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伯牙绝弦教学设计-word范文 (22页)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字词、故事情节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等。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4. 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故事内涵。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伯牙绝弦》课文。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选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知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操练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理解“知音”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对伯牙与子期友谊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理解课文情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教材:《伯牙绝弦》。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友谊。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解释“知音”的含义。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4、板书课题:牙绝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伯牙绝弦的典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德,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文意,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以及对伯牙绝弦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伯牙绝弦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翻译和理解课文。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伯牙绝弦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艺术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典故和友谊的重要性。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朗读。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朗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课件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
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
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3、齐读课文。
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
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尊重,明白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了钟子期,他们成为了知己,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灵。
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表示他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音乐。
2.2 生字词:绝弦、知音、琴师、默契、心灵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能够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背景。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课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解释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5.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5.4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古代音乐文化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实词、虚词的理解。
2. 对故事背后文化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以《伯牙绝弦》为例,分析古代音乐文化及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2)简要介绍《高山流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大意。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伯牙绝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及其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化挖掘(1)讲解古代音乐文化知识,如琴棋书画、雅俗之分等。
(2)探讨《伯牙绝弦》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如知音难觅、尊重他人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伯牙绝弦》,掌握文言文句式、实词、虚词。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知音难觅的典故,如《韩愈与柳宗元》、《苏轼与王维》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代文人墨客对友谊的珍视。
2. 音乐欣赏:组织学生欣赏其他古典名曲,如《平湖秋月》、《渔樵问答》等,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伯牙、子期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范本
《伯牙绝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学习成语“绝弦”的用法,并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理解“知音难觅”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成语“绝弦”的用法及在语境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收集与《伯牙绝弦》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伯牙绝弦》,了解故事梗概。
(2)准备一本成语词典,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查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讲解成语“绝弦”的用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2)引导学生运用“绝弦”成语进行句子练习。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理解“知音难觅”的意义。
(2)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 运用成语“绝弦”造句,并将句子写在日记本上。
3. 思考:你身边有没有像伯牙和子期这样的知音朋友?请谈谈你的感受。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故事内容,领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故事深层含义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友谊魅力的领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阐释道理。
(2)重点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2)分享对友谊的认识,谈论如何珍惜友谊。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进行断句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拓展课外阅读,推荐相关古文佳作。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精选3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伯牙学琴》故事导入2、学生谈感受。
3、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层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自由读——评议读——范读——有节奏地读2、回顾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1、挑疑,引出“知音”。
2、划出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运用: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叹?5、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感悟“知音”。
6、引导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很多人赞美伯牙,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通过对比,深化“知音”。
7、指导朗读。
8、学习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2)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入短歌,配乐朗读。
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3、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4、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2、能力目标培养和作能力3、情感目标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音乐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单元导读,了解单元目标(1)、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3)、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的表达方法(4)、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艺术2、感受音乐魅力,揭题导入:(1)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感受音乐魅力,引出演奏者(板书:伯牙绝弦)(2)人物了解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被尊称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3)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出示学习文言文方法,学生自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B借助注释,一句一句读,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C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并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D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共同探讨交流或请教老师E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背诵下来4、交流自学情况,学习课文A朗读课文,注意停顿(1)自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指导难读的句子(3)划分朗读节奏B翻译课文合作学习,出示要求请同学来翻译课文,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注释:绝:断绝。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理解并体会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3)学会感恩,明白知音难求,珍惜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的故事。
故事传达了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借助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3.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友谊、信任和知音?(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信任和知音的感悟文章。
(2)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友谊、信任的文学作品。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组织活动举办以“友谊、信任、知音”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5.2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友谊、信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庄子·逍遥游》、《论语·雍也》等。
《伯牙绝弦》的教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2)懂得尊重他人的才华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3. 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2. 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伯牙绝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故事寓意(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伯牙绝弦?(2)学生分享感悟,体会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体会语气、节奏等。
(3)全班一起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强调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思考:如何与朋友保持真挚的情谊?六、教学拓展1. 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了解古代音乐家及其作品。
2. 欣赏其他关于友谊的古文,如《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等。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伯牙、钟子期等角色,再现故事情节。
2. 讨论:如果你是伯牙,你会如何看待钟子期的离去?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2篇)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2篇)伯牙绝弦教案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
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
(掌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二、理解课题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适时评价、纠正。
再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3)了解成语“绝弦”的由来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人物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2)懂得尊重他人的才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3. 学会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寓意;2. 品味诗句中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3. 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诗句、图片等;2. 教材:《伯牙绝弦》原文及注释;3. 参考资料:关于《伯牙绝弦》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鉴赏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及作者;(2)学生齐读课题《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的主题及寓意。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句,感受人物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友谊、才华的认识。
5. 迁移拓展(1)教师出示相关成语,引导学生运用“绝弦”进行语言表达;(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绝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才华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写一篇关于友谊、才华的感悟文章。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默写《伯牙绝弦》的部分或全部。
理解并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学习并熟读《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2 故事背景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来源。
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和琴棋书画的关联。
2.3 成语和典故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等。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成语和典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音乐或故事,激发学生对《伯牙绝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理解的重要性。
3.2 朗读与讨论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表演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扮演伯牙、钟子期等角色。
展示学生的理解和创意,加强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或全部。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或调查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知音”。
4.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表演展示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讨论“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开展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5.2 课外阅读与研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书主要使用人教版《伯牙绝弦》课文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二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三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四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五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
2.齐读课题。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
伯牙弹琴的
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
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
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
弹琴。
)
3.再读全文。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善鼓琴
2.默读全文。
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
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
用课文里的
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板书:所念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
第二年八月,伯
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
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
子期。
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
死前有
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