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本课基本任务,我通过看图、表演,让学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再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
从读中体会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猜。
(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三长两短、小题大做、一举两得、百发百中、揠苗助长。
)汉语成语丰富多彩,有两万余条,常用的也有四五千条。
成语背后有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的出于名人说的话,还有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揠”三框两笔。
听过这个故事吗?二、初读感知:1、认读生字生词:寓揠焦喘费截寓言揠苗巴望焦急喘气白费筋疲力尽一大截2、指导书写:费焦3、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掉字,不添字,注意标点停顿。
4、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1、展示读悟第一自然段:a、谁想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把读的最好的句子展示给大家?b、读的真好,为什么这么读?读出种田人的着急心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图片或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故事内容。
第二步:讲解故事情节1.讲解第一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讲解第二则寓言故事,重点解读故事背后的道理。
第三步: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所表达的道理,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分享每组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让全班学生互相学习。
第五步:总结教师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总结,强调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读完故事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并可选择绘制故事中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寓言》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学习《揠苗助长》)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教学《揠苗助长》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处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寓言两则的教案篇1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2、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和所蕴含的道理。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揭示寓意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帮助学生体会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如“掩耳盗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寓言的概念。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寓言,让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2、初读寓言(1)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则寓言,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学生再次朗读寓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寓言(1)引导学生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的技巧。
(2)学生模仿朗读,体会寓言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学习第二则寓言(1)按照初读、精读、朗读指导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则寓言。
(2)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点,如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寓言中的人物和行为。
(2)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则简单的寓言,分享给大家。
7、课堂小结(1)回顾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强调学习寓言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8、布置作业(1)让学生把两则寓言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一起探讨其中的道理。
(2)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理解寓言的内涵。
《寓言两则》教案
4.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素养:通过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谦虚、守信等品质,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乌鸦和狐狸》: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乌鸦和狐狸之间的欺骗与上当,认识到虚荣心的危害,培养谦虚的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寓言两则》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来寓意道理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动物或其他非人物角色,借物喻人,传达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狐假虎威》和《乌鸦和狐狸》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3)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将寓言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狐假虎威》和《乌鸦和狐狸》的现象,学会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反思。
(4)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内化:如何将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诚信、谦虚等品质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真正实现道德观念的内化。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寓言两则》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熟知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学会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初步理解故事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4. 案例分析:(1)通过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寓言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的特点,积累“聚精会神”“下功夫练眼力”“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等生动语言,学习分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4.认识“妻、虱”两个字,会写“昌、妻、刺”三个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寓言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红、蓝两支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以每一则寓言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这一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预测本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探究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分享启示1.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阅读启示。
预设:学生通过初读可能会感受到“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成功”“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学习中不能骄傲自满”等启示。
3.教师伺机引导学生争论,这则寓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阅读的这则寓言与以往不同,它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三)再读课文,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批注。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教师引导预测(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样的语言,发现“要想成功得有名师指导”这一启示。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1篇)
《寓言》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学会通过阅读寓言理解寓意,并将寓言运用到生活中。
3.能够感知道德意义,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阅读寓言。
2.教学难点:把握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策略1.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欣赏和分析来学习寓言的特点、表现和功能。
2.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情感认识、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课外阅读、朗读、分组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流程第一节寓言的定义和特点1.寓言的定义:讲故事的方法,通过动物或人物的行动来揭示社会和人生的真理。
2.寓言的特点:语言简洁,启示深远,具有普遍性,以德育为目。
第二节寓言故事《乌鸦喝水》1.参考故事:《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喝水”。
2.学生自读故事,并阐释故事含义。
3.小组讨论并汇报。
第三节寓言故事《狐假虎威》1.参考故事:《三字经》中的“狐假虎威”。
2.学生自读故事,并阐释故事含义。
3.小组讨论并汇报。
第四节寓言故事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并运用到生活中。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作业。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教学效果:此次教学中,学生对于寓言的定义、特点、故事含义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了解,让其更加珍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文学能力。
3.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预测问题,避免学生对故事意图的偏差,同时可适当在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的寓意。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学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角色和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学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道德修养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准备相关生字词的学习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内容。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准备好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4.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学生进行相关生字词的练习,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朗读和背诵。
3. 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践行。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寓言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寓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则寓言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
2.2 故事梗概:详细讲述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3 寓意解析: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背景和寓意。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寓言的理解和感悟。
3.3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引发思考。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寓言的理解和感悟。
4.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寓言故事的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寓言故事教材,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
6.2 多媒体资源: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和寓意。
6.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寓言故事和解析,拓展学生的视野。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能够区分寓言与其他文学体裁。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复述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在生活中有所启示。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
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了想,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你们猜一猜,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学生自由回答)2、对啦,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着水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其实,像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学体裁,就叫做寓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则寓言《掩耳盗铃》(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人为什么要掩耳盗铃?他是怎么盗铃的?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这个人的愚蠢和可笑。
(5)想一想:这个人的做法可笑在哪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行为。
2、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农夫为什么会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概括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概括故事主题和寓意。
难点: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则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如故事文本、译文、解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概括故事主题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实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解决问题的经验。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朗读和解析。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运用寓言故事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实例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和发言质量。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端:寓言故事《狼和羊》、《乌鸦和狐狸》的课件、课文扩展素材。
2.学生端: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课件,导入《狼和羊》的寓言教材。
2.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注意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情节。
3.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并写在纸上。
2.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辩论。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寓言故事的问题,检测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个创作主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故事创作,并展示给同学们听。
六、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寓言故事的延伸阅读,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或者编写一个新的故事。
七、反思(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板书设计:寓言故事的寓意《狼和羊》《乌鸦和狐狸》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寓言故事学习法:(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2)了解故事内容(3)体会故事寓意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2)本教案是针对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寓言两则》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字阅读能力。
《寓言两则》语文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寓言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好两则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两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两则寓言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简要介绍两则寓言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巩固词汇。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分组讨论。
4. 案例分析(1)教师举例分析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手法,创作类似的寓言故事。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寓言故事的喜爱。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寓言故事的兴趣,感受寓言的魅力。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辨别是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将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
这两则寓言故事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但对于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和应用还需要指导和引导。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则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思考故事寓意。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寓言故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4.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狐假虎威》和《亡羊补牢》两则寓言故事。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5.3 教学挂图或图片准备相关的挂图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东船山实验学校 语文 科教案 总第 课时 主备课人: 杨珍 本节课题:11、寓言两则
讲读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催、竭”2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等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的道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催、竭”2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等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成果要靠踏实勤劳的工作去获取。
学情分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PPT 课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授课人:
课 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上学期大家学习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你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寓、掏、舷、催、竭的写法;区分“刻”和“该”,“喝”、“渴”和“竭”)
4.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的事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一点儿不着急。
②、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小声读3~4段,思考:旁边的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掉剑的人是怎么回答的?
(1)、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2)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教师示范。
学生练读,指名读。
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5)、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6)、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7)“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
(8)、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四、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总结谈话,理解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
我们以后做事
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
这个掉宝剑的人怎样才能捞到剑呢?(学生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板书)学习这个小故事后,我们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还要从中明白道理。
二、生字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三、质疑导读,初步了解大意。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
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说说文中的这位农民有一个什么愿望呢?(巴望禾苗快长)这个愿望在课文的第几段说的?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文中哪些词句说明这位农民心情非常急呢?(天天到田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
3、可他看到的结果怎样?(好像没长)
4、是不是没长呢?
5、指导学生用急的语气读。
6、师生合作朗读农民自言自语的那句话。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这农民想出了什么办法?(往高里拔)
2、这个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吗?
3、为什么会精疲力竭呢?精疲力竭是什么意思?
4、师生一起表演农民拔禾苗累的情景。
5、农民认为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怎样呢?(很满意)从哪看出呢?(没白费)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位农民相到的这个办法自己认为很满意,可是到底能不能使禾苗长高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用开心的语气读。
3、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想对他说什么话呢?
4、写一写。
第二天,农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呢?他会这么想呢?
五、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对父亲说的话知道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死的,这位农民违反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不动船在动
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揠苗助长
巴望快长——好像没长——往高里拔——都枯死了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