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a56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4.png)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故事。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他遇到了钟子期,两人相互欣赏,成为了知音。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非常悲痛,他毁掉了自己的琴,从此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钟子期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2.2 教学重点词汇和句型:重点词汇:伯牙、绝弦、知音、悲痛、毁掉、思念重点句型: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钟子期对伯牙的音乐有什么反应?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4 口语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4.3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文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古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50e7e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a.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b303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a.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22e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7.png)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203f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0.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3daa7a417866fb84a8ef4.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1、出示有关友谊的诗句,生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一定被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次读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链接资料,边读边想俞伯牙:晋国上大夫,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钟子期:楚国的打柴樵夫,青布包头,两截布衫(思考、交流:读完资料,你有什么疑问)2、探究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理解此句。
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8bc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b.png)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137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5.png)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操练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8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2caa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1.png)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8篇)《伯牙绝弦》的教师实录,还在等什么快来一起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c41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7.png)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尊重,明白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了钟子期,他们成为了知己,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灵。
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表示他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音乐。
2.2 生字词:绝弦、知音、琴师、默契、心灵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能够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背景。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课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解释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5.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5.4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7f27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2.png)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020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2.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友谊和默契的珍视。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伯牙绝弦故事背后道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记录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思考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学生写一篇关于“知音难觅”的作文。
7.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伯牙绝弦》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学生对“知音难觅”这一主题的领悟是否有所提升?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5.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检查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d0bc4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5.png)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体会音乐和友谊的美好,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播放音乐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伯牙绝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三、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探究学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音”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对“知音”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的重要性。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对《伯牙绝弦》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汇报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友情观念和感恩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朗读展示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是伯牙、钟子期或者其他角色。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b43b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a.png)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理解“知音难觅”的主题,领悟友谊的珍贵,提高人文素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同时,通过设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后,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绝弦、知音、默契”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友谊的珍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友谊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f138af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故事内涵。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他人更加关爱。
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感受友谊的珍贵。
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相关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边读边做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心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重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情感升华(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如何面对挫折。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珍惜友谊面对挫折乐观坚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265c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3.png)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表达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伯牙是一位弹琴的高手,他的琴声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钟子期是一位善于倾听的智者,他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并与之产生共鸣。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要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要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以及绝弦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和音乐的表达力。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标记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启发。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增强理解和记忆。
3.4 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深入探讨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表达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以及绝弦的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表达。
4.2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721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0.png)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相关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成语,描述你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示范文本)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1.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请打开书。
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出示幻灯,标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师随机称赞指导: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哇,我也发现,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做着口型,心里与这位同学一起读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就读得更用心了。
)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洋洋兮 / 若 / 江河,伯牙谓 / 世/ 再无知音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一)学生自主理解内容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
2、师: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中的注释;查看参考资料)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内容。
想一想,从哪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善于弹琴,钟子期很善于听。
(重点理解“善”)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预设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预设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师指导重点理解句子1.幻灯示句子: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你从什么课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在书中画下来。
2、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得是这两句,谁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
示幻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能读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如何能体会到“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指名读句子。
3、师:有那么多的高山,为什么钟子期只说“俄俄兮若泰山”呢?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前面的两个“善”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么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再次引导朗读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激发学生抒发独特的感受)生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板书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1)师:真正的知音。
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3)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
2、寂寞。
3 、忧虑。
生4、渴望。
……)(4)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5)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6)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3、感悟“破琴绝弦”内容过渡:(激情叙述)伯牙和子期弹琴畅吟,相知相惜,结为兄度。
他们相约,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边相聚,再弹琴畅吟。
当第二年八月十五时,伯牙带着他心爱的瑶琴,乘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的时候,(声音低沉)却不见子期的影子,四处打听,才知道,子期却因故不幸去世。
此时,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万分)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钟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这些,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再指名读句子)面对着子期的一座孤坟,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破琴绝弦)生再读这句话。
伯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4.丰富内容,拓展课文①师:伯牙在“破琴绝弦”,难道碎的只是琴,断的只是弦吗?(预设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灯片)拓展课文,师:当伯牙志在——。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5、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练笔。
如果你是伯牙,面对着钟子期的孤坟,你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学生写完后汇报。
再读课文句子。
6、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五、积累背诵,深悟知音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道是“无琴”却“有情”(板书)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流传于高山流水之间!《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2、作业:课外收集积累。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伯牙钟子期知音无琴有情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