳人别离的苦闷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

他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如同诗一样可充分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这种“自是一家〞的理念和创作主X促使苏轼继柳永之后,能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统一。

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

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

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

像现实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和俚语“怎〞“自家〞“都来〞“抵死〞等都在柳永词中被多次重复使用。

故柳永词在当时获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其次,柳永词之“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