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X线造影表现
消化系统-胃肠道造影
![消化系统-胃肠道造影](https://img.taocdn.com/s3/m/fa8087da9ec3d5bbfd0a74a4.png)
• 二、腐蚀性食管炎 • 临床 咽下痛、咽下困难 • 病理:早期急性炎症,粘膜高度水肿,数日消退,3W后瘢痕修复 • X线表现:轻者 食管下段痉挛,粘膜正常或扭曲 • 重者 中下段边缘锯齿状、串珠状,逐渐闭塞,甚至鼠尾、漏斗状
食管炎症X线表现
• 一、反流性食管炎 胃酸、胃消化酶反流入食管 • 常继发食管裂孔疝,晚期因瘢痕而狭窄 • 临床:餐后1-2h胸骨后烧灼疼,心绞痛,反酸、嗳气 • X线:早期可阴性,或轻微痉挛性改变,偶见第三收缩波 • 进展期 管壁毛糙,针点状钡斑,线样龛影 • 晚期 管腔狭窄,其上段食管扩张,边缘毛刺状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 大肠 盲、升、横、降、乙状结肠、直肠 • 直肠壶腹最宽 • 结肠袋,直肠没有 • 6h肝曲,12h脾曲,12-24h排空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1 轮廓改变 龛影 憩室 充盈缺损 • 2 粘膜皱襞改变 破坏、平坦、增宽迂曲、纠集、微皱襞改变 • 3 官腔大小改变 狭窄、扩张 • 4 位置移动度改变 • 5 功能性改变 • 张力改变 • 蠕动改变 • 运动力改变 • 分泌功能改变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 首选钡餐造影 • 1咽部 开始部分,含气空腔 • 会厌谿,梨状窝 • 2 食管 • 食管充盈像 右前斜位 食管2种蠕动:原发性和继发性蠕动 • 膈壶腹 食管前庭段 贲门切迹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3胃 • 组成:胃底 胃泡;胃体;胃窦;大弯;小弯 • 分型:牛角;钩形;瀑布型;长钩形 • 轮廓: • 粘膜皱襞 • 双对比剂造影:胃小区 胃小沟 • 蠕动:胃体-胃窦,胃窦没有蠕动波,整体向心性收缩 排空:2-4h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 4 十二指肠 C形 • 组成 球部、降、水平、升部 • 球部 锥形,尖部指向右上后方,底部平正,幽门开口底部中央 • 球部整体性收缩,降部、升部波浪状推进,可有逆蠕动 • 岬部,乳头所在 • 5 空回肠 • 空肠 大部左上腹,多环皱襞,蠕动活跃,羽毛状,钡少雪花状 • 回肠 少而浅皱襞,蠕动不活跃 • 2-6h先端可达盲肠,7-9h排空
胃-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胃-消化系统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90d174933687e21af45a954.png)
胃溃疡的间接征象
胃大弯侧指状痉挛切迹(胃环形肌收缩, 在溃疡对侧形成凹陷)
胃小弯侧缩短(慢性溃疡瘢痕收缩使小弯 缩短,幽门与贲门靠近,形成蜗牛胃) 胃角切迹增宽 幽门管狭窄性梗阻,胃内滞留液。 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合并胃窦炎
胃溃疡正位、切线位
穿 孔 性 溃 疡
穿 通 性 溃 疡
较为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瘤可分 为胃内、胃壁与胃外型,可见胃各部。神 经鞘瘤多位于胃底部。 共同的X线表现:半圆形或边界光整的充盈 缺损,胃黏膜皱襞及蠕动正常。肿瘤表面 溃疡或糜烂可见龛影形成。
胃 平 滑 肌 瘤
神 经 鞘 瘤
胃粘膜脱垂 Prolapsed antral mucosa
平滑肌肉瘤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多位于胃体上部,根据部位、生长方式分 为三型:胃内型、胃外型、混合型。 X线表现:胃内型表现外形光滑或分叶的球 形或半球形的肿块影(充盈缺损),宽基, 直径大于5CM,肿块表面可见溃疡形成之龛 影及黏膜皱襞变平。胃外型可无明显征象, 或见胃壁受压改变。
胃 窦 炎
炎 性 息 肉
胃 窦 炎 胃 粘 膜 脱 垂
胃溃疡
胃溃疡是常见的胃肠道疾患,以慢性单发 者常见,少数病例有恶性倾向。溃疡常发 生于胃体小弯和胃窦,是胃壁溃烂形成的 缺损。
溃疡先从粘膜层开始,逐渐殃及粘膜下层、 肌层,以至浆膜层。 直径5-20mm,深5-10mm,口部周围炎性水 肿
胼 胝 性 溃 疡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以胃窦、小弯及贲门区常见: 早期:
粘膜增粗呈细颗粒、迂曲、不规则龛影、胃壁 不规则凹陷、胃壁增厚、僵硬、不规则充盈缺 损。
关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X线诊断
![关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X线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80d04c24b35eefdc9d333c6.png)
关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X线诊断【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疾病 X线诊断一、慢性胃炎[图像特征]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
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
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
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二、胃溃疡[图像特征]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上显示胃体小弯侧腔外龛影及“项圈征”,龛影底部光整。
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加压后胃小弯侧显示较小的楔形腔外龛影。
同心圆状影为胃肠机压迫器影像。
[影像诊断] 胃小弯胃溃疡。
[临床提醒] 多相法X线钡检是发现和诊断胃溃疡最常用的手段,检出率达89.4%。
更适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做胃镜检查者。
溃疡治疗随访复查亦可以多相钡检完成。
与胃镜检查相比,X线造影的精确性有限,但资料可以永存,便于复查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有长期症状的患者即使X线检查未见异常,也需进行胃镜检查.对X线钡餐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应建议其行胃镜检查,结合多点活检排除癌变。
笔者根据经验认为,如考虑恶性的可能性较小时(根据年龄或溃疡的特征),可推迟到12周后再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和做粘膜活检。
与胃镜不同的是,X线造影对粘膜下病变及胃动力异常很有意义。
在一些疑难病例,X线造影与胃镜检查应互为补充,任何一种检查都不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诊断方法。
三、胃间质瘤[图像特征]X线胃钡餐造影片:(1)胃底后壁肿块,境界光滑整齐,轻度分叶;(2)肿块周围粘膜纹被推移分离,覆盖肿瘤上方的粘膜皱襞则被展平;(3)钡剂均匀涂布于肿块表面,在切线位呈环形高密度带,勾勒出肿瘤之轮廓。
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
![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a549c2a240c844768eaee2e.png)
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胃肠道病变有其特殊性,无论是那种病或那一部分病变,除局部形态学有改变外,还经常伴有局部的功能改变。
这种形态与功能相关的变化,在胃肠道疾患的诊断中,差不多具有同等重要性。
甚至,有时局部器质性病变还可产生周围的、或远处的功能性改变。
如阑尾炎可致胃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痉挛等。
此外,功能性异常,往往由形态异常而表现出来,一般而言,形态改变多属器质性病变,而功能性改变既可能是器质性变化的早期阶段,且还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X线诊断必须从形态与功能两方面进行观察,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所谓形态,在胃肠道而言,指的是管腔大小,外形轮廓以及粘膜皱襞等;而功能则是张力高低、蠕动强弱以及运动力快慢、分泌多少等功能状况。
一、管腔大小的改变胃肠道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腔脏器。
其管腔大小改变有一定限度。
由于管壁的张力,维持其管腔具一定的形态与大小。
任何局部或全部产超过正常限度的缩小或扩大,都表明是病理现象。
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缩小是为狭窄。
表现为狭窄的病变有:先天性闭锁、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肿瘤浸润性生长以及局部功能征象如痉挛等。
其X线表现共同的征象为管腔狭窄。
所不同者:先天性闭锁一般其病变范围较短,且边缘光滑。
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者,其病变范围较长,边缘欠规则,如溃疡性结肠炎愈合阶段。
肿瘤性狭窄除管腔缩窄外,还伴有管壁僵直、狭窄段不规则。
痉挛性狭窄,属功能性改变,痉挛消除后管腔恢复正常,管壁柔软。
超过正常限度的持久性管腔增大是为扩大。
管腔扩大的病理基础为胃肠道的局限性梗阻性病变,或胃肠道肌张力减弱所致。
X线表现:视梗阴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其上段的扩大亦有异。
扩大的管腔内可积液积气。
前述管腔缩小的病变。
都可引起狭窄以上部位的扩大,还可伴蠕动增强。
而肌张力减弱者如无力型胃,呈普遍性扩大,且伴蠕动减弱。
二、粘膜皱襞的改变粘膜皱襞具有可塑性,但正常的粘膜皱襞仍有规则的形状,一旦粘膜皱襞发生任何固定形态改变时,多表示有器质性病变。
最近胃炎检查报告单
![最近胃炎检查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83e03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2.png)
最近胃炎检查报告单
检查项目:胃炎检查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检查结果:
1. 胃部X光检查:
结果:胃黏膜纹理模糊,黏膜粒状隆起,排空迟缓。
2. 胃镜检查:
结果: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的浅表溃疡及糜烂。
3. 钡餐检查:
结果:胃部黏膜粗糙,多发小溃疡,排空延迟。
4. 血液检查:
结果: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红细胞计数正常。
综合分析和建议: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胃炎的病情较轻。
黏膜纹理模糊、充血水肿以及溃疡糜烂等表现都与胃炎相关。
针对血液
检查结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
建议患者:
1.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蔬菜和水果。
2.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酸药物、抗生素和胃粘膜保护药物进行治疗。
3.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过量进食,定期进食,避免烟酒和其他刺激性药物使用。
4.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5. 定期复查: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胃部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
请根据以上建议给予治疗,并在症状缓解后复查胃部以评估病情进展。
如有任何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就医。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bf891d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3.png)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胃肠道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主要应用钡剂造影,显示胃肠道的位置、轮廓、腔的大小、内腔及黏膜皱襞的情况,但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结构、胃肠壁的浸润程度和壁外侵犯及转移等尚有一定困难,还需与其他影像检查相结合。
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首选当是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1.咽部咽部是胃肠道的开始部分,它是含气空腔。
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为会厌,两旁充钡小囊状结构为会厌谿。
会厌谿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梨状窝中间的透亮区为喉咽凸,勿误为病变。
正常情况下,一次吞咽动作即可将钡剂送入食管,吞钡时梨状窝暂时充满钡剂,但片刻即排入食管。
2.食管食管是一个连接下咽部与胃的肌肉管道,起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
食管入口与咽部连接处及膈的食管裂孔处各有一生理狭窄区,为上、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充盈像:食管吞钡充盈,轮廓光滑整齐,宽度可达2-3cm。
正位观察位于中线偏左,胸上段更偏左,管壁柔软,伸缩自如。
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于主动脉弓压迹与左主支气管压迹之间,食管显示略膨出,注意不要误认为憩室。
食管黏膜像:少量充钡,黏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细条纹状透亮影。
这些黏膜皱襞通过裂孔时聚拢,经贲门与胃小弯的黏膜皱襞相连续。
透视下观察,正常食管有两种蠕动:第一种蠕动为原发性蠕动,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钟达胃内;第二种蠕动又称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所引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
所谓第三蠕动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常见老年人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
另外,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时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膈壶腹,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e1d7413227916888486d7cb.png)
4、分泌功能的改变
胃分泌液增多的X线表现: 胃分泌增加造成空腹状态下胃液 增多,站立位可见胃内液面,为 空腹潴留。 服钡后钡剂不能均匀地途布,微 细结构显示不清。
六、触诊的意义
消化道钡餐检查的同时配合
触诊,可以缩小重点检查范 围。(触诊疼痛或肿块)
胆道X线平片与胆道造影
1、结石:
胆系的结石大部分是 阴性结石,平片只能 显示阳性结石。
查方法。 其他的检查手段仍无法取代。
粘膜增宽
(四)、黏膜皱襞纠集
表现为黏膜皱襞
从四周向病变区 集中,呈放射状 或车轮样。
常由于慢性溃疡性 病变产生的纤维 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而造成;
三、管腔大小的改变:
(一)管腔狭窄:
超过正常范围管腔 持久性 缩小称之为 管腔狭窄。
病变性质不同
引起管腔狭窄的 形态也不相同。 主要是区别炎性
消化系统基本病变的 X线表现
胃肠道病变的X线表现
概述:
钡剂造影显示的是胃肠道内壁或内腔。
当胃肠道病变引起黏膜和管腔改变时,
可由造影检查显示。 胃肠道肿瘤、溃疡、炎症可以造成形 态和功能的改变。
一、轮廓的改变
胃肠道壁上的病变,可
使其轮廓发生改变。
(一)龛影(niche): 1、概念: 是一个放射学术语。
溃疡的直接征象,
是由充钡的胃肠轮 廓某局部向外突出 的含钡影像。
病因:
是胃肠道壁产生溃烂,
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 被钡剂填充。 切面观 时突出于胃肠 道内壁轮廓之外呈乳头 状,也可呈半圆形或长 方形,浅小溃疡呈锥形。 正面观 为钡斑。
2、龛影周围征象特点
粘膜线、
项圈征、 狭颈征、
医学知识一、胃肠道异常X一线表现
![医学知识一、胃肠道异常X一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6306e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png)
一、 轮廓的改变 (一)龛影
胃肠道壁产生溃烂或凹陷,达到一定深度,造 影时被钡剂充填,切线位为胃肠道某一局部向外突 出的含钡影像。轴位投影为钡斑。
见于胃肠道溃疡。
(二)充盈缺损:
肿块从胃肠道壁向腔内生长,占据一定空间, 造影时不能被钡剂充填,形成的影像叫充盈缺损。
多见于胃肠道肿瘤。也见于息肉、异物。
(4)外压性狭窄: 压迹,移位。 (5)痉挛性狭窄: 形状可变、痉挛消除后恢复正常。 (6)粘连性狭窄: 形状不规整、移动度差、聚拢、折曲成角。
二、 管腔的改变
2、管腔扩张 (1)梗阻性扩张 远端梗阻、近端扩张、蠕动 增强,有积气、积液征象。 (2)张力减低性扩张; 张力低,管腔扩张, 没有通过障碍,可有积气积液征象,蠕动减弱。
常见于慢性胃炎、黏膜下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状、
车辐状。 常由于慢性溃疡产生纤维组织增生、瘢 痕收
缩造成。 有时硬癌(浸润性癌)可造成类似 改变但较
僵硬且不均。
五、 功能性改变
1、张力的改变: 迷走神经兴奋使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兴奋/迷走 神经麻痹使张力减低。 激惹现象:十二指肠球部、回盲部痉挛使其充 盈不良、一但充盈立即迅速排空。
(三)憩室:
切线位表现为胃肠轮廓向外膨出的囊袋状影 像,其内有正常黏膜通入。
二、 管腔大小的改变
1、管腔狭窄:
(1)炎性狭窄: 范围广、分段性、边缘较光整。 (2)肿瘤性狭窄: 恶性;范围局限、边缘不规整、僵硬。 良性;较局限、边缘光滑,与正常分界截然。 (3)先天性狭窄: 边缘光滑,局限。
2、蠕动的改变: 3、运动力的改变: 胃肠道运送食物的能力(钡剂到达和离开某部 的时间)
黏膜皱襞变得平坦不明显,严重时完全消失。 ① 黏膜与黏膜下层被恶性肿瘤浸润,其特点 是形态较为固定而僵硬; ② 是由于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性水肿引起, 与正常黏膜皱襞无锐利的分界而逐渐移行, 常见于溃疡龛影的周围。
胃炎X线造影表现
![胃炎X线造影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5a8110f581b6bd97f19ea4c.png)
基本X线表现:
胃窦部多发的小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 中心可见点状或星状钡斑,呈“靶征”或 “脐凹征”。
隆起沿粘膜皱襞排列,可形成串珠状
显示胃窦部 多发大小不 等类圆形环 状影,中心 可见小钡斑
肥厚性胃炎
又称胃粘膜巨大肥厚症,为胃粘膜的过度 增生使胃壁广泛增厚。病理主要为粘膜上 皮增生。
临床表现: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腹胀、腹泻,蛋白丢失,体重下降等。
基本X线表现: 胃粘膜皱襞巨大、肥厚,走行迂曲,排
列紊乱 一般以大弯侧尤为明显 胃壁较柔软,边缘不整 胃内钡剂涂布较差(胃粘膜明显水肿)
显示胃粘膜
皱襞增宽、 肥厚
慢性胃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病因 不明,近年来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明 显相关。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 胃炎。
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 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基本X线表现:
胃小区显示不清,胃小区形态不规则,大 小不均匀,周边胃小沟增宽(大于1mm)、粗 细不均匀。
胃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呈脑回样迂曲, 柔软,形态可变。
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表现。
基本X线表现:
好发于胃窦部,多发,大小不等 粘膜皱襞粗大紊乱,胃粘膜面存在弥漫性 的浅小凹陷性病变,可1mm-2、3cm,以点状 小凹陷最为多见。
散在小钡斑为其特征性表现
疣状胃炎
胃黏膜表面呈疣状隆起,中间有糜烂凹 陷,表现为“痘疮样糜烂”。多见于胃 窦部,多发,沿粘膜皱襞排列。(为具 有特征性的一类糜烂性胃炎)
粘膜相
胃底部:粘膜皱襞排列不规则,弯弯曲曲
成网格状
胃体部: 小弯侧:与小弯平行的4-5条皱襞 大弯侧:皱襞可为斜行、横行,
消化道钡餐造影的x线讲解
![消化道钡餐造影的x线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bdae9358f5f61fb73666ae.png)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鉴别诊断:胃溃疡与胃癌鉴别
(二)胃癌 1、临床与病理
好发于40—60岁,胃窦、小弯、贲门区常见。 上腹部疼痛,吐咖啡色血液,或有柏油样 便。
分三型:蕈伞型(息肉、肿块、增生)、浸润 型(硬癌)、溃疡型
一、技术要点
双对比造影应按照下列的技术要点。才能达到诊断要求。
(一)腔内空虚
双对比应能显示或不遗漏3-5mm的微小隆起病变,而胃内残渣 或结肠内粪渣的大小可与之相仿或更大,胃潴留液和结肠内较多 的水分和黏液更不利于钡剂的粘附。故上胃肠道检查应嘱病人至 少于6小时内禁饮禁食,钡灌肠前更应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设施。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1、胃各部名称:胃底、胃体、胃窦、胃小弯、胃 大弯
2、胃的分型:牛角型、钩型、无力型、瀑布型 3、胃的轮廓 4、胃的粘膜 5、胃的蠕动 6、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二)基本病变表现
6、常用检查种类
食道造影 (咽部--贲门)
上消化道造影(食道、胃、十二指肠)
全消化道造影(上消+小肠)
结肠造影
小肠造影
排便造影
(三)CT检查
对某些消化道中晚期占位有一定的价值,主要了解:
腔外侵犯情况;
有无邻近、远处转移。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食管影像学表现
(二)流动、冲洗、涂布
流动是指让病人转动躯体,改变体位,使钡剂在腔内流动、冲洗 的方法。反复多次的冲洗是除去粘膜表面的黏液,使钡剂得以良 好的涂布,形成连续均匀较薄的涂布的方法,而流动则是实现冲 洗和涂布的手段,也是从影像变化中寻找显示病变较佳体位的手 段。
消化道造影的x线表现_0
![消化道造影的x线表现_0](https://img.taocdn.com/s3/m/80dcd38fb9f3f90f77c61b33.png)
---------------------------------------------------------------最新资料推荐------------------------------------------------------消化道造影的x线表现消化道造影的x线表现1/ 140食管与胃肠道影像学检查首选硫酸钡造影。
1、造影检查概念:在人体器官和结构缺乏自然对比的情况下,人为地将某种物质引入器官内部或其周围以增加其对比,称为造影检查。
2、应让病人了解的注意事项:(1)了解患者的心理,讲明造影过程及方法(2)对孕妇应注意防护(3)衣着(4)体位(5)造影剂及发泡剂的服用方法(6)照相时憋气动作---------------------------------------------------------------最新资料推荐------------------------------------------------------ 3、禁忌症(1)有消化道梗阻或狭窄(2)近期消化道大出血(3)疑有消化道穿孔(4)全身严重衰竭其他检查方法:CT、MRI、超声、血管造影。
3/ 140X线检查方法(一)X线普通检查透视和平片消化道不存在良好的自然对比。
消化道不存在良好的自然对比。
所以普通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仅用于某些特殊疾病时(肠梗阻肠梗阻、断价值有限。
透视和平片仅用于某些特殊疾病时(如:肠梗阻、消仅用于某些特殊疾病时化道异物和消化道穿孔等),一般都需借助人工对比(造影)),一般都需借助人工对比化道异物和消化道穿孔等),一般都需借助人工对比(造影)的方法。
方法。
(二)造影检查 1 、造影方法演变传统的钡剂造影法:(1)传统的钡剂造影法:单对比造影,造影剂只用硫酸钡,观察胃肠道边缘,单对比造影,造影剂只用硫酸钡,观察胃肠道边缘,借助手的压迫了解胃肠道黏膜改变。
(由于机器设备的原因,。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61624ffed630b1c58eeb5ca.png)
阑尾
结肠黏膜
正常结肠充盈
正常结肠充盈
正常结肠充盈
正常结肠粘膜
正常结肠粘膜
正常阑尾充盈
正常回盲部
正常结肠粘膜
正常结肠充盈
正常结肠粘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正常结肠袋
正常结肠
结肠收缩前后形态变化
5 、小肠灌肠造影
方 法:
(1)插入十二指肠导管于十二指肠远端; (2)透视下注入钡剂,100ML/分,总量500—600ML (3)分次摄取各段肠管的造影片。
适应症:小肠出血、狭窄、疑有小肠肿瘤而常规
钡透阴性者。
6、钡剂灌肠
方法:
(1)检查前必须清洁灌肠,以免造成伪影; (2)一般使用稀钡1200—2000ML; (3)气钡双重造影,用钡300—400ML﹢气
分组:
第1组 、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 第2组 、空肠上段,位于左上腹; 第3组 、空肠下段,位于左中腹; 第4组 、回肠上段,位于右中腹; 第5组 、回肠中段,位于右中下腹; 第6组 、回肠下段,位于盆腔内。
粘膜:
(1)空肠呈横行条纹或羽毛状,蠕动活跃; (2)回肠粘膜分布较稀其末端常呈纵行走向,蠕动缓慢; (3)空、回肠之间无明显分界,而是逐渐移行。
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
引言:食管、胃肠道及实质性脏器与邻近脏器密度相仿,
缺乏良好的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 可显示其形态、内腔和粘膜皱襞的情况。 血管造影 可了解其血管的分布、结构。用于诊断
血管病变、肿瘤、出血等。 胃肠道造影 还可了解其柔软度、移动度,有无肿
块、压痛及功能情况。 CT、MRI、B超对胃肠道疾病诊断价值不大。
一检查技术
(一) 、普通检查
普通透视、平片检查:
糜烂性胃炎胃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
![糜烂性胃炎胃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52e5334856a561252d36fe2.png)
糜烂性胃炎胃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糜烂性胃炎是指组织学上胃黏膜缺损而未累及黏膜肌层。
当缺损一直延伸到黏膜下层时,则为胃溃疡。
我院1999年~2003年2月在16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发现了糜烂性胃炎16例,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
特作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16例糜烂性胃炎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68岁,上腹隐痛和不适14例,无规律性疼痛1例。
其中隐血试验阳性者8例。
2例合并胃溃疡,4例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病程1个月~16年,5年以上9例,1~4年3例,1年以下4例。
检查方法:①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小时口服糜蛋白酶20mg和苏打1g,加温开水50ml行胃内冲洗。
②采用低张:造影前肌注山莨菪碱20mg(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冠心病患者禁用)。
③产气方法和钡剂浓度,产生剂为产气粉3~5g 用钡剂送服。
钡剂浓度为160~200%(w/v)量为75~150me。
④摄影条件和体位:国产XG-300型X线诊断机200mA, 0.5s 80kV、活动滤线器,用仰卧正位,仰卧右前斜及俯卧位拍片。
X线表现:病变以胃窦部为常见,可单发或多发,本组病理中,共发现50个病灶,散发分布,1~6个,其病灶分布部位和形态见表。
X线征象分析:①“靶样”征:是边缘清楚,密度减低的圆形透亮区,代表环形隆起,外缘与正常粘膜分界锐利,为糜烂周围的粘膜水肿充血和细胞浸润常所致,中央有一点状钡影镶嵌,其中,为点状糜烂本身。
②“脐凹”征:由于糜烂的凹陷正中附有小血块,故糜烂中央之钡影不成斑点状而为月牙状和条状。
③小息肉样改变:为圆形密度减低之环圈影,边缘光整,直径在4~6mm,中间无钡点。
④皱襞粗大:多发性糜烂常沿黏膜皱襞延伸,位于其黏膜嵴部,形成特殊的串珠状。
皱襞可增粗或纡曲。
此型糜烂持续时间较长,其疡变区主要为腺体,增生。
讨论糜烂性胃炎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白,一般认为与应激性和外源性有关(见于饮酒或服用刺激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钠,保太松等)。
X线检查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什么意义
![X线检查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什么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8ac81728762caaedc33d41d.png)
X线检查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什么意义
目前胃部X线检查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单纯钡餐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检查。
一般说
来后者优于前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X线钡餐下可表现为胃粘膜纹理增粗、迂曲,可呈锯齿状,胃
窦部出现激惹征。
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中,胃小区(胃小沟之间的粘膜示轻度
平坦隆起,称胃小区。
胃小区可呈圆形、菱形等规则形态,直径可由0.13~3mm不等)显示与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无胃小
区显示的人群中,包括了部分正常胃粘膜,其余则为轻度或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来讲,胃粘膜病变不严重。
但应注意到,当胃粘膜有急性炎症,粘膜水肿时,胃小区也不能显示。
因此,对无胃小区显示者,有时一次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应进行随访。
另外,对于胃窦部显示胃小区者,其病理检查均有慢性炎症存在,因此有胃窦部胃小区的出现,是X线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可靠依据。
上面虽然讲了一些慢性浅表性胃炎在X线钡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中的一些征象,但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在粘膜层,X线检查的征象都不十分具有特异性,所以可以认为,X线检查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意义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X线表现: 胃粘膜皱襞巨大、肥厚,走行迂曲,排
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乱 一般以大弯侧尤为明显 胃壁较柔软,边缘不整 胃内钡剂涂布较差(胃粘膜明显水肿)
显示胃粘膜
皱襞增宽、 肥厚
胃炎
X线造影表现
胃基本解剖
胃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幽门 五部分
胃壁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 膜下层、浆膜层 其中粘膜层又分为粘膜表层、粘膜固有 层及粘膜肌层,肌层由平滑肌组成
胃的外形:牛角型、鱼钩型、无力型及瀑 布型
胃正常X线表现
充盈相
立位时胃底及胃体上部充盈气体,其余部 分充满钡剂。 胃轮廓边缘光滑,为规则而连续的曲线。 可以完全显示胃的大体形态。
胃壁:柔软,有时可表现为痉挛性收缩, 与正常胃壁逐渐移行,无明确分界。
显示胃小 区形态呈 长条形改 变,胃小 沟略增宽。
显示胃小 区呈大小 不等的类 圆形,胃 小沟增宽、 粗细不均 匀。
显示胃大 弯侧粘膜 皱襞增粗 紊乱,呈 脑回状。
糜烂性胃炎
胃粘膜的表浅糜烂,不超过粘膜肌层。 临床表现:无特殊表现,可有腹部不适、
临床表现:无特殊表现,可有腹部不适、 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表现。
基本X线表现:
胃窦部多发的小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 中心可见点状或星状钡斑,呈“靶征”或 “脐凹征”。
隆起沿粘膜皱襞排列,可形成串珠状
显示胃窦部 多发大小不 等类圆形环 状影,中心 可见小钡斑
肥厚性胃炎
又称胃粘膜巨大肥厚症,为胃粘膜的过度 增生使胃壁广泛增厚。病理主要为粘膜上 皮增生。
粘膜相
胃底部:粘膜皱襞排列不规则,弯弯曲曲
成网格状
胃体部: 小弯侧:与小弯平行的4-5条皱襞 大弯侧:皱襞可为斜行、横行,
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弯曲
胃窦部:皱襞可为纵行、斜行或横行,
收缩时为纵行,舒张时以横行为主。 一般胃体部、小弯侧、胃窦部粘膜皱襞宽度不 超过5mm,大弯侧较宽,可为1cm左右 蠕动收缩时粘膜呈越来越细改变。
慢性胃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病因 不明,近年来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明 显相关。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 胃炎。
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 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基本X线表现:
胃小区显示不清,胃小区形态不规则,大 小不均匀,周边胃小沟增宽(大于1mm)、粗 细不均匀。
胃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呈脑回样迂曲, 柔软,形态可变。
胃小区
正常X线表现:纱网状 胃小区为比较规则的小颗粒状透亮影,
大小均匀,约 1-3mm 。 胃小沟粗细一致,轮廓整齐,密度淡而
均匀,宽度小于1mm。
正常情况下,幽门胃窦部易显示胃小区,而体部 及贲门部难于显示。
胃炎
X线造影根据不同表现把它大致分为以下 四类 慢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疣状胃炎 肥厚性胃炎
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表现。
基本X线表现:
好发于胃窦部,多发,大小不等 粘膜皱襞粗大紊乱,胃粘膜面存在弥漫性 的浅小凹陷性病变,可1mm-2、3cm,以点状 小凹陷最为多见。
散在小钡斑为其特征性表现
疣状胃炎
胃黏膜表面呈疣状隆起,中间有糜烂凹 陷,表现为“痘疮样糜烂”。多见于胃 窦部,多发,沿粘膜皱襞排列。(为具 有特征性的一类糜烂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