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胃炎完整ppt课件
![胃炎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bfbb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7.png)
根据症状选用止吐药、止痛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 疗。 选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药物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
03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概述
定义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 各种刺激因素的作用,导致胃 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
胃炎完整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胃炎概述 • 急性胃炎 • 慢性胃炎 • 特殊类型胃炎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预防与康复管理
01
胃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激性胃炎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注意观察症状
患者平时应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 化,如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黑便 、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临床表现与诊断
80%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病诱 因及症状表现。
100%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 关注上腹部压痛等体征。
80%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胃镜等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及措施
01
治疗原则
02
一般治疗
03 对症治疗
04
抗感染治疗
胃黏膜保护治疗
05
去除病因,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症状
上腹痛、恶心、呕吐、呕血、 黑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及胃镜检查可 确诊。
治疗
立即停止摄入腐蚀性物质,给 予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 疗。
胃炎 PPT课件
![胃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eb07c8762caaedc33d4e4.png)
CAG:輕度並黏膜糜爛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黏膜變薄,血管透見
CAG黏膜粗糙伴點狀出血:胃竇部黏膜粗糙,局部以白相為 主,伴散在出血
診斷標準
• 病史和體檢:無特異性,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1.評估胃炎對人體的影響程度:有無消化不良症狀和 嚴重程度 2.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誘因:藥物、酒精或胃十二指腸 反流
急性胃炎
(acute gastritis)
•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可局 限於胃竇、胃體或全胃。
• 鏡下表現:充血、水腫、出血、糜爛或 一過性淺潰瘍形成。
病因
• 生物因素(細菌、病毒、寄生蟲) • 理化因素 • 應激
病因和發病機制
理化因素 藥 物 NSAID最常見 乙 醇 膽汁反流 物理因素
應激 • 急性應激可由嚴重的臟器疾病、大手術、大面積燒傷、休克、顱
腦外傷、顱內疾病、精神心身因素等引起 • 發病機制:
胃黏膜缺血 H+反彌散
臨床表現
➢表現為上腹痛、飽脹不適、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等 ➢體檢:上腹輕壓痛 ➢急性胃腸炎,急性胃粘膜病變,化膿性胃炎
診斷標準
• 病史(病因、誘因) • 症狀、體征 • 胃鏡+病理
分類:
A型胃炎
慢性胃炎
B型胃炎
病因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自身免疫反應 • 十二指腸液反流 • 其他
幽門螺桿菌 (H.Pylori)
病因和發病機制(一)
1.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最主要的病因 (1)HP的鞭毛:可穿過黏液層,到達胃黏膜 (2)黏附分子;HP粘在黏膜小凹及其鄰近上皮 (3)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NH3,保持菌體周圍的中性環境,且能損傷上 皮細胞膜 (4)空泡毒素(VagA)蛋白:損傷上皮細胞膜 (5)細胞毒素相關基因(CagA):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 (6)菌體胞壁:作為抗原誘導免疫反應
胃炎的名词解释
![胃炎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2ea7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3.png)
胃炎的名词解释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炎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也是许多人经常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
胃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起着储存和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
当胃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就会导致胃炎的发生。
胃炎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不同类型的胃炎有不同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在短时间内受到急性炎症的损伤,病程通常在短短几天内就能自行缓解。
常见的病因包括进食不洁或变质食物、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暴饮暴食等。
急性胃炎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等。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对症处理,如饮食调节、服用抗酸剂和解痉药等。
而慢性胃炎则是指胃黏膜长时间受到持续刺激或损伤,导致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了与急性胃炎的一些病因相似外,还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压力等因素有关。
慢性胃炎的症状相对较轻,包括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打嗝和胃胀等。
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了解了胃炎的分类和症状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导致胃炎的原因。
胃炎的主要原因包括胃酸过多、胃蠕动不良、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和使用某些药物等。
胃酸过多是导致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刺激胃黏膜,导致发炎和溃疡。
胃蠕动不良是指胃的运动功能减弱,导致食物滞留在胃内时间过长,增加了胃黏膜受到损伤的风险。
感染也是导致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感染源包括幽门螺杆菌和细菌等。
自身免疫反应则是指免疫系统对胃黏膜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发炎。
最后,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一些抗生素等,也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
胃炎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
临床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胃炎。
内镜检查则是通过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
胃炎
![胃炎](https://img.taocdn.com/s3/m/13479fe050e2524de5187e96.png)
第二节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二、慢性胃炎
(一)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 慢性炎症,病理上以淋 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为 非萎缩性(浅表)胃炎、 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 胃炎。
正常胃粘膜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二)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①应激:
粘膜微循环障 碍
屏障抵御能力 ↓
缺氧、粘液分 泌↓
应激
前列腺素合成 ↓
胃炎
损害因素↑
胃酸分泌↑
一、急性胃炎
(二)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②药物:
细胞通透性↑
进入细胞内
氢离子反弥散 ↑
NSAIDs
抑制环氧合酶1活性
屏障稳定性↓ 前列腺素↓
一、急性胃炎
(三)临床表现 多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上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及食欲不振等,重者可有腹 泻、发热、脱水、呕血、黑便、酸中毒或休克等。
一、急性胃炎
(四)诊断
胃粘膜灶状红斑
一、急性胃炎
(五)治疗 ☆急性单纯性胃炎,治疗以去除病因、对症处理为。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
思考题
男性,35岁,有反复上腹痛病史10余年,无腹胀、腹 泻及解黑便,伴恶心、欲吐,无反酸、烧心及嗳气, 无胸闷、胸痛,无心慌、心悸,无肤黄、目黄及尿黄, 无发热、畏寒及寒颤,无纳差、消瘦等不适。曾多次 于广州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予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后腹痛可缓解,2小 时前无明显诱因再发上腹痛,部位及性质同前,于我 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可。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 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阴性,肝区无叩痛。
胃炎PPT课件
![胃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ad3183284ac850ad024289.png)
人民卫生出版社
胃炎
定义
胃炎(gastritis)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 炎症。 急性胃炎 胃炎 慢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一、急性胃炎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胃镜表现 诊断 治疗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 症。临床上可分为: 单纯性 糜烂出血性(较重要的类型) 腐蚀性 化脓性
一、急性胃炎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胃镜表现 诊断 治疗
症状: 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上腹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 和食欲不振等 体征: 上腹部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
一、急性胃炎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胃镜表现 诊断 治疗
细菌或毒素引起者常伴有: 腹泻、发热 脱水、休克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
临床疾病概要(第2版)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篇 内科学)
第一节
胃 炎
本节重点
掌握胃炎的病因、分类及诊断要点 熟悉胃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了解胃炎的辅助检查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节内容
急性胃炎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要点 • 治疗
慢性胃炎
• • • • • •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
一、急性胃炎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胃镜表现 诊断 治疗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表现为: 呕血及黑粪 中上腹部隐痛或压痛 急诊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或浅表 溃疡,尤以胃体上部多见
一、急性胃炎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胃镜表现 诊断 治疗
胃炎的种类
![胃炎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b43268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5.png)
胃炎的种类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然而,除了这两种常见的胃炎,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胃炎类型。
本文将介绍胃炎的不同种类。
1. 原发性胃炎原发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炎类型,表现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通常会引起胃部不适或疼痛。
常见原因包括:•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病变•胃黏膜受损的其他不明原因诊断原发性胃炎需要进行内镜检查,取得黏膜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2. 化学性胃炎化学性胃炎通常是由酸或碱性物质引起的,包括饮酒、胃酸反流、过多的水或碱性物质摄入。
这种胃炎的主要症状是胃疼和胃部不适。
治疗包括减少致炎因素,如停止饮酒或换用抗酸药物。
3. 放射性胃炎放射性胃炎是由辐射治疗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胃炎类型。
这种胃炎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上腹疼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缓解症状和预防或治疗感染。
4. 淋巴细胞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是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胃炎类型。
这种胃炎的表现为胃黏膜增生,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
治疗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5. 嗜酸性胃炎嗜酸性胃炎是由嗜酸性细胞在胃黏膜中聚集引起的一种罕见胃炎类型。
这种胃炎的症状包括胃疼、呕吐、腹泻和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法包括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6. 药物性胃炎药物性胃炎是由不良反应引起的一种胃炎类型。
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化疗药物等。
不同的药物会产生不同的胃炎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治疗需要停止使用引起症状的药物。
胃炎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原发性胃炎和化学性胃炎。
其他类型的胃炎在症状和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如果您怀疑患有胃炎,请及时就医并进行病因分析和治疗。
胃炎
![胃炎](https://img.taocdn.com/s3/m/5efbb3ea4afe04a1b071debb.png)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 炎症。是一种常见病, 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随年 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 %。 岁以上50 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50%。 病理以粘膜内的淋巴细胞、 病理以粘膜内的淋巴细胞、浆细胞 以粘膜内的淋巴细胞 浸润为主。 浸润为主。
急性胃炎大体标本
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1致病微生物引起者有急性胃肠炎现, 致病微生物引起者有急性胃肠炎现, 致病微生物引起者有急性胃肠炎现 泄及中毒症状, - 天痊愈 天痊愈。 疼、吐、泄及中毒症状,1-3天痊愈。 2药物、刺激性食物及酗酒引起急性纯 药物、刺激性食物及酗酒引起急性纯 药物 性胃炎腹痛 腹胀、食欲减退、 腹痛、 性胃炎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症状轻 3NSAID\激素及应激状态以出血(少量 激素及应激状态以出血( 激素及应激状态以出血 或大量)为主,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出血 或大量)为主,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出血 量少,短期内恢复正常 短期内恢复正常。 量少 短期内恢复正常。 体查有上腹部轻压痛。 体查有上腹部轻压痛。
一病因、发病机制: 一病因、发病机制:
2、自身免疫因素--A型胃炎 自身免疫因素-- --A
壁细胞损伤→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壁细胞损伤→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 抗壁细胞抗体- 壁细胞数减少→ 抗壁细胞抗体- 壁细胞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 吸收不良→ 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
14C-尿素
呼气试验 快速尿素 酶法 组织切 片染色
四实验室检查
2、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A型 : 促胃液素水平升高 , 型 促胃液素水平升高, PCA(90%) ( ) IFA(75%)(+)。 ( ) B型:促胃液素水平下降 型
胃炎
![胃炎](https://img.taocdn.com/s3/m/1e8daa5ff01dc281e53af067.png)
gastritis
定义
definition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
分类 classification
急性胃炎 acute gastrtis 胃炎 gastritis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tis 特殊胃炎 special gastrtis
急性胃炎
acute gastritis
20%伴甲状腺炎、Addsion病、白斑病等
㈢ 十二指肠液反流 bile reflux
胆汁反流性胃炎
致病机制:胃粘膜屏障破坏
常见部位:胃 窦 部
㈣ 其它因素
other factors
⒈感染因素 infectious factors ⒉化学因素 chemical factors
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
饮料:烈酒、咖啡、浓茶等
⒊物理因素 physic factors
留置胃管、胃内异物、放射性损伤等
前列腺素合成途径及致病机制
细胞膜磷脂
磷脂酶A 肾上腺皮质激素 脂氧化酶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H+
H+
H+
NH
NH
3
H+ H+
NH
NH
3
3
NH
3
3
H+
CO(NH2)2 尿素
尿素酶
CO2+NH3
㈡ 自身免疫 oneself immunity
① 抗壁细胞抗体(APCA)
壁细胞↓→胃酸分泌↓或缺失
② 抗内因子抗体(AIFA)
VitB12吸收↓→恶性贫血
③ 遗传素质 hereditary quality
学习内容 contents
胃炎ppt课件
![胃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a566c39e3143323868930f.png)
5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 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 病程一般较短,是可逆性病变,人群患病率近 100%,若治疗不及时或未祛除病因可转为慢 性胃炎。 若合并有肠道病变则称之为急性胃肠炎。
6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内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浅表溃疡)。
三、自身免疫:
1、 自身抗体
壁细胞抗体 内因子抗体
2、伴有自身免疫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 甲亢或甲减、免疫介导糖尿病等。
27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四、其他因素 1、十二指肠液返流(胆汁、胰液) 2、酗酒、吸烟、服用NSAID、刺激性食物 3、慢性右心衰、肝硬化门脉高压、尿毒症
28
【病理】
•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粘膜损伤与修复 的一种慢性过程。
胃炎
1
定义
• 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 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按临床 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 大多数胃炎患者并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 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2
新悉尼分类法(2006)
胃炎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10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抗肿瘤药、 抗生素、洋地黄、口服氯化钾或铁剂。
2、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 休克、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3、乙醇
11
外源性病因
胃粘膜屏障
H+及胃蛋白酶
糜烂 出血
胃炎
![胃炎](https://img.taocdn.com/s3/m/8cf77788bceb19e8b8f6ba2a.png)
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
食谱。 3.药物治疗 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
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慢性胃炎多数胃酸偏
低或无酸,但其本身无特殊治疗,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
指肠液常反流入胃,可削弱胃粘膜屏障功能
5,其他
•病理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
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炎症表现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
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当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显示有活动性炎症,称 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则引起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
白膜的保护作用减弱,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
血等病理过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复亦受 到影响。
2、应激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自身调节,引起内分泌改变,一些生长抑素 使胃泌素调节发生紊乱。如脑卒中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消化道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胃黏膜缺血,胃壁血流量减少,刺激胃壁G 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增高,H+反弥散,局部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黏液分泌减少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最后导致胃黏膜的糜烂。严重创伤,
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夜 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 便,所以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 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1.一般治疗 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 药物,给予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多饮水,腹泻较重时可饮糖盐水。 2.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1)腹痛者可行局部热敷,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复方 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2019年整理】胃炎的症状与治疗
![【2019年整理】胃炎的症状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277ff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e.png)
胃炎的症状与治疗分类胃炎(gastritis)即为胃粘膜的炎症。
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
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
一、急性胃炎的分类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学原因、物理原因、融物原因和毒素原因等。
急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其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病均急骤,大都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误食不洁食物、受凉、服用药物等。
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为少量,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
另有一些患者临床上无症状,仅在胃镜下观察有急性胃炎的胃粘膜炎症改变。
1982年,国内胃炎会议上将急性胃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四种,尤以前两种为多见。
1、急性糜烂性胃炎胃炎病因学包括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酒精和急性应激,如严重疾病患者。
少见原因包括辐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血管损伤和直接创伤(如鼻胃插管)。
内镜下,可见为粘膜的点状表面糜烂,不累及深层,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多为粘膜下瘀点)。
急性应激性胃炎是糜烂性胃炎的一种,可见于严重疾病患者,临床上由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导致上消化道明显出血的比例增加。
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败血症,休克,伴有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肝和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急性应激性胃炎的其他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及期间未接受肠道营养的时间长短。
总之,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发生明显出血的危险性就越高。
严重患者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可能为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
胃粘膜的血流减少和可能伴有的酸分泌增加(如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和败血症)可促进粘膜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胃炎
![胃炎](https://img.taocdn.com/s3/m/2434eaf4f90f76c661371aed.png)
第二种分类法
H.pylori相关性急性胃炎 一次性大量吞服H.pylori所致 健康志愿者 非H.pylori相关性急性感染性胃炎 包括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等 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指不洁饮食引起的以肠道炎症为主的 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AEHG
CNAG胃镜表现 (片状、条状充血)
CNAG胃镜表现 (条状充血)
CNAG胃镜表现 (出血点)
CNAG胃镜表现 (出血点/斑)
CNAG胃镜表现 (伴平坦糜烂)
CNAG胃镜表现 (伴隆起糜烂)
CAG胃镜表现 (粘膜灰白/颗粒状改变)
CAG胃镜表现 (粘膜灰白/颗粒状改变)
CAG胃镜表现 (粘膜血管显露)
胃炎
gastritis
概述
定义 胃粘膜损害反应 涉及三个过程:上皮损伤、粘膜炎症和 上皮细胞再生。 胃炎(gastritis) 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上 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胃病(gastropathy)指某些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病变主要 表现为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而胃粘膜炎症缺如或 很轻。临床习惯上仍将其归入“胃炎”中。 分类 根据发病和病程,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国内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0年)采纳了国际新悉尼系统( update Sydney system)分类法。该分类法的依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 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如H.pylori感染。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 又称慢性浅表性 胃炎,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 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主要病因是H.pylori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指胃粘膜已发生了萎缩性 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CAG可再分为: 多灶萎缩性胃炎(multifocal atrophic gastritis) 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 布,以胃窦为主,多由H.pylori感染的CNAG发展而来。相当于Strikland分类 的B型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萎缩性改变主要位于胃体,由自身免 疫引起。相当于Strikland分类的A型胃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指出,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慢性胃炎持续反复发
生即可形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症 。按发病急缓和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
病理改变:病变可为弥漫性或仅限于胃窦部粘膜的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渗出物及粘液覆盖可有点状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糜烂因有膜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少数嗜酸粒细胞浸润水肿粘膜血管充血偶有小的间质性出血严重者粘膜下层水肿充血。
2.急性化脓性胃炎(acute phlegmonous gastritis)
病因
一.急性胃炎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二.慢性胃炎病因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在芬兰农村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胃黏膜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先有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炎症。从临床观察也有证据说明这一问题。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另外回顾性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也发现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变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
是严重血源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胃壁全层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自从应用抗生素以后,本病及其罕见。
3.急性腐蚀性胃炎(acute corrosive gastritis)
是由于吞服强酸、强碱或其它腐蚀剂,如硝酸、盐酸、硫酸、苛性钾或钠、来苏儿、氯化高汞及石碳酸等所致。患者的唇、口腔、食管、胃肠的损害程度与腐蚀剂的化学性质、浓度、剂量、空腹及吞服时间的长短有关。轻者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及粘液增多。严重者为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
5.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6.消化道弯曲杆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
7.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8.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1.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 胃炎
病因学包括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酒精和急性应激,如严重疾病患者。少见原因包括辐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血管损伤和直接创伤(如鼻胃插管)。
内镜下,可见为粘膜的点状表面糜烂,不累及深层,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多为粘膜下瘀点)。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
2.慢性胃炎的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慢性胃炎也会发生癌变,许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却是事实.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胃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除有浅表性胃炎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
预防和治疗:据报道,患者一旦发生严重出血(约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2%),死亡率可达60%以上。大量输血会进一步削弱止血。虽然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如抗分泌的溃疡药物,血管收缩剂,血管造影技术(如动脉栓塞),内镜下凝固疗法已被采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除全胃切除外,其他手术后的继续出血是常见的,且死亡率与内科治疗相同。
1.幽门螺杆菌感染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分离出一种微嗜氧,触酶阳性,具有尿素酶活性的革兰阴性螺旋菌,3μm×0.5μm大小,呈弯曲状或S字形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活动性胃炎95%有此种细菌感染,起初命名为弯曲菌样微生物(CLO),以后又更名为幽门弯曲菌(pylobacter pylori),1989年根据其生化和形态学特点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图1)。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证实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98%~100%,说明了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的感染关系密切。1985年Marshall,1987年Morris二人自己作为志愿者口服Hp引起急性胃炎,经抗生素治疗痊愈。1987年Lam bert用乳猪成功的建立Hp的胃炎的动物模型至此Hp已基本符合Koch提出的关于病原菌的标准。
如果已经患上慢性胃炎,应首先对慢性胃炎的类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采用胃镜检查与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自己的慢性胃炎属于何类.如果属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则应积极加以治疗,以免转变成萎缩性胃炎;如系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者,那就要接受定期检查,严密治疗,以防癌变或尽早发现癌变.
1.慢性糜烂性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2.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3.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4.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因此,发现高危患者和预防出血是必要的。早期肠道营养已被推荐作为预防出血的手段之一。虽然多数权威人士认为静脉内给予H2拮抗剂,制酸剂或两者合用(参见下文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可预防出血,但尚有质疑。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对高危患者静脉内予以H2拮抗剂或制酸剂的标准为胃内pH>4.0。然而在严重患者中,中性的胃内pH可引起上消化道或口咽部细菌过度生长,使得医源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在机械通气的患者。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结论尚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一.急性胃炎分类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学原因、物理原因、融物原因和毒素原因/应激状态等。急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其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病均急骤,大都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误食不洁食物、受凉、服用药物等。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为少量,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另有一些患者临床上无症状,仅在胃镜下观察有急性胃炎的胃粘膜炎症改变。1982年,国内胃炎会议上将急性胃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四种,尤以前两种为多见。
国外曾有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跟踪观察,发现癌变率在1%左右,我国
国内亦有人总结了15个省市22个协作单位的16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访8-10年中发现胃癌19例。由此可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虽然不高,但确实可以癌变.当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其癌变率会明显增加,应予以警惕.
症状
一.急性胃炎症状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二.慢性胃炎分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
胃炎等等。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依靠临床症状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随着纤维胃镜的临床应用,特别是经胃镜对胃粘膜的活组织检查,对越来越多的胃炎有了较明确的认识。1982年,国内胃炎会议上根据国内外经验,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大类。而在浅表性胃炎的命名上,又常常使用病理、部位、形态等含义的词,如“慢性疣状胃炎”、“慢性出血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又提出了新的胃炎分类法,它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①急性胃炎;②慢性胃炎;③特殊类型胃炎。加上前缀病因学诊断和后缀形态学描述,并对炎症、活动度、萎缩、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描述为主,分别区分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